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读书笔记模板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读书笔记模板

法律人的世界观 法律人的方法论
法律人的自处 1
之道
法律人的专业 2
之道
3 附录1:我为何
选择成为一名 法学教师?
4 附录2:参考书

5 后记:创作书
本与制作人格
01我知道光在哪里 02读着读着就老了 03我有屠龙之术 04快乐高于责任 05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 06常思本来我无,方知人生皆得 07 “学一行”就得“干一行”吗? 08未选择的路 09法律人的知识沙文主义
本书同时也是作者在2020年出版的《日知为智——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一书的重新出版,更换了书名、封 面,正文内容只做了个别文字修订,并无增加和大幅修改,仍旧收录了少文老师与年轻法律人的50封往来书信, 分为:“法律人的世界观”“法律人的方法论”“法律人的自处之道”“法律人的专业之道”四大部分。
来信读者既有初入法学大门的法科生,也有初入法律职场的新鲜人,还有工作多年处于倦怠期的法律人。他 们所提的问题涉及学业、专业、职业、感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方面面。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对这些问题 一一作答。犹如一位智者,坐在读者面前,耐心地娓娓道来,效仿印光法师的《一函遍复》,将类型化的疑惑予 以回答整理,写成此书。
43劝君多读判决书 44熟视岂能无睹? 45极端化情境下的经验观察 46你所说的,你自己懂吗? 47追求结构的力量 48络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9什么才是有效的论证? 50阴谋、阴谋论及理性怀疑派
精彩摘录
这是《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16解释和辩护只有一线之隔 17发现你的不爱 18正确不等于妥当 19从经验到经典 20历史之真与逻辑之真 21结构化做事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22所谓创新,就是重新定义 23如何坚守底线? 24找到父母的真实需求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黄晶晶作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美国当代最伟大律师,艾伦·德肖维茨曾出任经典大案辛普森杀妻案、泰森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的首席辩护律师。

《致年轻律师的信》是其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对律师职业的建议,更有对职业理想和人生态度的忠告。

初入律师行业,有幸拜读此书,受益匪浅。

关于激情和专业性,德肖维茨教授以其经验告诉我们: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

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作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这两项品质缺一不可。

一方面作为律师需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和客观超然的立场,以做出专业的、客观的判断;另一方面,在工作甚至生活中律师要富有激情,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从工作中寻找乐趣,把工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带着这份激情和热爱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新鲜且富有创造性的知识,也在这些知识的滋养中不断深化对律师职业的热爱。

关于事业和生活的平衡,本书以“千万不要临终抱憾”作为标题。

家庭和事业的平衡是职场人士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实际上也没有一个作为标准答案的平衡点存在,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内心意志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当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人生的岔路口做选择时我们都是不知不觉的,只有在明白来不及回头时才意识到这些岔路口的存在。

所以在未来一些重要事情做抉择时,就有了一个参考,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怎么样选择才不会临终抱憾。

关于独立判断和现成建议,作者的观点是有用的建议必须是为每一个个体量身定做的,但往往大部分建议是反映建言者个人性格和志向。

在我们的工作经历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别人经验的影响,尤其是在初入职场时,总希望获得一本武功秘籍可以照着修炼,以期通过捷径迅速成长。

但是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最实用的建议是我们要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活出自己的人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综合条件去探索和成长。

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2)

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2)

给青年律师的一封信(2)给年轻律师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青年律师朋友:作为一名已经步入中年,并且有着二十余年专业工作经历执业律师总觉得有一份责任,把我专业和人生经历中经验和教训、痛苦和快乐告诉大家,希望你们能在我们这一群过来人的基础上想的更远、做的更好。

实不相瞒到目前为止我还算不是一位成功的律师,起码不是常人眼中的那种成功的律师。

我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是一位永不放弃自己追求的律师,一位有着坚定的专业坚持的律师。

最近就中国律师业的现状和未来连续写四篇文章,分别是:《标准化——开启中国律师未来大门的钥匙》、《穷律师、富律师——揭开中国律师成长之迷》、《国际化催生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化——兼对公司化律师事务所实践的反思》、《律师,你为什么不说法?》,非常庆幸这四篇文章在网络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几乎都被网站列入精品文章进入中文BBS 排行榜,尤其是《标准化——开启中国律师未来大门的钥匙》和《穷律师VS富律师——试揭中国律师的成长之迷》在《法制日报》公开发表后,得到很多专业媒体网站的转载和普遍的好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在探求中国律师的未来道路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并深信我所拥有的绝对不是孤单的坚持。

与刚刚加入律师行列和准备步入律师行业朋友相比,我们的当初远没有你们今天这么的幸运,甚至没有正式进入大学里读过一天的法律,虽然我手上有三个法律专业的文凭,但依次是司法学校的中专文凭、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某大学成教学院的本科文凭。

至于再高的学历,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去消耗了,就把它当作和自己没关联的事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轻视专业的学习,一九九八年参加全国律师考试,我仅有的复习时间就是从十月一日至十月九日这么长,但我幸运地通过考试,这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当学习成为习惯并融进生命的时候,就无所谓考试不考试了,因为学习本身就是最快乐的。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享一下我做人的快乐、做事的快乐、做律师的快乐。

一、学习永远是最快乐的我没有进过正规大学进行专业学习,一生最接受最正规的专业教育就是司法学校两年的时间,期后就是在成人教育期间得到过短暂的重点大学老师、教授正传,其它的都是靠自己教自己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

致年轻律师的一封信

致年轻律师一信[美]艾伦.德肖维茨前言我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的。

切记不要仅仅以“多年经验”为理由就轻信他人,在你对经验寄予厚望之前,一定要确信提建议者已经从其经历中吸取了经验教训。

1、慎重选择偶像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

你可以去仰慕拥有可敬之处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有些人的缺点还要更多一些。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取得成功。

因此,所有的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2、激情点亮人生激情是原动力,专业性则是完成任务的手段。

即使这个手段要求客观、超然,激情仍可以激发出运用该手段的最佳方式。

成功的律师可以有选择、有节制地将激情作为辩护的工具。

但不要滥用激情,否则它就会像喊着“狼来了”的孩子一样,自损效果。

3、树敌亦是学问应该像挑选朋友一样仔细挑选你的敌人。

一份不错的敌人名单往往是一个人正直勇敢的标志。

敌意有时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一定要仔细斟酌你的敌人,弄清你希望谁来喜欢你,谁来厌恶你。

通过了解一个人的敌人,我们至少可以对他略知一二。

4、莫做最擅长之事需要选择一门职业,或在一门职业中选择一个领域,在才干和满足感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选择的结果应该是每天都会为你带来挑战,而且让你一觉醒来就急不可待地去迎接挑战。

被授予一项地位显赫的职务固然令人欣喜,甚至有助于职业发展,但除非它在你当时的人生阶段非常适合你,否则接受一项任务就是严重的错误。

法律应该永远被遵守但不需要被崇敬。

坦诚比敬意更重要。

应该爱自由,爱正义,爱可以由法律产生的善。

只要你能意识到自由、正义和其他一切值得追求的事物所进行的斗争永不停歇,理想就不会落空。

5、千万不要临终抱憾只有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道路。

通常,到了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

未选择的道路几乎总是更吸引人,也许是因为路上的坎坷不像已走过的路那样令人感受真切。

斯伟江:给年轻律师的信——青年律师必读

斯伟江:给年轻律师的信——青年律师必读

我以前说过,恢复律师制度,不是接着民国的火种,而是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配件,和会计师一样,没有这些必备的东西,外商投资就不敢进来。但是,就如晚清即使引进了洋枪洋炮,没有引进制度、文化,一样会败给对手,甚至日本。律师这种制度的引进,慢慢地也会超出设计师的设计,犹如上帝制造了亚当,夏娃,两者还是会偷吃苹果,愿意走出伊甸园。
三年前见到你时,你还是青葱,说话像个小孩子,三年后见到你,已经慢慢沉稳,再过三年,你会看到曙光,不是我诳你,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自己不为难自己。实在不行,换个工种,也无所谓,不要以为律师如何了,在养家糊口上,那个行业不一样。在未能完成养家糊口,慎谈什么推动社会前行。在业务精通之前,少谈治病救人。
就诉讼而言,一个玩明规则的律师,怎么抵得过玩两手的律师,犹如中国足球场上,黑哨帮助的球队总归笑到最后。好在在上海,地方比较大,法官中素质好的还不在少数,走明规则的律师,至少有一口饭吃,你要大富大贵是难的,但是,律师也就是一份工。对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如此。
看到了法律可以操控一面的人不是富贵了,就是出事了。看到了法律可以成为制约权力的人,不是出事了,就是出国了。比较安全的是,玩明规则,又不要去玩法治的律师,是最安全的律师。当然,倒过来是不成立的,很多富贵的律师,也是凭自己的本事。当然,必要的营销是免不了的,必要的酒席也是免不了的。要是苛求这个都不能做的,只能回到伊甸园,不过,上帝不会答应。
私有财产已生,人心向背已清,短期内的反复,挡不住大势。有朋友对我说,人可以对抗人,不要对抗势。对律师来说,无论如何,长期的势就是法治,你练就一身文武艺,货与识货人。不要以为市场上大家都是傻子,你有好货,就有好买主。不急功近利,忌与人比GDP,建议你仍在法律上下功夫,写文章,读案例,抓热点,选专业。少埋怨社会,多下药自己,多交真朋友,少读无聊的营销书。

致年轻律师及学子的封信

致年轻律师及学子的封信

摘自:《致年轻律师的信》作者:艾伦·德肖维茨(美国)译者:单波出版:法律出版社活出自己的人生开一家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为成为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里的合伙人而奋斗,竞选议员,写好莱坞剧本,进入商界,为报社撰稿,做一名投资银行家。

我相信上述全部或大部分建议,你们都曾听过。

我认识一些教授和律师,他们向每一位向他们求教的人提供相同的标准化建议。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是这样。

然而,正如我所说过的那样,有用的建议必须是为每一个个体量身定做的。

有一些年轻律师天生就是大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料,他们具备攀登到职场顶端的性情和能力;有一些人的本性则适合独立执业,他们无须督促和管理,独自工作就可以事业有成;还有一些人适合政府职务,他们需要戴上白礼帽,穿上翻领上配有国旗的制服。

法律职业的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一项几乎可以适合各种需求的工作。

但是,不要接受那些反映建言者性格和志向的建议,除非你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要弄明白何种情况最适合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拥有特定需求和品位的你。

并不存在人人都适合的职业道路。

尽管有一些道路确定是错误的,但没有哪一条路是绝对正确的。

要活出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人生。

作为实现另一个目标而在有限的时间段内做别人的工作,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但一定要有退出策略和一张时间表,以免因为情性和其他法律职业所不具备的诱人薪水和人力支持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法律职业的另一大优点是你可以作出不同的尝试,既可以一次尝试一件事,也可以同时尝试几件事。

我的一些学生曾经在仅仅10年的时间里就将大型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业、小律所还有政界尝试个遍。

还有一些学生一边做律师,一边写小说或剧本。

但究竟是“万金油”还是“通才”,旁人自有公论。

不要被钱奴役过去这些年,我发现在朋友和以前教过的学生中一直存在一种令人心烦意乱的现象。

他们终其一生都渴望获得一份梦想中的工作,比如法官、教授或首席检察官。

然而,他们却去了律师事务所,取得了合伙人的地位和高薪。

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致年轻律师的信》作者艾伦德肖维茨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他曾在辛普森案、克林顿绯闻弹劾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等美国当代备受瞩目的案件中担任辩护律师,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律政明星。

风靡全球的美国律政神剧《波士顿法律》(Boston Legal)中男主角Alan Shore据说就是以德肖维茨作为原型设置的角色。

我们脑海中的律师形象大多来自影视剧。

他们能言善辩、口齿伶俐、追逐正义、收入颇丰,活跃在社会的上流阶层,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现实中律师职业的艰辛、残酷程度要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想要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口碑的成功律师,除了漫长的法学教育、严格的资质考试之外,还要熬年头、拼资历,只有对这个职业真正热爱的优秀人才才能走到最后。

《致年轻律师的信》作者艾伦德肖维茨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他曾在辛普森案、克林顿性丑闻案等美国当代备受瞩目的案件中担任辩护律师。

风靡全球的美国律政剧《波士顿法律》被法律爱好者奉为“神剧”,而其中的男主角Alan Shore 据说就是以德肖维茨作为原型设置的角色。

在这本《致年轻律师的信》中,德肖维茨结合自己三十七年执业生涯的人生阅历与心得,对年轻律师提出了建议和忠告,也让我们对律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致年轻律师的信(艾伦.德肖维茨)

致年轻律师的信(艾伦.德肖维茨)

一、要想达到有效辩护,关键还是需要自身的努力;
二、案件的成败还是在于庭前的准备——在图书馆和案发现场;
(一)对于年轻律师来说,自己本身没有信手拈来的庭辩技巧,不论以后作为大律师了,都需要认真做好准备案件;
(二)做到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来回穿梭,让自己成为一个运用事实和法律的人;
三、一名优秀的律师应当评估各种因素,然后为每一个特定的当事人提供正确的建议;
四、不要让陪审团认为你在让他们试图接受什么,要让他们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结论;
(一)作为诉讼律师,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庭审制度,要让法官通过自己的意见和陈述,引导法官自己的论点及依据,让法官自己内心得出有利于自己辩论的意见,而不是
向法官生硬的推销自己的法律商品;
五、虽然当事人不是你的主人,但一旦做了代理人,你就不得不仅为他服务;无论怎样,你
都要为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行事;
六、对手不可小觑;
(一)绝不要小看了对手。

总要把他们想象为至少和你一样聪明。

试着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二)记住!他们认为自己处于案件的正确一方,正如你也是这样认为一样。

(三)律师为自己的位置找理由的能力是无限的!
(四)在评估对方律师的智慧、动机和正义感时,要假定他们处于优势;
(五)过渡准备总要比不准备不足好;。

关于律所和律师——写给年青律师的信

关于律所和律师——写给年青律师的信

关于律所和律师——写给年青律师的信作者:丁风,靖霖(广州)律师事务所关于律所和律师——写给年青律师的信学生仔,从大学毕业,到通过法考,再经历一年实习期的煎熬,加入一家律所,获得金闪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

自此,走路有劲了,说话也有底气了,小A终于变成了他人口中的A律师。

律师证易得,律师行业却极其难混。

法学是社会学科,法律人首先是社会人。

从学生仔蜕变为社会人,从社会人跨越到成熟律师,一个年青律师,要获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可,要把法律知识、经验变现,把律师证变成养家糊口的家伙,成为人生赢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些年青律师,在律师职业发展道路上走的异常艰辛,今天,我们谈谈律所与律师之间的关系,也许,可以解开你的心结。

一、律师的创新与律所的守旧年青律师,在实习期受够了带教律师的“压迫”和“剥削”,从拿证的那一刻起,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独立,要单飞。

既然那个老律师专业素质、能力、水平、人品这么差,形象还这么龌龊,律所业务模式这么LOW,这么落伍,都能赚到盆满钵满,法律服务市场这么大,我堂堂一个法科生,意气风发,年轻有为,难道还混不到一口饭吃?于是,一些年青律师试图突破旧模式,开始不断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开辟新的案源渠道,似乎只有创新,才能弯道超车,一举灭掉那些老律师一统江湖的局面。

法律服务市场,一直在大浪淘沙。

你试图创新、尝试的新玩意儿,都是那些执业多年的老律师嚼烂并丢弃的垃圾模式。

法律服务市场现存的业务模式,都是百炼成钢、久经考验的模式,是经历过市场检验、客户检验、可以落地的模式。

在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法律法规、政策、市场、客户群体没有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守好现有模式是根本,对模式适度调整、修正也是必要的,但是好高骛远,空谈各种新模型、各种新生态,都是扯淡,只会让你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

二、律师的自律和律所的他律律师,首先是自律者。

自律能力弱的人,往往表现为生活邋遢,主动学习能力差、工作状态拖沓。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严格来说,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律师。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为年轻法律人提供了 许多实用的建议和启示。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和使 命,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
阅读感受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是一本由中国民主法制社的图书,作者陈少文。这 本书不仅是一本法律职业指导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职业态度的书籍。 在书中,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为出发点,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年轻的法律人 传达了许多关于职业规划、人生目标、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的宝贵建议。
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还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这本 书提醒年轻法律人要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职业生 涯中。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作为法律人,我们有责任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本书鼓励年 轻法律人要弱势群体的权益,积极参与公益诉讼和法律援助等活动,以帮助更多 的人获得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者
生涯
年轻
职业
建议
自己
实用
写给
法律
年轻 不断
读者
法律
书籍
进步Biblioteka 经验作为通过
追求
内容摘要
《写给年轻法律人的信》是一本为法律专业学生和年轻律师提供实用建议和指导的书籍。作者以 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为基础,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心得和成长历程。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事业和生活的平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律行 业往往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这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但作者的建议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 地平衡事业和生活。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

读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尊敬的年轻律师:您好!我写这封信给您,目的是想让您知道一些我在多年法律实践中所领悟的一些经验和道理,以及我对年轻律师的一些期望与建议。

当然,这些并不是我一人对律师工作的看法,而是经过我和一些得心应手、富有经验的律师共同探讨后总结而来的。

首先,我想说的是,律师这个职业是非常值得尊重和钦佩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律师是起着强大的制约社会正义力量的庇护作用。

在法治社会里,律师是真正的法律代言人。

但是,需要您清楚了解的是,这个职业也是非常辛苦和压力大的。

作为律师,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专业素养和精神状态的高度集中与专注,对每一个案件都要全力以赴。

好在这份职业能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和满足感,让您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赢得新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律师也应该清楚自己的职业标准。

我们不能够因为工作量大而忽视质量,忽视伦理底线,不能为了追求赚钱而放下正义。

我深信,作为律师,我们的第一要义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

当我们代理客户的案件时,我们必须时刻抱有正义获胜的信念,更要注重法律精神。

我们的每一次磨砺、经历和成功,都是靠我们对正义追求的坚持,以及永不退缩的决心。

在这里,我想对您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

希望您对此认真思考,深刻反思,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1.作为一名律师,“正义”这个词对于你来说,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如何保证自己的清白?2.与客户沟通时,如何处理好职业道德和商业利益的关系?3.在处理案件时,你是否追求“赢”的好处胜过了“正义”的真谛?4.对于跨文化交流,尤其是处理国际案件时,您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5.律师专业优势体现在哪里?希望这些问题可以引发您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也希望您能够认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适应时代的要求,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在您身上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优秀的潜力。

给青年律师的信亚伦德修兹AlanDershowitz

给青年律师的信亚伦德修兹AlanDershowitz

1.程序正義vs實質正義I
Q1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 Q2可以為壞人辯護的? Q3為壞人辯護也是壞人嗎? Q4法律是公平正義嗎?
1.程序正義vs實質正義II
陪審團制度 對立式而不平等刑事制度 檢察官的角色 辯護制度
2-4 辯護制度的真諦
為自己不認同的人辯護P.65 情境倫理VS角色責任 誠實是最上策 專業與之外 IQ EQ SQ
注意現實面 但不以錢為唯一評量(第七封信) 金錢 奴役或自由
錢以外的選擇 第20封 P120
一切水到渠成:一切自有安排
結4.訴訟的社會
好訟的傳統 律師歧視case P65 各種律師的面貌 P205 托克維爾眼中的美國 P210 訴訟社會或法化的社會
5.法律下的公平正義?
惡法 非法 亦法
絕對正義存在嗎?
結論—非法律人從這本書可以得到什麼
找一個典範人物 不等於名人 具體人性與抽象形象
專精於所學
找出可以支持的理念 --熱情(第二封信) --創造一個適合自己的職務 作自己喜歡的工作 --可以是錢嗎? (第8封信)
選書的考量
這本書還算便宜,不到200元,不會有太大負擔 一個我很注意的作者 刑事辯護為主的作者 辛浦森案的傳說 對於個人的幫助
作者簡介
波蘭移民 在美國長大的猶太人 耶魯法學院畢業,曾擔任法律學刊總編 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教授(28歲) 第14封信 他是個很叛逆的學生,經常被老師罵.學校的生涯規
左派與右派 社會主義vs 自由資本主義 民主黨vs共和黨
陪審團制度VS對立式刑事制度
2-1陪審團制度
公正第三人眼光 電影12怒漢
易於操縱 22封信---啊哈理論 相信權威--第167頁
3.法學教育問題

《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致年轻律师的信》读后感

在刀尖上跳舞——读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有感法学院2010级四班杨贵星“在本书中,我既提供了许多有关职业生涯的实用建议,又提出了关于正义的哲学思考,并对成败得失进行了心理透视,甚至对能否同时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人士和一个好人(用母亲的话说,一个‘高洁的人’)有所思考。

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鼓励他人从我的成与败,对与错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作者在前言中对自己作品的定位选择法律,不管我们当初的动机如何,但在大多数法学院同学的内心,都会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在法庭之上,慷慨陈词,用自己的言行捍卫法律的尊严,而那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年轻的心,为梦想,坚持到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法学院的图书馆,在众多的法律经典中,我被它新颖别致的封面所吸引,这就是艾伦·德肖维茨的《致年轻律师的信》,于是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在这本书中,作者把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关于人生的感悟、律师执业以来的经验教训、生活中做人的原则及对年轻律师有关职业规划的建议融入一篇篇关于人生、法律和怎样做一个好人和一名称职的律师的文章,而作者简洁,流畅的文笔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也许有些同学未来的职业定位并不是律师,而是倾向于法官和检察官,但这并不妨碍你对这本书的阅读。

在现在官本位观念仍根深蒂固的时代,我们如几千年来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一样,遵循着“学而优则仕”的不变法则,掌秉国器,本应是社会优秀人才报效祖国,实现抱负的道路。

但是,你仍需读一读这本书,有人说,我们这一代,用一麻袋钱去读书,换来一麻袋书;毕业时,又用这一袋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虽然这是善意的调侃,但其中又包含了几多无奈几多愁啊。

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成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强大你我的内心,成熟你我的心智。

因此,细心读一下这本“小书”,你不一定要走他的路,但你可以了解他走过的路,因为这一定会有助于你走好自己的路。

用我们的话说,这叫经验。

《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

《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

《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写给法科生的信》是陈少文老师与学生之间信件往来的集合,由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学生或从业者提出问题,陈少文老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进行解答或者可以说共同领悟。

它并不是一本专业性书籍,读完可能也不会让你的专业课成绩多加几分,也不会对写出完美的论文有很大帮助。

它只是让行走在不同阶段的法律人更明白何为法律人、怎样做好法律人。

初读这本书,尤其是第一部分“法律人的世界观”,我觉得这是一本鸡汤文,甚至不由自主的想要对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辩驳:就拿“我知道光在哪里”这一篇来说,少文老师用荷兰画家埃舍尔的著名作品《天使与魔鬼》来回答林波同学对刑事黑暗领域的困惑。

我明白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纯白和纯黑的存在,而是在善与恶地转化中此消彼长,历经成、住、坏、空。

我也认同杰克·伦敦说的“真正的勇士,是知道生活真相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但是我不理解少文老师说的“越是充满正义感的人,就越容易滑向一种虚无感和无力感。

”充满正义感的人不应该对生活充满热忱,又怎么会有所谓的虚无与无力?后来读完全文,加上一定时间的实践积累,我大概明白那种感觉从何而生。

像我这种天生冷漠的人看到隐藏在黑暗之中的真相而又无可奈何时都会产生一丝动容,更何况那些原本就抱着极大正义感的人呢。

推己及人,我果然还是在象牙塔的保护下目光短浅了。

这是我看完书后感触很多的一篇,也是自我辩驳成果最多的一篇文章。

又如在“伟大的生活都有无趣的阶段”中少文老师说“自己是伪劣产品,营销,就是虚假广告”“一个人,总还是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我明白少文老师的意思,但是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厚积薄发的状态还能适应时代发展吗?我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或者成名或者有钱,我还能静下心去厚积吗?我自问没那个定力。

我喜欢少文老师“输出倒逼输入”的观点,也觉得用在这里同样可取,或许我还没有那个实力,但谁开始的时候就是名家呢,把自己逼上绝路,更可能创造出另一条路不是吗?人生或许也多了一种选择。

《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

《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

《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写给法科生的信》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就做人、读书以及学习做事三方面做一个分析,与陈少文教授观点不同的地方,我仅发表个人见解。

做人:读完此书我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底线,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正义,不能为了利益而违背基本的准则,在有些时候一定要坚持值得我们坚守的东西。

其次是要有梦想,在追逐梦想的途中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陈少文教授认为看世界应以善良的人做了什么善良的事,并把这些善良的人所做的善良的事看作光,可能是他单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在我的眼中光就是梦想。

对于我来说责任与热血也是很重要的,陈教授在书中所介绍的朱占平律师,我是非常敬佩的。

做人最重要的还有不要去抱怨自己选择的路,路是自己选的,不要去后悔。

不要因为选择这条路不尽人意,就去想象其他的路有多美好。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闻过而不怒是目前为止我所不能做到,如果别人怀疑我的能力,我会用实力去告诉所有人我的强大。

做人更需要有目标,陈教授说人可以脱靶,但不能没有目标。

当然我并不喜欢也不期待脱靶。

还有不要太相信自己正确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

个人看法:陈教授说迟来的正义并非正义,片面的真实往往等于全面的虚假,我想正义来了总比没来好吧,片面的真实总比虚假好吧,那么迟来的正义又怎么不是正义了,片面的真实又怎么会是虚假。

读书:给我感触最大的莫过于陈教授的读书习惯了,每天要读完150页书。

每月安排一个主题阅读,以形成讲座为目的,而且还说自己曾经的阅读看似充实,其实只是虚度,认为曾经的阅读只是知识的渊博却是毫无思考。

书斋苦读的目的是在社交场合用原初知识与立场去和别人更深的见解与学识完成一次深度置换,把餐桌上的批评和质疑视为认知的提升,认为日常生活才是真正的学习场景,确实让我极其敬佩。

言以载道,正如巧舌如簧又如何中的:没有技巧但是却有让人击节的观念和让人绝望的才华;背后的积累是阅读积累而不是演讲培训。

我也想谈一下对读书的看法,我认为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的,书中的许多都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成立的,例如我现在在学的经济学,都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一种条件变化,这种书一旦死读了,那就是屠龙之术毫无用处,甚至还会让自己面1临严重的后果。

写给实习律师

写给实习律师

我用一种复杂的心情的读完了 xjnhfh君发的《五味俱全的一年——一个实习律师的真实感受》的帖子,作为一个过来人想说些什么给年轻的实习律师朋友,希望能够让大家至少懂得生活和成功首先垂青有心之人。

从法律意义上讲,我的确没有经历过实习律师时期,因为我在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之前就持有《律师实习证》(改制前我们是国办所,那时管得不严,律师法也没有修改),但我绝对是从实习“律师”或者说从新丁开始做起到现在可以说些经验皮毛。

与其说是说给实习律师朋友听,倒不如说是想回顾一下自己的来路,我想这更符合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的我此时的心情。

所以我更多是自说自话,因为我注意到此地有一批颇有抱负的年轻朋友们,加之我又得过大家的表扬,受之有愧,所以就将写落的文字发了出来。

希望对一些不俗的朋友的有所裨益。

我几乎不记得我的实习生涯。

似乎也象许多实习人员感觉的一样,没有人指点,没有工资,没有案源,没有经验,没有尊严感更没有成就感,总之什么也没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入行后只有第一个案件同时那也是唯一的一个案件(1993年)是有我的恩师郭院长陪我出庭(他是离休的法院副院长),我从他的一脸严肃的纹路领悟到一个好的法律人必须学会沉思和专注,我在读书时从我的叔叔对待上级领导的风格那里学到了一点经验:在倾听上司讲话时随身携带一个小的记事本,但却被郭院长严肃地推开了,他说你要用心听,有些东西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了。

如果在这个环节有什么可以说的话,我建议年轻的实习律师与指导律师沟通时仍应该随身携带一个小记事本,至少大家认为你比别人学习态度要好一些,但我同时建议在独自接待当事人时绝对不要用小的记事本(适用可以一眼就被指认为实习律师甚至包括新手执业律师朋友),原因何在请自己领悟。

我从上述的帖子中发现许多人在总结自己的实习经历时更多地谈到迷茫和无奈,从回首过去并总结教训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实习律师更多应该关注:1.学习建立自己的工作风格。

律师经常使用的“口头禅”是证明一位个性律师的名片,如我从一位一级律师的庭审中学到的“我注意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年轻律师的信》(艾伦·德肖维茨着)读书笔记【学科分类】其他【出处】本网首发【关键词】读书笔记【写作年份】2011年【正文】艾伦·德肖维茨,律师、法学教授、作家。

28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

成功代理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着名案件,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提炼出了37条忠告,内容涉及人生感悟、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做人原则、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

37年,37个忠告,献给刚步入职场和人生岔路口的我们。

在前言中,作者指出了提建议是一项冒险的行为,大多数建言者只是在指导别人如何成为自己。

作者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的。

但是,只要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梦想、有经历和有主见的,与众不同的人,你就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

切记不要仅仅以“多年经验”为理由就轻信他人(也包括我在内)的建议,最好的建议总是“零售型”、“量身定做”、和针对特定的人的。

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与事业;第二部分,胜负之间;第三部分,做一个好人。

第一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提出了20年建议,是作者37年执业生涯的人生感悟,是经验与教训的浓缩。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辩护中的技巧,对法官、检察官、律师、陪审团进行角色剖析,同时介绍了“啊哈”理论、交叉询问、何时作出战术上的投降等辩护技巧。

第三部分是做人篇。

你将成为什么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和职业道德标准端正的品格应意味着在经常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寻求适当平衡。

作者对好人、好律师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法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下面我将对文章的三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活与事业现实中很多人都为自己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而遗憾,这些人都是由于懒惰或找错了方向而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现实的人生之路上,并没有什么醒目的岔路口,它们只是在人们已来不及返回时,才表现为岔路口。

只在在若干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将重心放在了哪里,走的是哪一条路。

通常,此时再幻想回到那个若隐若现的岔路口,重新开辟未选择的道路已经太晚了。

生命就是一场冒险,没中命中注定的事情。

我们都会犯错误,因做过或没能做过的事情而遗憾。

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从中吸取经验,不被错误的选择所折磨。

律师更容易崇拜英雄。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没有偶像,也不要崇拜偶像。

你可以仰慕拥有可敬之处的人们,但要明白,人人都有缺点。

法律不是一个完美的专业,不牺牲某些原则往往难以成功,因此,所有的执业律师,以及该行业中的其他大多数人士,必然是不完美的。

你也许认为律师资格考试是你的最后一专场考试,其实,律师职业是由法官、陪审团、高级合伙人、当事人等打分的一系列无休止的考试。

好好磨炼自己的意志并反复自我怀疑,准备好让自己一生都要经受住考验,只有死了的当事人才不会评价你。

如果不在二十多岁时承受这种压力,将如何面对今后成为合伙人后日益沉重的责任毕竟,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竞争的时代,因此,没有谁可以娇生惯养。

如果你想跻身于世上最赚钱的职业,那就开始努力,停止抱怨。

作为一名律师,不要让发财梦束缚手脚。

钱很重要,想过上舒适的生活,乃至不为钱操心并无不妥。

除非你坚定地倾向于高标准的生活,否则不要让财富阻碍你作出贫穷时本可以作出的牺牲。

那么好律师应为坏人辩护吗即是否存在绝对道德作者用“角色职责”解释了这个词。

当你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时,你就要放弃某些选择。

积极辩护不是为了使你自我感受良好,或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是为了帮助当事人,以一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手段胜诉。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全力以赴,代表当事人的观点,这正是辩护的职责所在。

当然,作者也犀利地指出了美国司法制度的腐败问题,当你成为一名律师,你会发现腐败就在身边,在我们的法律体系内无处不在。

作者从事刑事辩护二十几年,设计了十三条规则,称其为“刑事司法游戏规则”,大多数参与刑事司法制度的人都能理解它们。

规则一:事实上,大多数刑事被告人都是有罪的。

规则二:所有刑事辩护律师、检察官和法官都了解并相信规则一。

规则三:违反宪法要比遵守宪法更容易将有罪被告人治罪,有时不违反宪法就难以对有罪被告人进行宣判。

规则四:为了能将有罪被告人治罪,许多警察都谎称没有违反宪法。

规则五:所有检察官、法官和辩护律师都了解规则四。

规则六:为了能让将有罪被告人治罪,许多检察官暗中鼓励警察谎称没有违反宪法。

规则七:所有法官都了解规则六。

规则八:大多数初审法官明知警察在说谎,但也装作相信他们。

规则九:所有上诉法院法官都了解规则八,但许多人都装作相信那些装作相信警察的初审法官。

规则十:多数法官都不相信被告人关于其宪法权利被侵犯的陈述,即使他们说的是真话。

规则十一:如果法官和检察官认为被告在被控犯罪中是无辜的,他们不会故意将该被告人治罪。

规则十二:规则十一不适用于有组织犯罪、贩卖毒品、职务犯罪或潜在告密者。

规则十三:没有人真的想要正义。

作者指出:法律界对新入行者说的就是一派谎言:它鼓吹诚信,却时常从事和奖励腐败。

并指出了对策,法律界的下一个任务就是让普通民众能更加容易地分辨出诚实律师和讼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真实的同业评价和对律师的公开评估。

二、胜负之间哪里能学到辩护技巧优质的法律教育需要在课堂、法庭和律所经验之间寻求平衡。

案件的成败在于事前准备-在图书馆和案发现场。

虽然伶牙俐齿、高超的智慧对有效辩护来说非常重要,但它绝不能代替有效辩护。

绝不要小看了对手,总要把他们想象为至少和你一样聪明,在评估对方律师的智慧、动机和正义感时,要假定他们处于优势,过度准备总要比准备不足好。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的辩护技巧是“啊哈”理论和交叉询问。

(一)“啊哈”理论“啊哈”理论是用于决胜陪审团的辩护技巧。

那就是不要让陪审团认为你在试图说服他们接受什么。

要让他们自己得出你想要的结论。

“啊哈”一词的渊源:“啊哈”已经成为了瑞吉奥家族的代号,这是亚伯多年来在辩护中反问时形成的风格。

亚伯根据哈斯科曾对他讲过的一个笑话将其称为辩护中的一个技巧。

一个犹太人每天晚上都要到一家餐馆点一道鸡汤。

这一次侍者发现这位顾客一直没有用餐,于是他问道:“是不是太热了”没有回应。

“太凉了”没有回应。

“里面有苍蝇”还是没有回应。

最后,这位侍者无可奈何地说:“那我自己尝尝,看有什么问题。

”他走过去要去品尝,却发现没有汤匙。

顾客看看侍者说:“啊哈!”亚伯认为,陪审员就像那位侍者,他们只能自己发现缺少什么,然后你就可以说:“啊哈!”(二)交叉询问作者列举了他代理的一个案子,并成功地运用了交叉询问。

作者当时在为一名加入“犹太保卫联盟”的年轻人提供公益法律援助。

在一起爆炸案中,他制造的炸弹将一名妇女炸死。

当事人告诉作者,曾有一名警察向其承诺,如果他揭发出是谁安装了他制造的这枚炸弹,他就不会被起诉或作为证人被传唤。

他秘密地录下了与那个警察的多次谈话。

作者让他播放那些录音带,果然,警察多次承诺,如果他能提供“犹太保卫联盟”的其它罪行信息,他将不会被起诉或作为证人传唤。

但当事人并没有录下与本次犯罪有关的谈话。

他说,关于其他犯罪的谈话都是在他的车里进行的,他在车里安装了隐形录音机,但关于这次犯罪的谈话发生在户外,他无法录下来。

现有的录音支持了他的说法,作者也相信他的话。

但作者知道,法官绝不会相信他的话而去怀疑警察。

必须要让警察承认,他也对本案中的犯罪行为作出了同样的承诺。

作者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且咨询了专家之后,确定按以下三部分进行交叉询问。

首先,作者问警察一系列关于承诺的一般性问题,并没有提示录音带的存在。

警察完全在说谎,一遍遍地否认录音带上的承诺。

然后,作者问警察他现在重复的某些谈话能否让他回忆起一些事情,接下来作者就朗读一些显然是录音记录里的内容。

事实上,那就是录音带上的内容。

当警察意识到当事人已经将他的话录下来时,他开始担心自己落入了作伪证的陷阱。

警察对先前的证词有些犹豫,承认曾经作出过某些刚才被他否定的承诺。

最后,在未露破绽情况下,作者继续朗读貌似录音带记录的内容。

其实现在所读的是当事人讲的关于本次犯罪的承诺,实际上并没有这次承诺的录音带,但要让警察误以为存在录音带,警察确实说了实话,承认关于这次犯罪他作了承诺。

三、做一个好人在这一章中,作者就好人、好律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致法学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致法学毕业生中,作者指出你们将进入一个道德缺失的行业,危险地点普遍没有标志,有时甚至标志错误。

腐败的可能性将永远存在。

如果你是书记员,你会看到法官歪曲事实、曲解法律,对律师不能一视同仁,所作的判决带有自己的政治观点、野心和偏见。

如果你成了检察官,你会看到你的一些前辈暗中帮助做伪证的警察把伪证做得更圆满。

如果你当了一名律师,你会看到同事操控证人并与法官和检察官拉关系。

你将成为怎样的律师你会与无处不在的骗子精英同流合污,还是坚守自己内心的个人和职业道德标准《申命记》中说:“正义,你要追求的是正义。

”评论者问为什么正义一词要被重复一遍,作者的解释是,为了让你知道,当你为他人和为自己做事时,正义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永远记住希勒尔的第二条训诫:如果我只是为了我自己,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致大学毕业生,作者针对美国的国情,阐述了美国在录取学生和聘用教员时,种族、民族、性别和其他类似因素应占多大比重的争论愈演愈烈,法院判决也让人莫衷一是。

作者发出的召唤是:保持你们的自豪感但不要有偏见,保持你们的民族归属感但不要有优越感,保持你们的文化遗产而不要走向霸权主义。

大学中很多难题都是鸟的一只脚站在分界线的一边,另一只脚站在另一边。

所以,当你们即将步入社会时,我要督促你们,永远不要忘了你们继承下来的遗产,永远都要不停地提出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