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及翻译
钟繇《宣示表》文及译文
钟繇《宣示表》文及译文————————————————————————————————作者:————————————————————————————————日期: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可能是钟繇在曹操死后不像以前那么招待见了,唯恐国君不高兴,所以写得十分谨慎谦恭,一个忧国勤君,患得患失的老臣的形象呼之欲出。
原文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
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
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宝,两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
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初,太祖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
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
”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
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
公卿当善共议。
”议未定,会有军事,复寝。
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继踪虞、夏。
孝文革法,不合古道。
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
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一代法。
连有军事,遂未施行。
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出本当右趾而人大辟者,复行此刑。
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
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
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生育。
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
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
臣欲复肉刑,岁三千人。
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苦诚行之,斯民永济。
”书奏,诏曰:“太傅学优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远。
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
”议者百余人,帝以吴、蜀未平,且寝。
太和四年,繇薨。
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B.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C.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D.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京,古都名,指长安,西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在西,称西京。
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并注解
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并注解《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书史上多有流传(《宣和书谱》上有目录),1983年《书法》杂志上曾发表,称其为‘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
细读细研,自认为千字文虽然不全是出自钟繇之手,有钟繇以后的痕迹,但大部分内容是三国或以前,出自钟繇无疑。
但此件书法确实出自王羲之(但依照的不是钟繇原件)。
所以,应按原字帖叫《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而不应叫‘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
——清泉主人——早年大学毕业。
现已退休家歇,不愁吃穿住行,最爱字画玩乐。
建议参考阅读王羲之书钟繇千字文:图一释文魏太尉钟繇千字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奉勅(敕)书二仪日月云露严霜夫贞妇絜(洁)君圣臣良尊卑(常)别(注1)礼义矝庄存而相欣离慼悲伤(注2)岫号艺机解(组) 岂毁飡(餐)饭研笑徘徊(注3)员洁落叶稷税稼穑困唐虞禅让率宾归德飞龙在田图书见已迩多世杜稿(路)席(注4)俶理谁逼委翳渠荷注1。
‘常’为衍字注2。
慼字,非戚字亦非感字(今人作戚字,三希堂法帖作感字)注3。
研笑,智永亦作‘研笑’,唐以后及今人作‘妍笑’注4。
‘路’字为遗漏字,三字经有‘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前者指汉代路温舒编席抄书。
图二牒施修薪。
孔立升堂,墳典之盛。
李林梧桐。
新孰表正。
学优卿建,纸墨左令。
详顾藉甚,母嫡后稽。
仁连比坚,颠神犊特。
睦以受伯,叔布嵇丸,疲移爵取。
宇宙玄黄。
岁盈余昃,列宿调阳。
崑岗珠剑,垂。
(愚)蒙瞻眺(注1)。
务昆聆贻,工指抗故。
厥贡岳云,百鸡治刻。
画綵丹青,汉宫称职。
尽忠景行,名传秉直。
诗赞白驹,群贤转植。
(垂)拱平章(注2)。
男女行端,谷注1。
‘垂蒙’语义不通,疑似写错行,改为‘愚蒙’(即与下页愚字接)注2。
‘拱平章’三字前面应有一字‘垂’,即前面垂字应移此处。
图三(谷)声虚积,容止温清(注1)。
言辞宜政,慎增情性。
恬(糟)糠(注2)帷房悦豫,接酒矫杯。
侍巾绩御,再拜烝尝。
旋玑晖郎,魄曜惧骡的历。
陈根斡凌(注3)。
囊具象愿热获捕莽抽早异享(注4)辱墙续条守真惊写傍启隐华千辇钜勿乂牧用紫玩殆枇杷。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之欧阳术创编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可能是钟繇在曹操死后不像以前那么招待见了,唯恐国君不高兴,所以写得十分谨慎谦恭,一个忧国勤君,患得患失的老臣的形象呼之欲出。
原文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
估计他是有诚意的,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高高在上者本来就容易与人疏远,况且我们也没有让他们见到我们的诚意。
钟繇得长风帖释文和译文
钟繇得长风帖的释文和译文如下:
得长风书,灵柩幽隔卅年。
想平昔,痛慕崩绝,岂可居处,抽裂不能自胜。
谢书已乞日安昔,即其情事长毕,奈何。
松等陨恸,哀情顿泄,亦难可言。
郗还未卜,聊示友,中郎相忧不去心,感远怀近,增伤惋,每见范母子哀号,使人情悲。
译文: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之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隐士和粗野之民的建议。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高尚自疏,况未见信。
今推款诚,欲求见信,实怀不自信之心,亦宜待之以信,而当护其未自信也。
其所求者,不可不许,许之而反,不必可与,求之而不许,势必自绝,许而不与,其曲在己。
里语曰:何以罚?与之夺;何以怒?许不与。
思省所示报权疏,曲折得宜,宜神圣之虑。
非今臣下所能有增益,昔与文若奉事先帝,事有数者,有似于此。
粗表二事,以为今者事势,尚当有所依违愿君思省。
若以在所虑可,不须复貌。
节度唯君,恐不可采,故不自拜表。
宣示表是钟繇写给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奏文,内容是劝曹丕接受孙权的归附请求。
可能是钟繇在曹操死后不像以前那么招待见了,唯恐国君不高兴,所以写得十分谨慎谦恭,一个忧国勤君,患得患失的老臣的形象呼之欲出。
原文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
钟繇《宣示表》译文
钟繇《宣示表》译文《宣示表》译文尚書宣示,孫權所求,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
只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
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
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
芻蕘chú ráo之言可擇廊廟,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草野鄙陋)之民的建议。
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
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
橫所盱xū睨nì,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
意外地受到宠爱,于公于私都颇得重视,这种优厚的待遇一直至今。
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
钟家两世荣华,蒙受国恩,我岂会不自思量。
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
我常常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粗鄙疏浅,不能报国。
聖意所棄,則又割意,不敢獻聞。
皇帝似乎对孙权的投降的请求不以为然,想到这里我又犹豫了,不敢再申述自己的意见。
深念天下,今為已平,但又想到,如今的天下,大部分已为我魏国平定,權之委質,外震神武。
孙权之所以来献礼投诚,想必是震慑于陛下的天威。
度其拳拳,無有二計。
估计他是有诚意的,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高尚自疏,況未見信。
高高在上者本来就容易与人疏远,况且我们也没有让他们见到我们的诚意。
今推款誠,欲求見信,實懷不自信之心,如今孙权拿出诚意来,想要我国相信他,其实他很担心我们会不相信他,亦宜待之以信,而當護其未自信也。
这时我们应该以诚信待之,安抚他的不够自信。
其所求者,不可不許,他所请求的,不应该不答应。
許之而反,不必可與,如果答应了他,他的使节回去以后,也不必指望他一定能信守诺言;求之而不許,勢必自絕,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他请求而不答应,他一定就会孤注一掷与我国作对了。
許而不與,其曲在己。
答应了他而他不真的来归附,那失信在他。
里語曰:何以罰?與之奪;俗话说:答应给人的东西又抢回去,就该处罚他;何以怒?許不與。
答应他的却不给他,他就会被激怒。
钟繇《宣示表》原字1.1cm,这299个字放大后,美到醉!
钟繇《宣示表》原字1.1cm,这299个字放大后,美到醉!钟繇(151—230),字元常,世称“钟太傅”,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魏著名书法家。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
”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
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
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
”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
”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
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
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其传世书作《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力命表》等,都是早期楷书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部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
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尚书宣示孙权所求,诏令所报,所以博示。
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于阿是。
刍荛之言可择廊庙,况繇始以疏贱,得为前恩。
横所盱睨,公私见异,爱同骨肉,殊遇厚宠,以至今日。
再世荣名,同国休戚,敢不自量。
窃致愚虑,仍日达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浅。
圣意所弃,则又割意,不敢献闻。
深念天下,今为已平,权之委质,外震神武。
度其拳拳,无有二计。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3篇
钟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第一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1-1000字)宣示表是文化名臣钟繇所作,据考证是晋朝司马炎发动北伐之际,钟繇在江夏写下的。
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明司马炎剿灭蜀汉的行动是合理和必要的,并通过各种历史事实予以支持。
下面是《宣示表》的原文及释义:司马引弓长驱,北指凉州,西讨胡寇。
义军并起,临阵喊雄;姜维英勇,立功于天山之巅;胡烈奋起,拜印于渭源之畔。
三军鼓噪,齐呼攻阵;披堵击户,共尽穷兵。
破虏消凶,流血成渠;岂有惧虏,而却惧刚。
方今北寇横行,中原烟尘同起;同赓天子,机属将军,同系祖宗,男耕女织。
竭子囊以助疆场,极权衡以制灾异。
有华夏之心,现将军之力,何愁胜负不定?如若所荐枝臣,硕德中台;当裁以效尤,当改以蕙风。
司马炎带领强大的军队北上,前往凉州讨伐胡寇。
义军纷纷响应,大喊进攻的口号,姜维在天山之巅立下赫赫战功,胡烈也在渭源之畔拜印成为功臣。
三军热血沸腾,一致拥护攻阵,打破敌人、消灭邪恶,血流成河。
怎么能害怕敌人,退缩怯懦呢?现在北方敌人横行,中原烽烟四起,我们都是华夏人,都是跟天子、将军、祖宗、男耕女织有着紧密联系的人。
我们要无私奉献,用我们的力量来保家卫国,千万不要担心成败。
如若有人还想投靠敌方,我们就惩治他们,如果有人干得好,就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钟繇这篇文章通过阐述历史背景和现实紧迫性,强调了抗击北方敌人的必要性。
文章劝告将军和普通百姓一并为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而齐心协力,同时也提供了策略和方法。
宣示表的文辞雄浑,意蕴丰富,语言直白,表达出古人对家国大事的忧思与呼唤。
第二篇:《宣示表》释文及译文(1000-2000字)下面是《宣示表》的接下来的原文及释义:建安七子,斧正传扬;董卓乱政,社稷凋亡。
汉及晋隆盛,魏蜀争强。
司马懿策淮阴,诸葛瑾镇寿春。
左宠骄虐,陆抗圣明。
永嘉之乱,群盗竞暴;南中之乱,发英彰善。
八王之乱,戎马倥偬;孔明南征,无人能当。
唯有暴诛,变国易俗。
凡历表王图,过目如发。
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的意思
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的意思
意思是: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zhōngyáo)说:"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
该句出自《二钟见魏文帝》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原文如下: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名声,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zhōngyáo)说:”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你脸上怎么出汗了?”钟毓回答:"因为害怕和恐惧,汗流的像水浆一样。
”又问钟会:”你脸上怎么不出汗?”钟会回答:”因为战战栗栗,汗都不敢流了。
"。
钟繇力命表全文及译文
《钟繇力命表》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主要讲述了他对于隶书和楷书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该文的全文及译文:原文:夫书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先王以文为德,以武为威,而士人以文为贵。
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夫书者,亦犹此也。
今人之所谓隶书者,即古文之遗制也。
其法始于秦,盛于汉,衰于魏晋,而复兴于唐宋。
自汉以来,隶书之法日精,而楷书之法日备。
然楷书虽备,而隶书不可废也。
盖隶书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楷书者,所以明理达用者也。
二者各有所长,不可偏废。
故吾谓:“楷书如立,隶书如行。
”立则稳,行则活。
稳则易安,活则易动。
故吾谓:“楷书如立,隶书如行。
”立则稳,行则活。
稳则易安,活则易动。
此之谓也。
译文:书法是用来传承道理、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工具。
古代的君王以文化来表现德行,以武力来表现威严,而士人则以文化来表现自己的高贵。
因此孔子说:“不学习诗歌,就没有办法表达自己;不学习礼仪,就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
”书法也是如此。
现在人们所说的隶书,就是古代文字的遗留制度。
这种书法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汉朝,衰落于魏晋时期,而在唐宋时期重新兴起。
从汉代以来,隶书的技法日益精湛,而楷书的技法也越来越完备。
然而楷书虽然完备了,但隶书却不能被废弃。
因为隶书是用来传承道理、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工具。
楷书则是用来明确道理、通达实用的方法。
两者各有所长,不能偏废一方。
因此我认为:“楷书像站立一样稳定,隶书像行走一样灵活。
”站立则稳定不动,行走则灵活多变。
稳定则容易安定下来,灵活则容易产生变化。
因此我认为:“楷书像站立一样稳定,隶书像行走一样灵活。
”这就是我的观点。
钟繇千字文原文及译文
钟繇千字文原文及译文钟繇千字文原文如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絜,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讃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垣墙,鳞次栋梁。
庖丁解牛,行丝求犁。
访傅鲁隅,具康伯仲。
拔剑四顾,弥牙吴钩。
王良鸡犬,立在农郊。
曲沃肆功,庐隐徵庙。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辽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耀。
钟繇传文言文翻译
钟繇,字元常,魏国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
钟繇自幼聪颖,才识过人,被举荐为孝廉。
汉献帝时期,他先后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等职,因疾病离职。
钟繇才德兼备,学识渊博,备受朝廷器重。
后辟三府,任廷尉正、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汉帝被迁至西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城中李傕、郭汜等人作乱,与关东地区断绝联系。
魏太祖曹操担任兖州牧,首次派遣使者上书朝廷。
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地区意图自立天子,对曹操的使命持有怀疑态度,商议留下曹操使者,拒绝其进见。
钟繇劝说李傕、郭汜等人说:“如今英雄并起,各自矫命专制,唯有曹兖州忠心王室,若违背其忠诚,非所以副将来之望。
”李傕、郭汜等人听从钟繇的建议,厚加答报,曹操使命得以通行。
此后,曹操多次听闻荀彧对钟繇的赞誉,又闻其说李傕、郭汜之事,更加敬重钟繇。
后来,李傕胁迫天子,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策划,协助天子逃离长安,钟繇在此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人各拥强兵,相互争斗。
魏太祖曹操在山东地区与袁绍相持,关右地区成为他的忧虑。
于是,曹操上表推荐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后事,特使不受科制限制。
钟繇到达长安后,致信马腾、韩遂等人,陈述祸福,马腾、韩遂纷纷遣子入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与袁绍相持,钟繇送马二千余匹支援军队。
曹操在信中称赞钟繇:“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曹操对钟繇的才能和贡献深感敬佩。
此后,匈奴单于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作乱,钟繇率领各路军队围剿,未能攻克。
袁尚在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设立太守郭援,兵力雄厚。
诸将商议欲放弃围剿,钟繇坚决反对,最终平定了叛乱。
钟繇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书法艺术上也颇具造诣。
他跟随刘胜学习书法三年,后与魏太祖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探讨书法。
钟繇擅长模仿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的书法风格,其正楷堪称绝世佳品,隶书、行书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钟繇一生勤奋好学,勤奋练字,他的书法作品现存有十二种,神笔巧运,奇品常见。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2)原文
三国志·魏书·钟繇传(2)原文当时关中马腾、韩遂等众将,各率强兵相争斗。
太祖正在山东征战,很为关中忧虑。
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
钟繇到了长安,将书信交给马腾、韩遂等,为他们陈述祸福利害,马腾、韩遂各自派遣儿子入宫侍奉。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钟繇送去二千余匹战马补给军用。
太祖给钟繇一封信说:得到你送来的战马,非常应急。
关中平和安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这是您的功劳。
过去萧何镇守关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满足军需,也适合说你呀。
那以后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没有攻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兵丁众多。
诸将商议想放他离开,钟繇说:袁尚势力正强盛,郭援到来,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的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
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向他们显示了我们的软弱,当地的百姓,哪一个不是仇人?即使我们想回去,难道能够回得去吗!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
况且郭援刚愎好胜,一定轻视我军,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
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
郭援到了,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不听。
渡水未到一半,钟繇发起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斩杀郭援,降服单于。
这件事收录在《既传》中。
那以后河东卫固作乱,和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一起当了贼寇,钟繇又率领诸将讨伐并打败了他们。
从天子移民西迁以来,洛阳百姓人数将尽,钟繇迁徙关中百姓,又招纳逃亡叛民来补充人数,几年间百姓人口数量稍稍增多。
文帝即王位,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
等到文帝登基为帝,改任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又升为太尉,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
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朝名臣。
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侍从说:这三位,是一代伟人,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太和四年,钟繇去世,皇帝亲自前去悼念,谥为成侯。
钟繇调元表内容 译文
钟繇《调元表》内容及译文
一、钟繇《调元表》简介
《调元表》是钟繇于黄初元年(220)所写的三国魏小楷法帖。
真迹失传已久,仅有重刻本可见。
收录于《伪星凤楼》、《泼墨斋》等丛帖中。
书法古朴,多含隶法。
为钟繇“五表”之一。
二、钟繇《调元表》重刻本
三、钟繇《调元表》内容
《调元表》
黄元初年·钟繇
大魏黄初元年十二月甲戌,大理东武亭侯锺繇上,坐调元化曾何力,枝叶滋茂本根实。
时数大亨,岂一具述。
今江南草间,奚足以辱王师乎?俟其苛惨,因民不忍,便行伐罪,可也。
且中国之师岂与岛夷争?一旦复亏威信,诚恐不足伏南夏也。
臣兼行履险蹈夷。
臣以无任,不获之命。
既已臣服。
繇言:戎路扈从。
四、钟繇《调元表》译文
翻译:三国时期魏国的黄初元年腊月甲戌,大理东武亭侯钟繇上书,他认为:调化元首的策略,曾有何等力量,使国家枝繁叶茂,其根本才更坚实。
如时运大为顺畅,岂能一一论述。
如今在江南各地虽已长草,怎足以劳我大王之师?如因百姓不忍痛苦,就讨伐有罪,也是可以的。
而且我中原之师难道要与岛夷争斗?如再次使威信亏损,确实担心无法制伏南方的各族。
臣下既没有此等才能,也不能完成此等命令。
臣下愿随军征伐南方。
《贺捷表》钟繇
《贺捷表》钟繇《贺捷表》钟繇钟繇《贺捷表》钟繇(151-230),工篆隶、行草,尤以楷书擅名。
钟繇《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时写的贺捷表奏,是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
《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贺捷表》释文: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
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
即日长史逮(逯?)充宣示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
表里俱进,应时克捷,馘灭凶逆。
贼帅关羽,已被矢刃。
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
奉闻嘉憙,喜不自胜。
望路载笑,踊跃逸豫。
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宜上闻。
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繇上。
《贺捷表》译文:臣繇言:行军打仗,紧张艰苦,我已不能适应军旅生活,也因以不能获准上前线了。
但挂念军情战况,日则踮足挂怀,夜则难以安眠。
就在今天,长史来通报时,得悉奉魏王之命主持征南军务的征南将军曹仁运田单之奇谋,激励三军将士,与徐晃互相配合,并力作战,内线和外线同时进击,如期克敌致胜,斩获凶恶的叛我的逆贼的首级。
贼帅关羽,已遭箭弩之伤。
(在此役中),我南乡(今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和荆州刺史胡修投降关羽,正是“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傅、胡逆天行事),使其不得善终。
听到这样的喜讯,喜不自胜。
但见街道之上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臣不胜欣庆,便随着自己的心愿拜表上闻魏王。
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建安廿四年(219年)十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繇。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十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_国学经典
《三国志》卷⼗三魏书⼗三锺繇华歆王朗传第⼗三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也。
【先贤⾏状⽈:锺皓字季明,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千有馀⼈,为郡功曹。
时太丘长陈寔为西门亭长,皓深独敬异。
寔少皓⼗七岁,常礼待与同分义。
会辟公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君?"皓⽈:"明府欲必得其⼈,西门亭长可⽤。
"寔⽈:"锺君似不察⼈为意,不知何独识我?"皓为司徒掾,公出,道路泥泞,导从恶其相洒,去公车绝远。
公椎轼⾔:"司徒今⽇为独⾏⽿!"还府向閤,铃下不扶,令揖掾属,公奋⼿不顾。
时举府掾属皆投劾出,皓为西曹掾,即开府门分布晓语已出者,⽈:"⾂下不能得⾃直於君,若司⾪举绳墨,以公失宰相之礼,⼜不胜任,诸君终⾝何所任邪?"掾属以故皆⽌。
都官果移西曹掾,问空府去意,皓召都官吏,以见掾属名⽰之,乃⽌。
前后九辟三府,迁南乡、林虑长,不之官。
时郡中先辈为海内所归者,苍梧太守定陵陈稚叔、故黎阳令颍阴荀淑及皓。
少府李膺常宗此三⼈,⽈:"荀君清识难尚,陈、锺⾄德可师。
"膺之姑为皓兄之妻,⽣⼦觐,与膺年齐,并有令名。
觐⼜好学慕古,有退让之⾏。
为童幼时,膺祖太尉脩⾔:"觐似我家性,国有道不废,国⽆道免于刑戮者也。
"复以膺妹妻之。
觐辟州宰,未尝屈就。
膺谓觐⽈:"孟轲以为⼈⽆好恶是⾮之⼼,⾮⼈也。
弟於⼈何太⽆皂⽩邪!"觐尝以膺之⾔⽩皓,皓⽈:"元礼,祖公在位,诸⽗并盛,韩公之甥,故得然⽿。
国武⼦好招⼈过,以为怨本,今岂其时!保⾝全家,汝道是也。
"觐早亡,膺虽荷功名,位⾄卿佐,⽽卒陨⾝世祸。
皓年六⼗九,终於家。
皓⼆⼦迪、敷,并以党锢不仕。
繇则迪之孙。
】尝与族⽗瑜俱⾄洛阳,道遇相者,⽈:"此童有贵相,然当厄於⽔,努⼒慎之!"⾏未⼗⾥,度桥,马惊,堕⽔⼏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
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
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
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
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
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
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干。
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
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
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翻译
钟繇字元常,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尚书郎、阳陵令之职,因病离职。
被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
这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在长安城中作乱,阻断了汉帝和关东的联系。
太祖(曹操)担任兖州牧,才派遣使者上书。
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商议扣留太祖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
钟繇劝李傕、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
” 郭汜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太祖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
太祖已经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听说他劝
说过李傕、郭汜二人,更对他充满渴盼。
后来李傕胁迫天子,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对策。
天子能够逃出长安,钟繇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时关中马腾、韩遂等众将,各率强兵相争斗。
太祖正在山东征战,很为关中忧虑。
于是表奏汉帝任命钟繇担任侍中守司隶校尉,让他拿着符节督察关中诸军,把后事委托给他,特地让(他)不必拘泥条文制度。
钟繇到了长安,将书信交给马腾、韩遂等,为他们陈述祸福利害,马腾、韩遂各自派遣儿子入宫侍奉。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不下,钟繇送去二千余匹战马补给军用。
太祖给钟繇一封信说:“得到你送来的战马,非常应急。
关中平和安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这是您的功劳。
过去萧何镇守关中,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满足军需,也适合说你呀。
”那以后匈奴单于作乱于平阳,钟繇率领诸军围困敌军,没有攻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来到河东,兵丁众多。
诸将商议想放他离开,钟繇说:“袁尚势力正强盛,郭援到来,关中暗地里和他勾结,之所以没有全都背叛,只是因为我的威名震慑了他们罢了。
如果放弃让他们离开,向他们显示了我们的软弱,当地的百姓,哪一个不是仇人?即使我们想回去,难道能够回得去吗!这就是没作战先自己败下阵来。
况且郭援刚愎好胜,一定轻视我军,假若他要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还没有渡过汾水时攻击他们,可以彻底战胜他们。
”张既劝说马腾会合攻打郭援,
马腾派儿子马超率领精兵迎击郭援。
郭援到了,果然轻率地要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不听。
渡水未到一半,钟繇发起进攻,彻底打败了他们,斩杀郭援,降服单于。
这件事收录在《既传》中。
那以后河东卫固作乱,和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一起当了贼寇,钟繇又率领诸将讨伐并打败了他们。
从天子移民西迁以来,洛阳百姓人数将尽,钟繇迁徙关中百姓,又招纳逃亡叛民来补充人数,几年间百姓人口数量稍稍增多。
文帝即王位,钟繇又担任大理寺卿。
等到文帝登基为帝,改任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又升为太尉,转而被封为平阳乡侯。
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都是先朝名臣。
文帝退朝后,对左右侍从说:“这三位,是一代伟人,后世大概很难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