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和比较 ——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

合集下载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

加强游戏规则的宣传和解释,确 保所有参与制,确保参与者之间的信 息流通和共享。
对参与者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游戏 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建议提
01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提出以下
具体建议
03
建立专业的游戏导师团队,负责 指导参与者进行正确的游戏行为
《躲猫猫事件调查 委员会调查报告》
附录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成员名单及职责 分工
躲猫猫事件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文件
躲猫猫事件相关人员的采访记录和口供 记录
躲猫猫事件调查流程及时间表 躲猫猫事件相关证据及分析报告
THANKS
感谢观看
的再次发生。
04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01
02
03
经过对事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躲猫 猫事件调查委员会得出以下结论
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沟通不畅和信 息不对称导致的。
参与者的行为和态度均存在一定的问 题,但并没有恶意。
结论总结
01
02
03
事件的发生与游戏本身的设计和 规则没有直接关系。
基于以上结论,躲猫猫事件调查 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02 躲猫猫事件经过
事发经过
01
2009年1月17日,李乔明因涉嫌盗伐林木被云南晋宁
县公安机关依法拘禁。
02
1月30日,晋宁县看守所出具的一份由该所狱医填写
的事发经过,称李乔明被其他在押人员抓伤致死。
03
2月8日,晋宁县公安局对李乔明的死因进行了通报,
称其系与狱中另一嫌犯蒙冤斗殴致死。
媒体报道

02
制定详细的沟通指南,包括如何 获取、传递和解读游戏信息。

躲猫猫 行政管理

躲猫猫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之“躲猫猫”事件学院商学院学号201252155245班级公管122姓名林涛指导老师朱海伦“躲猫猫”事件背后的行政分析一、故事综述“躲猫猫”,是个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游戏名称,但它却成为“2009年度网络第一热词”。

躲猫猫事件起源于云南。

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

据当地公安部门通报,24岁男青年李荞明在看守所中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众多网民纷纷质疑,一群成年男人在看守所中玩小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听起来非常离奇,而这种“低烈度”游戏竟能致人死亡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于是,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

于是,云南省政府临时成立网络调查团(共15人其中有8人是网友)对事情进行调查。

最终这是一起在押犯罪嫌疑人,以“躲猫猫”为名,殴打,施暴,致使李荞明身亡的事件。

李荞明身亡后,狱友张厚华,张涛,普华永等人,为逃避责任,逃避法律的制裁,编造了李荞明在游戏中不慎自己撞墙死亡的事实,而且订立了攻守同盟,对抗侦查。

晋宁县公安机关在没有深入调查取证的情况下,公布了李荞明是在游戏中不慎死亡的情况,是极不负责任和极不慎重的。

也正因为如此,晋宁县公安机关有关领导和看守所有关领导受到行政处分。

二、案例分析1.看守人员玩忽职守此次事件最直接的负责人便是看守所的看守人员,监所内所存在的暴力违法事件没有得到看守人员的约束和制止,导致牢头狱霸的状况变的难以收拾,竟能导致在押嫌疑人死亡。

所以看守人员在监所管理方面的玩忽职守,和无作为都成为导致“躲猫猫”事件的重要原因。

此外,相信这也不是某个地方监所特有的状况,法律赋予了他们相应的权力,但是却没有承担起对应的责任。

许多类似的监所不明原因的死亡案件相信也都有同样的原因。

2.行政人员以权代法事件在刚发生之时,公安机关给予外界以及监察机关的答复也是在“躲猫猫”游戏意外死亡。

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韩红兵表示,没有发现公安机关存在严重失职渎职现象。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

对受害者的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者的家属可以向参与躲猫猫游戏的孩子们及其监护人提出赔偿要求。家属可以要求赔偿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等在内的相关费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三
调查报告的局限性
该调查报告虽然对躲猫猫事件进行了详细调查,但由于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时间紧迫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调查报告没有充分探讨该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社会文化因素等。
社会舆论
躲猫猫事件的社会影响
03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的成立与工作
VS
躲猫猫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该事件引发的争议,相关部门成立了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
职责
对躲猫猫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全面调查,并给出最终的调查报告。
背景
委员会的成立背景与职责
委员会的工作进展与成果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调查、取证和审议工作,对事件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和询问。
加强信息公开
媒体应加强自律,提高职业素养,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避免过度渲染或误导公众。
强化媒体责任
完善监督机制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建立健全政府、媒体、公众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误解和恐慌。
工作进展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最终完成了调查报告,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人员的行为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结论和建议。
工作成果
调查结论:根据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该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紧张氛围所导致的一些过激行为。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漏洞。

公共危机与网络传播——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公共危机与网络传播——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 躲猫猫 ” 事件 具备公 共危机 事件 的全部 特征 : 不 紧急性 : 危害性——破坏 性。… 。而云南地 方政 。 ’
猫” 。此事 一经 媒体 曝 光 , 即在 网络上 引起舆 论 风 可预 测性—— 突发性 ; 旋 社会影 响性——广 泛性 ; 直接性
— —
国性 的公 共危机 。2 1 月 9日, 临危受命 的中共云南 省 府确 实以公共 危机 管理 的态度介 入事件 , 虽然在具体 委 宣传部做 出惊人 之举 : 集 网民参与调查 “ 征 躲猫猫 ” 执 行 中出现诸 多问题 , 但是就 处理 意识和 主观动机而 事件真相 , 史无前例的“ 网民和社 会各界人 士调 查委员 会” 就此诞 生。该 委员会 的调查 活动和调查 报告并 未
最 高人民检 察院介入“ 躲猫猫 ” 事件 ; 日, 次 云南省人民 本立场 发生 了深刻 变化 , 论界 对公共危机 管理和 公 理
检察 院认定 李荞 明被殴打 致死。 躲 猫猫 ” “ 事件就 此告 共危机传 播产生 强烈 的研 究动机 。 “ 然 而 , 普通 民

段落。

众——甚至 包括 某些研究者—— 面对公共危机 事件 时
起寻 常的意外 死亡 引发如此 强烈的震荡 , 恐怕 经 常把 问题 归结为 中国社会 的特有弊端和 官方信息 的
出乎所有 当事人的预 料。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在 危机 公信 力疲软 。其实 , 公共危机是 当代世界所有 国家、 所
公 关中的大胆 举措注定对 中国社会产 生深远 影响。整 有社 会共 同面对 的问题。 个 事件折 射出 当代 社会 的各种深刻 问题 , 得从各 个 值
6 I o 第 期总 1Leabharlann 2 29 6( ) o年 第1 9

“躲猫猫”舆论风暴及其处置模式_蓝地_新浪博客

“躲猫猫”舆论风暴及其处置模式_蓝地_新浪博客
19日以后,全国的舆论焦点都从对警方的质疑攻击转向“云南首邀网民参与调查真相”这一新的兴奋点上,而这也正是此次应对方案所要达到的最主要意图。
风波:不准会见嫌疑人,舆论转向质疑“找托”
不过,随后在网民调查团的调查过程中,晋宁县检察院一副检察长却节外生枝,在当地公安机关按照协调会上作出的决定同意媒体和舆论事件调查委员会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突然出面以“违反法律规定”为由提出“检察意见”,拒绝会见,致使21日起网上舆论突变。
因此,从根本上说,这场舆论风暴再次启示我们:建设阳光政府,树立媒体公信力,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媒体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正如新京报社论所言:“云南‘躲猫猫’事件发展至今,人们既看到了网民参与事件调查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举动’,也看到了网络监督无法替代更无须替代司法调查这一应予正视的现实。从结果上反观此次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调查,其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当然,这是仅就事件本身的解决而言。云南宣传部门在对待网络民意与网络民智上的开明心态,依然值得肯定。这样的‘开创’之举也可以为其他地方效仿,只是,网民参与理应恪守作为公权力‘监督者’这一身份自认,而不可跨越法律径行‘网络执法’事。网民调查委员会暂告一段落,或许它还曾带给人们一些失望;但网络监督还要继续下去,监督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找出‘躲猫猫’的真相、给责任者以相应的‘罪与罚’,更期待成为看守所管理体制变革的推动力量。”
在民意和法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尝试顺应民意作出一些民意需要的举动,但社会的最终公平和公正,还是必须仰仗法治的健全。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说:网络上的事就得用网络办法解决。以网友名义调查“躲猫猫”舆论真相的“开先河”创新模式,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由于在组织过程上的匆忙和一些细节上的疏忽,导致在这场舆论风暴的引导上也滋生出了很多误差,造成了对参与调查的网民成员的一些名誉风波,甚至还引发了一些网友称云南省委宣传部是在“作秀”、“找托”的指责。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舆论引导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舆论引导

从“躲猫猫”事件看网络舆论引导作者:任宝凤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5期网络上喧嚣了一个多月的“躲猫猫”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事情的经过是:云南晋宁县青年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离开看守所4天后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

警方给出的解释为因玩“躲猫猫”游戏所致。

这一说法遭到网友的质疑。

2009年2月19日。

云南官方网站刊登公告。

宣称面向社会征集网民成立调查委员会。

对事件的真相进行调查。

该委员会在网民的注视下由网络走向现实,在网络舆论的赞扬与质疑声中跟踪了“躲猫猫”事件的调查过程。

“躲猫猫”事件表现出网络舆论的新特点如今中国已经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使得公民的自由表达得到充分的张扬。

网络成为形成舆论并汇集民意的平台,而民意势必会反哺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躲猫猫”事件作为一场网络公共舆论事件。

由于政府对公共舆论的重视和利用,使得该事件表现出网络舆论的一些新特点。

政府重视网络舆情,舆论力量从虚拟讨论延伸到现实参与。

网络力量越来越渗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网络舆论的作用。

在“躲猫猫”事件中网络的力量得到进一步放大。

政府不但发动网民进行讨论。

而且组织“网友调查委员会”邀请网友参与调查。

这是官方第一次正式邀请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调查,是官方对民间舆论越来越重视的典型例证。

在政府的支持下,调查团暗中调查取得重要旁证并有“秘密报告”上达云南省政府,推动了事件的解决。

这一事件表明了新时期政府对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是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次大胆尝试,也为以后阳光政府的执政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网络舆论历经分化聚合,最终回归理性,成为推动事件解决的“第三种力量”。

“所谓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态度或意见。

”在传统媒体中一场舆论一般只有一个舆论内核,但在网络媒体中。

网民意见的多元化和利益冲突的复杂性使得舆论的形成更为曲折,有时会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见内核相互僵持的情况,网络舆论需历经聚合——分化——再聚合的过程进行整合才能形成。

网络舆论在公共话语空间的监督作用_从_躲猫猫_事件谈起

网络舆论在公共话语空间的监督作用_从_躲猫猫_事件谈起

着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
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调查团得到的
本文以“躲猫猫”事件为典型个案, 结果仍与以前相同 :“李荞明是在玩游
通过分析网络舆论介入整个事件的过 戏中由于自己的疏忽撞墙受重伤而死”。
程,探讨网络舆论在公共话语空间所发 网民对于调查结果表示不满的言论,使
挥的监督作用。
走出虚拟的网络力量在现实中遭遇尴
当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的《参与调查“躲 利地揭示出事件的真相。因此,在“躲
猫猫”舆论事件真相的公告》在网上发 猫猫”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监督对于推
布后,网民对于如何参与调查才能得到 动司法的公正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浪
网上一则关于“如何看待网民调查‘躲 猫 猫 ’ 事 件 的 问 卷 中, 在 参 加 调 查 的 4213 人中,对于问题“你认为网民参与 监督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好模式吗?”有 78.1% 的网友选择“是”,网络舆论监 督可促进司法更公正”的选项。①
3. 网络民意增强了决策的公信力,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由于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民意主体 身份的多元性、匿名性,使得网民每个 个体都可以真正做到根据自己的好恶自 由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公众可以相对 平等地去监督政策执行主体,从而真正
同时,网络作为大众媒体是“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之外的一种监督 力量。但是,它终究只能发挥着监督作 用,而不能代替这三种权力。然而,在 某些情况下,传媒可能会超越自己的权 力范围。网络舆论同样如此。
②《云南官员称邀网民参与调查反响大 超预期》,《中国青年报》,2009 年 2 月
③ 《“躲猫猫”事件折射中国日益重视公 众知情权》,新华网,2009 年 2 月
④《学者热议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民意 有利于社会稳定》,《中国青年报》,2009 年 1 月

“躲猫猫”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监督状况分析

“躲猫猫”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监督状况分析

中图 分 类号 : 9 C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0 0)2 0 1一 1 1 0 — 3 2 1 3 — 3 0 O 1
统 提 出利 益 主 张 并 要求 得 到 实 现 时 , 增 强 了社 会成 员对 该 政 治 系 也 伴 随 着 网 络技 术 的 进步 与发 展 , 互联 网成 为大 媒 体 的趋 势 日益 统 的认 同及 支 持程 度 。 ② 明显 。 它 为 公众 提 供 了传 统 媒 体 难 以 企 及 的信 息 交流 平 台 , 使越 来 网络舆 论 监 督 综 合 了网 络 媒体 监 督 和 网 民舆 论监 督 , 是 从其 但 越 多的 人 不仅 能够 在 第 一 时 间获 取 最 新 的信 息 , 且 可 以及 时地 表 最 终 要 达 到 的 实际 意 义 来 看 , 而 网上 的 舆 论 监督 终 究要 外 化 为 现 实 力 达 对 相 关 问题 或现 象 的看 法 , 网络 舆 论 的重 要 性 也 已获 得 中 央政 府 量 才 能 发 挥真 正 的 作 用 ,其最 理 想 的结 果 是 得 到 相 关部 门 的回 应 。 的认 同 , 锦 涛 多 次表 示 网 民 的 政治 参 与 正 在 成 为 中国 民 主 发展 的 晋 宁 县 公 安机 关 对 死 者 的 死亡 原 因解 释 , 起 网 民 的质 疑 与议 论 。 胡 引 种 重 要 形式 。 20 而 0 9年 2月发 生 的 “ 猫 猫 ” 件 , 加 深刻 地 体 躲 事 更 22事件 所 反 映 的 网 络舆 论 监 督 的 问题 . 现 了网络 舆 论 对执 法机 关 工 作 的监 督 , 时 也 表 示 网络 舆 论 日益 成 同 221网 络 舆 论 监 督 主 体 缺 乏 法律 上 的 资格 认 定 从 法 律 意 义 .. 为 政 府镜 鉴 里 的 一 支新 军 。 笔 者 以 “ 猫 猫 ” 件 为 个 案 , 析 其 中 上说 ,躲 猫 猫 ” 案 件 中 网 民调 查 团显 然 不 具 备 深 入调 查 的 资格 , 躲 事 分 “ 同 的 网络 舆 论 监 督情 况 。 时 引 申 出 的是 网 络监 督 主 体 的 资格 认 定 问题 。 民在 网络 上是 一 个 网 1“ 猫 猫 ” 件 回 顾 躲 事 独 立 的 人 格 主 体 , 意 性和 自由 度都 很 大 , 以低 成 本 又 快 捷 地 借 随 可 据 20 0 9年 2月 l 3日《 南信 息报》 云 报道 ,4岁 男青年李荞 明 助 网络 来 表 达 自己 的情 绪 。 2 被刑 事 拘 留, 拘 留所 度 过 1 天 后 因 重 伤 入 院 , 不 治 身 亡 。 据 当 在 l 后 222 网络舆 论监 督缺 乏硬度 在 网络 实 践环 境 下 , 论监 督 很 -_ 舆 地 公 安部 门通 报 , 荞 明 系与 狱 友 玩 “ 猫 猫 ” 戏 时 , 到 踢 打 并 可 能 超 出 监 督 的范 围 而 变成 一种 越 权 行 为 , 李 躲 游 遭 出现 舆 论 监 督 权 限 的 法 不小 心 撞 到墙 壁 而 致 死 。该 新 闻 一 经 报 道便 被 各 大 网络 媒 体 转 载 , 律 困 境 。 论 监 督 可 以促进 民主 、 制建 设 , 网络舆 论不 能 超越 自 舆 法 但 立 即 引起 众 多 网友 质 疑 及 关注 。在 事件 成 为 网络 热点 后 , 2月 1 日 己的 工 作 范 围 , 替 职 能 部 门和 行 政 部 门 的 工作 。正 如 这 次躲 猫 猫 9 代 下 午 , 南 省 委 宣传 部 迅 速 组 织 事 件 真 相调 查 委 员 会 , 开 面 向社 事 件 的 网 民调 查 组 在 报告 中感 叹 :最 后 真 正 能揭 露真 相 的 , 可 能 云 公 “ 只 会邀请网友和社会人士参与调查。然而, 被寄予厚 望的调查 委员会 是拥有法律 资源的执法司法部 门。” ④ 在多次求证后无功而返 , 未能平息网友的疑虑。 后经检察机关侦 查 , 223个人隐私权 、 -. 名誉权面临被侵 犯的尴尬 由于 网络媒体 才 最 终 确 认 了 “ 猫 猫 ” 件 的真 相 , 对 涉 案 责 任 人 员 做 出免 职 、 的虚拟性、 躲 事 并 不规范 性和 匿名性等特点 , 因而存在 一部 分网友对他人 撤职 处理 。 查 结果 显 示 : 荞 明 是 遭 “ 头狱 霸 ” 调 李 牢 殴打 , 头部 撞 墙 受 展开人 身攻击、 公开揭露他人 隐私等诸 多问题。网络舆论监督具有 伤 致 死。 至 此 ,躲 猫 猫 ” 件 才 水 落石 出。 “ 事 自发性 和 盲 目性 , 络舆 论 的 力量 是 强 大 的 , 是 它没 有 议题 设置 , 网 但 2“ 猫 猫 ” 件 中 网 络舆 论 监 督 的特 点 和 问题 分 析 躲 事 缺 乏正 确 引导 。 民随 心所 欲 , 常 以个 人 的价 值 观 为 判断 标 准 , 网 通 对 21特 点 分 析 . 事 件 涉 及 人 员 的 行 为 作 主 观 的道 德 评 判 , 以 此 为 依 据 , 当 事人 并 对 211监督主体 中网民调查团的参与 学者周 甲禄认为, 论监 展 开 人 肉搜 索并 将 个 人 信 息 公 布 于 众 , 则 以 示 个 人 泄 愤 , 则 形 .. 舆 轻 重 督主 体 具 有复 合 性 , 现 二 元结 构 。公 众 的确 应 该 视 作 舆 论 监 督 的 成封 杀他人 的言 论城 墙 , 呈 严重影 响到当事人的正常社会生活 , 甚至 主体 , 是 现 实过 程 中 , 众 作 为舆 论监 督 主 体 却很 少 “ 为 ” 造 成他 人痛 苦 。 但 公 作 。① 相 比之 下 ,躲 猫 猫 ” 件 中 网 民 调 查 团 的 参 与 , 网 民作 为舆 “ 事 是 3 结 语 论 监 督 主体 的一 次积 极 作 为 , 查 团 的亲 身 参 与 改 变 了传 统 媒 体 单 调 在 规 范 网 络 舆 论 监 督 行 为 、 止 其 走 入 误 区 方面 , 切 需 要 立 防 迫 独做“ 言人” 代 的局 势 , 他们 以主 动 的 姿 态 参 与 到 事件 的发 现和 解 决 法 规 范 。而 我 国 目前 的法 律 机 制 并 不 能 满 足 网络 舆 论 监 督 的 需 要 , 过 程 中去 。正 是 这 一 次小 小 的 实践 , 至 从 结 果 上来 说 它是 失 败 了 必 须积 极 寻 求 法 律 的 有效 支 持 , 用现 代 法 治 社 会 的 通则 来 规 范 网 甚 要 的 , 是 它 却 把 它所 代表 的 广 大 网 民 从 幕 后 推 向 了前 台 , 学 术 界 络 , 参 与 网络 发 展 的进 程 。伴 随 舆 论 监 督 随 之 而来 的还 有 像 人 肉 但 让 并 从 此 对 网络 舆 论 监督 的主 体 有 了 明确 的 看 法 。 民调 查 团 的成 立 一 网 搜索等 网络伦理 问题 , 因而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和道德教育十 方 面反 映 了网 络舆 论 的力 量 , 一 方 面 也是 网络 舆 论 监 督 逐 渐 走 向 另 分 重 要 , 过 各种 渠道 加 大 宣传 力 度 , 广 大 网 民认 识 到 网 络舆 论 通 让 成 熟和 深 入 的标 志。 中存 在 的侵 权 行 为 同样 要 承 担 相 应 的法 律 责 任 。 21 .. 督 客 体 一 权 力 机 关 “ 论 监 督 ” 2监 公 舆 中的 “ 督 ”通 常 是 监 , 注释 : 对权 力者 的 监督 。虽 然 实 践证 明 , 论 监督 的重 点随 着 公 共 权 力 内 舆 ① 周 甲 禄 . 论 监 督 的主 题 . 新 闻 大 学 ,0 5 冬 ) 论舆 载 20( . 涵 的 延展 而扩 大 , 由过 去 拢 得 对 政 治 权 力者 的监 督 , 体 扩 展 为 对 具 ② 郝 继 明.扩 大 公 民有 序 政 治 参 与 的 必 要 性 与 主 要 途 径 — — 学 习 十七 经 济 管理 部 门、 行政 执 法 和 司 法执 行机 关 等 及其 执 行 者 的监 督 , 甚至 大 报 告 有 关 论 述 的 一点 体 会 . 政 治 与 法律 ,0 7 ( ) 载 20 ,6 . 还 包 括 对各 种坏 人 、 事 、 行 业 的批 评 。但 是 ��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共性——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共性——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自 己 , 个 人 都 具 有 自身 的 独 立 性 , 对 社 会 问 题 提 出 自 己 的观 每 针
公 共 领 域 , 指 介 于 国家 和 社 会 之 间 的 一 个 公 共 空 间 , 定 是 假 公 民们 可 以在 这个 空 间 中 自由 参 与 公 共 事 务而 不 受 干 涉 。哈 贝 马斯 认 为 1 纪 末 新 闻 检 查 制 度 的 废 除 标 志 着 公 共 领 域 发 展 7世 到 了 一个 新 的阶 段 ,使 得 理 性 批 判 精 神 有 可 能 进 入报 刊 ,并 使 “
音 的较 为 开放 的 平 台 , 们 不 代 表任 何 组 织 和 机 构 , 代 表 他 们 他 仅
提 出 可 以 查 阅 监控 录像 , 吁 警方 公 布 更 多 的调 查 资料 。2月 1 呼 9
民族特 色。
动 画 片 《 扇 公 主 》 室 内 环 境 采 用 铁 的
使 整 个 影 片画 面 妙趣 横 生 。 孙悟 空 去 “ 如 弼 马 监 ” 任 和 后 来 闯 进 蟠 桃 园 , 途 的 景 上 沿 物 . 用画面 上的虚实变化 , 运 时而 云 彩 游
老 的 文 明 古 国之 一 , 西 方 人 眼 中 这是 个 在
神 秘 的 国度 , 京 剧 文化 又 是 这个 神 秘 的 而 国 度 中最 具 有 神 秘 色 彩 的 艺 术 。 绣 着 团 那
龙 彩 凤 的 戏 袍 , 彩 的脸 谱 , 单 而 寓 意 五 简
深 刻 的场 景 ,无 不 带 有 强 烈 的 文 化 色 彩 ,
学 子 论 文选 登
试 论 网络媒 体 的公共性
以“ 躲猫猫’ ’ 事件为例
●方 雯
【 摘要 】 本文试通过影响广泛的 “ 猫猫”事件 , 躲 探讨 网络

从网络热点透视网络暴力

从网络热点透视网络暴力

从网络热点透视网络暴力引自《中国社会科学报》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热点话题进入传统媒体和公众视野,网络热点所产生的力量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

纵观这些网络热点话题,大致包含了以下几类。

以纸老虎、许霆案、躲猫猫为代表的以公众权益事件为核心的话题;很黄很暴力、欺实马等引发的关于公信力的话题;以天仙妹妹、封杀王老吉及贾君鹏事件为代表的网络营销话题;人肉搜索、艳照门、铜须门等事件构成的以情绪宣泄为特征的娱乐、道德话题。

对这些网络热点话题的思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网络热点所释放的舆论监督力量的肯定。

2009年8月6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以云南躲猫猫案开庭,两民警涉案受审为标题,报道了备受关注的云南晋宁在押人员暴力致死案。

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于3月15日播出调查躲猫猫,在节目中对躲猫猫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并总结道躲猫猫事件暴露了我们社会现存的缺陷,在对躲猫猫事件无限的追问中,中国公民收获的不仅是对理性精神的锻造,还有对法治精神的尊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躲猫猫一词理应在时代进步的记忆中被铭记和收藏。

对躲猫猫事件的这一评价,被网友认为是网络监督的一次胜利。

另一方面是对网络暴力的疑虑和思考。

随着铜须门、很黄很暴力、人肉搜索等语汇和案例迅速蹿红成为网络热点,引发人们对网络传播中一些话语正当性、合法性的质疑。

焦点事件就是所谓铜须门事件,这件最终以莫须有收场的闹剧,不仅中央电视台通过节目作出反应,批评网民的行为是网络暴力,引发国内关于网络暴力的讨论;海外媒体也指责网民在此次事件中的做法,是对个人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等的严重侵犯,激烈抨击网民的暴民现象。

与网络暴力紧密相连、也是当前讨论最多的,就是人肉搜索、艳照门、铜须门等事件构成的以情绪宣泄为特征的娱乐、道德话题,这是一种显见的话语暴力。

通常认为,在此类事件中,隐匿在网络ID 背后的网民,扮演起批评家、道德家、检察官、法官、吹鼓手等形形色色的角色,抱着娱乐至死和狂欢心态,以网络话语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无意识的情绪宣泄、无监督的道德压迫和无底线的娱乐攻击,甚至溢出网络和话语范围,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正常生活产生侵犯、造成影响。

“躲猫猫事件”案例分析

“躲猫猫事件”案例分析

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对云南“躲猫猫”事件的思考肖丽【案例】2009年1月29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村民李荞明因涉嫌盗伐林木罪被刑事拘留,羁押于晋宁县看守所。

2009年2月12日,李荞明在看守所死亡。

据当地媒体报道,晋宁县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事件发生时在网上看到这则新闻的网友,绝大多数表示出的是强烈的质疑。

在一门户网站上,该新闻有3.5万多条,其中多数都在谈论“躲猫猫”说法的合理性。

网络媒体也纷纷发表评论提出疑问,“躲猫猫”成为流行词语,甚至被网友评为“年度雷词”。

一时之间,网友质疑之声铺天盖地。

可以看出大家对政府给出的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的官方解释感到难以理解,并形成了探讨“躲猫猫”事件的真实性与真相的意见趋势。

网友的质疑直接导致当地政府组织网友组成网友调查委员会调查事件的真相。

2月19日下午3时,云南官方网站刊登了一份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的公告,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结果社会各界的报名异常踊跃,网友对此发表议论,开始转移舆论焦点。

2月20日,晋宁县公安局公布调查结果。

网友开始质疑报告,舆论压力再次形成。

2月22日下午3时,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躲猫猫”调查委员会的创意人伍皓、“躲猫猫”调查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市民蒋月蓉等嘉宾做客云南网,向网民讲述开展“躲猫猫”调查事件的前后始末,并在线回答质疑。

多数网友看后表示理解,舆论压力减少。

2月27日17时,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检察机关调查结论。

公众普遍接受检察机关调查结论。

至此,事件结束。

【案例思考】“躲猫猫”事件本身是一个刑事案件,但是因为警方对死者死亡原因的结论不能让网民们信服,或者说一边倒的都是质疑,引发成网络舆论危机事件。

网络新闻比较研究——以新浪网与人民网为例

网络新闻比较研究——以新浪网与人民网为例
版于 2 0 0 0年 4月 7日再 次 改 版 , 并 改名 为 “ 民 人
为代 表 ,对 两 种性 质 不 同的 网站发 布 的 网络 新 闻进 时 期 的网络 版是 非 常 “ 始 ” 。 《 民 日报 》网 络 原 的 人
口 马小燕 刘海英


新 浪 网与人 民 网的基本 概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需求 是 极大 的 ,社会 公众 获取 新 闻 的首选 途 径 已 问量 最大 的 中文信 息 网站 ,其 最 大特 点 是新 闻信 息 经 更 多地从 传统 的纸质报 刊杂 志转 向 了快 捷 的 网络 的更 新速 度快 ,在 一 系列 国际 国 内突 发性 重 大事 件
新闻, 由此而 形成 了一个 巨大 的网络新 闻市场 。 公众 上 表 现 出色 , 弹劾 克林 顿 总 统 、 约 空 袭 南联 盟 、 如 北 的这 种 获取 新 闻行 为 的变化 趋势 吸 引 了众 多 网站 的 韩 国货机在 上海 附近 失事 等事 件 。 别是 19 特 9 9年 中
行 比较 。
《 民 日报 》 1 9 年 1月 l目正式 推 出 网络 人 于 97
每 天 更新 一次 , 新频 率低 , 有 交 互 功 能 , 不过 更 没 只
势发 展 迅速 , 商业 网站 一争 高下 , 是 出现 了新 闻 版 。这 一 时期 的 《 民 日报 》网络版 信 息量 少 , 闻 与 于 人 新 本 文 以商业 网站 中的佼 佼 者—— “ 浪 网 ”为 是将 《 民 日报 》的纸质 媒 体 的 内容 搬 到 网上而 已 。 新 人 用 《 民 日报 》网络 版 的工 作人 员 自己的话 说 , 一 人 这
2 8
《 机电兵船 档案 》 0 6年 第 5期 20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1)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1)

躲猫猫事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1)20XX年2月20日上午8点30分,由云南省委宣传部组建的“躲猫猫”事件网民各界人士调查委员会15人在云南省委门口集合,乘车前往50公里外的晋宁县。

临行之前,各路媒体记者的摄像机照相机麦克风长枪短炮围住了每一个委员,要求委员们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对这次调查的看法。

由于在事前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对调查的日程和程序进行安排,任由调查委员会自行提出,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谋面的委员们只好在汽车上召开了首次日程安排的讨论会议。

大家一致同意,调查工作安排如下:1、听取晋宁县公安、检察等部门的情况通报,然后进行提问;2、前往看守所案发现场地查看;3、向事发当时的值班民警、看守所医生咨询情况,4、询问“躲猫猫”事件中与死者李荞明同一监舍的当事人和目击者;5、查阅事发当日看守所的监控录像,查阅看守所值班日志、死者病历、尸检报告等相关文字卷宗。

商定日程后,每个委员又把自己从网络上收集到的问题,以及自己思考过的问题叙述了一遍,经大家讨论,筛选,确定了问题范围和提问规则,一致通过后,汽车刚好到达了晋宁县城。

10点24分,委员会成员一行和各家媒体记者到达晋宁县公安局会议室,晋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长达琦明、县政法委副书记王敏、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韩红兵、县公安局政委杨丹,公安局副局长闫国栋、昆明市森林公安局晋宁分局局长赵永林,晋宁公安局刑侦大队案件侦办民警黄荣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双方一一自我介绍后,调查委员会主任风之末端简要介绍了委员会的来意,并将刚才在车上议定的工作安排程序向对方提出。

晋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长达琦明向调查委员会表示了欢迎,晋宁县公安局分管看守所工作的副局长闫国栋向调查委员会和媒体记者进行了的情况通报:20XX年2月8日,晋宁县看守所一在押人员李荞明突发意外受伤昏迷,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晋宁县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相关部门调查核实:该事件系在押人员趁民警刚巡视后擅自进行娱乐游戏时,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

宪法案例 躲猫猫事件 PPT

宪法案例 躲猫猫事件 PPT

建设“ 建设“阳光型政府 ”—公安监 公安监 管工作要通过对社会开放进一步打 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破神秘感 ,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加强监督
侦押分离
让看守所“侦押分离 ”,成为一个专 让看守所“ 门履行羁押职能的中立机构。 门履行羁押职能的中立机构。 超期羁押、刑讯逼供、 超期羁押、刑讯逼供、律师会见被告 难、限制条件多等 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适应刑诉法的修改的需要
为什么会受到舆论的抨击? 为什么会受到舆论的抨击?
在与检察机关共同调查时, 在与检察机关共同调查时,发 现看守所的监控设施损坏达半年 未进行修复。 未进行修复。公安机关在案件中 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监管不力 普宁县公安机关在没有深入调 普宁县公安机关在没有深入调 查取证的情况下, 查取证的情况下,公布了李荞明 的情况下 是在游戏中不慎死亡的情况, 是在游戏中不慎死亡的情况,是 极不负责任和极不慎重的。 极不负责任和极不慎重的。
进入词条:拘留所和看守所?
一、法律依据不同。拘留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法律依据不同。拘留所《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看守所《刑事诉讼法》 看守所《刑事诉讼法》和《看守所条例》。 二、性质 看守所条例》 界定不同。拘留所是国家行政羁押机关; 界定不同。拘留所是国家行政羁押机关;看守所有刑 事羁押机关的性质。 三、羁押对象不同。拘留所:治 羁押对象不同。拘留所: 事羁押机关的性质。 安拘留的人以及法院决定司法拘留的人。看守所: 安拘留的人以及法院决定司法拘留的人。看守所:羁 依法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依法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余刑在 一年以下的已决犯。 法律监督不同《 一年以下的已决犯。 四、法律监督不同《看守所条例 》第八条规定:“看守所的监管活动受人民检察院的法 第八条规定: 律监督。 律监督。”而拘留所的监督则无明文规定

传播学范式理论_传播学范式下的“躲猫猫”事件分析

传播学范式理论_传播学范式下的“躲猫猫”事件分析

传播学范式理论_传播学范式下的“躲猫猫”事件分析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通过政府与社会的网上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成为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

深入研究在互联网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探索互动的规律与基本原则成为急迫的时代命题。

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躲猫猫”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力图勾勒该传播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实践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传播效果违背期望舆论监督公信度互联网一、引言“躲猫猫”是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游戏名称,但它成为“网络第一热词”却是2009年的事情。

2009年伊始,“躲猫猫”一词因云南玉溪的一名男性青年李乔明在看守所离奇死亡而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并随即广为流传。

纵观整个“躲猫猫”事件,冷静地思考作为一种公共信息网络传播的典型案例,我们发现,作为信息接受方的广大民众正是依靠不断的质疑和挑战信息传播者的权威,最终使事实真相得以浮出水面。

本文力图从传播学的视野人手,综合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工具,分析“躲猫猫”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以勾勒此类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典型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的影响和启示。

二、“躲猫猫”事件回放2009年1月29日,云南省玉溪市青年李乔明等6人因涉嫌盗伐森林被拘留。

2月12日凌晨6点,李乔明因“重度颅脑损伤”被送到医院不治身亡。

玉溪市警方嗣后称李乔明是和狱友玩“躲猫猫”游戏不慎撞墙而亡。

2月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的公告》,要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

随后。

由15名网友、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的调查团赴事发地调查。

2月20日,晋宁县公安局在“躲猫猫”事件情况通报会上改称李乔明是玩“瞎子摸鱼”游戏受伤致死:晋宁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韩红兵称可以排除李乔明因刑讯逼供或体罚虐待致死的情况。

同时也未发现看守所民警或办案民警存在严重失职和渎职的情况。

躲猫猫事件的宪法学分析

躲猫猫事件的宪法学分析

2009年2月27日,在云南省公安厅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检察院新闻发言人刘小凯宣布:“通过法医学专家对尸体进行检验并进行死亡原因鉴定,证实李荞明系多处钝性外力打击致严重颅脑损伤死亡。

案发后,张厚华、张涛、普华永等人为逃避罪责,共谋编造了李荞明系在玩游戏过程中,不慎头部撞墙致死的虚假事实。

”年仅24岁的李荞明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所引起的轩然大波。

就在2月27日本周五下午的17:30,云南省检察院宣布了已经是轰动全国的“躲猫猫”事件调查的最后结果。

虽然这是在周末政府机关下班时间之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但是发布会现场却依然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家媒体。

人们迫切的想要知道,李荞明在看守所内意外死亡的事实真相。

在晋宁县公安局“2·08”案件情况通报会上,晋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闫国栋说:“2009年,晋宁看守所,男,李荞明,该事件系在押人员趁民警刚巡视过后擅自进行娱乐游戏时,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

有人说是。

有人说是躲猫猫。

”很显然,如果不是“躲猫猫”这三个字,或许李荞明根本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李荞明的离奇死亡,让“躲猫猫”这个原本属于南方语系的词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迅速成为2009年最流行的网络词汇。

人们无法相信因为玩“躲猫猫”,一个年轻小伙竟然会当场丧命。

对于公安机关公布理由的强烈质疑,直接导致了更大范围的全国关注。

而此时人们才得知,李荞明这个云南玉溪的小伙子,其实只是为了积攒结婚的费用才一时糊涂偷偷去砍伐山上的林木而被刑拘的。

然而,令李荞明自己和家人都始料不及的是,就在进入看守所11天之后,因为所谓的“躲猫猫”,李荞明造成“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

而离开的这一天,距离他和女友约定的婚期2月16日仅仅还差四天。

消息传出,网络报纸对所谓的“躲猫猫”一片讨伐之声。

如果不是这个“躲猫猫”,死者家属的疑问也不会最终演变成一个全国性的公众追问,甚至惊动了云南省委、云南最高检察院以及众多媒体。

网络新闻专题框架分析——以人民网和新浪网禽流感专题为例

网络新闻专题框架分析——以人民网和新浪网禽流感专题为例

以新浪网和人 民网这两 大网站 的禽流 感专题 为例 , 比较 探讨 新闻、 最新消息、 相关新闻 , 背景资料 、 事件花絮 、 分析评 论等 人民 网这 一传统 官方媒体 和全 国性商 业 门户网 站新浪 网在 栏 目, 同时还配有图片 、 视频 、 音频等多媒 体报道。 它在内容 构建 禽流 感网络新 闻专题 时的不同之处 , 分析 二者在新 闻框 上 能对某 一主题 作 比较 全面 、 深入 的报道 , 可以更 好地 满足 架建构方面 的异同和优 劣 , 更好地 为新 闻报道服 务。 受众 对 于 某 个 主题 在 广度 与 深 度 的 需 要 。在 形 式 上 可 以充 分 理论背| 与研究方法 l | 发挥 网络媒体 的多媒体 特性。所 以, 它被 公认 为是最具 有 网 框架 的概念源 自人 类学 家贝特森 (ae o 1 5 ) 心理 络媒体特色 , 能发挥网络媒体新 闻报道优势 的表现形式。 B ts n,9 5 “ 最
网 禽 流 感
关 簟 词 : 网 络 新 闻 专 题 框 架 理 论 人 民 网 新 浪 择、 强调 和排除 , 使得对事件 的某些理解在 文本里更加 突出、 并且成 为受众感知到 的社 会真 实。选择和重组是 建构 新闻框
架最重 要的策略。[ 3 1 的网络 新闻专题 的框 架分析主要 指 本文 的是框架 的社 会学含 义 , 括从 网络新 闻专题生产 的角度研 包
网络新 闻专题 框 架 分析

以人 民网和新浪 网禽 流感专题 为例
周 海英 ,徐 晓红
(吉首 大学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湖 南 吉首 60 10 0)
。 擒 要 : 本 文 以 人 民 网 、 新 浪 网 禽 流 感 专 题 为研 究 对 略 ” 目前 ,由戈夫曼发展而来 的框 架分析同时 出现在三 个 象 , 用框 架分 析 理 论 , 网 络 专 题 栏 目设 置 、 构 和 内容 三 传播学研究领域 :.从新 闻生产的角度来研究媒体框 架如何 运 从 架 1 大 方 面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现 网 络 媒 体 整 体 能 较 为 客 观 、 整 被 建 构 :. 内 容 研 究 的 角度 来 考 察 媒 体 框 架 是 什 么 ; . 效 发 完 2从 3从 即受众 地报道 了新 闻事件进程 , 体现 出媒 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同时, 果研究 的角度 来分析 受众 如何 接收和 处理 媒介信息 , 英文 由于受政 府“ 危机公 关传播 ” 策略 影响 , 民网等以传统媒 体 框架 。前两个研究领域 采取 了框架概念 的社会学含 义 , 人 文献使 用 f me或 f mea a s ,而媒体效 果研究则更 多 r a r n l i a ys 为 背 景 的 新 闻 网站 , 网 络 新 闻 专 题 的 编 辑 过 程 中 , 挥 网 在 发 络 了网络媒 体的舆论 引导功能 , 实现 了官方严 肃性 。新 浪 网 采取 了它 的心理 学含 义 ,英文 文献使 用 f mig或 fa n r n a rmig

新闻框架视角下的“孙杨事件”报道对比分析——以微博平台“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体育”为例

新闻框架视角下的“孙杨事件”报道对比分析——以微博平台“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体育”为例

新闻框架视角下的“孙杨事件”报道对比分析——以微博平台“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体育”为例原平方 田 璐 张永洁摘要:利用学者臧国仁新闻框架理论的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分析视角,对比微博平台上“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对于“孙杨事件”的报道框架发现:由于媒体性质以及自身的时政倾向性,“中国新闻周刊”更多的是站在官方立场上对“孙杨事件”进行报道,主题主要集中在孙杨对自身立场的表达,多数是对事件的陈述,信源主要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有关“孙杨回复”配图报道占比最多,发布的视频均由“梨视频体育”提供。

相较而言,作为专业体育媒体的“新浪体育”对该事件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跟踪呈现,给受众表述的内容更加客观真实,且后续报道更为积极,保证了事件的完整性。

关键词:新闻框架理论;对比分析;“孙杨事件”;“中国新闻周刊”;“新浪体育”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35-03“框架”概念的提出来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但贝特森将框架界定在心理层次[1]。

同时,戈夫曼也较早提出并且明确了“框架”的概念,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戈夫曼看来,所谓框架就是“提供理解经验事件意义的惯例和原则,通过这些惯例和原则,认知被组织成基本的社会和自然框架”。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臧国仁先生则进一步将框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结构[2]。

高层次结构往往是对某一事件主题的界定,常以一些特定形式出现,如标题、导言或直接引句等方式表现出来;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影响、归因、评估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则包括由字、词等组合而成的修辞与风格,如句法结构、关键词运用等。

本文采用臧国仁先生对于框架的分类,分析微博平台上“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对“孙杨事件”①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上报道的异同点。

一、高层次结构对比(一)主题报道数量可体现出媒体对不同主题事件的重视程度,因为媒体对某一主题重视程度越高、相关报道也会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论文题目:
和比较——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
姓名:
学号:12345678
班级:1班
年级:200 级
专业:新闻学
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09年5月5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新闻学
作者学号:12345678
作者签名:小月
2009 年 5 月 5 日
网络媒体对“躲猫猫”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和比较——以新华网和新浪网为例
小月
The Framing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Internet Media’s Reports on the “Playing Hidden Cat” Event —By the Examples of Xinhua Net and Sina
Xiao , Yue
2009年5月5日
摘要
随着国内媒体报道方式的不断突破与发展,用框架理论分析报道的研究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这几年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目前国内的报道分析基本是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注重数据的采集和对比。

但由于对理论研究的缺失或不够扎实,这些研究依然有待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框架理论;“躲猫猫”事件;新浪网;新华网
Abstract
As domestic media’s reporting way s have continuously developed, the study on analyzing reports by the frame theory has been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has product abundant study achievements. Domestic studies basically adopt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collection and comparison of data. However, these studies still have to be improved, for the researchers have not taken enough efforts on the theory.
Key words: The frame theory; “playing hidden cat” event; xinhua net; sina
目录
引言 (1)
一、框架理论概述 (1)
(一)框架理论的背景及定义 (1)
(二)框架的机制 (1)
(三)国内框架分析的研究现状 (1)
二、研究方法 (2)
(一)研究方法 (2)
(二)样本选择 (2)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 (2)
(一)高层次结构框架分析:媒体对事件的定性 (2)
(二)中层结构框架分析: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 (2)
(三)低层结构:网友调查团的形象分析 (3)
结论 (3)
主要参考文献 (4)
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运用框架理论分析报道的研究渐成气候,主要探索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的组织原则和探讨传媒对人们认知特定群体的形象的影响因素等。

目前
一、框架理论概述
(一)框架理论的背景及定义
加拿大学者高夫曼(Goffman)认为:框架是人们用以解释外在真实世界的心理基模,是人们指认、了解以及界定行事经验的基础。

在《框架分析》一书中,高夫曼进一步认为,社会事件是散布各地的,彼此无所归属,须透过符号转换才能成为与个人有所关联意义的主观认知。

(二)框架的机制
无论媒介报道社会事件还是受众解读新闻报道,都受到框架的限制。

进一步而言,框架的机制涉及了三种现实的相互转化:这种建构意义的主观策略,是新闻框架形成的主要依据。


(三)国内框架分析的研究现状
框架分析(Framing Analysis)方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日益受到国内外传播界的重视并被广泛引用。

①张楠.从框架理论看国内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报道.《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30.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所选媒体在特定时间段内关于“云南躲猫猫事件”的报道文本进行框架分析。

(二)样本选择
目前中国内地逐渐形成两大网络新闻团队:一个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与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等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共同组成;一个以全国专业新闻网站为主干,与新浪网、搜狐网和网易等具有新闻登载资质的商业网站共同组成①。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
本研究依据框架的三层结构,分别在高层、中层、低层三个层次上对所选报道进行分析。

(一)高层次结构框架分析:媒体对事件的定性
高层次结构上的意义往往是对事件主题的界定,即这是什么样的事。

对于重大的议题,新闻媒体会选择若干相关主题,以组成连续报道。

媒体通过对主题的选择与组织,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同时通过反复报道某主题而强化该主题的重要程度。

(二)中层结构框架分析: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
在中层框架上的分析又叫新闻文本的分析,根据Allan Bell构拟的新闻文本的话语结构②,本文把新闻的中层结构分成主要事件、时间、地点、消息来源、结果、景况、先前事件、历史、口语反应、预测和评估10项形式结构,然后以这10项为分析点进行研究:
①陈斌.网络新闻采编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44.
②Allan Bell.The Discourse Structure of News Stories.Blackwell Publishers,1998.
(1)主要事件:由角色和行动组成,这是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中报道的主题是“云南官方邀网友调查躲猫猫事件”,任何新闻报道这一过程,即可归类
为主要事件。

(2)时间: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

(3)地点:主要事件发生的地点。

(三)低层结构:网友调查团的形象分析
Entam.R.M说:“新闻文体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的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

”因此,具有某种意识形态、持有某一立场的新闻媒体在描述事件和表现人物形象时,常常会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关键词语。

“躲猫猫”事件中,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上述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陈斌.网络新闻采编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44.
[2] 高芳.简析框架理论./A-qnjz200817024.html,2008-09-30.
[3] 黄敏,张克旭.关注台海——网络媒体关于5.20事件前后报道的对比分析.
.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466_1.pdf,2008-0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