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视觉传播的学术研究概貌
视传播2
• 下面是各个网站的eyetracking热度图:
个人头像和 顶端第一条 更新的信息 获得了最大 的关注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者对于不同区域的浏览顺序,通常都是从中间的信息流开始。
• Google+ • 尽管测试者在Google+页面的停留时间比其他社交网站都 稍长,但是其个人头像图片却没有收获太大的注意力。
提出的几个问题
• 为什么我们在观看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 当做前景,其余部分当做背景? • 为什么我们能区分形状? • 什么形状是好的?
• 格式塔心理学法则: 1、优良性法则: “看见最简单的形状的倾向”。正如自然 法则使一个肥皂泡采取最简单的可能形状 一样,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模式中看见 最简单的格式塔。如下面这个图:
7、图形与背景: 当我们注意某物体时,一般不会注意或者很少注 意到它的背景。我们看的是一张脸,而不是脸后 面的房间或者风景。1915年,古丁根大学的心理 学家埃德加· 鲁宾探讨了“图形-背景”现象—— 即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 略其它数据的能力。他使用了很多测试图案,其 中的一个,即所谓的鲁宾瓶,几乎是人人皆知的:
视觉传播学
视觉语言的特征
尼克尔立方体
诺玛﹒谢德曼
• 视觉系统的工作特点: 1、大脑在指挥视觉。 2、观看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主动行为。 3、观看是一个动态的逐步建构起来的过程。
• 视觉认知的四个系统: 色彩感知的恒常性 1、色彩认知 色彩感知的记忆性 2、运动认知: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 觉 3、形状认知: 4、空间认知:
• 这项研究使用网络摄像头记录下了30个参 与者在浏览各个社交网站个人信息页面时 候的眼动情况(进入页面后10秒内的数 据)。记录下的数据包括:页面上的哪些 内容被重点“关照”到,以及用户浏览页 面各主要区域的先后顺序。被调查的社交 网站包括:Facebook,Google+, LinkedIn,Flickr,Youtube,Klout, Reddit,Digg,Tumblr,Twitter, StumbleUpon和Pinterest。
视觉传播概述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传播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 培养学生对视觉传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增强学生对视觉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视觉传播的概念和特点;2. 视觉传播的分类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1. 视觉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视觉传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视觉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它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视觉传播,它是一种通过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
二、新课讲授1. 视觉传播的概念- 教师解释视觉传播的定义:视觉传播是指通过视觉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情感等的一种传播方式。
- 学生思考:视觉传播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视觉传播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易感知性等特点。
2. 视觉传播的分类- 教师介绍视觉传播的分类:静态视觉传播和动态视觉传播。
- 静态视觉传播:如绘画、摄影、广告等;- 动态视觉传播:如电影、电视、动画等。
- 学生举例说明静态视觉传播和动态视觉传播的具体形式。
3. 视觉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师分析视觉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广告宣传、文化传承、信息传播等。
- 学生讨论:视觉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幅视觉作品,要求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视觉符号及其所传递的信息。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视觉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作用。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 收集一幅具有代表性的视觉作品,分析其中的视觉符号及其所传递的信息。
2. 撰写一篇关于视觉传播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视觉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视觉传播现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视觉传播概述教案
视觉传播概述教案教案标题:视觉传播概述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学生介绍视觉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视觉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视觉传播对于广告、媒体和设计等领域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传播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视觉传播的原理和技巧;3. 理解视觉传播在广告、媒体和设计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视觉传播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视觉传播的原理和技巧;3. 视觉传播在广告、媒体和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视觉传播案例分析资料;3. 学生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有吸引力的图片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视觉传播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视觉传播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视觉传播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解释视觉传播的原理和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和视觉元素的运用;3. 提供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视觉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则视觉传播案例进行分析;2. 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使用的构图、色彩和视觉元素等要素;3.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视觉传播效果和意图,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案例分析结果,并说明他们的观点和发现;2. 整理学生的观点和发现,进行总结,强调视觉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以促进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广告或设计作品,分析其中的视觉传播要素,并撰写一篇短文,描述其视觉传播效果和意图。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视觉传播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以及与视觉传播相关的职业和就业前景。
视觉传播概述
视觉传播概述“读图时代”的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信息的爆炸,信息传播和接收的有效性变的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个案,从作者获得的切身体验出发,分析了两种基本的视觉传播形态的传播效果。
并提出综合运用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觉传播形式,建立一种立体纬度的传播模式,实现用最低的传播成本获取最大的传播效果的目的。
两种形态的视觉传播1、静态视觉传播:静态视觉传播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所提的静态视觉传播形式并不泛谈,仅以我在F1赛场的所亲眼见到的各种静态视觉传播形式为例,做个案分析。
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用于宣传F1车队、车手的广告、海报;2、指引观众,介绍比赛和赛场的平面图画;3、我所亲眼目睹的建筑设施(比如看台、跑道等),现场环境,大批中外观众的表情、衣着打扮等等。
2、动态视觉传播:同样这里提到的动态传播形式也不是一般所指的电影、电视等动画艺术。
而是指:1、赛场内外的大屏幕播放的视频影像;2、现场一切动态活动的表现(比如观众的活动、赛车比赛的场景等等)。
3、站在“亲身经历”的角度,实际上,当时现场真实的一切其本身就是一个正在进行的动态过程。
观察主体运用自己的视觉对现实场景做着类似记录片形式的“原生态记录”。
这对于别人同样是一种特殊的动态视觉传播形式。
两种视觉传播形态的比较1、静态传播形式所传播的形象(比如海报、广告)更多的着眼于对形象的深层发掘,追求造型的凝练,力图创造出鲜明、突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画面。
因此,尽管静态视觉传播形式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但是在缺乏足够的文字解释的情况下,其高度概括性必然造成单一的画面所传达的信息量不够,缺乏相关知识背景的受众很难理解海报或广告设计者所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从而造成受众的“误读”“漏读”。
这也是以图片为代表的静态视觉传播形式最大的弱点之一。
我在赛场外围的“米奇凌”(F1赛车轮胎主要供应商之一)轮胎展区看到了这样一幅海报:主图是“米奇凌”轮胎人的形象,主题词写着:“‘米奇凌’的上海之行”,在图的右下方是一辆商务车打了个急转弯留下的两条轮胎印记。
视觉传播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视觉与视觉传播第一章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史第一节从看获取信息视觉信息 p4读图时代p6第二节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共享性,图像化传播,图像第三节技术演进与视觉传播的发展传媒三种形态,图像生成三种方式,视觉传播三次转折景观社会 p21第二章视觉传播的学术研究概貌第一节纷繁的脉络新的领域,研究概况分类 p26教育体系,研究谱系图大众传播领域,中国的研究第二节学科奠基人10个奠基人第二部分视觉语言的特性第三章视觉认知第一节感与知的奥秘感觉、知觉 p51视觉系统工作特点第二节视觉认知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对象,盲点p57视觉认知的产生四个功能p63 视觉暂留原理,飞现象,诱动知觉,视觉流视觉认知特点 p65第三节视知觉理论6个理论第四节视觉认知学习视知觉发展模式 p77不注意盲视 p77注意瞬脱改变盲 p78STM,LTM p79视觉思维 p80唤醒主体的无意识心理 p81第四章视觉表征视觉表征 p85 p88第一节表征与视觉表征表征特点,图像与所代指的现实之间的意义关联理论:传播模式,编码译码,旁观分享,符号学能指,所指 p91表征轴,交流轴 p92图像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符号p92第二节图像意义的表征与交流一,表征轴1,相似理论,2再现理论,3象征理论,4自我指涉模式二,交流轴1,文化惯例说,2,神经感知说,3,推演说,4,信息处理说扩展的视觉经验,主观视觉p96第三节视觉表征研究的理论范式一,自然联系理论1,透明理论,2,认知理论二,相似理论1,非感知相似理论,感知相似理论三,习俗理论四,内心图景理论1,错觉,2,假装,3,看进去第五章视觉修辞第一节修辞研究的视觉转向视觉转向 p114第二节视觉修辞:用视觉传递观点视觉修辞 p116视觉修辞特点视觉修辞与视觉传播区别 p119视觉修辞两重含义图像有修辞性的三个特点视觉元素三步骤修辞情景三要素第三节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修辞罗兰巴特分析法第六章视觉的美学特征第一节美学视野中的视觉信息美学研究特点美得两个错误认识视觉传播与美:要点和原因第二节美与视觉认知审美经验 p135艺术与视知觉理论审美经验的获得:平衡美,简洁美,色彩美,形式美简洁美 p139主观性 p140第三节媒介美学媒介美学 p142媒介美学特点电视媒介美学理论观点和特点数字媒体美学,交互性第三部分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第七章用图像传递信息第一节文与图的对立统一全平衡理论多通道运输图文矛盾平衡与失衡图像霸权 p154第二节图像与叙事1,叙事的模范,叙事模范理论2,叙事结构(图)3,叙事的传播学结构第三节电影电视信息的图像化光和色彩,二维空间,三维空间,时间和运动,声音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p166基本运动二,三级运动 p166第四节平面媒体信息的图像化图像化信息传播优势发展趋势:彩色化和数字化具体表现形式:5个起始视觉区,末端停留点 p170第五节图像信息的语法逻辑动词和名词,6种类型的力图像陈述句,象征句,祈使句,感叹句。
视觉传播基础知识
视觉传播基础知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沟通和表达手段。
无论是在广告、设计、影视、新媒体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不断地接收和处理各种视觉信息。
那么,什么是视觉传播?它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视觉传播的基础知识。
视觉传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引发思考和影响行为的过程。
这些视觉元素包括图像、色彩、形状、线条、文字等等。
它们以各种组合和形式出现,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视觉内容。
图像是视觉传播中最直观和有力的元素之一。
一张生动的图片往往能够在瞬间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比如,在新闻报道中,一张震撼的灾难现场照片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事件的严重性;在广告中,一个产品的精美图片能够激发我们的购买欲望。
图像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信息迅速被理解和接受。
色彩在视觉传播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联想。
红色常常代表热情、活力和警示;蓝色给人以沉稳、信任和专业的感觉;绿色则象征着自然、生机和环保。
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从而影响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形状和线条同样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圆形通常给人以和谐、完整的印象;方形则显得稳定、规矩;而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例如,在网页设计中,合理运用形状和线条可以使页面布局更加清晰、美观,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
文字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不仅承载着具体的信息,其字体、大小、颜色和排版方式也会对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醒目的标题字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优美的字体设计可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感。
视觉传播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传达信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简洁性,避免在一个画面中堆砌过多的元素,以免造成信息的混乱和观众的视觉疲劳。
其次是对比度,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大小或形状等,突出重点信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视觉传达的概括总结
20世纪末的视觉传达现代广告符号学符号学在解读广告的观念意思和内容是能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罗兰.巴尔塞斯说:符号学是今天的神话。
无论什么养的符号不仅都含有多种意思,也包含了多样的解释途径。
神话学的语言为了配合信息传达,一直在持续的产生作用但很久以前就存在的符号学就有一个事物发展阶段的内涵组合起来而构成的独特的体系,符号语言是为了构筑自身体系而把神话摄入自身,对此我们称之为“语言目的”可以说神话自身最初的本意是与人进行二次对话的语言,我们称他为“元语言”。
神话活动的活力还有在获得双重的或者是二次的寓意时便现在程度上的问题。
即神话的空虚的符号表现,充实的符号表现和暧昧的语义等3中不一样的复杂的技能。
空虚的符号表现的原本意义是创作者根据本来的符号而赋予的新意,充实的符号表现是指被意图化的象征性虽然是清晰的,但是可以感知到对照的形态和符号的异常负担还有神话概念的变异,或者是通过不现实的证明去吸引读者的注意。
暧昧的语义主要是指作为不能分解的统一体而连接在一起,但完全可以在同时间对神话产生美好信仰或是由于对神话产生疑问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混乱现象。
读者对即作为事实又是非现实的故事也只能在神话里找到依存的寄托。
视觉和语言的信息传达听起来好像完全是互不相干的,但是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最初它也是从图像经过冲向演化过来的。
广告的表现手法就是将外在的符号内容特征和不同的符号表现特征巧妙的连接在一起。
利用其符号体系符号内容(产品或产品所具有的特质)符号表现(广告创意)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去表述产品。
印象,创意,氛围不是从制品自身产生的,而是将从制品外部体系所取的符号(有印象的人和物)转移到制品身上,使制品具有了本来不存在的附加值。
在符号里面作为媒介质而存在的任何超越了人们的直觉而是人深信使制品的本意所在。
即使是与制品没有任何类似性的关系也不会为人知觉的,也会不由自主的,持续的保留在心中结成情感。
广告是媒介是给予制品以具体意义的符号表现,广告是唤起情绪常用的手段是设置感情与物品有关联的差异性即使没有任何意义的制品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因为可以通过有意义的人和物给予制品以附加值。
视觉文化传播(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传播:某种意义借助于媒介符号而进行交流的活动,它导致信息和情感的共享。
什么是视觉传播:以非语言符号的直观媒介形式所进行的传播,其特点是感性、生动而具体。
什么是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以及在历史中积累起来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什么是视觉文化:这是从与传统书写和印刷文化相比较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当代以机械复制为手段而产生的大众文化,如电影、电视、商业环境设计和报刊杂志图片,以及网络多媒体等等的视觉直观的文化种类。
视觉传播:是一种传播方式,可产生特定的效果。
所有传播都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情感和判断,必然涉及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必定是有倾向性的,不可能是单纯的形式或方法(像计算机语言)。
因此视觉传播涉及到视觉形式的效果好坏和视觉内容的真善美问题,从哲学上说,前者叫做工具理性问题,后者叫做价值理性问题。
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两面。
视觉转向的时代的定义:这个时代是世界被以图像的方式把握的时代。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这个时代重图像甚于事物,重复制品甚于原作,重表现甚于事实,重现象甚于存在,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生产和消费形象,威力无穷的图像左右了我们对现实的要求。
对“看”的依赖和“看”所承受的重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当今我们对社会信息的获得,60%到70%的方式是图像的方式。
根源:1科技的发展为“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双项技术支持(彩色印刷、电影电视、数字多媒体、移动通信2“消费社会”的出现是“视觉文化时代”到来的社会根源3信息社会的到来是“视觉文化时代”出现的内因信息化社会:即一个社会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人类活动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
其标志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繁荣。
传播的实质:1:动词:去想改变想法、感觉、讯息,得以获知,得到共识,获得交流2:名词:符号.共通信息.讯息互换,个人之间通过共通的符码系统交换的过程,表达观念的艺术,传递讯息的科学3:特质:有意义符号的交换,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东西,由媒体连接参与者,潜在交流的可能,滿足人类需求的基本途径传播活动的分类:1根据信息的特质,可以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2根据信息的符号表达形式,可以分为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3根据媒介的人体性和技术性之分,可以分为人际传播(面对面,电话),大众传播(印刷和电子媒介)网络传播(计算机及其网络媒介)4根据传播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传播、组织传播和国家传播视觉传播涉及各种特质的信息内容,主要以非语言传播为主导形式进行,在大众和网络传播中应用广泛,且各种传播主体都非常热衷于此种传播形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术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术研究引言本文旨在探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涉及图形设计、摄影和影像制作等多方面技术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传媒研究、视觉艺术、设计理论等。
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具有良好视觉传达设计的产品、广告和媒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理念。
良好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提高品牌形象、推动销售增长,并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的学术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向:1. 设计理论: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论。
2. 传媒研究:研究传媒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探讨如何借助视觉传达设计来传递信息和塑造意识形态。
3. 视觉艺术研究:研究视觉艺术的历史、技术和表现形式,探究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4. 创新设计:研究如何创造出独特和创新的设计作品,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5. 用户体验:研究用户在与设计作品互动时的感受和体验,优化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
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方法视觉传达设计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获得有效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假设和推理。
2.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概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3. 设计实践:结合实际设计过程和实践经验,来探索设计的创新方法和实际应用。
结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设计理论、传媒研究、视觉艺术、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等。
通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可以获得有效的研究结果,并为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术研究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研究(可编辑)
天津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是结合科学与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设计师通过它把艺术美、商业信息、企业文化等信息传播给社会中的其它群体,这种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少数人??媒介??多数人”的形式,这种形式说明了视觉传达设计活动是一种大众传播的活动。
论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审视,把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研究如何才能实现更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论文在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特征以及组成要素和分类之后,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传播学理论。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视觉传播过程中的四个要素、三个重要环节和视觉传播的特点。
首先,论文阐述了视觉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即设计师,是视觉传播过程发起者,为了加强视觉传达效果,分析了设计师的任务、设计原则以及影响设计师的因素。
其次,讨论了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指出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着重分析了受众选择、接受信息的心理因素、受众的需要、受众的注意和受众的理解等,通过分析影响受众的因素,建议设计师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受众在设计过程中的参与。
最后,视觉信息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通过分析各种常用媒介,建议设计师应该根据受众的心理,结合传播媒介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形式来加强传播效果。
最后,论文通过对设计师、媒介、信息内容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分析,建构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模式理论框架。
通过传播学和视觉传达设计之间的学科交叉研究,把传播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为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传播学传播效果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丞洼王些态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丞连王些太堂可阱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导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钠\小付汤侈签字日期:矽矿作/月日签字目期:Ⅻ年月日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把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影响视觉传达效果的因素,为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视觉传播概论(多觉传播概论)_35262
視覺傳播概論 ( 多覺傳播概論 )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大一必修上課時間:週四3、4堂 (10:10-12:00)•上課地點:L205授課教師:盧憲孚•辦公室:L603•電話:02-26215656 ext. 3113•電郵:create@.tw 【課程主旨】♦培養對生活的創意性感受,進而對多覺的「感性」傳播做理性的分析與再創造,藉此來開發自我潛能、激發創意並培養多元化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進度計畫】【指定用書】♦《未來在等待的人才》Daniel H. Pink著,查修傑譯(2006),台北:大塊文化。
♦《當頭棒喝:如何讓你更有創意》Roger von Oech著,范文毅譯(2004),台北:滾石文化。
♦《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Michael Gelb著,劉蘊芳譯(1999),台北:大塊文化。
♦《像藝術家一樣反轉思考》Betty Edwards著,張索娃譯(2005),台北:時報文化。
♦《Art Now》Uta Grosenick & Burkhard Riemschneider輯(2002),Cologne:Taschen。
♦《視覺傳播》Paul Martin Lester原著,張霄亭總校間(2003),台北:雙葉書廊。
♦《如何激發大創意》Jack Foster 著,鄭以萍譯(1997),台北:滾石文化。
♦《打響自己50招》Tom Peters著,劉韌之譯(2000),台北:時報文化。
【參考用書】♦《創意思境》楊裕富著(1999),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設計基礎與基本構成》潘東波著(1998),台北:視傳文化。
♦《如何看》George Nelson著,胡致薇、許麗淑、覃月娥譯(1984),台北:尚林出版社。
♦《藝術觀賞之道》John Berger等著,戴行鉞譯(1993),台北:台灣商務。
♦《The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20th Designer》Time Clarke等著(1991),NY:Mallard Press。
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3、网络媒体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前景
(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网络媒体的内容质量和传 播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3、网络媒体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前景
(3)5G技术:5G技术的推广将加速网络媒体的发展,实现更高质量的内容传 输和更快速的传播速度,为网络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2)实时性:网络媒体可以实时更新和传播信息,使得用户能够迅速获取最 新资讯。
(3)个性化:网络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和推荐。
1、网络媒体的定义和特点
(4)多媒体性:网络媒体可以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信息体验。
2、网络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两者结合的案例分析
3、两者结合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成功的网络媒体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参考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视觉 传达方式。网络媒体不仅拓展了视觉传达的范畴,还为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建立 了紧密的。本次演示将探讨网络媒体在现代设计视觉传达方式中的重要性、背景、 特点、优势和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视觉传达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3)时空性:视觉传达设计通过特定的时空环境来传达信息,具有强烈的环 境感。
2、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演变
2、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演变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和图形标记。随着文明的发 展,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演变出各种形式,包括书籍装帧、广告、海报、品牌形象 等等。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成为一种 独立的学科,并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视觉传播调研报告
视觉传播调研报告视觉传播调研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视觉传播是指通过图像、图表、色彩等视觉元素将信息传达给观众。
在广告、媒体、设计等领域中,视觉传播被广泛应用,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视觉传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人们对于视觉传播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于视觉传播应用的期望和需求。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有3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包括了关于视觉传播的知识、喜好、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问卷调查于2022年3月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于同年4月完成。
三、调查结果1. 视觉传播的重要性根据调查结果,90%的受访者认为视觉传播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认为视觉传播可以更直观地传达信息、激发兴趣和情感,并且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和记忆。
2. 视觉传播的认知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视觉传播的认知较为一般。
他们对于设计原则、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理解有限,对于传达的信息是否准确和有效也缺乏评价能力。
另外,一些受访者表示对于广告中的美化和虚假性表示不满。
3. 视觉传播应用的需求在对视觉传播应用的期望和需求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视觉传播更加简洁、清晰和有吸引力。
他们认为设计师应该注重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夸张和虚假的手法。
此外,受访者还希望视觉传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念。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视觉传播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人认为其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2. 大部分人对于视觉传播的认知和评价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视觉传播教育和宣传。
3. 视觉传播应用需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通过增加视觉传播教育的内容和力度,提高人们对于视觉传播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2. 加强对于视觉传播规范和道德的宣传,引导设计师更加负责任地进行视觉传播创作。
第二章 视觉传播的学术研究概貌
2.克利斯蒂安· 梅茨
克利斯蒂安· 梅茨(Christian Metz, 1931—1993)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电 影研究符号学大师,他对电影语言结构学 的研究使他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锋。
3.鲁道夫· 阿恩海姆
鲁道夫· 阿恩海姆(Rudolph Arnheim, 1904—1994)出生于德国,是艺术理论家, 格式塔心理学派学者。他的《艺术与视知 觉》、《视觉思维》等著作,是视觉传播 研究的必读书目。
三、各有侧重的视觉传播教育体系
桑德拉· 默瑞亚蒂认为,鉴于视觉传播 的学术研究脉络非常多元,理想的大学视 觉传播方向的教育也应该有不同背景的人 加入,比如心理学、哲学、传播学、人类 学以及社会学和教育学者,这些人可以组 成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小组,最终就可以 对视觉传播的一些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四、视觉传播研究谱系图
7.赫伯 特· 泽特尔
赫伯特· 泽特尔(Herb Zettl)是重要的当 代视觉传播研究者,他是旧金山州立大学 广播电子艺术传播专业的教授,他在这个 领域已经从事教学工作40多个年头,研究 的主要领域一直是媒介美学和电视制作。
8.保罗· 梅萨里
保罗· 梅萨里(Paul Messaris)教授是 视觉传播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当代学者,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能堡传播学院任教,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影传播效果、视觉 传媒以及新媒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视觉 传播研究确实是一个纷繁多样的研究领域, 学科之间纵横交错。下面这个表格是桑德 拉· 默瑞亚蒂和葛瑞肯· 巴柏特斯整理的视觉 传播领域内的各个不同研究方向的汇总 。
五、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播研究
正如序言所提及的,本书对视觉传播 研究的介绍主要从大众传播角度切入,以 上是对整个视觉传播研究领域宏观概貌的 梳理,以下就再对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 播研究状况稍加解析。
视觉传播
5视觉传播理论视觉传播概论一、视觉研究历史1、中国学者沙连香将信息分为三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传播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2、视觉信息分为三类:1)眼睛从现实世界和现实场景中直接获取的;(人内传播)2)通过媒介间接转述的图像化的视觉信息;3)大脑存在的虚构的视觉信息;3、图像定义米歇尔定义“图像是形象得以出现的具体的再现的客体”;图像是对人类视觉信息的体外化记录,从而实现视觉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传播;4、美国传播学家哈特对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照片)、机器的媒介系统;5、图像的三种生成方式:1)手工:人类亲手创造;不可能大规模复制,传播渠道受限,但是有本雅明称为“灵光”(即作品中的画笔触感,有一种创作者在场的感觉)2)机械复制:生成速度快,对现实精确再现,大量复制;3)合成的图像:将想象画面和真实的现实结合起来;6、视觉传播三次转折:①复制技术对视觉传播的影响:再现事物更真实和完美;摄影技术对科学知识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更直接、更真切、更形象化的世界,它不仅是一种创作视觉信息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一种精确复制的载体。
另一方面,由于复制技术带来的图像无休止的繁殖,消解了原本存在与图像观看过程中严肃与执着。
凭借印刷术与摄影技术,画像在大众传播的应用缓缓拉开序幕。
②媒介从静到动:电影的诞生。
观看者接触到的图像更为丰富,但读图速度更快,导致对图像阅读草率;③数字时代虚拟的视觉景观:随着数字技术的使用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易用性增强,最终引发了影像领域的数字化革命,图像充斥着整个社会。
在“后摄影时代”,影像已不依赖客观实体存在,大量虚构的并非来自现实的影像充斥着我们的媒介。
图像真实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已经断裂。
【景观社会】法国居伊徳波,认为我们生存的整个世界已经通过视觉机器被编码成图像;在它看来,“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器官积聚,曾经直接存在则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视觉传播研究
1006020142 覃丽丹10新闻班打破刻板印象之还原事实真相摘要由于刻板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
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而新闻学的特征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观点还原事实的真相,所以,在学习新闻学和将新闻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刻板印象的优点来更好地还原我们事实的真相。
关键词刻板印象新闻学学科特征还原事实真相一、刻板印象的定义“定型化效应”,也叫“刻板印象”。
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
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刻板印象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二、主要特点由于刻板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
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关于刻板印象的特征,有学者将其归纳为:1、它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分类方式;2、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3、它多与事实不符,甚至有的是错误的。
三、刻板印象的形因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对每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只能与其中的部分成员交往,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用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可是,定型化一经形成,就很难打破,并且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赫伯 特· 泽特尔
赫伯特· 泽特尔(Herb Zettl)是重要的当 代视觉传播研究者,他是旧金山州立大学 广播电子艺术传播专业的教授,他在这个 领域已经从事教学工作40多个年头,研究 的主要领域一直是媒介美学和电视制作。
8.保罗· 梅萨里
保罗· 梅萨里(Paul Messaris)教授是 视觉传播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当代学者,在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能堡传播学院任教,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影传播效果、视觉 传媒以及新媒体。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视觉 传播研究确实是一个纷繁多样的研究领域, 学科之间纵横交错。下面这个表格是桑德 拉· 默瑞亚蒂和葛瑞肯· 巴柏特斯整理的视觉 传播领域内的各个不同研究方向的汇总 。
五、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播研究
正如序言所提及的,本书对视觉传播 研究的介绍主要从大众传播角度切入,以 上是对整个视觉传播研究领域宏观概貌的 梳理,以下就再对大众传播领域的视觉传 播研究状况稍加解析。
思考题
1. 对你一天内接触到的图像进行统计和分类, 分析这些图像对你的影响。 2. 本节提供了一些视觉传播研究的切入点, 你对哪些视觉传播相关问题感兴趣 ?尝试选 择一个切入点列一个研究提纲。 3.视觉传播研究的脉络为什么如此纷繁复杂? 谈谈你的见解。
三、各有侧重的视觉传播教育体系
桑德拉· 默瑞亚蒂认为,鉴于视觉传播 的学术研究脉络非常多元,理想的大学视 觉传播方向的教育也应该有不同背景的人 加入,比如心理学、哲学、传播学、人类 学以及社会学和教育学者,这些人可以组 成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小组,最终就可以 对视觉传播的一些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四、视觉传播研究谱系图
9.保罗· 马丁· 莱斯特
保罗· 马丁· 莱斯特(Paul Martin Lester) 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 授,他立足于大众传播领域对视觉传播展 开研究,著作《视觉传播:影像载动信息》 是这个领域内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10.桑德拉· 默瑞亚蒂
桑德拉· 默瑞亚蒂(Sandra Moriarty) 是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的教授,视觉传播文献研究的专家,参与 编写了《视觉传播手册》( Hand book of Visual Communication:Theory,Methods, and Media)。
视觉传播的 第二章 学术研究概貌
第一节 纷繁的脉络 第二节 学科奠基人
第一节 纷繁的脉络
一、一个崭新的领域
说到视觉传播研究的“新”,是因为在 人们的普遍认知里,语言和文字是需要学习 的,而观看则不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二、纷繁的脉络:桑德拉· 默瑞亚蒂的调查
研究的切入点涉及多个领域,学术分 支多元化是视觉传播研究的又一特点。 科 罗拉多州立大学视觉传播学者桑德拉· 默瑞 亚蒂(Sandra Moriarty)一直致力于视觉传 播学术研究脉络的梳理 。
4.谢尔盖· 爱森斯坦 谢尔盖· 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1898— 1948)是苏联著名的导演、理论家,致力于研究 和探索电影蒙太奇技巧,创立了蒙太奇理论,其 理论著作有《蒙太奇论》、《蒙太奇1938》、 《垂直蒙太奇》、《杂耍蒙太奇》、《电影中的 第四维》、《镜头以外》等,对运动视觉的研究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詹姆斯· 吉布森
詹姆斯· 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 1904—1979)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从事 知觉心理学研究,提出视知觉是人类对环 境信息产生的一种直接知觉,不需要经过 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直接知觉理论。
6.大卫· 马尔
大卫· 马尔(David Marr,1945—1980) 是英国心理学家,他将心理学、人工智能 和神经生理学结合起来,对视觉的研究作 出了重要贡献,是计算视觉的奠基人蒂安· 梅茨(Christian Metz, 1931—1993)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电 影研究符号学大师,他对电影语言结构学 的研究使他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锋。
3.鲁道夫· 阿恩海姆
鲁道夫· 阿恩海姆(Rudolph Arnheim, 1904—1994)出生于德国,是艺术理论家, 格式塔心理学派学者。他的《艺术与视知 觉》、《视觉思维》等著作,是视觉传播 研究的必读书目。
六、中国的视觉传播研究
毫无疑问,视觉传播研究才刚刚起步, 中国国内的视觉传播研究现状也是如此, “新”和“多元”也体现在国内的这个研 究领域。
第二节 学科奠基人
在展开随后的关于视觉传播理论的深入介 绍之前,有必要对视觉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些 先行者予以介绍。
1.索· 沃斯
索· 沃斯(Sol Worth,1922—1977)出 生在美国,他的身上有许多光环,他被称 为画家、摄影师、电影制作人、学者、在 人类学研究领域使用电影调查方法的先驱 者,以及“视觉传播研究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