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绝句特色之拗体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金启华:论杜甫的拗体七律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金启华:论杜甫的拗体七律杜甫的诗篇,现存一千四百五十余首,七律为一百五十余篇,占全诗的十分之一强。
吾曾论杜甫的七律矣,涉及到他的拗体七律,然而未详也,兹篇则专论之。
杜甫的拗体七律计十余篇,约占他七律的十分之一强,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同时也有其特殊的成就,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杜甫的七律写作时期较晚,也较少。
在他长安十年旅食时,仅为四首。
其拗体则占一篇,为《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云:“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诗为游宴之作,系杜甫在临晋公主、郑潜曜附马之山林中的莲花洞中所受的款待而赞美之辞。
宴席设于洞中,自不寻常。
奇景奇事,而以拗律出之,实别开生面。
诗首联首句点出公主家园中洞内之景,“细烟雾”,幽深而又阴凉,为拗句。
二句“留客夏簟青琅玕”,则为夏天宴客所陈列之竹簟,浑似青青的琅玕(珊瑚之类),极为凉爽宝贵。
也为拗句,以拗救拗。
因首句为拗句,颔联承首联二句之留客。
两句皆写饮器之精美,句法颇多变化。
诚如仇兆鳌所云:“琥珀杯、玛瑙碗,言主家器物之瑰丽,若三字连用,易近于俗,将杯碗倒拈在上,而以浓、薄、碧、寒四字,互映生姿,得化腐为新之法”(《杜少陵集详注》卷一)。
而其拗处,则在“琥珀薄”三仄声字,“玛瑙寒”“瑙”字应平而仄,则为以拗救拗,成此拗联。
颈联写洞中夏时景色,广阔高深“过江麓”“霾云端”极写其清凉出尘,实为奇景。
此联又为拗对,两句皆多平声字,下句三平落脚,尤为突出。
尾联用典,“秦楼”指公主,《列仙传》:“秦穆公以女妻萧史,日于楼上吹箫作凤凰。
凤止其屋。
一旦夫妻皆随凤去。
”(转引自仇注)郑谷指郑潜曜,杨子《法言》:“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
”(引文同上)句意为高楼下临郑谷,杂佩珊珊作响,风韵飘然,宛如仙界。
饮宴其间,何等乐事。
“压郑谷”“声珊珊”三仄三平相对落脚,尤显拗中声音之趣。
论 杜甫绝句特色
一、绪论:谈到盛唐的绝句诗,后人多盛赞其“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兴象玲珑”的格调,醉心其“情韵浓郁、意味隽永、柔美和畅”的节奏。
王昌龄、李白、贺知章、王之涣、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绝句诗无一不以情韵取胜,以思致见长。
而杜甫却有意与盛唐诸家立异,脱离常调。
因此,后人对杜甫绝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贬之者居多,认为“五七言(绝句)俱无所解者”、“谐体皆有绝妙者,独绝句本无所解”。
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杜甫的绝句呢?笔者认为,纵观杜甫绝句创作,恰恰是这种“别调”与“异径”,为唐代诗坛增添了光彩。
杜甫的绝句一百三十余首 ,几乎占其全集的十分之一。
科学地评价这部分作品 ,有利于全面认识杜甫和杜诗。
然而对杜甫绝句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
贬之者如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十三中说 :“杜子美诗 ,诸体皆有绝妙者 ,独绝句本无所解。
”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说 :“少陵七绝 ,槎桠粗硬 ,独《赠花卿》一首最为婉而多讽。
”这些批评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起源于汉魏六朝乐府短章的绝句 ,其形成与发展与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到唐代 ,成熟的优秀的绝句都富有悠婉可歌、余味悠长的乐府情韵。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 ,人们都习惯性地要求绝句有“风人之致” ,要“婉曲回环 ,句绝而意不绝”。
在这种已形成传统审美定式的情况下 ,杜甫自觉地避熟就生 ,以全新的面目使绝句摆脱乐府的束缚和影响 ,因而大多数绝句缺乏悠远婉转的韵致 ,不能流丽可歌 ,所以被讥为“半律”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创新加以褒扬。
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称道 :“杜老七绝欲于诸家分道扬镳 ,故而别开异径 ,独其情怀 ,最得诗人雅趣。
”黄子云《野鸿诗的》赞 :“少陵七绝实从三百篇来 ,高驾王、李诸公多矣!为了全面了解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也为了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对于杜甫的绝句各有争议,为此,我们进行探讨……二、认识杜甫:对于杜甫的绝句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伟大诗人—杜甫先生。
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
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略说律诗、绝句中的拗救规则律诗和绝句的基本句式可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乙:[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古人作诗并不完全拘束于上述句式,每字平仄的使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形:⑴ 可无条件改变平仄;⑵ 有条件改变平仄。
一、可无条件改变平仄的位置。
包括七言诗(指绝句、律诗,下同)所有句式的第一字;甲、丙、丁式句的倒数第五字;乙式句的倒数第三字。
二、有条件改变平仄的位置。
这一原则实际涉及的就是“拗救”的问题。
某字违反了平仄的规定即“拗”,为了补救它,把同句或同联对句中的某字也改变平仄,即为“救”。
主要有以下情况:①乙式句的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可随便换为仄声,否则除末字外其余四字为三仄一平,即出现了所谓“犯孤平”的错误,此时必须将本句倒数第三字的仄声改平声,句式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北”字拗,“江”字救。
再如元稹《遣悲怀》: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悼”字拗,“犹”字救。
②丙式句中,倒数第三字若用仄声,为拗句,救的方法是把倒数第二字的仄声改为平声,句式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情况多向于尾联的出句。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字拗,“歧”字救。
再如杜甫《宿府》: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十”字拗,“年”字救。
(“十”为入声)还必须注意,此种拗救情况出现时,句子中倒数第五字必为平声,不可用仄。
③甲式句的拗救可分为三种情况:A.倒数第三字应平用仄为“半拗”,可救可不救,若求即把对句倒数第三字的仄声改为平声。
即“[平平]仄仄仄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字半拗,“空”字救。
B.倒数第二字应平用仄为拗,救的方法是将对句的倒数第三字改为平声。
绝句17.?拗救的意义
绝句17. 拗救的意义从写作过程来说,对原型格式上不许变通的字作了变通,这个违规变通的字就叫做拗字,对拗字作出补救的字就是救字。
比如白居易五绝《村雪夜坐》:“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它的实际平仄为: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原型句式是“平平平仄仄”,第四字按照规定必须用仄,现改仄为平,这个平声字“灯”就是拗字;同句第三字原本作平,现改作仄,这个仄声字“背”就是救字。
第四句原型句式是“平平仄仄平”,第二字按照规定必须用平,现改平为仄,这个仄声字“雁”就是拗字;同句第四字原本作仄,现改为平,这个平声字“中”就是救字。
以遵守原型格式为标准,改用平声的“灯”字、改用仄声的“雁”字是第一次违规,改用仄声的“背”字、改用平声的“中”字是第二次违规。
不过第一次违规的字都是双数字,而第二次违规的字可以是双数字,好像“中”字,也可以是单数字,好像“背”字;而共同点是救字必定与拗字平仄相反。
拗而有救,仍算合格。
拗救意味着写格律诗的人两次不守规矩,但为什么又算合乎格律?或者换个问法:为什么两次犯规就不算犯规?为了求得合理的解释,人们提出过如下一些说法:保持均衡说。
这些人认为,平仄格式上的每个句子其平仄字数之比已经达到完美地步,如果当中有个字由平声变为仄声,那么,必须同时有另一个字由仄声变为平声作为补救,使得被破坏了的均势重新得到保持。
说得似乎有理,而漏洞也十分明显。
这种说法的前提是虚假的。
事实上平仄格式上的平仄字数并无固定不变的比例,因为每个句子都存在可变通字,是否变通与变通多少,都会形成不同的比例。
所谓保持均衡纯粹是主观的臆断。
重组停顿说。
这些人认为,平仄格式上的每个句子其停顿长度都有最合适的安排,如果当中有个不许变通的字竟然改换平仄,那么必须同时有另一个字改换平仄,以便重新调整停顿,达到停顿的对应适当。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比如“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云山兼五岭,风壤带三苗。
杜甫绝句书法
杜甫绝句书法杜甫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之一,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
杜甫的绝句深刻,含义深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
以下是杜甫绝句书法的介绍和分析。
一、杜甫绝句的特点1. 抒发真情实感:杜甫绝句并不是为了取悦官方,而是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真挚感受。
2. 所言深刻:杜甫深入生活,深入人心,他的绝句言简意赅,扣人心弦,深入人心。
3. 文笔婉约:杜甫绝句不仅意蕴深刻,而且文笔婉约,行健秀美,博大精深。
4. 短小精干:每首绝句只有四行,字数较少,但表达的深度令人信服,情感令人动容。
二、杜甫绝句的书法特点1. 素淡清秀:杜甫绝句的书法基本以行书为主,线条自然流畅,构思简明,笔势短而精,被誉为“素淡清秀”。
2. 独具风韵:杜甫的书法风格以流畅为主,精细入微,笔下形态自由,临摹难度很大。
3. 聚焦主题:杜甫书法的特点是一眼就能看出主题,表现出杜甫的情感,每一笔都显露着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三、经典杜甫绝句欣赏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兰舟载月夜行归。
“月”字书法流畅,一气呵成,彰显出月夜的清凉清幽和安详。
2.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刻画了山川的壮美、清幽,以及纵情自然的情怀。
杜甫用流畅的行书表现出清风明月的神韵。
3.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表现出山水如画的美景和生命的力量。
杜甫的书法构图精美,格调清新,墨迹淋漓尽致。
4. 小妇人家,双双门外拜谢罢。
句子简短精悍,书法温柔婉约,情感真切。
杜甫绝句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不亚于任何文化名著,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影响着后人。
今体诗的拗句、拗体和拗救——古代诗词简释
今体诗的拗句、拗体和拗救——古代诗词简释一、拗句古人把律诗中不合平仄的句子称为拗句。
1.初唐和盛唐某些诗人的律诗和绝句中出现一些拗句。
例如孟浩然五律《临洞庭湖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湖水”二字拗)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孟浩然《孟东野诗集》又如崔颢七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乘”、“鹤”二字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严格地说,第二句中的“黄”字、第四句中的“空”字、第五句中的“汉”字和第六句中的“鹦”字都算拗,但“汉”与“鹦”是拗救。
2.全诗用拗句,或大部分用拗句,叫做拗体。
杜甫、苏轼等诗人都写过拗体律诗。
例如杜甫七律《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草堂”二字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磬”字拗,“更见渔樵”四字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失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又如苏轼七律《寿星院寒碧轩》: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遥”字拗、“尺”字拗)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失对)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蝉抱叶”三字拗、“翠羽穿林”四字拗)平平仄仄平平仄(失粘),仄仄平平仄仄平。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对”字拗,“鹤骨何缘”四字拗)平平仄仄平平仄(失粘),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拗体和拗体诗(转载)
拗句、拗体和拗体诗(转载)使用拗句写成格律诗的体式,称为拗体。
它是对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变化。
诗人刻意求奇,特地变更诗格用拗句写成的诗,称为“拗体诗”。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除了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
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
杜甫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
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就成为拗体诗的最早源头。
如果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拗体诗赏析[url=]编辑[/url]著名唐代诗人杜甫倡以拗句写诗,形成独特风格,至宋黄庭坚专写拗体,崇尚艰涩拗曲,后在其影响下形成了所谓的“江西诗派”。
唐人许浑也喜写拗体诗,但仍比较注意协律。
王士祯《分甘余话》说:“唐人拗体律诗有二种,其一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如老杜‘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诸篇是也;其一单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如许浑之‘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之‘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是也。
论杜甫七言拗律的形式特点和地位
论杜甫七言拗律的形式特点和地位舒志武【摘要】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的规律,从而证明它们被归入"律"的合法性.但是,诗人创作不可能非律即古,后人分类却一定要非律即古,就未免削足适履扞格不入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把"拗"从"律"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形成古-拗-律的三分格局.【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9(008)004【总页数】9页(P97-105)【关键词】杜甫;七拗;形式特点;地位【作者】舒志武【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6.7一、七古与七律杜甫的七言八句诗现存187首,根据清人浦起龙的分类,其中151首归入七律,36首归入七古[1]。
后人的讨论多依据浦氏的这一分类。
关于七律七古划分的标准,浦起龙没有明说。
但从他的分类中,可以总结出七律的四条标准:1,七言八句;2,平声韵一韵到底;3,中两联对仗;4,平仄相间相对。
凡符合这四条的就是七律,否则就是七古。
这四条中,浦起龙对第1、2条把握最严,没有列外。
第3条稍有不严,偶有例外,如: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颈联)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颔联)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所思》颈联)这三联按律诗的要求都应该对仗但是都没有对。
第4条出入最大,除开拗救不计,不合平仄要求的有49首之多。
不过这些不合平仄的七律,到底还是离七古较远,就是与七古中那些平声韵一韵到底的诗篇相比,似乎也更具备七律的资格,因为它们对仗,平仄虽不规范,但也不至于完全出格。
杜甫拗体诗
杜甫拗体诗
摘要:
一、杜甫简介
1.杜甫生平
2.杜甫的文学成就
二、拗体诗的定义与特点
1.拗体诗的概念
2.拗体诗的特点
三、杜甫拗体诗的成就
1.杜甫拗体诗的代表作品
2.杜甫拗体诗的艺术价值
四、杜甫拗体诗的影响
1.对后世诗人的启示
2.杜甫拗体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正文:
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拗体诗是他最具特色的诗歌类型。
拗体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主要特点是五言、七言的句子中,第二、四字的平仄声调相拗。
这种拗体诗在杜甫的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属于拗体诗。
杜甫的拗体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他在创作中运用拗体诗的形式,使得诗歌的音韵之美更加突出。
在五言、七言的句式中,通过平仄的搭配与变换,营造出丰富的音韵效果,增强了诗歌的审美魅力。
其次,杜甫在拗体诗中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拗体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拗体诗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后世诗人都在他的诗歌中找到了启示,学习他运用拗体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杜甫的拗体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优秀的范例。
总之,杜甫的拗体诗是他诗歌创作中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押韵特点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押韵特点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的押韵特点哟。
你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开头两句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溜?“柳”和“天”,押的韵多好听呀!就好像黄鹂的歌声一样清脆悦耳。
再往后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和“船”,这俩字一出来,整首诗的韵律就更完美啦。
感觉就像是踩着舞步,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又轻盈又欢快。
这种押韵啊,让诗变得特别有节奏感。
读起来的时候,嘴巴就像在跳舞,一会儿跳到这儿,一会儿跳到那儿,可有意思啦。
而且你想啊,杜甫大大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那得多用心呀!他把这些字巧妙地安排在一起,让咱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一下子就能记住。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首诗的押韵特别妙呀?稿子二亲人们,今天咱们唠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押韵特色哈!一说起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哎呀,那韵味儿就出来啦!“柳”字一收,“天”字一扬,读起来别提多带劲了!就像一阵小风,轻轻吹过心里,特别舒坦。
再瞅瞅“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雪”字干净清冽,“船”字悠悠长长,合在一起,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这押韵的妙处可多啦!它让整首诗变得特别整齐,就跟排好队的小朋友似的,规规矩矩,可乖啦!而且读起来也不累,顺顺溜溜的,一口气就能读下来。
想象一下,杜甫他老人家在构思的时候,肯定是这儿琢磨琢磨,那儿想想,才把这韵押得这么好。
这就像是他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送给咱们后人,让咱们能在诗里感受到美。
读着这押韵的诗句,眼前的画面都变得更生动了。
黄鹂叫得更欢实,白鹭飞得更自在,雪更白,船更稳。
哎呀呀,这诗的押韵真是绝了,越品越有味道!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杜甫绝句平仄规律及押韵
杜甫绝句平仄规律及押韵嘿,你知道杜甫吗?那可是诗圣啊!他写的绝句简直绝了。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杜甫绝句里的平仄规律和押韵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平仄。
平仄就像是诗歌里的音乐节拍,一高一低,一长一短的,特别有节奏感。
你看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按照平仄来说啊,“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就像在走路,一步高一步低的,走得稳稳当当。
如果平仄乱了,就好比走路乱了步伐,磕磕绊绊的。
想象一下,你正跳着舞,要是节奏全乱了,那舞蹈还能好看吗?肯定不能啊!杜甫的诗呢,平仄安排得特别巧妙,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音乐在耳边流淌一样。
再说说押韵。
押韵就像是给诗穿上了一双漂亮的鞋子,让它走起来更加轻快、迷人。
还是拿“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来说,下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柳”和“天”就是押韵的。
你听,这读起来多顺口啊,就像唱歌的时候,最后一个音总是能和谐地搭在一起。
这押韵啊,就像是把一群小伙伴拉在一起,手拉手,很团结的感觉。
我就问你,要是唱歌的时候,每个音都不搭,那还叫歌吗?那不成了乱喊乱叫啦。
我和我朋友有一次就讨论杜甫的绝句。
我朋友说:“杜甫的诗好是好,可这平仄和押韵啥的,太难懂了。
”我就跟他说:“你可别这么想啊,这就好比你听歌,你能听出好听不好听吧?杜甫的诗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先别管那些规则,就光读,读顺了,你就能感觉到那种美妙。
”我朋友听了我的话,又去读了几首,回来就跟我说:“哎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呢!”其实啊,杜甫绝句里的平仄规律和押韵,就是让诗变得更有韵味、更有节奏感的魔法。
这平仄和押韵相互配合,就像厨师做菜,盐和调料放得刚刚好,那菜才好吃呢。
杜甫就是那个超级大厨,他的绝句就像一道道美味佳肴,平仄和押韵就是他做菜的秘诀。
在我看来,杜甫绝句里的平仄规律和押韵是他诗歌的灵魂所在。
正是有了这些,他的绝句才能历经千年,还被我们广为传颂。
这就像是一颗钻石,因为有了独特的切割工艺(平仄押韵),才会在众多石头里闪闪发光,成为永恒的经典。
杜甫拗体律诗
杜甫的拗体律诗是他在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拗体律诗是在律诗的基础上,对韵律、格律进行某种程度的变通和创新,使得整体的音韵更为丰富、抑扬顿挫更加灵活。
以下是杜甫的一首拗体律诗《秋夕》的节选: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这里的拗体表现在对律诗规律的一些变动,如“画屏”与“流萤”形成了宛如画屏一般的意象,增加了诗的意境。
这种变动不仅让诗歌更具艺术感,同时也让作者在表达情感时有更多的表现手法。
在整个《秋夕》诗篇中,杜甫采用拗体手法,展现了浓烈的秋意,表达了他对人生、时光流转的感慨。
杜甫绝句论略
杜甫绝句论略
杜甫绝句是杜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开启了新近体诗的先河,极富表现力。
它
有着独特的笔调,力求在有限的词藻里蕴涵极丰富的意境,提出宏大的意象,指向无穷的思想。
杜甫绝句所创立的近体诗精神,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迷离和跳跃,极具主观性的
逻辑思维,以及一种张力充满的诠释方式。
他利用它们含蓄而又极大地影响读者:微妙、概括、夸张、散文、比喻、抽象、象征、张力,都在里边,寓意深远。
他在绝句中表达的大道理和他自己的价值观,在当代仍然有着共鸣,有深远影响。
这类精细而又隐喻的细节,通过杜甫绝句,让不是深厚文学功底的读者更容易
了解,从而使文章具有可读性,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他的诗歌,充满着象征主义的味道,高屋建瓴的寓意,秉承着道家“路解而由之”的宗旨,使境界更加深远。
杜甫绝句的伟大魅力,不仅在于它随意性意识流式的表达,更在于它表达的真实、深沉内涵,站立位于历史和社会背景之外,让文字连珠成诗,完美地把握住原文的核心内容,能够使整体风貌浑然一体,并对读者文化背景和文体样式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杜甫绝句灵动的艺术,犹如一股强大的感性洪流,将历史的祝福,
融入经典的人文故事里,流淌在每个人的思想魂里,让经典的价值观艺术继续传递,流淌在旷古不变的文化地带。
杜甫的“拗体七律”
杜甫研究学刊二〇二〇年第三期总第145期杜甫的“拗体七律”[日]加藤国安文张思茗译〔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杜甫的“拗体七律”,并从韵律学的角度考察其意义。
杜甫的近体诗中有相当多不规则的格律(拗体)。
夔州时期之后,杜甫写下了许多拗体七律。
本文具体分析了长安时期的《题省中院壁》、夔州时期的《白帝城最高楼》以及湖南时期的《暮归》《晓发公安》。
可以看出,湖南时期的拗体风格与夔州不同——在单纯的悲叹之外,最终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开阔感。
诗人无意修饰平仄,而是呈现出一种平静的内心状态,老练而出色地表现了“古拙”的技法。
可以说,以这两首杰作为标志,“拗体七律”开创出了新天地。
〔关键词〕杜甫拗体七律韵律学意境的新天地绪论杜甫是一位一生都在尝试自我变革、却始终不对“完成”给予肯定的诗人。
诗的内容也好,形式也好,不都是如此吗?历来,杜甫被视作五律七律的完成者,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认可。
然而在杜诗中,并非只有正体的、完成态的五七律才具有艺术性。
在我看来,他是一位亲手打破了自己完成的严格律诗韵律并不断成长的诗人,这种本领尤其体现在其晚年“拗体七律”(打破正体的非常规七律)的创作中。
这一晚年的重要自我变革不应为我们所忽略。
杜甫超越了正体律诗的韵律,以“拗体七律”创出了更高层次的诗境,可一直以来不仅很少有人提及这一点,对于杜甫最晚期的“拗体七律”本身也少见特别的讨论。
关于杜甫各个时期诗境的变化,历来论说已多。
——前后期诗境大致以安史之乱为界,乱后直至入蜀是吟咏内心忧愁的时期。
成都的短暂安宁,可说是杜甫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期。
之后又经历了急转直下、悲愁迸裂的夔州时期,770年时五十九岁的诗人在湖南的舟中辞世。
——然而,对于杜甫的这种自我变革,从诗歌形式层面进行的探讨却几乎没有。
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杜甫晚年大量创作“拗体七律”这个问题,对于这类诗歌,至今也没有见到形式方面的研究。
应该说,正是借助这种拗体,诗人晚年的悲愁才得以表达,所以正应将它作为杜甫自我变革的典型来强调。
杜甫拗体诗
杜甫拗体诗
杜甫的拗体诗是指打破固定的格律、用拗句写成的格律诗。
它的特点是生涩瘦硬、崛奇古拙,但也容易流于艰涩扭曲,因辞害意。
杜甫在夔州时期写出了不少拗体诗,其中一首《暮归》就是一首拗体的七律诗。
这首诗的具体节奏和拗体有关,但可以感受到它打破了一种固定的格律,运用了拗句的特点。
《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赠别郑炼赴广东》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百年飘泊更忠义,怜君见我启新愁。
《寄韩谏议》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杜甫拗体诗新议
杜甫拗体诗新议摘要:杜甫写有110多首格律精严的正格七律,又有明显的出离常规格律的倾向,因此产生了一些拗体七律。
违律严重的部分曾被看作“大拗”的诗,与七古类的一些七言八句体诗并无多大差别,当作拗律看是不合理的。
应该说,杜甫拗律写作很难说是新格律的创制。
辨析七古、拗体七律、正体七律时,传统诗律学方法存在缺陷,应引入节奏和语感等因素。
杜甫在《愁》一诗之下曾有自注:“戏为吴体。
”后世学者一般认为,杜甫所说的“吴体”即拗体。
这类诗以七言为主,在杜集内数量不小,面貌引人注目,宋代以来,对此的关注,已成为整个杜诗研究的一大重要问题。
但直到现在,这项研究依然还疑点重重。
一、七言八句的七古不是拗律吗讨论杜甫七言拗律,一般是在浦起龙《读杜心解》所编的151首内讨论。
金启华从中拎出18首进行诠释,认定为拗体七律。
邝健行同样是在这个范围中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拗得显著的26首,大拗的7首。
韩成武则从中区分出113首严整七律和38首七言八行体诗。
不过,浦起龙的分体是否可靠,这是需要追问的。
笔者以为需要对杜诗中所有字数、句数与七律相同的诗进行研究,而《读杜心解》卷二所编141首七古中便有32首为八句体七言诗。
这32首分别为《秋雨叹三首》《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题壁上韦偃画马歌》《越王楼歌》《海棕行》《姜楚公画角鹰歌》《光禄坂行》《苦战行》《去秋行》《渔阳》《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发阆中》《天边行》《阆山歌》《阆水歌》《青丝》《引水》《近闻》《秋风二首》《缚鸡行》《折槛行》《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大觉高僧兰若》《自平》《夜归》《前苦寒行二首》《发刘郎浦》《夜闻觱篥》,现代读者不容易把它们与七律区别开来。
现在不妨从这32首诗的讨论开始。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律诗有三个要素,即字数合律、对仗合律、平仄合律。
他提出了简单的分辨似律非律诗的方法,即:“如果三个要素具备,就是纯粹的律诗;如果只具备前两个要素,就是古风式的律诗,亦称拗律;如果只具备第一个要素,就不算是律诗,只是字数偶然相同而已。
杜甫绝句诗的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歌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尤其擅长描绘中唐经历“安史之乱”之后人民生活的苦痛,倾注了诗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杜甫诗歌被后世称为“诗史”。
杜甫以律诗见长,他的绝句研究者较少。
因其绝句共计138首,只占他全集的不到1/10(杜诗现存约1400余首)。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如果不对杜甫绝句加以适当的注意,那对杜诗的理解是不会全面的,而且很难看到杜诗的全貌,并对杜诗作出一个较完整的评价。
对杜诗中的绝句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
笔者认为要对杜甫绝句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了解是问题的关键,现将杜甫绝句的艺术特色分为四个方面:一、杜诗绝句联篇的多,单篇的少杜诗中无论是写景物或写时事都是如此,联篇的多,而单篇的较少。
我们知道,绝句的字数固定,要求在仅有的28个字或20个字里,反映繁富的客观景物和现实里的重大事件,尽管作者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也必须有较多的篇章才能容纳得下,因此就需要有联篇的诗章。
杜甫深谙其道,他用联篇的诗章来反映当时广阔的历史事件。
五古如《羌村三首》《八哀诗》等,律诗如五律《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五首》《秦州杂诗二十首》等,七律如《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等都是。
这些诗篇,有的是首首互相关联,脉络暗通,不可分割的,如《羌村》《秋兴》《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等;有的可以各自独立的,如《秦州杂诗》《解闷十二首》。
应当分别看待,分别分析。
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用联篇的绝句来歌唱时事的,有岑参的《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和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和杜甫的联篇绝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杜甫的联篇绝句之多,反映生活之广,又有超越两家之处。
同时,我们知道,绝句的特长是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能触景生情、触机生趣,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工笔细描、体物细致。
但是,对于不断呈现的事件、故事,或事件重大,牵涉面广,而作者对这些客观情况,又都是有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于是,不时以连续的捕捉来摄取自己的激情,必须有联篇的绝句来抒写这些内容;而联篇的绝句也就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如杜甫的《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就充分表现了联篇绝句的特色。
杜甫拗体诗
杜甫拗体诗(实用版)目录1.杜甫简介2.拗体诗的概念及特点3.杜甫拗体诗的艺术成就4.杜甫拗体诗的代表作品及其意义5.杜甫拗体诗对后世的影响正文1.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猎社会现实、历史事件、哲理人生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以写实为主,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深刻反映了我国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
2.拗体诗的概念及特点拗体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句式、用韵、平仄等方面打破常规,以求得新的艺术效果。
拗体诗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许多拗体诗佳作。
拗体诗的创作要求诗人具有较高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素养,因此,拗体诗常常成为诗人展示自己才华的载体。
3.杜甫拗体诗的艺术成就杜甫的拗体诗在唐代诗歌中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句式方面,杜甫善于运用拗句,使诗句更加跌宕起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其次,在用韵方面,杜甫大胆尝试新韵,丰富了诗歌的音韵变化。
最后,在平仄方面,杜甫巧妙地安排平仄,使诗句更加和谐优美。
这些特点使得杜甫的拗体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杜甫拗体诗的代表作品及其意义杜甫的拗体诗代表作品有《月夜忆舍弟戍边序》、《春望》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唐代诗歌的瑰宝。
杜甫的拗体诗不仅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杜甫拗体诗对后世的影响杜甫的拗体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和技巧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对唐代以及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拗体
在杜甫的绝句诗里出现较多,特别是以七绝为甚。
前人对杜甫的诗七绝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原因之一,便是拗体太多而不中格律。
杜甫写的七绝是比较随便的,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日常生活。
凡题材不宜构成出长篇的,他多半用七绝的形式表达。
如《戏为六绝句》,是一种杂谈式的论诗诗,评今论古,给后人的启发很大。
但杜甫入蜀后所做的绝句多为描写当地的风景和风俗人情的的组诗。
如,《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陵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
再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其六)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其七)
与盛唐时期一般绝句不同的是,杜甫的绝句在声调上不是那么悠扬和谐,但章法、句法多变,刻画细致,能曲折达意,而且受民歌的影响,更多的是杂有当时流行的口语。
杜甫的这类诗,既有连篇的吟唱,又有单篇的短章;既有长调的反响,又有拗体的独特。
多一气呵成的直实之作,其妙处在于活跃着怏然的生活情趣。
富于奇思妙想,
如《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杜甫为了更完美的表达诗意,他往往不注重格调和语序,这一举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无视格律,而恰恰在于他能够严格地遵守格律而多变化,使绝句因格律这一固定的形式具有活跃的生命力。
他的绝句多连章体和拗体,声调拗峭、笔墨质实,而多议论,改变了盛唐绝句的那种蕴藉含蓄的清丽格调,创立了一种与其沉郁顿挫风格一致的绝句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