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2.—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立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

你认为导游不应该带他们到下列哪个城市()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3.邓小平在1984年讲话中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了,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

”这段话能够用于说明()
A.“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B.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2.板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了解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

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时代的社会结构》材料二: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仅是644元。

据威海统计局记录,威海职工工资:1949年是40元,1978年仅是702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材料三: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四: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某某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

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教师导入:同学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贫困的中国农村,困窘的中国城市,低效的中国企业,封闭的中国社会决定了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课堂。

◆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史料11979年4月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某某加以实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

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材料二: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仅是644元。

据威海统计局记录,威海职工工资:1949年是40元,1978年仅是702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材料三: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四: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

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教师导入:同学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贫困的中国农村,困窘的中国城市,低效的中国企业,封闭的中国社会决定了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课堂。

◆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史料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案设计

第九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

3、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

4、认识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史料教学法【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让世界来到窗口。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使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发展,就要实行对外开放。

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领导人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后,中央授权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

问题:1980年翁纯贤想要离开家乡,到中国大陆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去闯荡一番,她会选择哪里呢?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合作探究一1、经济特区特殊在哪儿?(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1980年来到深圳的翁纯贤要提高自己会选择去什么单位?(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外资企业深圳第一家外资企业香港开达实业有限公司深圳蛇口凯达玩具厂)3、为什么要设立特区? (经济特区通过对外经济合作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为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成为知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窗口,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环节二让世界深入中国幻灯片展示深圳的变化:深圳本来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特区建立以后,“时间就是金钱。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等内容。

本课是学生学习我国现代史的重要章节,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外开放的意义。

2.难点: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总结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改革开放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和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以深圳为代表了解经济特区的设立;知道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2.能力目标:能结合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史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的学科素养。

通过合作研讨学习,推动更多学生思维的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深圳数字故事,感受沧海桑田的变化,激发对政策的认同感;通过自己谈改革开放的认识,体现生活化,进一步提升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加入WTO经济特区.难点:理解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三、教学过程展示:青岛栈桥对比图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看这样一张老照片,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学生看图栈桥师:对,这是青岛的栈桥。

在40年前,提起青岛的知名景点,人们想到的可能只有栈桥。

但是40年后的今天,青岛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得益于什么政策?学生:改革开放师:很好。

屏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教师:不过,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政策对它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教师:我们从三个篇章来学习:对外开放之政策篇、对外开放之格局篇、对外开放之发展篇首先我们进入:对外开放之政策篇展示:“1949-1978年中国城镇化进程”,由于十年文革,这时期我国城镇增长极少,年增长率显示为“0”,文革后有所增长,但是看数据,怎么样?学生分析:百分之零点几,依然很少。

社会没怎么进步。

问题:当时人们的服装?交通工具?学生分析:穿着单调,而且骑着自行车,汽车极少,城市建设环境也一般师:大家说的很好。

可以看出,文革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有所回升,但综合水平仍旧很低,人民渴望国家富强发展。

图片“梅开三度”教师:七十年代三个主要外交成就,(因为学生还没学)。

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出现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有利对外学习交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什么是对外开放?出示文字解释。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_8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_8
(三)、展示成果——坚定开放之路
问:浏览本课共有几个小节?分别属哪一步骤内容。
学生结合教材自学
初步了解本课的整体知识框架,明确学习任务
3.目标导学
(一)、学习先进
1.1出示材料一:
1978年,中国人均GDP排名倒数第二仅是印度人均GDP的三分之二,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人均收入仅在50元以下,全国有2.5亿绝对贫困人口。
教学重点
及其措施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结合资料解析,图片对比、小故事的讲述等方式,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认识它的设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认识改革开放的作用:通过识读《对外开放格局图》及学生收集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和视频播放,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的解析使学生明白进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画对外开放格局图及充分利用地图、 资料 (深圳今昔对比图片等)的解说展示,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并了解对外开放的格局。
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整合,确定本课的主题是“对外开放”,紧扣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由一个学习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这一教学理念而展开教学,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有关改革开放后的成就,使学生初步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作用。再到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及对材料解析、图片的对比展示,对对外开放格局图的识读等方式,使学生理解设立经济特区及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外国先进的过程,并充分体会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更好发展经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通过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数据的变化,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层面认识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学生收集的改革开放成果展示及视频播放(当今对外开放的成就)使学生体会中国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并且会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因为它是强国之路。最后通过老师寄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为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09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

3.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提到的这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真的有“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样的事情发生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学生活动】分析材料,回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闭关锁国的做法会导致一个国家的落后;国内建设缺乏资金、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二)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师活动】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讲述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经济建设问题,提出在广东、福建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中央决定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

提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哪几个经济特区?【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提问:为何在这些地方兴办经济特区?【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回答: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历史变迁。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对外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有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案例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

2.难点: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意义进行系统讲解。

2.案例分析法:教师运用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4.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影像资料:相关纪录片等影像资料。

5.史料:用于论证和说明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和过程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教材通过阐述我国在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摆脱封闭僵化的状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从而使得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等历史知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外开放的具体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活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但未必能将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情感态度,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将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变革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氛围。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讲解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音像资料,如改革开放时期的标语、场景等。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报告,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不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景引入一、导入新课方案一下列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来一探究竟。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方案二新华社北京2019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师:播放图片,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激发求知欲。

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是正确的。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尝试,而经济特区的成功,证明这一尝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的对外开放事业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要不要扩大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1】结合教材第4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教材第44页第一个自然段,简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致经过。

【问题2】现如今,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问题3】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过渡】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优质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 对外开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 对外开放

第9课对外开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改革开放后的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学案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班级姓名【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以深圳特区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知识框架】【自主学习】1.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代表指的是:。

2. 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3.我国对外开放是如何一步步有计划、有步骤展开的?1988年,经济特区建立。

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2001年,中国加入。

6.加入WTO,对我国有何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探究一:结合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教科书所示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从地理位置上看对外开放的区域有何相同之处?都首先开放东南沿海地区。

探究二:围绕对外开放,对比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点。

利;开放的地区都是中国比较富裕的地区;开放格局都是从沿海逐渐到内地等。

【能力提升】1、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A)①广东②福建③海南④台湾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2、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C)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3、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D)A.1947年 B.1986年 C.1995年 D.2001年4、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B)A.环渤海地区 B.上海浦东 C.闽南三角地区 D.海南经济特区5、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D)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新人教版
2.教学活动设计:
a.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我国政府、企业和个人角色,讨论对外开放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决策和行为,增强学生对政策理解的深刻性。
b.实验:通过模拟对外开放政策实施前后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c.游戏:设计一款关于对外开放政策的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d.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外开放政策在各个时期的深化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思维能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
a.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成就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b.视频:播放关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宣传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政策实施的过程和成果。
c.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对外开放政策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展望》
学习者分析
1.相关知识掌握: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基础知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学习过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初步尝试、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变化。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外开放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布置学生查阅与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做好预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过程和成果,让学生对对外开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设计设计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对外开放教案设计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一.教学目标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3.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的意义三、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厉害了我的国》的视频。

教师:从这段视频中,同学们能感受到我国的巨大成就,那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看图思考:说一说,国家为什么率先在这四个城市设立经济特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得出: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和外资。

问题:经济特区究竟“特”在何处?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师:这一崭新的实验很快取得明显成就。

展示图片: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图展示:邓小平的题词提出问题: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回答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图片展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对外开放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到了盛唐时期,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到了明朝中叶,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

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史料解读: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提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提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拓展:伟大成就
一是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1978年到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7.4%。

1982年到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3.4亿美元增长到2509.1亿美元,年均增长17.6%。

二是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收外资总量还比较少。

2002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截至2007年底,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累计超过8000亿美元,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28万家。

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约110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已超过40家。

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

几十年来,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106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三项合计年营业额,从1978年的0.3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463亿美元,增长了1543倍。

目标导学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图片展示:
中国加入WTO纪念邮票中国加入WTO纪念章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提示: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1)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在视频中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掌声和拥抱说明了什么?
(3)你是怎样认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值得表扬。

但在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教师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