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31T15:13:22.0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姜学峰
[导读] 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姜学峰(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中西医科 102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发热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对照组给予抗病毒,退热治疗。同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疗程5d。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24/25)显著高于对照组88%(22/25),治疗组治疗后退热时间(1.5±0.5)显著优于对照组(2.0±0.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退热时间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发热;临床观察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它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极为常见[1]。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及时退热在临床上意义重大。经方泛指《伤寒杂病论》中方剂和唐宋医家的传世名方,以方简效宏为特点,具有独特优势。经方退热,具有独特优势,运用得当,疗效显著[2]。本文笔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发热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发热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3岁,病程1-7天,平均3.3天,伴头晕、呕吐7例,流涕、鼻塞11例,单纯发热7例。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病程1-8天,平均3.7天,伴头晕、呕吐6例,流涕、鼻塞13例,单纯发热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伴随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诊断标准:(1)感受外邪而发,起病较急,病程较长,发热初期多伴有恶寒,得衣被而恶寒不减。(2)发热体温大多数较高(37.2-39℃),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方法,发热仍难控制,超过7d仍发热或退而复热。(3)初起常兼有全身酸痛、流涕、鼻塞、咳嗽、脉浮等表症。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柴胡汤方为:柴胡24g、黄芩12g、半夏12g、党参10g、甘草9g、生姜10g、大枣10g。随症加减口渴者加天花粉15g;高热(≥39.1℃)者加生石膏30g;咽痒、咽红者加薄荷6g、连翘12g、牛子12g;流涕、鼻塞者加羌活10g、防风
10g、辛夷9g;头痛者加川穹10g、蔓荆子10g;咳嗽、痰多者加桑叶12g、厚朴9g。上述汤药均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剂600ml,早中晚各服200ml,注意少量频服。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勿过饱、过油、过腻,禁洗澡。对照组给与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等,同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两组均5天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如下标准。痊愈:用药1-2d内,体温恢复正常(腋窝温度降到37.2℃以下,不在回升),症状消失;显效:用药1-2d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用药1-3d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部分消失;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退热时间(1.5±0.5),优于对照组(2.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西医认为发热是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后或集体自身坏死组织吸收或其他因素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的上移而发热[5]。持续高热对机体有一系列危害性,如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消化液分泌不足、胃肠功能失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全身多器官障碍综合征,引起急性肺损伤[6]。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感冒”“温病”范畴,主要原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热,邪热蕴结上焦,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等一类外感病症。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
肝解郁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阳相火。二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热透邪、调畅少阳气机之功效。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甘草、大枣可益气和中,扶正祛邪。诸药配伍严谨,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技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畅气机,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而发热消退,诸症消失。综上所述,发热对人体危害极大,及时退热在临床上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得出小柴胡汤加减对发热性疾病治疗疗效显著,退热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清旭.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发热性疾病20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7(11).
[2] 敖铁锋. 经方合用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发热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2016,11(6):1020-1022.
[3]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4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3.
[5] 姚春. 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3.
[6] 卢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及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相互关系与区别[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2):70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