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优质课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满江红》课件(1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2《满江红》课件(19张PPT)

”“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初 知读

(1)齐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惑,理解词的大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朗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词 读 小住京华,早又徒是中思秋浙佳节。。为苦篱下将黄花侬开/遍强,秋派容如殊/拭作未。屑蛾四!面眉歌残,终破殊楚,/未八年屑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一句诗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莽”字,一句发问,展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强烈表达了秋瑾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各种束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亲笔为秋瑾题写“巾帼英雄”。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疏 意通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 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 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 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满 江 莽莽人世,我到哪里找到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同道之人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这句话中的“俗子”指的是哪些人呢?


者 : 秋
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9张PPT)
再读诗歌,请谈谈你还读出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了秋瑾怎样的内心感受?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赏析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
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委婉含蓄 地写出了一个封建女子摆脱封建婚姻、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不易和喜悦,也 包含着忧国之情。
赏析句子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 逃脱封建家庭藩篱的自由喜悦之情,也 含蓄地写出了中秋佳节孤身在外的愁苦 孤独。
秋瑾 秋瑾(1875-1907),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1875年生于绍兴一个典型的官僚地主家庭。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 1903年王廷钧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廷钧去北京居往。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亲笔题词“巾帼英雄”
树一方志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hǎo
xīng shān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 膻祖国尘。
作业
1、熟读并背诵秋瑾的诗歌。 2、请把你的志向用文字表 述出来。
拓展延伸
前期作品(1891---1904)
秋海棠
咏思 栽植恩深雨露同,
物念 一丛浅淡一丛浓。
赏析句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直抒胸臆(运用短句,简洁有力), 抒发了作者和男儿比肩的雄心壮志和豪 迈情怀。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读·正音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sh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nónɡ)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mǎnɡ)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初读·节奏
• 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 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难心愁的矛盾心理。
• 前一句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 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后一句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国事家事交织心中,表 现出词人苦闷低落的心情
悟读·情感
小结·内容
上片: 中秋时节,小住京华,秋容满眼,触景生愁。 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都如千 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 露在字里行间。
下片: 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的迷茫,表 达她参加革命前的复杂心理。
《满江红》一词,词人的复杂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首先乐景衬哀情: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的“人比黄花瘦”,写明丽的秋景,烘托出词人国难心愁 的矛盾心理。
《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ɡāi) 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 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 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再读·词意
满江红 秋瑾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八国联军入侵 • 1903—28岁第三次到京华
北京萧条冷落 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失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2《词四首》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课件(18张ppt)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满江红》(小住京华)
难点名称:学习《满江红(小住京华)》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二、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 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 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 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 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 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 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 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
明确:“青衫 湿”出自白居 易的《琵琶行》 中的“江州司 马青衫湿”, 极言作者对自 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
难点巩固:
14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本词“ 典故,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这一句运用了
2、再次自由读这首词 (读出愤懑、孤傲、悲哀、 迷茫,读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七、作业
背诵这首词;找一首运用了典故的诗词,了解作者通过典故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 , 而 秋 瑾 下 决 心 冲 破 家
北 京 阜 城 门 外 泰 顺 客 栈 ,
秋 瑾 与 丈 夫 王 廷 均 发 生 冲
献 身 救 国 事 业 , 而 其 夫 无
目 睹 民 族 危 机 的 深 重 和 清
瑾 随 夫 入 京 。 时 值 八 国 联
年 春 , 王 廷 均 用 钱 捐 得 户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课堂小结】
明确: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 瘦”的诗句。表达 自己初离家庭时的 矛盾心情,别具匠 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优质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满江红(小住京华)》优质公开课课件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 廷钧纳妾的消息,反 而高兴,觉得有了与 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 由。于是,她给大哥 秋誉章写了一封信, 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 秋誉章几经奔波,由 于王廷钧的阻碍,离 婚之事未成。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 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 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 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 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 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 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 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 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 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
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
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 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 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 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 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 人气概。
满江红
走近作者
【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璇 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
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
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代表作】《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
《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等。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 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 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 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 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 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 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

部编人教版 九下 词四首 《满江红》秋瑾 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 九下 词四首 《满江红》秋瑾 优质课件 PPT
为前后期。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 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 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 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 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 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 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 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 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 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 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 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 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 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 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 ,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 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 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 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 “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 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 役的地位。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
内容 课题
渔家傲 秋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
塞下秋景:寒冷荒 思乡,忧国,渴望 相同:

《满江红-小住京华》优质课课件

《满江红-小住京华》优质课课件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 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 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 姬(郑穆公之女)——最妖娆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有魅力的女人 • 秋 瑾——最豪气的女人
复杂心情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折磨。莽红 尘,何处觅知音?青 衫湿!
独自一人,知音难觅的 忧愁苦闷。
【赏析】
1.“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 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 色,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 愁苦的心理。别具匠心。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 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 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 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 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 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诗文互译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 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 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 故乡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感受。
诗文互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 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 刚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满江红 小住京华》PPT精品课件

释题
·词牌名。
·每首词都有固定曲调, 用词牌名加以标注和区分。
·《满江红》曲调激越, 适合抒发豪情壮志。
齐读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这首《满江红》,一方面我们体会到了民主战 士秋瑾知音难觅、英雄失路的惆怅和悲哀;同时我们也感受 到了她想要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 的勇气和决心。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她大声高呼:“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呼声振聋发聩!让我们永远铭记清末 第一女侠,铭记她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侬( nóng ) ·强( qiǎng ) ·殊( shū )
·莽( mǎng ) ·觅( mì )
分析与理解
长调、中调、小令 上片: 叙事写景 下片: 抒情言志
上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地点
时间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 ·万里秋容如拭。(元·张野)
满江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
认识秋瑾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 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优质课课件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优质课课件

秋瑾的个人生活经历
秋瑾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 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 嫁给了一个富商之子,但婚姻并
不幸福。
秋瑾在婚姻中受尽折磨,最终选 择离婚,回到娘家居住。在此期 间,她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积
极参与反清活动。
秋瑾曾赴日本留学,结识了许多 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回国后积极 参与革命事业,最终为革命献身。
结构安排
这首词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层次分明,脉 络清晰,使得词的表达更加完整、流畅。
语言特色
语言优美
秋瑾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 人等,使得词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语言简练
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明快,不拖泥带水,表达了秋 瑾的个性和情感。
语言质朴
虽然词的语言优美,但秋瑾并没有刻意追求华丽, 而是以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白门柳》
创作背景
秋瑾在辛亥革命后,被捕入狱,写下此诗,表达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未 来的坚定信念。
内容概述
《白门柳》以白门柳为象征,描绘了作者在狱中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作者对 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深刻。
思想深度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秋瑾个人的情 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矛盾和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
涵。
艺术手法
意象运用
秋瑾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满江红”、“京华”等,这 些意象不仅具有象征意义,也增加了词的意境和美感。
对比手法
秋瑾在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小住京华”与“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对比,突出了词的中心思想。
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社会 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民族独立 运动不断,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 /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疏通文意
满江红
赏析: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 未久,“早又是”三个字,十分 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流逝、年华 虚度的抑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到京不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上片:挣脱

家庭束缚, 实现自立

红 下片:有凌
云壮志,但
知音难觅
初离家庭的 矛盾心情
胸怀保家卫 国的志向
爱开 国阔 情胸 感怀
主旨分析
这首词一方面写出了作者挣脱家庭束缚 的决心,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 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崇高的志向指引着 她,即使有所顾虑也坚定地摆脱世俗,走向革 命的道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参加革命前的 复杂心情。
学习目标
1.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把握词作主旨。 2.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 学习词人的爱国之情和政治抱负 。
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 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 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 不加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而 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潜然泪 下的苦闷。
满江红
上阕: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疏通文意
就是热血未冷,对封建专制的 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表 明作者素有济世情怀。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共21张ppt)

【对比】在形式上,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列”与 “烈”两字同音,使此句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内 容上,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似 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默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常考
【品词】“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 的勇气,“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用典】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 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品词】“苦”“强派”“殊未屑”等词语强烈表达了词人身 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 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上片(女子身躯,殊为不屑):中秋时节,小住京华, 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 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 行间。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

文 心,却比男子的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一颗真诚的心,常为 别人激动。
莽莽人世。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词四首满江红》课件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词四首满江红》课件PPT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算平 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字词释义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 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净。拭,擦。 shì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
主旨归纳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 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 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表达了词人匡 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勿忘监护女侠遗风 传承革命先烈精神
感谢聆听
从这个大事年表中,你得出了哪些信息?
我从她词中的一生处,读在出了词民人秋瑾族危亡的情感和清政府的腐败中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她想要冲破束缚,寻求独立解放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从这个大事年表中,你得出了哪些信息? 因为花圃篱笆下面的菊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她有一颗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心 试简要分析“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两句的妙处。
思念浙 我。
江浙故。乡苦。将n侬ón强ɡ 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屑,轻视。意思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 很,甚。 是不甘心做女子。 毛,这里借指女子。
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mǎnɡ
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 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下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公开课

语文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课件公开课

美人美篇留青史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 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 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 “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 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 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主题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 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 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 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 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 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 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 ,你休胡思乱想。”秋瑾 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 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 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 相让。
美人美篇留青史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 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 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 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 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 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 挠她赴日。
美人美篇留青史
生平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 秋闺谨,字璿(xuán)卿, 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 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 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 动的先驱。
秋瑾(1875— 1907)
美人美篇留青史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 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 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 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 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 美端庄,聪慧可爱,就 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 钧提亲。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 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 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 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 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 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 关系名存实亡。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秋瑾丈夫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 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 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 彷徨和雄心壮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词是,写于1903年中秋,是述怀之作,字 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 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者的英雄气 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7
满秋江瑾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 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
结婚以来八年,只是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
人。
委婉地表达出夫妻二人性格不合,理想不同, 感情的疏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7
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④,殊未屑!
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不屑于女性身份,关心民族危亡,决心 走上革命道路。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8
词作赏析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 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 下了许多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 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 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 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 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 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 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 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 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 作者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 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 严峻问题,知音难觅,内心无比苦闷。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3
上片:冲破家庭牢笼既喜又忧
下片:胸怀凌云壮志,却难觅知音
三处典故
1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 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既写出 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也反衬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心理 。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4
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 句
紧承上句的中秋,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秋景图。因为篱笆
下的菊花遍地盛开,秋色明净。
景物描写,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既写出冲破家庭牢笼后
兴奋,也反衬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心理。为下文的感慨 做铺垫。
2四面歌残终破楚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进 逼下,孤立无援,处境危急,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旦 夕,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也比喻自己终如汉之破楚,突 破了婚姻家庭的牢笼。
3青衫湿表明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和对国家陷入 危难、人民遭受深重苦难的悲痛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4
这首词是,写于1903年中秋,是述怀之 作,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 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 者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5
【探究】
结合自身生活,谈谈你读了秋瑾《满江 红》有怎样的体会。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6
• 秋瑾:襟抱谁识?
• 在2011年的第一天,人生第一次路过杭州,中间有四个钟点 的停顿。什么都没看过,什么都是第一次,从岳庙出来的沉重, 暗合了灵隐的香烟。然后坐上一绍兴小伙的出租车,要看西湖,
前一句抒发了自己难觅知音的忧虑和 苦闷,蕴含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青 衫湿”化用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 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 苦闷心情。表明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 和忧虑和对国家陷入危难、人民遭受深 重苦难的悲痛之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2
词作赏析
• 词的下片抒情议论:写作者知音难觅的苦 闷和决心参加革命的雄心壮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7
• 在寒冷中挺风而立的才三十二岁的奇女子,如一枝寒冬的梅,横斜在冬日 ,不是疏影黄昏,而是如瘦铁的枝干,在顽强地对抗着孤冷。我知道秋瑾 是喜爱梅花的,她笔下的“孤山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抑或就是 她的影写,秋姿态,梅精神。
任选角度赏析:
1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
儿,心却不让须眉的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身”与“心”“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既反
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生活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又表达了词人虽然身为部编女版九儿年级身下册,语文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
20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 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 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创刊。秋瑾撰文提倡女权,宣传革命。 以"开通 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 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 折叠从容就义旋因母丧回绍兴,秋瑾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秋瑾(1875—1907) 字璿(xuán)卿,号竞
雄,又自称鉴湖女侠。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因策划起义,被清政府 逮捕杀害。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 放运动的先驱。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3
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 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1905年,秋瑾归国,春夏间,分别在上海、 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先后加入光 复会后,国内革命形势有了迅速的发展。
秋容如拭。四面歌 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残终破楚②,八年 风味独思浙③。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
w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结婚八年的感 受,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
④,殊未屑!
w
• 身不得,男儿 列;心却比,男儿 烈⑤!算平生肝胆 ⑥,因人常热,俗 夫胸襟谁识我?英 雄末路当磨折。莽
④蛾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 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 词的上片首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 菊花盛开,秋色明净。写秋色,但主要是 写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 愁苦的心理,岁月蹉跎,对时局的忧虑, 对婚姻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9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 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1
满秋江瑾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 徒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 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谁知他把我们掷到一片有水的地方。其实这里在办丝绸展,并不 是真正的西湖。我和朋友自嘲,阿Q的后代一阔脸就变,在城里 早已褪净了乡间可爱的淳朴。
• 没有购物的兴趣,匆匆出来,许久没有等到出租车,这时真的 感到上当了,既想去西湖,又要赶火车。总算熬来一辆从郊区到 城里的公交,如掏火似的急匆匆赶赴西湖。
• 下午的阳光很好,没有游览图,只是在西湖边游荡,就忽然撞 见了苏小小的墓,就忽然撞见了秋瑾的墓。苏小小距离秋瑾只隔 一座石桥,千年的苍茫只在这对望里。这一两年,我正寻访辛亥 的史实与人物,秋瑾是绕不过的。就在辛亥百年到来的第一天, 猝不及防,我和这高贵的灵魂撞见了。是冥冥中命运之掌的拨弄, 还是文字是有灵性与生命的?有人说有灵魂的文字是可传的,况关 乎秋瑾这高贵灵魂的笔墨?
部编版九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册语文
12
满秋江瑾红
《满江红》这首词反映出秋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根据词中的句子予以阐述。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3
小住京华①,早 又是,中秋佳节。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 作者的心绪。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显出一种 漂泊之感。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 逝、年华虚度暗暗流露出来。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
红尘,何处觅知音,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
青衫湿⑦!
打湿了衣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
【翻译】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
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 因为花圃篱笆下面的菊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 刚擦洗过一般。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终于把楚 军攻破歼灭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结婚以来八年的感情,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 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 份很不顾惜!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 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8
满江红
w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
• 小住京华①,早 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