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一等奖教案】 【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三篇初中语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的:一背诵全文。

二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同时能够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拟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二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二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教师提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

滁()壑()琅琊()潺()酿()僧()辄()霏()暝()朝()而往伛偻()洌()蔌()射者中()弈()觥筹()翳()△学生试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读书,集体纠正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说明]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

以上学生已经听读了两遍,自己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了一些。

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疏通全文大意。

三疏通全文大意。

△二人小组,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自学能力。

设立二人小组,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集体解决疑难方法:二人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

学生们都解决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林壑尤美(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4)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原创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醉翁亭记》原创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2 学情分析1. 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 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 重点难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1. “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太守之乐”乐什么?4 教学过程4.1 醉翁亭记4.1.1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4.1.2 学时重点1. “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太守之乐”乐什么?4.1.3 学时难点1. “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太守之乐”乐什么?4.1.4 教学活动活动 1 【导入】画荻教子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

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活动 2 【讲授】作者简介欧阳修(1009-1072),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吉水人。

他 4 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 岁能作诗赋,21 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

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 ,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导入1.指名度阅读提示,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画书下注解①了解欧阳修。

四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第一段释义讲解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师点拨。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明确: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明确: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环山。

环滁皆山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出琅玡山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么?明确: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对位置是身在山中。

“泻” “临于泉上”角度应该是仰望。

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明确:醉翁亭7.作者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明确:“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仰和空间角度:远——近外——内的变换层层推进通过周围环境我们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教师点拨。

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明确:亭的来历10.如何交待的?先?后?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因为饮酒只是内心快乐的一种外在表现,不是因为饮酒而快乐,而是因为内心领会到山水的乐趣要通过饮酒的活动表现出来。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在不同课程和学科之间分享,以促进教学创新和合作,教案可以包括教学活动和资源的清单,如教科书、幻灯片、多媒体材料等,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6篇王君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

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⑴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

“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⑴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2层介绍醉翁亭的__________。

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⑵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___________,先用“___________”一词领起,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收一笔。

《醉翁亭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醉翁亭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醉翁亭记》,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创作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文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文学评论或议论文。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 掌握《醉翁亭记》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 运用文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1. 能够准确把握和理解《醉翁亭记》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能够运用相关文学知识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考。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评论或议论文的撰写。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与《醉翁亭记》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形式,对《醉翁亭记》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详细解读。

3. 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同分析文本,开展讨论和思考。

4. 写作指导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导他们撰写文学评论或议论文。

五、教学内容1. 《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 《醉翁亭记》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2. 《醉翁亭记》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醉翁亭记》的结构和情节梗概- 《醉翁亭记》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文本分析和思考-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探讨《醉翁亭记》中的主题和形象塑造手法4. 文学评论或议论文的撰写-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学内容,撰写文学评论或议论文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创作的兴趣。

2. 讲授:详细讲解《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分析其文学价值。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分析《醉翁亭记》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4.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醉翁亭记》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探讨其主题和形象塑造手法。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设计《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2.我们为什么而醉?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4篇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作为初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翻译问题,因此课前预习要求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好课文。

课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解释难句,不多费时。

采用“旅游赏景”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用自主参与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课内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2、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

3、掌握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教学设计:1、采用“旅游赏景”的形式。

2、使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要求:作为初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翻译问题,因此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好课文。

材料准备:1、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2、欧阳修的生平经历,思想。

3、滁州地理环境的图文介绍。

教学实录片段:师:同学们,欢迎乘坐旅游班车。

今日我们要随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到滁州旅游。

现趁班车行驶的时间,我请导游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目的地。

生: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

生:滁州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曾先后在此作官,其他诗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也曾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师:不知那位同学记得他们写的诗?生:《醉翁亭记》。

生:还有《滁州西涧》。

师:对!谁来背诵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生:《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师:很好。

同学们,我们现已到达滁州。

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行程?生:(播放琅琊山旅游景区示意图及相关风景片。

)滁州——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师:刚才介绍了滁州总体情况,现在请同学来介绍我们所见到的滁州的地理特点,以及琅琊山的风光。

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师:谁来解释?生:鸟瞰滁州四周都是山。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郊的琅琊山。

群峰连绵,树林阴翳,草木茂盛,山谷深邃。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8.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

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

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

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

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

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沉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作者)二、作者链接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文忠是他的谥号。

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三、背景链接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后,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后,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

四、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yáo)(sù)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潺(chán)2、诵读课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背诵课文,能熟练填空2、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3、能力目标:能与同类文言文进行比较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虽遭贬谪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学习重点:能熟练地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学习难点:与同类文章进行比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背诵法、比较法、情景陶冶法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一、导入新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启示我们学习知识不仅要复习,而且关键是在复习中要有新的体会或发现,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复习《醉翁亭记》这篇课文,也希望每个同学在这一堂复习课上能够有不同于学习时的新的体会或发现。

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复习了《岳阳楼记》《小石潭记》这两篇文言文,同学们也一定积累了一些复习文言文的要领,那么下面哪些同学来说一说对于一篇文言文我们在复习时要抓住哪些要点呢?(点名回答)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这个目的又是在我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去搜索去寻找的,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的目的更加明确。

我由孔子的一句话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一方面让学生联系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区分了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和评价二、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多媒体展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同学朗读,教师再逐条解析1、文学常识、主题。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

第12课《醉翁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醉翁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醉翁亭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的。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欧阳修以“乐"为线索,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和与民同乐的叙述,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他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游记类的古文,对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离学生较远,学生可能会对其中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二、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翻译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并背诵全文。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探究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介绍文章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并背诵全文。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探究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翻译法:通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 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探究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5. 比较阅读:通过与其他同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游记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醉翁亭记教案一等奖

醉翁亭记教案一等奖

醉翁亭记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介绍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背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

通过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醉翁亭记这篇文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多种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作业:通过布置阅读题、翻译题、写作题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评价方式:通过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包括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完整翻译和重点注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视频:提供有关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作者介绍等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

在线测试平台:提供针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在线测试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和学习效果的评估。

网络资源:提供与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相关的网络资源链接,方便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深入了解。

七、结论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获奖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获奖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获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1.2理解《醉翁亭记》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学习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3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2.1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2对课文修辞手法的把握。

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1.2学生分享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结构、语言特点。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3.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2教师通过PPT、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课文中的美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课堂讨论4.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课堂练习5.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5.2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文。

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仿写练习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12《醉翁亭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12《醉翁亭记》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12《醉翁亭记》一等奖创新教案醉翁亭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准确背诵全文。

2.梳理脉络,理解作者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脉络,理解作者思想。

教学难点:梳理脉络,理解作者思想。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牢固地掌握了文言知识,大概了解了醉翁亭的美丽景致,今天我们深入探讨作者写作此文的深层原因。

二、课文讲授(一)探究交流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

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

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

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

“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

作者利用空间变幻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

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醉翁亭记》 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卜、《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2、掌握"而"、"也"的用法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教具:录音机,投影机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

学生明确:①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a.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珊也。

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②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如: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轻读)表并列:泉香而酒冽(轻读)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轻读)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重读)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六、课堂检测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学习目标:L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第一次自学展示(-)自学指导i(1)内容:读课文,理思路。

(2)方法:诵读课文,结合要求按学习小组形式交流。

《醉翁亭记》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醉翁亭记》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醉翁亭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醉翁亭记》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文中表达的主题和思想;3.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的文学特点和主题;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3. 学习文学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深层含义;2.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醉翁亭记》;2. 课本、笔记本、教学PPT等。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如:你们都喜欢阅读吗?你们最喜欢读的是哪种文学作品?你们了解过宋代文学吗?2. 给出答案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和课件展示,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整体了解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醉翁亭记》的全文。

2.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主题?步骤三:深入分析1.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让学生找出并解释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第一段中的“白发”、第四段中的“转瞬之间如烟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3. 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分组分析《醉翁亭记》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五段,找出其中的重要词句和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步骤四:探究主题和思想1. 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对文中细节的分析,他们认为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题?2. 教师点拨: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中的句子和段落,深入挖掘韩愈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作品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步骤五:文学鉴赏1.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文学鉴赏文章和评论,给学生展示不同人对于《醉翁亭记》的解读和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一篇作品?应如何进行文学鉴赏?六、教学延伸:1. 作品鉴赏:要求学生选择其他宋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推荐《岳阳楼记》等;2. 作文练习: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一篇类似的文学随笔或者醉翁亭记式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是一篇美文,应注重语言的品味与诵读,积累文言词句。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本设计以“醉”字为切入点,以“太守醉”、“我们醉”为突破口,带动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最后进行归纳、迁移。

并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目标:
1. 品味文美、情美,2. 背读课文。

3.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时安排:(1)《醉翁亭记》的第二课时。

(2)课型:赏析课。

教学步骤:
1. 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1.太守为什么而醉?
2.我们为什么而醉?
二.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
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
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

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

为何
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

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

板书。

(以醉 写乐) 找出
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

是乐
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

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

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也。

”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

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
不高。

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

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

更重要的在
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

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
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

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
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

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
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3.师归纳(1)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无论绘景还是写人,都只有寥
寥数字,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板书。

(2)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它们工整贴切,形式
和谐,节奏明快,易诵易记。

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板书 (3)韵
律独特,回环往复。

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
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
的抒发。

总之,此文文美、情也美。

板书
四、反思阅读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自由发言后,明确:
1、 诵读感悟内容
2、探究思想背景
3、赏析行文特色
五、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醉翁
之意不在酒)
2、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不可。

(水落石出)
六.学生读背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乐趣。

板书设计:
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情美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