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周庭银)-.微生物实验室设置及管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30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检测保证微生物检验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我院微生物室。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标准操作】1.仪器设备的质控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设备是光学显微镜、温箱、二氧化碳培养箱、普通冰箱与低温冰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等。
这些设备的质量控制标准见表1。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自动化仪器和微量生化反应系统相继进入实验室。
使微生物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快速、准确。
对于这些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可根据厂商推荐的方法去做,确保测试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表1 临床微生物室常用仪器的质量控制2.培养基质量控制用于临床标本中微生物分离的培养基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作以下3方面质控。
2.1 一般性状液体培养基应透明、清亮,颜色符合要求。
固体培养基应表面湿润但无水汽、平整光滑,厚薄均匀,一般厚度在3mm(M H平板厚度不得<4mm)。
斜面的长度不得超过试管长度的2/3。
pH值应在规定值±0.2的范围内。
2.2 无菌试验新制备的培养基要按批号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标本作无菌试验。
无细菌生长结果合格,有细菌生长,说明培养基已受杂菌污染,除了寻找原因外,应不再使用。
2.3 细菌生长试验要用已知标准菌株按照NCCLS推荐的方法测定培养基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表2列出10种常用固体培养基的质量鉴定标准及所需标准菌株。
3.试剂质控3.1 染色液质控细菌室最常用的染色液是革兰染色液和抗酸染色液。
对自制的染色液,要求将整个配制过程的操作步骤形成记录并保存。
瓶签上注明染色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商品化染色液应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存放条件、失效期加以说明并向客户提供质量保证书。
按照CLSI2009的规定,初次使用时必须用标准菌株作质量鉴定,以证实配制无误,以后每周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结核分枝杆菌H37Ra(ATCC25177)分别对革兰染色液、抗酸染色液进行室内质控。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
• 最重要的标本必须最先接种培养基。
• 通过手术等侵入性手段采集的标本要以最 快的速度接种培养。
• 延误接种和处理某些标本会影响培养质量 及分离出病原菌的能力。
标本预处理
总是选择标本最脓的部分接种培养和涂片。 1体液(除外尿液) 1)正常无菌体液 • 澄清体液用细胞离心机浓缩涂片 • 此外培养时,需接种平板和肉汤培养,标本和肉
汤比为1:10. • 关节和腹腔液标本,标本培养量需10ml. • 对于需氧菌,培养时标本接种量大比标本离心后
接种培养阳性率更高。 • 通常关节液和腹腔液接种需氧血培养瓶和厌氧血
培养瓶各10ml可提高阳性培养率。
2)用试子采集的其他液体标本,接种平板和涂片
2 试子
拒收未使用运送培养基的干燥试子
• 用试子划平板第一区,如果有两个试子标本,则 用另一个涂片。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环节
分析后 紧急报告
标本运留送取、分分析析前前
标本合格判定
培养基、试剂 仪器设备
分析中
基本要求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范畴
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学特殊性——得到正确分析结果的基础
分析中质量控制: •常规仪器和设备 •(成品商业培养基)(诊断抗血清)
分析后质量控制: 1、临床微生物学“紧急报告值” 2、监测报告结果是否正确、清楚、及时。
2、正确的运送方式(sop)
(运送工具和有效时间及储存方法等) • 标本因冷藏及pH改变或在氧气中暴露,可能减少很
多种细菌的存活时间
脑膜炎球菌,淋病奈瑟菌,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沙门菌,志贺氏菌,
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及厌养菌
• 定量评价细菌数量的培养(尿标本)(运送时间)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3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13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3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4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革兰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4)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45)取粪便脓血部位标本根据检验申请单要求选择平板,立即接种。
4.6 尿标本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将尿标本混匀,用10ul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分离细菌和菌落计数。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收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X-JY-CZ-WSW-0563灭菌。
用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移种之菌落。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将接种环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穿刺线推出接种环。
4.4 穿刺培养法4.4.1 此法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某些生化反应。
4.4.2 以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物,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环。
4.5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
在试管内壁于液面交界处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
遂昌县中医院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目录1.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2.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3.呼吸道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4.尿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45.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56.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67.粪便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78.穿刺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89.脑脊液、胆汁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910.组织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011.静脉道管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112.眼、耳及乳突分泌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213.样本接收、核对、接种、培养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314.菌株的纯化、鉴定、药敏流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415.普通MicroScan板接种培养流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516.判读普通革兰阳性板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617.判读普通革兰阴性板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718.普通Microscan 板报告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819.常见标本培养结果解释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920.KB法药敏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02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122.β-内酰胺酶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223.革兰染色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324.抗酸染色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425.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标准操作程序---------------------WSW-S O P-2526.AccuStep衣原体抗原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627.ATB FUNGUS2真菌药敏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728.培养基的制备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829.触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930.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031.芽管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13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2遂昌中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准操作程序日期:05年 9月 5日版号:2004—1第 1页,共1页【目的】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微生物检验是指对各种环境、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样品采集、检验方法、质控措施等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
首先,样品采集是微生物检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外界环境对样品的污染。
同时,采样工具和容器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净度和代表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也是微生物检验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合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常见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法、免疫学方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质控措施也是微生物检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包括环境监测、仪器校准、实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控措施,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记录也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同时,对于每一次检验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的查阅和追溯。
总的来说,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样品采集、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健全的质控措施以及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记录,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保障公共健康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为微生物检验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使微生物检验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可靠。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因此,标准化操作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实验操作、结果判读等方面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
1.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影响临床诊断。
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的时间应符合临床需要,并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检出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时间。
(2)标本采集部位,标本采集部位应选择合适的部位,并且在采集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干扰。
(3)标本容器,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类型的容器进行采集,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并且在采集后要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核心环节,其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操作环境,实验操作应在符合微生物检验要求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外部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应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每一个操作步骤,避免操作失误。
(3)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标本信息、操作步骤、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的结果分析和追溯。
3. 结果判读。
结果判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最后一步,也是决定临床诊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结果判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果解读标准,对于不同的微生物检验结果,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进行解读,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2)结果报告准确性,结果报告应准确无误,包括微生物的种类、数量、药敏信息等内容,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3)结果保存与追溯,检验结果需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追溯,以便后续的质控和审查。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从事微生物检测、诊断、科研等工作的实验室。
第三条实验室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实验室基本要求第四条实验室应设立专用区域,包括工作区、无菌区、试剂区、洗涤区等,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五条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六条实验室应配备充足的试剂、耗材,并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
第七条实验室应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八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保持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皮肤有伤口者不得进入实验室。
第十一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章操作规程第十二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三条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操作规程,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五条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技能考核,提高操作水平。
第五章检测与报告第十六条实验室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检测结果应及时、准确报告,并对检测结果负责。
第十八条检测报告应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妥善保存。
第六章质量控制第十九条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检查。
第二十条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外部质量评估和考核,确保检测质量。
第七章应急处理第二十一条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
【sop】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为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三、责任人: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员;四、安全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五、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1.微生物实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2.微生物实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4.微生物实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75%的酒精)。
5.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微生物实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需要带入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7.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用75%酒精溶液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操作。
8.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微生物实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微生物实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9.样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空白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于高压蒸汽灭菌锅121℃保持20min后取出清洗。
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75%酒精溶液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3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13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3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4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革兰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4)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45)取粪便脓血部位标本根据检验申请单要求选择平板,立即接种。
4.6 尿标本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将尿标本混匀,用10ul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分离细菌和菌落计数。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收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X-JY-CZ-WSW-0563灭菌。
用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移种之菌落。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将接种环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穿刺线推出接种环。
4.4 穿刺培养法4.4.1 此法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某些生化反应。
4.4.2 以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物,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环。
4.5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
在试管内壁于液面交界处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周庭银)-实验室人员配置
实验室人员配置及培训程序
1.目的
规范实验室人员配置及培训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实验室人员配置、管理、培训及考核。
3.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本科室工作人员培训及管理工作。
4.程序
4. 1人员要求
4.1.1实验室应由一人或多人负责管理,其负责人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五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
4. 1. 2本实验室检验人员应具有医学检验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
4. 1. 3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卫生部或地方临床检验中心举办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并取得资格证。
4.1.4对于新进入本室的工作人员,在上级检验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验工作,应在最短时间内取得资格证。
4. 2人员配置
4. 2. 1实验室应配置高级、中级和初级工作人员。
4.2.2各级检验人员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全面管理、技术指导、解决与临床沟通及技术疑难问题。
检验人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参与部分实验室管理工作。
4. 3人员培训及考核实验室应有每年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培训、客户服务培训、安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按实验室的规定应至少每3个月对人员进行胜任该岗位的考核,并提供记录。
4. 4人员管理实验室建立所有工作人员的技术档案,包括:学历、任职资格、发表论文、研究成果、培训等相关材料复印件。
技术档案分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文本档案每年更新1次,电子档案随时更新。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制定了本实验室操作规程。
本规程旨在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污染,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室安全1. 实验室进入与离开:a.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室专用外套、手套、实验鞋等。
长发应该束起来,避免遮挡面部。
b. 进入实验室前,应该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c. 离开实验室时,应该将实验室服装放置在指定的地方,避免污染其他区域。
d. 离开实验室时,应该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 实验室操作安全:a. 实验室内严禁进食、饮水和吸烟。
b. 实验室内不得随意更换实验器材和试剂,必要时应经过主管人员的批准。
c.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未经授权的实验操作。
d. 实验室内使用的器材和试剂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和损坏。
三、实验室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a. 在实验室操作前,应检查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b. 检查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应急设备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实验室操作流程:a.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实验器材。
b. 在操作前,应对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c. 操作过程中,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温度。
d.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实验器材,避免残留物的交叉污染。
四、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注意个人卫生,时常洗手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
3.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4. 注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微生物的扩散和滋生。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为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三、责任人: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员;四、安全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五、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1.微生物实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 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2.微生物实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4.微生物实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75%的酒精)。
5.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微生物实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需要带入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7.工作人员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用75%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操作。
8.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微生物实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微生物实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
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空白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于高压蒸汽灭菌锅121℃保持20min后取出清洗。
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75%酒精溶液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 0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
SOP_06-15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一、目的:为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SW AQ》,以确保临床微生物实验与AQ。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
三、支持性文件:《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SWAQ》等四、执行人员:微生物实验与值班人员。
五、操作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
实验室的内部装饰,应注意与外界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并具备紧急的消防、AQ、急救设施。
细菌室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实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外部污浊气体和昆虫进入室内污染环境。
室内禁用电扇,以避免加速气体流动,造成细菌播散。
2、细菌室必须装有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离操作台面1m的高度,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
对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
3、室内备有工作人员洗手使用的肥皂和自来水源。
此水源不可与处理标本相关的水源共用。
须设置消毒剂水盆,供操作后浸手用。
4、室内必须常备消毒剂,如来苏或过氧乙酸,一旦发生菌液溅落试验台面或地面,应能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5、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
6、室内对接收的标本和消毒过的器具,要分别指定地点放置,特别是对无菌和有菌的器具要明显隔开。
用过的试管、平皿必须及时高压灭菌处理。
7、不能或不便高压灭菌的标本和废弃物品须焚化处理。
8、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9、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无菌实验室对无菌实验室以及在其中操作的要求如下: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
无菌室与外界开有一拉门小窗,供传递器具用。
2、在无菌室中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等操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他操作。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
微生物检验流程及操作标准微生物检验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标本采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规章制度正确采集标本,及时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接种处理。
在运送标本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氧气,以防止标本干燥。
2. 镜检:检验人员运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标本,辨别相关致病菌的形态与数目,并进行初步判断。
必要时,还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后再观察,以对致病菌的性质和来源进行鉴别,更能排除污染因素,使标本致病菌的检出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3. 分离培养:采集的标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吸附细菌,如果在镜检环节发现标本上吸附的细菌,就需要对标本实施分离纯化,并将其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如显色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再将空气和温度调整至适合细菌生长的数值,获得便于进一步鉴定的细菌。
4. 细菌鉴定:检验人员通过细菌形态、菌落特点、酶类检测、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方式鉴定分析分离获得的标本,明确致病原因。
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标准如下:1. 尽量在病程早期、症状典型以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标本。
2. 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盛放。
3. 血液为无菌液体,因此在采集时要避免皮肤的正常菌群污染。
多采用血培养瓶运送,随后放入血培养系统自动培养。
如有报阳则进行下一步检验:涂片镜检报给临床初步结果;需氧和厌氧瓶分别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与厌氧血平板等;随后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4. 脑脊液标本一般需要进行离心,以富集细胞。
一般检验流程为进行涂片镜检,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等。
增菌管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转至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弱平板等。
5. 痰液镜检一般包括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分离培养多用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6. 尿液常做定量检测,取10微升尿液进行连续划线。
7. 粪便常用革兰染色做菌群比检测;分离培养多用麦康凯与SS平板。
8. 各类微生物标本应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准确信息。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标准化操作
• 观察20-30个视野。
• 假如每个视野发现>10个鳞状上皮细胞则拒收标本,不进 行培养。
• 假如每个视野发现<10个鳞状上皮细胞,则选择有多形核 白细胞的区域并用油镜视野进行观察(1000x)。
• 以下几种标本不能进行筛选或拒收:
囊性纤维化病人留取的标本、用于抗酸菌检查的标本和用 于军团菌检查的标本。
任何人
任何人 任何人
任何人 不同人
通过直接导管获得
100任意数量机会致病菌
通过外科手术从肾脏获得 任意数量(肉汤增菌,厌氧菌)
Percutaneous bladder tap经皮膀胱吸取
任意数量(肉汤增菌,厌氧菌)
Any任何标本
任何数量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争议
任何数量的酵母菌
组织或吸取物中革兰染色的评价
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腐 生葡萄球菌,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a
b
#2 接种血平皿和麦康凯平
皿 0.001ml接种环
#3
空气孵育24小时
GPC
#6
注意: •革兰阴性杆菌在血平
皿和麦 康凯平皿上均 生长良好 •革兰阳性球菌仅在血 平皿上生长良好
尿培养的评估标准
注意:不要倾倒
#4
上下吸取 10次以上 混匀沉淀
尿培养的划线方式
第一区 = 50,000 cfu/ml 第二区= 75,000 cfu/ml 第三区= 100,000 cfu/ml
沿中心线向下= 50,000 cfu/ml
长向边缘= 100,000 cfu/ml
b a #1 收集中段尿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
5.5 检验过程 5.5.1.1 细菌培养和鉴定程序应满足如下要求: (a) 所选择的涂片、染色技术、培养基应能从样品中分
离、识别相应的病原菌; 鉴定方法应符合要求,如:通过血清学、革兰染色、
菌落形态、生长条件、代谢反应、生化和Βιβλιοθήκη 活性、抗菌 药物耐药性谱等特性鉴定;
应有处理组织样品的能力;
b. 应明确伤口样品培养程序,深部伤口感染应至少 包 括样品采集、需氧菌及厌氧菌的培养及鉴定。如果 不具备厌氧培养条件,则应将样品置合格的运送系统 迅速送有条件的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检测苛养菌(如 放线菌,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等)的方法;
高起点
先进性
遵循标准
可行性
实验室设计在前, 方便性 建设在后
舒适性
内 容:
实验设施建设 实验室设备 人员建设
技术建设 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
临床微生物检验认可主要相关文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CNAS对医学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学
检验领域的认可要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中涉及的病毒血清学 检验、基因扩增检验、寄生虫检验等应符合相关 专业领域应用说明的要求。
VITEK2
Myla4.4
VITEK MS Prep Station
MS
Power Ionising VVaaccuuuumm Negative
报告审核
自动孵育 图像采集
自动接种
标本接收
微生物实验室 全面自动化
信息化 流程化
建设几个关注点: 理 念:
科学规划
安全性
精心设计
科学性
周全考虑
功能性
生长试验或与旧批号平行试验、生长抑制试验(适用时)、 生化反应(适用时)等,应以质控菌株进行验证; g. 一次性定量接种环每批次应抽样验证。
人民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程序
人民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程序
1.目的:建立实验室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防止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2.本程序的改动程序:
3.本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工作人员提出,经论证其合理性后,报经科主任批准签字后实施。
4.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等。
5.程序:
4 .1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为检验科下设的专业实验室,从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及相关实验工作。
4.2 本实验室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分为配剂室、鉴定室、标本处理室和无菌室,每一工。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总体流程
采血量
•成年患者:推荐的采血量为每套不少于10ml,每瓶 不少于5ml;
•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
•备注:如果实验室收到采血量不足的标本仍需进行培养,则需在
报告单上注明:“送检血液标本量未达到要求,会影响结果的灵 敏度”。
血培养的采集
•从静脉取血; •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 •如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
很少的鳞状上皮细胞 <10个每低倍视野
不合格标本
许多鳞状上皮 >10个/低倍视野
评述
可以在玻片上看到许多鳞状上皮细胞,说明在采集时受 到了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或口水的污染。
很多的中性粒细胞
很少有或没有中性粒细胞 免疫抑制的病人也会出现中 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都很少的标本需要培养
很多中性粒细胞混合有形态多样的细 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纺锤形,革兰 氏阳性球菌)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总体 流程
标本前处理 标本筛选 药敏试验 报告
实验室质量控制环节
分析后
危急值 报告
标本采集、 运送
分析前
标本合格判定 培养基、试剂
仪器设备
分析中
室间质评
微生物结果的影响因素
针对性的检验申请 病人准备 标本的采取 标本的运输
标本的保存和处理
4-15% 18.5-47%
标本检验
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判读。
•不主张换针头入瓶 •有血的培养瓶不可放入冰箱
和冻箱保存。
血培养的运送
• 采集后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2小时内) • 接种前后的血培养瓶不得冷藏或冷冻。 • 任何延误送入自动连续监测血培养仪的行为将会延误或阻止细 菌生长的检测; • 血培养瓶保留在室温不得超过数小时;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操作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标准化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化操作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检验效率和降低误诊率。
本文将从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培养和鉴定等方面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
一、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标本采集不当会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和假阳性率的增加。
因此,在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标本采集时间应该在病情发生后的早期,以避免细菌繁殖过多而影响检验结果。
2. 标本采集前应该对采集部位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细菌污染。
3. 标本采集时应该采集足够的量,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二、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标本处理不当会导致细菌死亡或者繁殖过多而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在标本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标本处理应该在采集后尽快进行,以避免细菌死亡或者繁殖过多而影响检验结果。
2. 标本处理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保证细菌的存活和检验的准确性。
3. 标本处理时应该避免污染,以避免影响检验结果。
三、培养培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三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培养不当会导致细菌死亡或者繁殖过多而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在培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培养条件应该符合细菌的生长要求,以保证细菌的存活和检验的准确性。
2. 培养时间应该足够长,以保证细菌的繁殖和检验的准确性。
3. 培养时应该避免污染,以避免影响检验结果。
四、鉴定鉴定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鉴定不当会导致误诊和漏诊。
因此,在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鉴定方法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2. 鉴定时应该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3. 鉴定时应该避免主观判断,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总之,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标准化操作,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检验效率和降低误诊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室设置及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程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置和日常管理等。
3.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参与本实验室设置和管理。
4.程序
4. 1实验室设置
4.1.1临床微生物室设标本接种、细菌鉴定和药敏、培养基配制等岗位。
4. 1. 2微生物实验室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污染区为已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标本收发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等;半污染区为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缓冲间、工作服放置室、走廊等;清洁区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办公区、会议室、休息室等。
4. 2实验室管理
4. 2. 1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制度,参见《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4.2.2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内;进修、实习或其他科室人员应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并登记后才能进入实验室;禁止穿着工作服进入清洁区。
4.2.3实验完毕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2.4污染的处理参见《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4.2.5实验室质量管理参见《质量管理程序》、《室间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等相关文件。
4.2.6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参见《实验室安全管理程序》、《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程序》等相关文件。
4. 2. 7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参见《实验室人员的配置及培训程序》、《工作人员职责设置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