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语文下册 《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

合集下载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的心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心声,学会倾听他人的内心世界。

(2)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作者的心声,培养同理心。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2)如何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者的心声。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4. 情感教育:(1)教师讲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的意义。

四、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他人的短文。

2. 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

(2)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关爱彼此。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同理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心声》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注意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2、通过小说,引导学生探求儿童的心理特征,并对当前教育的某些现象提出质疑。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本文的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后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她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2、相关资料作品发表在1982年《儿童时代》,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说艺术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重视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歧视“问题”学生;课堂教学弄虚作假,摆花架子做样子。

今天,我们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尽可能地充分关注更多的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

这样看来,作品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和启迪。

【自主学习】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结合场景把主要情节找出来?3、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呢?他们有那些相同的经历?4、、作者借这篇文章是要表达什么心声呢?【合作探究】5、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6、京京是个怎样的小孩?7、《心声》一文中的程老师,她在上公开课过程中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8、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9、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教案及反思鲁教版八班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心声》第一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心声》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月初期的反映训练问题的一篇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同学李京京形象,借仆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训练者的心声呼唤老师对同学的敬重和爱惜,呼唤珍视同学的奇妙情感和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育同学的概括力量。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让同学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心声”含义。

2.在生疏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取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仆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⑴公开课前,李京京特殊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派的赵小桢读课文,英勇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赞扬。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派的同学不举手的状况下,李京京英勇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依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三、作业布置:找出文中消逝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

《心声》第一课时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思路。

(二)品尝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享和总结。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分享和总结。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心声》的内容,编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与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评估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3. 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和案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案 鲁教版

心声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理清思路。

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

二)、速读课文,要求同学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正音捻 niǎn 噗pū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抽噎yē恍惚 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 窸窸窣窣xīsū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3、理清小说的主要矛盾,初步感知“心声”内涵。

三)、小组讨论,由表及里,深入探讨“心声”内涵1、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京京读课文?B、京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C、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从文中那里可以看出来?2、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四)、师生交流,阅读延伸,德育教育。

1、谈谈,A京京是个好学生吗?B程老师是个好老师吗?分别说出根据。

提出心理描写的作用。

2、作为学生你想对普天下的老师或老师认为的坏学生说些什么呢?3、再想一想如果京京不努力,不抓住机会会怎样?如果京京努力,抓住机会,但老师不叫他朗读会怎样?(人要自强)五)、作业布置1、试一试。

这篇小说篇幅不短,你能把它缩写成300字内的故事吗?2、读一读。

《万卡》深深打动了李京京,有兴趣了解《万卡》原文吗?请在课后读读《万卡》并写一篇读后感。

用心爱心专心 1。

鲁教版八下《心声》说课稿2篇

鲁教版八下《心声》说课稿2篇

《心声》一文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12课《心声》。

这是课改后教材中的一篇新课文,但它却传达着一个信号:教师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

文中作者通过一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课教学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作者黄蓓佳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文中主人公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二、说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说教法、学法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C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2)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努力追求梦想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把握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三单元第14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三单元第14课《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 培育学生的爱心和同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歌声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刚咱们观赏的歌曲叫《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

今日让我们一起去倾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 培育学生的爱心和同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纵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的主要冲突冲突了吗?(学生齐答)明确: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不让读同学们的回答特别正确。

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正是围绕这一冲突冲突绽开情节的三、自学指导一深化探讨,理解心声默读课文,独立思索:1、李京京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作者是如何活灵活现的刻画他的,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大声的有感情地朗读。

2、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课文?你是从哪些段落找到依据的?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四、先学后教学生思索自学师巡察生回报自学结果并朗读李京京:朴实真诚、和善而宽容、自信而英勇、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牢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明确:京京之所以想读课文,是因为京京与作品中万卡的境遇有着相像之处,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他想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内心的情感,借此发泄心中积郁的块垒。

此刻,《心声》已不单单是朗读课文那么简洁,它是京京对情亲、友情的呼喊,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师板书)李京京最终实现了朗读《凡卡》倾吐心声的愿望,并且打动了师生。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心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关爱他人,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情感。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心声》的相关资料,包括课文原文、作者简介、相关评论等。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材料。

3. 准备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5. 写作实践: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作业,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八、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2. 选择一个同学,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写一篇关于他们的故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

语文八年级下册鲁教版第16课《心声》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鲁教版第16课《心声》教案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小说已经学过许多,有关小说的知识大家早已有所了解。

所以关于这篇小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整体阅读,复述情节,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小说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心声”的含义(4)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2)通过复述,,理清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情节(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2)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3)在讨论分析中培养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弄清“心声”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形式主义。

教学进程:一、听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先听少年犯的歌曲《心声》,然后问学生,从少年犯的歌声听到的心声是什么?是少年犯对过去的悔恨,是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决心。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去了解小说《心声》是什么。

板书。

问:小说写的是谁的心声?学生都回答:李京京。

李京京就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他的心声是什么呢?小说写了什么样一件事情?下面大家快速看小说,准备上讲台复述故事情节。

顺便了解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他这一心声。

二、学生上讲台简单复述小说故事情节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心声”的含义1、了解李京京的心声李京京是小说的主人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呢?学生都明白李京京的心声是:想要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

“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课文。

2、要求学生快速画出课文中表现李京京想读课文的语句师生互动,读出相关的语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心声》教案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心声》教案 鲁教版

《心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复述小说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小组讨论来分析文章人物形象,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在理解“心声”的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心声”的含义,培养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想听听同学们本周回家的感受。

老师小结这位同学的感受,用一个词概括他的“心声”。

今天我就来作一回听众,用心去倾听一下黄蓓佳笔下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有兴趣吗?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读教材导语,及课后一个练习题,结合自读课文特点,本次课我们确定几个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概括本文故事。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理解文题“心声”的含义,把握本文的主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并在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边打个记号。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希望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3、学生来集体评议朗读的学生读得怎样。

李京京为什么会读得这样好?那怎样才能读好文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小结:李京京读得好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

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

启示:要想读好文章,就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要从小说中走出来,(联系生活),又要走到小说中去(思考小说人物内心)。

四、学生自主学习,再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交流读后感:1、读完课文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建议同学们从字词理解,从内容概括,人物评价,主题思考,也可从刚才三个学习目标中去谈你得到的感受,也可以质疑,问几个为什么。

要求用以下这几句式回答: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认为、我对有点疑问。

2、学生小组交流,每人讲一个方面。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旨和情感。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心声》是一篇描写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文章。

文章主旨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到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心声,我们应该尊重和倾听他人的心声。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表达练习: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使用PPT展示文章的背景信息、重点词汇和短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心声”的理解,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展示文章背景:介绍文章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阅读理解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3 重点词汇和短语学习展示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PPT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的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提供PPT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心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能够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激发学生对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心声》是一部描写一个青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在面对家庭、学校和友情时的困惑、挣扎和成长。

2.2 教学资源小说《心声》的纸质或电子版本。

教学PPT或教学课件。

小组讨论指南或问题列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心声》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好奇心。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心声》全书,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反馈,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讨论分析和写作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反馈也是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

4.2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讨论分析方面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深入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相关的小说进行阅读和讨论,拓宽视野。

5.2 教学资源拓展推荐其他与《心声》主题相关的小说、电影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讨。

《心声》导学提纲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心声》导学提纲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心声》导学提纲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心声》导学提纲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1《心声》导学提纲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书籍的作者,理解作品的主题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2. 熟悉小说的情节设计以及各个角色的设定;3. 发现作品的语言艺术,阅读体验与解读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品的主题与内涵;2. 分析小说中的角色、结构与情节;3. 掌握作品的语言艺术和阅读体验。

三、教学难点1. 分辨文本中被隐喻的意义;2. 分析小说中人的生命问题与忧虑;3. 将整体性的阅读体验转化为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主题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建立文本关注焦点;2. 预习环节:让学生对小说的背景、作者、主题等有所了解并做好文章导读;3. 阅读环节:教师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阅读,逐步在整个情节中驾驭自己的阅读目的;4. 理解环节:教师可以使用以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和总结自己的阅读收获;5. 评析环节:是将整体性阅读体验转化成批判性思考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思想、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表看法。

五、拓展阅读1. 邀请作家或相关人士到课堂上做专题讲座,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2. 建议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学术论文等,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加深理解与感悟。

3. 引导学生开展文学研究课外活动,以此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深入发展通过对《白鹿原》的教学分析,可以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角色、结构和情节,并将整体性的阅读体验转化为批判性思考。

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学术研究等方式,深入探讨作品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心声》导学提纲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2《心声》导学提纲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概述《心声》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

《心声》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

3. 学生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心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心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中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的理解。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心声》,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讨论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声,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心声》的理解程度,通过阅读理解题目进行评估。

2. 学生对文章中情感表达和心理描写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分享进行评估。

3. 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生写下的心声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文本。

2. 阅读理解题目。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和阅读理解。

2. 第二课时:讨论分析和写作练习。

3. 第三课时:学生分享和总结反思。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2. 在写作练习中,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不批评指责学生的想法。

3.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心声》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以及他心中的期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心声》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主人公心情变化的原因,理解他心中的期盼。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心声》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留守儿童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殊群体。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心声》,了解课文大意,感受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心情变化的原因,理解他心中的期盼。

4.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交流。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主人公的位置,体会他的心情,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课文《心声》的内容,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及其原因。

2. 学生能够表达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同情,展现出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3. 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留守儿童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这一群体的理解。

2. 邀请留守儿童代表来校进行分享,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声。

3. 开展爱心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为留守儿童捐款、捐物,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馈1. 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询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在作文中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和心得体会。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14课《心声》教案设计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14课《心声》教案设计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四学制)第14课《心声》教案设计
《心声》教案设计 课题名称
心 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理清思路,概括全文。

能力目标
品味浅显易懂的语言,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相互映衬的写作手段。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平等待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浓重的“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小说“双线交织”的结构特色。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反思
授课时,学生在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进行课文分析时,效果较好,朗诵也很到位。

不足之处是学生对文章结构分析时,有不同的观点,有点认为是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点认为是三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即结局。

此知识点留作课后讨论。

板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 16《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引导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老师初中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歌词中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随着年岁有小变大,他的烦恼怎加了”曾经道出了老师的心声。

是啊!随着年龄的长大,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去倾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来体验一位少年心中苦涩的烦恼。

二、作者简介黄蓓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毕业被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

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1972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

以后陆续在《钟山》《文汇月刊》《上海文学》《安徽文学》《收获》等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三、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发窘jiǒng 抽噎yē噗pū纸捻niǎn 蜷在quán 簪子zān恍惚huǎng 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 毛毛剌剌là捻niǎn 琅琅láng 窸窸窣窣xīsū2、解释词语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语文下册《心声》教学设计鲁教版
教学目的: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歌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先请你们欣赏一段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
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题目(根据你的理解补出题目前后的空白的心声)
明确: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2、说情节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
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3、说人物
(1)你眼中的李京京是怎样一个少年,你最欣赏他那一点?并简明理由。

(2)你是否喜欢小说中的程老师及她的做法?为什么?
明确:
程老师:肯定: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否定:也存在不足。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三、精读课文,赏析体会
1、品语言、学方法
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
举例说说。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有感情地诵读,认真体悟,并将他的心里话说出来。

可仿照句式︰它用了(写法、词等),表达了心情。

提示:
心理描写方式有: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
具体方法:
1:内心独白;(我想…自言自语等)
2:梦境;
3:肢体,神态等.→间接描写
⑴、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⑵、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⑶、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⑷、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⑸、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⑹、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

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2、探主题
作者创作这样一篇儿童小说,只是想要表达李京京的心声吗?题目前后还可以怎么补
全? 的心声:。

明确: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4)作者借此呼吁社会、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四、拓展延伸﹑互诉心声
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

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门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的美丽,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沟通从“心”开始,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刚才又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

作为教师,我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我定会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六、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开端想读课文被拒绝平等相待
发展练读课文忆亲友渴望温暖亲情
高潮指出错误被嘲笑纯真友情
结局深情朗诵感师生尊重理解
40608 9EA0 麠B21324 534C 卌-24003 5DC3 巃34272 85E0 藠33294 820E 舎23194 5A9A 媚22748 58DC 壜9yBCz30785 7841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