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要多些游戏精神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索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索摘要】自由、愉悦、体验以及创造为游戏精神的四大要素, 游戏精神能够促使幼儿园活动能够更加的轻松愉悦、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个性发展规律。
基于此,文章主要就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索展开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精神;探索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163-01引言游戏精神强调的是一种自由、愉悦、体验以及创造的精神, 其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通过恰当的游戏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本能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其的思维能力。
因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挖掘并重塑游戏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游戏精神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价值探究只有确保游戏精神能够切实的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才可以促使教学与游戏的真正融合。
而有效的游戏教学模式,并不是表面意义上的“游戏+教学”,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给予幼儿游戏的时间、空间, 将游戏作为一种辅助型教学工具,注重发掘其精神的内核以及本质。
毫无疑问,游戏精神的渗透为幼儿园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
就现阶段实际效果教学情况而言,由于“以幼儿为本”与“建构主义”观念的影响, 导致某些能力不足的教师针对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使得运用效果并不理想。
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过度自由,游戏教学模式下整体课堂教学活动“热闹”,但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教学成效并不明显;二便是过度控制,指的是在教师的高度控制下,学生的积极性被削弱,导致游戏教学法的效力未得以充分发挥。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精神探索(一)创新教学理念,树立游戏精神观挖掘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精神,作为幼儿的“引路人”,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上的固有认知,构建起正确的游戏精神观。
针对这一点,幼儿园可以从园本教研、培训学习中入手,为其传授此方面的信息知识,并积极的组织讨论会,以便于确保教师由思想至行动上能够改变传统认知,不再盲目的认为“游戏只教学手段”,能够切实性的意识其的“精神”体现就教学的关键作用;在长时期的行政化管理以及评价制度的影响下,教师的活力与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手脚束缚”的他们难以进行创新,不利于教师个人游戏精神的培养。
践行游戏精神,助力幼儿游戏品质提升
践行游戏精神,助力幼儿游戏品质提升摘要:幼儿主要通过游戏习得知识,增长生活经验,并发展各项综合能力。
富于游戏精神的教师,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以游戏主人的身份实现充分的自主自由,在游戏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问题时勇于探索和解决,以游戏品质的提升,推动幼儿主动探索世界的源动力的产生。
关键词:游戏精神,游戏品质,自主性幼儿主要通过游戏习得知识,增长生活经验,并发展各项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完成自我成长与提升。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首先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游戏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获取情感体验的过程,真正的游戏能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通过游戏释放情感,学习交际、交流、协调、谈判、妥协等各种的社交技能,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游戏精神的内涵与特征游戏的主体是儿童,是儿童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顺应儿童天性的一种活动,是儿童主观地想去模仿、习得的一种行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而游戏精神则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品质。
对儿童来说,游戏精神就是自由精神,是一副造物主给儿童量身定做的“让一切变有趣”的眼镜,是能把成人眼里庸常平淡的生活过得精彩飞扬、化腐朽为神奇的自主创造精神,是推动儿童主动探索世界的源动力。
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幸福的童都是由无数个童心飞扬的的游戏构成的,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主动加入游戏,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协商制定规则,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规则,解决问题。
二、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掌握游戏精神的内涵,在组织和开展游戏时,要怀着一颗童心,爱玩、会玩,以培养会玩、慧玩的孩子为己任,能放低身段,以儿童的视角融入儿童游戏中,适时推动游戏,渲染游戏气氛,能在儿童游戏中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享受儿童游戏的乐趣,转变角色关系,以欣赏的眼光来与幼儿进行交流,把“你—我”关系变为“我们”关系,和孩子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这是幼儿教师应构建的游戏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
游戏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接触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提升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促进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教师应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助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进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幼儿游戏精神的内涵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幼儿的游戏是幼儿意志和经验的结合,是幼儿精神的一种表现。
我们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发现,游戏精神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游戏过程。
游戏精神是幼儿内心真实情感的反映,它包含了自主性、愉悦性、创造性和规则性等特征。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价值幼儿通常会用游戏的精神来面对身边的事物。
游戏精神能够让幼儿拥有美好的童年,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
同时,游戏精神还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意志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有以下四点。
(-)有利于幼儿游戏权利的实现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幼儿所拥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解放了自己, 实现了自己的情感追求,还满足了自身活动的需要。
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权利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有利于幼儿幸福生活的实现站在幼儿的角度来看世界,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和情感。
幼儿这种质朴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正是幼儿游戏精神的体现。
在游戏中,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进一步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自由、幸福和快乐的体验。
(三)有利于幼儿建立自我与外界的联系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意味着开心、快乐,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幼儿有较强的探索欲,他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会调动全部的身心去探索和体验。
幼儿园游戏精神
游戏学前教育的灵魂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
缺失了游戏精神的学前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于儿童天性和成长秩序的漠视和背离。
只有当游戏精神贯穿全部教育活动之时,幼儿园才可真正成为童年健康生活与快乐成长的自由乐园。
游戏精神是学前教育的灵魂“不知道就不要乱说”一位教师给中班的孩子们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 大概是冬天雪后的一个清晨,大雪将整原野覆盖了起来,大公鸡和小白兔等小动物们都出来散步。
它们在雪地上都用自己的脚画出了很美丽的图画,公鸡画出了竹叶片片,小兔画出了梅花瓣瓣,等等。
故事讲完了,教师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蛇和青蛙没有出来?不一会,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老师,因为蛇和青蛙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呆在家里没出来。
”老师听了以后很不高兴,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接着老师又问全班的孩子:“谁知道?谁能告诉大家正确答案?”此时,教室里静极了,再没有人回答。
看到这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蛇和青蛙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明了。
”在这里,孩子充满游戏精神与感性色彩的回答,在成人式的科学标准面前就成为了“乱说”。
超功利化的教育干预,让一个本应充满诗情的倾听体验和游戏精神的释放过程,沦为了狭隘理性教学及知识灌输的铺垫和工具。
正是在这种急于追求“正确答案”的教学实践中,儿充满梦幻和灵性涌动的精神世界被一点点地透支和肢解。
一个3岁的幼儿,可以用天文学常识来质疑“嫦娥奔月”这一美丽神话,从而表现出来所谓的睿智和早熟,但这不仅不是现代早期教育教学值得盲目炫耀的佳绩或功德,相反,这却是狭隘知识教育破坏童年精神生态的明证。
游戏精神是一种童年的精神游戏不单纯是一种外显行为的呈现,更是一种精神特质的表达。
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
正是作为一种精神,游戏在整个童年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成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
当一个孩子坐在马桶上,一边解决他的排泄问题一边又自我陶醉地哼唱着只有他自己才听得懂的歌曲时,游戏精神被他携带进了自己的生理动之中;一个孩子洗碗时,他把碗儿先是一字排开,一个一个地洗过再排成一队,丝毫不讲究效率,这洗碗的过程因游戏精神的融入而演变成了“玩碗”。
“游戏精神”视野中的幼儿艺术教育内容
关键 词 :游戏 ;游戏精 神 ;幼 儿艺术 教
育 ; 育 内容
游 戏 与游 戏 精 神 1 、游戏 与艺术 ,游戏与幼儿 艺术 教育 当 我 们 在 考 察 艺 术 的起 源 的 时 候 , 发 现 游戏与 艺术 有着深 刻 的渊 源 , “ 儿童 艺术 : 游 戏的孪 生姐 妹 。 ” ① 他们 之 间有 着异 质 同构 的关 系。艺术 起源 于游戏 ,游 戏是 艺术 的 雏 形 , 艺 术 是 游 戏 的 高 级 形 式 , 当 游 戏 发 展到 高级形 态时 ,不再称 之为 游戏而 是艺 术 了 。 鉴 于 幼 儿 的 艺 术 感 知 能 力 , 在 幼 儿 艺 术 教育 中,游 戏与 艺术也是 常常 交织在 一起 , “ 儿艺术 教育可 以通过 游戏 活动或 以游 戏 幼 的 方 式 进 行 , 游 戏 活 动 的 外 在 表 现 也 可 以 是 艺术 ”②游 戏既 是幼儿 艺术教 育 的重要手 段 也 是 教 育 内容 。 2 、游 戏 精 神 的 内涵 对 于 游 戏 的 定 义 目前 没 有 一 个 公 认 的 概 念 ,因为游 戏 是一个庞 大 的家 族 ,我们 很难 用 一种 判 断性 的方 式给他 下一 个 定义 。当笔 者进 一步考 察游 戏时发现 所有 不 同种类 的游 戏 都 具 有 某 些 共 同 的 特 质 , 也 只 有 具 有 这 些 特 质 的 活 动 , 才 能 称 之 为 游 戏 , 这 些 所 谓 的 特 质 即 从 游 戏 活 动 中 提 炼 出来 最 能 反 映 游 戏 活动 最本 质的 ,核心特 点 的东西 ,我们称 之 为 “ 戏 精神 ”。关于 “ 游 游戏 精 神 ”有 人从 儿童 文学创 作 ,文 艺学 ,教育 学上进 行过 相 关 研 究 , 综 合 前 人 的 论 述 ,本 人 认 为 “ 戏 游 精神 ”具 有如下特 点 : “ 戏精神 ”是 一种 游 自 由 的 精 神 :“ 戏 精 神 ” 是 一 种 愉 悦 的 精 游 神 : “ 戏 精 神 ”是 一种 创 造 的精 神 : “ 游 游 戏 精 神 ” 是 一 种 超 功 利 的 精 神 : “ 戏 精 游 神 ”是 一种 平 等 的精 神 。 详见 本 作 者 论 文 《 试论 “ 游戏 精神 ”的 内涵 _ _ _ 一从幼 儿教育 的视角》发表在 《 教文 ̄20年9 》 。 科 E 09 期 二 、 以 “以游 戏精神 ”改 革 当前 的幼儿 艺术教育 内容 教 育 内 容 “是 指 一 整 套 以 教 学 计 划 的 具 体 形 式 存 在 的 知 识 、 技 能 、 价 值 观 念 和 行 为 。 它 们 是 根 据 各 种 社 会 为 学 校 规 定 的 目的 和 目标 而 设计 的……是构 成一 个具 体过程 的 学 习对 象 。”② 总之教育 内容 是 为实现 教育 目 标 服 务 的 。 “游 戏 精 神 ” 是 一 种 自 由 开 放 、创 造 的 精 神 。 因 此 在 这 种 精 神 观 照 下 的
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
2016年第48期(总第312期)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有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宏观层面讲,需要一定的社会观念,制度,物质条件的保障从微观层面上讲需要幼儿园教育理念和行动的转变一、在教育中树立游戏精神的观念精神性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性也是人之价值的真正体现,雅斯贝尔斯曾专门强调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他精辟的指出;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怀有一颗崇敬之心,并且让精神的内涵充斥于我们的想象力,思想以及活动的空间。
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灵魂。
加德纳也指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让他们去发现深层的精神价值。
可见,引导与启迪幼儿的精神成长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
这里仅从游戏精神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教育在引导孩子游戏精神发展方向需要树立的几个观念。
要使游戏精神融入幼儿教育,教师应该在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改变专制封闭的思想,注意尊重幼儿的活动自由,唤醒幼儿的真切体验,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
1.尊重幼儿的自由幼儿在教育生活中的自由是人类自由精神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它意味着幼儿在教育中能够免于教育者的不正当强制和干预,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从而获得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2.唤醒幼儿的体验首先体验作为一种个体经历是个体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体认和意义,具有整体性,主动性与独特性,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要认识体验的主动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幼儿体验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逻辑等理性成分的融入,同时也需要情感,直觉,体悟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如果离开了幼儿的主动融入和深度参与,体验就无从谈起。
因此,幼儿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符号的认知和知识的记忆上,它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愿望与热情,对生活的喜悦与憧憬,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够打动幼儿的心灵,激活他们的潜力。
3.鼓励幼儿的探索幼儿天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世界充满了疑问,教师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的主动探索,获得有益的经验。
用游戏精神带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用游戏精神带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作者:许晓燕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8年第07期幼儿学习主体性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之中,表现出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能满意的效果。
这样目标的实现,以及我们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中,有几个原则我们要共同遵守:一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离不开幼儿这一主体参与,教师应该主动作为,设法使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二是游戏的内容不能单一,需要涉及语言知识、艺术性知识和社会性知识,游戏中保证孩子涉及的领域要多;三是要尊重孩子个性化差异,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策略,改革幼儿园游戏化的课程。
那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目标用游戏精神实现怎么才能有效呢?一、创设多样游戏情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多样的教学情境的实现可以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进程中,和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尝试多种类型。
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环境提供给孩子们欢乐的气氛,还能牢牢地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这一做法对提升教学实际工作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效果十分有利。
因此,在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环节中,我们就应当和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进行多样化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在模拟化的情境中畅游而使他们兴趣不减,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如在《葫芦兄弟》的教学中,其中的一些眨眨眼、跳跃、凝望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去模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孩子在模仿的游戏中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再如《黑猫警长》设计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一是黑猫警长的瞄准打靶、瞭望远眺、标准敬礼和抚摸胡子等动作都可以引导孩子模仿,以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致;二是进行动作训练:听信号换方向跑,实施黑猫警长抓老鼠的游戏;三是表扬游戏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孩子,让孩子对这样形式的游戏兴致持续下去。
以上的教学环节中,孩子参与学习的状态是兴奋的,不仅增强了孩子娱乐的兴致,而且锻炼和提升了孩子的反应技能。
这种在教学中嵌入娱乐的方法,可以在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彰显出较好的效果。
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
”诚然,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即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
”提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
那什么是幼儿游戏精神?当代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充分的,孩子们要什么,家长总想方设法去满足。
电脑、电子游戏、动画、精美的玩具,应有尽有。
孩子们缺少的是在宽广的天地间奔跑,和同伴一起搭草房,捉迷藏,用贝壳玩抛接,用积攒的卡片、糖纸、玻璃球去和小朋友们交流“收藏”的乐趣。
孩子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滋润的同时,却少了许多童年游戏的乐趣。
孩子们言语之间没有了童年的纯真,成为了模式化游戏的误导。
所以,我们要视游戏为一种幼儿存在的模式,把游戏视为教育幼儿的一中方法,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得到起发,这才是真正的幼儿游戏精神。
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联系一些先进幼教理论,结合笔者对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粗浅认识,现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可能性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解读幼儿游戏,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可能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面对孩子,只要你告诉孩子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孩子马上高声应和,两眼发光,可见,游戏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吸引力。
游戏中的孩子沉浸其中,百玩不厌。
在游戏中,孩子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游戏性体验,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
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自由、快乐的活动,与工作、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幼儿教育心得分享:游戏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幼儿教育心得分享:游戏让学习变得有意义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游戏在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心得:游戏让学习变得有意义。
一、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通过游戏,幼儿能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事物,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例如,在“认识颜色”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涂抹、拼接等方式,感受不同颜色的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好奇心。
二、游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例如,在“搭建积木”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搭建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游戏锻炼幼儿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沟通能力。
例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他人互动,从而锻炼沟通能力。
四、游戏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例如,在“益智拼图”的游戏中,孩子们需要观察、思考,找到拼图的正确方式,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五、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品质。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例如,在“接力赛跑”的游戏中,孩子们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六、游戏让幼儿体验成功与挫折在游戏中,幼儿会经历成功和挫折,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功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勇敢地去尝试、去努力。
例如,在“攀岩”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克服恐惧,努力攀爬,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游戏帮助幼儿塑造良好性格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尊重、关爱、分享等品质。
例如,在“爱心传递”的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从而塑造良好性格。
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的体现.docx
目前国家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文件。
在这些文件中提出了注重在教育过程融入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指的是一种自由精神,融入在教育过程在,学生就能够自动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参与游戏,并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从而达到生命的自由。
游戏精神也能够将幼儿内心的快乐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到游戏过程中,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与主动性得到提升。
基于此,就需要对如何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游戏精神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样才能够将游戏精神有目的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在设置幼儿教育目标的时候,要基于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来进行设置,将幼儿本真、自由自在以及幼儿特色体现出来,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与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就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主要是幼儿的性格、能力以及兴趣都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擅于发现幼儿的这些特点,然后引导幼儿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上绘画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大森林,教师为了避免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不需要给学生设置较多的限制,而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绘画。
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画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这样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就将自己眼中丰富多彩的森林展示了出来,有的幼儿将树木画成了粉红色,有的幼儿眼中的大象是长在树上的,有的幼儿眼中的兔子比人还要高……总之幼儿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样的。
尽管幼儿画出来的东西可能在现实中不存在,但是这是幼儿最真实的想象,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想法,给予幼儿以表扬,保护幼儿的这种想象力,这样幼儿在以后的思考事物的时候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二、优化教学互动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也积极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和幼儿之间进行自由交谈,逐渐从管理者、保护者向合作者、支持者的角度进行转化。
提倡游戏精神 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提倡游戏精神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带来乐趣和快乐,还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
提倡游戏精神,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提倡游戏精神,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实现这一目标。
一、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1.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模仿、角色扮演、游戏创造等形式,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学会分辨颜色、形状、大小,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交际、沟通,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2.培养幼儿情感发展游戏可以使幼儿摆脱紧张和疲劳的状态,获取快乐与满足,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体验到童年的快乐,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
3.促进幼儿社交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与同伴交流、互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细心和耐心,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使他们更加善于与他人相处。
二、提倡游戏精神的重要性1.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倡游戏精神,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幼儿参与度提倡游戏精神,可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从而增强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倡游戏精神,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释放身心压力,调节情绪,增强身体素质,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1.利用游戏教学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实施中教师游戏精神的建构
2019年9月 下半月幼儿园游戏组织与实施中教师游戏精神的建构作者简介:文若蓉(1996-),女,山西吕梁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杨慧琴(1989-),女,山西忻州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游戏、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
文若蓉 杨慧琴(运城学院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山西运城 044000)摘 要:游戏与幼儿密不可分。
游戏精神包括自由精神、体验精神与创造精神。
作为幼儿各方面成长的引路者,幼儿园教师同样需要构建游戏精神,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体验职业幸福感。
然而在幼儿园游戏组织与实施中,由于教师游戏精神的匮乏导致幼儿游戏成效不高。
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做中学”得自由,“做中教”享愉悦,“做中研”求创新。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师;游戏精神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76(2019)09-Y062-04一、游戏的生命———游戏精神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释放天性,与各种元素进行互动,并从中理解自由的边界、规则的意义;明晰假想与现实;从探索各种奥秘中获得多重体验,例如开始之前的好奇与期待、开展过程中的认真与严肃、获得结果后的欢快与愉悦。
杜威也指出:“游戏只是一种外部表现形式,其本质是一种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
”可以说,真正的游戏是具有生命的,其生命的意义在于它其中所蕴含的游戏精神。
换言之,幼儿只有在富有游戏精神的游戏活动中才能享受到自由自主,体验真真切切的愉悦感,并进行无限的创造。
如果说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生命,那么幼儿乐此不疲于游戏其实是痴迷于其中的游戏精神———自由、体验与创造,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重要性也并非其外在形式,而是最具价值的游戏精神。
教师只有透过游戏的表象,看到并把握游戏的精神实质,才能将游戏作为保教手段,实现保教目的———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
(一)游戏精神之自由自由、自发和自主是游戏的本质特征。
把握游戏精神,提升育人质量
把握游戏精神,提升育人质量作者:冒香香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1年第1期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岔河幼儿园冒香香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玩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以及与他人进行交往的重要渠道。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认可幼儿的原始体验,找准与游戏进行链接的重要方式,使得游戏成为每一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和方式。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契合游戏的本质精神,为游戏的选择、实施奠定基础。
一、遵循游戏精神,合理制定目标教育教学活动要具备清晰的目标,才能明确具体的方向,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置亦或者是后续的评价,都应该具备清晰的认知,保障所有的教学目标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能力相匹配,凸显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因此,教师从游戏的视角所设置的目标应该是清晰、明确而具体的。
比如开展角色体验类游戏“我是交通警察”时,有的教师将目标定位于“初步了解并学会指导交通的常见动作”,这样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也显得宽泛而笼统,教师可以将其修改为:学会敬礼、认识停止信号、左右转弯和打直行信号等手势,这样的目标设定直接指向具体的动作要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聚焦性和可操作性,且与具体的游戏情境所融合,能够为后续具体的实施教学奠定基础。
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都是从当下认知能力向着未知领域迈进的重要过程。
因此,游戏类活动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遵循应有的游戏精神,要能够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幼儿现有能力和认知目标之间,设置好适度的距离,让所有的幼儿需要借助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才能够到目标,既要让幼儿享受到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不能让他们误以为目标的达成是轻而易举的,考虑到每个班级中的幼儿具有迥异的认知能力和原始经验,因此制定具体目标的同时,也应该预留下应有的认知空间和相对弹性的余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比如在组织幼儿进行情境类游戏“打电话”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层次,设置出不同的目标:比如可以将目标定位于能够在打电话时,与对方进行交流沟通,还可以将能够转达对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幼儿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动力,但目标的制定必须要与所设置的游戏相契合,密切遵循游戏的内在联系,制定出合理、具体而鲜明的目标,为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游戏精神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灵魂
“游戏是抽象和动态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物
体、地点或行为。
” [1]关于“游戏”的认知,不同
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即便是我们日常
所说的“游戏”,在不同的语境和场景下也有不同
不仅要看它是否有游戏的形式,还要看它有没有
游戏的特性与游戏精神。
或者说,幼儿园集体教
学活动有没有把游戏精神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
为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认知与享乐、现在与未来
70
总
第464期 2020·
11B
就感体验的关键。
有价值的游戏活动总会让幼儿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又不是轻而易举的。
总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不是以游戏的
方式存在,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幼儿有没有从活
动中获得乐趣。
如果没有,那这个活动就不能称
种创意的行为表现。
幼儿期的好奇心主要表现在
语言和行为的发展过程中。
在语言发展上,幼儿
好提问,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不懂的、感兴趣
的问题总希望弄个水落石出。
在行为上,好奇心
会让幼儿拆解、破坏身边的各种物具进行探究。
72
总第464期 2020·
11B。
游戏精神贯穿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
游戏精神贯穿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摘要:孩子的性格应该活泼好动、富有兴趣,而游戏正好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
这样,游戏教学才可以较好的适应幼儿的需要,并和幼儿园中的课程充分结合,因为幼儿园中的活动并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团队的活动,比如"老鹰捉小鸡"就是要求多人的比赛,以此带动小朋友们进行练习,从而训练和健全幼儿的个性。
幼儿活动中包含了对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培养内容,幼儿活泼灵动的独特个性都在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都是由活动行为的实质所决定的。
所以,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研究探索以活动精神贯穿全体幼儿自主活动行为的组织方式,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孩子身心成长,为孩子在今后走向人类社会的更好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游戏精神;组织策略引言:幼儿时期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幼儿采取具有趣味化的游戏活动来进行引导,而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所应用得游戏活动既作为教师最基本教育工作,也是幼儿教育活动中很重要得一部分,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得游戏活动极其丰富,涉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与受众群体,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这些游戏活动中选取一些最有益的活动来对幼儿进行教导,推动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教学内容的特点(一)直观性孩子的年纪较小,也处在生长时期,也处在形成知识具体思维的时期,脑部神经系统尚不能充分发展完善,对一些东西的认知掌握程度较弱。
比如,有些抽象主义的逻辑算术题,在孩子眼里会有相当的困难,这时老师也可以提供一些数字建模来帮助孩子的认识。
或者采用一些活动的方式,在知识技能的训练课程中可以让孩子充当客人或者掌柜的身份,他们去店铺买物品或者秋后算账的时候要进行算账,让孩子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模仿性因为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见到任何新奇东西后就会想设法去探索,孩子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也像一个孩子在唱声婉转动听;在练习音乐的时候就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在联系算术的时候就像数学家在认真思考问题一样,正因为对幼儿巨大的兴趣,使得教师在对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必须审时度势,学会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把握的原则幼儿游戏的分类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把握的原则幼儿游戏的分类(一)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
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同时,幼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
也就是说,教师的介人要保证游戏开始的自发自主,游戏过程的自娱自乐,游戏规则的自我制定与自觉遵守,游戏材料的自由选择与自在操作,游戏伙伴的自由组合与相互合作等,最终使游戏主体在自由和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案例:“料理台”游戏恺恺正独自忙着配菜,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塑料筐、碟、盘等用具,盛器里有蛋、面包、果冻、饮料等,教师见状就对他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等会儿我来看你。
”恺恺愣了一下,重新回到料理台张罗起来。
不一会儿,恺恺忙完了料理台的工作,只见他手拿一只咖啡壶当喇叭,爬上了原本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淇淋啊!”教师见状,说:“你在做什么?”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
”“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要这样招揽顾客?”看他坐在高高的架子上,教师就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他没有听从教师的劝告,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游戏。
过了一会儿他笑着对教师说:“我是在学昨天听到的故事里小狐狸卖东西的样子,你要吃冰淇淋吗?”教师听了他的话,略作停顿后说:“那好,我就来做你的第一位顾客。
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可以让我买来尝尝的?”恺恺纵身跳下,热情地替教师拿巧克力冰淇淋。
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本的“料理台”游戏变成了“巧克力冰淇淋店”游戏。
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渗透-最新年文档
游戏精神在幼⼉教育中的有效渗透-最新年⽂档游戏精神在幼⼉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幼⼉童年特有的活动⽅式就是游戏,它和幼⼉的成长规律相契合,与此同时也是幼⼉内在⽣命的价值诉求。
⾃由、幻想、体验和愉悦是游戏中所蕴含的精神特质,能够满⾜幼⼉探索各种新奇事物的需求,能够激发幼⼉创造的才能,顺应着幼⼉快乐的天性,可以说游戏是幼⼉童年⽣活不可缺少的⼀项重要活动。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师应该始终贯穿游戏精神的教育理念,使得幼⼉教育能够真正的深⼊幼⼉的⽣活,从⽽为幼⼉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现阶段幼⼉教育游戏精神缺失的表现(⼀)没有充分发挥幼⼉的主体性有⼀部分幼⼉⽼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过度的重视游戏的材料和环境,严重忽视了幼⼉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甚⾄有些幼⼉被⽼师当作游戏的道具。
这样⼀来就没有达到教育预期的效果,相反地在⼀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在游戏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幼⼉的发展。
(⼆)幼⼉教师缺少⾃由精神有时候,幼⼉和⽼师的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差异,甚⾄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这时⽼师就会批评幼⼉,幼⼉就只能乖乖的屈服,只做⽼师允许的活动,这样⼀来幼⼉就不能随⼼所欲的进⾏活动,⾃由活动得空间就变得很⼩[1]。
(三)没有浓烈的激发幼⼉创造⼒的氛围幼⼉园的各种制度⽐较苛刻,⽽且有的制度⽐较缺乏⼈情味,不管是组织管理还是⽼师的教学都在严格的制度范围内,不能超越界限,这样⼀来⽼师的教学空间就受到了限制。
与此同时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创造⼒的发展,幼⼉也不能⼤胆的表达⾃⼰的想法,更不能发表⾃⼰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这样就限制了幼⼉的想象⼒,不利于幼⼉的发展[2]。
⼆、游戏精神有效渗透的具体措施(⼀)⼊园环节游戏化为了强化和提⾼幼⼉的⾓⾊意识,从幼⼉⼊院的时候我们⽼师就要为幼⼉创造各种不同的⾓⾊。
我们知道幼⼉在早晨上学的时候就进⼊了⾓⾊:(1)扮演保安维护幼⼉园的秩序,提醒⼩朋友上下楼梯都要遵守纪律靠右⾏。
(2)扮演餐?d服务员,为幼⼉准备早餐。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得幼儿的游戏活动也被充当成教育活动,使得幼儿的游戏精神得不到发展而出现缺失。
文章对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进行了分析,并对游戏精神的重建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标签: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缺失;重建途径如今的幼儿教育中,将游戏当作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提高知识与技能的手段,导致幼儿游戏充满控制和对知识、技能的追逐。
这样的游戏,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游戏,只不过是相对好玩的教育活动,它忽略了游戏的内在精神。
一、游戏精神根据幼儿专家的调查,儿童在游戏中能够获得幸福感,并且游戏能满足幼儿成长生活中的需要。
因为儿童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没有功利性的活动,它并不是在教师或其他人约束下进行的他人意志活动。
真正的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使其变得更加快乐,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儿童的所有快乐都来自游戏精神,它在整个幼儿阶段都起到参与作用,但是游戏精神又不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还能够给儿童的生命和成长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的精神向导。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现状(一)创造性的缺乏儿童缺乏创造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
一些教师总是将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看得太重,使得儿童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出现封闭的特性。
儿童像提线木偶一样,一举一动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逐渐成了没有一丝自己想法的人。
教育的目的不是复制、粘贴一样的学生。
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住着一只小精灵,所以他们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每个人的思想都是独立的,有多少儿童就有多少不同的声音。
教师的观念应该进行改变,并不是只有听话、讲礼貌、遵守规矩的小朋友才是好孩子。
教师总是想让所有学生都回答同样的答案,所以现在的幼儿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复制的教育模式。
这种复制教育是违背游戏精神的,在这种古板的教育模式之下,真正的游戏是不存在的,儿童也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师要多些游戏精神
马卡连柯说:“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
不仅应当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
”幼儿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多些游戏精神,提升保教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世界各国对游戏都非常重视和提倡
在我国出台的幼儿园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中,关于“游戏”的一些表述,充分说明了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比如,《幼儿园管理条例》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重申,“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俄罗斯学者认为,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作用。
挪威《幼儿园架构计划》指出,游戏是学前教育课程的中心,因为它能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英国《基础阶段课程指南》认为,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基础阶段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游戏中的学习带有愉悦性和挑战性。
美国《适宜于0-8岁儿童发展的教育方案》指出,在幼儿园和小学,儿童对那些能获得具体的、真实经验的自主游戏活动的参与,是产生积极的、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教师的游戏精神应如何解读和认识
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学前教育方面,都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已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精神。
什么是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内涵丰富,呈现多元。
其一,游戏精神是自由与自主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不受外部需求的制约,具有超功利的特性;其二,游戏精神表现为生命的体验与创造,是体验游戏过程中所特有的创造力、想象力;其三,游戏精神是在游戏中建立起的相互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是理解和包容;其四,游戏精神表现出行动充满激情,情绪健康愉悦。
游戏精神的具备对幼儿教师尤为重要。
儿童通过游戏体现并确证着自己的存在。
游戏是儿童最普遍的语言,也是儿童存在的最重要方式。
儿童的游戏不仅存在于搭积木、捉迷藏、扮娃娃家中,更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全部过程中。
儿童游戏的目的是内在的、非功利性的,游戏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儿童以游戏的形式与人交往、与世界对话,从而理解他人,建立起规则意识。
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有超乎寻常的表现,有自我探索、自我把握、自我超越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游戏精神,才能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具有游戏精神的教师应有的姿态
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幼儿中的一员,构建起新型的师幼关系。
其一,俯下身子,以幼儿的眼光看世界。
与幼儿相比,教师是高大的,“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很容易成为教师的习惯。
教师要放下身
段,蹲下来,与幼儿平视,在幼儿的高度、幼儿的语境中与其交流,要善于在幼儿的瞳仁中观照自己。
其二,内心尊重、平等对待,还幼儿自主权。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笼罩在幼儿心理上空的阴影。
要打破权威意识,充分认识到幼儿不是成人的附庸,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
幼儿有权利也有能力去自主游戏。
教师要从内心与幼儿保持同一个高度,鼓励幼儿的自主性思考,让幼儿自己多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决定和要求。
其三,尽量往后站,找准自己的位置。
往后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不负责任与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引领的方法与策略。
即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学会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是如何提问的,他们需要什么,什么时候才适合给出建议和帮助,并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其独特的想法和成长中的能力。
游戏精神应融入教师日常保教中
教师对于游戏精神,在理论层面上或许能认同,但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受各种急功近利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变形变质,成了表面文章、花样文章,有的则干脆置之不理、弃之不顾。
儿童由此被剥夺了尝试和探究的权利,学会的是顺从和死记硬背,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极度缺失。
幼儿教师要让游戏精神进入日常保教工作中。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允许幼儿“乱说”、“乱动”、“乱画”。
允许“乱说”,就是要允许幼儿的答案与成人给定的答案有距离;允许“乱动”,就
是要欣喜于幼儿的原始生命力,让幼儿像春苗一样肆意萌芽伸展,即使需修枝剪条也得等小树长成以后;允许“乱画”,就是要放任幼儿画这画那、这样画那样画,因为这是幼儿最基本的表现与表达的话语方式。
往往是这些“奇谈怪论”、“胡思乱想”、“乱涂乱画”,体现了幼儿的游戏本性,体现了幼儿丰富而可贵的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
即使幼儿真的出了错,也不能一出错就否定、干预,要欣然接纳,走进幼儿的内心,帮助幼儿延伸想法,扩展思维。
幼儿自己的所有经历,都是幼儿发展成长的一部分,都是幼儿今后生活、学习、思考的最有用的资料和素材,要让幼儿有时间、有机会重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