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金师子章

合集下载

山东大学 中国哲学史[第二章汉魏至隋唐时期的哲学]课程复习

山东大学 中国哲学史[第二章汉魏至隋唐时期的哲学]课程复习

第二章汉魏至隋唐时期的哲学第一节汉初黄老之学一、黄老之学1.基本内容:无为而治,道法兼容。

2.代表人物:曹参、盖公、司马迁父子。

3.思想特点:与原始道家的同异。

二、《淮南子》的思想1.自然天道观:道,元气。

2.对黄老道家的继承。

三、一篇重要作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了解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的思想主旨、特点和得失。

第二节董仲舒一、“人副天数”说1.“天”的多重属性:自然属性、神性、道德属性。

2.人副天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

”“数”,是指天与人在构成的各部分上的数量指标。

“副”,就是“符合”、“副本”。

人副天数,既包括形体躯干的肉体一面,也包括情感意志的精神一面。

二、天人感应论1.意志性的天。

2.阴阳五行与人的关联。

3.天谴,灾异。

三、性三品说1.性受之于天。

2.人性三品:“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

唯中民可名性。

3.“禾米”之喻:“善如米,性如禾。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

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

”四、汉代公羊学1.以《春秋公羊传》为主来讲《春秋》的学问,阐发其中的微言大义。

2.汉代主要代表:董仲舒、何休。

3.主要思想:大一统说,三世、三统说。

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三策》的主要观点,儒学独尊。

第三节扬雄和桓谭一、今古文学之争1.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的含义、特点、代表著作、代表人物。

2.西汉以今文经学为盛,东汉以古文经学为兴。

3.今文经学之弊,古文经学的批判。

二、谶纬之学1.“谶”,隐语;“纬”,纬书。

2.纬书(《乾凿度》)的象数之学。

三、白虎观会议和《白虎通》1.白虎观会议的时间、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2.《白虎通》的主要内容:阴阳五行,“三纲”、“五常”、“六纪”。

四、扬雄的哲学体系1.《太玄》对《周易》的模仿,《太玄》的宇宙论、元气论。

2.最高范畴:“玄”;“玄”的展现途径:“三起”、“三生”。

3.性善恶混,调和孟、荀,强调后天的学习、教化。

五、桓谭的形神论1.反对谶纬。

中国哲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1

中国哲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1

《原人论》
“所禀之气,展转推本,即混一之元气也。 所起之心,展转穷源,即真一之灵心也。” “究实言之,心相分所 摄。” “三才中唯人灵者,由于心神合也。” “洞明粗细本末,方能弃末归本,反照心源, 粗尽细除,灵性显现……。”
“世人性净,……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 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敦煌本坛 经》) 《坛经· 定慧品》:“无念为宗,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无念
“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同上) “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 生,是为大错。”(同上) “无念”,是“于念而无念”。(同上) “不于 境上生心”(同上) 《坛经· 机缘品》 :卧轮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慧能偈 曰: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 么长。”
二、三性三无性
一是徧计所执性。 二是依他起性。 “四缘”:即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 上缘 三是圆成实性。
三性关系
“众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有漏无漏, 皆依他起,依他众缘而得起故。”(《成唯 识论》卷八) 《成唯识论》卷八:“即于彼依他起上,常 远离前徧计所执,二空所显真如为性。说于 彼言(即“于彼依他起”这句话的意思), 显圆成实与依他起不即不离。”
隋唐佛学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华严宗的宗教哲学思想 第四节.禅宗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概说
心性、宇宙人生的本原问题。 积学能至”、“体无鉴周,理归一极”。
第二节.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o 一、一切唯识(唯识无境) o 二、三性三无性
一、一切唯识(唯识无境)
缘起论:“业感缘起”(惑、业、苦三道辗 转相续);阿赖耶缘起;真如缘起等。 阿赖耶即阿赖耶识。内中含藏名言概念(种 子),由它变现出万事万物(万法)。

华严金狮子章校释

华严金狮子章校释

华严金狮子章校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华严金狮子章》的校释研究一、引言《华严金狮子章》是华严宗的重要经典之一,源于唐代高僧贤首国师的阐释,集中体现了华严宗的教义体系。

华严金狮子章白话译文

华严金狮子章白话译文

华严金狮子章白话译文
好嘞,那我开始啦。

《华严金狮子章》原文: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

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白话译文:嘿,就是说这金子啊,它自己可没啥特别固定的性质。

它是跟着那手艺巧的工匠的缘分,这才有了狮子的模样出现。

这出现啊只是因为有这个缘分,所以就叫做缘起。

“狮子相虚,唯是真金。

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


白话译文:那狮子的样子是虚的呀,其实就只是真正的金子而已。

狮子这玩意儿不是实实在在一直存在的,但金子这本体可不能说没有哇,所以就叫做色空。

“又狮子情有,名为遍计。

狮子似有,名曰依他。

金性不变,故号圆成。


白话译文:还有啊,那狮子的这种存在的情况呢,就给它起个名叫遍计。

那狮子好像是有,但又不是实实在在一直有,就给它叫个依他。

而金子的性质不会变呀,所以就给它个名号叫圆成。

“乃至不一亦不异,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白话译文:甚至啊,说它既不是完全一样也不是完全不一样,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彻底灭掉,不是一直有也不是突然就断了,不是从别处来也不是出去到别处,能这么说这其中的因缘关系,还能很好地灭掉那些
瞎扯的说法。

哎呀呀,我可得给佛叩个头行礼啊,这在各种说法里那绝对是第一厉害的呀!
这出处呢,就是佛教经典啦。

哈哈,咱这翻译得够通俗易懂吧,就跟咱平常唠嗑似的,多好懂呀!。

前世今生——解读“守门”石雕狮子的民俗文化精髓

前世今生——解读“守门”石雕狮子的民俗文化精髓
我 国的 民族精 神之 问的 联 系三个 方 面进 行 了简要 的 阐述 ,旨在 揭示 石 雕狮 子在 华 夏五 千年 的 历 史长河 中 形成 的特 有的 文化 精髓 。
关 键 词 :民俗 艺 术
石雕狮 子
发展
文化 精神
在世界文化的历史长河 中, 雕狮子作为一种普 及面最广 , 石
在此后不久 , 石雕狮子便 在中国产 生了。但是 , 在那时 , 狮子是极 为罕见 的 ,中国绝大多数 的石 匠根本就 没见过狮子 ,石 匠们 缺 乏 “ 写生”的参照对象 。俗话说 ,物 以稀为贵 ,由于狮子 的稀 少 ,所 以狮 子逐渐在人们 的心 中形 尤其是在历史名都北京 。
就 大致 而言 , 中国石雕狮子的发展 一共经历 了四个阶段。 第一 阶段为东汉至南北朝 。这是石雕狮子在 中国的成长 、 发
独特 , 也很 著名 的佛教典 籍《 华严金 狮子章 》在 这部经 中 , , 已经
有了“ 字 , 狮” 这属于后人造 出来 的形声字 。但为什么 中国在汉时 没有“ 字 ?其实原因归根到底很简单 : 狮” 狮子原产于非洲 、 印度 、 南美等地 , 那时中国并 没有狮子 。但是 , 为何 在中国 , 狮子的形象
最深入人 心的艺术雕刻而流传至今。在我 国古 时候 , 上至朝廷庙
堂 、 王陵墓 、 帝 各级官 府衙 门 , 到乡村宅 院 、 坊桥梁 、 下 牌 以及佛 寺道观 , 都少不 了石雕狮子 的形 象 , 它逐渐渗入 了我们 民族 的血 脉, 成为 了我们传统文化 中无 法剥 离的一部分 。然而 , 在西方 的 很多国家 , 石雕狮子文化也一直被传 承着。千万年 的历史 变迁 , 没有熄灭 “ 石雕狮子文化 ” 的生命火焰 , 时至今天 , 无论走到世界 的哪个 国度 , 我们依 然都可 以感受到 “ 石雕 狮子文化 ” 代表 的 所 各 自的民族魅力 。在当代 的中国 , 无论是北 京这样的历史古都 , 还是上海这样 的现代 大都 市 , 石雕狮子 的身影依 然随处可见 , 它

第三讲隋唐佛教的繁盛和衰微

第三讲隋唐佛教的繁盛和衰微

吴越佛教
唐末五代,随着文化逐步向南转移,佛教也受到南方 各国帝王们的保护和支持,继续广泛而又稳定地传播。 南方十国的佛教,以吴越、闽、南唐诸国为代表。 吴越诸王以杭州为中心,大力提倡佛教,使这一地区 逐渐成为佛教的一大中心。 吴越诸王中奉佛最热忱的是忠懿王钱俶。据传,当周 世宗整饬佛教时,他曾制8万4千铜塔,中间封藏《宝 箧印陀罗尼经》刻印卷子,颁发境内。又以杭州为中 心,兴建大型寺院数百,招揽当时全国的佛教精英, 其中突出的有德韶、义寂、延寿等。 延寿的《宗镜录》保存了大量唐代各宗的思想资料, 评述了他们的教义,体现了作者以“心”为宗,调和 禅教二家的愿望,受到钱俶的特别重视。
(3)中国佛教宗派
背景
1.陈、隋之际,是政治上由南北分裂走向全国统一的 转变时期,天台宗首先在此时建立起来。 ⒉隋唐的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使以往南北 各有侧重的佛教信仰得以相互补充、融合。 ⒊南北朝时期,寺院经济已具相当规模,隋以后又有 新的发展。寺院经济不但强盛,而且稳定,使提倡某 一佛教思想的学者可以长期定居,研究教理,教授学 徒,形成别具风格的僧侣集团,参与争取群众,争取 统治者支持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隋唐的诸大寺 院,也是国家重要的学术中心。 4.南北朝以来,由于译经浩繁,种类杂多,致使歧义 纷出,师说林立。为调和各类佛典之间的矛盾,克服 佛教内部的理论分歧,南北朝时已出现了判教的作法。
2.宋代佛教的“世间”化
世俗化是中国佛教的总趋向,流传到宋,则增 添了许多新的特点,这就是从泛泛地提倡救度 众生,转向实际地忠君爱国;从泛泛地主张三 教调和,转到依附儒家的基本观念。 佛教各宗以禅宗发展最盛。编纂“灯录”和 “语录”成了宋代禅宗的主要事业。 宋初延寿,曾力图改变唐末五代普遍流行于禅 宗中的放任自然、不问善恶是非的风气,提倡 禅、教统一、禅与净土统一,要求佛教回到世 间,参与辅助王政上去。 北宋初年天台宗的“中兴”

哲学书大全

哲学书大全

哲学书大全
1.《西方哲学史》,希尔贝克或《西方哲学史》,梯利或《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不推荐罗素,主要因为偏见太多而且信息失真严重,最好买前两者,便于理解,主干明晰。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看了上述任何一本就必要把它从头看到尾,当参考书。

3.《理想国》《斐多篇》,柏拉图
4.《形而上学》《范畴篇》,亚里士多德
5.《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6.《人类理解论》,洛克
7.《伦理学》,斯宾诺莎
8.《《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耐心通读,可以参考注解版。

9.《小逻辑》,黑格尔。

耐心通读。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1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12.《《上帝新脑》,彭罗斯。

作为现代物理、数学、信息论和心灵哲学的启蒙。

本书号称“科普”,但难度非科普著作所比。

耐心通读。

13.《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余碧平
14.《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15.《老子》《庄子》
16.《中庸》《大学》
17.《《华严金狮子章校释》,法藏,中华书局版。

所有注文都要看,理清佛教和中土佛教基本思路;否则无意义。

18.《宋明理学教程》,陈来
19.《印度宗教哲学概论》,姚卫群。

《华严五教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华严五教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华严五教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华严五教章》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华严一乘教分记》,简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教分记》、《五教章》、《教义章》。

火爆资料---中国佛学院本科班课程设置

火爆资料---中国佛学院本科班课程设置

中国佛学院本科班课程设置/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 学制设置学制四年,共计八学期,包括复习和考试在内每学期二十周。

课程设置一、基础教育课程:1、古代汉语,1-4学期开设教材:《古代汉语》(全四册),王力主编。

2、外语,1-8学期开设(1)英语(必修),教材:《新概念英语》(1—4册)(2)日语(选修)3、中国通史,1-4学期开设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

4、哲学史,5-8学期开设(1)、中国哲学史教材:《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2)、古代印度宗教哲学史(六派哲学)教材:《印度学讲义》,传印法师编著。

(3)、西方哲学史教材:《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

5、写作,1-4学期开设教材:《汉语言写作》,6、文献学与图书馆学,1-4学期开设(1)文献学概论(2)佛教文献学(3)图书馆学7、时政,1-8学期开设讲授法律基础、宗教政策、寺庙管理制度、佛代会材料和佛协指示。

教材:《宗教政策问答》8、计算机基础与运用(选修)二、佛学基础课程:9、基础佛学,1-2学期开设(1)佛学概论教材:《八宗概要》(2)《大乘起信论》10、佛教史学(1)印度佛教史,1-2学期开设教材:《印度佛教史》,圣严法著。

(2)中国佛教史,3—6学期开设教材:《中国佛教简史》,[日] 镰田茂雄著;参考:《中国佛教史》,黄忏华著。

(3)南传佛教史,1—2学期开设教材:《南传佛教史》,净海法师著。

三、佛学专业课程:11、戒律学,1-8学期开设(1)《戒律学纲要》教材:《戒律学纲要》,圣严法师著。

(2)《四分戒本》教材:《四分律戒本讲义》,传印法师著。

(3)《菩萨戒本》。

12、中观学,1-8学期开设(1)《三论玄义》(2)《百论》(3)《中论》,教材:《中论》,鸠摩罗什译,《藏要》本。

(4)《十二门论》,教材:《十二门论释义》,刘峰著(5)《维摩经》(6)《肇论》。

13、唯识学,1-8学期开设(1)《唯识三十论》(2)《辩中边论》(3)《摄大乘论》(4)《解深密经》14、禅学,1-8学期开设(1)《中印禅宗史》(2)《六祖坛经》(3)禅宗思想史(4)《楞严经》15、天台学,1-8学期开设(1)《教观纲宗》(2)《童蒙止观》(3)《十不二门》(4)《法华经》16、华严学,1-8学期开设(1)《五教开蒙》(2)《华严经旨归》(3)《五教章》(4)《金狮子章》17、净土学,5-8学期开设(1)《中国净土教理史》(2)《往生论》或《弥陀要解》。

华严金狮子章校释

华严金狮子章校释

华严金狮子章校释《华严金狮子章校释》,听这名字就有一种气吞万里如猛虎下山的感觉。

其实呀,咱们说的这“华严金狮子章”并不是某个什么古老的王国秘藏,什么皇帝的令牌,而是佛教经典《华严经》中的一段重要内容。

别急,今天咱们不是要讲那深奥的佛学理论,而是要聊聊它背后那些藏得深深的故事,和其中的智慧。

话说这《华严经》里,有个章叫“金狮子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金狮子,啊,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普通狮子,而是象征着一种无所畏惧、勇猛非凡的精神。

这个“金”字可不是随便加的,它意味着这狮子非常特殊,带着一种无可匹敌的光辉。

别看它是佛教经典中的一部分,但它的寓意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坚持、勇气、克服困难的精神,也有很多相通之处。

你要是从字面上理解,“金狮子”听着就很威风,仿佛一只神兽,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万物。

其实在佛教的经典中,狮子通常代表着王者的威严与力量,金色的狮子更是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无穷力量。

所以,这“金狮子章”就是让我们从一个更深的角度去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在波涛汹涌的世界中,修行者应该像金狮子一样,无畏地面对一切障碍与挑战,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是不是很有意思?这“金狮子章”讲的是一种勇敢和坚定的修行态度,反映出一个修行者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要像金狮子一样,既有力量,又不失慈悲。

佛教里有个特别经典的比喻,叫“狮子吼”。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看见一只狮子在大山里吼叫,其他的动物肯定是吓得不敢出声。

但如果是老虎、狼、狐狸之类的,也许会发出回应,可是那样的声音,永远都比不上狮子一声吼的威慑力。

金狮子章的意思,就是修行者的心境和力量,应该达到这种威力——只要一开口,任何东西都无法抵挡。

但别急,这一章不仅仅是说教的,它实际上还有一种温暖的力量在里面。

佛教的修行虽然看起来挺严肃的,但它所倡导的智慧其实是非常亲切的,正如这“金狮子”一样,外表威猛,但内心却是包容与慈爱。

修行并不是要让自己冷冰冰、威风凛凛,反而是让自己在面对万象时,依旧保持一种清明、宽容和坚定的态度。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admin 时间:2006年3月20日声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报告集》(第一辑)已于2005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扩大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巡讲报告活动的影响,特授权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全文刊载。

未经许可,其他网站和公众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刊载、转载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在一次讲话中的精辟论述。

国力竞争之所以激烈,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而知识经济之所以初见端倪,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归根结底,当今时代发展的关键就是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与技术之源,技术的重大进展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亦即来自科学文化的进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是客观世界的辩证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赐福于民,也可造祸于民,问题在于人如何去认识、去把握。

两三百年来,科技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社会问题与精神问题以及科技本身发展问题。

而且,科技发展的速度正越来越快,科技成果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美国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1999年出版的《高科技•高思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一书中忧虑此事。

金狮子章-2016-5-6

金狮子章-2016-5-6

金师子章半山居老师讲解2012-10-04这是贤首大师在为武则天讲解“十重玄门”、“六相圆融”等教理时所说,因武则天感到很难理解,为此法藏特举殿前的金狮子为譬喻,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上述华严宗的教理,是华严宗的代表作之一,是华严宗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纲要。

佛经中说上根之人,一个比喻就悟通了,我们不知道武则天是什么根,大师用这个方法开示,对我们这些后学来说倒是非常好的启示。

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

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第一是说缘起。

先解释一下自性。

指自体之本性,唯识家多称为自相。

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的个性,即称为自性。

换句话说,自性就是一切法的本质,也就是一切法本来如此,永远如此,不能以任何方法使之改变者,称为自性。

事实上,一切法皆无自性,无自性始有可塑性,始有生灭变异。

中观学派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所成,而无有一定的自性,故自性即空。

所以中观学派“缘起性空”的理论,即建立在一切法无自性的基础上,世间是一大缘起,华严宗也是以一大缘起为宗旨。

这里用金子来打比喻,比喻真理不变,虽然不变,但这个真如自性守不住自己,随缘会变迁,实际的金子也是有因缘和合而成的物质,本来没有自性,不是永恒的,尽管和世间其它物质比,延展性等比较好,可以打造成各种东西,但遇到强酸等也会化掉,遇到那样的缘它就没了,所以随工匠的缘分,有了金狮子的像。

起只是一个缘,有想法,有人工,有劳作等,于是出现新的东西,所以叫做从缘而起。

万法都是这样,人必需有父母的缘,没有父母,也没有我们这个人身,所以要报父母恩。

辨色空第二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

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第二,辨色空。

狮子的像是虚假的,虚幻的,为什么?你可以做成公狮子、母狮子,大狮子小狮子,凶猛的狮子,温和的狮子,虽然这个像是变化无穷的,但没有一个恒定永久的东西,真的那部分是金子,无论你做成什么样的狮子,都是金子做的。

华严金狮子章

华严金狮子章

[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

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辨色空第二]谓狮子相虚,唯是真金。

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约三性第三]狮子情有,名为遍计。

狮子似有,名唯依他。

金性不变,故曰圆成。

[显无性第四]谓以金收狮子尽,金外更无狮子相可得,故名无相。

[说无生第五]谓正见狮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

狮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

[论五教第六](一)狮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实无狮子相可得,名愚法声闻教。

(二)即此缘生之法,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名大乘始教。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

缘生假有,二相双存,名大乘终教。

(四)即此二相,互夺双亡,情伪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名大乘顿教。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

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

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

[勒十玄第七](一)金与狮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若狮子眼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狮子耳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耳。

诸根同时相收,悉皆具足,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明诸藏纯杂具德门。

(三)金与狮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於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

一一彻遍狮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

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若看狮子,唯狮子无金,即狮子显金隐。

若看金,则唯金无狮子,即金显狮子隐。

若两处看,俱隐俱显。

隐则秘密,现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

(六)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理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

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

华严宗历代祖师

华严宗历代祖师

xx历代祖师作为华严宗的发祥地,华严寺在历史上高僧辈出,多数皆为皇帝下诏敕住,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出巨大影响的高僧来看,以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五祖”,还有善无畏三藏、一行大师等:初祖杜顺和尚二祖智俨大师三祖贤首国师四祖清凉国师五祖宗密大师初祖杜顺和尚开宗演教,文殊应化现般若初祖杜顺和尚,生于南北朝时代陈武帝定二年(公元557年-640年)。

本名法顺,俗姓杜,敕号“帝心”,雍州万年县杜陵人,生于南北朝时代陈武帝定二年。

年幼时常在住家后面坟墓上,为小朋友说法。

十八岁,皈依因圣寺魏珍禅师出家,专修禅观。

行踪所至,每多灵异,治天生聋哑,驱除虫蚁,和动物(牛马)对话,当时百姓称师为敦煌菩萨。

隋文帝非常敬信他。

师曾经将道屦一双放在市门,三日不失,有人问他原因,师说:“我从无量劫来,未曾盗人一钱,自无盗之缘”。

师之操行高洁严谨,学无常师,对于华严义理,颇能契悟,是第一位禅教教融,因实修而证入三昧一真法界。

着有彰显华严宗旨的《五教止观》(注一)及指导行者契入一心法界之《法界观门》(注二)。

此二文皆是华严宗的根本理论,也是后代子孙修学的依据,华严行者是否绍继华严灯火,即是以能否依循此二部经论的标准而定,由此可见此二部经论的重要地位。

师依华严教义,作“法界观”,文成后,将文章投入熊熊烈火中,并祝祷之:“如果合佛心,则一字都不毁。

”火熄,果然一字不毁。

某次,唐太宗因生病,而问杜顺和尚治病方法,杜顺和尚回答:“只要大赦天下,释放无辜,圣体自然安愈。

”唐太宗依言大赦天下,果然病即痊愈。

此后,宫廷内外,礼遇如佛,帝赐号为“帝心”。

师天性柔和,未曾思念恶行,为人奇迹颇多,常为人除害,常勉人敬念阿弥陀佛,日行所行普贤行愿。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雍州南郊义善寺,普会善信,声言告别,复入宫内向唐太宗辞谢,然后升太阶殿,坐御座之上,奄然而逝,世寿八十四。

杜顺和尚的传承不得而知,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注一)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

法藏《华严金师子章》简析

法藏《华严金师子章》简析

法藏《华严金师子章》简析法藏《华严金师子章》简析《华严金师子章》全文约一千五百字,文字不多,但言简意赅。

一引言《华严金师子章》,简称《金师子章》,是法藏为武则天阐释华严宗义理的一次讲经记录。

法藏祖籍西域康居,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卒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佛学理论家、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

法藏一生著作很多。

根据宋代沙门志磐的《佛祖统计》卷二十九《诸宗立教志》记载,《华严金师子章》作于武则天圣历二年,即公元699年,当时法藏已经五十七岁;又根据清代钱塘慈云沙门《续法辑法界宗五祖略记?三祖贤首国师》记载,该章上贡于武则天长安四年冬天,即公元704年,则当时法藏已经六十二岁。

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说法,都说明《华严金师子章》属于法藏晚年的作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想,集中和简要地概括了华严宗的基本观点,因而是研究华严宗思想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论著。

《华严金师子章》全文约一千五百字,文字不多,但言简意赅。

该章不仅融摄了《华严经》的有关思想,同时还兼取了《大乘起性论》、《摄大乘论》、《十地经纶》、天台宗、法相宗以及华严宗二祖智严的有关学说,基本上概括了华严宗的宗教理论。

但是,由于文字过于简略,未能够铺陈展开,因此,在研究时有必要参阅法藏的其它著作才能做到比较全面地把握。

另外,该章问世后,宋代沙门承迁注《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1],净源撰《金师子章云问类解》[2],日本华严僧人景雅著《金师子章勘文》[3]、高辨作《金师子章光显钞》[4],这些都是研究中可供参阅的资料。

二《华严金师子章》的结构及其基本思想(一)结构《华严金师子章》正文一共只有十段,每一段分叙一个问题。

如其开篇所言:“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

”用“十”来论述教义、教理是《华严经》的一种格式,法藏继承了这种格式。

法藏说:“依《华严经》中立十数为则,以显无尽义。

中国哲学、宗教学书目

中国哲学、宗教学书目

中国哲学、宗教学书目1.经典类()《周易》《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孙子兵法》《韩非子》《大学》《中庸》董仲舒:《春秋繁露》李翱:《复性书》周敦颐:《太极图说》张载:《张载集》二程:《二程全书》朱熹:《朱熹全集》陆九渊:《陆九渊集》王阳明:《传习录》王夫之:《船山全书》(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长阿含经》,《大正藏》第1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1册。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失译:《别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第2册。

《心经》《维摩诘经》《楞严经》《四十二章经》《圆觉经》《梵网经》(姚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8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大正藏》第9册。

(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正藏》第10册。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大正藏》第12册。

(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大正藏》第16册。

(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大正藏》第16册。

(唐)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48册。

(箫齐)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大正藏》第24册。

(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大正藏》第22册。

(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大正藏》第22册。

(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大正藏》第22册。

(后秦)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十诵律》,《大正藏》第23册。

(北凉)昙无谶译:《优婆塞戒经》,《大正藏》第24册。

龙树造,(唐)玄奘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弥勒说,(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无著造,(唐)玄奘译:《摄大乘论本》,《大正藏》第31册。

无著造,(唐)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大正藏》第31册。

《华严金狮子章》 法藏大师

《华严金狮子章》 法藏大师

《华严金狮子章》【唐】法藏著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磐。

【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狮子相起。

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辨色空第二】谓狮子相虚,唯是真金。

狮子不有,金体不无,故故名色空。

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

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约三性第三】狮子情有,名为遍计。

狮子似有,名曰依他。

金性不坏,故号圆成。

【显无相第四】谓以金收狮子尽,金外更无狮子相可得,故名无相。

【说无生第五】谓正见狮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

狮子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

【论五教第六】一、狮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实无狮子相可可得,名愚法声闻教。

二、即此缘生之法,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名大乘始教。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

缘生假有,二相双存,名大乘终教。

四、即此二相,互夺两亡,情伪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萋心无寄,名大乘顿教。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一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

一切即一,皆同无性;一即一切,因果历然。

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

【勒十玄第七】一、金与狮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若狮子眼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耳。

诸根同时相收,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三、金与狮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于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

一一遍狮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

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若看狮子,唯狮子无金,即狮子显金隐。

若看金,唯金无狮子,即金显狮子隐。

若两处看,俱隐俱显。

隐则秘密,显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

六、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理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严金师子章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金师子章云间类解法非喻不显。

喻非法不生。

是故至人。

见一真之性匪殊也。

故用金师子以况之。

见群生之器匪齐也。

故用诸法章以导之。

富哉。

非吾祖贤首垂一乘之文。

廓十方之奥。

则何以流慈训世。

随机有授。

非天册圣帝卑万乘之心。

尊三宝之教。

则奚能因喻了法。

由法达性者乎。

然而斯文。

禅丛讲席莫不崇尚。

故其注解。

现行于世者殆及四家。

清源止观禅师注之于前。

昭信法灯大士解之于后。

近世有同号华藏者。

四衢昭昱法师。

五台承迁尊者皆有述焉。

历观其辞。

或文烦而义阙。

或句长而教非。

遂使修心讲说二途。

方兴传习之志。

反陷取舍之情。

源不佞。

每念雅诰尝疚于怀。

既而探讨晋经二玄。

推穷唐经两疏。

文之烦者删之。

义之阙者补之。

句之长者剪之。

教之非者正之。

其间法语奥辞。

与祖师章旨炳然符契者。

各从义类以解之。

于时绝笔于云间善住阁。

故命题曰云间类解焉。

元丰三年岁次庚申四月八日沙门净源序华严金师子章华严标所宗经。

金师子章正立其名。

举喻显法。

序文备矣。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京即长安汉高祖所都也。

大荐福寺。

唐中宗所建也。

沙门。

乃释子生善灭恶之称。

次二字名讳也。

出家传道翻宣茂德。

具如圣宋高僧传。

并唐阎少监碑铭。

若夫判五章教道。

则陇西美之。

于释论集六重观门。

而河东推之于塔铭耳。

抑又遵此章旨而为规式。

则杂华圆觉二疏载之详矣。

述者乐记云。

明也。

郑玄曰。

训其义也。

初明缘起夫至圣垂教以因缘为宗。

缘有内外之殊。

世出世之异故。

标第一明诸缘起也。

二辨色空前明缘起莫逾色空。

幻色俗谛。

真空真谛。

二谛无碍唯一中道。

故次辨色空也。

三约三性空宗。

俗谛明有。

即遍计依他也。

真谛明空。

即圆成实性也。

故次第三约三性也。

四显无相遍计。

情有理无。

依他。

相有性无。

圆成。

理有情无。

性有相无。

故次第四显无相也。

五说无生前之四门。

真俗有无皆成对待。

今此一门。

唯辨妙性本无增减。

故第五说无生。

六论五教夫妙性无生。

超群数而绝朕。

然机缘有感。

逐根性以类分。

故次第六论五教也。

七勒十玄以义分教。

教类有五。

前四小大始终渐顿皆偏。

今示圆融。

故次第七勒十玄也。

八括六相云华十玄根于观门。

刚藏六相源乎大经。

经观融通相玄交彻。

故第八括六相。

九成菩提六相遒文。

一经奥旨。

非情识所窥。

唯智眼所睹。

将游萨婆若海。

故第九成菩提。

十入涅槃菩提智果。

觉法乐也。

涅槃断果。

寂静乐也。

照而常寂。

心安如海。

故第十入涅槃。

明缘起第一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金喻真如不守自性。

匠况生灭随顺妄缘遂有师子相起喻真妄和合。

成阿赖耶识。

此识有二义。

一者觉义。

为净缘起。

二者不觉义。

作染缘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经云。

诸法从缘起。

无缘即不起。

即理事无碍门。

同一缘起也。

上句示缘。

中句辨起。

下句总结。

然释此初章。

非独摭起信申义。

亦乃采下文为准辨色空第二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幻色之相既虚。

真空之性唯实(诸本无虚字唯五台注本有之)师子不有金体不无色相从缘而非有。

拣凡夫实色也。

空性不变而非无。

拣外道断空也故名色空色蕴既尔。

诸法例然。

大品云。

诸法若不空。

即无道无果。

上句双标色空。

次句双释。

下句双结又复空无自相。

约色以明空是真空。

不碍于色。

则观空万行沸腾也不碍幻有。

名为色空色是幻色不碍于空。

则涉有一道清净也。

总而辨之。

先约性相不变随缘。

以拣断实。

后约不住生死涅槃。

以明悲智约三性第三师子情有。

名为遍计谓妄情。

于我及一切法。

周遍计度。

一一执为实有。

如痴孩。

镜中见人面像。

执为有命质碍肉骨等。

故云情有也师子似有。

名曰依他此所执法。

依他众缘相应而起。

都无自性。

唯是虚相。

如镜中影。

故云似有也金性不变。

故号圆成本觉真心始觉显现。

圆满成就真实常住。

如镜之明故云不变。

有本作不改。

亦通上文依空宗申义。

盖蹑前起后也。

此章引性宗消文。

亦以喻释喻也。

若依教义。

章明三性各有二义。

遍计所执性有二义。

一情有。

二理无。

依他起性有二义。

一似有。

二无性。

圆成实性有二义。

一不变。

二随缘。

今文各显初一。

皆隐第二。

仰推祖意单复抗行。

义有在焉显无相第四谓以金收师子尽既揽真金而成师子。

遂令师子诸相皆尽金外更无师子相可得真金理也。

师子事也。

亦同终南云。

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名无相名号品云。

达无相法住于佛住。

无量义经云。

其一法者。

所谓无相。

然名号品约果。

无量义约理。

理果虽殊。

无相一也说无生第五谓正见师子生时。

但是金生上句妄法随缘。

下句真性不变。

偈云。

如金作指环。

展转无差别金外更无一物离不变之性无随缘之相。

问明品云。

未曾有一法。

得入于法性师子虽有生灭。

金体本无增减成事似生。

而金性不增。

则起唯法起也。

体空似灭。

而金性不减。

则灭唯法灭也故曰无生大经云。

蕴性不可灭。

是故说无生。

又云。

空故不可灭。

此是无生义。

疏云。

无生为佛法体。

诸经论中皆诠无生之理。

楞伽说。

一切法不生。

中论。

不生为论宗体论五教第六一师子虽是因缘之法。

念念生灭以师子属乎缘生。

原人论辨小乘教。

亦云。

从无始来因缘力故。

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实无师子相可得论次云。

凡愚不觉执之为实名愚法声闻教因说四谛。

而悟解故号声闻。

既除我执。

未达法空。

故名愚法。

有本作愚人法名声闻教。

然此一教下摄人天。

由深必收浅故上该缘觉。

以其理果同故。

例如约人辨藏。

唯出声闻藏耳二即此缘生之法蹑前起后也。

初文师子二字。

亦通此用。

下三皆然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始自形骸之色。

思虑之心。

终至佛果一切种智。

皆无自性彻于有表唯是真空。

以色性自空。

非色灭空也名大乘始教始初也。

大品云。

空是大乘之初门。

此教有二。

一始教。

亦名分教。

今但标始教者。

以深密第二第三时教。

同许定性无性俱不成佛故。

今合之唯言始教耳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

幻有宛然空是真空。

不碍幻有。

即水以辨于波也缘生假有。

二相双存有是幻有。

不碍真空。

即波以明于水也名大乘终教缘起无性。

一切皆如。

方是大乘至极之谈。

故名为终。

此亦有二。

一终教。

对前始教立名。

二实教。

对前分教立名。

分犹权也。

始权而终实。

以有显实宗故。

然终实二宗。

并始分二教。

皆大乘渐门耳四即此二相。

互夺两亡以理夺事而事亡。

即真理非事也。

以事夺理而理亡。

即事法非理也。

亦同行愿疏中。

形夺无寄门情伪不存反疏上句。

理事双亡。

则情识伪相。

无所存矣俱无有力。

空有双泯由前互夺故皆无力。

理夺事则妙有泯也。

事夺理则真空泯也。

心经略疏云。

空有两亡。

一味常显名言路绝。

栖心无寄通结心言罔。

及宝藏论云。

理冥则言语道断。

旨会则心行处灭名大乘顿教顿者。

言说顿绝。

理性顿显。

一念不生即是佛等。

故楞伽云。

顿者如镜中像顿现非渐。

此亦有二。

一逐机顿。

即此文示之。

二化仪顿。

即后圆教收之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

混成一块情尽见除也。

大疏亦云。

情尽理现诸见自亡。

混成一块者。

约法则混成真性。

约喻则一块真金故。

裴相序云。

融瓶盘。

钗钏为金繁兴大用。

起必全真用则波腾鼎沸。

全真体以运行万象纷然。

参而不杂万法起。

必同时一际理无先后。

释上二节。

依还源观一切即一。

皆同无性无量中解一也。

大经云。

华藏世界所有尘。

一一尘中见法界一即一切。

因果历然一中解无量也。

禅诠都序云。

果彻因源位满。

分称菩萨力用相收。

卷舒自在一有力收多为用。

则卷他一切。

入于一中。

即上文一切即一。

皆同无性也。

多有力收一为体。

则舒己一位。

入于一切。

即上文一即一切。

因果历然也。

文虽先后。

义乃同时。

故云卷舒自在也名一乘圆教所说。

唯是法界缘起无碍。

相即相入重重无尽。

此亦有二。

谓同教一乘。

圆全收诸教宗。

别教一乘。

圆全拣诸教宗勒十玄第七一金与师子同时成立。

圆满具足师子六根。

与金同时成立。

以表人法因果体用悉皆具足。

妙严品云。

一切法门无尽海。

同会一法道场中名同时具足相应门大疏云。

如海一渧具百川味二若师子眼收师子尽。

则一切纯是眼。

若耳收师子尽。

则一切纯是耳眼耳互收。

纯一事故诸根同时相收。

悉皆具足会诸根之同。

例眼耳之别则一一皆杂。

一一皆纯。

为圆满藏眼即耳等皆杂也。

如菩萨入一三昧。

即六度皆修无量无边诸余行德。

俱时成就故名为杂。

耳非眼等皆纯也。

又入一三昧唯行布施无量无边。

更无余行名之为纯。

即教义章云。

纯杂自在无不具足。

名圆满藏。

名诸藏纯杂具德门此名依至相立。

贤首新立广陜自在无碍门故。

大疏云。

如径尺之镜。

见千里之影三金与师子相容。

成立一多无碍多容一则六根成立。

多容多则师子无殊。

于中理事各各不同金性喻理。

师子喻事。

二虽互容。

性相各别。

或一或多。

各住自位此经偈云。

以一佛土满十方。

十方入一亦无余。

世界本相亦不坏。

无比功德故能尔。

名一多相容不同门大疏云。

若一室之千灯。

光光相涉。

四师子诸根。

一一毛头。

皆以金收师子尽诸根诸毛。

各摄全体。

一一彻遍师子眼。

眼即耳。

耳即鼻。

鼻即舌。

舌即身诸根相即。

体非用外。

自在成立。

无障无碍经云。

一即是多。

多即一。

文随于义。

义随文。

名诸法相即自在门大疏云。

如金与金色二不相离。

五若看师子唯师子无金。

即师子显金隐相显性隐。

若看金唯金无师子。

即金显师子隐性显相隐。

若两处看。

俱隐俱显性相同时。

隐显齐现。

隐则秘密。

显则显著贤首品云。

东方入正受。

西方从定起。

名秘密隐显俱成门大疏云。

若片月澄空。

晦明相并。

六金与师子。

或隐或显。

或一或多若观金时师子似隐。

唯显一金。

观师子时金性似隐。

具显诸根。

定纯定杂。

有力无力一体真金纯而有力。

六根分异杂而无力。

即此即彼。

主伴交辉此主彼伴。

交光互参。

理事齐现。

皆悉相容教义章云。

犹如束箭。

齐头显现。

不碍安立微细成办经云。

一尘中有无量刹。

刹复为尘说更难。

名微细相容安立门大疏云。

如琉璃瓶。

盛多芥子。

七师子眼耳支节。

一一毛处。

各有金师子。

一一毛处师子。

同时顿入一毛中以一切摄一切。

同入一中。

即交涉无碍门偈云。

一切佛刹微尘等。

尔所佛坐一毛孔。

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

又复一一毛。

带此无边师子。

还入一毛中又以一切摄一切带之。

复入一中。

即相在无碍门。

偈云。

无量刹海处一毛。

悉坐菩提莲华座。

如是重重无尽。

犹天帝网珠梵语。

释迦提桓因陀罗。

此云能仁。

天主网珠。

即善法堂护净珠网。

取譬交光无尽也。

名因陀罗网境界门大疏云。

若两镜互照。

传耀相写。

八说此师子以表无明。

语其金体具彰真性妄法生灭无明也。

如来藏不生灭真性也。

理事合论。

况阿赖识令生正解理事即真妄。

论云。

真妄和合非一非异。

名阿赖耶识。

此识有觉不觉二义。

觉即令生真性正解。

不觉即令生无明正解。

若约善财参诸知识。

遇三毒而三德圆。

皆生正解。

名托事显法生解门大疏云。

如立像竖臂。

触目皆道。

九师子是有为之法。

念念生灭随工匠缘。

时时迁谢。

刹那之间。

分为三际摄前标后。

谓过去现在未来。

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普贤行品云。

过去中未来。

未来中过去。

亦离世间品。

答普慧之问也。

总有三三之位。

以立九世。

即束为一段法门如师子诸根诸毛。

本纯一之金也。

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

由成立融通无碍。

同为一念通玄论云。

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名十世隔法异成门大疏云。

若一夕之梦。

翱翔百年。

十金与师子。

或隐或显。

或一或多。

各无自性。

由心回转谓全心一事。

随心遍一切中。

即一隐多显也。

全心之一切。

随心入一事中。

即多隐一显也。

以表师子与金悉皆回转。

而无定相耳。

说事说理。

有成有立经云。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名唯心回转善成门贤首亦改此一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