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
儒家学习心得(五篇范例)第一篇:儒家学习心得儒家学习心得通过两年时间对儒家文化的学习,感触很深.其中体会最深的是:应该快乐人生!孔子的一生是快乐的,总结了他快乐原因,对我有不少启示:一是用心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人非生而知之者,在发愤忘食的勤敏学习中,就会产生乐而忘忧的心境。
乐自勤出,过程中必然会有艰苦的努力,但坚持到底,其后必大有收获。
这就是学习带来的快乐源泉。
在生活中是这样,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我们必需不断进取。
二是注重交友,享受朋友带来的快乐。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
在家跟亲人要和睦相处,在外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在工作中的同事关系更要和谐。
从社会各种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三是别人的误解不在意,调整自身的心态,享受自乐。
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心态决定一切,快乐来自内心。
商务订单中心:向桂志2010-12-22第二篇:演讲稿儒家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一、儒家文化的三个层次:经典、制度、核心精神一般而言,儒家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儒家经典、依照儒家思想而设立的社会制度和儒家经典所体现的核心精神。
(一)儒家经典的形成过程:儒家经典主要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典,后来《乐》典亡佚,实际上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典,这五典在汉代武帝之后定为经书,从此,儒家思想就成为治国的法典。
对“五经”进行注疏、训解、阐发等专门研究的学问就是经学。
儒家经典与孔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按照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六经》都经过了孔子整理和修订。
《诗经》是周代的诗歌总集。
本来有三千多篇,周代时已经缺失了一部分。
孔子删去了其中有重复的部分,挑选了符合礼义的篇章,最后成三百零五篇,并配上乐,使这些诗篇都可以诵唱出来。
《书经》是三代历史文献及部分上古史料的记载。
孔子搜集上古及三代文献,为《尚书》编了次序,并作了《书序》。
《礼经》是西周、春秋时各国礼仪的记载。
孔子曾考证了夏商周三代之礼,并对《礼经》加以损益,主张恢复周礼。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比如谦恭、正直等。
而孔子则认为人们不应当是君子,但也不应成为小人。
为此,孔子和孟子之间有过多次辩论。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观点基本一致。
在这里我觉得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人事物,不能以主观眼光去对待每件事情。
孔子所谓的君子,大概指的就是具备某些特质的人,而非世俗意义上的那种“高尚”人士。
简单地说,我认为孔子的君子并不是后人所说的那种温文尔雅,更非仗义疏财,仁慈爱民的类型。
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去干有损国家利益的勾当,相反的,他会做出巨大的牺牲;他不会违背自己的信念与道德准则。
因此,他是可敬的。
其次,孔子的君子精神是指代那些有原则有骨气的人。
我想,大多数国人应该都认同“义”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言出于《左传》。
而孔子则进一步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认为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将好的让给别人,就算自己的内心再怎么愧疚,也要保持风度,忍辱负重,绝不去做有损原则的事情。
君子也有七情六欲,但决不会被情感牵着鼻子走,即使有人犯下大错,君子也只是尽力规劝,以达到道义的制高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出手。
君子之志在于天下,小人之志在于一己。
君子是怀抱理想而活着的人。
小人虽有恻隐之心,但往往却将私心放在第一位。
小人从不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只求自己的目的达到,无论对象是什么。
因此,孔子认为君子比小人可爱。
小人没有善恶之分,而君子却需要强调自己的良知。
最后,关于君子这一称呼,很多人认为儒家宣扬君子有失偏颇,应该摒弃。
因为当今社会,许多暴发户或权贵都具有君子的品质,但实际行动上却是卑鄙的小人。
因此,现代人对君子这个词语表示否定。
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君子,但它却不是泛指所有的君子。
我们不能因为那些自私的小人而贬低君子。
君子应该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恶人试图颠覆我们的世界观,但这些君子往往会站在最前面,用他们的坚持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
养浩然正气 树大丈夫精神——《孟子》读后感
养浩然正气树大丈夫精神——《孟子》读后感2015.10以前读过的书中,很多都引述过《孟子》一书的内容。
在中学时,语文课上也学习过几篇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寡人之于国也”等著名篇章,让我一直对孟子心生敬仰,想了解这位被尊为“亚圣”的先哲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
多年以前在外地出差,购买《孟子》一书,但因工作繁忙,自己又缺乏毅力,尘封于书架。
从去年起,工作生活趋于稳定,遂将早已购买多年的《孟子》找出,利用工作之余,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认真研读了一遍,对不理解的文字、短句通过查词典、上网搜索含义,并用铅笔在一旁做好注释。
孟子的高尚思想,富有气势的文辞,旁征博引,感情充沛,让我为之折服。
《孟子》一书包括“梁惠王上”“梁惠王下”等十四个篇目。
而孟府的大堂前,清代世宗亲笔题写的“七篇贻矩”匾额,是指《孟子》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七篇,作为孟家后代言行举止和处身立世的准则规矩。
书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人天性善、民本思想、舍生取义等宝贵思想。
但是让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养浩然之气和大丈夫精神。
浩然之气出自“公孙丑”篇。
孟子生活的时代在战国后期,当时的各个诸侯国为了开疆拓土,亦或掠夺钱财,“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1,穷兵黩武,民不聊生。
孟子为拯救黎民于水火,济苍生于乱世,周游列国,极力劝说各国君主采用他的“仁政”主张,以实现其兼济天下的抱负。
但是,孟子的理论却被司马迁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致使“仁政”在各诸侯国屡遭冷遇。
虽然司马子长对孟子尤为尊重,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便可看出。
《列传》开头便是“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日: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故曰:‘放(通仿,依照、依据)于利而行,多怨。
’白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意思就是司马迁每次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不免慨叹孟子思想的深邃。
修身养性——感悟儒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
修身养性——感悟儒家思想对人生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准则,强调“修身养性”之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对人们建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修身之道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修身之道,即通过自我约束和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论语》中说,“君子修道,乘天地之正,以承祖先之志。
”意思是说,修身养性是做一个“君子”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天地之道,承担祖先的愿望。
儒家提倡人们要守礼、守德、守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二、遵守社会道德准则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儒家主张人们要遵从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发扬尊老、敬师、孝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
通过遵守这些规矩和准则来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强化自己的个人形象。
同时,儒家也强调了不断自我反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变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以更好地履行个人社会责任。
三、亲和力的培养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诚”和“仁”,其中“仁”是一种对人类共性的情感,是人类道德追求的最高理想。
儒家认为,人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从而不断培养亲和力,建立人际关系和谐的社群。
在现代社会中,“诚”和“仁”在某种意义上被替换为“亲和力”,这种力量可以使个人系统地面对周围的人和社会。
亲和力越强,越有利于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四、培养品位和审美儒家思想对于个人品位和审美也有着深刻的见解。
儒家认为,人应该学会欣赏美,并努力追求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然而,美不仅仅是通过外貌和环境来表现,更是源自人内心对美好的向往和不断探求。
人不断追求美好,才能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它。
五、发扬孝道儒家思想中的“孝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认为,孝道是颟顸之爱、亲族之义,是尊敬家长、敬爱长辈的情感和行为。
通过发扬孝道,不仅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亲密度,也能加强个人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想人格大丈夫在儒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大丈夫是孟子对于人类理想人格的一种描述,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风范。
本文将从大丈夫的概念、特点、实践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丈夫的概念大丈夫这个概念源自于孟子的思想,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和情感,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社会责任。
大丈夫在行为上应该做到正直、诚实、有勇气,不屈不挠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在精神上,大丈夫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崇高的品质,能够超越个人的得失和情感波动,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大丈夫的特点1.高尚的道德品质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是成为大丈夫的基础。
这种道德品质包括仁爱、忠诚、诚实、公正等。
大丈夫应该时刻保持这些美德,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2.坚定的意志大丈夫还应该具备坚定的意志,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勇气。
这种坚定的意志能够使大丈夫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过程中不屈不挠,始终保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以天下为己任大丈夫应该具备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实践中。
大丈夫应该在行动上表现出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正直和诚实大丈夫应该具备正直和诚实的品质,能够在言行中保持一致,不虚假、不隐瞒。
这种正直和诚实能够使大丈夫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三、大丈夫的实践意义1.对个人的意义成为大丈夫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具备大丈夫的品质能够使个人在道德上更加完善,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其次,具备大丈夫的品质能够使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更加成功。
因为大丈夫的品质能够使个人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最后,具备大丈夫的品质能够使个人在社会中更加有用。
论语关于君子的读后感(5篇)
论语关于君子的读后感(5篇)论语关于君子的读后感(5篇)儒家经典《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论语关于君子的读后感,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论语关于君子的读后感(篇1)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一本语录,讲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或一些官员的对话,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的意思思是说:学完了再去复习,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人不知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看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明朝的刘大夏。
小时候的刘大夏十分聪明,对孙子兵法更是情有独钟。
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爱不释手。
他告诉别人:“我遵守了孔夫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诲,十分高兴。
”刘大夏当上官后,他的同窗来找他叙旧。
刘大夏摆了一桌酒席,对同窗说:“唉,自我当官后,也只有远方来的你让我如此愉快啊!”有一天,刘大夏在路上遇到一个醉汉,官兵大喝:"刘大人出巡,让道让道!”醉汉说:“什……什么刘……刘大人啊?”官兵说:“就是刘大夏刘大人!”醉汉说:“没听……听说过……过这玩……意。
”刘大夏见状说:“算了算了,绕道走吧。
”按照孔夫子的话说,刘大夏的这种行为就是君子所为。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我们一开始观察人,正如孔子所说,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为人处事。
但是自从读了《论语》我才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
所以,读了《论语》之后,使我受益良多。
它使我懂得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经典著作,才能令我们的思维更敏捷,视野更开阔,做事更合理,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不断自勉,少走弯路。
才能让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符合日常行为规范。
论语关于君子的读后感(篇2)看因讲《论语》所体现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述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君子”,就是指儒家思想中认为最好的人。
但这个称号是属于古人的,而且往往成为了一种表面形式,所以我想说说关于“君子”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君子”往往给人一种表里如一,忠诚可信,老实忠厚的感觉。
但其实不然,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君子”也是需要具备德行品质的,只是他们把善的观念当作主导,是美好人格的体现,因此他们具备了善性,同时兼有义、礼、仁、智、信五方面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完整的君子。
这些人都必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虽然“君子”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至少应该做到。
而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伪君子,“君子”也不能尽如人意。
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他们胸怀宽广,以天下事为己任,他们从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有利于公的事他们都热情相助,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总会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总是关心别人,同情弱者,为别人着想,他们是光辉形象的化身,是力量的代名词,是精神的楷模。
而在我看来,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贪官污吏,通常也是假冒君子的人。
孔子的弟子有一个叫宰予的,比孔子小三十岁。
他们自己对这样的作风并不感到羞耻,相反,还振振有词:“予,天厌之!天厌之!”《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宰予对曰:“予唯不知也已。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古时候就流传这样一句话:“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孔子也一直提倡实践教育,因此他也十分赞赏宰予的行为。
现代文明人要达到内心与世界的和谐,更加需要追求和发扬“君子”的精神。
面对社会,我们应该严于律己,维护正义,与邪恶势力作斗争;面对朋友,我们应该肝胆相照,与朋友携手并进,共同进步;面对弱者,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奉献爱心……一个集高尚品德于一身的人,一个人人尊敬的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
儒家的君子之道
儒家的君子之道儒家的君子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它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高尚品德和行为准则。
君子之道要求人们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并以谦逊、宽容、忍让、勇敢等品德为基础,来塑造自己的人格和品行。
本文将从君子之道的内涵和实践等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道。
一、君子之道的内涵儒家的君子之道包含了宽宏大量、仁爱礼义等多个方面的内涵。
首先是以仁为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也是君子之道的核心。
君子要以仁为本,用仁心对待他人,包容一切,以仁爱之心待人。
其次是尊重礼仪。
在儒家看来,礼仪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尊严的表达,君子要尊重礼仪,遵循礼仪规范,以礼待人。
再次是持之以恒的修德。
儒家认为,修养自身的品德和修为是君子之道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二、君子之道的实践1. 修身:君子之道的第一步是修身,儒家倡导内在修养,通过修身养性,修心养性的方式来提升个人的修为。
君子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缺点,塑造良好的品性。
2. 齐家:君子还要注重家庭伦理和家庭和睦。
齐家是指要关心家庭的幸福和和谐,尊重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关系,承担家庭责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3. 治国:君子之道还要求君子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治理。
要有担当和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4. 平天下:君子还要关心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
要关心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推动社会各种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三、现实意义儒家的君子之道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行动准则。
在现实社会中,贯彻君子之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君子之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有当每个人都遵循仁、义、礼、智、信的准则,才能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君子之道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只有当每个人都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四、君子之道与当下社会当前社会,崇尚个人利益,缺乏公共责任感;缺乏诚信,道德风气败坏;鲜有人关心国家大事、社会公共事务等。
大丈夫的概念解释
大丈夫的概念解释大丈夫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一个男子应有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在古代,大丈夫是指有才干、有道德修养、忠诚勇敢、尊重他人的男子,同时也是一个领袖和榜样。
大丈夫的概念源于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
在当代,大丈夫的概念仍然有广泛的应用,表达了对于良好品格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以下是对于大丈夫概念的详细解释:1. 道德品质大丈夫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公正、孝敬父母等。
这些品质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个人应有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2. 才干和能力大丈夫需要具备一定的才干和能力,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表现出优异的成绩。
这种才干和能力可以是智力方面的,如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能力,在学术、艺术、文化等领域中有出色的表现,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如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出色的表现。
这种才干和能力不仅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带来成就感,也可以在社会上发挥榜样的作用,带领他人进步。
3. 忠诚和勇敢大丈夫需要具备强烈的忠诚和勇敢精神,能够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付出自己的力量和牺牲。
忠诚体现了对于价值观念的坚持,对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的投入和奉献,而勇敢则体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不惧怕危险和牺牲。
忠诚和勇敢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同时具备,才能真正成为一位大丈夫。
4. 尊重他人大丈夫还需要具备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能力,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情感,同时也应该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种尊重和关心体现了大丈夫对于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关注,使得他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大丈夫是一个具有多重品质和作用的概念,代表了一种高度的道德品格和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中,大丈夫的概念和价值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带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儒家的君子之道
儒家的君子之道儒家的君子之道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体现了儒家对于理想个人品格和行为规范的追求。
在儒家经典中,孔子和孟子都提出了君子之道的理念,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与修养。
君子之道不仅对个人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指导着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下面将从君子之道的内涵、实践与现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君子之道的内涵儒家君子之道强调的是道德修养。
在儒家眼中,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等道德修养。
仁者爱人,义者守信,礼者尊重礼节,智者明辨是非。
这些道德修养不仅是君子的行为准则,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体现。
通过道德修养,君子可以与众人相处融洽,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做出贡献。
君子之道追求的是自我完善。
孟子提出了“修己以安人”的观点,指出君子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才能为他人带来安宁。
君子应当不断地自我反省与修正,追求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同时以身作则,影响他人,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君子之道还关注人际关系与社会责任。
孔子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君子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却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说明君子之道强调的是与他人的交往与关系,君子应该尊重他人,平等相待,同时也应该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儒家君子之道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准则。
君子之道的实践需要君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让君子之道得以真正体现于现实生活中。
在家庭生活中,君子应该充分发挥家庭的表率作用,在家庭中亲和力,尊重父母,关爱子女,和睦相处,遵循礼教,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只有在家庭中实践君子之道,才能在更广泛的社会中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君子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延续传统,传递美德,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君子也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弘扬社会正能量,使人们看到君子之道在当代社会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所在。
国学孔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孔子便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思想、言行和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
作为一名热爱国学、崇尚孔子思想的后人,我深感荣幸能在新时代的今天,对孔子的智慧进行深入的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国学孔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仁者爱人,以德服人孔子曰:“仁者爱人。
”这句话揭示了仁的本质,即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成为了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孔子提倡的“仁”,就是要我们学会关爱他人,以德服人。
感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对待朋友,要真诚相待,关心对方的生活、工作;对待家人,要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对待陌生人,要友善待人,尊重他人。
只有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对于家庭、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首先要修身,即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家庭和睦,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治国平天下,则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感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在家,要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在工作岗位上,要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要注重思考,思考要结合学习。
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思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只有学思结合,才能避免陷入盲目学习和无谓思考的困境。
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
对待知识,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不能人云亦云。
同时,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有感(精选3篇)
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有感(精选3篇)论语心得君子之道有感篇1孔子有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此家喻户晓之言,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
为何以此为标杆?在于它极好地概括了达到君子的几重境界。
晚明大儒顾宪成曾如此剖析孔子心目中“君子”之境界:“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夫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
”这段话堪称将如何养成君子的三重境界概括得甚是精辟到位:修境即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确立志向、积极进取的过程;悟境即随着人生经验日益丰富,阅历的不断积淀,真正了解自身短长,领悟世界本质,走向成熟的状态;证境则是对人生顺逆已了然于胸,对世事无常已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繁杂的规矩中可以求得自由的化境。
那何为“君子”?孔子身处时代,“君子”具有两层含义:一指那些出身高贵、地位较高的统治者;二指那些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够遵循礼乐的人。
故《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可知君子有其专门关注之事、用力之处,“本”即事情的根本之处。
换言之,君子要做好本身工作,尽其职责,道便由此产生。
若要闻道,先须自修,这当从“修境”入手,此即古时读书人求学之始。
它分为三个层次:志于学、而立与不惑。
志于学,便是自此开始,立志于要把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这意味着人生目标的确定。
意义在于:首先,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成为了人的终身事业,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其次,此乃知识独立、士人独立的标志;再次,士人不再是专家,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的君子儒。
读书人从此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担道之士。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对君子担道的重要性有过至论:道,人生之大道。
关于君子的感悟
关于君子的感悟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指有地位的人,也指有道德的人。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品德、行为、思想等方面做了许多论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理想的人格典范。
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浅析《论语》中的君子形象,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对君子的感悟。
一、君子表里如一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¹君子是心胸开阔、坦诚直率的,不会有什么隐瞒或欺骗。
小人则是心胸狭窄、忧虑不安的,总是想着如何利用或欺瞒别人。
孔子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²这里的质指朴素真诚,文指文采修饰。
如果朴素真诚胜过文采修饰,则会显得粗野无礼;如果文采修饰胜过朴素真诚,则会显得虚伪造作。
只有朴素真诚和文采修饰相辅相成,才能成为君子。
这就是表里如一的道理。
表里如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言行不一,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就会让人觉得不可靠,不值得交往。
如果一个人言行一致,或者说到做到,就会让人觉得可信,值得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君子一样,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不要说谎话,不要欺骗别人,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二、君子安贫乐道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³君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不追求过分的饮食享受,也不追求过分的安逸舒适。
他只关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孔子还说:“吾欲无言。
”⁴子路问:“何故?”孔子说:“有言者必有反者。
有反者必有争者。
有争者必有伤者。
有伤者必有恶者。
君子不畏死而畏恶也。
”⁵这里的恶指失去道德和名声。
孔子宁愿沉默不言,也不愿因为言语而引起纷争和恶感。
他宁愿死去,也不愿做恶事。
安贫乐道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是一种自由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只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安全,就会失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会屈服于外在的压力和诱惑。
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和信念,就会拥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就会超越外在的困境和干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君子一样,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不要贪图虚荣,不要违背良知,不要放弃理想。
所谓君子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所谓君子心得体会(模板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所谓君子心得体会(模板18篇)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君子是一个尊称,用来称呼那些德行出众、品性高尚的人。
如何做到成为一名君子?以下就从《论语》和儒家经典中谈谈我的看法。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认为,要做到成为君子,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仁爱之心、理性之思、明礼之行、宽恕之心等等。
一、仁爱之心——立身之本“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而要想具备仁爱之心,必须先要有感恩之心,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此外,还要有同情怜悯之心,对弱小之人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伤害他们,应当给予帮助,让其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若不具备这种仁爱之心,很难担当起“君子”二字。
三、宽恕之心——待人处事之道“仁者爱人”,意味着宽容、博大与无私,也就是说,要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去宽容别人,原谅别人。
这是一种不以怨报怨、以德报德的真正的宽容,不计前嫌,不计较曾经对自己的伤害,能够做到如此,是十分可贵的。
只有对别人宽容,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宽容,只有用爱去感化对方,才能实现和谐共处。
倘若一味指责别人的错误,强求对方改变自己的错误,只会引发双方的矛盾。
当然,宽恕并非毫无原则地放纵,而是有界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宽恕他人不能突破自己的底线。
四、理性之思——生存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学习与思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通过学习,能让人提升道德素养;通过思考,能让人增长智慧。
在追寻理性之思的过程中,人要有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态度,在碰壁之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并付诸于实践,因为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人在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是会有迷惘的,但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停滞不前。
理性之思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对知识点要深刻理解,灵活运用。
二、明礼之行——做人之道“仁者爱人”,说的是有“礼”之人,可以亲近。
而要做到“礼”,就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遵守基本的礼仪。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一切的礼貌、礼节都是自发的,自愿的,这样的人是具备良好品格的人,可以成为朋友。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第一篇: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是一个崇拜理想人格的国度。
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为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性文化,都能发现理想人格无所不在。
本文认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
孟子继承了将理想人格层次化的做法,其主要理想人格为“圣人”和“大丈夫”。
他降低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规格,消除了将理想人格抽象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了“大丈夫”人格理论,给人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孔子的“君子”较多的表现出的是谨慎、谦让、厚道、温顺等人格特点。
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则是对孔子“君子”人格一个侧面的扩而充之和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的是阳刚之气。
“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居仁由义、存心养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等修养方法得以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精神特征则表现为人格独立并自任以天下之重。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现实的价值和认识的意义。
孔子从自身的时代和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培育“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这种“君子”人格主要的标准必须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其次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基本的道德情感“忠孝”意识,具备完美的“信义智勇”的道德情操.君子人格是时代需求的产物,也是儒家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孔子构建的这种君子人格,具备了仁、礼、忠、孝、信、义、智、勇等优秀的道德品行,在某种程度也是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所要求人民具备的,可以说造就君子人格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如诚信危机、拜金主义、树立荣辱观念等问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途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是儒学的完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道”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上升为政治哲学.孟子从天(自然)与人(人文),民与君,个体与群体,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德力与天命,境遇与人格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将儒学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孟子思想最是精化之处,即是他的“理想人格”.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而孟子的理想人格则称为“大丈夫”;正是孟子自身人格的写照.孟子认为,儒者做官,“得志”的时候,应该同老百姓站在一起,同他们共进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即不在其位时,也应该坚守道义,不能为了保住禄位而丧失自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他又从如何应对外在的“富贵”,“贫贱”,“威武”的三种境遇,勾画出大丈夫凛然伟岸的形象:不因富贵而乱了方寸,不因贫溅而改变志向,不可在威武之前屈服变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认为,培养大丈夫人格不是向壁虚造,而是有人性心理结构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人性向“善”.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属于仁,义,礼,智.这是孟子人性心理结构的四根支柱,而这四根支柱就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根基.“大丈夫人格”是孟子的首创,可是如何培养大丈夫人格呢? 首先,要坚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儒家的君子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修身、立业和行事的理想追求。
无论从古到今,无论有多少明君,多少圣贤,人们总喜欢以儒家的君子做为效法的楷模。
现在我们不能否认社会的黑暗,但也要承认一些个人的品质和素质的作用。
其实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因为对手太强大,你没有信心去胜任。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只有具备真才实学、具有勇气和毅力的人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挖掘自身的潜力,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古代的君子都是仁爱宽容、正直大义的人,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孔子的教导令我受益匪浅,他教导我们“温故而知新”,还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可以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
在别人面前谦逊一些,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样就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向挫折屈服,这就是君子所为。
我相信,假如自己是一名君子,那么一定是最幸福的人,那么每一个和我接触的人都会深深地喜欢我,不是吗?这种亲近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无论遇到多么大的灾难,都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它就是我们所热爱的祖国母亲。
我们的祖国历经磨难,从以前的繁荣走到了现在的富强,曾经是弱小的她让我们哭泣,但是现在的她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自己是强大的!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花朵需要绿叶的衬托,绿叶的美丽又依赖于红花的存在。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未来是由我们打造的,我们是未来的主人,只有我们打造好了,才能保护祖国的美丽。
在此刻,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志气的青少年,每天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技术,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就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以后我的工作才会顺利,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私欲。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丈夫和君子形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丈夫和君子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视为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丈夫和君子的形象开始成为人们所追求和推崇的典范。
那么,究竟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丈夫和君子?他们的形象又有哪些特征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丈夫和君子都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表述,虽然在社会地位、权力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但整体上都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形象。
对于大丈夫和君子的定义,不同的文献和思想家都有不同的诠释。
例如,《论语》中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小人反是”。
从字面上理解,大丈夫应该是一种胸怀大志、处事有分寸的人。
而孔子《礼记》中则提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应该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但无论如何,大丈夫和君子都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他们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社会多为礼法严厉的等级制度,而大丈夫和君子则是超越了这种制度束缚的人物,他们遵循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准则,比如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德。
不仅如此,他们还注重自我修养,力求完善自己,以此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其次,大丈夫和君子都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文化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矛盾较多,社会普遍存在唯利是图的现象。
而大丈夫和君子却顾及众生,强调做人的准则和方法,以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带动社会风气的向上发展。
有时候,这种力量甚至超越了领导层和政治活动,起到了一种深远的影响。
第三,大丈夫和君子都需要有一定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开战,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于大丈夫和君子来说,就需要更强的能力和责任感。
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才干和实际行动能力,也要有一种对于职业精神的追求。
最后,大丈夫和君子也需要有整体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竞争十分激烈,而大丈夫和君子则应该具备一定的博学和远见,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问题和事物,并且对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
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呀,儒家关于君子的论述那可真是一座大宝库。
这君子啊,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给咱们这些后人指了不少明道呢。
咱先说说君子的品德。
君子的品德就像那醇厚的美酒,越品越香。
儒家讲君子要有仁心。
啥是仁心呢?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看到有个小动物受伤了,你心里头那股子不忍心,想要去帮它的劲儿,这就是仁心的一点体现。
君子的仁心可大了去了,那是对世间万物的一种慈悲和善意。
你想啊,如果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没有一点同情心,整天只想着自己,那这人是不是就像冬天里孤零零的枯树枝,干巴巴的,一点生气都没有呢?君子就不会这样,君子的仁心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
再讲讲君子的言行。
君子说话那可是有讲究的,不会信口开河。
君子的话就像那秤砣,有准头。
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思考的,有分量。
可不像有些人,嘴巴像个没把门的破车,啥话都往外蹦,也不管这话对不对、好不好听。
君子说话谨慎,做事也是如此。
君子做事呢,就像工匠打造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
他们不会敷衍了事,因为君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代表着自己的品德。
你看那些伟大的工匠,他们为了打造一件传世之作,花费多少心血啊。
君子对待自己的行为也是怀着这样的敬畏之心。
君子对待朋友的态度也很值得咱学习。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可不是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而是说这种感情像清澈的泉水,纯净没有杂质。
不像那些酒肉朋友,天天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一到你有困难的时候就跑得没影了。
君子的朋友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
就像两棵并肩生长的大树,虽然各自独立,但在风雨来临时又能相互依靠。
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君子朋友,那可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君子还很注重自己的修养。
他们时刻都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这修养就像给灵魂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
一个人的外表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老、变丑,可是内在的修养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厚。
君子读书学习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孜孜不倦。
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对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对于君子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我认为君子文化是一种追求道德、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它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君子文化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
在君子文化中,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是至关重要的。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如诚实守信、正直宽容、谦虚谨慎等。
这些品质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君子文化通过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鼓励人们追求道德的卓越,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文化注重修身养性。
君子应该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完善和自我超越。
修身养性是君子文化的核心要义,它强调个体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从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行正直的人。
在君子文化中,修身养性不仅是个体内在修行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君子文化强调社会责任感。
君子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为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君子不仅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更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君子文化通过强调社会责任感,鼓励人们以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文化是一种追求道德、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
它强调个体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指引个人行为,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君子文化,以其为指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你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识,谈谈对“君子”、“大丈夫”的认识和体会。
中国是一个崇拜理想人格的国度。
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为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性文化,都能发现理想人格无所不在。
本文认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两类,即“圣人”和“君子”,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
孟子继承了将理想人格层次化的做法,其主要理想人格为“圣人”和“大丈夫”。
他降低了孔子“圣人”理想人格的规格,消除了将理想人格抽象化的倾向,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了“大丈夫”人格理论,给人生提供了具体的操作规范。
孔子的“君子”较多的表现出的是谨慎、谦让、厚道、温顺等人格特点。
而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则是对孔子“君子”人格一个侧面的扩而充之和发扬光大,呈现出更多的是阳刚之气。
“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居仁由义、存心养性、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等修养方法得以实现,“大丈夫”理想人格的精神特征则表现为人格独立并自任以天下之重。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现实的价值和认识的意义。
孔子从自身的时代和阶级立场出发,提出培育“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这种“君子”人格主要的标准必须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其次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基本的道德情感“忠孝”意识,具备完美的“信义智勇”的道德情操.君子人格是时代需求的产物,也是儒家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孔子构建的这种君子人格,具备了仁、礼、忠、孝、信、义、智、勇等优秀的道德品行,在某种程度也是我们当今创建和谐社会所要求人民具备的,可以说造就君子人格对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今社会的诸如诚信危机、拜金主义、树立荣辱观念等问题,孔子培养君子人格的途径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那么孟子则是儒学的完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道”学说,主张施行“仁政”,将儒家的道德哲学上升为政治哲学.孟子从天(自然)与人(人文),民与君,个体与群体,内圣与外王,道义与功利,德力与天命,境遇与人格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将儒
学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孟子思想最是精化之处,即是他的“理想人格”. 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而孟子的理想人格则称为“大丈夫”;正是孟子自身人格的写照.孟子认为,儒者做官,“得志”的时候,应该同老百姓站在一起,同他们共进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即不在其位时,也应该坚守道义,不能为了保住禄位而丧失自我,所谓“穷则独善其身”.他又从如何应对外在的“富贵”,“贫贱”,“威武”的三种境遇,勾画出大丈夫凛然伟岸的形象:不因富贵而乱了方寸,不因贫溅而改变志向,不可在威武之前屈服变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认为,培养大丈夫人格不是向壁虚造,而是有人性心理结构的内在依据,这就是人性向“善”.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属于仁,义,礼,智.这是孟子人性心理结构的四根支柱,而这四根支柱就是培养大丈夫人格的根基. “大丈夫人格”是孟子的首创,可是如何培养大丈夫人格呢?
首先,要坚持人格的独立和尊严。
不因官位,钱财而屈志,即使与权贵交往,也应持平视的态度.孟子到齐国,齐宣王说好了到馆舍拜访他,后来伪称有病,要孟子去朝见他.孟子断然拒绝,说自己也有病,不能上朝.他认为,儒者为国君筹划治国方略,乃王者之师.他说天下可尊者有三:地位,年龄,道德.齐王凭借地位,居然轻视长者和有德行的人,这不是国君应有的态度.孟子的这种自尊和独立人格,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品格.其次,要培养大丈夫人格应善养“浩然之气”。
使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内心充盈自信,外在就会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他在回答学生公孙丑的提问时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必须用正义去培养;浩然之气,必须配以仁义和道德;浩然之气是由正义累积而成,不能靠突击而偶然产生.而且,只要做一件有愧于心的事,这种浩然之气就会疲软和消失.”原孟子之意,浩然之气来自于人道之心所孕育的一种情感,一种对家国,对苍生强烈的责任感;这种情感运行于心中,流贯于血脉,便形成一种内在的充满自信的气势,最终外化为一种人格行为和凛然的气概.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与浩然之气,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中的优秀分子,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宁可牺牲生命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