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第一讲)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是一面镜子还是一束灯光
(一)镜与灯:关于文学的比喻 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被文学的世界所打
动,可是,更多的时候,对于更多的人 来说,可能并不去思考什么是文学。 古往今来,理论家们不知提出了多少 种观点,莫衷一是。
-
文学最流行的不是抽象的阐释,而是 形象的比喻。
有人把文学比喻为镜子; 有人把文学比喻为灯; 有人把文学比喻为画。
-
按照海德格尔的描述,文学是这样一 种景观,它在大地与天空之间创造了崭 新的诗意的世界,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生 命。
-
海德格尔分析梵高的名画《农鞋》
我们甚至不能看出这双鞋是放在什么 地方的。这双鞋的四周空无所有,除了 一个不确定的空间,鞋子上甚至没有泥 土与乡间小道的尘土。一双农鞋,仅此 而已。
但从鞋的磨损,可以看出劳动者的艰 辛,从鞋的粗壮的坚实性中,透射出她 在料峭的风中通过广阔与单调田野时步 履的凝重。
-
艺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到了诗意的 状态之中,在此诗意状态中作品建立世 界,展现大地,进入了生活的最高境界。
在艺术作品中,人彻底摆脱了非本真 的浑浑噩噩的生存方式,世界才真正进 入了存在的光亮之中,人生在世诗意般 地彰显出来。
学说互不相让,也互相不能说服。
从理论上认为文学在本质上要么是再 现的,要么是表现的。
-
从文学的实际来看,在任何一部被认 为是纯粹表现情感的作品中,我们也能 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种附带装饰,不只
是一种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 诗是历史的孕育基础。
——海德格尔
-
唯物主义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告诉 我们,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穿 问题。
当人类已经解决了吃穿住的问题, 另一种需要就会被提升起来。
-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方 式,正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
-
在柏拉图看来,诗人创作作品,就是 对世界的模仿,并不是创造,这正如用 镜子反照万物。
从柏拉图开始,用来解释文学本质的 模仿理论就成为西方文艺理论史 的重要 观点,影响深远。
模仿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演化成再 现说。
-
与镜子比喻相比,在灯这一比喻的背 后,存在着与模仿说截然相反的理论, 那就是表现说。
人们常常把文学比喻成人类的精神食 粮,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学对于人类来说, 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
文学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 过去,我们常常停留在这一认识水平上。
实际上,从更为本质的方面看来,人 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类把 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统 一起来,并使之成为人类内在的和本质 的需要。
所谓表现说,就是认为文学艺术是对 人类主观世界的表现。
这种理论在中西文学理论中都有。
-
结论: 在中西美学史上,有的理论家主张文
学是再现的,有的理论家主张文学是表 现的,可以说,再现和表现是文学理论 史上两种最为典型的观点,这两种观点 是截然对立的。
-
(三)文学的两个世界 文学到底是再现的还是表现的,两种
文学非一般灯烛可比,可谓与日月同 辉。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
-
西方,把文学比喻为一种发光体是从 近代以来开始兴起的。
英国批评家哈兹里特把文学比喻为发 光体;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则把发光 体直接解释为灯。
-
除了镜子与灯,中外都有把文学比喻 成画的例子。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宋代张舜民
-
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这个方面就 越是突出。人类的生存正是以满足这种 更内在、更本质的需要而展开的。
从这一意义来讲,文学不是别的,文 学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
在海德格尔看来,文学不是现实的装 饰物,更不是一种消遣。海德格尔把文 学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 栖居在这一片大地上。
人宽广的胸怀,智者的机智,仁者的儒雅。
自然科学强调的是“是什么”的客观
陈述,而人文学科则注重“应当是什么”
的价值内涵。
人文学科让我们真正地懂得什么是真
正的自由、什么是生活的智慧。它能够引
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从
而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目标,并愿意为
之奋斗终生。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
-
第一讲 文学是什么
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
——西方
生动的比喻意象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 是什么这一抽象的难题。
-
(二)模仿与镜子、表现与灯 与比喻相比,比喻后面的理论学说当然
更为重要。因为比喻不过是它背后的理 论学说的形象描绘而已。 镜子的理论把文学理解成写实的再现 的;而烛光的理论则把文学看成是创造 的表现的。
-
柏拉图以后,文学艺术比喻为镜 子,就成为一个经典比喻被确立下 来了。
达·芬奇、莎士比亚 俄国的别林斯基更是明了地重申 了这一比喻。
-
“文学的显著特色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 不改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 像镜子一样,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 反映出来。”
——别林斯基
-
中国传统中,很早很早就把文学比喻 为一种发光体。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
-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 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 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 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
-
人文学科培养人的高远的理想,养成
不同的比喻代表着不同的文学观,代
表着不同的美学观。这些生动而有趣的
比喻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地走近文
学。
-
把文学比喻成一面镜子,是各种关于 文学的比喻中最古老的比喻之一。
《理想国》把诗人和画家比喻成一个 拿着镜子的人。
——柏拉图(古希腊)
按照柏拉图的比喻文学就好比是一面镜子, 它可以把面对它的一切东西都照出来。
镜子的比喻往往把文学看成了一种再 现方法,而发光体的比喻把文学看成了 心灵的表现。
-
庄子把心灵当作是发光的物体。
“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 人见其人。”
——《庄子·庚桑楚》
-
我们还可以从《诗品序》来进一步体会到古人的这 种比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 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 感鬼神,莫近于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