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_财政学每章总结

合集下载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1、财政:从经济学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i主题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2、财政学的对象:财政收支及其治理。

3、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财政运行是财政收支的矛盾统一;(2)财政运行是财政规律与财政政策的矛盾统一;(3)财政运行是公共性与阶级性的矛盾统一。

4、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职能。

5、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1)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2)私人不愿意清楚外部性;(3)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

6、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指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同时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

7、经济公平: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

8、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平等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

9、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10、充分就业: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11、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12、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来往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

13、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具有这种作用;(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学各章结构梳理(4-13章)

财政学各章结构梳理(4-13章)

第四章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
第五章 外部性
外部性量的界定(包括正的外部性)图5-2,图
外部性的对策 公共对策
第六章 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教育(了解) 第八章
成本收益分析
公共项目成本收益的评估标准(效率与公平原则)
第九章
保健市场
第十章 政府与保健市场
美国的私人健康保险
具体政策 美国政府对健康保险的提供
对私人健康保险的影响
美国健康保险改革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运行的基本原理:代际分配原则
社会保障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理论依据——
第十三章 扶贫支出计划
TANF 的影响
医疗补助的影响 AFDC
EITC
美国扶贫计划介绍——失业保险 等等。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范文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范文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投资班,孟丽老师,没具体勾重点,只说了大概内容,所以此汇总仅供参考,不包含所有考试内容,重点还是看书1~6章,7章增值税、营业税,8章个人所得税,然后最好配合PPT 一起看)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多选判断改错简述计算题案例题/论述题(有两套题,一套案例,一套论述)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第三节公共财政的特征一.市场失灵的表现(1)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或从中分享好处。

负的外部效应意味着,制造外部效应的个体单位将部分成本强加于他人。

(2)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

(3)垄断市场(4)不完全市场(5)不完全信息(6)收入分配不公(7)宏观经济的失调第四节财政职能一.三大财政职能内容、手段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资源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

手段:财政主要是通过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措施,决定或影响资源配置的数量和方向。

(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到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4)通过安排中央与各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比例,确定部门与地区间的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是指郭明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本的层级:初始分配与再分配。

初始分配主要是由市场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

再分配是对初始分配形成的收入格局进行的重新调整。

手段:(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2)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好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知识点总结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学科,通过分析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理,旨在提供政府财政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财政学的定义、目标、原则、收入与支出、预算、税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财政学的定义财政学是研究政府财政活动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通过分析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学旨在为政府提供经济管理和决策的理论依据,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财政学的目标财政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政府财政活动能够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并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学一方面要关注财政收入的筹集,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以实现财政平衡和经济稳定。

三、财政学的原则1. 公共利益原则:财政活动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2. 收入平衡原则:政府在筹集财政收入时,要实现收入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财政赤字和债务过高。

3. 支出优先原则:财政支出应优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公共福利最大化。

4. 财政自主原则:政府应具有财政自主权,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1.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资本收入等。

其中,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政府的经营性收入和非经营性收入。

2. 财政支出:包括行政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共服务支出和投资支出等。

其中,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公共事务管理,社会保障支出用于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公共服务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支出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规划和控制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预算包括年度预算和中期预算。

年度预算是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内编制的具体收支计划,中期预算则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计收支情况进行规划。

六、税收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用于满足公共开支和提供公共服务。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财政学》复习笔记(完美打印版)[1]

年后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真题:某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年8月发生以下购销业务,购入服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万元,进项税额3.4万元;当月零售服装,取得含税销售额40万元;计算8月份应缴增值税。

①进项税额=3.4万元;
②销项税额=40 ÷(1+17%)×17%= 5.8万元
③应纳税额=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5.8-3.4 =2.4
★CPA真题:某商品零售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12月份购进货物(商品)取得普通发票,共计金额12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购进税控收款机一台取得普通发票,支付金额5000元;本月内销
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为:。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学 知识点整理1

财政学 知识点整理1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模式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配置效率:微观经济学回顾经济学分析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是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本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首先要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或者说市场配置资源能达到怎样的效率。

才能确定市场与政府有怎么样的分工关系。

分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理论基于经济人理性。

——厂商(利润最大化)-居民(效用最大化)分析两部门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在理论上首先假设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满足下列基本条件的市场:1、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产品无差别。

卖者提供的产品不存在凭借产品差别垄断市场的可能。

3、完全信息(信息充分)。

市场上所有的人获得的信息都是完全的和对称的,不存在信息租金。

4、自由进出市场(资源充分流动)。

即资源在各行之间的进出没有限制,也不存在资产专用性的限制。

二、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任何对资源的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受益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受到损失。

(书)——在该种资源配置状态下,要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PPT ) 帕累托改进: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可以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人的情况 变好。

帕累托最优表现为:(1)交换最优(产品X&产品Y ):A B X XY XY YP MRSC MRSC P ==(预算约束线和最高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消费边际替代率MRSC 是指个人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图:(2)生产最优(要素L&要素K ):X Y L L LK LK K KMP P MRTS MRTS MP P ===(等成本线和最高等产量线的切点-----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体现生产者替代关系”的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其实就是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两种要素的“边际产出比率”:L KMP MP ) 图:(3)生产与交换混合最优: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 )(边际产品转换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负数)X X XY XY Y YMC P MRT MRS MC P ===-----生产者产出价值最大化:生产者产出最大化条件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共同构成。

财政学重点总结

财政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1.政府经济作用的五种理由(1)提供法治制度(2)保持和保护市场竞争(3)克服市场无效(4)促进社会公平(5)保持经济稳定2.政府的局限性:(1)公共决策参与主体的局限性(2)投票悖论(3)官员预算最大化模型3.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3)经济稳定发展第二章财政的本质1. 财政的定义: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2.财政的基本要素:(1)财政主体:国家或政府(2)财政客体:一部分国民收入(3)财政形式:实物、力役和价值形式(4)财政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3.财政的本质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

具体来说,财政在本质上隐含着两种基本分配关系一是经济体系中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内政府部门之间与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尤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4.财政的双重属性:(1)公共性:指的是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具有的共性。

(2)利益集团性: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这就是财政的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

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经济中还存在一些不具备或不同时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即公共产品。

2.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同时享用。

3.排他性:指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因此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4.自然垄断:是指具有非竞争性但又具有排他性的产品。

5公共资源: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导论一、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活动是财政学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财政也就是理财的政治,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①古典财政学阶段:以《国富论》发表为标志。

亚当斯密主张“小政府、大社会”,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阿道夫瓦格纳是古典财政学的终结者和现代财政学的创建者。

②现代财政学阶段: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为重要标志③当代财政学阶段:以约瑟夫《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发表为标志。

在收支关系的处理上,主张“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相结合。

二、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对象:一个立场,就是如何认识财政的本质问题。

两个“度”,指的是集中度和集权度。

三大职能,指的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

四项要素分别是收、支、平、管。

五级体制分别是中央、省、设区的市、县、乡。

六点原则。

三、如何学习财政学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②借鉴西方财政学的合理成分③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的实际问题④密切关注财政理论研究第一章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第一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产生与发展(一)财政的产生①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也是首要条件。

②政治条件: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国家为财政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财政类型的演化①自然经济下的家计财政②计划经济下的国家财政③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二、财政的基本含义内涵:财政是政府的资金收支活动或政府的理财活动公共财政的内涵: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是与市场经济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

三、财政的基本特征①阶级性与公共性: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互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

阶级性是指政府财政在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其公共性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

②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强制性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导论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一种分配关系。

2.社会公众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社会公众需要的特征:总体性、共同性(非个人)、不对称性(不付代价或少量费用)。

3.财政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剩余产品的产生——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财政产生了。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问题:在新常态下,国家如何执行宏观调控职能?1.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改进2.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以及基本条件1.市场失灵:指的是在市场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市场天然无法有效配置所有资源,而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及经济社会不稳定的态势。

3.市场失灵表现:4.@资源配置失效: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竞争失灵、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偏好不合理、5.@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6.公共产品含义及特征: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5.公共产品的分类:7.一是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二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纯公共产品三是具有非排他性与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四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2.免费搭车8.财政职能:a.资源配置职能(资源使用效率的两个方面):基本内容: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主要工具: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财政支出;税收b.收入分配职能基本内容: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工具: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转移支付;税收c.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基本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供求结构上的平衡主要工具27: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3.财政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以稳定增长为核心,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财政支出总论问题:我国支出方式、变动、规模特殊性及原因1.财政支出分类中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如政务所需、投资所需)、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政府不能从中获取相应的物品或服务)。

财政学-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财政学总结

财政学-财政学总结财政学总结1.P2公共产品与私产品判别公共产品与私产品的两个基本的标准:其一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其二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2.P5—P7 市场失灵的五个表现(每个的概念都需要把握)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社会分配不公3.P9—P10 混合产品的特征和提供混合产品介于私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既具有私产品的某些特征,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因此又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4.P12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了解)5.P20财政的职能(三个各自概念定义需要详细记忆)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是指有限的社会资源在不同经济领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间的分配比例。

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与发展职能:也可以称为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是指利用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活动纠正市场失灵,进而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对平衡。

6.P28财政支出的分类(分类明细看看)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级次分类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的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7.P38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该页的那个图表好好看下,这里就不打印了)8.P44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议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所有预期成本与预期效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

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特点是,不能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而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第一章公共财政与公共财政思想第一节公共财政概述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家(政府)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多种收入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实现其职能需要的收支活动。

一般属性的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及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它涵盖了一切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及其财政最基本的和共同的属性,换言之,财政一般属性指的是财政最基本和最稳定的部分。

财政的特殊属性,是由特定国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基础,在划分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的前提下,为弥补市场缺陷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而采取的一种财政类型和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理论已经充分地揭示了公共财政模式存在和运行的理由和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出面纠正市场失灵,主要就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此弥补市场缺陷,财政担当此任的制度安排和处理相关分配关系的政策体系,此时国家财政的类型选择和模式设计必然就是公共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性与公共性相统一的财政。

二、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

三、是与国家治理相适应的民主法治财政。

四、是开放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财政。

第二章公共财政职能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的有效性(一)市场与资源配置效率自然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社会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资源配置,容易实现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延续,但过于依赖传统和习惯也会窒息社会的创新。

计划经济主要依赖政府计划,所有资源均由政府进行配置,所有生产、分配及消费的决策也都由政府做出,但由于政府对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的需求信息难以完全和准确把握,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财政学整理第⼀章关键概念1. 市场失灵(P2)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过程中产⽣的、市场⽆法⾃⾏纠正的缺陷。

即,市场在某些⽅⾯不能有效地满⾜⼈们的需要,并且市场本⾝在某些⽅⾯产⽣的不良后果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本⾝来纠正,市场在资源配置⽅⾯存在低效率的情况。

2. 公共物品(P2-3)公共物品与私⼈物品的均衡的图(公共物品个⼈需求曲线垂直相加,私⼈物品个⼈需求曲线⽔平相加公共物品是这样⼀种商品,它能够⽅便地向⼀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旦该商品向⼀部分消费者提供,就很难阻⽌其他⼈也消费它。

公共物品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由于偏好表达困难以及搭便车的存在公共物品⽆法有市场提供。

3. 外部效应(P4)书上P4 页的有关外部性的两个图也要记住。

外部效应是指个体的⾏为对他⼈或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现象。

外部效应分为两类: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因为有正的外部效应的⾏为⽆法回收全部成本,所以会减少这类⾏为,⽽有负的外部效应的⾏为会将成本强加到社会上,导致更多⼈从事这样的⾏为,市场⽆法调节。

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p5)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导致市场失灵。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观察不到另⼀⽅的重要特征发⽣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

道德风险:⼀⽅⽆法观察导致的另⼀⽅故意采取不谨慎⾏为。

5.⾃然垄断(P5)垄断市场中,⼚商由于利润最⼤化考虑,提⾼价格,压低产量,造成社会⽆谓损失,同时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6.收⼊分配不公(p5)劳动者按“能⼒和劳动分配”,资本拥有者“按资本分配”导致收⼊分配不公,市场⽆法调节。

7.经济不稳定(p6)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有滞后效率低下的情况,周期性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周期性⾦融危机,市场⽆法⾃我克服。

8. 财政的概念(P9)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对⼀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9. 资源配置职能(P13)指通过财政收⽀活动及相应财政、税收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为政府提供经费和资⾦,从⽽引导资⾦流向,实现对社会有限的⼈⼒、物⼒、财⼒等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财政对概念及其包含的要素。

2.财政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3.财政的特征和本质。

4.财政的职能:(1)财政参与资源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3)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其实现手段。

(4)掌握概念: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洛伦兹曲线(图)基尼系数。

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概念及其区分的基本标准。

8.免费搭车的含义及其解决。

9.正确理解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10.公共需要的特征。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1.熟悉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参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2.掌握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3.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4.弄清楚纯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的原因,掌握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5.掌握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6.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熟悉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了解财政支出规模各指标的含义。

2.掌握概念:“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4.掌握“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分析。

5.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第四章财政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中所说的民生性支出包含的内容,掌握民生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区别。

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基本属性及包含的主要内容。

3.教育支出的属性及提供方式。

4.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政府介入的原因及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

5.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6.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6.政府介入三农投资的理由。

第五章财政转移性支出1.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2.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以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3.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原因。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

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手段:支出和税收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

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

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 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范文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范文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范文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对于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财政是政府的一个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安排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

从经济学研究角度看,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当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传统的政府分配活动和分配规律扩展到政府的经济活动;研究内容从单纯的财政收支扩展到与政府经济行为有关的一切内容。

作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财政学主要还是使用规范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

中国古代财政思想起源较早,也为现代财政理论研究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财政学在计划经济时期,以货币关系论和国家分配论为主流理论;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公共财政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重要概念财政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第二章效率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配置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的状态。

要实现帕累托效率必须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个条件。

公平一般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

公平主要有两层含义: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公平的程度可以用基尼系数和贫困指数来衡量,前者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公平的程度。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我们把现实经济中,在市场已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情况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分为8种竞争的失灵、外部效应、公共品、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偏好不合理。

政府的干预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包括政府干预的机会成本或税收成本,以及政府干预失效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前提,但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才更有助于实现理想的经济目标。

重要概念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进经济公平社会公平基尼系数市场失灵外部效应政府失灵第三章财政职能由财政本质所决定的财政所固有的功能和职责,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财政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三大职能各有自己的职能范围、政策取向及实现的机制和手段。

但三大职能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是完整的统一体,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重要概念财政职能资源配置收人分配经济稳定第四章纯粹的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市场机制不可能实现公共品的帕累托最优的供给,为了增进社会的福利,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这类产品。

从局部均衡的角度看,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条件是每个社会成员从公共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综合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从一般均衡的角度来看,则要求社会成员消费公共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该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林达尔均衡是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一种实证的解释。

它描述了社会集团通过讨价还价来决定公共品成本分配的情况。

社会成员偏好揭示的困难是公共品有效供给得以实现的主要障碍。

政府实际提供的产品更主要的是具备有公共品部分特征的产品,其中可排除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被称为俱乐部产品。

俱乐部产品的最优供给包括最优俱乐部成员规模和最优俱乐部设施规模两方面条件。

俱乐部产品理论是公共品理论的重要扩展。

重要概念公共品私人产品混合公共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搭便车第五章外部性(Externality,又称外在性、外部效应)是公共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现代经济学从两个角度给出了定义:第一种是效应角度,即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第二种是直接描述角度,即外部性是指一实体(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实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之付费或收费,则此时就产生了外部性。

根据现实的观察和外部性的特点,总结了8类外部性。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其均衡点偏离了效率,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负外部性存在时,由于边际外部成本的存在,决策实体没有考虑这部分成本,因此均衡点是无效率,矫正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一定手段影响决策主体,使其决策时将边际外部成本纳入社会总成本中,最后使均衡点回到效率均衡点。

而当正外部性存在的时候,由于边际外部收益的存在,均衡点也偏离了效率均衡点,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矫正的方法同样是通过一定手段影响决策主体,使其决策时将边际外部收益纳入私人总收益中,最后使均衡点回到效率均衡点。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都可以矫正外部性,并且各自的手段不一。

但从现实来看,单纯采取其中的一种或许效果不佳,也并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策,现实的选择是在充分衡量外部性的前提下,决定采取怎样的政策工具组合•重要概念外部性边际外部成本边际外部收益矫正性税收矫正性补贴科斯定理外部成本内在化第七章财政支出是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項活动的成本。

财政支出应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效率原則,二是公平原则,三是稳定原。

对政支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的不同,财政支出可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不同項目;按支出的回报性可以将其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目的可以将财政支出划分为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可控性,可将其划分为可控制性支出和不可控制性支出;按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可将其划分为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从财政支出的结构来看,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般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般要比发达国家高一些。

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多低于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相对较大,而购买性支出所占比例相对小些。

在发展中国家到呈现一种相反的格局。

通过对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状况的变动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几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出一种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对此现象学者们有不同的解释,本章介绍了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及鲍莫尔法则等。

重要概念财政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第八章购买性支出是政府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本章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介绍了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投资性支出。

其中,行政支出和国防支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最基础的支出,是政府为维持最基础、最重要的职能,即国防和行政管理所安排的费用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规模的大小,政府机构的改革一直影响着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的多少则反映了国防力量的强弱。

我国进入经济改革时代,国防支出占GDP比值较小,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是政府的三个重要职能支出,关系着政府对教育、科技和医疗三大公共事业的支持。

目前,政府对这三大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在方向上也要有所调整。

投资性支出主要介绍了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支出,目前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正在由总量控制转向相对量控制,并且积极吸收多种投资主体參与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中来。

重要概念购买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投资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医疗卫生支出BOT TOT ABS第九章本章共分3节,8.1节讲述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关内容社会保障的需要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产生和发展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近代大工业而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末德国俾斯麦政府推行的“普鲁士计划”,到了加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已经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时候,各国纷纷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活动内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应包接8項内容:医疗补助、疾病补助、失业补助、老年补助、工伤补助、家庭补助、残疾病补助和遗属补助等。

上述内容可概括为两大类型:一是社会保险,二是社会福利。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是财政收入中的转移性支出资金。

但对两者的侧重点又有所区别。

总体来看,世界各国多采用征收社会保障的方式。

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大体上有3种:现收现付模式、完全基金模式、部分基金模式。

养老保险究竟采取哪一种筹资模式,要根据人口结构、历史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我国的养老保险过去一直采用现收现付制,但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迫使我们必须进行改革,以部分基金制为宜。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实施多年,保障范围也较广泛,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改革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8.2节讲述财政补贴的相关内容。

20世纪以来,随着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程度的加深,财政补贴开始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财政经济现象。

财政补贴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为执行某些政策对特定的产业、部门、地区、企事业单位、个人或项目给予的特定补助和津贴。

财政补贴是财政分配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

它通过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财政补贴的内容根据不同需要,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以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且每年反映在国家预算上仅有这两項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补贴不断增长和膨胀,已经形成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必须对财政补贴进行改革。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重点,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率。

8.3节讲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内容。

纵观世界各国对税收支出的定义可以看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二形成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势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

重要概念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型社会福利模式普遍津贴型节俭基金型现收现付模式完全基金模式部分基金模式财政补贴明补暗补税收支出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第十章财政收入既是一种资金集合,同时也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它将对资配置、公平收入分配、稳定与发展经济发生作用。

因此,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既要遵循现代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同时也要注意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合理分摊各收入负担主体的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