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

合集下载

小楷之祖------钟繇重点讲义资料

小楷之祖------钟繇重点讲义资料

小楷鼻祖------钟繇2016.5.23 忠言命题编辑忠言序钟繇小楷取法自然,不平中平,体态肥瘦相间,楷中夹行,不致呆板。

有点相见恨晚,有钟不见王的感觉。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

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

”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钟繇《墓田丙舍帖》《墓田丙舍帖》单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贴》,钟繇书。

宋米芾《书史》谓右军(王羲之)暮年所书。

今刻入汇帖者,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小楷六行,共七十字。

其用笔娴熟。

兼含行意。

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谓其与《兰亭帖》绝相似,明时刻入《墨池堂》、《快雪堂》等。

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

上海艺苑真赏社有影印本。

《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

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

王之学钟,实为善学,失其拙厚朴质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质今妍,驰惊沿革,成千古之书圣。

细读此帖,用笔温润,结体劲健,正是王羲之创造性地临摹钟书所造成的新作,成为历代书爱者取法贵上的正书法帖。

宋拓《还示表》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钟繇《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赏析中国古代书法家绝美小楷

赏析中国古代书法家绝美小楷

赏析中国古代书法家绝美小楷小楷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权威大家,他所作的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质朴自然钟繇小楷《宣示表》钟繇小楷《宣示表》《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

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都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

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

以钟繇为代表,追求着一种质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气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轻佻,强烈而不腻滞,朴素而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凿,不装巧思,从而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老庄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应处于一种亲切和谐的统一体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它们并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们更强调于规律中获得的绝对自由,他们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不工而无不工,这种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试观钟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富有异趣,不著一点色相,不带丝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尽,其实颜真卿,傅山,王铎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平和简静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王羲之小楷《黄庭经》《黄庭经》是王羲之小楷代表作品。

书论钟繇《用笔法》

书论钟繇《用笔法》

书论钟繇《用笔法》钟繇《用笔法》【原文】魏钟繇少时,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还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

繇忽见蔡伯喈笔法于韦诞坐上,自捶胸三日,其胸尽青,因呕血。

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

繇苦求不与。

及诞死,繇阴令人盗开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

繇曰:“岂知用笔而为佳也。

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

非凡庸所知。

”临死,乃从囊中出以授其子会,谕曰:“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

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

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繇解三色书,然最妙者八分也。

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

【译文】魏朝钟繇年轻时,随刘胜到抱犊山学习书法三年,回来后与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探讨用笔的方法。

钟繇忽然看见蔡伯喈(即蔡邕)关于笔法的书放在韦诞的座位上。

(钟繇索取,而韦诞不给他)。

钟繇(因情急而)捶自己的胸脯捶了三天,他的胸脯都被自己捶的都青紫了,并因此而呕血。

太祖用五灵丹救他,他才活过来了。

等到韦诞去世后,钟繇令人挖掘韦诞的坟墓,才得到了那本蔡邕关于笔法的书。

钟繇说:“你们哪里知道怎样用笔才为好呢?所以,用笔是天,流美是地。

不是凡夫俗子所能知道的啊!”临死时,才从囊中拿出那本书交给他的儿子钟会,告诉他说:“我用尽心思研究了三十年,读别人的用笔方法都没有完全知道(用笔的方法),后来学蔡邕用笔(才深得用笔之法)。

如果和别人相处在一起时,我就在地上几步广的范围内书写;躺卧时我就在被子上书写,被子都被我划穿了;上厕所时,(我也一边在书写),(沉浸于其中)整天忘记回家。

常常观察万物(形态),都(拟之为文字的笔划、结构和形态),通过书写文字把那万物的形态表现出来。

”钟繇擅长三种书体,然而最妙的是八分书。

点如高山摧倒崩塌,摘(不知是何种笔划?)如阵雨骤至,纤细处如细丝毫发,轻巧处如轻云淡雾;行笔时如鸣凤游于云汉,回锋时如少女游于花林,灿烂鲜明,远远地交相辉映。

钟繇小楷用笔方法

钟繇小楷用笔方法

钟繇小楷用笔方法
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伟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小楷尤为著名。

钟繇小楷兼有魏碑之刚劲、汉隶之秀美,发挥了汉魏书法之大成,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书经典之一。

钟繇小楷的用笔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起笔夸张,落笔笔力沉稳
钟繇小楷的笔画一般都是「上薄下厚」的,即起笔时笔按向上伸直的方向稍偏偏,造成笔画的轻重差别,表现出一种夸张的效果。

而在落笔时,则笔画的重压十分沉稳,力度非常自然。

如此一来,钟繇小楷的笔画显得富有生动感和变化性。

二、笔力有抑有扬
在钟繇小楷的笔画中,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抑有扬」。

抑指笔画间的空隙,扬指笔画间的连贯。

这种「有抑有扬」的笔画阴阳交错,造成了画面的疏密适度,从而富有和谐美。

三、间架中有章法
钟繇小楷的笔画间的空隙,叫做「间架」或「画架」。

间架并不是画面中毫无用处的部分,而是钟繇用来规范笔画形态、编成字形的基础。

因此,在钟繇的小楷中,间架中有章法,有严格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关系,展现他的精准观察及分析能力。

四、墨色沉稳,线条流畅
钟繇小楷的笔画既靠墨色,又靠线条。

钟繇在小楷中,使用的既有粗墨又有细墨,他在加墨时能够控制墨量的大小来使字形既有重量感,又不失流畅性。

同时,他的线条也具有一定的力度和连续性,很好的展现了书法的韵律感。

钟繇小楷的用笔方法,为后人带来了很多借鉴过的经验,他的小楷不仅实用,还十分美观,是书法学习者不可错过的一部分。

钟繇小楷的评价

钟繇小楷的评价

将中国书法按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纵向梳理,我们发现,以书体的演变和进化作为主线,汉末的时候,虽然隶书作为主体,但是受当时实用的需求,从隶书分化成了楷书和章草两条线向下延伸。

这种书体衍化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书体的一种进化。

当时的书法,更多的是以实用为目的。

只是当代,我们发现了它们的艺术性。

自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到篆、隶、楷、草、行各种书体的完备这一书法史的进化,我觉得社会实用的要求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艺术往往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为实用所服务,而最后,再慢慢与实用分开的。

而在书法史上,书体衍化完成后,其艺术性也随之显现。

纵观中国书法史,每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有主要的发展书体。

如秦之篆,汉之隶,魏晋之小楷和行草,唐之楷,宋之行草,而清代则在篆和行草等书体都有重要的发展。

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书法特色,又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

唐代的时候,各种书体已经基本完成了其进化。

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或许就因为其实用性强烈而成为了各古代书家的必修课。

自钟繇起至清代,书法史上涌现的每个大家,基本上都是集楷、行于一身的。

而小楷更是作为每个书家的强项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

“不精小楷者,无以成大家”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小楷成为文人墨客把玩、品味兼具手札、奏章,抄写经卷的最具实用性和欣赏性的书体。

较之其它书体,小楷因其“小”,笔画精细,如何在蝇头小字上体现出大世界,则是每个小楷练习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唐尚法”,唐楷法度严谨,笔画精到,确实是楷书的一座高峰。

唐楷虽然也有人将其作为小楷书写,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中楷、大楷展现。

而“晋尚韵”,晋的楷书,当时更多的是小楷,较之唐楷,晋小楷在书法史上更具有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

其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书家的素养、学识和艺术技巧。

我一直都认为,小楷,是最能够表现艺术家心性的一种书体。

不管是那种书体,各个时代的代表大家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魏钟繇隶意朴茂,晋二王淡远空灵,唐楷法度森严,元赵孟钤诙王遗风寻求柔媚,明王宠、黄道周上溯魏晋散淡奇逸。

钟繇小楷大全(附释文)高清版

钟繇小楷大全(附释文)高清版

钟繇小楷大全(附释文)高清版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

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

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

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

以功累迁前军师。

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

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

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

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贺捷表》如下
《还示表》如下
《荐季直表》如下
《墓田丙舍帖》如下(王羲之临)
《力命表》如下
《白骑帖》如下
《常患帖》如下
《雪寒帖》如下。

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反楷法而行之古拙而更有趣味

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反楷法而行之古拙而更有趣味

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反楷法而行之古拙而更有趣味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呢?钟繇的是开楷书之鼻祖,所以在历史上钟繇的小楷是历代书法家学习的范本,古拙而有意味。

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

而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

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

“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

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作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立形,如《宣示表》中开始的“尚书宣示”四字,“尚”与“示”都写得扁方,而“书”与“宣”字却写得偏长。

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此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重要原因。

学写钟字,整体把握很重要,单从技法的角度切入,钟书并不难。

但要“悟”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绝非易事。

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悦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

举孝廉为郎,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亭武侯;魏国初建,迁相,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

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

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

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

《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钟繇小楷《宣示表》单字分析(五)

钟繇小楷《宣示表》单字分析(五)

钟繇⼩楷《宣⽰表》单字分析(五)根据个⼈学习书法的体会,现将对《宣⽰表》(王羲之临本)逐⼀进⾏单字分析,帮助初学者提供⼀个更为直观的读帖⼊门⽅法。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书法是⼀个系统的⼯作。

我只是针对单字分析,旨在起到抛砖引⽟的效果。

所有观点只是个⼈学习体会,不到之处敬请⼤家批评指正。

这两⾏字的最⼤的特点有⼆:⼀是好⼏个字是把笔画省写了。

⽐较“疏、况、亦、宜、以、当”都有不同程度的笔画的省写,楷书笔画的省写,把长画变成短画,省掉某些笔画,都是从其他书体来借鉴过来的,并不是⾃⼰⾃创的,⽬的,个⼈认为是古⼈在书写时,是为了书写的更快些,另外,从书法的⾓度来说,也是为了变化,避免与其他部⾸旁边之间的雷同,更具有艺术性。

字的笔画的省写,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想当然怎么省就怎么省,都是有出处的,在创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点,不要⾃以为是,搞⾃我创新。

因为这些省写的字,经过历史的传承,已经形成了共识,⼏乎⼤家都知道,如果⾃创,肯定算是错字。

今年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届国展,对⽂字的审查⼗分严格,不容有错字,别字,写⼩字的,⼀幅作品写了来就是上千字,要不错⼀个字,这对我们的要求⽐较⾼,不光是不能抄错,还不能写错字,别字。

这两⾏的第⼆个特点,相同的字的处理,这两⾏“⾃、信”就出现了⼏次,在创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写成⼀模⼀样的,因为书法创作不是电脑打印,就是要求要有变化,不能雷同。

楷书的变化⼜不像⾏草书变化那个⼤,只能是在整体不变的情况下,略有变化,如结构的形状,内部的空间,点画的长短,字的⼤⼩,上下左右的错位等,也可以借鉴⼀下其他书体的写法,但是整体风格要统⼀。

⼩楷就只有这么⼤⼀点点,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在细节上做⽂章,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平衡点,把握好度。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小楷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笔法
钟繇小楷书法的笔画丰满饱满,圆滑柔美,但又不失刚健有力。

他的书法起笔稳健和沉稳,毫不慌乱。

钟繇小楷的笔法控制得当,处理好了点、线、面的关系,体现了工整和秩序的美感。

线条
钟繇小楷书法的线条流畅舒展,婉转圆润。

他常常在平直的线条上加以变化,通过勾摹搭接等手法来增强字形的美感和艺术性,给人视觉上的愉悦感受。

他的线条有时是金质的,有时是银质的,使得字体更加丰富多彩。

结构
钟繇小楷书法的结构非常完美,他对每个字的结构都进行了精心构思和设计,并采用合适的技法和手法,使得每一个笔画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钟繇小楷书法的字形平衡舒适,精确无误。

意境
钟繇小楷书法时常带有意境,他在书写时注重表达情感,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在书法中,他尤为善于表达欣赏自然、感悟人生的情态。


综上所述,钟繇小楷书法不仅笔法丰满饱满,线条流畅舒展,结构完美无缺,而且注重表达情感,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因此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佳作之一。

钟繇小楷书法的艺术成就对于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应该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其优秀的笔法和技法。

钟繇小楷结构研究

钟繇小楷结构研究

钟繇小楷结构研究一、钟繇小楷艺术成因及风格研究(一)钟繇小楷艺术成因对钟繇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挖掘是研究钟繇小楷的首要任务。

钟繇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

钟繇处在汉魏更替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但这种动荡的社会却给思想带来了极大的解放,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冲击,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玄学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并影响到了文学艺术等方面。

各种新的书体陆续产生,而从楷书角度来讲,钟繇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正书之祖”。

钟繇家族及其师承方面也对其楷书有所影响。

道家思想的影响,真书、行书、草书为特征的新书风的产生,使得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钟繇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钟繇的书法大多都是东汉名家所传授,张怀镕《书断》亦云:“繇善书,师曹喜、蔡邕、刘德升。

”宋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还记述:钟繇小的时候还跟随刘胜学习过三年的书法。

由此可见钟繇学习书法的师承根基优异,钟繇向他的老师蔡邕、曹喜学习篆隶,向刘德升学习行书。

优秀老师的教导与传授,与他后来成为伟大的书法家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

钟繇善于向各位老师学习他们最擅长的优点,这与他后天的努力更是不可分割。

钟繇《白骑帖》(二)钟繇小楷艺术风格钟繇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书体交替的年代,新书体指的是真书、行书、草书,旧书体指的是篆书和隶书,钟繇便为时代新旧书体的代表人物。

羊欣云:“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日行狎书,相闻者也。

三法皆世人所善。

”钟繇最擅长的“铭石之书”为隶书,“章程书”为真书,“行狎书”为行书。

钟繇不仅擅长这三种书体,而且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真书是从隶书之中孕育而来,钟繇最大的贡献是对真书及其笔法加以整理和总结,使之不断提高,并趋向统一。

因为所处时代为汉魏之际,楷书笔法并未完全成熟,处于转折过渡时期,钟繇小楷隶法痕迹十分明显;但是在后来人的眼中,确是充满了古意,因其还并未完全演变成功,因此显得更加稚拙天真,古朴天趣。

如何临写钟繇小楷《宣示表》

如何临写钟繇小楷《宣示表》

一.临习《宣示表》应注意以下几点:《宣示表》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种恬淡安详的气氛。

该帖字形偏扁,长横居多,首先,要求执笔方法要正确,即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

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

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拨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理解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有的人理解为拨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拨灯芯,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理解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间状如马镫。

这几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说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否则,若执笔过深,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自如地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

但也不能过低,因为执笔越低,笔头的活动空间越小,特别是在写长横时就自然会受到影响。

用力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宜适中。

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

故执笔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称之道乃佳。

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道:“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笔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须心欲其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其次,书写时要注意腕宜平、掌宜竖。

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

但在运笔时又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

动,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笔势自然圆活。

第三,要注意该帖有些字的正确笔顺。

笔顺正确是写好该帖的重要条件。

如图一“所”字,正确的书写顺序是第二笔和第三笔先写两个短竖,然后再写两竖之间的挑笔,这样在行笔走势上就可以和右边的撇折横连起来,从而体现笔画之间的呼应。

还有如图二“弃”字中间的“世”,正确的书写顺序是先写长横,再依次写三个竖,最后写下边的短横。

图三“献”字左边开始部分的正确笔顺是先写横,再写横钩,再依次写竖、横、横,再写撇,然后写下面的部分。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钟繇小楷(中华碑帖精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பைடு நூலகம்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小楷
小楷
章法
点画
中华
王羲之

钟繇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锺繇小楷在明清曾影响了大批书家,如王宠、祝允明、傅山、王铎、黄道周、徐渭等。锺繇小楷为后世所重, 在于其笔下所蕴含的篆隶韵味。傅山说:“楷书不知隶变,任写到妙处,终是俗格。”尽管今天看到的锺繇作品 大多为王羲之临本,与王羲之相比,锺繇书法在审美上却有着极大的反差。如用笔的古拙流便,结构的舒朗开阔 以及章法的错落有致。锺繇小楷给学书者的启示,前人用“高古”“茂密”“幽深”“异趣”等概念来形容。本 书所刊锺繇小楷九种,面貌各异,最著名的六种介绍如下:《宣示表》,传为锺繇书,晋王羲之临。十八行。纵 二十三点九厘米,横十一点九厘米。章法高古,笔意纯朴,章法自然,而点画之间,刚柔兼备,多有异趣。《荐 季直表》,十九行,纵二十九点七厘米,横十三点七厘米,原帖民国时亡佚。有原帖照片传世。笔画结体极其圆 活,章法错落有致。清人冯武《书法正传》评曰:“高古纯朴,超妙入神。”《还示帖》,王羲之临本。纵二十 五点五厘米。清劲闲雅,体端貌和。点画脱去隶书、章草风貌,形成了楷书规范的用笔方法和点画形象。《力命 表》,传为锺繇书。八行。纵有列,横无行,行距开阔,虚实对比强烈。结体奇正有别,大小不等,字内留白, 风格古雅,不同于笔画直露、体势方整、行距较近的王羲之今体。《贺捷表》,十三行,纵二十四点六厘米,横 二十七点二厘米。《宣和书谱》称其“备极法度,为正书之祖”。结体茂密,意象幽深。虽尚未脱尽隶书笔意, 但已属楷体。行书的用笔方式较为明显。《墓田丙舍帖》,传为锺繇书,王羲之临。六行七十字。用笔闲雅,结 体劲健,不乏古意。

钟繇小楷技法详细总结,值得收藏

钟繇小楷技法详细总结,值得收藏

钟繇小楷技法详细总结,值得收藏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以楷书闻名的书法家,也是晋楷的代表性人物,被后世称为“楷书鼻祖”。

钟繇的真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其用笔也保留了许多隶书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不成熟的楷书。

而这种隶意使得字体古意十足,趣味横生,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钟繇的小楷技法。

一、用笔特点1、字形较扁我们知道隶书的字形特点就是较扁方,化圆为方,钟繇的小楷也是来自汉隶,因此其中包含的隶意,也让他的书风典雅庄重。

2、笔画留有雁尾在钟繇的小楷中很多笔画的处理上,还保留着隶书的雁尾,《荐季直表》中的雁尾表现的最明显,比如“俾”字中间的横等。

3、横画平直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字的横画已经逐渐向右上方抗肩,而钟繇的横画趋于平直,或是向下书写,更能增添古意,比如“臣”字的最后一笔等。

4、撇画饱满在书写撇画时,撇的发力点越向下,线条就会越浓郁饱满,显得整个字古意十足,敦厚平和。

5、钩的角度随着书法的演变,钩角度逐渐向上倾斜,而钟繇的小楷中钩的角度趋于平缓,这也是钟繇楷书的技法之一,比如“可”字的竖钩的钩角度趋于短促平和。

二、基本笔画1、横画钟繇的横画有前重后轻的行笔特点,尤其是长横,横画的加长使整体字趋于扁方,更具有古意。

(1)长横:轻锋逆入,重顿后向右轻行笔,收笔轻提,略顿。

如“不”的横。

(2)点状横:如“睨”字右部分中间的右横,原本是短横,这里用一点代替,整个字反而显得灵动有生气。

(3)左尖横:尖峰入纸,顺势落笔后右行,收笔时用力向右顿一下然后迅速反折收之。

(4)右尖横:起笔类似长横,只是在运笔过程中逐渐提笔,最后出锋,呈左粗右细之状,如“示”字上横。

2、竖画(1)悬针竖:起笔类似垂露竖,行笔到三分之二处时,边行边提,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

收笔处当尖锐饱满,如“则”字的末笔。

(2)垂露竖:藏锋逆入,然后迅速向右作一横落点,调锋向下行笔,到收笔时向左上略提,再反折向上藏锋收笔,如“外”字的长竖。

小楷笔画八法、用笔九法

小楷笔画八法、用笔九法

小楷笔画八法、用笔九法笔画八法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

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

下面,作一简介。

一、点法点在笔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势必就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美,况其它七法,发笔时皆从点起,点失势则画易失误,此最关紧要,小楷作点,以露锋居多,这又是小楷用笔的特点。

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磕磕然是形容石头互相碰击的声音,言其势重,不是指下笔时实用力,凡作露锋之点,当于空中作逆势,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落笔后即迅速将笔毫铺开,此即王羲之所说“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也”。

不可采用兜圈子的办法去填满笔形。

作点时笔力要深入,即收笔时用腕法轻提笔锋,然后借势向下顿挫一二下,再反揭收之,收笔的动作要快,这样水墨便能深入点内,力透纸背,《禁经》所谓点如利钻镂金是也。

喻其有深入沉着之意。

二、横画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电动机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禁经》所谓“画如长锥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就象一只覆舟之样,切忌上平下亦平,则板刻之弊立见,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勒常患平”即是此意。

横画又要贵于变化,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

”所谓不见横画即是指无平行齐头,板刻凝滞之笔。

三、竖画凡写竖画,当于趋势中求挺拔,则见笔力。

古人称竖画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

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努之为法,用弯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

”这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力度的曲线之美,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或势直而局部曲,最不可板滞,故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努过直则力败。

第一章小楷的用笔

第一章小楷的用笔

第一章小楷的用笔第一节执笔与运腕的特点要写好小楷,执笔与运腕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元郑枃(字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键也”。

尽管在总的执法上与写行书及大楷并无很大的出入,但小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书写小楷时,在执笔和运腕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是基本大法所谓“指实”即为擫、压、钩、格、抵的五指执笔法。

擫以大指第一节指肚紧贴笔管上方,力量朝右上方,要斜一点。

压用食指上节端压住笔管外方,力量与大指相对。

钩用中指上节靠近横纹处,弯曲如钩地钩住笔管,力量朝右下方。

格用无名指爪肉相接处紧贴笔管,力量与中指相对。

抵用小指紧贴无名指下端,藉以增加无名指的指力。

由于五指的合理分布,力量由四面聚集笔管,一枝笔就坚实稳定地执在手中。

书写小楷,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

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

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拔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蹬,浅则易出入,有的人认为拔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拔灯心,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认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状如马蹬(即凤眼执笔法),这三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指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

书写小楷,执笔不可太紧,亦不可太松,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管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和之道乃佳。

明赵宧光《寒山帚谈》中说:“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管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

”这确为心得之语。

笔力要透过肩、肘、腕、指贯注到笔尖。

各关节部分的肌肉都不宜紧张用力,执得太紧则力止于管,腕部紧张则力止于腕,纵有臂力,亦不能贯注于笔尖,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必须欲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书写小楷时,若执笔太深(即执管在食、中指中节处),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

书写小楷时,执笔又不宜过高,以离笔头约一寸左右,低则沉着而坚定,字无飘忽之弊。

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特点
钟繇是中国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之一,其小楷书法结构特点独具一格。

首先,在线条上,钟繇小楷线条圆润流畅,耐人寻味,表现了其高超的书法功底。

其次,在字形上,钟繇小楷字形凝练简洁,注重筆画的抑扬顿挫、粗细变化和起笔落笔的节奏感。

其三,在结构上,钟繇小楷结构紧密、饱满、有力度,既表现出章法有序,又有流畅自然的美感。

其四,在印感上,钟繇小楷印感强烈,笔力蓄势待发,使人感到一种犹如刀枪棍棒般的力量冲击。

总之,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紧凑,构思巧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南朝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带你深入学习钟繇小楷:《宣示表》章法、笔法分析

带你深入学习钟繇小楷:《宣示表》章法、笔法分析

带你深⼊学习钟繇⼩楷:《宣⽰表》章法、笔法分析科⽬:带你深⼊学习钟繇⼩楷内容:钟繇⼩楷《宣⽰表》分析(图⽂)⽬的:通过分析《宣⽰表》章法、布局、结字特点以及作品的基本信息,让学员对该帖有⼀个客观的认知,给为接下来的临摹学习打下⼀个基础。

分析之前,我们要先明⽩⼀个道理:魏晋楷书与唐乃⾄唐以后的楷书完全不同,前者是由⾪书演变的楷书,后者是规范的标准楷书。

如果你长期学习唐楷,接下来学习钟繇《宣⽰表》,唐楷的技法相对要放下了,因为拿唐楷之法学魏晋楷书,是学不出什么玩意⼉的,可能还会⾛进误区。

(⼀)《宣⽰表》基本信息《宣⽰表》乃三国书法家钟繇的⼩楷名作,全⽂18⾏299字;《宣⽰表》是钟繇写给魏帝的书表,内容为劝其答应东吴孙权的请求,这和明清⼤⾂给皇帝上折⼦是⼀回事。

相传,《宣⽰表》真迹曾被东晋王导收藏,后传给王羲之,王羲之⼜传给王修,王修去世时将其带进棺椁,⾃此真迹“与世长辞”。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个版本,皆是⽯刻拓⽚,⽇本⼆⽞社有⼀本墨迹,⽬前来看也是刻本,是经过变⾊处理后的产物。

本专题所选择的学习范本为“肃府本《宣⽰表》”。

①章法钟繇⼩楷虽是从⾪书中来,但章法与⾪书完全不⼀样:⾪书为凸显字体的扁平,字与字左右间距⼩,上下间距⼤;钟繇⼩楷字与字左右间隔⼤,⽽上下间隔⼩,《宣⽰表》就是这样。

《宣⽰表》天头字左右之间的⾼度基本⼀致,地尾字左右之间的⾼度不⼀致——后来的书法论著中对此有过说明“天头要取齐,地尾可参差”,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秉承这个创作要求。

《宣⽰表》中字与字的排序也不是对等的,有⾼有低,有⼤有⼩,这与唐楷的均等不⼀样。

②结字《宣⽰表》结字延续了⾪书,多以扁平为主,尤其是左右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的都很宽,极⼒横向拉伸;上下和上中下结构的字虽是纵向结字,但依然还是会向横向取势。

《宣⽰表》结字⾓度⼀改⾪篆的平稳,开始制造险峻之势,横向⾓度向右上倾斜,尤其是横画最为明显,⼜尤以⼀个字的主笔最突出。

《宣⽰表》的⼀字之中有上下俯仰、左右呼应,与之前篆⾪的均等平稳完全不⼀样。

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

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

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临写方法(一)、橫画(3课时)1、长橫画范字:直、老、素、安、奇、事。

藏锋入笔、收笔,大都中间较细,收笔要舒畅自然,忌写成“柴担”。

2、短橫画范字:臣、王、不、三、皇。

凌空逆势入笔,然后藏锋收笔。

这种短橫大都收笔时蕴含隶意及行书笔意,临写时要注意整字笔势的变化。

3、橫画收笔范字:困、我、年、爰、山、復。

逆进行笔,收笔时顺锋向上提笔。

(二)、竖画(2课时)1、竖画收笔(一)范字:神、许、军、干、下、同、州。

竖画多为主笔,书写时收笔较重,不能太直,要蓄张力,笔画圆实,忌直线下泄。

2、竖画收笔(二)范字:俾、年、郡、劇、师。

笔画粗短或纤细,并向右下方顺势收笔。

(三)、撇画(3课时)1、左撇收笔(一)范字:旧、及、犯、使、侯。

笔速较慢且稳健有力,一般呈刀叶状。

2、左撇收笔(二)范字:録、力、先、榖、献、人、廉、不、充、欲。

入笔后徐徐增加笔的压力,并有转锋上挑动作,隶意较浓。

特别是“献”字左撇直立,很有气势。

(四)、捺画(3课时)1、右捺收笔(一)范字:聚、食、路、破、之、罷。

起笔轻而收笔缓慢,并向右下方舒展时笔画较长而远离中宫。

2、右捺收笔(二)范字:豪、東、徒、榖、略、家。

根据结体需求、以点代捺。

一般左撇短而右捺(点)长,起到中宫紧收的作用。

锺字时而放大、时而紧收,这是其特点之一。

(五)、戈画(2课时)范字:贼、武、蟻、成、残、我。

戈画要舒展挺拔,富有张力,注意起笔与行笔的角度变化。

“残”字戈法为隶书笔意。

(六)、乙脚(1课时)范字:恩、先、绝、、犯、氣、尅。

乙脚事实上是竖弯钩的一种,书写时不应瘦弱无力,无论是“先”字的“浮鹅钩”还是“恩”字的斜钩,都要写的扁平,最终使整字稳定。

(七)、折画(3课时)1、折画(一)范字:國、内、關、能、见、雷。

转折处在橫画终了向左下行笔时加大笔锋的压力,要慢转而没有棱角。

这种写法与唐楷皆然不同,因此不能与方笔转折相提并论。

2、折画(二)范字:圗、直、自、初、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
钟繇小楷的笔法研究临写方法
(一)、橫画(3课时)
1、长橫画
范字:直、老、素、安、奇、事。

藏锋入笔、收笔,大都中间较细,收笔要舒畅自然,忌写成“柴担”。

2、短橫画
范字:臣、王、不、三、皇。

凌空逆势入笔,然后藏锋收笔。

这种短橫大都收笔时蕴含隶意及行书笔意,临写时要注意整字笔势的变化。

3、橫画收笔
范字:困、我、年、爰、山、復。

逆进行笔,收笔时顺锋向上提笔。

(二)、竖画(2课时)
1、竖画收笔(一)
范字:神、许、军、干、下、同、州。

竖画多为主笔,书写时收笔较重,不能太直,要蓄张力,笔画圆实,忌直线下泄。

2、竖画收笔(二)
范字:俾、年、郡、劇、师。

笔画粗短或纤细,并向右下方顺势收笔。

(三)、撇画(3课时)
1、左撇收笔(一)
范字:旧、及、犯、使、侯。

笔速较慢且稳健有力,一般呈刀叶状。

2、左撇收笔(二)
范字:録、力、先、榖、献、人、廉、不、充、欲。

入笔后徐徐增加笔的压力,并有转锋上挑动作,隶意较浓。

特别是“献”字左撇直立,很有气势。

(四)、捺画(3课时)
1、右捺收笔(一)
范字:聚、食、路、破、之、罷。

起笔轻而收笔缓慢,并向右下方舒展时笔画较长而远离中宫。

2、右捺收笔(二)
范字:豪、東、徒、榖、略、家。

根据结体需求、以点代捺。

一般左撇短而右捺(点)长,起到中宫紧收的作用。

锺字时而放大、时而紧收,这是其特点之一。

(五)、戈画(2课时)
范字:贼、武、蟻、成、残、我。

戈画要舒展挺拔,富有张力,注意起笔与行笔的角度变化。

“残”字戈法为隶书笔意。

(六)、乙脚(1课时)
范字:恩、先、绝、、犯、氣、尅。

乙脚事实上是竖弯钩的一种,书写时不应瘦弱无力,无论是“先”字的“浮鹅钩”还是“恩”字的斜钩,都要写的扁平,最终使整字稳定。

(七)、折画(3课时)
1、折画(一)
范字:國、内、關、能、见、雷。

转折处在橫画终了向左下行笔时加大笔锋的压力,要慢转而没有棱角。

这种写法与唐楷皆然不同,因此不能与方笔转折相提并论。

2、折画(二)
范字:圗、直、自、初、陽。

同第一类折笔相比,转折的角度更圆,有篆书味道,起笔很轻,然后逐渐加重,几乎看不出转折的笔法。

“圗”字较
明显。

特别是“陽”字下边的“勿”有行草的味道,这也体现了当时由隶到楷的变化过程。

(八)、点法(4课时)
1、点法(一)
范字:效、下、夜、不、髪、言。

“效”字的点法为隶,终了时顿锋向上提笔。

“髪”字最后一点偏右,落纸千钧,恰到好处。

2、点法(二)
范字:亭、穷、首、尚、自、壮。

“穷”、“首”、“尚”三字是左右或上下两点的配合,秀逸而不轻佻。

特别是“亭”字的上部两横化为两点,下部竖钩变为一点,显得整个字稳重而灵动,这是锺字以点代画的经典之所在。

无论怎样理解点画,锺体的点画皆含行草之意,这是其一大特点,要细加研究。

3、点法(三)
范字:期、受、爰、縣、爲、勳、
这种点法是两个点以上互相呼应的连点写法,书写时要细细推敲,把握点的节奏感,克服“点多则散,点少则滞”的弊病。

“期”子左下两点有飞动感,“勳”字四点稳定结实。

(九)、连笔字(2课时)
范字:録、豆、望、以、衣、强。

这种字大都带有行意,无意间也透出章草之韵味。

行笔时要慢,这样才能显得自然有力。

特别是“録”字左偏旁的连续笔画是从竖到两横,竖画的弯曲和两横写法耐人寻味。

(十)、笔画省略的字(2课时)
范字:雷、事、郡、復、嚴、宸。

笔画的省略,增强了行草笔意,其主要目的是增大腹地空间,使中心部分更宽敞,整字看起来更灵动,要经过长期反复练习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对初学的小学生而言要避免日常错字的出现。

(十一)竖长结构的字(1课时)
范字:见、月、事、廓、豆、遭。

在橫画较多时,橫细竖粗,并有等距感,但必须要笔画长短、疏密得当。

(十二)、橫宽结构的字(2课时)
范字:心、不、人、以、任、必。

这种字沉着稳定,是锺体书法的特征,练习时点画必须准确对位,不然会出现结体松散的感觉。

(十三)、重心在中点的字(2课时)
范字:策、山、军、東、米、帝、豪、家。

贯穿一个字中点的竖画,是稳定全字的重要笔画,通常竖画较短而点在正中,这样易形成字形稳健洒脱、神态矫健的效果。

(十四)、下部偏右的字(2课时)
范字:當、年、赏、聖、亭、帝。

字的上部尽量趋向左方,而下部向右偏移以取
得均衡,造型十分生动,这种“错位感”也是锺体的一大特色。

(十五)、左右偏旁分离的字(2课时)
范字:陽、作、德、使、任、强。

有意加大左右偏旁的距离,增强了一些字的稳定感,
这种结构方法多数为左偏旁笔画较少的字。

(十六)、左右偏旁交错的字(2课时)
范字:效、故、欲、旅、敵、毁。

与左右偏旁分离的字不同,左撇右捺很突出,应注意
处理好笔画的留白处。

这是汉字书写中最为常见的交错方法。

(十七)、右侧长宽的字(2课时)
范字:今、聚、罷、食、矝、尅。

左侧笔画紧凑,右侧尽量寛广延伸,目的是避免字形结构的分割不齐,往往右边一捺成为主笔。

“尅”字右侧宽大而不失其重心。

(十八)、底部齐整的字(2课时)
范字:榖、保、繇、勳、縣、期。

底边处于水平位置,保持稳定,而左右偏旁亦大亦小,变化无穷。

(十九)、左侧宽大的字(2课时)
范字:顿、委、受、許、能。

左侧宽大的字与右侧宽大的字一样各有千秋,都是横画起主导作用。

(二十)、梯形的字(2课时)
范字:先、愚、氣、獻、报、旧。

下部宽大扩展,上部窄一些的字非常稳定。

(二十一)、倒梯形的字(2课时)
范字:劇、守、季、實、言、得。

和梯形字相反,上宽下窄,但要写出字的稳定感。

(二十二)、左小右大的字(3课时)
范字:腹、蟻、破、时、髪。

左偏旁小一些位置偏上。

右偏旁则大一些,互相映照,带来变化。

(二十三)、笔画疏松的字(3课时)
范字:穷、國、間、句、爵。

宽松状态下的字很难写,关键是要笔画相趋依从,疏松自然。

(二十四)、笔画粗憨的字(3课时)
范字:圗、臣、尚、司、困、俾。

粗憨的笔画多数在竖画中反映明显,书写时要粗憨结实,不能臃肿无力。

(二十五)、笔画等距的字(2课时)
范字:廉、贵、其、时、建、谨。

横画的间距相等,多出现在以平势和俯视的字上,这种字写不好易板滞,必须处理好相同横画间的笔势变化。

“谨”字上下平齐,横画略带隶意,从而显得更加古拙。

(二十六)、大楷通临(10课时)
(二十七)、中楷通临(5课时)
(二十八)、小楷通临(10课时)
(二十九)、对《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還示表》、《墓田丙舍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的概述(8课时)
(三十)、分类总结点评(5课时)
由于锺体书法结体及笔画变化空间大,有别于法度严谨的唐楷,很难定格讲述,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还要加强上述《宣示表》等诸帖的综合学习。

多动脑,勤动手,临帖不但要形同神似,更核心的是要加大临写过程中技术含量的自有沉淀。

我曾在《论书法功》一书第六章中提出,由于大部分拓本历代久远,字迹模糊变形,初学者亦选用今人临摹的清晰范本,上手后再对临原帖,这种方法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