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 图文
一、资料搜集:
(一)院校历史
湖南第一师范前身曾称为湖南师范馆、湖南全省师范学堂、中路师范学堂。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1911年校址迁建长沙书院坪"城南书院"旧址后,改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该校第八班学习,他立志救国救民,刻苦读书,顽强锻炼身体,进行农村调查,主办工人夜学,创建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20秋至1921年冬,他先后被学校聘任为附属小学主事、师范部国语教员。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秘密从事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如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夏曦、萧三、任弼时、廖沫沙、周谷城等均曾在学校学习或工作过。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校舍系仿日本青山师范(今东芸大学)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栋之间或有
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建校之初效仿日本式的普通中学系统与师范学校系统分立双轨制,至1926年改制;之后历经多次停办、合并、更名和迁徙。
(二)求学历史简述
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吮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
中国社会当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如果把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一九一六年正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前期,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后期,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他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救济时危的真理,可是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参考资料来源:
360百科散文网论坛
小组实践活动记录:
2017年11月12日上午8:00左右,我们共同坐公交车出发去湖南第一师范。大概8:50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首先我们在地图的指引下,一同来到了毛爷爷曾经上课的教室,找到了毛爷爷的座位后我们进行了拍摄记录。
而后我们各自都参观了院校内部环境,并拍摄记录相关场景。
大家都各自参观了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里的各种浮雕,文字雕刻,照片,油画等,参观后大家集合拍了一张合照。
最后大家对毛爷爷求学之路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触颇深。大家开始分享自己的体验及感受,并以文字记录下来。最后带着充实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归途。
小组实践活动报告:
11月1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青年求学之地——湖南第一师范,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感慨。院校整体采用黑白灰的古朴色调进行装饰,金色的“第一师范”四个大字高高地镶嵌在墙面上方,配合线条大气的建筑造型,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铺面而来。这座位于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的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是毛泽东打下深厚学问基础,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初步经验,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历史见证。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曾经的校园在修整后依旧存在,可伟人却早已在岁月中长眠,永久,永久。
我们未曾生于动荡时期,终究是无法真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压迫,侵略,剥削,贫瘠的字眼总是刺目,但生活还是要过的,学习仍是要继续,老一辈的先进分子就是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探寻救国之路。此时此刻,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看着这栋建筑,看着那在风中飘扬的国旗,默默地献上我们崇高的敬意。
通过白条门框,我们进入了馆内,在仔细查看场馆平面示意图后,我们一致同意先去毛爷爷上课的教室进行参观。就这样,按照指示我们来到了一个很平常的教室门前,而里面也不出意外的有人在参观。环顾四周,目光可见的摆设有:老式但涂了黑漆的木门,老式黑漆书桌和凳子,踩着偶尔会有嘎吱声响的黑色木板,黑色讲台,黑板以及两扇涂了蓝漆的窗户,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风格吧——朴素却严肃,没有太多的色彩装饰,也不可能会有太多装饰。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若都是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却也不错,可惜贫瘠的时代,破旧,露天,席地而坐往往才是残酷的现实,我们真的该感到庆幸,能坐在舒适的桌椅上,静静地听师长讲课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这时,一张普通的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事实上,说是普通却也不尽然,因为这张桌子上还摆着一个指示牌,上面只写着几个黑字,但那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毛泽东的座位。
下一秒,我们都来到了这个座位旁,心照不宣地围着这个特殊的座位站着,因为座位,只有一个。在简单地交流后,我们依次在这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座位上体验了一番。当轮到我坐下的时候,内心还是有所异样的,毕竟毛爷爷这样的伟人曾经就在这张书桌上学习过。不同于我们教室里那种松软的椅子,这张椅子凳子很硬且平坦,坐久了还会令人不适,桌子也显得特别笨重,样式老旧。一切都是那么不尽人意,但此刻我却只是静静地看着黑板,轻嗅着空气中那淡淡的老木头腐朽的气味,我似乎看到一位青年正在向杨昌济老师询问问题,又似乎看到在天色微明之际,青年借着晨光研读著作,又或是奋笔疾书,书写下“五月七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