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真题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写作主编曾建雄以下纯个人观点 2017年4月份考生背要点时最好结合下面的解释背,一些要点下面的解释往往会考一些小选择,特别是书上为了让我们好理解而举的例子只是列出一些重点的,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我们在看书时自己识记注意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第一章1、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P36(重点)2、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差异P39(了解)3、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P40-43(重点)时新性是新闻评论的首要特征现实针对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议论文或各种理论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
4、新闻评论的定义P46(名次解释)5、不同类别新闻评论的事件(了解)如:中国钓鱼岛问题属于时政类新闻6、新闻评论的划分P487、曹仁超P49(名次解释)8、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P53-61第二章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写作特点及代表作2、早在18世纪,英美等国的报纸就已经建立起社论P65(了解)3、普利策奖社论版对页P65 李普曼P66(名次解释)4、美国与欧洲的电视评论发展状况P67(了解)5、邸报上没出现报纸新闻评论原因P68(了解)6中文外报—中国新闻评论产生的源头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地位P688、循环日报与王韬P69(名词解释)(重点)9、戊戌变法与梁启超P7010、时报新民说时评P71(名次解释)时评历史地位11、了解每个人与各自的文章12、王韬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P69戊戌变法时期报刊评论中唱主角的是政论P71时评的崛起是一个标志,它表明中国近代报刊评论的主流由政论向新闻评论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P7113、时间创办人报刊第一份中央机关报P75第一份日报P75第一次国内革命出版时间最长的日报P7614、《大公报》与张季鸾《生活》与邹韬奋(识记)15、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
P8216、两刊一报P83(名次解释)17、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发展新趋势从内容与形式P84第三章1、选题是决定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步骤。
新闻评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氛围呆板,有些内容俗套,结论狭隘,形式大于内容。劣势:
快速节奏难免评论的轻率,“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布尔迪尔)。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评论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2.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实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一)处理原则
1、效率原则
因为新闻评论的写作主要是为了表达观点,新闻评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了解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为了了解事实。所以,如何处理事实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表明观点的问题。
劣势:
同质化问题突出,各节目之间模仿抄袭较为严重,创新不够,缺少精品;真实感有所缺失,节目的可视性削弱了语言的真实、生动、自然的品格;无效沟通开始盛行,现场观众和嘉宾有时言不由衷,受制于人的感觉比较明显,缺乏纯真的语境和氛围。
P329补充:
优点:
言论比较自由,抬高电视台收视率增加收入(其中一定会穿插广告),通过言论的方式提高各个阶层人士对某些事物的警惕、意识等思想元素.
2.评论员文章:
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个为社论。
形式上它虽然并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编辑部但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有着一定的权威性。其形式主要有:
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3.递进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实质。
4.个人专栏:
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历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真题名词解释汇总
2014.10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6.类交流17.17.新闻评论的文采18.演绎式结构19.易字法2014.04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演绎式结构27.观察家评论28.杂文29.算账说理2013.10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选题27.输入式融合法28.阐述型社论29.“类交流”2012.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电视评论27.短评28.事件述评29.说明性按语2011.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新闻评论27.论坛评论28.编后29.归纳式结构2010.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经济漫谈27.新闻小言论28.广播评论29.观察家评论2009.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口播评论27.编余28.说明性按语29.观察家评论2008.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选题27.电视述评28.政论性按语29.新闻评论2007.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随感式专栏评论27.新闻小言论28.广播谈话29.政论性按语2006.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立论27.经济漫谈28.新闻述评29.电视评论。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篇:新闻写作名词解释重点新闻写作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有单行体和两行体。
制作新闻标题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一、要贴切传神,二、要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三、要简练生动。
2.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练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
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3.悬念式结构:又称为“华尔街报章体”结构,简称结合体结构,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4.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5.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有消息头,其他新闻文体一般没有消息头。
消息头同时也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6.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通常指社会影响较大的意外变故与灾祸。
而突发性事件实际上是事物处于质的突变时期的一种特殊反映。
7.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依据,又体现了采访者和新闻媒介的主观倾向,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立统一、形式和内容的对立统一、客观和主观的对立统一,具有事实定义应该具备的客观性、鲜明性和普遍性,是一个关于新闻报道的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
)简答题:1.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是什么?答: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
受众意识,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
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
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的更好的问题二、为受众服务的更好的几个基本点: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4.报道要引导读者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2.新闻报道中新的内涵是什么?注:我个人觉得是在报道的时间和内容上,由于没有明确答案,不做误导。
自考“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2)
29.报道⾓度——新闻⾓度,也称报道⾓度。
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场和主张的⼀种⽅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法,也是⼀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体的基本特征,因⽽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
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泛、最经常采⽤的新闻基本体裁。
33.通讯——也是⼀种常⽤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物和各种见闻的⽐较详尽⽽⽣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氛。
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个⽚断、⼀个场⾯、⼀个镜头、对事件或⼈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种有现场感的⽣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贯穿全⽂、⽀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语⾔的依据。
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社会传播的过程。
37.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8.新闻语⾔——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的语⾔,叫新闻语⾔。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常见的应试题类型,要求对给定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展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系列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并给出相应的解答范例。
1. 信息延迟效应信息延迟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传播的延迟,人们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态度和观点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
举例来说,在某一重大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或震惊,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背景,从而对事件产生不同的看法。
2. 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报道、评论或观点来影响公众对某一话题或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评论中的选题、报道角度和表述方式都能对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
新闻评论写作需要理解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论。
3. 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是指获取和传播信息的程度和效果。
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信息透明度的高低对于准确把握事实和准确评价事件、事物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新闻评论作家需要了解信息的来源和真实度,并能够传递给读者,从而保证评论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4. 畸形发言畸形发言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舆论场中出现的一些极端、偏激或带有攻击性的言论。
新闻评论写作需要识别和分析畸形发言的原因和影响,以便做出理性和富有公允性的评论。
5. 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媒体和公众对政府、组织或个人行为进行批评和监督的过程。
新闻评论写作要能够针对具体事件或现象进行公正客观的评论,并对舆论监督的效果和意义进行合理解读。
总结: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是一种常见的应试题形式,需要对给定的名词进行解释,并对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评论。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句通顺、流畅,并保证排版整洁美观,以提升阅读体验。
灵活运用示例和论证可以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通过合理解释和分析名词的含义,新闻评论写作可以更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并且提升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新闻评论中常考的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中常考的名词解释1. 真相、事实和谣言在新闻评论中,常常讨论的问题是真相、事实和谣言的辨别与解释。
真相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状态,是可证伪的。
事实是指基于确凿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
而谣言则是流传出的未经证实的消息或消息的恶意扭曲,通常是出于某种目的而散布,可能会误导公众。
在新闻评论中,解析真相、事实和谣言的核心任务是帮助观众准确理解和判断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
2. 信息爆炸与信息过载信息爆炸是指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社会中产生和传播的信息数量呈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通过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新闻信息。
然而,由于信息过多,我们无法处理和消化所有的信息,因此会产生信息过载的问题。
信息过载使得人们越来越难以分辨真伪,有时候可能会被误导或误解。
3. 持久性新闻与热点新闻持久性新闻指那些与时代、社会关系密切相关、有相对长期报道价值的新闻。
这些新闻通常是深度报道,以呈现更全面、详细的事实和背后的问题。
相比之下,热点新闻更加迅速、短暂,通常因其与当下热门话题相关而得到关注。
持久性新闻往往是新闻评论中探讨深度和广度的对象,而热点新闻则更多的是引发社会热议与争议。
4. 媒体立场与客观报道媒体立场指媒体对新闻报道中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
不同的媒体可能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保护民众利益、揭露真相、支持特定政党或团体等等。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标准之一,要求媒体在报道中尽可能客观、中立,不给予个人偏见和立场。
然而,媒体立场往往会影响到新闻的选题、报道方式以及使用的语言等方面,因此在新闻评论中,分析媒体立场对新闻呈现和观众理解的影响是常见的议题。
5. 公民记者与传统媒体随着社交媒体技术的普及,公民记者这个名词在新闻评论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公民记者指的是普通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工具进行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个人。
传统媒体则是指传统的新闻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等。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体,旨在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分析。
它以客观的事实为基础,结合主观的意见和观点,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评价,传达作者对事实真相的看法和立场观点。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便是针对新闻评论这一写作形式的常见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的一套题目集合,旨在考察学生对新闻评论写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新闻评论是指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述和解读,涵盖了对事件本身、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它相较于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对事件背后原因的剖析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深入讨论。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1. 主观性:新闻评论是作者对新闻事件个人观点和见解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2. 独立性:新闻评论是独立于新闻报道的一种文体,独立性体现在观点的独特性和立场的独立性。
3. 反思性:新闻评论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形成有价值的观点和评论。
4. 合理性:新闻评论需要基于充分的事实和证据,合理、客观地评价和解读新闻事件。
三、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的意义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的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新闻评论写作形式和写作技巧的理解。
通过解释和说明常见名词和术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新闻评论写作能力。
四、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示例1. 主题:这是指新闻评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
它应该准确、清晰地概括出作者对新闻事件的主要评价。
2. 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数据或案例。
它可以是新闻事件中的具体细节,也可以是相关的统计数据或历史背景。
3. 结构:结构是指新闻评论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良好的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路。
4. 观点独特性:观点独特性是指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传统观点或大众观点,能够给读者带来新鲜的思考和启发。
5. 文采:文采是指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技巧。
良好的文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2
自考新闻评论写作备考题2一、选择填空:1、杂文是散文的一种。
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
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
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
1、广播评论的特点:(便于口说耳听)、(具有政论性)。
2、广播评论是广播电台的(政治旗帜)。
3、广播评论的主要特点:(短小精悍)、(浅显明快)、(平易近人)、(上口动听)。
3、广播评论同其它广播体裁一样,能够同时拥有两种声音符号:(论述语言)和(音响)。
1、电视传播的方式:(双符号)、(双通道)、(双线传播)。
2、电视评论的本质属性是(电视传播方式)和(新闻评论体裁特征)的紧密结合。
二、名词解释:1、杂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
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
也能够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1、广播评论:从体裁的角度看,广播评论是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以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
2、政论性:是指以说理为主要手段,着重从思想、政治、伦理的角度,阐述对于新闻事件和现实问题的看法,籍以指导社会实践、引导社会舆论。
3、“省意”:就是精练内容,剔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东西,集中讲非讲不可的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上长话短说,而在关节点上充分展开、过细分析,让听众一听就能理解其实质,明白其因此然。
4、广播谈话:作为广播评论的一种形式,广播谈话是说、听双方平等的谈话体评论。
谈话体是它的母体,说、听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则是它的体质属性。
二者结合,赋予了这种形式以吸引听众的特殊魅力。
5、“类交流”:是广播谈话的灵魂。
而广播谈话是说、听双方不在同一场合,这种空间距离使双方无法进行即时的直接交流,而只能由说话的一方借助某种中介,创造类似双方交流、交流的语言环境。
其中的交流感,不同于日常交谈中的直接交流,称为“类交流”。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1.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题材。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2.选题:就是选择素要评价的事物或素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只要是指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3.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
它是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4.由头: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
有了典型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5.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
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6.易字法:是使用成语、俗语的第一种做法。
是指将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古语等加以改造,用易字的方式,或凸现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引人注目或发人深思。
7.谐音法:是易字法的特殊形式,即选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成语、俗语中原有的字,使其在具有新的词义的同时别有一种新的意趣。
8.比喻法:是一种用某些具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
9.比拟法: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把物比做人或把人比作物的修辞手法,以使标题更具活力或更显新奇。
10.对照法:是一种将两个悬殊巨大的事物、矛盾、现象、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形成反差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标题开阔的思路和辩证的态度。
11.回环法:是一种在词语或句子组合过程中通过有意的颠倒或重复,使其首位呼应的修辞方式,以使标题在“回文”与“连珠”中,别有一番妙趣。
历年新闻理论真题名词解释盘点
历年新闻理论真题名词解释盘点1、新闻与信息(1991)( 1993)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一切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期刊,资料等,新闻是信息的一部分。
2、“有偿新闻”(1991) 是企事业单位,组织或个人以酬金或实物等方式报偿新闻机构,以换取一定的新闻作品,版面,播出时间,为该人或该单位及其产品,社会活动进行宣传的所谓的“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浮夸虚伪的成分,损害新闻真实性。
3、舆论监督(1991)( 1999)( 2005)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行使民主权利而进行的监督活动。
4、新闻真实性(1991)( 199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与文学相区别最重要的特征,包括具体真实(微观真实)和整体真实(宏观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报道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5、“集体的组织者”(1991)( 1993) 指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既是参与社会变革的产业,更是担负道义的伟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肩负特殊社会重任的新闻媒介不能满足于反映社会现实,而应充当“集体的组织者”的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主动承担舆论引导的历史使命。
6、新闻客观性(1993)( 2005) 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
是新闻传播关系赖以建立的基本要求。
7、客观报道(1993) 是新闻本源对新闻实践的要求,就是依据事物的是非曲直如实的报道新闻。
8、客观主义(1993) 一种标榜“超阶级”“无党性”,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纯客观”的报道和评述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9、新闻本源(1993)( 2000)( 2001) 即新闻的客观来源,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事实和新闻的关系当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映和报道。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导语消息体裁所特有的位于消息开头部分的关于新闻事件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跳笔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新闻背景宏观意义上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上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其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采访对象记者为获取新闻事实或掌握社会舆论动向而访问的人物,或主动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士。
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
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得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解释性新闻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故意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①确有其事②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③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④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⑤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2.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①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②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③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新闻评论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名词解释新闻评论是指对新闻事件、话题或者报道所做的评价、评论和观点陈述。
它常见于报纸、杂志、新闻网站及社交媒体平台,以文字形式呈现。
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客观事实描述、深入分析和个人观点表达,提供给读者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角度。
新闻评论至关重要,它为读者提供了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
下面将解释几个与新闻评论相关的重要名词。
1. 观点表达在新闻评论中,观点表达是指作者对于新闻事件或话题所持的立场和看法。
观点可以是基于个人经验、专业知识或者对相关事实数据的推导。
观点表达要清晰明了,理由充分,以便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论点。
2. 评论分析评论分析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挖掘,通过对事件相关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评论分析可以包括对事件影响的预测、对社会背景的分析,或者对事件背后的动机和利益关系的剖析。
3. 反驳与辩证新闻评论中常常会出现争议和不同观点的对抗,作者可能会对其他观点进行反驳或辩证。
反驳与辩证需要基于事实和论证,通过逻辑和实证,对各种观点展开理性的讨论和对比。
反驳与辩证是新闻评论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情感表达新闻评论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和分析,也包含了对事件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可以是对事件的愤怒、悲伤、喜悦或者其他情绪的表达,它使新闻评论更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一面。
5. 社会影响新闻评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对事件的解读和观点的表达,新闻评论可以引起公众的思考和讨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
新闻评论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作者的权威性、观点的合理性以及读者的接受度和共鸣力。
总结起来,新闻评论是在新闻报道和事件基础之上,通过观点表达、评论分析、反驳与辩证、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影响的思考,为读者提供更深入、多维度、立体化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新闻评论,读者可以了解事实的不同解读,拓宽思维的边界,促进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和思考。
新闻评论名词解释
1、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指的是在报纸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也包括当今电台、电视台专门栏目中的评论。
)特点:①具有群言性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富有鲜明的时代感类型:按形式品种可分为专栏小言论、论坛评论、经济漫谈、思想杂感。
按作者组成可分为群言专栏、集体专栏和个人专栏。
2、论坛评论论坛评论是一种群言型的和风细雨式的为读者易于接受的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署名评论。
优势:可以采取第一人称的叙议方法;便于输入新闻性事实材料作为由头和论据;有助于强化议论的理论色彩;便于就不同的见解展见探讨和商榷。
3、专栏小言论专栏小言论,也称新闻小言论。
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
这类言论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而兴办并日益繁荣起来的。
最早出现并影响最为广泛的是《人民日报*今日谈》小言论专栏,创建于1980年1月2日。
1、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迅社、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是新闻媒介的编者专用及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1、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报纸、广播、电视中都可以使用其中,在报纸上最为常见。
在发表时有署名与不署名两种1、社论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
2、评论员文章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
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员评论等。
(1)本报评论员文章。
本报评论员文章以体现报纸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为主旨,通常是不署作者姓名和笔名的。
(2)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评论员文章的一种特殊形式。
冠之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表明是社外人士所写。
新闻评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1.非事件性选题: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
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
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
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2.评论员文章: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常用的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其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喉舌作用。
它与社论没有严格的界限,必要时可以升个为社论。
形式上它虽然并不像社论那样直接代表编辑部但它反映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有着一定的权威性。
其形式主要有: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
3.递进结构: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有深入浅、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
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者问题的实质。
4.个人专栏: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5.内报头:内报头是国际上言论版标志性的形式要素,一般置于社论版的左上角,是一个缩小了的报头样(包括字体与图案)。
使用这样一个内报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表明了社论版特殊的地位。
内报头的内容有简有繁,有的只是报头字样的缩小,有的有图案,有的还要加上从发行人到总编辑、社论版编辑一干人等的大名以及读者来信的方法。
6.选题:就是选择需要评价的事物或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出的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7.社论:社论(在广播、电视中称为“本台评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
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
新闻写作教程练习题——名词解释
14、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3、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8、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新闻评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辛迪加专栏:辛迪加专栏稿件类似于从通讯社买来的新闻稿,专栏评论家加入辛迪加后,他所写的稿子可以卖给各地的报纸,由那些报纸共同采用。
2人格主体:指的是新闻评论中的意见不是代表创作者个人的,而是代表媒体领导层或代表媒体所有者。
3个人主体:指的是新闻评论中一件不代表媒体的意见,仅为个人的认识。
4选题:指的是新闻评论所要评论的实物或论述的问题。
它规定着评论对象与范围。
换句话说,也就是择定通常所说的“就事论理”中的“事”。
5立论:立论就是创作者对所选的论题做出自己的论断,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要求是⑴立论要新颖⑵立论要合理。
6论证:所谓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7论据:用来支撑论点的论据,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新鲜。
8论证方式:是运用论据进行推理、证明论点,得出结论的途径。
9社论: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表的对于重大问题的权威而慎重的评论。
对于党政机关传媒来说,社论同时代表同级党委发言。
10专论:就是专门性评论,特点一是篇幅较长;二是论述更深入,更专门化。
11代论:就是代替社论的意思,编辑部以某个权威人士的文章来代替社论发表,就叫代论。
12来论:就是在社论位置上发表的读者写来的评论。
13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中型武器。
其规格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
通常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决策,而是选择一个重要的侧面,对这个问题和决策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14观察家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另一种形式。
一般用于时事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名称。
15短评:短小精悍的评论,它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
评论是一般不面面俱到,只抓住某一点,扼要地加以分析。
16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新闻评论,是传媒对报道所加的评价、批注、建议或说明,其作用是对报道进行提示、评论、阐述或补充17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
它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主要由报刊记者采写。
新闻评论名词解释
新闻评论名词解释新闻评论是指对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文化艺术等进行观点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以新闻报道为基础,通过评论员或知名人士的客观分析、主观判断和评论观点,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以下是对新闻评论中常见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1. 观点分析:观点分析是新闻评论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表达评论员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观点分析需要结合事实和理论知识,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进行分析,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和观点。
2. 评价:评价是新闻评论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对事件的价值判断和意义评定。
评价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进行评价,以展示评论员对事件的认知和评判能力。
3. 深入解读:深入解读是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剖析事件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深入解读可以包括对事件的历史背景、社会影响、政治动因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以达到对事件的全面理解和解释。
4. 客观分析:客观分析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评论员能够遵循客观事实和准确数据,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
客观分析注重从中立、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事件,尽量避免主观意识和个人情感的干扰,以提供客观公正的观点和评价。
5. 主观判断:主观判断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评论员的主观感受、理论认知和价值观念来对事件进行评判和判断。
主观判断可以体现评论员的个人见解和思考,但应该建立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理性和合理的评判。
总之,新闻评论是一种以新闻报道为基础,通过观点分析和评价来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的文体形式。
它要求评论员既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进行客观分析,又要加入个人主观判断,以提供有理有据、立论透彻的观点和评价。
新闻评论在传播社会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新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
最新《新闻评论写作名词解释应试题集》1.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题材。
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
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2.选题:就是选择素要评价的事物或素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
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只要是指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3.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
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4.由头:所谓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
有了典型又恰当的由头,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5.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用以提示文章内容的简短文字。
新闻评论的标题是概括或提示评论的议论范围、中心论点或基本倾向的简短文字。
6.易字法:是使用成语、俗语的第一种做法。
是指将约定俗成的成语、俗语、古语等加以改造,用易字的方式,或凸现新的矛盾,或提出新的见解,以此引人注目或发人深思。
7.谐音法:是易字法的特殊形式,即选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替换成语、俗语中原有的字,使其在具有新的词义的同时别有一种新的意趣。
8.比喻法:是一种用某些具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绘想要说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使表述更为生动、鲜明。
9.比拟法:是一种借助于想象力把物比做人或把人比作物的修辞手法,以使标题更具活力或更显新奇。
10.对照法:是一种将两个悬殊巨大的事物、矛盾、现象、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比对、形成反差的修辞手法,用以突出标题开阔的思路和辩证的态度。
11.回环法:是一种在词语或句子组合过程中通过有意的颠倒或重复,使其首位呼应的修辞方式,以使标题在“回文”与“连珠”中,别有一番妙趣。
12.寓虚于实:也是虚实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说理方法。
2021年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重要名词解释(2)
2021年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重要名词解释(2)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必然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表现着新闻报道的标的目的和意图,表白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不雅条件。
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拜候——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扳谈,从中弄清事实本相及其前因后果,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记者必需学会并善于拜候,不然绝对当不好记者。
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拜候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颁发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本相。
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力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力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力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力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2.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
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23.采访的“心理控制”——拜候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彼此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彼此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拜候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并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本身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0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6.类交流
17.17.新闻评论的文采
18.演绎式结构
19.易字法
2014.04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演绎式结构
27.观察家评论
28.杂文
29.算账说理
2013.10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选题
27.输入式融合法
28.阐述型社论
29.“类交流”
2012.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电视评论
27.短评
28.事件述评
29.说明性按语
2011.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新闻评论
27.论坛评论
28.编后
29.归纳式结构
2010.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经济漫谈
27.新闻小言论
28.广播评论
29.观察家评论
2009.7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口播评论
27.编余
28.说明性按语
29.观察家评论
2008.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选题
27.电视述评
28.政论性按语
29.新闻评论
2007.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随感式专栏评论
27.新闻小言论
28.广播谈话
29.政论性按语
2006.7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立论
27.经济漫谈
28.新闻述评
29.电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