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归去来兮辞》
2.《归去来兮辞》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及过程
4.教学效果及反思
5.获得一等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的优秀之处
正文
《归去来兮辞》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辞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名篇。
该篇以作者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在教学这篇名篇时,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背景和创作心境,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和主题,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讲解陶渊明的人生背景和创作心境,引导学生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和主题。
然后,我们通过分析辞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最后,我们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让学生深入交流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学生们不仅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和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也对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获得一等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的优秀之处在于,它不仅注重对学生文
学素养的提高,也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精修订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
一等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一、基础夯实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
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歌风格质朴、平淡、自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拓展资料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杂草),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②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____________ --《五柳先生传》④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乞食》⑤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______ ______ --《责子诗》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 《杂诗十二首其二》⑦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杂诗十二首其五》⑧“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晋书陶潜传》3、背景寻踪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历任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职,每次任职时间都很短,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县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基础落实1、结合注释口头翻译小序部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的教案一等奖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的教案一等奖1、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一、课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学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2、了解背景材料(含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3、参照课下解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课堂教学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二)、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教案一:课程主题:《归去来兮》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归去来兮》,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通过吟诵和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诗歌《归去来兮》的背景和作者信息。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分析和探讨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诗歌《归去来兮》的课件或印刷材料。
2. 诗歌背景介绍的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教师呈现《归去来兮》的标题,引导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和主题,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标题的含义。
Step 2: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归去来兮》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Step 3: 诗歌欣赏教师播放或朗读《归去来兮》诗歌,引导学生静心聆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Step 4: 诗歌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归去来兮》的诗句、诗句间的逻辑关系,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Step 5: 艺术特点探究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归去来兮》的艺术特点,如修辞手法、意象的运用等。
Step 6: 吟诵和朗读教师教导学生正确的吟诵和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诵体验并感受诗歌的美。
Step 7: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分享感悟和体会。
Step 8: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家自主进行更多古诗学习和欣赏,提高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讨论、诗歌分析和吟诵等。
2. 学生的口头反馈,包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对艺术特点的分析等。
教学拓展:1. 继续学习其他中国古代诗歌作品,增加诗歌鉴赏的广度。
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古诗的创作过程并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师节祝福语】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背诵全文。
一.作家作品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
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4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4篇】《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
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
有《陶渊明集》。
注意几点: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抒情小赋,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篇辞赋,它继承了先秦两汉辞赋的传统,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本文在课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文言文知识的巩固,也为之后学习其他辞赋打下了基础。
本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缘由;第二部分描绘了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情;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辞赋的特点;(3)能够翻译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会运用注释、工具书等辅助手段,理解课文;(3)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勇气和决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学习作者坚守信念、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包括:1. 知识点:生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课文结构的分析;2. 方法: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翻译和背诵技巧;3. 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人生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这些重难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四、说教法在教学《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突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差异。
1. 启发法: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将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耻为五斗米折腰的人生追求、返朴归真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2.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想像丰富。
3.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步骤]1.简介陶潜(367-427)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
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
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陶潜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为谋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一类小官,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去职归隐。
陶渊明少年时,受儒学熏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
东晋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难有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加之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又厌倦官场世俗,常常是“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
他29岁开始入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余年。
或说,本篇写在作者辞官归隐之前,是想象之作,不是写实。
2.词语积累词语①(实)惆怅chóuchàng:失意状。
谏:劝止使改正。
飏yáng:舟慢行状。
熹xī微:天微明。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一、引言1.介绍《归去来兮辞》2.教案背景及意义二、作者背景与作品简介1.作者陶渊明简介2.《归去来兮辞》作品简介三、教案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四、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2.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3.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4.学生讨论与分享5.总结与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2.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3.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正文:《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手。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辞官归隐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佳作。
本次教案以一等奖的教学设计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陶渊明,字元亮,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辞赋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田园诗和饮酒诗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后世影响深远。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所作,文中描述了他辞官后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本次教案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讨论与分享,使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内涵,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然后,分析文章结构与艺术特色,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接下来,学生讨论与分享,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总结课堂所学,布置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1.归去来兮辞教案概述2.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3.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获奖标准和要求4.如何编写一篇获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5.结论正文:一、归去来兮辞教案概述《归去来兮辞》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辞赋,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篇诗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隐逸诗”的鼻祖。
针对这篇诗赋,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指导方案,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编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二、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背景和意义为了鼓励教育工作者研究《归去来兮辞》这篇诗赋,提升教学质量,我国有关部门设立了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那些对《归去来兮辞》教案编写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获得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既是对个人教学水平的肯定,也是对教育事业的献礼。
三、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获奖标准和要求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的评选,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完整性:教案需要涵盖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赏析、主题思想、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保证教学的全面性。
2.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3.教学方法创新:教案需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教学过程清晰:教案应详细列出教学步骤和过程,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5.教学评价科学:教案需要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四、如何编写一篇获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要编写一篇获奖的归去来兮辞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深入研究诗歌:在编写教案前,需要对《归去来兮辞》进行深入研究,全面掌握诗歌内容。
2.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诗歌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3.运用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摘要:一、引言1.介绍《归去来兮辞》背景及作者2.分析《归去来兮辞》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2.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2.学习:逐段解析《归去来兮辞》的内容3.讨论:分析《归去来兮辞》的文学特点4.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五、课后反思1.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正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骈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辞官归隐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本教案中,我们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一、引言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创作的一篇骈文,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语文教学中,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对文章的背景和主题有初步的认识。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价值,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内容。
2.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我们将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归去来兮辞》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归去来兮辞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文言特殊现象的基本规律2、诵读《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交流其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准确理解陶渊明固穷守节的志趣。
3、比较《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这两篇文章对人生有限的思考方式和所的感悟的不同之处【教学重难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文言特殊现象的基本规律诵读《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交流其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准确理解陶渊明固穷守节的志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语:他是“森系"鼻祖,他是中国田园美学创始人,他是东方桃花源乌托邦缔造者,他是反焦虑反内耗“打工斗士”,他是“断舍离"极简生活践行者,他是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的心灵导师,他是与自己和解的“躺平文学”创作者··这么多现代的标签贴到一个古人身上会不会不合适,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这位古人,你会发现这些标签贴到他身上真的是“若合一契”,这位古人便是五柳先生陶渊明。
提问1:大家在初中已经学过陶渊明的一些作品了,回忆一下你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有哪些?从这些作品中你能看出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淡泊宁静,率真自然,崇尚自然,安贫乐道··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因生活所迫,他从28岁起开始出仕,做了几任小官,但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属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
他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并序》,以明心志。
《归去来兮辞并序》可以说是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篇一: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教学难点】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2.举例法3.小组讨论法【预习准备】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归去来兮辞_优秀教案】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完整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教育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③ .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2. 能力培养目标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3. 德育渗透目标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教学难点】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2.举例法3.小组讨论法【预习准备】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看图片做笔记学习文言文诵读技巧积累文言知识四、研读课文指导诵读读课文实践检验各自的文言文1.自由诵读序文诵读能力序文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交代了写作的原由。
展示幻灯片思考: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读序文思考问题激励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探讨)明确: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二是“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巡回指导讨论问题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
派代表回答问题四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
结合全文看,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另外三点才是根本原因。
2.男生读第一段A.朗读指导:第一二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志的诀男生读,女生听调动视觉、听觉整体感绝。
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
“悟以往之不指导诵读读并指正知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一种悔悟和庆幸溢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
B.思考:第一段写弃官归田的原因和弃官归田时的欢讨论问题快心情。
派代表回答问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锻炼调动视觉、听觉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锻炼自主学习意识调动视觉、听觉整体感知板书设计:21归去来兮辞辞官归田自责之辞(第1 节)安慰之辞归途居家抵家室内园中田园生活第2、3 节)心志交往出游出游所见乐天安命所感第4 节)22。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设计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并培养他们对古代文人归去来兮之情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
3.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4.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并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设计内容:1.学习归去来兮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和意义等。
2.阅读和分析归去来兮的原文。
3.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让学生对归去来兮之情有深入的理解。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创作一篇类似归去来兮的文章。
设计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古代诗歌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古代,感受古人的思绪。
然后提问:你们对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有什么了解和想法?第二步:学习归去来兮的基本知识(15分钟)第三步:学习归去来兮的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归去来兮中表达的情感,包括离别的伤感、归乡的喜悦和人生的无常等。
然后请学生通过对比归去来兮的情感,找出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四步: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学生按照小组分工,讨论和整理各自创作的诗歌,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丰富彼此的创作。
第五步:整合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创作整合成一篇完整的作品。
然后全班轮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六步:总结和点评(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总结课堂的收获和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文学的能力和魅力。
设计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并深入思考归去来兮的情感表达和意义,同时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整合创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人生的意义。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
归去来兮辞教案一等奖【篇一: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市一等奖】《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2.能力培养目标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3.德育渗透目标研究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教学难点】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2.举例法3.小组讨论法【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归去来兮辞_优秀教案】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暗中,辞官归田,不与当时暗中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糊口的积极精神,研究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实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缘故原由,深入品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
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今天我们研究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