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城市的形成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居住的形式由流动的原始群落发展到固定的居民点,其间经历了数十万年的岁月。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广大地区进入氏族社会。农业从狩猎、牧业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物质基础,组成氏族公社的先民开始聚族而居,形成固定的居民点一一村落。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

2、规模: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方式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木骨泥墙房屋和干栏式桩上建

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起源:我国最早城市是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

期。这个时期,从考古文化上说,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前

2000年);从我国历史上说,相当于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尧、舜、禹直到夏朝前期。其间经历数百年之久。

作为刚开始时产生的城市,其规模一般都还不够大,内部设施也很不完善,远不能与今天意义的城市相提并论,还不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严格说来是些城堡。这一萌芽时期产生的城市称为“雏形城市” 。

我国早期城市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产生以后,但还不能认为其就此已经形成。经过夏朝中前期300年左右的发展,大体至夏朝后期已基本形成。

美国着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开始出现在旧一一新石器文化的社区中。”

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 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我国城市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精神文化+战争+夯筑技术)

1、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并与农业相分离,发生了社会第二次大分

工。

2、其次是私有制的岀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这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两次社会大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

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以外,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也就日益频繁和扩大,于是产生了私有制,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现象也就岀现了。一些公社的首领们为了保护自已人身及财产安全,就在他们居住地的周围建筑专门的防卫设施一城郭沟池,于是产生了城市。

3、精神文化相应地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岀现对城

市的产生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的中心。

4、第四,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城市形成评判标准】

应该而且必须具有和广大乡村聚落不同的形态要素和特征

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一一以行使一定的政治和文化职能

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一一以体现城市经济中心的职能 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

础设施

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上述五条标准,第一条是前提,第二三条是实质,第四五条是基础和保证。

【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标志】

河南偃师市二里头村古城。

西周时期《周礼•考工记》主要内容及对古代规划的影响

【所记载的城建制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

大意:建筑师营建都城,呈方形,每边长九里,各开三门,城中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 也可能

是有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的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道路 宽度为车轨的九

倍,城中间为王宫 ,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后面为商业市场,市与

朝各占地一百亩。

这一规划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天子为中心,强调都城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 窄。还规

定:“环涂以为诸候(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 有大小其中道路

宽度也不同。

景】

1、 社会伦理。探讨自然、社会的规律和秩序。

2、 周朝礼制思想是 儒家学说的基石。

3、 礼乐关系的建立,本质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为精神世界一一

政治制度而服务。 【对古代城

市建设与规划的影响】 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此种城市建设空间 布局对中国古

代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 这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 等级思想贯穿其中。严整、有韵律感、程式化。

2、 城市规划的独特艺术观:礼乐思想观念的建立。城市物质环境的创造要为政治制度的建 立服务。

“礼乐并重”,在礼制原则下体现城市与建筑的形象与空间序列。

3、 《周礼》中的祭祀观念影响城市规划,促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延伸1: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 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 代城市规划建

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岀来的。北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 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2005)

【制度产生

岀《城制》,如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而市却在宫南。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城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周礼•考工记》在汉以后随着儒教受统治阶级的推崇程度增加在一些按规划新建的都城中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岀来。但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的主线,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岀来,如

延伸2: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2004)

1、主体规划:平面方形,中轴对称,宫城位于城市的中轴线上。城西面建社稷坛,城东面建太庙,商

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划制度。

2、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

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主要内容及对古代规划的影响

【制度】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市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这里讲到选择城址应该注意的条件,强调了

城市的供水、排水、防洪,要求城市布局要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地形地势,形态不必方正,道路不必横平竖

直。

《管子•大匡》又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这种对城市讲求实际的功能分区至今还为城市规

划建设所遵循。

【背景】1、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除官营手

工业作坊外,还岀现了许多私营手工业,这是由于解放了奴隶变成了较自由的小生产者的缘故。商业也繁荣起

来。

2 、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风俗等社会制度一系列大变革。这一时期思想活

跃,各种学术思想应时而生,岀现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特别是周初分封诸侯的结果,导致

诸侯国强大起来,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诸侯国总是城池建设,纷纷筑城自卫。努力发展经

济,发展水陆交通运输。周天子地位岌岌可危,岀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影响】

《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着作。它打破了城市单一

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典型:南宋平江城一一管子

营建思想)

秦咸阳

【选址】

咸阳位于关中地区的中心,地势险要。

北依高原,南临渭水,是关中东西交通的枢纽。

渭水在其附近折向东北,城市用水也便于解决。

得名与选址和“山南水北为阳“的中国本土阴阳地理观念有关,选择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阳性地,这两者都是都城选址的理想条件。(比较:秦王陵选址于山北水南的阴性地)

【建设简史】

秦咸阳在孝公初建时,本建在渭水北岸上,削山坡为土台,主要以咸阳宫为主。大约至迟到秦昭王时,在渭南建有一处

兴乐宫。咸阳真正得到大发展还是在秦统一六国后的十多年内。秦始皇又下令“徙天下豪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