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

合集下载

筋出槽复位的方法

筋出槽复位的方法

筋出槽复位的方法
筋出槽是中医术语,指的是关节周围的肌腱或筋膜因外伤或慢性损伤而脱离正常位置,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筋出槽复位的方法:
1. 按摩: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和筋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可以使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按摩疼痛部位,也可以使用按摩球或按摩棒进行按摩。

2. 热敷:热敷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和筋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疼痛部位,每次15-20 分钟。

3. 拉伸:适当的拉伸可以帮助恢复筋的正常位置,缓解疼痛。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手腕、手指、肩部等部位的伸展。

4. 针灸: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筋的复位。

5. 手术:如果筋出槽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和生活质量,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筋出槽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症状。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的历史渊源: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的历史渊源:

浅谈“骨错缝、筋出槽”的历史渊源:浅谈“骨错缝、筋出槽”的历史渊源:=============================发布时间:2009-05-13 14:39“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

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

中医认为,外伤劳损、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产生骨错缝、筋出槽。

理上筋附行于骨,或筋伴脉而行,各自都有其起止点,也有其正常顺序和位置。

一旦遭受外力的破坏,筋的运行位置、解剖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临床上的肌腱、韧带、筋膜的撕裂、撕脱、粘连与痉挛等等亦都属于“筋出槽”。

早在两千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中,对痹证就做过如下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传统中医骨伤科中也早有文献记载,《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有:“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则成伛偻之形。

当先,揉筋令其和软,再按其骨徐徐合缝,脊膂始直。

”以及“若骨缝叠出,俯仰不能,疼痛难忍,腰筋僵硬……使患者两手攀索,两足踏砖上,每足下叠砖三块踏定,将后腰拿住,各抽去砖一块,令病人直身,又各去一块,如是再三,其足著地,使气舒淤散,陷者能起,曲者可直”之论述,这些都是关于脊椎骨“筋”和“骨缝”的辨证及施治方法。

另有集满、蒙、汉正骨技艺真缔为一体的清朝宫廷建立的“上驷院绰班处”(即正骨科)的伤筋与错缝的手法治疗,也早公诸于世、众人知晓。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唐以前的医著中虽然早有记载,其论点在当时是比较含混的。

如《礼记?月令孟秋》中的:“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

”根据《旦礼记集解》的解释是:“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

”断,就包含了骨折和筋伤。

《难经》有“四伤于筋,五伤于骨”,这里初步说明筋骨相近,伤筋必及骨,伤骨必损筋的互相影响,这是“骨错缝、筋出槽”的基本内涵。

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经过历代医家们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逐渐丰富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成为中医伤科学的特有组成部分。

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

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

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骨为什么会错缝呢?是被肌肉拉歪了。

该怎样觉知?最好的方法适用摸的。

去摸出错缝的状态,推断骨头为什么错缝。

我们根本上无法直接摸到骨头,只能摸到皮肤、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以及经过关节的肌腱等,包裹着骨头的「东西」。

错缝关节随着其上软组织的力增加,一定伴随着翻旋的肌腱与绷紧的韧带。

在关节屈伸的过程当中,这些韧带会绷到极限,使得肌表产生类似棱角的「东西」,这东西没有方法非常圆顺的动,而是倾斜的动,医生于是可以在肤表触摸到「骨头的棱线」,这是从诊断面定义的骨错缝。

顺着这定义,关节活动到接近极限的角度时,肌腱韧带上的本体受器受到力牵扯而作痛,关节也因疼痛之故没有方法完全的伸展或屈曲,继续执行它的功能,或到达它应该到的角度。

这是从病症面定义的骨错缝。

再回到脊椎骨的例子:有些脊突虽然歪歪的,可是脊上韧带并没有力增加的现象,旁边的肌肉也没有翻旋棱线突起的地方,虽然是「歪歪的」,却是因为「底座」(荐椎)歪了,整个排列构造顺着歪上来,而呈现的被动适应状态,这种情况下不能认定是错缝。

但是医生调动脊椎的时候,常常着意在骨体,摸到哪一节骨头「歪」了,就给它个铁板烧,或用个膝顶把它顶回去,让排列看起来或摸起来比拟顺。

这种操作有很大的潜在危险。

细谈下去,脊椎因着骨盘而倾斜,假设再加上日常生活的使用,周边的肌肉-如两侧胸肌或前踞肌的收缩的状态不同,会对肋骨产生不对称的牵拉,脊椎于是会产生更多额外左右偏斜倾斜的现象。

此时连结上下两椎体的韧带及肌腱,同样的并没有真正出槽,只是被周边不平衡的构造力带歪了。

如果强加外力把歪斜的关节调平回来,把它们「翻开」或「挤回去」,其实是把没有问题的构造打乱了-虽然外观上是比拟正的。

却制造了真正的错位。

开场假设把骨盘挪正,把胸肌解开让肋骨回归正位,那些歪斜的脊椎位置就会归正,反之就变成了医生制造出错位了。

所以,如果医生不去考虑周边组织肌肉韧带牵拉的整体结果,而只整复脊柱本身骨体构造,很多病人常常越整越痛,医到后来也常常好不了。

[详细讲解]摸骨摸筋

[详细讲解]摸骨摸筋

模骨摸筋当年实习时,骨科门诊十之六七都是颈肩腰腿痛的病人,除了常见的无菌性炎症就是颈椎腰椎之类,虽然ct之类做了,查得也明白了,可是治起来基本没什么好办法,最初看老师只是开几样药,以为很简单,渐渐的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没有办法,根据课本的理论,西医和学院派中医是毫无办法的,听患者说某民间医者能摸准其是哪一椎间盘突出,当初还坚持课本和老师的说法,“椎间盘离体表远着呢,且在棘突椎管后纵韧带等组织之前,说能摸到纯属骗人”后来看得多了,也渐渐听说一些某某民间高手一次即能治愈之类的事情,可是心中仍然坚信自己所学的理论医学知识。

随着几次上学进修深造,也长了些见识,也渐渐接受了些比如软外之类的另类学术理论,选修针灸推拿专业后,更是以为扳法就是所谓的一次治愈的绝技,可是还是坚持在原来所学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并不明白什么筋出槽骨错缝。

所以后来临床上也不明白扳法该如何用,用在什么情况下,而且有时候用了效果也不好,渐渐的回到西医的椎间盘之类的理论中去,认为手法不是解决的良方,因为根本按不到椎间盘,怎么把它搞回去。

一次听老弟说晚上电视上会有一位高手的访谈节目,如期而看,正是冯天有的访谈,仅是谈得他学习的经历,他当初的困惑正是我现在所遭遇的情况,虽然上面没有讲如何触诊,如何手法,但仅是这样的经历就已经提醒我治疗这类毛病还有其它的路子。

于是我开始自己探索,每来个病号我都会仔细触诊,虽然之前没学过,可是摸得多了心中开始有了些感觉,配合问诊,渐渐的开始越懂越多,比如一开始我只会沿棘突一条线摸,摸到这个棘突间隙比上下的宽度不同,于是就会按压此处问患者有无压痛不适。

后来慢慢摸明白了棘突偏歪,摸明白了肌肉僵硬条索物……我是先从腰椎的触诊学习的,颈椎由于斜方肌等影响,始终摸不太明白,后来在颈部按摩中渐渐的学会了横突的触诊,诊断精确度大增,通过ct等现代手段验证,我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后来根据一些资料中的神经定位诊断反向实施,摸到某一患椎的病变,就问患者有无类似症状,如摸到第6胸椎异常,除局部症状,还提示会有腹胀,胃痛,胆结石等异常,如此常令患者叹服神奇!渐渐懂了触诊,也慢慢回忆当初所学的手法,由于有了精确定位,疗效比当初那是好太多了,可是渐渐体会到了手法的匮乏,如体胖的病人腰椎有些扳法很难实施,也领悟到了推拿学后面所讲的练功的重要,有些手法还没法领悟,始终操作不成,如胸椎部我所知道的手法又少又难操作,于是我开始查看资料,慢慢的也发现了网络这个宝库,下载了很多相关书籍和视频,慢慢研究,仔细体会。

韩玉森教授筋出槽、骨错位

韩玉森教授筋出槽、骨错位
“乐肤散”不只是治皮肤上的病,它还可以调理人体阴阳的作用。当人们疲劳、四肢软弱、不想吃饭,只想睡觉时,只要服用“乐肤散”不过半小时就会感到精神百倍,说不出的一种兴奋,舒服。冬天怕冷容易感冒的人,只要有“乐肤散”马上身上会暖洋洋的。热天气候闷人,人们感到筋疲力尽,只要有“乐肤散”几分钟就会感到有好多好多的风吹一样凉快,显得舒服极了。女同志经期腹痛,大人、小孩胃绞痛、肾虚腰痛等,只要有“乐肤散”都能止痛;中老年(哪怕是70岁的老人)性功能下降,只要有“乐肤散”放在脐眼中,外用胶布固定,几个小时后就能立竿见影,恢复青春时的旺盛精力。它比任何一种补肾壮阳药都要快,百验百效。它对手脚抽筋、脱发症、去头屑有效率是100%。外科诸痛痒、癣、疔,久不收口的烂疮等三十几种病都是100%。,所以它是一种不吃药、不打针、无痛苦,任何人都能授受,轻轻松松治好病的良药。
++++“乐肤散”有八大功能:1、杀虫止痒;2、化腐生肌;3、消肿止痛;4、解毒散寒;5、祛风除湿;6、调理阴阳;7、激发潜能;8、健肾强身。
该药入水就化,透明无色,百年不烂,不自变质,卫生、用药少、见效快,使用方便配制非常简单。凡是用过该药的朋友,各自有奇效反馈。有几个朋友同时各自来信说:“乐肤散”治遗尿一次就好了,特效,请一定告诉大家。
韩玉森教授道宗神奇的“筋” 。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筋是什么呢?筋就是人身体上的韧带、肌腱部分。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从筋论治。人的身体里有一些总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所谓的不传之密也尽在于此。曾经说过的消气穴“太冲”;疏筋穴“阳陵泉”;“强胃穴“足三里”;健脾穴“公孙”;腰痛穴“飞扬”;补血穴“劳宫”;补肾穴“太溪”等,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身之大穴。这些穴位也算不得什么秘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书中找不到的,但却是对以上诸症皆有疗效的养生之法——揉“地筋”。

濒临失传之民间徒手拨筋正骨

濒临失传之民间徒手拨筋正骨

濒临失传之民间徒手拨筋正骨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有一种人很受老百姓的爱戴,他们就是被称为‘捏骨仙’的民间赤脚医生。

在农村如果你的脚崴了或者手崴了甚至不小心扭伤了腰,更有甚者如女人的乳腺炎,只要找到‘捏骨仙’他只要在你的病痛部位摸一摸,捻一捻,把筋抠几下,拨几下,你的病痛就会立马消失或者痊愈。

这就是民间徒手疗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称之为拨筋,抠筋正骨疗法,是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之一。

历经历代医者智慧的结晶,集千百年民间医学之精华,拯救和治疗了无数历代骨伤筋伤疼痛折磨的患者。

由于拨筋正骨疗法的发展特点在民间,受一地之限和自家相传,《如父传子、父传女、母传子、母传女。

》缺乏交流,宁失传也不外传的理念,漏传失传严重,尤其近代西方医学的渗入,社会宣扬药物、微创、手术等“先进”的治疗手段,医疗市场化,珍贵的绿色传统治疗医术,逐渐退出现代化的医疗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钢钉、钢板、心身创伤、高额的医疗费用,面对疼痛折磨时人们无奈的接受。

可喜的是民间传统的绿色的拨筋正骨疗法一直没有失传,一直存世民间。

可惜的是此疗法一、没有文字记载,二、窍要全在“摸”法,全靠上一辈的口传心授和学习者的天赋悟性,所以知之者甚多而得其精髓者寥寥。

拜师学艺五年,师傅的入室弟子数十人,而得其真传者就我一人而已。

拨筋正骨之道全在理通。

理通则手中疗效自生。

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

心中理通,则应手凑效。

只不过手笨手巧之不同。

多练多用则手中巧自生焉。

此皆外形。

非其关窍。

关窍则在理法。

同一手法,心中理明一层,则手法疗效增一层。

故疗效在心而不在形。

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

故手中须臾之功,全在平日之日积月累。

王道无近功,拨筋正骨亦然。

然民间传承之手法。

经数代乃至数十代心口相传。

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

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

虽理则同一而法之精妙神效则非仅通其理者所能望其脊项也。

得之则有乐由心生,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之感。

叹其法之简,之妙。

骨错缝筋出槽

骨错缝筋出槽

1、肌肉损伤及神经根受刺激2、神经根炎性疼痛分布区域3、神经根机械受压疼痛图示4、坐骨神经下肢走行示意图5、神经受压下肢麻木示意图6、椎管狭窄致下肢受压图示7、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图示颈椎四牙三耳二睡眠,眼睛突变二造成,偏头疼痛也是它,四连肝胆俞在颈。

触觉不灵在颈五,肩周痛来找六七,负重不一是胸四,三处管定上肢病。

胸椎咽喉肿痛胸二三,耸肩仰头后背疼,感冒咳嗽甲亢肿,失言难咽它造成。

胸五主肺六主心,七为心包八管胃,九主肝胆十主脾,小肠大肠往下推。

气短憋闷胸五椎,咳嗽感冒源在肺,虽是单行也成祸,五脏华盖扰脾胃。

咳嗽原因见五相,张嘴短急气管伤,脾涎肺脓心出血,肾咳空空在晚上。

胸六椎是心之根,血压增高要加肾,血质狼疮是其一,癔病抽风头汗因。

胸七本来主心包,心悸血压往低跑,加上小肠低血糖,头晕缺血是根苗。

腰椎腰二里急鸡鸣泻,消渴之源腿易肿,血压变化必参与,结石无它难形成。

腰三酸软眩晕症,耳鸣脑涨听不清,站起身来天地转,睁眼看事更不行。

阳萎早泄性无能,妇女淤血肚子疼,传宗接代有障碍,胃里返酸秃头顶。

腰四疼痛膝变形,肌肉萎缩单侧重,走路形态罗圈腿,骨桥形成难较正。

腰五坐走蹲起难,髋轴变形生炎症。

上楼难把台阶迈,天气变化更严重。

骶尾椎站走不成蹲着行,咳嗽翻身更加痛,腿长粗细不一样,骨盆不正摔造成。

连接全靠四个一,各司其职更甭提,临到未了尾主足,脊柱一串是枢机,要注意骨桥骨癌加结核,溶合软化与空洞,手法施治应禁止,否则将会憾终生。

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关节弹响中医术语

关节弹响中医术语

关节弹响中医术语1. 关节弹响啊,中医里有个说法叫“骨错缝”。

就好比门轴歪了一点,开关门的时候就会嘎吱响,咱的关节要是有点错位,活动的时候也会弹响呢。

我有个朋友,老是膝盖弹响,去看中医,中医就怀疑是骨错缝,一检查还真是有点小错位。

2. 中医把关节弹响的一种情况称为“筋出槽”。

这就像琴弦没在槽里好好待着,弹起来声音就不对了。

我自己有次手腕弹响,老中医就说可能是筋出槽了,给我按摩了几下,还真就好多了。

3. 关节弹响说不定是“气血不畅”哦。

你想啊,河水流得不通畅的时候就会有漩涡,发出奇怪的声音。

咱关节里气血不通畅了,活动的时候也容易弹响。

我邻居大爷关节弹响,中医就说是气血不畅,开了些活血的药。

4. 中医术语里的“肝肾亏虚”也可能导致关节弹响呢。

肝肾就像机器的两个重要零件,要是它们虚了,这机器运转起来就会有毛病,关节就像机器的小部件,也跟着出问题弹响。

我看到一个大叔,关节老是响,中医说他肝肾亏虚,得补补。

5. 有一种关节弹响在中医看来可能是“风寒湿痹”。

这就像潮湿的天气里,木头容易变形发出声响。

咱的关节要是被风寒湿邪入侵了,活动时就可能弹响。

我表妹下雨天关节弹响,中医就说是风寒湿痹。

6. 关节弹响也许是因为“经络不通”。

经络就像城市的道路,道路堵了,城市就会出乱子。

关节在经络不通的时候,也会用弹响来抗议。

我同事关节响,中医摸了摸说经络不通,给他针灸了几次。

7. 中医有个词叫“气滞血瘀”也和关节弹响有关。

这好比是水变成了冰,堵住了河道,水流不畅就会有异常动静。

关节里气滞血瘀了,活动起来就会弹响。

我二舅关节弹响,中医说这是气滞血瘀,给他做了推拿。

8. 关节弹响在中医里可能是“营卫不和”。

这就像军队里的内卫和外卫没协调好,容易出乱子。

关节里营卫不和了,就容易出现弹响。

我一个远房亲戚,关节弹响去看中医,中医说是营卫不和。

9. 中医认为“痰湿阻滞”会引起关节弹响。

就像油把管道堵住了一样,关节里要是有痰湿阻滞,就像管道被堵了的机器,活动起来会弹响。

骨伤科跟师笔记

骨伤科跟师笔记

骨伤科跟师笔记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得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得关系,筋得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得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得活动功能得协ﻫ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得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ﻫ缝。

无明显得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ﻫ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得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ﻫ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得关节隙(缝)。

ﻫ筋出槽与骨错缝得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ﻫ法纠正才能整复。

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ﻫ之可引起骨错缝、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

因为难以一一对ﻫ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就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得诊疗实施。

ﻫ诊断ﻫ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

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得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

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ﻫ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ﻫ血液生化检查:正常、(血沉、白细胞均不高) 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鉴别诊断:二头肌长头滑脱。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ﻫ?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ﻫ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ﻫ孕妇三个月左右下腰痛。

[推拿] 筋出槽与骨错缝辨析

[推拿] 筋出槽与骨错缝辨析

[推拿] 筋出槽பைடு நூலகம்骨错缝辨析
坊间一般人都将正骨理解为整脊,放松按摩理解为理筋。如果整脊并配合按摩放松认为就是正骨理筋。筋骨并重。而其中又有些人认为整脊省力费时少。就是搬几下或压几下。而按摩费时费力。所以以整脊为主按摩为辅。而自称以正骨为主,理筋为辅。并言骨正筋自柔。此皆主观之理解。所谓正骨,就是将偏歪的骨头纠正。所谓理筋就是将纷乱错位的软组织理顺。现在人多受西医局部观影响,认为整脊就是正骨。岂知脊椎偏歪并非头痛医头,脚疼医脚那么简单。比如颈椎偏歪,相应的一二肋骨,锁骨也乃至更远的骨头必然会偏歪。我们知道颈椎有斜角肌、胸锁肌连于一二肋骨和锁骨。如果颈椎偏歪势必会通过肌肉带动这些骨头偏歪。而提肩胛肌而连接肩胛与上位颈椎。所以肩胛骨有问题,颈椎也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患者往往表现在颈肩难受。与其说颈椎病,不如说是颈肩病。可见西医所谓的整脊太局限化。没有整体观。同理腰椎也然。所以这也是我强调正骨反对整脊的原因之一。然后再说理筋。由于真正掌握理筋技术的人如凤毛麟角。所以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理筋都不正确。医宗金鉴中讲,十二筋经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从心转,法从手出。由于筋的概念是中医传统理论的东西。很难用西医理论解释。在现代人看来,十二筋经和十二筋脉一样。都是不可知的。然而我们从医宗金鉴与笔者所学来看。十二筋经是可摸知的。是真真实实可摸到的。笔者认为可不可以这样解释。所谓的筋转,筋翻。筋离。筋合。筋出槽等是否可以理解为由于外伤,劳损,风寒湿,以及内脏病变等原因。而使其通行经络上的软组织发生紊乱。而理筋就是将这些软组织调整理顺。而使其内外经脉畅通,筋骨内脏功能得到恢复。而很多人将按摩等同于理筋,认为理筋费力见效慢。殊不知理筋也非常省力,一般只要摸着筋的翻转轻轻绕几圈筋便理顺。而且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病因多可立杆见影其。还有人以整脊为主,懒的按摩放松肌肉,自认为其为重骨不重筋,以骨调筋。其实连筋都不知为何物,如何调。有人认为自己既按摩松懈软组织,又整脊。便认为是筋骨并重。其实如果真正懂得什么是筋出槽就会明白。筋骨是一整体。骨错转的方向会影响到筋的翻转。反之亦然。在诊断时,要二者相互应证。通过筋的翻转和骨的错缝来判断筋骨是如何旋转错缝的。同理,在治疗中要通过骨的归位来调整筋的旋翻出槽,通过筋的回槽来调整骨的错缝。二者如一。并不能割裂的分开。也没有重那个轻那方 之理。当然也没有以何为主之理。另外,除了筋骨外还有筋骨和内脏的关系。由于十二筋脉连通内脏。筋经又与十二筋脉相通。所以筋经问题会牵连到内脏。内脏问题要牵连到筋骨。所以有些久病的筋骨问题要通过调整肝肾等内脏来调理才能见效。而真正的中医伤科手法需要师徒相传。口传心授。手摸心会。因此真正得其传的少之又少。故而多数人对筋出槽骨错缝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实。故而有一些不知其所以然的说法也不足为奇,故写是文以辨析。

论筋出槽骨错缝

论筋出槽骨错缝

论筋出槽骨错缝昨天粉线了:什么叫“骨错缝、筋出槽”,颇受欢迎,今日把该专题相关素材分享给大家。

论筋出槽骨错缝(一)筋出槽一般要从骨错缝或患处去找,如摸着有一椎体偏歪或患者指出的某处疼痛,然后用心去摸,就会摸着一根筋一直传到远方。

如果病程久,如一般颈肩病都可以顺着摸到脚上,然后首尾相接。

顺着往上摸,可以摸到头上,然后首尾想接。

然后把筋松开,一般症状都会明显减轻。

偏歪的椎体也会归正。

有些久病的患者椎体只能归正一部份,需要再手法复位一下。

台湾林两传老师的摸筋结合西医解剖,与传统中医摸筋有些区别,其归筋方法是将筋摊平,然后给一个极限的力带动,使筋跳回。

我学的这一流派的方法是顺着筋翻转,一节一节的将筋翻回去。

一般所谓的筋节,阳性反应点都是筋上的一个横断面。

随着筋的翻转松开,筋节如果病程短的,都会松开化掉,但病程长的会还有残存,需要用手法再专门解一下。

筋松开后,再摸患处会感到很顺溜,肌肉软软的,没有张力,也没有筋节,骨头也会齐的,没有不干净的东西,也没有棱角。

患者会觉得舒服,热,或酸困,累,想睡觉,这些都是正常现像,一般过几天便会恢复,症状也会消失。

既然筋可以一直连到很远的地方,那么骨错缝也不是只有一两个地方错缝,一个两个椎体错缝,会顺着筋摸到骶髂,股骨,胫腓骨,甚至腿上的骨头都会或多或少有错缝,因为人体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一个地方出问题,相关的很多地方都会出问题。

识别二维码走进武术藏经阁总有您需要的!由此既然筋可以顺势带回去,那么骨头也可以,正骨不需要多大力气,只需要顺势轻轻的一带就可以,只要你能摸得准。

以上所讲的全要摸法,只要能摸得准,能将劲的应力送到患处,能守着患处,就能归正。

这和太极拳的听劲很有点像,将劲力缓缓的送过去,而且还要摸得准能守着那个错位的筋和骨头,劲和错位点点对点对到一起,筋自然就翻开了,骨头也就很轻松的对正了。

可见所谓的整脊这种称呼本身就是有问题,比如颈椎错位,不只是颈椎有问题,相关的锁骨,胸椎,肋骨远至骨盆都会有问题,难道只是叭叭的搬几下脖子就能解决问题。

中医伤科关于筋出槽的论述

中医伤科关于筋出槽的论述

中医伤科筋出槽的论述
在中医伤科中,筋出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称为“筋错缝”。

它是指人体的某些关节或肌肉在意外受伤或长期劳损后,导致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发生位移,形成一种特殊的疾病。

中医认为,筋出槽是由于人体气血不畅、经络受阻、筋膜失养等原因所引起。

在受伤或劳损后,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挤压,导致其弹性降低,进而产生位移。

这种位移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治疗筋出槽时,中医采用手法复位、针灸、中药等方法来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濡养筋膜,从而促进软组织的恢复。

其中,手法复位是治疗筋出槽的主要方法,通过医生的手法操作,将错位的软组织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中药则可根据个体情况,配制适当的方剂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在预防筋出槽方面,中医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减少受伤和劳损的风险;二是注意姿势和动作的正确性,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使用某些关节;三是注意保暖,避免寒气侵入身体,影响气血流通;四是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或损伤。

总之,中医伤科对于筋出槽的论述主要基于气血不畅、经络受阻、筋膜失养等理论,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针灸、中药等。

预防筋出槽需要加强锻炼、注意姿势和动作的正确性、保暖以及定期进行体检和检查。

手法外治与保健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

手法外治与保健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

手法外治与保健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在手法外治方面,中国古代医术就有,推拿按摩,膏药,针灸等,手法有正骨和推拿按摩,出奇效的是正骨手法,一样是密而不传的,推拿按摩次之,在高手里是为正骨效劳的,若是单用推拿按摩手法,它的成效就差了.只是那时舒畅一会,时刻略微长了又和原先一样,古代人没有现代人的科学知识和庞大信息量,对人自身的说明也很模糊,因其中医正骨只是医治疼痛病,如冯天友教师的师傅罗出名老人,确实是正骨,医治一些闪腰岔气等骨伤病,冯天友教师又通过再学习变成了中式整脊大师,同时显现两个人,南龙北冯(龙层花教师,冯天友教师),中国才走进了真正的整脊.由于起步晚,手法和理论都不完善,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有美式整脊和日式股关节矫正术(包括日式骨盆矫正术)的理论.在那个领域里,理论是最重要的,有人说手法占五,理论加临床是九十五,,我看也是.做手法是手到心到,必需有预见性,只能做好决不能做坏.就需要理论和临床体会的支持.此刻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整脊,更不明白整脊理论,有好多朋友只明白躺着进去走着出来的医治手腕,它确实是整脊.,就因它的病因论准确无误,若是遇巧了确实是几秒钟就能够够弄定,(一个手法解决问题),也有长时刻做的,(因为病史太长),正骨和整脊是有区别的,要紧在理论上,实际手法相通,但不系列,而重四肢,理论不系统,整脊是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周围神经学为理论基础,它的病因是很准确的,而且是内因论.手法是依据理论和临床体会去做,医治到位.有时在病症没出来,整脊就能够够轻易解决,是未病而治的好方式,又起了保健的作用. 整脊不但医治骨科疼痛病,还能够医治心-脑及其它内脏病。

离开骨科成立新的医学-----整脊医学。

龙层花龙层花,闻名脊椎病专家、教授。

主编及参编高作包括:《脊椎病因医治学》《龙层花颈椎病防治》等。

目录个人简介龙层花,闻名脊椎病专家、教授。

广州医学院毕业,从医50连年,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广州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香港骨伤学会终身会长,中华推拿学会、中国脊椎相关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颈椎病研究会研究员,首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大会名誉主席;创建有“脊椎病因学说”和“龙氏治脊正骨推拿疗法”,发明了微机操纵治脊床、颈椎牵引椅、龙牌保健枕,有龙氏脊椎牵引枕等4项国家专利,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军队科技二、三、四等奖6项,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举行龙氏治脊推拿培训班200多期,为全世界培训了2万多名龙氏治脊医师。

筋出槽,骨错缝

筋出槽,骨错缝

筋出槽,骨错缝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 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1.3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

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

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

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2 诊断2.1 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2.2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

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

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2.3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2.4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

(血沉、白细胞均不高)2.5 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3 鉴别诊断:3.1 二头肌长头滑脱。

3.2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3.3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与手法治疗讲解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与手法治疗讲解

骨错缝、筋出槽的诊断与手法治疗1 定义1.1 筋出槽:筋都有其相对的固定解剖位置,由于损伤或体位改变的关系,筋的位置(槽)发生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甚至影响到全身的活动功能的协调者,称之为筋出槽。

1.2 骨错缝:骨与骨之间靠臼或缝隙相连,通过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关节囊、肌肉及滑液囊)的维系而稳定有序,由于外力损伤或体位改变、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等原因而使骨缝发生错乱、绞杂从而出现功能异常者称为骨错缝。

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指征(如X线征),如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胸部岔气、骶骼关节扭挫伤、腰椎钩椎关节滑膜嵌顿、胸肋关节绞杂、第五胸椎综合征、脊椎后关节紊乱等。

但个别显型病例亦可拍摄到错缝的关节X线征,例如腰滑膜嵌顿拍45°斜位(同侧)可见扩大的关节隙(缝)。

1.3 筋出槽与骨错缝的关系:筋出槽一般可以自行恢复解剖位置,而骨错缝常须手法纠正才能整复。

筋出槽可以单发,但有骨错缝必然伴随筋出槽,而筋出槽久之可引起骨错缝。

因此临床上常将筋出槽、骨错缝合并诊断。

因为难以一一对应西医病名,而暂存如是诊断,有利临床骨伤的诊疗实施。

2 诊断2.1 有损伤史,但无明显暴力伤害,常于体位改变、持续劳损或年老体弱或无力型体格发生。

2.2 临床症状:疼痛、局郭活动不顺畅,个别症状明显者会出现剧痛。

但多酸痛、粘滞痛、隐痛为主,试图改变体位寻找舒适的无痛位而出现特殊体征,常于发病数天而就诊。

无肿胀、畸形、红热症状,偶有并发于感冒、劳累、久卧之后。

2.3 X线检查:无明显x线征。

2.4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

(血沉、白细胞均不高)2.5 体征检查:功能障碍,但无神经放射痛征,压痛点与痛感点分离,反覆检查压痛出现离散现象,自身健侧对照可鉴别。

3 鉴别诊断:3.1 二头肌长头滑脱。

3.2 髌骨脱位、肩关节半脱位。

3.3 关节痛: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肌筋膜炎、皮神经炎、淋巴结核、化脓性关节炎。

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

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
赖 淑 华 范志 勇 王金 玲 。 田 强 李 黎 郭 汝松 林 应 强 t 吴 山 ・ ( 1 . 广 东省 中 医院 , 广 东 广州 5 1 0 1 2 0; 2 . 广 州 中 医药 大学 , 广东 广州 5 1 0 1 2 0 )
中图分类号 : R 2 7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 2 0 1 7 ) 0 4 — 0 6 2 9 — 0 4
C a o ”a n d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a r e n c h y ma o f c e r v i c a l v e ti r g o , k e y t a r g e t o f L i n S h i B o n e — s e t t i n g Ma n i p u l  ̄i o n , e t c . t h e ma n i p u l a t i o n s p e c i i f c a t i o n f o t r e a t me n t t e c h n i q u e s i s c l a i r i f e d .I t i s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f u r t h e r p o p u l a i r z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i n S h i B o n e — s e t t i n g Ma n i p u l a t i o n .
【 Ke y wo r d s 】G u C u o F e n g a n d J i n C h u C a o ; L i n S B o n e — s e t t i n g ; Ma n i p u l a t i o n ; C e r v i c a l v e t r i g o ; T e c h n i c a l C i r t e i r o n

筋出槽名词解释

筋出槽名词解释

筋出槽名词解释摘要:1.筋出槽的定义和背景2.筋出槽的原因和影响3.筋出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筋出槽的康复与锻炼5.总结与建议正文:筋出槽这一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实际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筋出槽是指肌纤维或肌腱在运动或劳动过程中受到过度拉伸或损伤,导致肌纤维或肌腱从肌肉或关节囊中突出出来。

这种现象常见于长期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者,尤其是那些忽视肌肉保养和拉伸锻炼的人。

筋出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原因和影响。

首先,长期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导致肌肉和肌腱承受过大的压力和拉伸。

此外,肌肉和肌腱的过度疲劳、错误的运动姿势、缺乏热身和拉伸锻炼等也都是筋出槽的重要原因。

当筋出槽发生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肌肉酸痛、紧绷、运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筋出槽呢?首先,要注重肌肉的保养和拉伸锻炼。

在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拉伸动作,以降低肌肉和肌腱的损伤风险。

此外,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和避免过度疲劳也是预防筋出槽的关键。

对于已经出现筋出槽的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休息、冷敷、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或加大剂量。

在筋出槽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锻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量的肌肉力量训练和拉伸锻炼,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筋出槽的康复。

总之,筋出槽作为一种常见的肌肉和肌腱损伤,值得我们重视。

通过了解其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重肌肉保养、合理安排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筋出槽的发生风险。

官宣:筋出槽骨错缝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官宣:筋出槽骨错缝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官宣:筋出槽骨错缝成为国际通用术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11月23日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3号)。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包含了传统医学章节,为做好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和ICD-11的衔接,推动ICD-11传统章节本土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新增741个中医疾病名,其中,包括“筋出槽”和“骨错缝”,这两个中医学术语也是首次成为国际通用的诊疗术语。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国手法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手法治疗的关键指征,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慢性筋骨病损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在主要起草人严世芸教授指导下,团队根据既往研究成果,提出并撰写了这两个术语及其定义,最终获得中医药技术标准委员会审议通过。

筋出槽:因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下引起筋的形态结构、功能状态和位置关系发生异常所致。

临床以局部疼痛,活动不利,触诊发现筋的张力增高,触及结节、条索,伴见明显压痛等为特征的伤筋病。

骨错缝:因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下引起的骨关节细微移位所致。

临床以局部疼痛,活动不利,触诊时发现关节运动单元终末感增强、松动度下降,伴见明显压痛等为特征的筋骨病。

推广使用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对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标准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中医诊疗信息有效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

《通知》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非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科室及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医师,应当按照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规范中医病案首页填报及中医病历书写。

《通知》还强调: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工作时,均应当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分析。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而逐年增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药物的副作用、物理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费用高等。

因此,寻找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指的是颈部不同部位的筋脉错综交错,而对应的经络被称为错缝、出槽。

现代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的错缝、出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因而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

基于此,结合针灸和推拿等手法治疗,能够改善错缝、出槽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骨错缝、筋出槽”学说的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分析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错缝、出槽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方法对颈椎病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5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采集: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史记录,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采用数字化摄影技术和CT、MRI等检查手段获取错缝、出槽的情况。

3.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和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

4. 疗效评估:采用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记录颈椎病的缓解情况、错缝、出槽的变化情况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1. 研究结果可望发现在颈椎病治疗过程中,错缝、出槽的变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

2. 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错缝、出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3. 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为治疗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一)研究可行性1. 研究方法明确,数据收集准确可靠。

2. 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颈椎病患者的实际情况。

3. 研究所需材料简便易得,可操作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详细讲解:从骨错缝到筋出槽!骨为什么会错缝呢?是被肌肉拉歪了。

该怎样觉知?最好的办法适用摸的。

去摸出错缝的状态,推断骨头为什么错缝。

我们基本上无法直接摸到骨头,只能摸到皮肤、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以及经过关节的肌腱等,包裹着骨头的「东西」。

错缝关节随着其上软组织的张力增加,一定伴随着翻旋的肌腱与绷紧的韧带。

在关节屈伸的过程当中,这些韧带会绷到极限,使得肌表产生类似棱角的「东西」,这东西没有办法非常圆顺的动,而是倾斜的动,医生于是可以在肤表触摸到「骨头的棱线」,这是从诊断面定义的骨错缝。

顺着这定义,关节活动到接近极限的角度时,肌腱韧带上的本体受器受到张力牵扯而作痛,关节也因疼痛之故没有办法完全的伸展或屈曲,继续执行它的功能,或到达它应该到的角度。

这是从症状面定义的骨错缝。

再回到脊椎骨的例子:有些脊突虽然歪歪的,可是脊上韧带并没有张力增加的现象,旁边的肌肉也没有翻旋棱线突起的地方,虽然是「歪歪的」,却是因为「底座」(荐椎)歪了,整个排列结构顺着歪上来,而呈现的被动适应状态,这种情况下不能认定是错缝。

但是医生调动脊椎的时候,常常着意在骨体,摸到哪一节骨头「歪」了,就给它个铁板烧,或用个膝顶把它顶回去,让排列看起来或摸起来比较顺。

这种操作有很大的潜在危险。

细谈下去,脊椎因着骨盘而倾斜,若再加上日常生活的使用,周边的肌肉-如两侧胸肌或前踞肌的收缩的状态不同,会对肋骨产生不对称的牵拉,脊椎于是会产生更多额外左右偏斜倾斜的现象。

此时连结上下两椎体的韧带及肌腱,同样的并没有真正出槽,只是被周边不平衡的结构张力带歪了。

如果强加外力把歪斜的关节调平回来,把它们「打开」或「挤回去」,其实是把没有问题的结构打乱了-虽然外观上是比较正的。

却制造了真正的错位。

开始若把骨盘挪正,把胸肌解开让肋骨回归正位,那些歪斜的脊椎位置就会归正,反之就变成了医生制造出错位了。

所以,如果医生不去考虑周边组织肌肉韧带牵拉的整体结果,而只整复脊柱本身骨体结构,很多病人常常越整越痛,医到后来也常常好不了。

或者刚调完时有改善,回去又痛。

这是诊所里不难见到的现象。

再举一例,比方说网球肘,其实就是二头肌收缩过度了。

但是二头肌收缩过度,三头肌张力也会跟着增加(张力增加不会只出现在单一条肌肉,它的拮抗肌张力亦会跟着加码,使关节的活动能够顺畅进行。

但是拮抗两头张力仍有些微差别。

)二头肌收缩过度把桡骨拉歪的时候,伸肌(三头肌)肌腱的肌肉走向会发生改变,长度会变长。

简言之,肌肉不当施力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压力,肌肉有时候会不断的收缩来保护自己。

收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问题因此产生(网球肘,属于出力会痛一类,表现出来的是拿不起来杯子、水罐等重物)。

像这样伴随肌肉使用而产生的疼痛,若能把筋骨调回正位,疼痛会很快消失(甚至能止牙痛)。

自然,此类疼痛不适合用西医的肌肉肌膜炎观念解释,反而是种警告式的讯息,属于肌肉持续受到牵拉,引动本体受器所发出的伤害警告,告诉大脑不可以再继续使用该条肌肉。

是保护性的措施,而不见得是发炎性的真正伤害。

即使肌肉在疼痛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产生真正的轻微伤害,也不宜直接认定病因就把这伤害本身,因为这种伤害是可以被处理而复原的。

接着从关节周边软组织的观点看骨错缝。

出槽的肌肉为了对抗系统的张力,会处在轻微收缩的状态,所以没有办法进行应有的伸展以完成被赋予的生理功能。

此时因为肌肉的不正常张力,骨头是真的会错缝,证据可由触摸经过这个关节上面的肌腱韧带张力增加(即是临床触诊常可发现比较硬、紧的肌肉)而得。

如果医生够仔细,还可以摸到肌肉不是整条平均的紧,而是有某些段落特别紧,这是一般所谓的筋结。

这都不是太困难,稍加留心便可触知。

摸到这个东西就可以知道这一条肌肉其实是处在张力增加的状态。

有趣的是,肌肉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是整条肌肉都发生收缩,而是其中一部份肌纤维发生缩收,而使得整条肌肉会产生三度空间中螺旋似的翻转。

举列来说会类似衣服的皱折或海浪的前进翻滚。

肌肉上面覆着肌膜,接着腱鞘,融合着肌腱,骨膜嵌在骨头上面。

一条真正的出槽的筋有其特征:处在收缩状态的筋,循着肌肉走向可以摸到上面比较硬的肌肉硬块以外,肌肉跟肌腱交接之处有一些「软软QQ的东西」,那是多出来的肌膜里面润滑液体的积聚;肌肉如果长期处于轻微的收缩的状态,在肌腱跟骨头交接附近会多一截出来,可触摸到类似小小囊状的东西,道理如同手变短了,衣服的袖子势必相对变长。

几乎每个人在下臂屈肌附着肌腱头之处都可以摸到这小小一颗颗囊状东西,这是我们日常使用下的结果。

单一条肌肉是三度空间梭状的构造。

没有一条肌肉从起点到终点是完全走直线的。

比方说屈拇指肌走向是弯的,不是一条直线直接接到关节上面。

梭状的肌肉在三度空间里可以产生某种程度的翻旋扭曲,如果其中有一些肌纤维发生收缩,这一条肌肉势必产生翻转,就像捏着身上的衣服下襬用力一拉,因为身体是个柱状,衣服上就会产生旋转皱折,而其中一定有一个「凹面和ㄧ个凸面」-,循着整个肌群平滑摸过去,也可以摸到一个或数个这些「面」,一条出槽的肌肉是这样摸出来的。

因为它没有跟其它的肌肉平平整整的「放」在一个肌群里面,摸起来就像条出槽的筋,这是出槽的整个意义。

(我们要让肌肉回去,也是借着这样子的触感让它回去。

)肢体动作是一个肌群同时运作的结果,不是单一条肌肉在使用。

肌群通常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或者是一个共同的止点,例如下臂肌群可能是一个起点之下有不同的止点,肩膀肌群依照不同的肩部动作,有许多不同的起点:但都共同接到大、小结节,或肱骨的某个点上。

这种结构设计也是造成骨错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脊柱、肋骨歪斜时,或是肌群中一条肌肉发生旋转收缩,整个肌群收缩状态都会产生偏旋,连带改变整个结构静止时的状态。

比方说,如果将手向外平张真正放松的时候,手肘窝是可以旋向前方的;而翻掌向上时,如果肩膀够松,二、三头肌不要用力,手是可以完全翻开摊平的,肘窝面也可完全朝上,这是整个筋膜的走向。

很多人因为屈肌使用过度,手仰直了以后,肘窝面很难完全朝上。

如果不能够摊开到这个角度,肘窝面与掌心都朝前面的人,常可以见到他的肋骨呈某种程度的歪斜不平整(回过头来看,在调动肋骨、胸椎的时候,要将肋骨完全摊平复位,亦必须把手掌心跟手肘完全的摊平,才能调平整排肋骨)。

这现象说明肌群结构若发生改变,渐渐的周边会影响甚至拉歪中轴;反过来说,中轴亦能影响周边:若是中轴歪掉,比方说脚受伤、足弓垮掉、长短脚之类造成的骨盘歪斜受力不平整,脊椎于是跟着歪斜,造成肋骨翻旋不平整,最后影响手与肩膀的角度。

进一步谈,中轴歪掉后,骨架两边没有办法平均,肋骨、胸骨与锁骨两侧便不对称接到上面颈椎、下颚与舌骨上的肌群产生不平均的拉力,影响所及,脸部左右肌肉不对称,歪歪的。

从小拉力不平均的脸部,长成后自然无法两边对称,脸歪越多的,某种程度暗示着其人的脊椎歪斜的角度越大。

所以,脊椎侧弯看脸就知道。

如果说身上有疼痛、肌肉收缩、肌群张力发生改变等诸般问题,皆会反应在人身上的「肌膜张力」。

尤其是脸部可以忠实呈现出全身筋膜张力不平整的状况。

医生可以透过脸上细微筋膜张力的不平整,测知身体里面哪一侧,或同侧的哪一边(上面、下面)可能有问题。

脸部的望诊可以观察出很多细微的事情筋膜对身体结构的影响至巨。

可以收缩的是肌肉,可是真正影响与决定结构的是筋膜。

筋膜系统是一个带点抽象的概念,身上所有不可收缩的结缔组织-或网属成片,或牵扯如线,都可称为「肌膜网」。

就像心脏有心包膜包着,肠子有肠系膜,子宫有圆韧带等。

这些结缔组织环环相扣,交互牵扯影响着。

不只内脏,身体里包括大的动脉、静脉等,和周边固定这些动、静脉的膜状组织和腱鞘、肌膜都属于筋膜系统;这系统也包括远达体表的皮下组织,所以人的皮肤不会随便滑动。

没有皮下组织与筋膜固定着,全身皮肤会变得松散下垂。

这系统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绵密的网,最后都附着在骨架上,以维持组织脏器的悬吊固定,和软组织的相对位置。

筋膜系统的伸缩极其有限,有一定的活动范围,所以其张力是上下左右内外互相连贯的。

就如同一个挂在一大圆圈的竹竿上的渔网,筋膜就是那个网,而内脏就是塞在网中的东西。

若其中一支「竹竿」(骨架)移动,透过「渔网」的牵扯,这动态会传到鱼网涵盖的所有地方,而且每个地方的张力都会增加,只是大小差别而已。

有趣的是,如果渔网的内容物发生改变的时候,一样会影响周边的竹竿,因为骨关节是可动的。

所以当软组织张力增加,例如月经来的时候,子宫充血绷紧,有的人就会头痛。

之前一位师兄弟转述老师话语,说膏肓痛是胃肠引起的,把胃肠医好了以后,膏肓痛自能痊愈,当时不能理解,后来悟得妙处:膏肓痛通常是脊柱歪斜以后,肋骨顺着结构的歪斜而稍微翻转,所以是上面的菱形肌痛。

令膏肓痛的患者两手扳着对侧肩并低头,可以在痛点摸到轻微肋骨的翻旋,以及肋骨上菱形肌腱的筋结。

这种疼痛代表整个结构张力已接近临界点,肌肉于是发出警告,大脑理解为伤害性的疼痛。

肠胃涨气体积增大,全身的筋膜受到腹部的牵扯,结构绷紧,膏肓部位的菱形肌因为张力超过临界点,自然作痛。

所以只要让胃肠不要涨气排便顺利,腹腔的张力下降后,疼痛自然缓解。

所以膏肓痛的患者如果肚子鼓鼓的,给他吃一些消胀排宿便的药可以有效的缓减膏肓痛,但要视体质寒热加减用之,不要每个患者都用大黄。

若能了解身体内在变化的环环相扣的机转,其实可以用多元的方法治疗病痛,例如调骨盘拉骨,松解脊椎整体张力,一样可以缓解膏肓痛。

而有些人会觉得疼痛是伴随情绪而来的紧张、熬夜不眠容易造成全身的肌肉绷紧,筋膜的张力增加,所以这类患者劳累时膏肓痛就发作,当然首先必须要了解事先有结构上的原因,把筋膜张力逼到临界点对前提的。

除了膏肓痛之外,月经痛也在筋膜系统的诠释架构下,具有近似的特质与意义。

筋膜系统由肌群收缩的方式所决定。

当肌群收缩发生改变,筋膜系统的张力是会重新分布的。

筋膜系统有趣的一点是可以一定程度重组的,比方说骨头断掉接歪了,一开始可能产生功能性的障碍-紧紧的;随后肌肉慢慢放松,虽然还一些活动角度的限制,是因为变形的骨头卡住不能动;最后关节在可动范围内,肌肉是放松的,这说明了筋膜是可以依着张力方向修复重组的。

但筋膜的这项能力伴随个麻烦:如果肌群收缩方式改变,筋膜依受力方向修正后,要完全的还原不正确结构,有时就不是单纯解开肌肉就能成功的,因为筋膜影响所及绝对不只是一或二个关节,而是受力系统的整体改变与重组。

所以若是用局部针灸治疗疼痛,比方说二头肌收缩过度把肱骨拉歪了,或者网球肘,若只单纯在手臂的附近做针灸,大家都有经验,扎了就比较好,不扎又痛,反反复覆。

因为医生没有办法改变受力结构的状态,让整个肌群一起回去,此时整个结构已被筋膜系统固定锁住了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