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章事业单位知识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二、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
1.公益性
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
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要。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济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我国的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证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也可以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2.服务性
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科研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
3.知识密集性
在我国现有事业单位中,绝大多数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
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4.公立公有性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因此,事业单位的公立公有性质非常显著。
三、事业单位的分类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科学地划分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四、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育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和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目前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将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事业单位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五、改革的原则
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
六、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根据不同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任务和功能特点,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对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加强政府监管。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
进一步划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两个类别。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即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或撤销。
(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实行由单一的委任制转变为委任、聘任、选任、考任、招标聘任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以聘任制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岗位聘用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制,工勤人员要实行工勤技能岗位聘用制。除涉密岗位和政策性安置人员外,新设或空缺岗位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解聘和辞聘制度,妥善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加强聘后管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关系、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三)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结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岗位特点,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对单位内部各岗位制订具体的工作量化标准,客观、公正地衡量全体人员工作情况和实际贡献。以岗位职级工资为基础,结合绩效工资等其他分配方式,建立既灵活多样又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激励制度。按照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多种具体分配方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建立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对重要的特殊岗位和特别需要的专门人才,可实行特殊的工资标准。要全面加强分配资金来源管理,规范工资支付形式,简化工资与福利费种类,制定岗位等级工资参考标准,强化分配秩序监管,逐步形成完善的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和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体系。
(四)健全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实施养老保险差别性政策。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对其他事业单位,政府组织基本保障,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