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文字
一、填空
1.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_________偶然发现的。
3.甲骨主要出现在________,那是殷商王_________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4.从汉字的书写形体上看,先秦文字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它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 、 。
5.隶书可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又称作 ,今隶又称作 。文字形体结构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叫 ,隶变后的字体变圆为方,笔画易曲为直,大幅度省减,象形性大大减弱, 大大增强。
6.“嶽”与“岳”形体差异主要表现为造字方法的不同,前者是 字,后者是 字。
7. “煙”与“烟”的共同之处是 相同,不同之处是 不同。
8.“愬”与“诉”的音、义全同,并且都是形声字,但在构形上,前者以 为形符,后者以 为形符。
9.“唇”与“脣”的形体差异在于 的不同,“慙”与“惭”的区别则是 不同。
10.“昏”和“婚”属于_________的古今字;“然”和“燃”属于__________的古今字。
二、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 本 鸟 通 见 刃 上 耳 悲 涉 旌 既 牧 本 颖 鱼 歌 江 下 耳 果 悲 陟 门 题 旦 视 疆 寸 马 弃 粪 户 牟 鬲 采 徒 廿 禾 眉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四、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本 裁 从 象 徒 泪 刃 堵 鼠 莫
五、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六、什么是“亦声”字? 什么是“省声”字? 什么是“省形”字?
七、写出下面例句中加点字的今字。
1.齐师败绩,知伯亲禽颜庚。(《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2.责收毕,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四》)
3、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公孙丑上》)
4.昔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墨子·兼爱》)
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7.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荀子·天论)
8.闲窥石镜清我心。(李白:庐山谣)
9.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10.少益耆食,和于身也。(战国策·赵四)
八、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对应的繁体字,并说明它
们表示的是不是一个词。
1.丑—— 醜
2.谷——榖
3.表——錶
4.饥——饑
5.製——制
6.厂——廠
7.了——瞭
8.發——髪
九、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
4.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5.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大宗师》)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8.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
10.姜氏何厭之有?(《左传·隐公元年》)
十、选择题
1.汉字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
A.汉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B.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C. 汉字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产生的。 D.结绳和契刻是汉字产生的基础。
2.战国时秦国使用的文字属于( )。
A.古文 B小篆 C.大篆 D.隶书
3.战国时六国文字属于( )。
A.籀文 B.古文字 C.篆文 D小篆
4.据史书记载,我国第一部学童识字的字书是( )。
A.仓颉篇 B.爰历篇 C. 博学篇 D. 史籀篇
5.楷书产生的时间是( )。
A.汉末 B.魏晋之交 C.六朝 D.晋代
6.属于“六书”中造字之法的是( )。
A.指事、假借 B.象形、会意
C.转注、假借 D.转注、形声
7.“巢”字按六书的分类应该是( )。
A.会意字 B.象形字 C.形声字 D.指事字
8.下列各组字中没有会意字的是( )。
A.武、牧、景 B.信、始、眉 C. 春、更、鹿 D.斯、国、益
9.“陵”字依小篆形体应归人《说文解字》中的( )。
A.耳部 B.且部 C.阜部 D.邑部
10.“肤”字依小篆形体应归人《说文解字》中的( )。
A.月部 B.肉部 C.丨部 D.口部
11.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
A.反返 B.见现 C.孰熟 D.北背
12.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
A.竟境 B.其箕 C.贾价 D.昏婚
13.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
A.卒猝 B.辟僻 C.伯霸 D.受授
14.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
A.被披 B.直值 C.莫暮 D.何荷
15.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义分化而形成的是( )。
A.陈阵 B.知智 C.然燃 D.贾价
16.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
A.赴讣 B.反返 C.女汝 D.责债
17.下列各组古今字属于同
音假借而形成的是( )。
A.弟悌 B.内纳 C.坐座 D.莫暮
18.下列各组字不属于异体字的是( )。
A.概、檗 B.够、夠 C.部、陪 D.和、咊
第二章 词汇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
二、从词义范围看,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哪些?
三、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有哪些?
四、古今词义轻重变化有哪些?
五、解释下面成语中加横线字的意义。
1.义愤填膺:
2.断发文身:
3.防患未然:
4.一语破的:
5.一鼓作气:
6.久假不归:
7.家给人足:
8.度长絜大:
9.放荡不羁:
10.日薄西山:
11.皓首穷经:
12.安之若素:
六、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
1. 讽诵——
2.容止——
3.丰登——
4.树艺——
5.功伐——
6.劝勉——
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其古今词义的异同:
1.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上》)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3.假令韩信学道廉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4.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吕氏春秋·慎行》
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8.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 司马迁《报任安书》)
9.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
10.是子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周书·文帝纪下》)
八、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徒]
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
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5.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
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蔺列传》)
[乱]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
2.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3.故疏者必危,亲者必乱,已然之效也。(贾谊《治安策》)
4.涉字胃为乱。(《诗经·大雅·公刘》)
[卒]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
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蔺列传》)
3、鲁肃闻刘表卒。(司马光《赤壁之战》)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三》)
5.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汉乐府《焦仲卿妻》)
[报]
1.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2.夫天下之报殃于无德者。(《大戴礼记·用兵》)
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张衡《四愁诗》)
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及]
1.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公二年》)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辞》)
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4.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孟子·梁惠王上》)
[如]
1.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左传·僖公二八年》)
2.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3.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4.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管子·小匡》)
[免]
1.齐王遁逃走莒,仅以身免。(《战国策·燕二》)
2.王陵遂病免归。(《史记·吕太后本纪》)
3.免胄而趋风。(《左传·成公十六年》)
4.狱讼成,……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周礼·秋官·乡士》)
[贰]
1.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周礼·天官·大宰》)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3.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经·大雅·大明》)
4.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九、解释下列句中偏义副词
1.“(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列子·杨朱》)
2.“心疑之,阴独察其动静。”(《汉书·金日磾传》)
3.“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
5.“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晋书·王献之传》)
十、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联绵词并分析其意义。
1.聊逍遥兮容与。(《楚辞·湘夫人》)
2.荒忽兮远望。(《楚辞·湘夫人》)
3.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七月》)
4.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楚辞·橘颂》)
5. 观流水兮潺湲。(《楚辞·湘夫人》)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十一、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1.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2.伐一侵一袭
3.牙一齿
4. 驰—驱
5.召—招
十二、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十三、解释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发]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2.塗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下》)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赵策》)
5.夫鹓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
6.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间]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十四、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途径和类型。
十五、选择题
1.“豆”的本义为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后来指“豆类食物”。词义引申的结果是( )。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更替
2.“皮”的本义为带毛的兽皮,后来泛指兽皮和人的皮肤。词义引申的结果是( )。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更替
3.“金”的本义泛指一切金属,后采专指黄金。词义引申的结果是( )。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更替
4.“朝”的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朝拜”、“朝廷”、“朝代“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属于( )。
A.发散式 B.线条式 C.混合式 D.其它
5.“绝”的本义是“断丝”,引申为“断绝”、“横渡”、“横穿”、“极”、“非常”、“高超”、“绝妙”等义。词义引申的类型属于( )。
A.发散式 B.线条式 C.混合式 D.其它
第三章 语法一
一、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二、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条件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名词做状语有哪些情况?举例说明。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原类的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4.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弛之。(《齐晋鞍之战》)
5.齐师败绩。遂之,三周华不注。(《齐晋鞍之战》)
6.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鞍之战》)
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戳之不祥。(《齐晋鞍之战》)
8.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薛谭学讴》)
9.秦青弗止,钱于郊衢。(《薛谭学讴》)
10.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纪昌学射》)
11.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伯东荐九方皋》)
12.暮,何不炳烛乎?(《欲学不畏暮年》)
13.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竖谷阳献酒》)
1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15.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郑伯克段于鄢》)
16.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鄢》)
1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18.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19.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冯谖客孟尝君)
20.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 (《冯谖客孟尝君》)
2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
22.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冯谖客孟尝君》)
23.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冯谖客孟尝君》)
2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2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子路从而后》)
26.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二子焉。(《子路从而后》)
2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子路从而后》)
28.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北冥有鱼》)
29.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腾文公下)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冯谖客孟尝君)
3、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齐晋鞍之战)
5、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第四章 语法二
一、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
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
三、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四、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有几种形式?
五、说明下列灵活运用的判断句表达的意义:
1、族庖月更刀,折也。(庖刀解牛)
2、曹公,豺虎也。(鸿门宴)
3、百乘,显使也。(冯谖客孟尝君)
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额孟尝君)
5、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6、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六、 说明下列句中“是”的用法:
1、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天论)
2、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3、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齐桓公伐楚)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6、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7、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西门豹治邺)
8、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9、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为政)
七、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双宾语句,并指出其结构类别。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2.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五人墓碑记》)
3.若变起,足下以—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谭嗣同》)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杇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治长》)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八、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九、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词序,并指出其类别。
1.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2.《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
荡。”其祁奚之谓矣。(《左传·襄公二年》)
3.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4.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5.且晋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五、请指出下列句子的习惯句式,说明其用法,并加以翻译。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论语·述而》)
3.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战国策·秦策一》)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5.今有医於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墨子·非攻中》)
6.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
7.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左传·定公十三年》)
8.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六、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并说明其省略的类别。
1.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桓公》)
2.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左传·宣公四年》)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5.人皆有兄弟,我独无。(《论语·颜渊》)
6.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韩非子·和氏》)
7.胥靡逃之魏,卫赎买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战国策·卫策》)(注:左氏,卫国地名)
8.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五章 语法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以”用作连词的是( )。
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隐公元年)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C.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下列各句中“且”表并列的是( )。
A.先生且喜且愕。(马中锡:中山狼传)
B.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四)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D.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3.《史记·高祖本纪》:“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句中前一个“则”的用法是( )。
A.表承接 B.表转折 C.表假设
D.表因果
4.下列作连词不表转折的是( )。
A.则 B.而 C.然 D.以
5.下列各句中“而”用作连词表因果的是( )。
A.玉在山而草木润。(荀子·劝学)
B.得其精而忘其粗。(列子·说符)
C.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D.昭公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下列各句中“因”表凭借的是( )。
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沈括:梦溪笔谈)
B.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C.因烧其券,民称万岁。(战国策·齐四)
D.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孟子·离娄上)
二、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1.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春申君列传》
2.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
3.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受累仅三十口。(韩愈《与李翊书》)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史记·魏公子列传》)
6.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孙膑》)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代词的用法
1. (屈原)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3.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4.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史记·滑稽列传)
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史记·陈涉世家)
7.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荀子·天论)
8.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史记·滑稽列传)
9.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10.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11.从兹始免征云南。(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四、请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用法,并译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1.不慕仁义而治强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毕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也。(《史记·项羽本纪》)
3.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鸿门宴》)
4.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谏逐客书》)
5.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史记·淮阴侯列传》)
6.先生不羞,事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7.吾
以女为死矣。(《论语·先进》)
8.能以礼让为国乎?(《论语·里仁》)
五、请说明下列句中结构助词“之”的用法。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齐桓公伐楚》)
2.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4.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吕氏春秋·长兄》)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第六章 修辞
一、选择题
1.《左传·隐公元年》:“公人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合叙 B.夸饰 C.省略 D.互文
2.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代称 B.比喻 C.双关 D.委婉,
3.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运用的修辞方式( )。
A.双关 B.对偶 C.比喻 D.代称
4.《孟子·离娄下》:“抽矢扣轮,去其金。”句中“金”的意思是( )。
A.比喻贵重 B.代称兵器 C.代称箭头 D.代称印
5.《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所运用的修辞方式( )。
A.明喻 B.隐喻 C.博喻 D.借喻
6.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双关 B.比喻 C.代称 D.委婉
7.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句中“三晋”是代称,其类型是( )。
A. 以部分代全体 B.以具体代抽象 C.以古代今 D.以泛称代个别
8.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双关 B.合叙 C.对偶 D.委婉
9.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对偶 B.双关 C.合叙 D.倒置
10.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比喻、夸张 B.借代、双关 C.合叙、夸张 D.互文、合叙
11.陆游《游西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正对 B.反对 C.串对 D.句中对
12.《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单句对 B.复句对 C.句中对 D.串对
13飞南朝乐府·子夜歌》:“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句中的“匹”是( )。
A.谐音双关
B.词义双关 C.句意双关 D.以上都不是
14.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互文 B.委婉 C.倒置 D.合叙
15.《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单句对 B.隔句对 C.反对 D.严对
16.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比喻 B.倒置 C.互文 D.合叙
17.杜甫《潼关吏》:“艰难奋长戟,千古用一夫。”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代称 B.比喻 C.双关 D.夸张
18.《史记·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互文 B.合叙 C.借代 D.委婉
19.《荀子·天论》:“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
A.互文 B.夸张 C.合叙 D.比喻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
1.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山·巫峡》)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巫山·巫峡》)
5.杇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治长》)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人珠廉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9.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10.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风赋》)
11.公已失老母,方寸乱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13.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无论》)
14.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别赋》)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6.一登龙门,则声价百倍。(李白《与韩荆州书》)
17.淮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河广》)
18.及三闾桔颂,情采芬芳。(《文心雕龙·情采》)
19.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棲老凤凰枝。(《秋兴八首》)
20.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汉书·高帝纪》)
三、简答题
1.古汉语常见的修辞方式有哪几种?
2.引用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3.什么是代称?举例说明代称的几种情况。
4.什么叫委
婉?委婉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第七章 工具书和工具书的使用
一、选择题
1.部首编排法始于( )。
A.《史籀篇》 B.《仓颉篇》
C.《尔雅》 D.《说文解字》
2.我国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大字典》 D.《说文解字》
3.《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结构的术语“从某从某”或“从某某”,是说明该字属“六书”中的( )。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指事
4.《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海》的部首数分别是( C )。
A.540、250、214 B.214、250、540
C.540、214、250 D.214、540、250
5.《广雅》的作者和时代是( )。
A.刘熙,东汉 B.张揖,三国·魏
C.刘熙,三国· 魏 D.张揖,东汉
6.我国最早的韵书是( )。
A.李登的《声类》 B.孙愐的《唐韵》
C.陆法言的《切韵》 D.陈彭年的《广韵》
7.《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
A.毕沅 B.戴震 C.阮元 D.王念孙
8.《经籍籑诂》的编排方法是( )。
A.部首法 B.笔画法 C.注音字母法 D.平水韵目法
二、填空题
1.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________、音序检字法、___________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2.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较为科学。
3.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校定。全文分为___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4.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
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
6.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
7.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扬雄的《 》。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王筠的《________》、《_________》。
9.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____》、刘淇的《_______》、杨树达的《_______》。
三、简答题
1.古代工具书的注音方法有哪几种?
2.《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是什么?
3.《尔雅》的历史地位是怎样的?
4.什么是“十三经”?
第八章 音韵学基础
一、选择题
1.音韵学所谓的“今音”指的是( )。
A.现代音 B.近古音 C.中古音 D.上古音
2.音韵学中,全面分析音节结构并且探
讨发音原理和方法的是( )。
A.古音学 B.今音学 C.等韵学 D.北音学
3.能够说明古人已经开始进行音节分析的是( )。
A.反切的出现 B.四声的确定
C.韵书的产生 D.字母的创立
4.“叶音”说始于( )。
A.汉末 B.南北朝 C.宋代 D.元明清
5.第一个给古韵分部的音韵学家是( )。
A.吴械 B.陈第 C.顾炎武 D.钱大昕
6.下列字母中,重唇音是( )。
A.帮 B.敷 C.定 D.彻
7.下列字母中,轻唇音是( )。
A.帮 B.敷 C.定 D.彻
8.下列字母中,舌头音是( )。
A.知 B.从 C.穿 D.泥
9.下列字母中,舌上音是( )。
A.知 B.从 C.穿 D.泥
10.下列字母中,齿头音是( )。
A.知 B.从 C.穿 D.泥
二、名词解释
1.声类
2.《集韵》
3.《中原音韵》
4.四呼
5.平分阴阳
6.浊上变去
7.入派三声
8.反切
9.三十六字母
三、举例说明古书中的破读和假借现象,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四、指出下列反切不能直接用今音拼读的原因。
1.东,德红切;
2.杜,徒古切;
3.龙,力锺切;
4.筹,除留切;
5.哜,在计切;
6.虬,渠幽切;
7.悭,苦坚切;
8.厚,胡口切;
9.心,息林切;
10.头,度侯切;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无舌上音”。
2.举例说明“古无轻唇音”。
六、写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并标明其中的拗救。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