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小楷的评价
小楷之祖------钟繇重点讲义资料
小楷鼻祖------钟繇2016.5.23 忠言命题编辑忠言序钟繇小楷取法自然,不平中平,体态肥瘦相间,楷中夹行,不致呆板。
有点相见恨晚,有钟不见王的感觉。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
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
”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钟繇《墓田丙舍帖》《墓田丙舍帖》单刻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贴》,钟繇书。
宋米芾《书史》谓右军(王羲之)暮年所书。
今刻入汇帖者,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小楷六行,共七十字。
其用笔娴熟。
兼含行意。
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谓其与《兰亭帖》绝相似,明时刻入《墨池堂》、《快雪堂》等。
刊入日本《书道全集》(三)。
上海艺苑真赏社有影印本。
《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
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
王之学钟,实为善学,失其拙厚朴质之意,得其精密秀逸之姿,乃古质今妍,驰惊沿革,成千古之书圣。
细读此帖,用笔温润,结体劲健,正是王羲之创造性地临摹钟书所造成的新作,成为历代书爱者取法贵上的正书法帖。
宋拓《还示表》传为王羲之临钟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钟繇《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中的小调。
它创建于三国魏朝的仲由。
他是最杰出的隶书权威,楷书的笔法脱胎于韩立,笔法生动如在大海中飞翔。
但结构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官分遗风犹存。
然而,模型方法已经准备好了,它实际上是官书的祖先。
王羲之到了东晋,对小楷书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使之臻于完美,也为中国小楷书法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欣赏标准。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写经体,特别是敦煌写经,这些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是当时民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些不容忽视。
赏析中国古代书法家绝美小楷
赏析中国古代书法家绝美小楷小楷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原是一位杰出的隶书权威大家,他所作的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质朴自然钟繇小楷《宣示表》钟繇小楷《宣示表》《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
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都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
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
以钟繇为代表,追求着一种质朴,天真,自然,平淡的气息,它要求作品厚重而不轻佻,强烈而不腻滞,朴素而不浓艳,深沉而不恣狂,含蓄而不恢奇,它不事雕凿,不装巧思,从而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平淡率真,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老庄哲学认为人与自然应处于一种亲切和谐的统一体中,而大朴不雕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它们并不否定法度和技巧的作用,但他们更强调于规律中获得的绝对自由,他们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不工而无不工,这种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试观钟繇的小楷,古雅之中天趣溢发,朴实之中富有异趣,不著一点色相,不带丝毫做作,意味醇厚,令人咀嚼不尽,其实颜真卿,傅山,王铎的小楷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平和简静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王羲之小楷《黄庭经》《黄庭经》是王羲之小楷代表作品。
钟繇
【书法简介】
三国魏书家,字元常。
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
或作许昌人。
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亭东武侯。
魏初任相,明帝时迁太太傅,世称“钟太傅”,卒谥成侯。
书学曹喜、刘德升、蔡邕。
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
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
”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
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
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
”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
”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
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
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其传世书作真迹已无存。
《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
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于后人临摹。
唐张怀瓘《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
【作品欣赏】。
钟繇小楷创作古诗作品
钟繇小楷创作古诗作品
钟繇(约公元169年-约公元231年)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
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以其精湛的小楷书法和才华横溢的古诗作品而
闻名于世。
钟繇的小楷书法被誉为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他的小楷字
体规整工整,笔画清晰流畅,结构严谨,给人以一种美感和和谐感。
钟繇的小楷书法被后人称为“钟繇楷书”,对后世书法家有着深远
的影响。
除了书法,钟繇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古诗作家。
他的古诗作品
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
的诗作风格清丽婉约,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修
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钟繇的古诗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他的《赤壁赋》。
这是一篇以
东汉末年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背景的辞章,通过对战争的描绘
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痛苦和对和平的向往。
这篇辞章既有史实的真实性,又有文学的艺术性,被誉为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赤壁赋》,钟繇还有许多其他的古诗作品,如《七步诗》、《竹枝词》等。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歌颂自然风景,有的抒发个人情感,有的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无论是题材还是
表现手法,钟繇的古诗作品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的
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钟繇是一位既擅长书法又擅长古诗创作的文学家。
他的小楷书法作品以及古诗作品都展现了他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
美观。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贡献不可忽视,对后世的影
响也是深远的。
钟繇小楷的评价
将中国书法按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纵向梳理,我们发现,以书体的演变和进化作为主线,汉末的时候,虽然隶书作为主体,但是受当时实用的需求,从隶书分化成了楷书和章草两条线向下延伸。
这种书体衍化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书体的一种进化。
当时的书法,更多的是以实用为目的。
只是当代,我们发现了它们的艺术性。
自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到篆、隶、楷、草、行各种书体的完备这一书法史的进化,我觉得社会实用的要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艺术往往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为实用所服务,而最后,再慢慢与实用分开的。
而在书法史上,书体衍化完成后,其艺术性也随之显现。
纵观中国书法史,每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有主要的发展书体。
如之篆,汉之隶,晋之小楷和行草,唐之楷,宋之行草,而清代则在篆和行草等书体都有重要的发展。
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书法特色,又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
唐代的时候,各种书体已经基本完成了其进化。
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或许就因为其实用性强烈而成为了各古代书家的必修课。
自钟繇起至清代,书法史上涌现的每个大家,基本上都是集楷、行于一身的。
而小楷更是作为每个书家的强项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
“不精小楷者,无以成大家”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小楷成为文人墨客把玩、品味兼具手札、奏章,抄写经卷的最具实用性和欣赏性的书体。
较之其它书体,小楷因其“小”,笔画精细,如何在蝇头小字上体现出大世界,则是每个小楷练习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唐尚法”,唐楷法度严谨,笔画精到,确实是楷书的一座高峰。
唐楷虽然也有人将其作为小楷书写,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中楷、大楷展现。
而“晋尚韵”,晋的楷书,当时更多的是小楷,较之唐楷,晋小楷在书法史上更具有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
其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书家的素养、学识和艺术技巧。
我一直都认为,小楷,是最能够表现艺术家心性的一种书体。
不管是那种书体,各个时代的代表大家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钟繇隶意朴茂,晋二王淡远空灵,唐楷法度森严,元孟钤诙王遗风寻求柔媚,明王宠、黄道周上溯晋散淡奇逸。
钟繇书法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钟繇书法作品的特点是什么钟繇是汉末有名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非常之高,那么钟繇书法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钟繇书法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钟繇的书法特点钟繇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主要体现在楷书上,所以其书法特点大体上包含着楷书的特点。
钟繇的字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工整。
看钟繇的字可以充分欣赏汉字的结构之美。
而且字虽然整齐但不会给人呆板的感觉,反而是十分的飘逸。
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也是十分的和谐,不会因为字大就显得拥挤,也不会因为字小就显得空隙太大。
不仅字与字之间位置和谐,就是一个字里面的笔画也是十分和谐的。
一笔一划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之间有呼应。
字字有度。
钟繇的字也是有力道的字,看似没有什么粗细变化的字里充满了线条的质感美。
字是匀称的,比例、字形也是最能让人一眼接受的那一种。
钟繇的字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字似乎是活着的。
这就是一种别人学不来的神态。
可能就死钟繇对于字的痴迷,对于自然的热爱使得他将身心、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自然和他笔下的字融合在一起,从而让那些字“活”了起来。
字是活的就和那些“死”字有了最大的不同。
字的形状容易模仿,字的灵气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学的来的了。
楷书具有的是一种古朴的美,这种美衍生出了其他的书法类型。
钟繇作为“楷书鼻祖”,自然是将这种美发挥到了极致。
王羲之是一代书法家,他就是从模仿钟繇的楷书中慢慢有了自己理解的书法之美,从而有了行书。
三国钟繇简介钟繇书法家的身份很是出名,可是他不止是一个书法家。
钟繇也是一个政治家,重点是在曹操一家的手下任事时,官途很是通畅,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钟繇曾经担任过尚书郎、黄门侍郎这些职位,还有过助汉献帝东归这样的功劳,因为这件事,钟繇被汉献帝封为了东武亭侯。
汉献帝渐渐失去了地位和权力,这些权力都被转移到了曹操的身上,曹操看到了钟繇的才华,于是重用钟繇。
现在担任了司隶校尉,派去镇守关中,后来因为钟繇身上的功勋很高,凭借着这些功劳升到了军师这样的高位。
书段评价中戏书法证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书段评价中戏书法证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钟繇,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
《宣示表》是其最有名的小楷,《宣和书谱》评价钟繇书法:“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唐张怀瓘《书断》评价他的书法为:“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
”
《宣示表》被称为天下第一帖,传钟繇是卫夫人老师,卫夫人是王羲之老师,可见钟繇的书法独步书坛也不为过。
也是成名书法家必学之范本。
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
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历来受书家追捧以及帝王的欣赏,学习书法当然也需要来考虑钟繇各类的楷书法帖。
一般的书法作品的美要慢慢的欣赏才可以体会到,在看到钟繇的书法作品后,即使是不太懂得这门艺术的人都不会否认他作品的美。
之后再细细品味,就会看到他作品中的灵气,即使是一直的看也是不会厌倦的,反而是越来越喜欢。
钟繇的书法作品不仅可以让人欣赏,还可以让人借鉴。
王羲之就是在研究、学习钟繇的书法作品中,有了自己独特的书法感受,写出了行书。
钟繇小楷的评价
将中国书法按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纵向梳理,我们发现,以书体的演变和进化作为主线,汉末的时候,虽然隶书作为主体,但是受当时实用的需求,从隶书分化成了楷书和章草两条线向下延伸。
这种书体衍化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书体的一种进化。
当时的书法,更多的是以实用为目的。
只是当代,我们发现了它们的艺术性。
自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到篆、隶、楷、草、行各种书体的完备这一书法史的进化,我觉得社会实用的要求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艺术往往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为实用所服务,而最后,再慢慢与实用分开的。
而在书法史上,书体衍化完成后,其艺术性也随之显现。
纵观中国书法史,每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有主要的发展书体。
如秦之篆,汉之隶,魏晋之小楷和行草,唐之楷,宋之行草,而清代则在篆和行草等书体都有重要的发展。
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书法特色,又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
唐代的时候,各种书体已经基本完成了其进化。
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或许就因为其实用性强烈而成为了各古代书家的必修课。
自钟繇起至清代,书法史上涌现的每个大家,基本上都是集楷、行于一身的。
而小楷更是作为每个书家的强项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
“不精小楷者,无以成大家”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小楷成为文人墨客把玩、品味兼具手札、奏章,抄写经卷的最具实用性和欣赏性的书体。
较之其它书体,小楷因其“小”,笔画精细,如何在蝇头小字上体现出大世界,则是每个小楷练习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唐尚法”,唐楷法度严谨,笔画精到,确实是楷书的一座高峰。
唐楷虽然也有人将其作为小楷书写,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中楷、大楷展现。
而“晋尚韵”,晋的楷书,当时更多的是小楷,较之唐楷,晋小楷在书法史上更具有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
其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书家的素养、学识和艺术技巧。
我一直都认为,小楷,是最能够表现艺术家心性的一种书体。
不管是那种书体,各个时代的代表大家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魏钟繇隶意朴茂,晋二王淡远空灵,唐楷法度森严,元赵孟钤诙王遗风寻求柔媚,明王宠、黄道周上溯魏晋散淡奇逸。
十种经典小楷字帖推荐
十种经典小楷字帖推荐标签:小楷一、钟繇《荐季直表》推荐理由:《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
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钟繇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卫夫人所崇敬的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据说钟繇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但是钟繇写得最好的是楷书,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钟繇继往开来,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钟繇小楷书法作品《荐季直表》局部二、钟繇《宣示表》推荐理由:《宣示表》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字体端整古雅,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传说王导东渡时将《宣示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后来又将它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之后传下来的是王羲之的临摹本。
钟繇小楷书法作品《宣示表》局部标签:小楷三、王羲之《乐毅论》推荐理由:如果说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是楷书的萌芽期,那么到晋代王羲之的《乐毅论》,楷书就已经到了成熟期,《乐毅论》笔笔精到,无一笔含糊,楷法成熟,释智永认为《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据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与《乐毅论》。
当年唐太宗还将最初的《乐毅论》摹拓分别赐给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摹本的传布范围也只限于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世人罕见其貌。
王羲之小楷书法作品《乐毅论》局部四、王羲之《孝女曹娥碑》推荐理由:《曹娥碑》结体取扁势,与传为王羲之的其他小楷书法作品相比,这块碑的笔画更为舒展,表现在作为主笔的横画和捺画上更为明显,隶书笔意暗存于笔画与结体之间。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了颂扬曹娥的孝行而立的碑,现代书家费声骞评《曹娥碑》:“原碑久佚,传东晋升平二年,王羲之书曹娥碑,小楷。
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反楷法而行之古拙而更有趣味
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反楷法而行之古拙而更有趣味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呢?钟繇的是开楷书之鼻祖,所以在历史上钟繇的小楷是历代书法家学习的范本,古拙而有意味。
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钟繇小楷特点有哪些。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
而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
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
“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
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作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立形,如《宣示表》中开始的“尚书宣示”四字,“尚”与“示”都写得扁方,而“书”与“宣”字却写得偏长。
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此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重要原因。
学写钟字,整体把握很重要,单从技法的角度切入,钟书并不难。
但要“悟”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绝非易事。
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悦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人。
举孝廉为郎,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亭武侯;魏国初建,迁相,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
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于自然,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
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
同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真迹已无存,历代奉以为法。
《书法正传》云:“钟繇书法,高古纯朴,超妙入神。
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特点
钟繇是中国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之一,其小楷书法结构特点独具一格。
首先,在线条上,钟繇小楷线条圆润流畅,耐人寻味,表现了其高超的书法功底。
其次,在字形上,钟繇小楷字形凝练简洁,注重筆画的抑扬顿挫、粗细变化和起笔落笔的节奏感。
其三,在结构上,钟繇小楷结构紧密、饱满、有力度,既表现出章法有序,又有流畅自然的美感。
其四,在印感上,钟繇小楷印感强烈,笔力蓄势待发,使人感到一种犹如刀枪棍棒般的力量冲击。
总之,钟繇小楷书法结构紧凑,构思巧妙,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南朝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小楷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笔法
钟繇小楷书法的笔画丰满饱满,圆滑柔美,但又不失刚健有力。
他的书法起笔稳健和沉稳,毫不慌乱。
钟繇小楷的笔法控制得当,处理好了点、线、面的关系,体现了工整和秩序的美感。
线条
钟繇小楷书法的线条流畅舒展,婉转圆润。
他常常在平直的线条上加以变化,通过勾摹搭接等手法来增强字形的美感和艺术性,给人视觉上的愉悦感受。
他的线条有时是金质的,有时是银质的,使得字体更加丰富多彩。
结构
钟繇小楷书法的结构非常完美,他对每个字的结构都进行了精心构思和设计,并采用合适的技法和手法,使得每一个笔画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钟繇小楷书法的字形平衡舒适,精确无误。
意境
钟繇小楷书法时常带有意境,他在书写时注重表达情感,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在书法中,他尤为善于表达欣赏自然、感悟人生的情态。
”
综上所述,钟繇小楷书法不仅笔法丰满饱满,线条流畅舒展,结构完美无缺,而且注重表达情感,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因此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佳作之一。
钟繇小楷书法的艺术成就对于后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应该更好的学习和借鉴其优秀的笔法和技法。
钟繇的小楷太美了,怎么这么美,美到家了!
钟繇的小楷太美了,怎么这么美,美到家了!钟繇一般常把他划入魏晋时期,而其实他的大半生是属汉末的。
汉献帝时他被举荐为孝廉,从尚书郎、阳陵县令做到黄门侍郎,效忠汉室。
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汉室衰微已久,故又与曹操保持着微妙的联系。
当时,曹操已击败青州黄巾农民军,建立了自己的精锐部队——青州兵,势力日益强大。
而汉室由李傕、郭汜等人擅权。
在钟繇和尚书郎韩斌的策划下,汉献帝离开长安东迁,为曹操“迎天子”以至“挟天子”创造了条件。
果然,他很快升迁为侍中尚书仆射,封为东武亭侯,成了名在汉室实是曹操手下的一位重臣。
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决战。
在关中督察的钟繇,征集了二千匹战马送至前线,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把他比作萧何,更为器重。
但钟繇也日益恃才倨傲,于建安十二年(211)三月提出以三千兵入关右,督察关外诸军事力量。
曹操一时难下决断,让荀彧去征询尚书卫觊的看法。
卫觊认为关外诸将如马超、韩遂、杨秋、李堪等人,皆竖夫屈士,无雄天下之意,暂厚加爵号以抚其心,宜为后图。
曹操“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以繇议。
兵始进而关右大叛。
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三国志·卫觊传》)。
八年后(219),被曹操解除了魏相国之职。
至曹丕做魏王,他才任大理,“禅代”之事,几乎没有他的作用。
倒是卫觊在按曹丕的旨意做“禅代”工作。
《三国志·卫觊传》:“文帝即王位”,卫觊“徙为尚书,顷之,还汉朝为侍郎,劝赞禅代之义,为父诰之诏,文帝践阼,复为尚书,封阳吉亭侯”。
此事关涉到《受禅表》、《上尊号奏》两碑书者的归属问题。
好事者常说此两碑由钟繇所书,其实不然。
据上述,此两碑之文均由卫觊所撰,即所谓“功赞禅代之义,为文诰之诏”。
而卫觊本人就是书法家。
所以,马宗霍《书林藻鉴》卷第五说:“其时钟繇之名既重。
敬侯卫觊本工古文,复擅八分,独与元常抗席,魏之开国两碑,《尊号奏》及《受禅表》,遂以分属钟、卫。
古淡天然 刚柔备焉——以《贺捷表》为例谈锺繇小楷书法欣赏
古淡天然刚柔备焉——以《贺捷表》为例谈锺繇小楷书法欣
赏
王延智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
【年(卷),期】2017(0)37
【摘要】相比成熟的草书及张芝草书流派而言,楷书在东汉末年还略嫌稚嫩,它是在隶书基础上快写而逐渐形成的,属于民间实用的手写体之一,还未登大雅之堂。
直至曹魏时期的锺繇,楷书才广为士族接受,在朝野上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新风进一步推动了楷书及行草技法体系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书家对书法个性化、风格化、艺术化的深刻思考与表达。
锺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葛县东)人。
生于东汉末年的名门望族,经举孝廉,
【总页数】2页(P53-54)
【关键词】曹魏;书体演变;楷书;新风;古质
【作者】王延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从《贺捷表》中探寻钟繇小楷的特点 [J], 杨利平
2.自然超逸沉着痛快——以《珊瑚复官二帖》为例谈米芾手札书法欣赏 [J], 周雨惠
3.风力危峭承古振今——谈《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特色与欣赏 [J], 王延智
4.雄峻伟茂极意发宕——以“龙门四品”为例谈龙门造像记的书法欣赏问题 [J], 王延智
5.直木曲铁妍紧拢群——以《化度寺碑》为例谈欧阳询书法欣赏 [J], 王延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钟繇《还示表》解释
钟繇《还示表》解释
钟繇小楷《还示表》,小楷6行,是中国书法史上传世小楷中之极品。
在今天看来,似乎司空见惯,但是在三国楷书艺术初创的时期,
此作品是颠覆性的艺术创造,至今经典。
最引人注目的是点法精湛,点、横、竖、撇、捺几乎都可以用点来代替,作为小楷艺术的创始人,在钟繇之前的书作中,还从来没有这样使用点法的,这使得小楷特别精干凝练,含蓄蕴藉,空间分布由此而显得开张洞达。
在创造性极大的《还示表》中,横画不再一味地逆锋,画与画之间多以尖接,为的是节省空间,使小字看上去也有大字的疏朗,撇、捺也多用点,不能用点的也不作强调,竖画用侧起斜势的中锋,变掉了《荐季直表》的平锋铺毫的隶法,也没有了《贺捷表》的章草的撇、捺,脱去了隶书和章草的特征,正式奠定了楷法的规则。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小楷书法的特点
钟繇,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对于楷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尽管他的小楷作品现今已无墨迹,但传世作品中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刻帖名迹,却为后世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钟繇的小楷书法虽然处于楷书体势初成之际,但在他的作品中依然能够体现出两个特点。
其一,他用笔凝重沉朴,点画呈现隶书笔法,但仍犹存翻挑,且笔势多横向开展。
这一特点既体现了隶书的影响,同时也展示了钟繇自身的风格。
其二,他的结体以扁平为主,重心居中或偏下,呈现出松散的姿态,自有古拙天真之趣。
这种风格特征既彰显了钟繇的独特性,同时也成为后世书法家所推崇的偶像。
当然,在钟繇的书写中,难免会受到隶书的影响,这也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但正是这种隶书笔意的影响,让他的作品更显得“容貌若愚”、“大巧若拙”,让他的作品更具有高古、稚拙异趣的特点。
这种风格特征的形成,也为后世的书法家提供了无限的借鉴空间。
附·钟繇小楷书法作品《荐季直表》欣赏。
钟繇小楷创作古诗作品
钟繇小楷创作古诗作品
摘要:
一、引言
二、钟繇与小楷
三、钟繇小楷创作的古诗作品
四、钟繇小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钟繇,字元常,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以楷书最为著名,被誉为“楷书之祖”。
在钟繇的众多作品中,小楷尤为出色,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为后人所称颂。
二、钟繇与小楷
钟繇的楷书源于曹魏时期的正楷,他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书风格。
钟繇的小楷在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其字形秀丽、骨气洞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钟繇小楷创作的古诗作品
钟繇不仅在书法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以小楷书写的古诗尤为著名。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钟繇深厚的书法造诣,同时也彰显了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
四、钟繇小楷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钟繇的小楷作品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楷书成为了后世书法学习的典范,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王献之等,都受到钟繇楷书的启发,从而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可以说,钟繇的小楷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五、结论
钟繇的小楷作品,无论是书法还是诗歌,都展示了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卓越才华。
兰亭序集的评价语钟繇楷书
兰亭序集的评价语钟繇楷书
历史上把楷书的创立者定为钟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其实严格看来一个书体的诞生归于一个人的创造是不科学的。
钟繇只是隶书在向楷书过渡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比较杰出的代表人物而已。
另外我们从流传至今的他的诸多刻本作品中会发现他的楷书有
着很浓的隶书意味,这体现在其线条和结构上,和后来形成唐楷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他的楷书实际是一种不完全的面貌。
但意味独特,梁武帝是懂书法的,他评价其书法“似群鸿戏海”实在是有道理。
如果不是王羲之以他的书法意象影响了后世,或可有另一个王羲之从钟繇这里继承生出另一种面貌来。
这主要是钟氏楷书有很多还没有被继承和发扬的线条和结构,可以称之为“未完全意象”。
《贺捷表》虽然是庆贺关公被杀的事件,但作为三国时一份呈向汉献帝的奏表,不仅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有很大书法价值,初看会有一种别有一番古朴意味,让人啧啧称赞。
具体看去有局部笔画与结构两个方面。
从结构上来看,帖中渐变,突出一笔,增损原理,错位,转移等法则运用极其丰富,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全新的结构构成,鲜有重复的结构。
楷书并非要如欧字那般四面停匀,八边俱备的方形,而可以是多变的梯形。
最重要的是结构的非均衡性,同字异构,可以体势多变。
至于笔画在书法中是产生联想的关键,此帖中以短横和长横的意象最为丰富。
短横如言,逆,表,并排的短横与唐楷有很多区别,耐人寻味,若云若鸟,而长横则若檐,比如,单,庆、等字。
另外《荐季直表》,也是比较接近钟繇原书风貌的书帖,且不论真伪。
至于《宣示表》《还示表》经过翻刻早失原貌,可参学其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中国书法按史学的角度进行一番纵向梳理,我们发现,以书体的演变和进化作为主线,汉末的时候,虽然隶书作为主体,但是受当时实用的需求,从隶书分化成了楷书和章草两条线向下延伸。
这种书体衍化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称为书体的一种进化。
当时的书法,更多的是以实用为目的。
只是当代,我们发现了它们的艺术性。
自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出现到篆、隶、楷、草、行各种书体的完备这一书法史的进化,我觉得社会实用的要求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艺术往往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并为实用所服务,而最后,再慢慢与实用分开的。
而在书法史上,书体衍化完成后,其艺术性也随之显现。
纵观中国书法史,每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有主要的发展书体。
如秦之篆,汉之隶,魏晋之小楷和行草,唐之楷,宋之行草,而清代则在篆和行草等书体都有重要的发展。
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各不相同的书法特色,又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态。
唐代的时候,各种书体已经基本完成了其进化。
楷书、行书和行草书或许就因为其实用性强烈而成为了各古代书家的必修课。
自钟繇起至清代,书法史上涌现的每个大家,基本上都是集楷、行于一身的。
而小楷更是作为每个书家的强项在艺术领域开花结果。
“不精小楷者,无以成大家”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小楷成为文人墨客把玩、品味兼具手札、奏章,抄写经卷的最具实用性和欣赏性的书体。
较之其它书体,小楷因其“小”,笔画精细,如何在蝇头小字上体现出大世界,则是每个小楷练习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唐尚法”,唐楷法度严谨,笔画精到,确实是楷书的一座高峰。
唐楷虽然也有人将其作为小楷书写,但更多的还是作为中楷、大楷展现。
而“晋尚韵”,晋的楷书,当时更多的是小楷,较之唐楷,晋小楷在书法史上更具有文人品格和文化品格。
其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书家的素养、学识和艺术技巧。
我一直都认为,小楷,是最能够表现艺术家心性的一种书体。
不管是那种书体,各个时代的代表大家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魏钟繇隶意朴茂,晋二王淡远空灵,唐楷法度森严,元赵孟钤诙王遗风寻求柔媚,明王宠、黄道周上溯魏晋散淡奇逸。
这似乎是一种回归,几千年的小楷书法慢慢发展,然后又重新上溯,归根结底大部分书家还是从钟王的身上取法,然后再建立自己的风范。
书体的融合屡见不鲜。
篆与隶的融和,篆、隶、魏碑与行草书的融和等等。
于小楷书法融和以隶、行草之意亦是不鲜。
然而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后代的书家将小楷融以古意,都有一种刻意的追求。
当然掩饰得妙,这种刻意也会成为自然。
为什么小楷融以隶、行草之意会古呢?这种做法从何人开始?这些依然是从钟王身上取法的。
钟王——钟繇、王羲之。
对于王羲之,家喻户晓的名字,即使没有涉及到书法领域的孩童,也有知晓的。
然而钟繇,没有踏足书法领域的人,是比较少听到这个名字的,甚至我发现有一部分人,学习书法几年有余,在唐楷上磨了几年功夫,却还不知道有钟繇这个人。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能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钟繇(151一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
颖川长社(属今河南长葛)人。
明帝时进太傅,封定陵侯,人称钟太傅。
谥成侯。
钟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刘德昇。
他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行书。
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
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
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
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钟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书法真迹未传下来,主要书法代表有“五表”——《荐季直表》、《宣示表》、《贺捷表》、《力命表》、《调元表》和《墓田丙舍帖》等。
如果说钟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不为过的。
甚至可以说,钟繇是楷书的开山鼻祖。
我国几千年的楷书艺术,正是从他开始的。
楷书在他手里发展、成熟。
“五表”中的《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而“活”。
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
除此之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一个重要标志。
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钟繇小楷,正是如此。
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遍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
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
而那个时代,还有一条主线是章草。
所以钟繇的小楷里面除了隶书意外,还融入了一些章草笔意。
这样使得小楷显得灵动了。
而不是呆板。
憨而不板,这是钟繇的境界。
我第一次接触钟繇的时候,是从他的《荐季直表》开始的。
当时我算是一个书法的门外汉。
看到那个帖子,觉得写得很奇怪。
字形似乎很松散,结构也不甚完美,扁扁的字型,并不觉得漂亮。
可是随着学习的推进,我现在总是固执地认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荐季直表》绝对是一流的,是可以直追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
虽然好几个版本的“天下第一真书”中都没有《荐季直表》的身影,但这并不影响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荐季直表》是钟繇的书法中最不成熟的楷书作品。
而我认为在钟繇的书法中,《荐季直表》最“古”,最“活”。
“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
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赋形。
其字型偏扁,横长竖短,横细竖粗。
其笔画带有浓重的隶书味道。
例如其中的“素”、“老”等,其长横的收笔用的就是隶书的笔法。
并且,在整个字帖中,几乎所有的转折都是圆转的。
这就是从隶书和篆书中取法而来的。
圆润并且饱满丰富。
其偏旁很多都采用章草的笔意为之,例如其中的“復”(“复”繁体),把双人旁用草法为之。
很多字看起来似乎很松散,其实形散意连。
其中的“間”(“间”繁体),看起来似乎没有两个笔画是相连接的,但是其笔意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整个字是凝聚的,是不失法度的。
有“疏可走马”之态,虚实相生,古意盎然。
这也体现了魏晋意趣。
把字的结体处理成比较“呆”、“憨”、“笨”的形。
这种结体恰好是魏晋小楷乃至魏晋书法的整体气格——高古、静穆、平和、冲淡。
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而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的重要原因。
较之《荐季直表》,被尊为“正书之祖”的《宣示表》就少了很多古意了。
不管是结体还是笔法,都要成熟得多,都基本脱离了隶书的影响,成为真正的楷书结体和笔法了。
显示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因此被尊为楷书艺术之不祧之祖。
这也是不为过的。
但我却也不因此而觉得《宣示表》的艺术成就要高于《荐季直表》。
观钟繇小楷时,领会其中的“天然”气息,也就是“拙”味,至关重要。
也许就是因为《宣示表》的成熟,导致了其“天然”成分减少。
就像一个人,成年了,就失却了孩童时的纯真一般。
明末傅山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定真率毋安排”的书法审美标准。
朱屺瞻老先生在《癖斯属画谭》中说:“拙朴最难,拙近天真,朴近自然,能拙朴,则浑厚不流为夸侈、强烈不流为滞腻”,天真即直率、自然、不做无“雕饰”痕,近于儿童的天性,所以有人称“朴拙”为稚拙。
《荐季直表》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审美标准。
宁拙毋巧.并非真拙,并不是拙劣。
二十要去寻找丑中的“妍”,但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的“妍”,而不是市井气十足的妍媚。
至于行笔生疏拙劣,不知书法为何物的那种外行的拙,则本不在其论。
南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从钟繇的拙中读出其神采以后,便可领略到其拙之美了。
从学习的角度看,如果从技法的角度切入,把握和钟的整体,并不算难。
当然还是比唐楷要难的。
因为唐楷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你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按着规律写,总不会错。
而钟书,就是没有规律可寻。
很多都是需要靠自己去思考,去发挥。
要让别人看出你是学钟的,不难。
但要“悟”出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决非易事。
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优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
甚至让你,带着虔诚,去临摹,去品味。
现代人学书法,往往带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往往从唐楷入手,然后学习行草。
能真正平静下心情写小楷的人有下降的趋势。
而从实用出发,能真正学习钟繇小楷的人也少了。
但是,我相信,某一天,人们真正将中国书法,一路看下来。
钟繇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还是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光芒。
钟繇,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晋尚韵”的最好诠释,就是魏晋“韵”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