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探讨

内容摘要: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

要途径。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状况、教学中出

现的误区和几个教学方法探讨。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质量,

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

关键词:美术欣赏现状教学误区教法探讨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国家教委于1990首次把高中艺术欣赏课程列为高中教学选修课,几年后列为必修课。现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显出蓬勃生机。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但就目前来看,离真正“必修”还有一段距离。在大多数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特别是像我们地处山区的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观念思维较落后、信息相对闭塞。据我了解,许多乡镇高中最近几年才开设高中艺术欣赏课,有些至今未开设,有些虽开设但效果却未尽人意。我国的高中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应试教育是各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固然重要。但少了素质教育,教育就是不完整的。试想,我们的学生在学习阶段,若把美术等非高考科目都改成英语、语文等课程,学生到毕业时分不清美术中还包含着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不了解齐白石,达·芬奇,毕加索……,更不用说具备什么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了,如果真的这样,那这样的教育就让人不敢恭维。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本人从事美术教育十几年,担任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也近十年,在教学中,走过了不少的弯路和误区,至今仍在探索和改革中。起初在教学中,虽然认真备课,惟恐言之不尽,从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构图到色彩、笔墨、意境等等,内容丰富、面面俱到。但在课堂中,教师滔滔不绝、眉飞色舞,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不得其解。这其实是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现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与同行们探讨。

1、美术欣赏课变成了“专业课”

从事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师大多从美术专业院校毕业,往往会把大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移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在分析作品时大谈什么“三角形”、“S形”构图,讲光源色、环境色,甚至对着印刷一般的教科书大谈“色调微妙、肌理丰富”。这种专业课,虽然分析得头头是道、无懈可击,但对未受专业训练的中学生来说却如雾里看花、索然无味。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久而久之,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想当然的“专业惯性思维”缺乏扎实的基础,其模式化的分析也限制了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来欣赏作品。

2、把美术欣赏课变成“故事会”

与上面相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博取笑声。在分析作品时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种教法低估了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欣赏作品的能力。虽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却无助于学生观察力、分析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分析作品的“标准答案”

在分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念。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种教法模式僵化,唯我独尊,表面上是循循善诱,井井有条,其实却是扼杀了审美的多元化思维,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

发挥。

4、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学校推广了多媒体教学,教学设备日益完善。多媒体技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改变了我们以前一本书、一根粉笔和几张范图的教学过程。它容量大,声、像、文、图可相融贯通,操作方便。但在教学中若把要写的板书,要提问的问题,要讲解的图片事先刻录在课件上,以图一劳永逸。虽然银幕上文字又蹦又跳,又唱又伴,其实整堂课却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按部就班。在华丽的银幕背后,教师可能忽视了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一个不变的课件并不适合不同班级同样使用的,因为学生特点、教学情景是不同的,所以教学活动不能成了为多媒体的存在而存在。这种教法忽视学生实际情况,学生缺乏参与、思考,仍然达不到好的效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其实是个时髦的误区。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的探讨

纵观上述教学中的种种误区,不少教师都有经历过,要怎样来避免误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和修养水平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1、精心设计问题,调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现在许多学生在升学的压力下,对于非高考科目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求知的心态,逐渐进入到欣赏的美妙世界中来。如欣赏世界名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首先让学生说出对这些画的第一观感。回答是多方面的,有的说画得人没有明星漂亮,有的说衣服不漂亮,有的则说其微笑画得很好、很神秘等等的初浅认识。接着提出:这幅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画,流芳千古?其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样产生的?达·芬奇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到有趣、好奇,随之兴趣大大增加,思维活跃,很快进入到欣赏作品的状态中来。最后在学生的回答、质疑中,教师进行总结分析作品,这样通过设疑,激趣、释疑,往往能受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2、集思广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环境、形式下对同一作品都有不同的评价。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表达出他们不同的观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格调。例如在欣赏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时,在分析“形神兼备”的《听琴》段落和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后,可指名或由学生推荐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强的同学上台来,给其他同学介绍银幕上的《观舞》段落的画面。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又如:在欣赏《现代设计艺术》时,可尝试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款服饰,这既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体会一下当服装设计师的滋味,许多同学把自己大胆的相象、夸张的手法和个性审美溶于设计中。这一课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设计、展示才能、动脑构思的机会,而且升华了欣赏课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多种资料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集成一起,能及时、直观、生动的将大量的图、文、声、像等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它的容量大、画面逼真,可展示全图,又可局部放大,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好帮手。教学中如果只有单一的讲述,欣赏,提问表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烦、枯燥,精力难于集中。不是讲述、提问得不好,而是学生在科目没升学的压力下,精力难于长久集中。如果我们将音乐、影片、文学作品等资料带入欣赏课堂中,辅助教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可插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如:《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的古曲民乐。在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时,可插入西方管弦乐器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等协奏曲、圆舞曲。欣赏现代主义作品时也可插入节奏强劲的迪斯科等背景音乐。在这样的视听氛围下欣赏作品,可达到“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