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美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和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和特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和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中国园林中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中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中的自然美作者:李延妮李延春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3期摘要:中国园林讲究自然本真,玄学可谓是贡献极大。

玄学的自然观使得中国的园林建筑更尊重自然,也更接近自然。

具体表现在:园林中的建筑形态、颜色等都接近于自然的颜色;园林中的山脉、假山无论在外形还是细节上都和自然中的山脉神似,体现对自然的追求;园林理水——集中和分散,理水形态——静和动,这两个方面都对自然进行了模仿复制;园林花木,有点植和丛植两种,都呈现不规则的状态,体现自然中花木的样子。

关键词:玄学自然观;园林建筑;园林山脉;园林理水;园林花木一、玄学自然观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人类作为一种会进行独立思考的生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构自然界中的现象并给予了自然更多的人文意义。

图腾崇拜就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果。

盘古和女娲作为图腾崇拜形象是人与自然界的动物的结合体,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些图腾的神奇能力,一方面也表明了人类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结出了更多的自然经验并为人类所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发现了环境与人类大量的相似相通之处,形成了新的体系,而魏晋玄学就是其中的一体,其对中国的园林美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玄学中的自然观“自然”是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且不止一人对“自然”的概念做过阐述。

首先,王弼的自然概念含有“道”的特点。

在王弼看来,“顺自然而行,不施不造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自然就是事物本来的状态,是代表“本真”的哲学范畴。

其次,“自然”即“天然”。

晋刘廙在《洛都赋》中提到过,“自然”即天生如此、原来如此的意思。

再次,“自然”即“必然”。

郭象“命之所有者,非为也,皆自然”,时间万物生命的生发与循环,都并非人力所能控制,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玄学家们将“自然”和宇宙中的生命联系起来,而这些生命又不受人力控制,他们把“自然”看作是人间“大美”的源头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园林中的自然美

中国园林中的自然美

2017·03一、玄学自然观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人类作为一种会进行独立思考的生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构自然界中的现象并给予了自然更多的人文意义。

图腾崇拜就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果。

盘古和女娲作为图腾崇拜形象是人与自然界的动物的结合体,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这些图腾的神奇能力,一方面也表明了人类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总结出了更多的自然经验并为人类所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发现了环境与人类大量的相似相通之处,形成了新的体系,而魏晋玄学就是其中的一体,其对中国的园林美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玄学中的自然观“自然”是玄学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且不止一人对“自然”的概念做过阐述。

首先,王弼的自然概念含有“道”的特点。

在王弼看来,“顺自然而行,不施不造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自然就是事物本来的状态,是代表“本真”的哲学范畴。

其次,“自然”即“天然”。

晋刘廙在《洛都赋》中提到过,“自然”即天生如此、原来如此的意思。

再次,“自然”即“必然”。

郭象“命之所有者,非为也,皆自然”,时间万物生命的生发与循环,都并非人力所能控制,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玄学家们将“自然”和宇宙中的生命联系起来,而这些生命又不受人力控制,他们把“自然”看作是人间“大美”的源头也就可想而知了。

嵇康和阮籍在魏晋无疑是玄学的代表。

阮籍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无差别的原始混沌”,人和自然没有实质的区别,都是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并和谐地处于同样的宇宙大地中,构成了这个丰富世界中的瞬息万变。

而且阮籍所倡导的“自然”仍然与“天人合一”不谋而合。

从这个方面来看,他和儒家的“以德治国”有较大的区别。

前者认为人与宇宙中的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老病死”,不相互计较,处于一种朦胧的和谐状态。

后者则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和谐的关系,而是有地位高低、身份悬殊之分的。

这鲜明的对比说明了竹林玄学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儒教的大相径庭,也在一定程度上说出了魏晋玄学家的宇宙自然观。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美及美育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美及美育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美及美育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美及美育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美为基础,以美育思想为指导,创造出种类繁多的艺术精品。

它从一开始就融合了中国的自然美、审美美学、哲学思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美为基础,以景物的组合、色彩的变化、空间的营造等手法,来表达对审美的理解和追求,展现出自然美的完美无瑕。

园林中的景物经过特殊的构思,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游客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园林设计者的心思。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融入了美育思想,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色。

美育思想强调以自然为灵感,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和谐为核心,以自然为基础,以艺术为手段,以景物为载体,以空间为表达,以抒发情感为最终目的。

美育思想的传播,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更加具有艺术性,也更加富有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美为基础,以美育思想为指导,创造出种类繁多的艺术精品。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也把自然美与美育思想完美结合,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更加贴近自然,更加具有艺术性,也更加富有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美【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自然美;园林要素;主景;借景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黑格尔从他的美学体系出发,认为园林是一种“不完备的艺术”或“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

因为按照他归纳的美的“进化过程”,园林是介乎古典型的建筑和浪漫型的绘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艺术。

他认为中国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它是充满诗意的天然图画。

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古典园林的是“师法自然”,而西方古典园林(英国的自然风景园除外)中的自然环境更多的趋向几何化。

象几何形的道路、经过修剪的树木、水池、花坛、树木和建筑化的喷泉、雕像等,更加强调出古典主义建筑端庄凝重的风格。

在西方,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而在中国园林则不然,它源远流长。

它的审美主体长期受着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客体本身又是经过多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长期交融渗透后独立发展出来的一个形态完备的艺术部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

从中国的园林建筑来看,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几乎所有的园中都有水池,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创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风光。

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虽由人造,宛如天开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虽由人造,宛如天开。

因为中国的古典园林式最大程度上模仿自然、超越自然,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他区别于西方规则式园林,采用的都是自然的造园手法。

所以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然是由人创造出来的,但却像是自然创造出来的一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爱美之心人人都有吗,又有谁会喜欢张得丑,虽说心灵美胜过外表美,这也不过是一些人的自我安慰吧,其实做整形手术没什么,就跟我们修指甲,剪头发一样,只要别做的太夸张了就好
支持人造美,虽然自然的东西看上去舒服,可是上天并不会垂青每一个人,如果发现不足就能及时去改正,通过人造让自己美起来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最近我们长沙有一个粉领计划,就是让不美或者因为容貌影响了事业的女人重新找回自信,所以,人造的虽然我不会去做,但是我还是绝对的支持,如果一个人能承受那么大的痛苦去创造美丽,那么她的意志和毅力肯定是别人不能所及的
:可以让自己更有自信! 理由2:可以让世界更美! 理由3: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手术很疼的!嘿嘿! 理由4:促进经济发展! 理由5:促进医学进步!。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古典园林涵盖了古典建筑艺术、花木种植、叠山理水及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之美—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与自然同在,高于自然。

有意识地对山、水、植物等元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切割,展现出一种简洁、概括、典型的自然。

①山:筑山即堆筑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够完美展现咫尺山林的景致。

②水: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有人做,宛自天开”,在有限的空间内写尽天然水景的全貌。

③植物:植物配置以树木为主调,运用少量树木艺术概括地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并将植物拟人化,赋予其不同品格。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建筑之美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力求将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景观画面中,使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①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内墙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形象灵活多变,与自然密切嵌合。

②传统建筑既能化整为零、又能集零为整,因山就水、高低错落。

③创造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如亭、廊、天井、漏窗。

三、诗画的情趣诗歌的味道。

中国古典园林利用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类比,将诗画艺术融入园林艺术,突出表现在:①假山(尤其是石山)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

②植物配置务求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显示自然天成之美,又表现绘画的意趣。

③园林建筑的外观表现出生动的线条美、色彩美、质感美。

四、意境的含蕴①借助人工叠山理水将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于咫尺之间。

②预先设定意境主题,后借山、水、植物、建筑所构成的物境将主题表述出来。

③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如景题、匾、联、石刻等。

周维权先生概括为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富有诗画的情趣、意境的蕴涵4点。

周武忠概括中国园林艺术风格为3个方面:思想方法上崇尚自然,营造方法上重视写意手法,艺术追求上强调意境创造。

魏嘉瓒则用“小巧、幽曲、含蓄、精雅”8个字概括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上观点大体上基于古典园林艺术逐渐成熟的明清园林而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胜于自然中国的园林常常利用自然的名山大川作为原型来建造,同时加以提炼,通常以艺术和自然风景为主题,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

2、做到自然美和建筑美的统一中国园林在处理建筑和自然景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园林中总要把小山、流水、植物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突出和谐、互补的一面,避免相互对立、排斥的一面,使建筑美和自然美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诗画的情趣中国的园林创作,常常蕴含着古人的诗文、画作中的一些境界,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让整个规划设计都有着文学艺术的结构,使得园林作品从总体到局部,都有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步移景异“移”和“景”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艺术的创造力,景观设计师在园林中享受着自己的感觉和思想,并以此来唤起参观者的喝彩。

古典园林的特点

古典园林的特点

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第一,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自然山水是造园的基础、创作的本源,经过种种造园技术手法,使朴素的自然美得到提炼加工,赋与自然美以人的审美感情,构建出高于自然美的园林。

第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合。

园内的殿阁亭榭以及其他建筑群都与自然山水花木结合起来,创造出天人谐和的境界。

第三,诗情画意般的情趣。

中国园林的设计构思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艺术,园中景观富有诗歌的韵律感和国画的写意魅力,情景交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

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

园林艺术赏析摘要:一、园林艺术概述二、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1.自然美2.人文美3.空间美三、园林艺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1.古典园林2.现代园林四、园林艺术的鉴赏方法1.视觉欣赏2.体验感悟3.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五、园林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1.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2.园林艺术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六、结论正文:园林艺术是一种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空间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园林艺术便备受世人推崇,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一、园林艺术概述园林艺术是人类利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空间设计手段,创造出一个具有美学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的室外空间。

它包括了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植物等多个方面。

二、园林艺术的审美特点1.自然美:园林艺术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将自然景观融入园林设计中,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人文美:园林艺术凝聚了人类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智慧,通过园林建筑、景观等形式展现出来。

3.空间美:园林艺术运用空间布局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样的空间效果,使人们在游赏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愉悦。

三、园林艺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1.古典园林:以我国古典园林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苏州拙政园、留园等,都是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

2.现代园林: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艺术也在不断创新。

如世博园、城市公园等,都是现代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

四、园林艺术的鉴赏方法1.视觉欣赏:欣赏园林艺术的美,首先要关注其视觉表现,如园林景观、建筑风格等。

2.体验感悟:走进园林,亲身感受其中的意境,体会园林艺术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3.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加深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五、园林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1.传统园林的传承与创新:在传承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我国园林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创新,为现代园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与现代美育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与现代美育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与现代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崇尚诗画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自从文人参予园林设计以来,崇尚诗的涵义和图画的画法就沦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

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

历代诗词歌赋中吟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败数。

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就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系列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

园林的品题多采自知名的诗作,因而减少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于自然趣味,也合乎高雅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

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

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

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

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

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

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

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缔造无穷的空间效果就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必须达至的目标。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并不大,而皇家宫苑又就是私家园林的集锦。

必须整体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须要某种已连续直截了当的曲线流动。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以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点闻名于世。

并且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相融糅。

关键字:美学自然美诗情画意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二、从留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的美1.留园的自然美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同。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园中的建筑和植物,还囊括了对自然元素的认知和对景观布局的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搭配树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和谐美的氛围。

1.自然主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强调地形地貌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力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人们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和花草都是根据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设计,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的美。

2.隐逸心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隐逸的情趣和禅意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隐藏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给人以一种离尘的感觉。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心境。

3.平衡对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安排往往是对称和呼应的。

例如,建筑群落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花草的种植也是按对称模式进行的。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庄重与稳定的感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偏好。

4.抽象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善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由木、石等材料堆砌而成的,通过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山水、池塘等景观。

这种抽象表现方法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产生一种引发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5.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以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展示来传达文化信息。

园林中的书亭和石碑等也常常刻有诗词和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其自然主义、隐逸心境、平衡对称、抽象表现和文化内涵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了美的呈现,更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 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 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 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 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3、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创作,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即“诗情画意”。“造 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呼后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4、意境的蕴含
文字点景: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匾题为“远香 堂”,取自周敦颐“香远益清”句,另一处为“留听阁”,出自李商隐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 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物境虽同而意境则殊。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 美感。
植物配置: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 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 变化的景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四要素之建筑
建筑:园林建筑一反宫廷、宅邸的严整、对称、匀齐布局,完全自由随宜、因山由 水、高低错落,以这种千变万化的面上的铺陈强化了与自然环境的嵌合关系。 同时,利用木框架结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 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2时22分5秒 下午2时 22分14:22:0520.10.22

推荐: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布局上对称而又接近自然的布局美

推荐: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布局上对称而又接近自然的布局美

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布局上对称而又接近自然的布局美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园林建筑呈现出严格对称的结构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模拟接近自然的自然美两种形式。

皇家园林中的宫殿建筑和私家园林中的住宅建筑,以及寺庙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在南北纵轴线上安排主要建筑,在东西横轴线上安排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围廊构成封闭式整体,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老子》有万物负阴而抱阳之说,但先秦时期还没有确立以面南为尊的意识,随着对皇权的推崇和神圣化,才逐渐明确起来。

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伦理哲学,从汉代的董仲舒到宋代理学,越来越严密,位尊者处于中央地位,面东西者次之,面北者最低。

四合院以离(南)、巽(东南)、震(东)为吉方,东南最佳。

大门为气口,除居吉方外,还须朝向山峰、山口、水流,以迎自然之气。

宫殿、坛庙、官署、士大夫宅第之类,都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为儒家伦理思想所支配,园林宫区的格局,包括结构、位序、配置皆必须依礼而制。

如静明园整体布局平面呈现的是非规整非对称状,但它的建筑东岳庙圣缘寺含晖堂书画舫等呈中轴线对称;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整体布局不对称,全园布局特点是在四周为土山的环境中以游廊串联起来的建筑群围成L形水池布置,以涵远堂作为全园。

但涵远堂知春堂澄爽斋湛清轩知春亭等强调中轴线意识;私家园林的住宅部分亦如此,如苏州拙政园住宅部分位于山水园的南部,分成东西两部分,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住宅坐北面南,纵深四进,有平行的二路轴线,主轴线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正房组成,侧路轴线安排了鸳鸯花篮厅、花厅、四面厅、楼厅、小庭园等,两路轴线之间以狭长的避弄隔开并连通。

住宅大门偏东南,避开正南的子午线,因这是封建皇权与神权专用。

中国的寺庙园林建筑与宫殿和住宅建筑同构,不别于古印度的宗教建筑体系。

如杭州黄龙洞园林,整体布局非对称,但园中建筑如山门、前殿、三清殿等则严格地遵守规则对称的中轴线标准。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无锡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
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源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它们与大自
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典园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树木、
花草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廊亭等建筑物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模
仿和再创造。

古典园林的设计师们以自然为师,通过精心的布局和
构思,将大自然的美妙景致融入园林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园
林艺术。

古典园林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再现,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之作,每一处建筑都是对自
然的尊重之情。

园林中的湖水、山石、花木都是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
美丽。

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园林中的建
筑和景观都是与自然相融合,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湖水和山石都是
与大自然相通的,它们不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自然的尊重和
珍视。

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正是要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总的来说,古典园林与大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都是对大自然的再现和赞美,它们与大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典园林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和再创造,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美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自然美;园林要素;主景;借景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

黑格尔从他的美学体系出发,认为园林是一种“不完备的艺术”或“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

因为按照他归纳的美的“进化过程”,园林是介乎古典型的建筑和浪漫型的绘画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艺术。

他认为中国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它是充满诗意的天然图画。

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古典园林的是“师法自然”,而西方古典园林(英国的自然风景园除外)中的自然环境更多的趋向几何化。

象几何形的道路、经过修剪的树木、水池、花坛、树木和建筑化的喷泉、雕像等,更加强调出古典主义建筑端庄凝重的风格。

在西方,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而在中国园林则不然,它源远流长。

它的审美主体长期受着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客体本身又是经过多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长期交融渗透后独立发展出来的一个形态
完备的艺术部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

从中国的园林建筑来看,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几乎所有的园中都有水池,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创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风光。

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

我国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总体布局和园林要素的设置等等以外,主要还有“善于用景”和“巧于借景”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善于用景
“景”即境域的风光,也称风景。

是由物质的形象、体量、姿态、声音、光线、色彩以至香味等组成的。

景是园林的主体,欣赏的对象。

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
是没有经过人力加工的。

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悬崖、洞壑深渊、古木奇树、斜阳残月、花鸟虫鱼、雾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致,这些天然景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北京颐和园即是利用万寿山和山南昆明湖的自然山水作为园林的主体所营造的园林景观。

二、巧于借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北京颐和园的”湖山真意”远借西山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阳西下、落霞满天的时候赏景,景象曼妙。

承德避暑山庄,借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

苏州园林各有其独具匠心的借景手法。

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西部假山上设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

留园西部舒啸亭土山一带,近借西园,远借虎丘山景色。

沧浪亭的看山楼,远借上方山的岚光塔影。

山塘街的塔影园,近借虎丘塔,在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虎丘塔的倒影。

“借景寓情”同“创作自然”一样,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与我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认识和发展过程紧密相联系的。

借景寓情,简单的解释,就是要借那些经过创作的自然之景,寓进园主的设计思想,即《园冶》中的“三分匠七分主人”。

这里的主人,计成也有解释,为“能主之人也”,就是所谓的“造园家”吧。

实际上,这些“能主之人”,在那些社会里,还是必须按照园主的功能需要和思想要求而“主”的。

由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古代拥有园林的社会阶层是有限的,基本上集中在帝王、官宦、地主、商贾、士大夫等豪门富户手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他们的思想烙印。

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大自然的美的欣赏是一致的,而且不断地改造和创作自然,从中提高美的认识,提炼美的因素,寓于园林之中。

在悠久的历史长流中,无一不融汇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

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寓情”首先寓的是对大自然的美的欣赏的感情,然后才是园主所抒发的政治、社会思想方面的感情。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高度的鉴赏力。

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较早发现自然美,并将自然美的规律转化为人工美的巨匠。

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传统的规则的几何形风格迥然不同,它是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源于自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效果,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