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通则与技法
运笔和行笔方法技巧 -回复
运笔和行笔方法技巧-回复运笔和行笔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和方法,它们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形态和气韵。
运笔是指用笔让字迹流畅且有节奏感地行走于纸面上,而行笔则是指对字迹的线条粗细、流畅度、韵律等进行控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笔和行笔的相关技巧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提高书法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运笔的技巧和方法是运用肩膀和肘部的力量来指挥笔尖,而不是仅使用手腕的力量。
这种力量传导可以让笔迹更加流畅且有力度,同时也能避免过于僵硬和拘谨的书写风格。
在运笔时,保持上半身的稳定,放松肩膀和肘部的肌肉,将笔尖与纸面保持垂直,并且要用自然的节奏进行运动。
通过有规律而不机械的推拉运笔,可以让字迹在纸面上自由地舒展,展现出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效果。
其次,行笔的技巧和方法是需要掌握的。
行笔是指字迹的线条粗细、流畅度、韵律等方面的控制。
首先要注意笔尖与纸面之间的角度和压力。
笔尖与纸面之间的角度控制好,可以控制字迹的粗细,同时也能让字迹更有层次感。
正确的笔尖压力可以产生明暗的变化,增加字迹的变化和立体感。
其次,要注意运笔的速度和节奏。
运笔的速度会影响到字迹的流畅度和韵律感,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字迹不自然。
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和作品的需要来调整运笔的速度和节奏,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运笔和行笔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外,如何运用不同的书法字体和风格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字体和风格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因此需要根据作品的需求来选择和运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模拟和研究古代名家的作品来学习和掌握不同的书法字体和风格。
通过模仿和创作,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同时也能够丰富个人的创作表现力。
此外,精细的准备工作也是运笔和行笔的关键。
在进行书法创作之前,要先准备好适合的纸张和墨汁。
纸张要具备一定的吸墨性和承笔性,以便让字迹更加流畅和清晰。
墨汁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择颜色饱满、附着力强、干燥迅速的墨汁,以保证字迹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也要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和安静,以便更好地专注于书法创作。
中国画基础技法
中国画基础技法中国画又称为水墨画,墨在中国画中就是黑色。
中国画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六种效果。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画基础技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第一节笔法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
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起笔和收笔逆入藏锋、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
用笔要意在笔先,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笔自动人之处在于有意趣。
笔要有力度,古人称笔“力透纸背”、“骨法用笔”、“力能扛鼎”,就是强调用笔的功力,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气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笔端纸上,于是使产生了具有节奏和韵律、奇趣横生的用笔。
运笔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散锋等区别,以中锋用笔最重要,它是笔法的骨。
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
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有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
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则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拖锋用笔。
拖锋也叫拖笔、露锋。
笔头侧卧于画面,顺毛而行,笔痕舒展流畅,自然松动。
散锋用笔。
笔毛散开而笔痕丰富虚灵、轻松飘逸、面积较大,皴擦点簇常用散锋。
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笔有四势,谓筋、骨、肉、气。
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改谓之气。
”古人总结了用笔的几种特点: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只有控制住笔,线才能平实有力。
2.圆,如“折钗股”,丰腴,光滑圆润,圆转有力,富于弹性,转折自如,刚柔相济,富于弹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不漂不浮,象刻进墙皮,沉稳有力。
线条是高度控制,行处皆留,意到笔随。
宋郭熙说:“一种使笔,不可反为笔使;一种用墨,不可反为墨用。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
22种笔法,学会你就赚了!我国的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在三千多年的书法文化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书法大家的实践和揣摩,形成了几十种笔法和章法技巧,其中仅笔法一项就达二十多种。
那么,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笔法?是不是每一个笔法都必须掌握呢?本篇就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欢迎师友同好关注、交流和商讨。
▲ 唐· 怀素《苦笋贴》在说明这些笔法之前,我先将这些搜集到的笔法名称罗列一下,以便大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接笔、过笔、衄笔、挫笔、抢笔、顿笔、蹲笔、驻笔、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翻笔、断笔、揭笔、打笔、战笔、蹙笔、息笔、押笔、结笔、憩笔01接笔所谓接笔,顾名思义就是两笔画相连接的意思,比如一个“单立人”旁,撇画和竖画这两个独立的笔画相接,用的就是接笔笔法。
这个接笔不是一个复杂笔画的两个动作,比如“横折”笔画的横笔和竖笔,这是一个笔画,其中的横竖相接不是这个“接笔”讲述的意思。
接笔,除极少数情况,一般是虚接,或者称为尖接,也就是说,同上一个笔画相接的笔画起笔一般出尖,虚接于其上。
清代书法家蒋和在《书法正宗·接笔法》中说:一尖接“人”;二尖接“冂”;三尖接“支”,即三笔的末锋都是尖接;四尖接“攵”;五尖接“欠”,即五笔在一处,须用五尖。
五种尖接具体字例尖接,是接笔笔法的重要技法。
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笔墨,如羚羊挂角。
这里,老朱先生用的“羚羊挂角”真是神来之笔,十分形象。
实际上,古人在实际写字时,也不一定都是尖接,这要根据不同的书体而定,比如,写颜体楷书,可能有些接笔处就用到实接。
说到接笔笔法,古人还特别说到了“行”字,称之为“两并遥尖接”。
即,“行”字的右旁,第二画不可用折,又不可紧接,只能以尖笔遥接于左旁。
并遥尖接02 过笔过笔,是行笔笔法之一,在楷书中有,在行草书中更多见。
对于“过”的理解,元朝书法大家陈铎曾在《翰林要决·血法》中有专门论述:过:十分疾过。
书法之用笔技法
书法之用笔技法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他的著作《玉堂禁经》中谈到了张旭的笔法“九用”,相传为王羲之的秘传笔法,内容如下:一曰顿笔,摧锋骤衄(nǜ)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二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三曰驭锋,直撞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
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乛”是也。
五曰踆(cún)锋,驻笔下衄是也。
夫有趯(多音字,在此处念tì)者,必先踆之。
六曰衄(nǜ)锋,住锋暗挼(ruó)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此处念yuè)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
八曰按锋,囊锋虚阔,章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笔,侧锋平发。
“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结合它们在起笔、行笔和收笔中的运用,九用可以归类为:起笔三个动作:驭锋、蹲锋、衄(nǜ)锋。
行笔两个动作:趯(yuè)锋、按笔。
收笔三个动作:挫笔、顿笔、揭笔。
最后一个连接动作:踆(cún)锋。
这应该是当时秘传不为人知的核心笔法,如今根据后人总结的基本笔法结合九用,我个人总结了以下笔法作为个人参考:一、用锋法用笔在用锋,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立锋”行笔。
作书是否有“笔力”全看一支笔在你手中能否提得起来,“立”着运使。
清代蒋和说:“(用笔)如善舞竿者,神泛竿头,善用枪者,力在枪尖也。
”笔锋立得起来而不是偃卧平拖,才杀得入纸,才有“涩势”,写出来的线条如铸如刻,凝重,沉着。
古人所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的比喻不外此理。
“如利镂金,长锥界石,仿兹用笔,坐进千里”(唐·张怀瑾)。
明董其昌说:“予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不能实证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倒,自处自束处耳”,又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
”这些都是甘苦之言。
“立锋”关健在善于利用笔毫的弹性,因势利导,更关系到功力,功力到时,虽极柔长锋羊毫亦铮铮作弹。
初学者可能开始时体会不到锋端的弹力,锋立不起来,可用薄长如竹蔑一类柔而有弹性之物,做用力压下又竭力撑起的动作,注意力放在尖端上,领会其运动的技巧,再运用到毛笔上,相信不难掌握。
楷书的笔法与技巧
楷书的笔法与技巧
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它是一种规范、明朗、端庄、秀美
的书写方式,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
下面是一些楷书的笔法与技巧:
1.竖起笔:楷书的笔画粗劲有力,一般要先竖起笔,从上至下练习落笔。
2.顿挫用力:楷书特点之一就是笔画要顿挫,刚劲有力,使字体更加
优美。
3.点画分明:楷书的每个笔画用笔点分明,笔画粗细适度,避免笔画
相互交织而影响字形的清晰度。
4.间隔有度:楷书中每个笔画之间需要留有适当的间隔,这个间隔应
该适度,不能过小或过大,否则会影响字体的整体感觉。
5.颜料适量:楷书的颜料应该适量,不要过于浓重,也不要过于淡薄,使字体的线条有一定的韵律感。
6.写法熟练:楷书书写需要反复练习,让笔法熟练自然,加强对笔画
的掌控,让其更加流畅。
7.姿势正确:书写过程中,身姿应端正,眼睛应保持放松,身体保持
平稳,才能让笔法更加准确。
书法中的笔法和技术
书法中的笔法和技术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它强调了笔画的形态和技巧。
书法的
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点画:点画技法是用书写工具将墨汁小心点涂在纸上,使之
有所变化,呈现出一种细小的感觉。
点画技法需要有耐心和细致的心态,才能够表现出细腻的线条。
2. 横划:横划技法指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一个方向上的书写
动作。
它横向地沿着自然的审美线条来进一步展示出书法风格的美感。
横划通常需要力度均衡、有节奏感。
3. 竖划:竖划技法是一种垂直向上的书法动作,这种技法使用
时需要保持手腕和手臂的协调,力度也应该稳定,光滑线条更加美观。
4. 折笔:书写工具在纸上折成一个好看的角度,使字迹变得更
加丰满,充满力度。
折笔技法的斜角可以充分体现书法的气势和力量感。
5. 勾:勾线技法代表了各种勾勒线条形态的书写动作,这种技
法可以用来加强线条的纸笔感,突出字句的结构,增强书法的立体感。
除以上技术外,书法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如拐弯回头、挑线、停笔等,以上只是书法技术的基本部分。
熟练掌握这些技法是书法爱好者
和从业者的必修之道。
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
中国画的笔法与运笔技巧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笔法和运笔技巧是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它们决定了画作的表现力、笔墨的质感和形象的形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国画的笔法和运笔技巧。
一、笔法1.皴法:皴法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笔法,其特点是用笔迅疾、活泼、有力,形成了类似细碎的短线,给人以浑厚而有力的效果。
皴法可分为直皴、斜皴和弯皴三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皴法来表现画面中的物体。
2.点染法:点染法是一种通过点刻和染色的手法来表现物体质感和形态的笔法。
点染法需要用细笔沾上颜料,并轻轻地在纸上或丝绸上点刻,从而形成层次分明的点状。
点染法常用于描绘花卉、鱼虫等细腻的物体,效果独特。
3.淡墨法:淡墨法是中国画中一种常用的笔法,主要通过用淡墨或淡色来描绘画面中的轮廓和细节,以增加画作的层次感和纸面的质感。
淡墨法强调墨色的变化和层次感,在运笔时要注重用笔轻重的变化,以达到调和色彩的效果。
4.渐变法:渐变法是指通过运用深浅墨色的渐变来表现画面中的物体透视和光影效果的笔法。
在渐变法中,需要掌握墨色的变化和笔锋的运用,以达到色调的渐变和画面的过渡效果。
二、运笔技巧1.用笔轻重:运笔时的用笔轻重是中国画运笔技巧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通过调整笔触的轻重,可以使得线条、阴影等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宽度和深浅,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质感。
2.突破与凝重:运笔时的突破与凝重是指运用快速而敏捷的笔法来表现物体的轮廓和运用缓慢而深沉的笔法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纹理。
通过灵活运用这两种不同的运笔方式,可以使画作的形态更加生动和丰富。
3.平直与曲折:平直与曲折是指运笔时的笔锋的变化。
平直的笔锋用于描绘直线、平面等简洁的物体,而曲折的笔锋则用于描绘曲线、曲面等复杂的物体。
平直与曲折相结合的运笔技巧可以使画作的线条更富于变化和有趣。
4.朵结与流露:朵结与流露是指运笔时笔锋的朵曲与流畅。
朵结运笔注重线条的停顿和稳定,可以用于描绘物体的轮廓和边缘;流露运笔则强调笔锋的连贯和流畅,可以用于描绘物体的纹理和细节。
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
笔如飞燕,王羲之书法笔法讲解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笔法以笔如飞燕著称。
其笔法特点是轻重变化,起伏有致,流畅婉转。
以下是对王羲之书法笔法的讲解:
1. 用笔轻重变化
王羲之的笔法在运用笔的轻重上有所变化,轻的部分细腻,重的部分硬朗,用笔灵活,变化多端。
这种笔法的重点是体现书法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王羲之书法著名的表现手法。
2. 起伏有致
王羲之的笔画以起伏有致的特点为主,运用断筆、收笔等技法使笔画有所收放,让字形变化多端,整篇书法局部关联,形成整体浑然天成的感觉。
3. 流畅婉转
王羲之书法笔法以流畅婉转为特点,这种笔法是王羲之的标志性特征。
他的书法笔画流畅自然,用笔婉转优美,表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让人赏心悦目。
总的来说,王羲之书法笔法是书法艺术中的顶尖水准,其笔法运用深厚,整篇书法层次分明,富有表现力。
学生们应当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笔法时多加领悟,才能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
书法的八个运笔方法一、中锋运笔中锋运笔是指笔锋在点画的中间运行,称为中锋运笔,亦即接触纸面的笔毛的运动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相一致。
中锋运笔时,由于蓄于笔毛间的墨汁能随着笔的运行而顺利地注入纸内,因此能写出圆润浑厚,丰满充实的笔画线条。
蔡邕《九势》中云:“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说的九势中锋运笔。
毛笔笔锋呈圆锥状,接触纸面时,其中部最厚,贮墨多,所书线条能给人一种立体感。
但是毛笔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于排笔刷子一样的“扁笔”现象,这时虽然仍属“中锋”范围,但所书线条薄怯枯扁,缺乏“圆笔属纸”的那种圆润感。
因此,用笔的技巧就在于调节笔锋,使其恢复、保持圆锥体状态。
一旦笔毫已开又到无法调节时,就需要用“舔笔”的办法使其变圆。
由于中锋运笔能写出浑圆有力的线条,使其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因此它是一种主要的用笔方法。
二、侧锋运笔侧锋运笔是指介于中锋与偏锋之间的运笔方法,这时接触纸面的笔毫方向与笔的运行方向呈约45度左右的夹角。
这个夹角越小越接近中锋运笔;越大,越接近偏锋运笔。
侧锋运笔时所书线条的形态和质感效果介于中锋与偏锋运笔之间。
由于侧锋运笔较随意,有利于承接上一个笔画的笔意,有利于书写速度的加快,古今书法家均大量采用侧锋运笔。
因此,侧锋运笔仍是"合法"的运笔。
但是,历代书家仍主张以中锋运笔为主,侧锋运笔为辅。
当然,是否采用侧锋运笔与所书的字体及书风有一定的关系。
明丰坊在《书决》中说:“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篆则一毫不可测也”。
不过,这亦仅大概而言。
清金农曾自创“漆书”,横画居然笔笔偏锋,扁如排刷,突破了书家只用中、侧锋运笔的禁区,并自创新貌,就是一个特例。
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以变换一下趣味。
笔画过于单一纯正反会显得单调。
三、露锋起收(一)露锋起笔。
所谓露锋起笔是指起笔时笔锋表露在点画外面的起笔方法,亦称为直下起笔、搭锋起笔。
书法技法和笔法
书法技法和笔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追求、欣赏和研究的对象。
书法艺术不仅注重意境的表达,更注重技法和笔法的运用。
本文将从技法和笔法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带领读者了解书法艺术中的精髓所在。
一、技法技法是书法艺术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含着基础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对于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书法技法。
1. 线条运用:线条是书法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它体现了字形结构和运动的方向。
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可以粗细变化,也可以有虚实相间的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层次感。
2. 用笔节奏:用笔节奏是书写时的按笔画长短、用笔顿挫来表达字形特点的方式。
通过灵活运用用笔节奏,使字形更加生动活泼,并增添艺术感。
3. 造型技法:造型技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字形的呈现方式。
包括正方、长方、斜方、圆形等多种字形变化,既能展示出字体的规范性和美感,又能丰富作品的整体效果。
4. 墨法运用:墨法是书法作品中最常见的技法之一,它通过用墨的浓淡和笔触的丰腴变化,传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善于运用墨法,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二、笔法笔法是书法技法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字体和风格有着不同的笔法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笔法。
1. 骨法:骨法是指书法中字形结构的骨骼和条理。
良好的骨法能够使字形稳健有力,线条流畅有序,并且有整体的和谐感。
2. 点画法:点画法是指用笔的迅速挥动以及笔迹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字形的笔法。
通过点画法,能够使字形更加生动,增添作品的艺术感。
3. 连笔法:连笔法是指书法中字与字之间的连续书写手法。
通过灵活运用连笔法,可以使作品的布局更加合理,整体效果更加协调美观。
4. 临练:临练是指通过模仿和学习名家的字体,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临练包括字帖临摹和名家作品欣赏,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练习,能够使书法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总结:通过对书法技法和笔法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一):正侧、顺逆、提按、顿挫、转折
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一):正侧、顺逆、提按、顿挫、转折毛笔书法就是用毛笔在纸上写字的法则,它不是简单的拿起笔来在纸上写出墨痕就行,毛笔的运行有基本规则和严格要求,否则写出的线条就会质量不好。
这就是古人强调的笔法问题。
所谓笔法,其实应该包括执笔法和行笔法两个范畴。
执笔法常用的有三指和五指执笔两种,这是最基本的技法问题,还要根据个人的书写习惯来确定,不是书法的根本问题,在这是就不赘述了。
在这个专题里我主要讲一下学习书法首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
中锋行笔是千古不易的笔法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说“笔法千古不易”。
他说的千古不易的笔法就是中锋行笔。
现代书法将毛笔笔锋的应用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中锋,二是侧锋,三是偏锋。
中锋和侧锋是正常的笔法,而偏锋是病笔,古人历来十分忌讳。
中锋,也叫正锋,是指笔锋铺开后,其方向与线条发展方向平行(下图1);侧锋则是指笔锋铺毫与线条发展方向略有角度,一般多不超过45度(下图2),如果铺毫与线条发展方向的角度接近垂直则成为偏侧,就是败笔(下图3)。
若就其作用而言,正锋写出的线条多道劲圆浑,深厚含蓄而富有弹性。
侧锋写出的线条以坚挺雄削、凌厉外露而颇具锋芒。
其实古人在书论当中很少论及侧锋的概念,而将中锋和侧锋都归为正锋,侧锋是一个现代书法术语。
中锋和侧锋是古人常用的笔法,但写楷书应该以中锋行笔为主。
顺锋和逆锋都要尽量保持中锋行笔顺锋和逆锋都是书法中的重要笔法,在楷书中以顺锋行笔为主,在行草书中则顺逆锋交替使用,不分彼此。
所谓顺锋,一般是指直握笔管,如通常写字行笔的走向由左向右(如写横)或由上向下(如写竖)的行笔(上图4)。
所谓逆锋,则是指笔管的倾倒方向与行笔方向相反,逆着笔锋向前推进,所以一般笔管稍侧(上图5)。
顺锋则是笔管几乎没有倾倒方向或是倾倒方向与行笔方向相同,如此书写的效果是笔着纸后,经过调整,顺向写下去,锋不过、不偏,写出来的点线易厚重圆润,平稳流畅。
逆锋写出来的点线涩重泼辣,飞白明显。
运笔要领及运笔方法
运笔要领及运笔方法
运笔是书法练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书写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富有技巧的过程。
运笔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
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正确的运笔要领和运笔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步,姿势要正确。
运笔时需要正坐或正立,身体放松,使手臂和肩部处于自然稳定的状态。
同时要注意笔的姿态,用螺旋式或者反手法进行握笔,左右手都可以用。
第二步,笔的轻重要适中。
轻不会意,重会断笔,要根据书写字体的大小、形态、字重、纸张的质地与笔画的要求等,掌握笔的轻重感,这样才能使所写的字体显得稳重有力,流畅自然。
第三步,笔力要均匀。
书法的美在于线的粗细变化,笔力过弱会显得柔弱,过强会显得粗笨,要能够灵活掌握笔力变化,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第四步,节奏要平稳。
运笔时需要掌握好节奏,使每一笔都具有节律感,这样写出的字既有动感也具有稳重感。
第五步,描法要娴熟。
书法中有很多描法,比如“提按顿挫”、“横抚竖挑”等等,掌握了这些描法,在运笔时就能显得娴熟自如,使字体更有韵味。
除了以上几个运笔的要领之外,还有几个运笔的方法需要掌握。
一般来说,书法有悬钩、连结、玄机、韵律等方法,根据不同的字体和个人的不同需求,我们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运笔练习。
最后,还要在练笔的基础上,多读书、看字、练字、悟字,不断对书法进行总结与提高。
综上所述,正确的运笔要领和方法是练习书法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书法,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
中国书法笔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藏锋:在书写时将毛笔的锋尖藏于点画之中,追求点画的浑厚圆润。
2. 露锋:与藏锋相反,锋芒毕露,给人以挺拔之感。
3. 逆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向字的反方向推进,使笔画更加饱满。
4. 顺锋:行笔流畅,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5. 回锋:笔画收尾时,将笔锋向字的反方向带回,使笔画更加完整有力。
6. 出锋:行笔过程中,笔锋迅速推出,给人以轻盈之感。
7. 按锋:行笔时将笔锋按下,使笔画粗重有力。
8. 提锋:与按锋相反,行笔时将笔锋提起,使笔画轻盈飘逸。
9. 转锋: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纸面上旋转,使笔画更加圆润。
10. 折锋:行笔过程中,突然将笔锋折回,使笔画呈现方折之态。
以上是中国书法中常用的几种笔法,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场景。
通过掌握这些笔法,可以更好地表现书法的韵味和美感。
书法教程5书法基本笔法
3、提笔和按笔 、 提笔: 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 笔画变细,叫提笔。但提笔笔锋不能离开 纸面。 撇 按笔 :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 笔画变粗,叫按笔。捺 捺
4 疾笔和涩笔: 疾笔和涩笔: 疾笔是指运行速度较快。涩笔是指运行速 度较慢。 一般来说,疾笔所书写的笔画容易光洁秀 劲,涩笔所书写的笔画易于毛涩凝滞。书 写时快慢要得当。过快,笔画浮滑、乏力; 过慢,笔致和形体易于呆痴。
楷书基本笔法
一、基本用笔
笔法包括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等 笔法包括 方面。 1、露锋和藏锋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 露锋和藏锋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 露锋: 露锋:露锋是抬起笔和收笔的笔锋显露 在笔画之外,直下起笔或直接出锋。这 种起笔、收笔的方法,锋芒毕露,给人 以精神外耀。爽利挺拔的感觉。
藏锋 :藏锋是指起笔和收笔的笔锋不显露 出来,书写时将笔锋隐藏在笔画里面。 藏锋起笔,一般用逆锋的方法,也就是向 运行相反的方向逆入起笔,使笔锋藏在笔 画内。 藏锋收笔,一般用回锋的方法使笔锋藏于 笔画内。 这种藏蜂起笔和收笔的方法,不露锋芒, 比较含蓄。给人以绵和遒润、沉着涵蕴的 感觉。
(3)起笔之截落 起笔之截落
笔锋横截而下作起笔,即横画直落笔, 笔锋横截而下作起笔,即横画直落笔,直画 横落笔,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 横落笔,一般接下去的是按后的提笔行进。
(4)行笔之按笔 行笔之
用笔由轻而重,行笔较慢。 用笔由轻而重,行笔较慢。
(5)行笔之顿笔 行笔之
用笔比按更重,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 用笔比按更重,并有较长时间的停留。
(3)“重不宜长” 重不宜长”
(4)半包围结构的字,字心要向字框里边靠 半包围结构的字, 不要有下坠、悬空或包不住的感觉。 拢,不要有下坠、悬空或包不住的感觉。 (5)全包围结构的字,字心与字框要相适应, 全包围结构的字,字心与字框要相适应, 切忌框内太空或太挤。 切忌框内太空或太挤。
中国画笔法赏析
中国画笔法赏析
中国画笔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技巧。
以下是对中国画笔法的一些赏析:
1. 线条表现:中国画强调线条的表现力,线条的运用能够传递物象的形态、姿态和表情。
中国画笔法中常使用勾线、鱼尾、轻重线等线条技法,使画面具有流畅的节奏和变化。
2. 水墨表现:水墨是中国画的重要媒介,通过水墨的运用可以表现出浓淡变化、墨色渗透和笔墨的丰富层次感。
水墨的散点、渐变、湿墨渗染等技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画中,营造出意境深远的绘画效果。
3. 构图安排:中国画重视画面的平衡和谐,注重构图布局的合理安排。
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三扇鸟瞰法、三叠山法、倒三角形构图等,以营造画面的平衡、稳定和美感。
4. 用笔技巧:中国画笔法中使用不同的笔触和用笔技巧来表现不同的物象和氛围。
如运用状笔、点染笔、破墨、透墨等技法,以表现出不同的纹理、质感和笔墨层次。
5. 留白运用:中国画强调留白的运用,留白的面积和位置能够起到平衡、点缀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艺术家常通过留白手法,创造出宜于观赏和思考的空间。
中国画笔法的赏析需要通过实际观赏和练习来体会和理解。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和参与中国画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韵味。
草书笔势讲解
草书笔势讲解草书的笔势主要是以急促豪放为主,线条纵横交错,气势磅礴,富有生命力。
草书的笔法有点直又有点弯,不拘一格,自成一体。
草书的笔势追求简洁、灵动和言简意赅,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有一种直抒胸臆,磅礴豪放之感。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草书的笔法。
草书的笔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顿挫变化。
草书的笔势变化多端,起承转合,顿挫明显,这是草书的特色之一。
顿挫变化主要表现在笔画的起承转合之中,起势要有力,承势要有力,转势也要有力,再到合势依然要有力。
顿挫的力度要恰到好处,不可生硬,也不可过于柔和,要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二、粗细韵味。
草书的笔势粗细相间,有板有眼,这是草书的特色之一。
草书的笔画不拘一格,既有粗大豪放的笔势,也有细腻灵动的笔势,粗细的变化给人一种对比鲜明的感觉。
三、点画运用。
草书的笔势点画运用灵活多变,有板有眼,起承转合,这是草书的特色之一。
草书的点画运用灵活多变,有时点画浓淡有致,有时点画浓墨重彩,有时点画疾飞如电,有时点画柔情似水。
点画的运用使草书的笔势更加生动有趣。
四、气韵生动。
草书的笔势要求气韵生动,要有一种张扬奔放之气。
草书的笔势要求笔法狂放豪迈,笔画挥洒自如,给人以一种奔放的感觉。
要让人感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气势,要让人感受到一种澎湃的生命力。
五、速度节奏。
草书的笔势要求速度节奏明快有力,要有一种挥毫奔放的感觉。
草书的笔法要求挥毫奔放,挥洒自如,要让人感受到一种狂放豪迈的感觉。
要让人感受到一种激情澎湃的气势,要让人感受到一种澎湃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草书的笔势以急促豪放为主,线条纵横交错,气势磅礴,富有生命力。
草书的笔法有点直又有点弯,不拘一格,自成一体。
草书的笔势追求简洁、灵动和言简意赅,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有一种直抒胸臆,磅礴豪放之感。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草书的笔势讲解。
首先是横画:横画是书写横向的笔画,通常在草书中,横画比较稀疏,有的地方还会有连绵的横画,整体风格表现出沉稳、豪放的特点。
国画基本笔法
国画基本笔法国画基本笔法是中国画的基础和核心。
笔法指的是画家运用笔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来表现画面的内容和形式的方法和规律。
它是中国画艺术的特点所在,也是中国画最具文化内涵的地方之一。
国画基本笔法有顿顿、折笔、点染、勾线、状物、浅显等几个方面。
顿顿是笔锋变化的处理手法,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国画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顿顿的意思是用笔尖一点一点地控制着笔锋,使其变化,来构建细节和线条的变化。
这种技巧适用于多种不同的主体和画面,让画面的纹理和形态更加自然流畅。
折笔是指在用笔的时候,运用折笔和变换笔触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不同强度和空间感。
这种技巧在写生中特别常见,因为它可以让画面的结构和形态更加丰富。
折笔可以帮助艺术家表现出物体所在的环境和空间,为画作增加更多的表现力和内涵。
点染是用笔尖或者笔锋来点或勾出不同的形式和颜色。
这种手法可以让画面有更多的变化和形态,也可以用来表现出画面中的细节和构造。
点染是特别适用于描绘水墨的技巧,可以表现山水、花鸟等中国画主题中的不同质感和纹理。
勾线是指使用细笔在画面上画出清晰明确的线条和轮廓,用来构建画面的线条和结构。
这种技法可以让画面的线条更加稳定和精确,适用于画面中的各种线条和轮廓的构建。
勾线也可以与其他技法相结合,增加画面在纹理和逼真度上的表现力。
状物是指用简单的线条和点面结合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外形和纹理。
这种技法在中国画中常常用于表现花木、禽鸟等主题。
状物技法的重点在于表现物体的纹理和质感,体现物质本身的实质和特征。
浅显是指采用平面浅色的手法,用来表现画面的背景和主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浅显技法适用于表现画面的明暗和正反色,可以让画面有更加明显的线条和基调。
这种技法也可以与其他手法相结合,用来增强画面的层次和韵味。
总之,国画基本笔法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和核心,如今在现代艺术中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技法的应用可以让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更加生动和有力。
因此,掌握这些技法对于追求艺术的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书法笔法通则与用笔基本技法
书法笔法通则与⽤笔基本技法仅以审美的⾓度来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是不够的。
⼀是靠不住,因为我们的眼光有深有浅;⼆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个定量的审美尺度将⼆者截然分割开来。
但这不等于说书法和写字混淆不分。
做书法,它与写字的最⼤不同,它于汉字固有美之外⼜开辟出⼀处更为⼴阔的审美领域:笔画的形态美和质量美。
这⼀审美领域的开发使写字发⽣了质的飞跃—⽣活升华为艺术,写字转化为书法,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写字和书法艺术的⼀⼤核⼼区别。
点划形态和质量的刻画,是通过系列地操控笔锋的技能和⽅法来实现的。
书学上刻画点划形象的具体技能和⽅法为⽤笔。
《祭侄稿》、《苕溪诗帖》正是因精于⽤笔,故被尊为经典;唐⼈写经虽然也能悦⽬,因疏于⽤笔故不见经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笔是写字与书法的分⽔岭,⽤笔是⽣活和艺术的分界线。
正因如此,所以⽤笔⼀直是古今书⼈最为关注的事情。
然⽽到具体措施,盖莫能⾔。
即便有所指证,也如中医论病,⽽语焉不详。
⼀⽅⾯是因为⽤笔技艺⾼难,语⾔难以表述,⼀⽅⾯也是因为笔锋的运作极不显现,书家⾃⾝也多不能实证,即便偶有所悟,也不过⼤概。
所以涉及到⽤笔的具体措施,古今不见有传。
今天,我们说说笔法⾥⾯的⼀些通⾏的规律:⼀、笔法基本规律1,铺毫法则。
铺毫指的是笔锋运⾏时所有每⼀根锋毫都必须顺顺地平铺纸上。
哪怕提笔少⾄只有两根锋毫着纸,也应如此。
铺毫是⼀切技法的平台,悖离铺毫法则⼀切技法都失效。
2,弹⼒中介法则。
弹⼒中介法则是施⼒法则。
笔锋的运作必须通过笔毫⾃⾝的弹⼒来操控,指腕的⼒量不可直接加到笔锋上去这就是⼤⼒者并⾮⾃然书家的道理。
弹⼒之于笔毫犹烈马之于缰。
失去弹⼒的控制,锋毫则不能同步。
3,笔势法则。
笔势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要依笔势⽽⾏。
笔势是指笔锋运⾏时的姿态与体势,其要点是最适合在运⾏⽅向上运⾏的笔锋的体势,追踪锋⾯是依势⾏笔的要领。
即在不同的运⾏⽅向上,必须以相应朝向的锋⾯着纸。
这样可以避免笔锋扭拧,产⽣有害的扭⼒——“⿇花劲”,以导⾄“笔主运”情形的发⽣。
书法笔法详解,建议收藏!
书法笔法详解,建议收藏!所谓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即中国画特有的用线方法。
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峰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
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中国画中用笔的“功夫”,其深度与广度都具有极高的审美格调和品位。
用笔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因时代的不同,用笔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加之每一个人的喜好,秉性差异,导致用笔变化的差异。
但是不管用笔如何变化,如何有差异,近代画家黄宾虹所总结出的用笔“四要素”还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这就是“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
大家可在写生中仔细体会其中道理,亦可扩大用笔精神的外延。
点击阅读:最详《圣教序》单字解析关于中锋和侧锋,历来也是吵架的重点:沈尹默说要笔笔中锋,周汝昌却说除非写篆书,否则只要切起就是侧锋了,根本不可能存在中锋。
有的人说侧锋就是偏锋,也有人说是侧锋也可以纳入中锋的范畴。
看人家吵得越乱,我越高兴,因为真理越辩越明,自己想要的答案慢慢地清晰起来。
另一个能证明笔法问题的,是学校的古籍书库里的石版印刷的碑帖。
50年代以前的石版印刷技术很让我惊讶,竟然可以那样清楚地表现墨的轻重浓谈,甚至能看到一根根锋颖在纸上运动的轨迹,让从接触到的资料,清代到民国,光是一个执笔法,都能吵个势如水火。
比如关于手指能不能动,就能分为三派:•一派是主张运腕的,以沈尹默为代表,认为手指不能动,指一动,腕力就没有了,只有指力了;•一派是主张运肘的,以祝嘉为代表,要求指腕皆不动,以肘移来去,若指腕一动,全身之力就不能贯注笔端了;•一派是主张运指的,比如沈曾植、张裕钊、李瑞清,好象他们不转指就写不出碑的各种棱角。
你直接对应起笔头形状——笔锋是如何分布的,锋在哪,肚在哪,如何顿注,如何散开,如何聚敛等等。
书法的笔法
书法的笔法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书法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展示和一种文化的传承。
而书法的笔法则是书法艺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书法的笔法主要包括:用笔、点画、提墨、提笔、挥洒等几个方面。
其中,用笔是书法作品中最为基础的,它直接决定了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
在用笔时,需要注意笔的姿势、压力、速度和力度,以及行文的走势和形态。
点画是书法作品中的基本元素,点画的轻重、大小、方向等都需要仔细掌握,使得字体更加生动和具有鲜明的个性。
提墨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富有韵味,这需要在用笔的基础上再加上适当的浓淡、干湿、黑白对比等技巧。
提笔是书法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不同的提笔方式可使字体风格迥异。
最后的挥洒则是发挥书法家个性的表现,用挥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体现出书法的艺术情感和文化内涵。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书法的笔法还需要注意以下的一些细节:一是在写字时要胸有成竹,心中有数,确立好节奏,保持稳健的动作;二是在用笔时要注意防止波及纸面,不要过度施力,起伏过大,否则会影响字体的形态;三是在点画时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笔锋,勾勒出整个字的形态、结构和气势;四是在提墨时需要把握好浓淡的度,使字体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丽;五是在提笔时需要抓住时机,大胆冒险,让字体变得优美而不失趣味;六是在挥洒时需要遵循书法的整体结构,打破传统的限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笔法是书法艺术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独具个性、风格的表现。
学习书法的初学者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练习和钻研才能娴熟掌握各种笔法。
在实践中,要多看多练,慢慢积累经验。
通过扎实的练习,不断地深化笔法,掌握书法的技能和精髓,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法通则与技法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艺术是生活美的升华,那么书法就应该是写得最美的字了。
但书法历史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米芾的《苕溪诗帖》潦潦草草,扭扭歪歪,简直如信手乱涂,全无讲究,竟被尊为旷世经典。
相反那些工整洁净、行款均齐的唐人写经,却不登名录。
这不禁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究竟字写成什么样子才算书法,才能从普通的写字升华出来成为艺术?
仅仅以审美的眼光去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生活和艺术是不够的,做为生活中的写字是出于生活实用目的的实践。
它唯一的目的是记录语言和保存语言。
清晰、工整是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需要。
然而“以美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
做为社会生活的写字也不例外。
但由于写字功用、目的、限制、写字的美只能从汉字固有的结构美中去挖掘,去获取。
平正是汉字美的根本体现。
所以平正的写字也给人以美的感受,也可令人爱不释手。
唐人写经,就是这类写字的典范。
做为艺术的书法则不同。
书法专一的目的是审美。
不复存在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问题。
是唯美是为。
书法虽然不排斥实用目的,但已退居到次要的屈从的地位了。
如前我们提到的《祭侄稿》、《苕溪诗贴》,我们眼中的“潦潦草草”的“涂鸭”是书家的激情的淋漓的宣泄,是高层次的美,我们视而不见是眼光不够,是审美意识的肤浅。
所以,仅仅以审美的角度来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是不够的。
一是靠不住,因为我们的眼光有深有浅;二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定量的审美尺度将二者截然分割开来。
但这不等于说书法和写字混淆不分。
做书法,它与写字的最大不同,它于汉字固有美之外又开辟出一处更为广阔的审美领域:点画的形态美和质量美。
这一审美领域的开发使写字发生了质的飞跃——生活升华为艺术,写字转化为书法。
点划形态和质量的刻画,是通过系列地操控笔锋的技能和方法来实现的。
书学上刻画点划形象的具体技能和方法为用笔。
《祭侄稿》、《苕溪诗帖》正是因精于用笔,故被尊为经典;唐人写经虽然也能悦目,因疏于用笔故不见经传。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用笔是写字与书法的分水岭,用笔是生活和艺术的分界线。
正因如此,所以用笔一直是古今书人最为关注的事情。
然而到具体措施,盖莫能言。
即便有所指证,也如中医论病,而语焉不详。
一方面是因为用笔技艺高难,语言难以表述,一方面也是因为笔锋的运作极不显现,书家自身也多不能实证,即便偶有所悟,也不过大概。
所以涉及到用笔的具体措施,古今不见有传。
笔法可分为通则和基本技法两部分:
一、笔法通则
1.铺毫法则
铺毫指的是笔锋运行时所有每一根锋毫都必须顺顺地平铺纸上。
哪怕提笔少至只有两根锋毫着纸,也应如此。
铺毫是一切技法的平台,悖离铺毫法则一切技法都失效。
2.弹力中介法则
弹力中介法则是施力法则。
笔锋的运作必须通过笔毫自身的弹力来操控,指腕的力量不可直接加到笔锋上去这就是大力者并非自然书家的道理。
弹力之于笔毫犹烈马之于缰。
失去弹力的控制,锋毫则不能同步。
3.笔势法则
笔势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要依笔势而行。
笔势是指笔锋运行时的姿态与体势,其要点是最适合在运行方向上运行的笔锋的体势,追踪锋面是依势行笔的要领。
即在不同的运行方向上,必须以相应朝向的锋面着纸。
这样可以避免笔锋扭拧,产生有害的扭力——“麻花劲”,以导至“笔主运”情形的发生。
古人称的“使转”就是指转换锋面的技术。
这是高难的技能。
用笔的全部学问,几乎尽在使转。
4.藏锋法则
藏锋指的是笔锋的运作要在画内完成。
唯一的目的是避免笔锋在转换体势时,锋端将已写好的点画造型涂抹破坏掉、锋欲藏,必须缩,缩锋必要提笔。
一画之内要数次变换笔锋,因而要数次提笔。
所以古人特别强调“要提得笔起”。
所谓“提得笔起”是说要提得精准,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又不可不足。
之后,还有笔心位置问题。
这又是一项高难的技术。
5.涩行法则
涩行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必须抓取笔下的涩力而行。
关于涩力产生的机理,我们可简单理解为不可使笔锋滑行纸上就可以了。
抓住涩力行笔,则点画有笔力,否则则浮则漂,所谓疲软者,即是。
用笔通则实为用笔根本大法。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指的就是这部用笔通则。
后人不明乎此,大有不以为然者。
以为时代有变,风尚有别,不囿古法,才能创新。
何其“千古不易”为!勇于创新,斯足可道,然风尚可以变革,客观规律不可变革。
用笔法则即非权势的规定也不是名人效应,而是顺应书写工具故有的物理属性的法则。
因而“用笔千古不易”是科学论断。
“天不变道亦不变“,笔不变法亦不变。
二、用笔基本技法
用笔基本技法是书写中处理笔锋转向时的技术措施。
用笔的基本技法总的来说只有三法:藏锋法、使转法、和收笔法。
1.藏锋法
藏锋是用笔的基本技法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提笔来缩小笔锋的体积。
但这并不是藏锋技法的全部。
笔锋体积缩小了,笔心的位置必发生变化。
笔心是主骨的,笔心的位置决定骨的位置,在转向时是要求前后两笔的骨必须在转向处相连接。
一但错位,便有皮连骨断感。
因此笔锋转向后,需要重新调整笔心位置,使之与原心绝对重合。
这件工作目力不能及,全凭感觉,非经久演习不能把握。
这是用笔之难的所在之一。
调整的方法有二:
移心法,移心法在提笔缩锋时先顾及笔锋的体积,缩准后再移动笔锋将心点调至所需的位置上去。
此法适用于初学。
抽锋法,抽锋法是先顾及心点位置,确定后再将笔锋缩小到合适的大小的方法。
这个方法酷似从剑鞘中抽出宝剑的动作,剑鞘的口部边缘好比心点位置,鞘内宝剑部分好比缩后的笔锋。
抽出宝剑时,无论存留在鞘内的剑短长多少,剑口的位置始终不变,因此称为抽锋。
抽锋法是移心法的简化。
特点是迅捷。
但需要在移心法熟练的基础上学习。
2.使转法
使转技法是转换笔锋锋面的技法。
使转有二种情形,一种是在发笔处完成使转,运行时平拖直过,此为唐法;一种是将使转过程拉长,甚至贯穿行笔全程,此为晋法。
使转中锋面的转换有二法,即内擫和外拓。
以锋端着纸,逆时针方向摇搅笔锋,以选择合适的锋面着纸的技法,为内擫;如果顺时针方向摇笔选择锋面,则为外拓。
二者效果是不同的:内擫笔意流动且近圆,外拓笔意爽利而近方。
锋面转换的角度我们用肉眼是观察不出的。
书写中全凭手的感觉。
当毫铺时,我们总会感觉锋下有一道刀刃般的折痕,我们称为锋刃。
锋刃角度的变化我们会感知得非常清楚,感知锋面的转换是通过感知锋刃的角度变化来实现的。
二者的变化是对应的。
二法中以内擫为难,欲要拉长转体过程,摇锋落纸后须使笔锋与笔身有些许扭角,以产生一定扭力,在行笔过程中利用这个扭力的释放,使笔锋自然转动,产生流转韵律,效果极为生动。
3.收笔笔法
收笔笔法是一画书写结束时将笔锋提离纸面的方法。
其目的是重新将铺展的笔毫聚拢成尖锥状,以便下一笔的书写。
具体做法是提行,利用墨液的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将笔毫聚合在一起。
因此收笔也称提收。
提收也有二种情形:一是于画内提收,画外不见痕迹。
此为藏锋收笔。
二是于画外提收,即笔锋突破画界,外见形迹,此为出锋收笔。
凡画之末端出锐尖者皆为出锋收笔,如悬针竖。
4.辅助笔法
除基本技法外,尚有辅助笔法。
辅助笔法算不得真正用笔技法,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用笔目的一种辅助手段。
基本上有用逆和用衄。
(1)用逆。
落笔之先,先以锋端按落笔方向相反的方向划行少许到所需位置按下。
其作用只是保证落笔的位置准确和毫铺,与“藏其气”、“筋力内含”这些莫须有的玄话无关。
(2)用衄。
用衄是锋面选取完成后,发笔前的整理工作。
方法是横向振动笔锋。
目的有调整心点、调整锋向、调整毫宽。
书学上有所谓“蓄势”,指的就是这一过程。
三、用笔境界
元赵孟頫有论“用笔不精,虽善犹恶“。
意思是如果用达不到一定的境界,结字再妙,那么以书法的眼光来看,也是令人厌恶的。
我们知道,用笔是书法的艺术形式。
形式上不完美,尽管有容,当然没人要看。
用笔的境界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是技能、二是功力。
技能的最高境界是全面,不乱法度。
全面即无偏无废,无偏可避免习气,无废造型无滞碍,点画多变。
“不乱法度”,法度即《通则》。
不乱法度,即严格遵守通则,笔锋运行不可稍有悖离。
表现为笔意明朗,节奏鲜明。
功力的最高境界是精准,表现为韵律精准,轻快自如韵律给人以举重就轻的感觉,给人以笔力感,其次是造型准;方圆分明。
做到精准,就需善用锋端。
所以董其昌强调要“提得笔起”。
提得笔起和轻快自如的韵律都源自臂力。
不能达到臂坚如铁的程度,不足以做到精准。
方法可短时内学得,功力非时日不可。
切不可“朝学弄笔便暮夸已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