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地区是中国福建省的一部分,这里有着独特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团聚和庆祝新年的时间。
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以下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习俗。
1. 扫尘掸埃:在除夕之前,家人会彻底打扫屋子,清除一年的旧物和灰尘,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这象征着清除厄运,迎接好运的到来。
2. 迎财神:在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会在门口或家中摆放招财竹或财神像。
财神被认为是带来财富和好运的神明,迎接他的到来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3. 祭祖拜宗神:闽南地区非常重视祖先的崇拜,所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设宴祭祖,感谢祖先的恩德,也祈求他们的保佑和福运。
同时,还会拜宗神,供奉宗庙中的神明。
4. 贴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人们会在除夕或大年初一贴上春联,上联写吉祥的寓意,下联写道喜的话语,横批则写年年有余或福禄双全等吉祥寄语。
5. 发红包:独有于中国的春节习俗之一就是发红包。
长辈会在初一给小辈包红包,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代表着长辈的祝福和对小辈的关爱。
这也是孩子最期待的春节礼物。
6.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
家人会聚在一
起,共同享受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团聚和幸福。
年夜饭一般包括饺子、鱼等寓意吉祥的食物。
闽南地区的春节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氛围和传统文化。
人们通过这些习俗,表达着对过去一年的感激和对未来一年的希望,同时祈求着好运和幸福的到来。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闽南人春节的风俗
闽南人春节的风俗
闽南人春节的风俗如下:
1.过年前的准备: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购买年货,包括各种食品、水果、糖果等,以备过年期间享用。
2.祭祖:春节期间,家庭会进行祭祖活动,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3.守岁:即除夕夜整晚不睡觉,守岁至新年初一。
在这段时间里,家人团聚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聊天、打牌、看电视等,等待新年的到来。
4.放鞭炮:在新年的时候,人们会放鞭炮,以驱赶邪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5.拜年:新年的头一天,人们会互相拜年,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以示祝福。
6.舞狮舞龙: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表演舞狮和舞龙,以驱邪避灾,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7.吃年糕:春节期间,吃年糕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象征着“年年高升”。
福建闽南春节的风俗
福建闽南春节的风俗
福建闽南春节的风俗丰富多彩,兴起于古代,深受本地民众的喜爱。
一、风俗庆典
古老的春节节庆为指春祭,是一个礼乐娱乐盛会。
过年期间,当地居
民会在家门前悬挂年灯,放风筝以及戏会表演;还会烧爆竹,斗拱、
打儿歌。
二、弥漫的春联
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春联,展示出春节的美景。
闽南春联一般流行"
财源广进"、"家业兴旺"等等,表达着闽南人祝福朋友们阖家欢乐、财
源滚滚,过上幸福快乐的新春生活。
三、喜庆的年夜饭
春节里,家家户户精心准备的年夜饭,象征着闽南人民团圆美满的团
家关系。
丰富的年夜饭中,一定会出现闽南特色的过年菜:做包粽子、蒸粉粽以及炒鬼头刀等,让人垂涎三尺。
闽南人过年的祭拜习俗你还知道几个?
闽南人过年的祭拜习俗你还知道几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就是翻一道坎,过一道关,可以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可以除旧布新,播种希望。
因此,一到腊月,就有了盼头,人们便习惯在期盼中度日,心中的幸福指数也在节节攀升,临近年关,几乎达到爆棚的状态。
想象是一种美好,期待也是一种享受。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过去,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与城市完全不同,不仅习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
传统习俗里,“年”是从腊月十六开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届尾声,长达一个月之久。
这期间迎来送往,繁忙、喜庆、回顾、憧憬交织一起,构成了闽南农村浓郁的“年味”。
虽然,如今的农村已经逐渐城市化,老的习俗保留下来的越来越少,但是其浓厚的年味依旧是城市里找寻不到的。
一、祭拜风俗最是多闽南人十分重视祭神祭祖,尤以过年前后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习惯,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闽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腊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称“尾牙”。
这也是与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个“做牙”日——“头牙”相呼应的。
“尾牙”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纸”以祭神,祭拜时在门前摆上长凳(或案几),供上“五味碗”。
而单位、公司,也在这一天宴请员工,以犒赏一年来的辛劳,这就是“尾牙宴”的由来。
只是,大家一定要记牢哈,“尾牙宴”中的诸如鱼头、鸡头等,下属千万不要动,因为其暗喻“吃头”,会引起上司的忌讳。
【廿四“送神”清房屋】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
意思是,腊月廿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
而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的这一天,如果有雨,昭示着来年风调雨顺。
按照厦门旧俗,只有到了腊月二十四送走家里供的“灶王君”等神后,方能百无禁忌放心搞卫生,形成“送神”与“除尘”习俗。
【三十“敬拜”后围炉】大年三十这天,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祭拜礼仪,那就是敬天公、祭祖公。
过去,这天的“敬拜”是非常隆重的,不仅要摆上供品选个吉时“开敬”,而且一家老小要焚香祷告,祈求来年的安宁康乐。
闽南过年年俗礼仪
闽南过年年俗礼仪春节习俗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
据闽南语研究专家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
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
”所谓“闹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闹热”。
最高潮在元宵“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
收到红包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
过年美食金橘糖搜索小时候,每逢春节,果盘里总会有金橘糖的影子,这是因为闽南语中“橘”和“吉”同音,象征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为了讨个好彩头,金橘糖自然成了待客佳品。
金橘的味道奇酸,不能生吃,得去籽用盐水浸泡去其酸涩之味后,再加以白糖腌制熬煮成金橘糖,依旧保留了橙黄的色泽和金橘特有的馨香。
只有半颗花生仁那么大的金橘,外面裹着一层白糖,闻之沁入肺腑,入口鲜嫩清甜,食后醇香回逆,余味无穷。
酥糖搜索说起“酥糖”,兴许一时半会想不起来是什么糕点,但如果说“隔壁响”的话,也许有些人马上就能浮现出花生仁与糖浆混合在一起的那一小块春糖。
闽南人过年初一至十五的习俗和忌讳,你都了解吗?
闽南⼈过年初⼀⾄⼗五的习俗和忌讳,你都了解吗?就要过年啦!!过年期间的各种讲究忌讳你知道多少?现在知道还不晚哦~~正⽉初⼀:初⼀早晨,⼀家⼈起床梳洗后,穿上新⾐,给家长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个红包。
吃完早餐后(⼀般吃⾯线加鸡蛋,吃蛋意在除霉⽓,迎吉祥,⾯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出门⾛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
如果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甜⼀下”,以⽰有个甜蜜的开端。
别忘了,初⼀这天是不扫地、不倒垃圾的。
怕把财⽓扫没了。
旧时的闽南地区还把这天叫“⼑砧⽇”,不动菜⼑不杀⽣,不⼲农活不洗⾐服。
正⽉初⼆:初⼆是“⼥婿⽇”,所有出嫁的⼥⼉在初⼆必须跟有“半⼦”之称的⼥婿和孩⼦回娘家探亲。
有句俗谚:“有⽗有母初⼆三,⽆⽗⽆母⽃担担”,意思是说:娘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初三⼀定会有⼈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抬担⼦。
⼥婿上门给⼆⽼拜年,须送上鸡、猪脚⾯线、猪肚、糕粿等丰盛的年货,然后欢欢喜喜地在岳⽗岳母家吃⼀顿团圆饭。
正⽉初三:初三这天⼤家⼀般都睡得很晚。
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周年的亲⼈是在初三这⼀天举⾏祭奠仪式的,这⼀天不喜欢别⼈来拜年。
或许是从除⼣到初⼆,⼀直是忙碌并⾼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刚好可以好好地休息⼀下,所以闽南顺⼝溜有“初⼀早,初⼆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另外有⼀种说法:⼤年初三⼜称⾚狗⽇,与“⾚⼝”同⾳,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发⽣⼝⾓争执。
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正⽉初四:这天是“迎神⽇”,亦称“接神⽇”。
据说,农历⼗⼆⽉廿四⽇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同时向⽟皇⼤帝汇报⼀年来⼈间善恶诸事。
在过去,⽼板想将某⼈“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也就⼼知肚明,⾃个收拾⾛⼈。
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初五、初六:⼤家过节后开始忙事了,商铺开张,农民下地,所以闽南顺⼝溜有“初五过开(过完节⽇,准备⼲活),初六养肥(积蓄肥料,以备春耕)”的说法。
闽南地区春节的风俗
闽南地区春节的风俗
闽南地区的春节风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压岁钱:压岁钱是给孩子的传统习俗。
长辈会在春节期间领着压岁钱簇簇作响的来到小孩家中,拜年时将压岁钱塞进收集在红色钱袋中的孩子手里,祝愿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学习顺利。
2. 春联:春联是写在红纸上用来贴在房门或配上挂画的对联,包含了贴对联的人对新一年生活的展望和祝福,同时也是春节的一大特色。
3.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家人团圆的重要时刻,一年中,只有春节可以让远在外地、外国的家人们回家团聚,大家一起享受美味佳肴,共度也年夜饭。
4. 放烟火:春节期间,闽南地区的民众会在家门口或是公共场所放烟火庆祝新年,场面十分热闹。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朋好友,相互祝福,表达新年祝愿。
总之,春节在闽南地区是一个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节日,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和祈愿,期待着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幸福、顺心如意。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过年习俗
闽南过年习俗 ;
;
;
; ; ; ;闽南一带乡间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含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些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图腾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隆隆烤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席地而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出色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香包,叫“分圆”。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石湖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闽南的春节习俗
闽南的春节习俗闽南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闽南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
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
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闽南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闽南的春节有什么习俗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情的不同,细微处⼜各有其特⾊。
那么你知道闽南的春节有什么习俗吗?下⾯⼩编就来解答⼀下⼤家的疑问。
闽南的春节有什么习俗1、筅尘⽇这是年终的⼤扫除。
⼈们为了迎接新年,⽤嫩⽵枝叶、榕树枝叶,或⽤稻草、⽢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来清扫屋⾓梁上的灰尘蛛⽹,同时也⽤“桌布⼱”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筅尘”的主要⽬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扫完尘,扫把上的嫩⽵枝叶、稻草、⽢蔗叶等⼀般都不会丢弃,⽽是收藏起来,待到除⼣夜时,再拿出来,⽤来作燃料,以便“跳⽕群”。
2、蒸碗糕“筅尘”节之后,在闽南⼀带的很多地⽅,如泉州、晋江、⽯狮等沿海⼀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在闽南语⾥,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且,⽶粉发酵好了,⽤旺⽕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
“碗糕”⼤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是每⼀年正⽉初⼀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正之时(零点)⼀到,四处爆⽵声响成⼀⽚,⼈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楮等供品,燃三炷清⾹,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这种祭祀⼀直持续到初四。
4、开正除⼣之夜守岁⾄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5、贺正清晨,⽆论男⼥⽼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服。
早餐合家吃⾯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迎吉祥,⾯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早餐后即出门⾛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次见⾯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直到元宵。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一、传说故事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缘却竽甑跻皇保嗣羌娑家廿馈腹玻棺刈约汉颓着蛾糜涯充惶庸唤佟?二、相关习俗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
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一初一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II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棵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1.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口就多用牲礼祭拜。
7.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8.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
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热情温馨的闽南春节习俗
热情温馨的闽南春节习俗中华大地,欢度春节有共同的一些特点,如团圆,吉祥,欢乐,喜庆等,而在全国各地,春节的具体习俗又各有其特点,如,在闽南这一地区,以及祖国宝岛台湾的大部分区域,有着热情温馨的特殊的春节习俗。
在闽南一带,一般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年)开始,闽南人就觉得“年兜”(闽南语指的是“年节”,即过年时节)已到啦!一年忙着,到了“年兜”,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个节日!春节这说明,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正是从腊八开始的。
腊八要喝“腊八粥”。
接下来是“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要祭祀灶君,俗称“年兜年兜,糕饼祭灶”。
除了祭灶,在小年,家家户户还要祭拜祖先。
过了小年,一直到除夕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忙年”。
闽南人“忙年”可真的很忙,一天做一件事,每天忙着不同的样子,一直忙到春节前夕:农历廿三祭灶神、祭祖宗,敬神,即祭祀“灶君公”,敬祖先,怀念过世的祖先们,祈求祖先保佑晚辈;农历廿四,要扫屋扫房,扎“春枝”(一种写着“春”字用红黄两色扎的纸花,闽语中的“剩”,其读音与“春”相近,“春枝”是用来插在过年饭上,象征年年有余),写春联;农历廿五,要磨豆腐;农历廿六,要杀猪宰羊;农历廿七,要宰鸡鸭;农历廿八,要炸枣花,蒸芋头;农历廿九,要蒙香斗(梯形棱台状的斗,上宽底窄,用来盛五谷杂粮进行祭祀的,斗外用红纸蒙贴,四周镶金箔纸,金紫金磷,富丽堂皇),蒸年糕;除夕当天,白天要洗浴换新衣,晚上团圆吃年夜饭。
有顺口溜念曰:“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大字(春联)。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砍大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蒙香斗。
三十日,过大年!”很顺口,很欢快,很巧妙地念出了“忙年”的要点。
“忙年”的那几天,虽然非常忙碌,但“年兜”的喜庆气氛让大家忙得很热乎,也很“乐乎”!围炉大年三十,除夕之夜,围炉团圆,这是中国人的共同传统,但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在闽南一带,围炉很有特色,也很讲究。
闽南人吃年夜饭时,要“添碗筷”,就是说,桌上的碗筷一定要成双,要多摆上几个碗,几双筷子,为还没有来的亲人准备着,摆成双数,成双成对,多出几双筷子,表示年年有“剩”(闽南语中的“剩”与“春”字同音)。
福建闽南的春节风俗
福建闽南的春节风俗
福建闽南人对于春节有着浓厚的热情和传统,相信大家也都了解
一些。
以下是一些闽南春节的传统风俗。
一、贴春联
在春节来临之际,闽南人会粘贴红色的春联,表示家庭的吉祥和美好。
春联贴在门楣上,一般是每对门上、左右不对称各贴一联,一般要求
文思泉涌、言简意赅、韵律和工整。
二、烧香拜佛
在春节期间,闽南人会到庙宇或道观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和好运。
同时,还会向神明祈求丰收和亲人平安。
三、扫尘洁宅
在春节前,没有任何家务活可以做,这是为了让一年中的不幸和坏运
都留在旧年。
同时,也要彻底打扫房屋,表示新的一年从清洁的环境
开始。
四、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吃团圆饭,表示团圆和家庭的温馨。
同时,还要吃一些富贵吉祥的食物,如鱼、年糕、粽子等等。
五、压岁钱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孩子压岁钱,表示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
孩子
们收到压岁钱后会非常开心,同时也会向长辈道谢。
六、放鞭炮
在春节期间,闽南人会燃放鞭炮,表示对旧年的告别和新年的迎接。
同时,也希望炮声能够赶走邪气和坏运。
以上就是闽南春节的一些传统风俗,这些习俗历经岁月,已经成
为了浓郁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人文资源。
闽南人的过年有什么风俗
闽南人的过年有什么风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闽南人的过年有什么风俗闽南别人过新年,从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你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气息。
闽南春节习俗
闽南春节习俗一、传说故事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缘却竽瓿跻皇保嗣羌娑家サ馈腹玻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唤佟?二、相关习俗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
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一初一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 1.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
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闽南春节民俗
闽南春节民俗
春节是闽南地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家庭团聚、祭祖、互访亲朋好友的时刻。
此时,闽南人民会进行一系列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一、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庭成员团聚的重要场合,在桌上,家人们会品尝各式各样的传统美食,比如鱼、鸡、虾、螺、蟹等等,寓意着团圆和丰裕。
二、贴年画:贴年画是闽南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家人们会选择吉祥图案的年画,例如神仙、山水、福禄寿等等,贴在门神或其他显眼的地方,以祈求新年里的平安和吉祥。
三、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亲朋好友相互拜年表达问候和祝福。
闽南地区有独特的拜年方式,先年长者,然后晚辈,贴切地展示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迎接新年的重要环节,据说能驱邪辟邪、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闽南人会在半夜时分燃放鞭炮,声响阵阵,烟火弥漫,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闽南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身穿五彩斑斓的龙狮服饰,伴随着锣鼓的声音舞龙、舞狮,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六、打年糕:打年糕是闽南春节民俗中的一项有趣的活动。
家人们会用年糕、糖果、蔬菜等制作的木板做成各种形状的模具,
然后用力敲打在米糕上,寓意着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七、逛庙会:春节期间,闽南地区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欣赏各类民间艺术表演,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些闽南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也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浓厚的年味,享受春节带来的喜悦与团聚吧!。
闽南节日风俗
闽南节日风俗闽南地区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地域,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这篇文章将介绍闽南地区的节日风俗,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等重要节日。
通过了解这些风俗习俗,可以更好地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闽南地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闽南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祭拜祖先,摆放祭品和燃放烟花爆竹。
除夕夜的晚餐是全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吃团圆饭,同时也吃一些象征吉祥的食物,如年糕、鱼和饺子。
除夕夜过后,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并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舞狮和舞龙表演。
清明节是闽南地区传统的祭祖节日。
人们会前往祖坟上香、烧纸、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祭祖习俗叫做“逐山”。
逐山是指以担架抬着祖先牌位走进大山中,以向祖先表示敬意和缅怀。
逐山活动不仅体现了闽南地区民众对祖先的敬仰,也体现了他们对家族血脉的传承和承载。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也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赏月,并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闽南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叫做“乞巧”。
乞巧是指小女孩在中秋节这天向嫦娥仙子乞求智慧和技艺的仪式。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千层渔火”的习俗,是指人们点燃一排油灯,象征着对海神的祈福和感恩。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也是闽南地区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元宵灯会,燃放烟花爆竹,共庆佳节。
在元宵节这天,民众会点亮彩灯、放放烟花、赏花灯,并品尝元宵汤圆等传统美食。
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做“抬花灯”。
抬花灯是指一群人将一座高大的花灯举行,游行于闽南地区的市镇中,展示各种各样的灯饰和艺术表演。
除了以上的节日风俗,闽南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端午节、七夕节和农历年的“打渔节”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都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体现,代代相传,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总之,闽南地区的节日风俗丰富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通过了解和体验这些传统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闽南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加强人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独特的闽南过年习俗
独特的闽南过年习俗独特的闽南过年习俗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独特的闽南过年习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祭先祖每年的大年三十,家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忙起来。
泉州的习俗认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节日。
那天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备办丰盛菜肴敬奉祖先,即便是贫寒之家也要尽力而为。
供桌上摆满各色糕果和鸡鸭鱼肉,中间高堆“过年饭”,以陶钵盛大米(象征丰衣足食),上面再搁碗糕(因为碗糕俗称发糕,象征兴旺发达)、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红鸡蛋(象征吉祥、有福)、红米丸(象征团圆、圆满)和米粉蒸制的金、银锭(象征财源广进),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闽语中的“剩”就是“春”音)。
以前很多农户过年时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粮食的米囤上贴个“春”字,既寓意春节来临,更寓年年有余。
供桌前还要再置放一个火炉,象征家运亨通、红火。
芋头也要上供桌。
也许会有不少人产生疑问,如果你看过芋头刚挖出来是怎样的,你就会明白。
刚挖出来的芋头是有许多小的芋艿附在一个大芋头上的,象征着多子多孙,坚信多子多福的古人就把它也摆上了供桌,希望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等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爸爸妈妈便会张罗我们把做好的年夜饭摆在供桌上以拜祭祖先。
祠堂里,长辈们点香祭拜“请”祖先,祠堂的大埕上也站满了人,小孩子们玩起各自带来的鞭炮,外出归来的兄弟姐妹们互道平安后便开始叙起旧来。
一炷香烧完后,就可以给祖先们烧纸钱放鞭炮了。
闽南的'纸钱颇有讲究,分为金箔纸钱与银箔纸钱。
金箔纸钱是用来拜天公与敬神用的,而银箔纸钱则是用来敬奉先祖的。
听老人们说,银箔纸钱是先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用的通行货币,先祖们以前苦惯了,在除夕那天给他们多烧点纸钱,祈求他们保佑家族兴旺、添丁进财。
纸钱一直摆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孙们跪拜祖先,祭礼也告完成,俗称辞年。
二、“炝火盆”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除夕那天晚上还要吃甘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春节习俗一、传说故事有关春节的传说是延续除夕的故事而来,总共有两种说法:(一)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二)人们为了庆祝没有被坏心的灯猴陷害,差一点遭到玉皇大帝下令要四海龙王淹死人们,后来还多亏观世音菩萨去玉皇大帝说明,才免除人类的一场浩劫 缘却竽瓿跻皇保 嗣羌 娑家 サ馈腹 玻棺:刈约汉颓着蠛糜涯芄惶庸 唤佟?二、相关习俗旧俗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春节,现今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春」或「新正」,是民间重要的节庆。
所以每天有不同的习俗,现在说明如下:(一)初一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二)初二1.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现代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因为家里还有许多肉类没吃完呢!而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就多用牲礼祭拜。
2.公妈(祖先)开荤:早上要拜祖先,而且是准备牲礼和菜碗,丰盛的一餐请祖先品尝。
3.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是十一(请子婿)或十二(女儿回娘家),但不知何时开始改为初二,或许因工商业社会新年假期短(只有五天),所比选择这一天比较适当。
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和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
(三)初三1.睡到饱:因为从除夕到初二都劳累,所以今天可以好好调息一番,晚起一下。
2.早上床:因为初三老鼠娶亲,机于爱护动物,成全老鼠的好事早早上床睡觉。
3.闽南的初三这一天,一般是家人在祭拜去世亲人的日子,所以如果初一、二没去拜过年的家里一般是不去的。
如果冒然去给人家拜年,会让对方觉得带来晦气。
所以这天大都是户外活动,而不去串门拜年。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四)初四--接财神自从十二月廿四日送走注在人家的诸神以后,今天诸神返回人间述职,当然要早一点接神,表示勤劳好兆头,如果太晚接神,财神都被接走,新的一年如何有财气呢?(五)初五1.隔开:意即春节假期到今天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撤去供神的的春饭和年粿,清除屋内的秽物。
而现工商业社会的年假也到初五开始上班。
2.开工:一班公司行号大都选这天开工(除非初五在黄历上实在不宜开工,才另择日期)但都只是举行祭拜仪式,召告一下,让多日为动机器运转的一下,检查一切正常,然后老板发个「开工红包」,让所有员工讨个吉利后即回家,明天正式上班。
其实这个仪式就是「收心操」不是吗?闽南闹正春联、年画、饺子、年糕,这些都是咱们中国人过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节习俗,闽南一带的过年习俗显得颇为独特。
闽南地区所指的春节一般是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闽南人过春节也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说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讲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讲究的是玩,是“闹热”,也就是这么一个非常闽南味的词——“闹正”。
鞭炮声里迎正月许多读者也许会问:“‘闹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闹新春’呢?”记者为此请教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林宝卿。
林宝卿介绍说,“闹正”的“正”是“正月”的意思,在闽南语中念作“znia”(n代表鼻化音,读第一声),在闽南语中,“znia”这个字代表的意义是正月或是新春,比如除夕夜12时放鞭炮,闽南人叫做“开znia”,也就是说,放鞭炮迎来新春。
可见,“闹正”的词意与“闹新春”相同,是闽南语版的“闹新春”。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告诉记者,闽南春节“闹正”的方式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厦门漳州金门一带的闽南新春歌谣记录着当时闽南人是如何过年的:“初一早;初二早;初三无甚巧;初四神落天;初五过开;初六壅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地公生;十一请子婿;十二倒来拜;十三吃糜字配芥菜;十四相公生;十五上元瞑;十六看大烛;十七倒灯棚。
”洪老说,所谓“闹正”,初一、初九、元宵最是“闹热”。
最高潮在元宵“初一早”就是这天要起大早,穿戴一新,给亲朋好友拜年,之所以这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因为这一天孩子们给长辈拜年,都会收到红包。
收到红包的孩子们开心地聚在一起放鞭炮、甩陀螺、玩游戏、看社戏,别提多开心了;而大人们虽然没有红包可拿,但是却可聚在一起饮酒畅叙,也是平时难得的欢畅。
正月初九“天公生”是闽南在正月里最热闹的祭祀活动。
从初八开始,家家户户就要准备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纸蜡烛,由于祭祀活动要从午夜12时开始,因此初八到初九对闽南的家家户户来说都是个不眠之夜。
从午夜12时开始,祭祀活动的鞭炮声就如春雷般炸响天际,不绝于耳,相当热闹。
不过“闹正”的最高潮还是元宵节。
洪老说,正月十四到十六,厦门常有游街活动,游街就像流动的描绘,舞龙、舞狮、踩高跷、车鼓弄……真是热闹非凡。
大型的游灯、灯会等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就开始了,游灯就是人们提着各式彩灯上街游行,爱看热闹的人和活泼好动的孩子常常跟着游灯的队伍走了一条又一条街;持续一周的灯会一般都在中山公园举行,赏灯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那时,厦门的元宵节还盛行“灯猜”,在如今的文化宫以及一些文化馆,元宵节常举行“灯猜”,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来猜灯谜。
“闹正”逐步“现代化”洪老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厦门人的“闹正”也“现代化”了:大年初一拜年不用串门了,一通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能搞定;放鞭炮、甩陀螺、看社戏等娱乐被电视节目取代了;鞭炮被电子鞭炮取代了……不过,现在春节的文体活动却是越来越丰富了,我市各区在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游园、民俗展演、广场文艺演出等不一而足,由于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以前的一些“闹正”活动也正在复苏。
洪老说:“这两年元宵节中山公园又有灯会了,这真是好啊!要是‘灯猜’也能恢复,那就更好了。
”闽南春节习俗大年初一、初二,多到长辈或朋友家拜年,称为“贺正”。
吃完早饭后,大家穿新衣、戴新帽,新鞋,准备出门。
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
进亲戚朋友家时,一般大家都会讲一些诸如“新年好”之类的互祝之词。
拜年时则依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顺序,先拜长辈,后拜亲戚、朋友。
从长辈手中,孩子们照例能拿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
据65岁的“老厦门”郭坤聪介绍,旧时厦门后辈给长辈拜年时要行跪拜礼,因此许多家庭客厅里都备有四方形跪垫,以备跪拜之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为双手合拢拜年,先是三下,后改为一下。
再到后来,就改为说话拜年。
可以说,拜年的礼俗越来越简单。
朋友间相互拜年,过去一般是双手合拢拜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握手或说话拜年(现在更多是打电话或发短信)。
女婿拜年由于闽南习俗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
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因为大家相信大年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变穷,所以要等到大年初二才回去;换个角度想:大年初一开正后,婆家忙着各项过年的行事及接待拜年的访客。
作为媳妇理当体谅,如果只顾回家,未免说不过去。
女婿上门,须随手携带礼物称为“伴手”。
回到娘家先向尊长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有些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
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都要相互赠送红包贺年。
若是女儿第一次带子女回家拜见外公、外婆,有的外公、外婆还会送鸡腿,并且用红绒线系铜钱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称为“结彩带”。
中午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后,再叙叙旧,约在下午三时以后就可以离开娘家了。
如果是首次回娘家,娘家要准备二枝“挂尾蔗”及二只活的“带路鸡”给女儿和女婿带回家种植与饲养。
所谓“挂尾蔗”就是红甘蔗,前有蔗叶,后有蔗头茎,并用红带子绑住两枝甘蔗,以祝女儿女婿同甘共苦、永浴爱河,直到白头偕老。
至于那两只带头鸡,则希望其女儿和女婿像鸡一样多子多孙。
新式拜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贺岁方式悄然冒头,给我们的新年拜年又增添了更多乐趣。
作为现代化都市的厦门自然也不例外。
电话拜年:电话让人们不需要再到处走动去拜年,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
这种方式最适合给远方的朋友、长辈、老师、亲友拜年。
短信拜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便捷、快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出去。
另外,短信拜年,1毛钱一条,成本也比较便宜。
MSN、E-mail、电子贺卡、视频拜年:只要双方都在线,通过类似MSN之类的即时通信软件给拜年增添了强有力的“武器”。
E-mail和电子贺卡则可以把场景拍下来,制成电子邮件发送给亲朋好友。
休闲网络游戏拜年:这种方式适合所有喜欢游戏的人。
操作简单、占用时间短、趣味性和可玩性强等特点,给广大游戏爱好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娱乐和感情联络方式。
吉祥用语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亲友之间互相拜年,称为“拜正”、“贺正”。
主人请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后说吉祥话:对太太言:食甜给你生后生(生儿子)。
对老人言:食甜给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120岁)。
对商人言:食甜给你大赚钱。
对小孩言:食甜给你快大汉/胖胖大(快长大之意)。
对小姐言:食甜给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间言:新年大赚钱/新年走好运。
茶点准备当朋友或亲戚来家贺年时,主人就拿出甜料(以前多为红枣、土豆、冬瓜、瓜子等,现在多以精致的糖果代替)、甜茶,招呼客人食用,称为“食甜”,表示圆满亲密的意思。
客人吃后,要说些如“食红枣,年年好”、“恭喜大赚钱”、“食甜甜,乎你快大汉”(意“让你快长大”)、“食甜甜,乎你生后生”(意“让你生儿子”)等吉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