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指定用途资金监管办法
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企业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管。
二、财政专项资金的定义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划拨给企业的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
三、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原则1. 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依法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 专款专用原则:财政专项资金必须按指定用途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3. 真实性原则:企业必须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和报告。
4. 规范性原则: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四、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1. 申请:企业需要按照资金使用计划,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财政专项资金的申请,并提交相应的申请材料。
2. 审批:相关政府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批,审核财政专项资金的用途和金额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3. 划拨:审批通过后,财政专项资金将被划拨给企业,企业需及时核实资金到账情况。
4. 使用:企业必须按照划拨的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严禁超出规定的范围和用途。
5. 监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五、财政专项资金的报告和审计1. 报告:企业需要定期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资金余额、支出情况等。
2. 审计: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接受审计机构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六、违规处理1. 财政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将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制裁,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 相关责任人将受到纪律处分和行政执法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修订,另行公告。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有些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可能存在挪用、滥用等问题,导致专 项资金并未真正用于项目实施。
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完善
对于专项资金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尚不完善,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和 滥用。
03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与考 核
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内部监督 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 限,确保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
使用规定
学校需提交申请材料,包括项目计划书、 预算和执行方案等,经上级部门审核后报 财政部门审批。
监督与评估
资金主要用于购置教学设备、改善校园设 施、资助贫困学生等,严禁挪作他用。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 的监督检查,同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以 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
某地区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案例
时间限制:资金使用有时间限制,需要 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特定用途:资金用途明确,主要用于特 定项目或工作。
特点
专款专用: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挪作他用。
财政专项资金的重要性
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重要工作或项目
01
财政专项资金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重要的财力支持,有助于
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
02
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
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03
一些专项资金还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如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推动科技创新等。
财政专项资金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沿革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实施 财政专项资金制度,旨在支持国 家重要领域的发展和重大项目的
加强财务管理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管理办法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项目管理办法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专项资金的定义和分类专项资金是指具有专门用途和指定用途的资金,包括但不限于财政专项资金、科研专项资金、项目专项资金等。
2、专项资金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专项资金应按照相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立项。
审批程序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3、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专项资金必须用于指定的项目和用途,不得挪作他用。
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购置、人员工资、房租、科研费用等。
4、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专款专用。
单位应设立专项资金管理机构,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同时,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
5、专项资金的监督与检查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应贯穿于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和管理全过程。
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
二、项目管理办法为了规范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和单位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管理办法。
1、项目的定义与分类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开展的具有一系列相互关联活动的总称。
项目可分为科研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社会公益项目等。
2、项目的组织与实施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应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任务分解,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相关职能部门应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
3、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控制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全过程。
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项目计划和目标,对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4、项目的风险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预测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了保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透明性、有效性,保护广大群众和国家财产安全,财政部门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法律依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条例》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专项资金目标、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管理方式、管理人员责任、监督检查等,确保专项资金依法用于专项用途。
”二、使用范围财政专项资金是提供给特定行业、领域或项目的资金。
财政部门需要将资金用于指定领域的项目,例如:国家减贫基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确保专项资金用于指定的领域和项目,避免被挪用到其他领域或项目中。
三、管理措施1、资金来源财政专项资金来源包括:税收、国债、银行借贷等。
财政部门必须规定专项资金的来源,并建立相应的收款程序,确保专项资金的来源合法、透明。
2、资金管理财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项资金账户,并在专门管理系统中进行核算和审计。
严密监管专项资金的支出和收入,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透明。
3、资金用途财政专项资金的用途必须明确规定,只能用于指定的领域和项目。
专项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的审批程序,核准后才能支出。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资金用途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4、管理责任财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管理人员必须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负责,确保专项资金的合法、规范和有效使用。
5、监督检查财政部门需要建立专项资金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开展日常监督和年度复核,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
四、总结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是财政部门为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透明、有效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通过资金来源、资金管理、资金用途、管理责任、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措施,有效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
实施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于确保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运用的正确性,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所谓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
这种资金都会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不能挪作他用。
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资金用途1 用于投资补助和奖励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一般政府给与的投资补助不高于总投资额度的30%。
奖励,是政府部门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具有重大创新贡献企业的一种鼓励政策,奖励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2 用于贷款贴息和转贷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支出性质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支出用途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在财政部印发的中央本级管理办法中规定,项目支出预算是在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或专项资金支出计划。
项目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
对于地方而言,专项资金分类与中央项目支出分类基本一致,只是在和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别。
地方专项主要是部门安排的、、上级补助或上级拨款的资金、及等;地方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是承担的和发展及其他专项事业支出等。
制度一、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
二、资金的拨付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不准擅自调项、扩项、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和随意扣压;资金拨付动向,按不同专项资金的要求执行,不准任意改变;特殊情况,必须请示。
三、严格专项资金初审、审核、审核制度,不准缺项和越程序办理手续,各类专项资金审批程序,以该专项资金审批表所列内容和文件要求为准。
广东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_办法_

广东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
下文是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欢迎阅读!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试行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预算在一定时期内(2年以上,含2年)持续安排的,为适应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要求,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项事业发展目标,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财政资金。
省级部门(单位)使用的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一次性补助资金以及没有特定的绩效目标、具有公用支出性质的专项支出,不纳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范围。
第三条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原则。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将逐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必须服从政府的整体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减少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集中财力保障政府执行好整体公共服务职能。
(二)依法设立原则。
设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或政策依据。
除已设立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外,新设立专项资金必须报经省政府批准。
(三)规范管理原则。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必须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经批准设立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应按规范、公开、透明的要求制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使用范围、使用时限、分配办法、审批程序和监督评价等规定,专项资金的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开支款项,不得挤占、截留、挪作他用。
(四)目标明确原则。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必须符合公共财政投入方向,重点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优先安排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和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最急需的支出项目。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下达,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安排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
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是财政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阐述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提出有关建议和决策.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项资金的预算基础组织工作不到位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方法之一,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事前有预测对未来有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并以此发挥控制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近年来,地方财政预算编制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分配模式,使得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存在主观性、随意性。
对申请的专项资金缺乏细致调研,多报多编,这就造成一方面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沉淀;另一方面一些专项资金又供给不足,影响事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实现。
(二)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角色被弱化笔者在对X区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中发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担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专项资金的概念模糊不清,对具体的业务和决策了解的并不多,也即财会计人员对各活动的事前和事中的辅助控制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财务人员因而无法根据业务进度合理安排资金支付,造成了资金管理的真空。
(三)专项资金管理未真正实行“专款专用”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有着特定的项目和专门的用途,根据制度规定,专项资金的收支应当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区别开来,进行分别核算。
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实行单独核算,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合使用,用款单位领导、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反正都是财政拨的钱,没揣进腰包,为单位花的钱怎么都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本中心的专项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本中心从财政部门或上级预算单位取得的具有指定用途和绩效目标的项目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项资金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达到特定目标。
(二)绩效优先,目标明确。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的申报、审核和监控。
(三)定期退出,滚动安排。
每项专项资金支持的政策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最高不超过三年,属于跨年度支出的,分年度编制预算。
(四)依法公开,强化监督。
健全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保障专项资金的阳光透明运行。
第二节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第四条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一)项目承办科室密切关注国家及省级的相关规定及行业的信息,对符合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项目,由项目承办科室负责组织其他的相关科室,进行项目论证,就符合条件的项目收集材料及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综合科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
在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阶段,就开始编制预算计划,并由项目承办科室及专家对预算方案进行评审论证。
对各种预算支出项目应进行逐条审核,确保预算方案的量化、精细化、以及科学合理性。
(三)专项资金的项目预算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按照审批权限经本中心主任、班子成员会议审批。
第五条专项资金项目的申请及报批项目承办科室负责统筹组织申报资料,经本中心主任签名后形成专项资金的项目申请报告,并负责向项目的管理部门递交申请报告,就项目申请的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的联系、跟踪和汇报。
第六条项目申请审批通过后,由项目承办科室按照合同管理的程序和项目的管理部门签订专项资金的项目合同。
第七条专项资金的项目合同签订后,综合科根据专项资金的批复,审核项目合同,对符合支付条件的合同款予以支付。
公司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选5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司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选5篇)第一篇:公司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公司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受控并合规、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公司财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安排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经公司申请,由中央、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下达到公司,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
该资金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
2,职责1,财务部: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申报的资金预算编制、财务评价,负责专项资金的银行账户管理、使用审核、向政府职能部门支付报告提交、资金支付,负责建立项目资金专帐与凭证。
2,其他各相关部门:根据归口及部门职责,负责专项资金项目运行各过程中的配合工作.3,管理要求1,专帐管理:对各专项资金分别建立专帐,或由财政部门指定,单独核算,单独开支,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划清与生产经营资金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
3,专班负责:对项目实施建立领导小组和专班,指派公司级领导具体负责,保证项目按既定的要求实施,保证专项资金的有效、合规使用。
4,外部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主动接受质监部门检查、主动送检,资金使用主动接受相关职能部门、审批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管和检查。
4,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1,订立合同:项目涉及的工程、大宗采购均应按规定实行招标、投标,一般物资采购或小型零星工程可采取比价办法处理;所有工程、采购、安装等均应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标的、技术要求、双方责任义务、验收办法、资金支付办法、质保期等内容。
2,分包的验收:分包工程按合同要求完成,达到预期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由分包人提出,项目领导小组和专班、财务与审计人员、必要的外部技术人员组成验收小组,进行专项评价、做出验收结论,验收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与财务结算相关工作的依据。
3,尾款与质保金的支付:根据合同有关条款符合要求的,可在质保期满由项目专班或工程实施人提出申请,按程序审批后予以支付。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

乡镇财政管理制度为适应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需要,全面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现就规范乡镇财政财务工作提出如下十项管理制度:(一)加强收入管理,严格依法理财。
乡镇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依法组织各项收入。
乡镇政府不得以税收返还、奖励等手段,从其他乡镇或地区“拉税”、“引税”或变相“买税”;不得为完成收入任务虚列收支,搞收入“空转”;农业税征收严格实行户缴户结,不得税费混征;严禁乡镇、行政村“垫交”农业税收,贷款交税等。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组织收入,严禁巧立名目,超标准或自定项目收费。
(二)全面实行“乡财县管”改革。
实行“预算共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方式。
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财政局审核批准的方案设立银行帐户。
乡镇财政所要在对本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撤消各单位现有的银行帐户,确需保留或开设的,必须报县财政部门批准。
乡镇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县国库或就地缴入“结算专户”,由县财政局统一核算和管理。
乡镇各单位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单位设立一名报帐员,负责单位日常收支统计和财务报销工作。
支出业务量大的单位,实行备用金制度,由乡镇财政所核定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单位报帐员定期与乡镇财政所办理结算,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自行设立帐户或私设“小金库”。
(三)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
各乡镇要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的意识,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预算共编”的要求,在县财政部门指导下,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预算。
乡镇预算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方式,乡镇政府及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资金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收入预算本着按照各乡镇和单位上一年度收入实绩和积极稳妥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要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和“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改革、促发展”的顺序合理安排,特别是要将人员工资放在第一位,优先安排,不得留有硬缺口。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09•【字号】陕政发[2007]19号•【施行日期】2007.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陕政发[2007]1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7年5月9日省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二○○七年六月九日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明确部门职责,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专项资金运行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在一定阶段内,为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分为三类:经济发展类,主要包括基本建设资金、产业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区域发展资金、重大科技创新资金、旅游服务业资金等;社会事业发展类,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民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农林水、气象、扶贫、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资金;公共事务类,主要包括工商管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统计普查、人才引进和培训、公检法司及其他公共事务管理等资金。
第四条中央财政补助的专项资金以及省本级依法征收的各类基金、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一并纳入本办法管理。
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专项资金一般应实行项目管理。
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
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定、提出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属基本建设的,按基本建设有关程序办理。
重大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

重大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依法规范加强我县重大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加大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力度,做到严格要求,强化监管,防微杜渐,严明纪律,确保用好用活各类项目和财政资金,特此制订《县人民政府关于重大项目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重大项目是指国家、省、州下达的项目,列入县本级财政投资的项目以及企业赞助的项目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财政资金是指上级划拨的专项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本级财政收入资金、银行贷款、借款资金、赞助资金等。
第二章预算编制管理第四条县级财政收支必须坚持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按照“保吃饭、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原则开展预算。
各部门根据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针对每项工作和项目,找准依据,严格标准,详细列出具体金额,统一编制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综合预算,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第五条基本支出的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及商品和服务支出。
(一)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
按照县人事部门核定的在职财政供养人员的人数、标准,预算在职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目标奖、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包括当年新增人员工资和预留正常增资部分;按照有关规定,预算武警中队服役人员伙食费;按照相关规定,预算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购房补助、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按照县人事部门核定的离休、退休和退职(役)人员的人数和补助标准,预算离休、退休和退职(役)人员的补助;按照县人事部门核定的人数和标准,或县民政部门、县卫生部门提供并经县财政部门核定的人数和标准,依据相关政策,预算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按照计生部门提供并经县财政部门核定的人数和标准,依据相关政策,预算计划生育奖励金;按照农牧部门、林业部门提供并经县财政部门核定的人数和标准,依据相关政策,预算生产补贴;按照州财政局规定的住房公积金提取比例,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住房公积金;按照相关规定,预算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1. 引言1.1 背景财政专项资金是指国家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制度,依据国家政策和要求,划拨给特定的使用单位或项目的资金。
国库支付中心是财政专项资金划拨、支付和管理的核心机构。
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制定和实施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国库支付中心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保障国库支付中心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合规性。
2. 资金使用的范围和途径2.1 资金使用的范围国库支付中心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社会事业投入 - 农村发展项目 - 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 -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2.2 资金使用的途径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途径应遵循以下原则: - 项目资金使用应通过项目审批程序进行,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资金使用应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进行,确保各项支出符合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规定。
- 资金使用应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保资金流向清晰、用途明确、收支平衡。
- 资金使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制度进行,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和合法合规。
3. 资金使用的管理流程和责任3.1 资金使用的管理流程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 - 资金申请:项目单位或使用单位根据需要编制资金申请,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 资金划拨:国库支付中心根据项目单位的资金申请和项目需求,进行资金划拨。
- 资金支付:国库支付中心按照项目单位的资金划拨要求,及时支付资金给指定的承担单位。
- 资金监管:国库支付中心对资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资金验收:项目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资金使用的验收,并填写相关的验收报告和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办法所谓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
定的差别。
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资金用途编辑(1)用于投资补助和奖励投资补助,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下一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一般政府给与的投资补助不高于总投资额度的30%。
奖励,是政府部门对表现突出,业绩优秀,具有重大创新贡献企业的一种鼓励政策,奖励额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2)用于贷款贴息和转贷贴息,是指政府部门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贴息。
支出性质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支出用途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一、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
二、资金的拨付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不准擅自调项、扩项、缩项,更不准拆借、挪用、挤占和随意扣压;资金拨付动向,按不同专项资金的要求执行,不准任意改变;特殊情况,必须请示。
三、严格专项资金初审、审核、审核制度,不准缺项和越程序办理手续,各类专项资金审批程序,以该专项资金审批表所列内容和文件要求为准。
四、专项资金报账拨付要附真实、有效、合法的凭证。
五、加强审计监督,实行单项工程决算审计,整体项目验收审计,年度资金收支审计。
六、对专项资金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要全程参与项目验收和采购项目接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预算安排的以及政莳蚀融资借款和各单位通过非税收入征集的(包括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中指定特定用途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性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
具体包括:国债资金,水利、公路等一般性基本建设资金,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资金,退耕还林、粮食、农资补贴资金,农业开发与土地治理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与扶贫资金,养老、工伤、医保、低保、救灾、农业保险理赔、助残等社会保障资金,政府融资借款、各级政府捐赠、援助资金,防洪保安与应急资金,计划生育抚育费、卫生保健、禽畜防疫与义务教育补助及校舍改造资金,安全生产与煤炭维简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环保资金,家电下乡与扩大内需项目资金,廉租房建设资金,彩票公益金、价格调节资金,等等通过各种渠道安排的各类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财政专项资金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政策目标,专门为特定的事业或项目筹集并下达的用于指定用途的资金。
为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需要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
本文将就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1.合规性原则: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政策的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2.专款专用原则: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用途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禁止挪用、滥用及私分。
3.公平公正原则: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必须公平合理,不得歧视或偏袒任何单位或个人。
4.效益与风险平衡原则: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确保资金的最大效益,并且合理控制风险。
5.透明度原则: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1.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包括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监督等环节的规定,确保项目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预算管理: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监督等环节需要符合预算法的规定,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3.资金监管:建立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包括资金收入、支付、统计等方面的规定,强化资金的监督和使用。
4.绩效评价: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项目或事业进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益。
5.审计监督: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确保资金的合规性和效益。
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实施步骤:1.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程序。
2.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运作,确保专业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3.制定预算和项目计划:根据政策目标和财政需求,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的预算和项目计划,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4.实施资金监管和执行预算: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部署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省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财政资金。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性支出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省财政部门直接按因素法或固定标准分配的财政资金等,不纳入专项资金管理范围,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管理。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集中财力,保障重点。
专项资金优先足额保障中央和省部署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落实,不留“硬缺口”。
加强上下级资金、不同预算体系资金、以往年度资金的统筹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规范设立,严控新增。
专项资金设立应符合公共财政支出范围,遵循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不得同财政收支规模、增幅或生产总值等挂钩。
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不得在政策性文件、工作会议及领导讲话中,对专项资金新增设立、增加额度事项作出规定、要求或表述。
(三)提前谋划,储备项目。
树立谋事为先的理念,科学合理谋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做实项目前期研究论证,提前入库储备项目,确保资金安排与项目紧密衔接。
(四)绩效优先,目标明确。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和监控,并将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
(五)定期退出,滚动安排。
除国家政策要求设立的专项资金外,每项专项资金支持的政策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最高不超过5年。
确需继续实施的,在实施期满前一年开展研究论证和绩效评价,并重新按新设专项资金程序申请。
属于跨年度支出的,分年度编制预算。
(六)依法公开,强化监督。
健全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公开,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监督,保障专项资金阳光透明运行。
《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5篇》

《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5篇》第一篇: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县财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明确内部各单位职责,确保各项财政资金安全运行,规避和控制风险,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财政资金包括。
中央补助县级的各类专项资金;省级奖励及补助县级的各类专项资金;县级财政预算(含基金预算)安排、追加及补助的各类资金。
第二条财政资金管理必须坚持:(一)国库集中收缴的原则。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二)专款专用的原则。
财政资金必须按文件规定的用途使用,严禁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
(三)职权法定的原则。
所有财政资金出库,必须履行审批手续,没有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署资金拨付执行意见,一律不得办理拨付手续。
(四)资金直达的原则。
所有财政资金(包括暂存、代管资金)一律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在网上运行,资金直达个人、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禁止资金体外循环。
第二章收入管理第三条税收收入由预算股牵头、国库股协助督促入库;国库股负责进行会计核算,并按规定实行月报。
第四条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由非税收入管理局按照《**县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执行。
(一)依据部门预算方案,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非税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的非税收入缴入财政专户,其中罚没收入一律缴入国库。
(二)非税收入管理局每月20日负责将非税收入汇缴国库,并向预算股和国库股报表(含月进度和累计进度),其中罚没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入库情况同时抄送综合股。
(三)除社保基金外的其他政府性基金由综合股负责督促入库。
第五条社保股负责督促社保基金征收单位完成征收任务,国库股做好资金调度,按规定将已入库的社保基金及时转入社保基金专户。
第六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农村财政管理局负责征收,资金进入国库专户。
财政指定用途资金监管办法

财政指定用途资金监管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防财政违法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财政专项资金是指除工资正常经费以外的,由中央及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或由本级政府安排、追加使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三条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县、乡(镇)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制。
县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审查、拨付和监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监督工作;用款单位承担本单位的用款申请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种类及范围第四条专项资金的种类和范围包括:(一)中央、省、市的各种专项资金;主要有: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救济救灾资金、抗旱资金、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专项支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专项支出,社会保障专项支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支出,政法专项支出等;(二)县政府安排的各种专项经费;(三)各级财政周转金;(四)预算外专项拨款;(五)其他属于专项资金性质的财政资金。
第三章专项资金的申请第五条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下列程序执行:(一)由用款单位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写出申请,并附上有关依据和资金使用计划;(二)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要对用款单位的申请从项目考察、决定立项、工程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核实,对符合要求的,签署意见后,报县政府财政部门审查;(三)县政府财政部门对用款单位上报的材料要及时审查,对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四)每年12月底,项目主管部门要向县政府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结果。
财政部门向县政府报告专项资金总体拨付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财政部门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财政专项资金:(一)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二)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三)未按规定要求执行报账制和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四)财会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五)未按规定要求报送用款计划或信息严重失真的;(六)未按规定将自筹资金在开工前存入财政专户的;(七)其他不按规定使用的。
财政专户资金对账管理办法

财政专户资金对账管理办法财政专户是指政府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控制,设立的专门账户,用于存储和管理特定财政资金。
为了确保财政专户资金的安全和透明度,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对账管理。
下面是一份财政专户资金对账管理办法的示例,供参考:一、总则1. 财政专户资金对账管理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财政专户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性,并提高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水平。
2. 财政专户资金对账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设立财政专户的政府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等。
二、财政专户管理机构1. 财政专户应当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资金对账工作,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 财政专户对账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和规章,并接受相关培训,熟悉财政专户的资金流向和业务特点。
三、财政专户资金对账管理流程1. 资金收入对账(1)财政专户资金收入应当及时核对,确保金额和来源与实际情况一致。
(2)收入核对应当包括资金的收入来源、交款人、收款时间和金额等关键信息,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3)核对结果应当及时录入财务系统,并由对账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2. 资金支出对账(1)财政专户资金支出应当严格按照预算和资金安排执行,支出事项和金额必须符合相关资金监管规定。
(2)支出核对应当包括资金支出用途、受款单位、支付时间和金额等关键信息,确保支付凭证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3)核对结果应当及时录入财务系统,并由对账人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3. 资金余额对账(1)财政专户资金余额应当定期与银行对账,确保银行存款余额和财政专户账户余额一致。
(2)对账应当涵盖银行账户余额、未到账款项、未核销支出等关键信息,并进行调整和核对。
(3)对账结果应当记录并备查,确保资金余额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资金对账异常处理1. 若发现资金对账存在异常,财政专户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2. 对账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收入或支出金额与实际情况不符、资金流向不明、资金余额与银行不一致等。
财政专户监管举措

财政专户监管举措
财政专户监管举措是为了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防范财政风险,加强对专户资金的监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财政专户监管举措:
1.审计监管: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确保专户的收支情况和使用符合法规要求,查明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2.电子监管系统:
建立财政专户电子监管系统,实现对专户账目的实时监控和查询,提高监管效能。
3.专人负责:
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财政专户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有专人对专户的使用进行跟踪和监控。
4.定期报告:
财政专户使用单位要按照规定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专户的使用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收支情况、资金用途等。
5.财政专户监管规章制度:
制定详细的财政专户监管规章制度,规范专户管理流程,明确各类财政专户的用途、权限、限制条件等。
6.实行双签制度:
在财政专户的重要操作环节实行双签制度,确保关键资金操作经过多方审核和确认。
7.财政专户资金监测:
利用财政专户监管系统,对专户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进行实时监
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8.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专户资金使用的风险预警机制,设定触发条件,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和处理。
9.法定资金上缴:
依法规定资金上缴程序和时限,确保专户超额余额及时上缴国库。
10.教育培训:
对使用专户的单位人员进行相关法规、政策和操作流程的培训,提高其对财政专户管理的法律法规意识。
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对财政专户的监管,确保专户资金的合规使用,防范潜在风险。
具体的监管措施还可能受到地区、行业和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财政指定用途资金监管办法
财政指定用途资金监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防财政违法和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财政专项资金是指除工资正常经费以外的,由中央及上级财政部门拨付的或由本级政府安排、追加使用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三条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县、乡(镇)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制。
县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审查、拨付和监管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监督工作;用款单位承担本单位的用款申请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种类及范围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种类和范围包括:
(一)中央、省、市的各种专项资金;
主要有:国债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救济救灾资金、抗旱资金、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专项支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专项支出,社会保障专项支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支出,政法专项支出等;
(二)县政府安排的各种专项经费;
(三)各级财政周转金;
第 2 页共 9 页
(四)预算外专项拨款;
(五)其他属于专项资金性质的财政资金。
第三章专项资金的申请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使用按下列程序执行:
(一)由用款单位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写出申请,并附上有关依据和资金使用计划;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要对用款单位的申请从项目考察、决定立项、工程的实施和资金的使用等方面严格把关,严格核实,对符合要求的,签署意见后,报县政府财政部门审查;
(三)县政府财政部门对用款单位上报的材料要及时审查,对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四)每年12月底,项目主管部门要向县政府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结果。
财政部门向县政府报告专项资金总体拨付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财政部门可以暂缓或停止拨付财政专项资金:
(一)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
(二)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未按规定要求执行报账制和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
(四)财会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的;
(五)未按规定要求报送用款计划或信息严重失真的;
第 3 页共 9 页
(六)未按规定将自筹资金在开工前存入财政专户的;
(七)其他不按规定使用的。
第四章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
第七条专项资金的拨付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再由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八条专项资金的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对符合拨款要求的项目由县财政部门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
第九条对上级要求实行报账制的专项资金,由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负责建立专帐,项目单位报送每项支出必须有完整、合法的原始凭证。
第十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专款专用原则。
资金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或私自改变资金用途。
(二)资金管理责任制原则。
所有专项资金一律由县政府财政部门监管、拨付,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负有直接监督责任,要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到计划项目上。
(三)效益原则。
必须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专户核算和专户管理原则。
用款单位必须健全财务制度,设立专项资金专帐,实行专户管理和专户核算,不得与经费帐户混合使用。
(五)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健全包括考察立项、文号下发、资金拨付、竣工验收等手续,确
第 4 页共 9 页
保项目按照规定的内容实施。
第五章专项资金的管理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一律由县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按照文件的批号、资金数额、资金用途、工程进度等进行拨付使用。
立项部门要及时向县政府财政部门提供项目的全部资料。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各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三条属建设性项目的资金,资金达到招标金额的必须完整地将工程预算以及项目建设相关的各种合同资料送交财政部门审查。
属于专项工程的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拨款,项目验收合格后,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第十四条项目建设要求有自筹配套资金的,项目主管单位必须在项目开工前将自筹配套资金全额存入财政帐户。
第十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所有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单位都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县财政部门。
专项资金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形成的资产,要及时办理资产交付和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手续。
专项资金未使用完的,主管部门要向县财政部门专项报告,对拨款后,三个月内项目工程迟缓不动或停止项目施工的,要收回专项资金重新安排使用。
第 5 页共 9 页
第十七条建立专项资金管理档案,对每一个项目及资金的使用从考察到立项、拨款、施工、验收都要记录备案,归档管理。
第六章监督和检查
第十八条由财政部门负责实行内外监督、日常监督与重点监督,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用款单位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
(一)负责对项目资金从拨付到使用结束的全程跟踪监督。
(二)负责对管理、使用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专管、专帐、专用情况监督;
(四)对资金的分配、项目的确定进行监督;
(五)对资金使用范围是否符合规定,资金的确定和变更是否符合程序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乡(镇)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协同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监督。
实行专项资金全程公开,即对每一项每一笔专项资金从申请到拨付、使用、验收实行全程公开,增加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用款单位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
(一)对涉及救济救灾、计划生育等专项资金在单位内部要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实行民主理财制度,将专项资金运作列入民主理财内容。
第 6 页共 9 页
第二十二条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
(一)用款单位的配套资金是否落实,是否按照规定的项目和用途使用资金,有无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擅自变更资金用途问题;
(二)用款单位是否截留、挤占或挪用资金;
(三)资金拨付及使用过程是否存在回扣、贪污、受贿、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行为;
(四)报账制手续是否齐全;
(五)项目建设要求有配套资金的,项目单位在开工前是否将自筹资金全额存入财政帐户;
(六)属建设性工程项目的资金,是否实行了公开招标;
(七)支付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有无延缓滞留问题;
(八)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符合有关财务制度;
(九)其他需要检查的事项。
第二十三条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专项资金专门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即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
对大的项目和数额较大的资金,以及危房改造、救灾、国债资金等要做为重点随时检查。
第七章责任与追究
第二十四条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 7 页共 9 页
(一)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拨款的;
(二)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的;
(三)贪污、挤占、截留、挪用等专项资金的;(四)会计核算不规范,违反有关财务制度的;(五)有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XX年12月1日起实行。
第 8 页共 9 页
THANKS
谢谢您的阅览
仅供参考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