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调》教案1

合集下载

猜调-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猜调-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猜调-西南师大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调。

2.学习在不同的调上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区分不同的调,并能够在不同的调上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带领学生演唱在不同调上的歌曲。

三、教学准备1.课堂教学PPT。

2.提前准备好相关歌曲伴奏。

3.提前准备好六个调号的八度音阶。

4.相关乐器道具。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课堂教学PPT,给学生展示各个调的音阶,让他们感知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讲解1.介绍什么是调调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它是音乐的核心,是一系列音符的排列顺序和强弱的度量方式,用于安排乐曲的音韵结构。

调号表示了音阶中不同音符的音高和音名,因此可以影响乐曲的整体效果和感觉。

2.什么是猜调猜调是指在演唱前先不告诉学生调号,让他们根据伴奏和自己感觉来猜测调号。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实践1.导入歌曲选择一首容易上口的歌曲,为学生演唱,让学生朗读歌词,讨论歌曲名称和内容。

2.猜调在播放伴奏前,不告诉学生歌曲的调号,让学生根据伴奏和歌曲感觉来猜测调号。

然后播放伴奏,让学生试着演唱。

在学生演唱完后再告诉学生该歌曲的调号,并展示该调号的音阶。

3.演唱在熟悉了歌曲和调号之后,播放伴奏让同学放开嗓子大声唱歌。

由于教师事先已经选择低于学生舒适唱区的音高,所以学生可以自由地调整音高,尽情发声。

4.总结提醒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点:调是音乐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整个乐曲的音韵和感觉。

在学习时,需要多加实践,不断地猜测调号,多尝试不同调上的歌曲,才能真正掌握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五、教学反思猜调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调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唱歌技巧。

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唱的歌曲,并根据学生的音高调整合适的乐曲降调。

音乐教案设计《猜调》模板

音乐教案设计《猜调》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猜调的基本技巧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猜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和弦等。

3. 实践环节,包括个人和小组猜调游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猜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难点:如何准确判断和表达音乐元素,提高猜调的准确率。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猜调规则、音乐理论知识等。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猜调音乐片段。

3. 音乐卡片:用于学生进行猜调游戏。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短的谈话,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听过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猜调。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猜调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包括音阶、和弦、节奏等。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猜调的方法和技巧。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猜调游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游戏。

2.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元素进行猜测。

3. 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猜调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和心得。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音阶、和弦等音乐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2. 分析猜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如何提高猜调的准确率。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猜调游戏,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游戏。

2.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元素进行猜测。

3. 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猜调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经验和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猜调规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3. 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猜调》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猜调》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简谱的学习热情还是比较高的。通过引入猜谜语这一生活化的例子,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理论讲授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音高、音长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时我及时采用了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手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在新课讲授中,歌曲《猜调》的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简谱的魅力。通过分析歌曲中的简谱,他们能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符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发现对于二声部合唱这一难点,学生们在初步尝试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先让学生们分别练习两个声部,再逐步合并,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合唱技巧。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猜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猜调》教案:
1.熟悉并掌握简谱中的音高、音长、节奏等基本要素;
2.学习歌曲《猜调》,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含义;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协作能力及表现力;
4.了解简单的音乐创作手法,如重复、变化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猜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猜谜语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音乐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歌曲《猜调》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的熟练掌握;
-二声部合唱技巧,包括声部间的和谐、音量平衡等;
-音乐创作手法:重复、变化的运用。
举例:在教授简谱知识时,重点强调每个音符的音高、音长及其在乐谱中的位置;通过歌曲《猜调》的学唱,让学生掌握旋律与节奏的规律;在合唱环节,突出声部间的和谐与音量平衡的重要性。

人音版小学音乐《猜调》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猜调》教案

《猜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云南民歌,表现了云南儿童在玩猜谜游戏时对歌的情景。

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绪。

它在问句时一气呵成,几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猜调》了解对歌的特点,并根据生活经验创编新歌词
2、通过学习《猜调》,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乐趣
3、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以及云南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猜谜游戏一朵红花头上戴一件锦衣身上盖一到天亮把歌唱一唱千门万户开--公鸡
三、新授:
(一)感受音乐
师:大家都会猜谜,那听听这里的人是怎样猜谜的,他的演唱形式是,
生:唱歌的方式在猜谜,一问一答
师:像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是对歌,讲解对歌的含义
(二)分析歌曲
1. 聆听开头部分,说说他的作用
2. 分段聆听,第一段问的什么,答案是什么,你能听出来吗,
3. 哼唱第一二段
4. 跟伴奏演唱第一二段
5. 感受第三四段的内容
6. 完整聆听,分析歌曲的速度,说说情绪的变化,
7. 歌曲分析,讲解背景
(三)拓展
根据生活实际,创编歌词
四、总结
云南景色优美宜人,歌曲更是有趣,你们也可以收集平时的谜语,唱给
爸爸妈妈听。

《猜调》教案1

《猜调》教案1

《猜调》教案1第一篇:《猜调》教案1《猜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以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并能总结出速度的变化带个歌曲怎么样的情绪。

3、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出新的歌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猜猜谜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云南民歌《猜调》,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云南音乐的特色。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品旋律,能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并能总结出速度的变化带个歌曲怎么样的情绪。

2、创编歌词。

教学方法:聆听法、讲授介绍法、启发式引导发、小组交流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师:早就听说大家唱歌很好听,声音甜美,确实不错,有实力,那么有没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课呢?二、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好!我们先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麻褥子,红袍子,里面躲个白胖子?(花生)。

3、半截白,半截青;半截实,半截空;半截在地上,半截在土中?(大葱)。

师:厉害!确实厉害,不但声音甜美,老师带来的谜语一个也难不倒你们。

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他们会把日常的一些对话、游戏等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吗?(歌唱)。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用歌唱的形式来猜谜语的,好吗?三、欣赏歌曲。

1、初听歌曲。

提问:(1)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2)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对歌。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一首云南民歌,叫《猜调》,表现了云南儿童们在玩猜谜语游戏时的情景。

《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五单元猜调-教案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五单元猜调-教案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五单元猜调-教案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江苏民歌,选自苏少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活泼的节奏描绘了孩子们猜测各种物品的游戏过程,富有教育意义。

歌曲共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音高、唱名等。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在新的学习内容中,他们可能对江苏方言和民间游戏的音乐特点需要时间去适应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民间游戏的音乐形式。

2.学会演唱歌曲《猜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江苏方言的吐字、发音。

2.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演唱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猜调》的音频、视频,相关民间游戏图片等。

2.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3.道具:各种物品(如扇子、帽子等)用于猜测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猜调》歌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随后,展示相关民间游戏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民间游戏的音乐形式。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猜调》,让学生跟随学习。

重点指导江苏方言的吐字、发音,以及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期间,可安排学生使用打击乐器伴奏,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民间游戏,如猜谜语、猜物品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歌曲。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编写新的猜谜语、设计新的民间游戏等,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猜调》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猜调》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2课《猜调》教案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民歌,采用问答形式进行对唱,歌曲旋律欢快,节奏变化丰富,充满趣味性。

本节课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第二课,通过学习《猜调》,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风格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云南民歌《猜调》的音乐风格,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学会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猜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问答形式的对唱。

2.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模仿榜样。

2.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对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音乐体验: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猜调》的音频、视频、乐谱等。

2.教学乐器:打击乐器、民族乐器等。

3.教学素材:有关云南民族文化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猜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猜调》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通过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问答形式和对唱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对唱,教师巡回指导。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云南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猜调》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猜调》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猜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节奏欢快,旋律优美。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富有趣味性;第二乐段节奏变化,旋律丰富,表现出歌曲的高潮部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对五线谱的认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五线谱知识,对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和识谱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五线谱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高和节奏演唱《猜调》。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特别是在跳跃音和高音部分。

2.节奏把握:培养学生按时值演唱,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3.团队协作:指导学生如何在集体演唱中保持音准和节奏的统一。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以示范的方式教授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音乐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猜调》歌曲。

2.五线谱谱例:用于教学演示和让学生跟随模仿。

3.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教学演示。

4.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猜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猜调》的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特点,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纠正音高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猜调》教案详案

《猜调》教案详案

《猜调》教案详案
央视春节系列公益广告《回家篇》之《63年后的团圆》
台湾老人李景春,自10岁时离开上海去到台湾后,与哥哥李景秋分离63年来再没回过故土。

今年过年,李景春老人踏上了魂牵梦萦的寻亲圆梦之旅。

航班抵达上海机场后,哥哥李景秋早已等候在机场,虽然60多年没见,但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让李景秋一眼在人群中认出了弟弟。

哥哥哽咽的唤着弟弟的小名,多年未见的两位老人相拥而泣,场面催人泪下。

迈进家门,望着多年前的一张全家福,李景春老泪纵横,哽咽着“母亲,我回来了。

《摇船调》教案简案
三年级下册
第2课美妙的童音
《摇船调》
教案
彭程。

猜调-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

猜调-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

猜调-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下级音乐下册中的猜调歌曲,掌握歌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

2.学习使用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3.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

4.通过猜调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悉歌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

2.学习使用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歌曲。

难点1.进行合作演奏时,如何协同配合,保持节奏。

2.在猜调游戏中,如何快速准确地猜出歌曲名称。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1.猜调歌曲欣赏和简单介绍。

2.学习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技巧。

3.猜调游戏实践。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传统民族乐器(如木琴、铜铃等)。

2.教师准备猜调歌曲,并把歌曲名称写在黑板上。

步骤一:猜调歌曲欣赏和简单介绍1.教师播放猜调歌曲,并让学生仔细聆听。

2.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曲调和旋律特点。

步骤二:学习传统民族乐器演奏技巧1.教师向学生介绍传统民族乐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和常见演奏方式。

2.教师演示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并让学生模仿跟随。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奏练习,加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步骤三:猜调游戏实践1.教师把猜调歌曲名称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暂时离开教室。

2.教师选择一名学生担任“猜歌王”,其他学生围成一个大圈,把传统民族乐器交给其中一个学生。

3.教师让“猜歌王”进入圈内,听一遍歌曲后猜出歌曲名称,并把传统民族乐器交给自己认为正确答案的学生。

4.学生每猜一个正确的歌曲名称,就可以得到1分。

5.在规定的时间内,猜歌最多的学生将成为本次“猜调游戏”的胜利者。

四、教学评价1.实际演奏情况如何,是否协同配合,是否保持节奏。

2.猜调游戏的参与度和正确率。

3.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入传统民族乐器和猜调游戏的元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更能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猜调》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猜调》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猜调》教案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云南民歌,选自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教材。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孩子们猜测游戏的情景,寓教于乐。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谱,对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五线谱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通过学习《猜调》可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猜调》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尤其是五线谱的识别。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五线谱的识别与唱名。

2.歌曲旋律的掌握。

3.民族音乐风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讲解法:讲解五线谱知识,引导学生识谱。

3.练习法: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感知。

4.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五线谱、简谱以及歌曲音频。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投影仪:展示五线谱、简谱。

4.教学录音:歌曲《猜调》音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猜调》音频,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结束后,提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猜调》的五线谱和简谱,讲解五线谱的唱名及音高关系。

让学生试唱旋律,纠正发音错误。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每组轮流演唱歌曲,组长负责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演唱,其他学生伴奏。

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云南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猜调》教案湘艺版(5篇)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猜调》教案湘艺版(5篇)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猜调》教案湘艺版(5篇)第一篇: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猜调》教案湘艺版《猜调》歌曲介绍:《猜调》板块的一首表现儿童游戏的地方性小调。

全曲童趣盎然、明快活泼、节奏鲜明、结构短小。

歌曲由弱起切入,从全曲最高音以呼唤性的音调起唱,通过一连串排比提问将歌曲推向高潮,九个小节一气呵成,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尤其是结束句极富动感的切分音运用与前倚音的修饰,把儿童猜谜对唱的得意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教学,我将采用听辨对比、划拍视唱、模唱等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唱《猜调》。

1,教学目标: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猜调》教学重点:表现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以及从歌中知道云南美景以及风俗。

教学难点:当属《猜调》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度的节奏、7,5 小六度的准确演唱,这些在以往学习中都很少出现。

2.能积极主动并有创造性地与同学对唱歌曲,共同展示音乐的美、鉴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课堂准备:电子琴,PPT课件。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伴随一首熟悉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旋律进入云南情景,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学氛围,再直切主题。

“同学们,这首优美轻快的云南孔雀舞,仿佛呈现了一幅云南人民跳舞唱歌的图画,你们知道云南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让我们再聆听一首云南民歌,听听他们在唱什么、怎样唱的,听到歌里说了什么吗?谁又能给这首歌取一个合适的名字?第二部分:听唱结合,学习《猜调》 1.初听《猜调》体验美经过第一遍聆听,学生基本能掌握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也能回答出歌曲是一问一答式的对唱,教师问学生答猜谜。

我问你答。

把云南的方言带入其中,街叫做gai。

2.复听《猜调》感受美播放幻灯片,揭示谜底。

看图理解,通过视觉的刺激,可让学生充分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旋律、歌词等元素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前两段随乐打拍,后两段随乐哼唱。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猜调》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猜调》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猜调》教案一. 教材分析《猜调》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述了一个小孩与妈妈之间有趣的猜谜游戏。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小孩与妈妈之间的互动,第二部分则展现了他们在游戏中的聪明才智。

整首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符等概念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

同时,他们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点。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地方特色音乐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风格,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学会演唱《猜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猜调》的地方特色音乐元素。

2.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3.学生对地方特色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一起参与猜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歌曲,了解地方特色音乐。

4.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5.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类似的歌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猜调》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教学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猜谜游戏道具:如卡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猜调》,让学生初步感受地方特色音乐的魅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猜调》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演唱。

猜调教案[001]

猜调教案[001]

猜调教案[001]最近在网络上刚刚流出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照片,图片中一名被穿着制服的女子站在房间中央,四周透着一股禁忌的气息,刺激着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人猜测这是一名SM狂热者对其女友或情人进行调教,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自虐行为,饥渴的男性通过拘束、嘴塞等方式,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痛感刺激,获得一种异样的快乐。

然而,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又有哪些内幕和故事呢?下面,我们将带您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猜调教案。

调教路线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调教,它又是如何实现的。

调教,即对一名被调教者进行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刺激和矫正,使其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定,掌握某种能力或行为,成为调教者想要他/她成为的样子。

而在此次猜调教案中,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的身上被缚起来,嘴里塞着口球,被调教者以一种全身束缚的方式进行限制。

这其中,涉及到的各种道具和限制方法,都是SM调教中常见的手段。

如果将调教比作一条线路,那么不同的调教方法就是沿着这条线路上的不同“路点”,每个“路点”都代表着一个完成任务或达成要求的阶段。

通过完成每个阶段,被调教者被磨练出更高的某种能力或习惯,使其变得更加符合调教者的要求。

经典的调教路线包括SM调教、性矫正、情感调节等多种。

每种调教路线中都要注重平衡性与安全性,使被调教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受伤害。

调教者与情境调教者是这个猜调教案中最神秘的一环,因为我们无法建立直接的联系,也不知道该调教者是男是女,而只能通过场景和道具来掌握一些信息。

我们可以从被缚住的以及口袋塞到口中的球等细节入手,判断调教者对被调教者进行了哪些限制。

细致而不失优雅的制服与传统的调教场景中的道具也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高贵而不失优雅的制服,传统的调教场景道具在表象上看似非常的反叛,但实际重要的是一种对于身体观念的肯定。

调教者通过掌控场景和道具,向不同的“路点”控制被调教者的思想和身体,达到其想要的效果。

调教与权力的交融事实上,调教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游戏”。

猜调中班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猜调中班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猜调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为“猜调”,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乐谱中的符号来猜测音调。

通过这个主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音符和节拍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乐谱中的符号来猜测音调。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乐谱及音乐器材。

2.学生准备乐器(如口琴、小提琴)。

四、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猜调”,并简要解释什么是音符和节拍。

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讲解音符和节拍(1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解释音符和节拍的概念,并在黑板上示范写出几个常见的音符和节拍符号,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教学活动(40分钟)a.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段简单的乐谱,并解释其中的音符和节拍符号。

b.教师请学生观察乐谱,并尝试猜测出应该演奏的音调。

c.教师在乐器上演奏正确的音调,让学生对比自己的猜测结果。

d.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音调猜测的游戏,在教师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尝试猜测正确的音调,并用自己的乐器演奏出来。

e.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和建议。

4.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在猜调上的表现和进步。

同时,引导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产生期待和兴趣。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为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演奏的质量来评价学生。

六、教学延伸:为了延伸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进行音乐欣赏活动。

同时,可以继续教授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符和节拍的概念,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观测能力。

教师发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游戏过程中部分学生犹豫不决,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猜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猜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猜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猜调”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4.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猜调游戏所需的物品:纸条、笔、帽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猜调游戏的背景,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的。

解释游戏的好处,比如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观察力等。

2. 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让学生坐成一个圆圈,将一顶帽子放在课桌中间。

学生抽签,如果想要参加游戏,就抽到一个纸条上面写有“参赛”的字样。

每个参赛者都需要在一张纸条上面写下一个名词或词组,放入帽子中。

帽子中的纸条要求抽到的人不允许看到。

然后,传递帽子,每个人从中抽出一张纸条,并通过描述所写的内容,让其他人猜出。

每位抽到纸条的人有30秒的时间来描述,其他人尽快猜出。

3. 游戏展开(25分钟)开始游戏,让每个参赛者轮流描述自己抽到的纸条上的内容。

其他人可以提问或者给出自己的猜测。

如果有人猜对了,猜对的人和描述的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可以是表扬、小礼物等)。

如果时间已经过去了30秒,而没有人猜对,描述的人需要说出答案,并进入下一轮。

4. 游戏总结(5分钟)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提问学生对这个游戏的感受。

鼓励学生谈谈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些与游戏相关的思考,比如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等。

5. 拓展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类似的游戏机制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注意力和观察力等。

五、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游戏并与同学分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交流能力。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与家人一起玩猜调游戏,增强亲子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种有趣的“猜调”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音乐教案:猜调

幼儿园音乐教案:猜调

幼儿园音乐教案:猜调教案一:猜调不要标题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听音辨调能力。

2. 通过猜调游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教材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各种乐器。

教学活动:1. 创设情境: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告诉他们将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猜调游戏,游戏的规则是猜出播放的音乐曲目的调子。

2. 提问导入:老师播放一段简短的乐曲,并向幼儿提问“这首乐曲的调子是什么?”3. 猜调游戏:老师播放一首乐曲,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和音高,尝试猜出这首乐曲的调子。

幼儿可以举手回答,或者用乐器模仿曲调表达答案。

老师可以根据情况给予提示。

4. 集体分析和讨论:在每个猜调环节结束后,老师与幼儿一起分析答案的正确与否,讨论幼儿所听到的音乐元素和特点。

可以请幼儿分享他们猜调的经验和感受。

5. 表演扩展:老师邀请幼儿自愿上台表演乐曲,其他幼儿尝试猜出他们所表演乐曲的调子。

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乐器表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6. 总结回顾:老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进行总结,提醒幼儿注意音乐中的旋律和音高等要素,鼓励他们多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幼儿在家用乐器或嘴唇模仿一首他们喜欢的乐曲,并告诉家长这首乐曲的调子。

2. 比赛活动:组织小组比赛,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乐曲进行表演,其他组猜调。

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与交流。

3. 音乐会:邀请家长参观音乐会,幼儿可以表演他们学习过的乐曲,展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评估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答案的准确性,以此评估幼儿的听音辨调能力。

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了解幼儿的学习收获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与改进。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是新的任务,给我一点时间生成该篇文章,请耐心等待。

猜调幼儿园教案

猜调幼儿园教案

猜调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幼儿在玩耍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学会猜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猜调是一项培养幼儿音乐敏感性、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好方法。

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猜调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环节,老师将播放一段简单的儿歌,幼儿需要认真聆听,感受音乐美妙,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调。

2. 活动介绍在活动介绍环节,老师将向幼儿详细介绍猜调活动的规则和流程。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活动要求,并且知道如何参与其中。

3. 猜调活动在猜调活动环节,老师将播放一段儿歌,然后停止播放。

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提示下,试着哼唱出这首歌的下一句歌词。

如果幼儿猜对了,就可以通过游戏获得奖励。

如果幼儿没有猜对,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歌词。

4. 活动小结在活动小结环节,老师将总结猜调活动的结果和表现,并且鼓励幼儿再接再厉,不断尝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组织听力练习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幼儿的听觉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2. 组织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借助幼儿自身经验通过鼓励幼儿参与猜调活动,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高参与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听力训练和音乐敏感性。

•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参与其中。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习惯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从幼儿自身出发,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热情。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回应,对幼儿进行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听力敏感度。

•幼儿的参与意愿和热情。

•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猜调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敏感性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调整节奏、组织游戏活动和挑选儿歌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猜调活动中,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猜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以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并能总结出速度的变化带个歌曲怎么样的情绪。

3、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创编出新的歌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猜猜谜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云南民歌《猜调》,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云南音乐的特色。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品旋律,能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并能总结出速度的变化带个歌曲怎么样的情绪。

2、创编歌词。

教学方法:
聆听法、讲授介绍法、启发式引导发、小组交流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师:早就听说大家唱歌很好听,声音甜美,确实不错,有实力,那么有没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课呢?
二、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好!我们先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麻褥子,红袍子,里面躲个白胖子?(花生)。

3、半截白,半截青;半截实,半截空;半截在地上,半截在土中?(大葱)。

师:厉害!确实厉害,不但声音甜美,老师带来的谜语一个也难不倒你们。

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他们会把日常的一些对话、游戏等都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吗?(歌唱)。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用歌唱的形式来猜谜语的,好吗?
三、欣赏歌曲。

1、初听歌曲。

提问:
(1)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对歌。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一首云南民歌,叫《猜调》,表现了云南儿童们在玩猜谜语游戏时的情景。

《猜调》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引出一连串排比式问句。

“什么长,长上天……”连珠炮似地向对方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全曲从最高音“1”开始,一直到最低音“5”结束,速度加快,9个小节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答句同样显示出思路的敏捷、语言的准确和丰富的生活知识。

歌曲的旋律采用六声徵调式,音域在十一度以内。

旋律与歌词的配合天衣无缝。

全曲节奏紧凑,自第三小节起不断将第二小节的旋律变化重复或加花。

9小节的旋律流利酣畅。

尾部旋律加装饰音后,更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

3、复听歌曲(带着问题细听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

(1)不知道同学们刚才注意到了没,这首歌曲在速度上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2)你认为歌曲速度的变化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歌曲的速度有变化,是由慢到快、快慢相结合。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
A:开始的“小乖乖……”具有呼唤性的语调,就好像招呼对方,让对方听好喽。

接着速度加快,一气呵成,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B: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一口气说完好几句话,想让对方怎么样?
(引导学生说出:让对方没有喘息的机会,没有思考的机会)。

C:教师继续引导:那我们接着听,第2段,对方回答的怎么样?
(回答的也很快说明回答者的思维敏捷,语言准确,生活经验也很丰富。


(4)从歌曲中感悟童年生活的乐趣。

师:大家想象一下,你用很快的速度提问,我不加思考的回答,你又问,我又答……他们好像谁也不愿认输。

这场面,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玩的高兴吗?开心吗?
过度:老师这会儿也很兴奋,好像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你们高兴吗?我们光顾着高兴了,他们具体都出了什么谜语,老师还没听清楚呢,你们听清了吗?
4、再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师:待会儿听清楚谜面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

(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歌词中所演唱的内容,文字与图片相结合)。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歌词内容。

(有问有答的谜语)。

师:对,以问答对唱形式演唱歌曲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5、请学生小声随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教学。

1、创编歌词。

(意图:进一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歌演唱形式)。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用谜语创编出新的歌词,保持歌曲原有的节奏与结构。

(学生分组创编,之后分组展示。


(教师可做一定的提示,教师给出谜底,请学生编出谜面来。


2、了解云南。

(意图:通过了解云南歌舞、风俗,让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音乐)
师:云南的民歌不仅好听,那里的自然景色、人们的舞蹈都很美!
(欣赏《云南风光》大型舞蹈《云南印象》)。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小结。

五、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谜语,大家一起猜一猜,也可以尝试着把它唱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