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北大版】6.8
高等代数北大版1-6
例1. 判别多项式 f ( x ) 有无重因式.
f ( x ) x 5 10 x 3 20 x 2 15 x 4
§1.6 重因式
推论5
不可约多项式 p( x )为 f ( x ) 的 k 重因式
p( x )为 ( f ( x ), f ( x )) 的 k 1 重因式.
p( x ) 是 f ( x ) 与 f ( x ) 的公因式.
§1.6 重因式
推论3 多项式 f ( x )没有重因式 ( f ( x ), f ( x )) 1 . 推论4
f ( x ) P[x ] ,若 ( f ( x ), f ( x )) p1r1 ( 可约多项式, 则 pi ( x ) 为 f ( x )
的 ri 1 重因式.
§1.6 重因式
说明
根据推论3、4可用辗转相除法,求出 ( f ( x ), f ( x )) 来判别 f ( x )是否有重因式.若有重因式 ,还可由
( f ( x ), f ( x )) 的结果写出来.
注:
f ( x) f ( x ) 与 ( f ( x ), f ( x ))有完全相同的不可约因式,
f ( x) 且 的因式皆为单因式. ( f ( x ), f ( x ))
§1.6 重因式
§1.6 重因式
2. 定理6
若不可约多项式 p( x ) 是 f ( x ) 的 k 重因式 ( k 1 ), 则它是 f ( x )的微商 f ( x ) 的 k 1重因式.
证: 假设 f ( x ) 可分解为
f ( x ) p ( x ) g( x ) ,
k
其中 p( x ) | g ( x ) .
f ( x ) p k 1 ( x ) kg( x ) p( x ) p( x ) g( x )
高等代数【北大版】(8)_OK
§1 λ-矩阵 §2 λ-矩阵的
标准形
§3 不变因子
§4 矩阵相似的条件 §5 矩阵相似的条件
§6 若当(Jordan)标准形 的理论推导
小结与习题
1
§8.4 矩阵相似的条件
定理:
数字矩阵 A, B 相似 E A与 E B等价.
2021/9/5
2
引理1:
设P为数域 A, B P nn , 若有 P0, Q0 Pnn ,
从而,A有n个不变因子,这n个不变因子的乘积
n
等于 E A , 即, di ( ) E A .
i 1
2021/9/5
12
例1. 证明:下列三个矩阵彼此都不相似.
a 0 0
a 0 0
a 1 0
A
0 0
a 0
0 a
,
B
0 0
a 0
1 a
,
C
0 0
a 0
1 a
证: E A的不变因子是:
d1 a, d2 a, d3 a
比较两端,得
T U 1 E B R Pnn ⑦
T E A E BV0
⑧
2021/9/5
9
下证T可逆.
由⑦有, U T E U E B R . 即 E U T U E BR
U T E AV 1 R
E AQ U0 T E AV 1 R
使
E A P0 E BQ0
①
则A与B相似.
证:由 P0 E BQ0 P0EQ0 P0BQ0
P0Q0 P0BQ0 E A
得 P0Q0 E, P0BQ0 A 即 P0 Q01, A Q01BQ0 . ∴ A与B相似.
2021/9/5
高等代数【北大版】课件
线性方程组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常用工具 。
物理问题建模
在物理问题中,线性方程组可以用来描述各 种现象,如振动、波动等。
投入产出分析
通过线性方程组分析经济系统中各部门之间 的相互关系。
控制系统分析
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线性方程组用于描述系 统的动态行为。
PART 03
向量与矩阵
REPORTING
高等代数【北大版】 课件
REPORTING
• 绪论 • 线性方程组 • 向量与矩阵 • 多项式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 二次型与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目录
PART 01
绪论
REPORTING
高等代数的应用
在数学其他分支的应用
高等代数是数学的基础学科,为其他分支提供了理论基础,如几 何学、分析学等。
PART 04
多项式
REPORTING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与运算
总结词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运算性质和运算方法。
详细描述
一元多项式是由整数系数和变量组成的数学对象,具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性质和运算方法。一元多 项式可以表示为$a_0 + a_1x + a_2x^2 + ldots + a_nx^n$的形式,其中$a_0, a_1, ldots, a_n$是整数,$x$是 变量。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总结词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是将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 的过程,有助于简化矩阵运算和分析。
详细描述
矩阵的相似对角化是通过一系列的线性变换 ,将一个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对角矩阵是 一种特殊的矩阵,其非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 为零,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特征值。通过相 似对角化,可以简化矩阵运算,并更好地理 解矩阵的性质和特征。
高等代数北大第三版 在线阅读
3° p2+α
则 在有理数域上是不可约的 .
17
证: 若 在 上可约 , 由定理11, f(x)可分解为两次数较低的整系数多项式积
f(x)=(bx+b1x1+…+b)(cmx"+cmx"-1+…+c)
b,cjez, , m < n ,I+m=n
又 不妨设
…p l 或 plc
判别法来判断是其是否可约 ,此时可考虑用适当的
代换
使
满足
Eisenstein判别法条件 , 从而来判定原多项式
不可约 .
22
命题 有理系数多项式 f(x)在有理系数上不可约
多项式 g(x)= f(ax+b) 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 .
23
例5 证明:
在 上不可约 .
证: 作变换 x=y+1, 则
f(x)=y2+2y+ 2,
取 p= 2, 由Eisenstein判别法知, y2+ 2y+2 在Q上不可约,
所以 在Q上不可约 .
24
说明:
对于许多 上的多项式来说 ,作适当线性代换后 再用Eisenstein判别法判定它是否可约是一个较好的 办法 ,但未必总是凑效的. 也就是说 ,存在 上的
多项式
无论作怎样的代换
都不能
使
f ( x ) = ( sx- r ) ( bjx" - 1 + … + bx+ b )
bez, i=0,1…n-1 比较两端系数 ,
得
an= sbn1, a0= -rbd. 所以 ,sla, r l a
(完整word版)高等代数教案北大版第八章
讲课内容教课时数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第八章λ-矩阵第一讲λ-矩阵2 学时讲课种类讲解法与练习法使学生认识-矩阵的观点,以及-矩阵和数字矩阵的关系,基本掌握-矩阵秩的判断,可逆的条件,以及求逆矩阵。
-矩阵秩的判断,可逆的条件,以及求逆矩阵。
求 -矩阵的逆矩阵启迪式讲解,议论,练习n 阶矩阵A与对角阵相像的充要条件是A有 n 个线性没关的特点向量.那么当只有 m( m n) 个线性没关的特点向量时, A与对角阵是不相像的.对这类情况 ,我们“退而求其次” ,找寻“几乎对角的”矩阵来与A相像 .这就引出了矩阵在相像下的各样标准型问题 .Jordan 标准型是最靠近对角的矩阵而且其相关的理论包括先前相关与对角阵相像的理论作为特例 .其他 , Jordan 标准型的宽泛应用波及到 Hamilton-Cayley 定理的证明 ,矩阵分解 ,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等等 .因为Jordan 标准型的求解与特点多项式相关,而从函数的角度看,特点多项式其实是特别的函数矩阵(元素是函数的矩阵),这就引出对-矩阵的研究 .一、- 矩阵及其标准型定义 1称矩阵 A() ( f ij ()) 为-矩阵 ,此中元素f ij ( )(i1,2,L, m; j 1,2,L , n)为数域 F 上对于的多项式 .定义 2称 n 阶-矩阵A() 是可逆的,假如有A B B A I n并称 B( ) 为A() 的逆矩阵.反之亦然.定理 1 矩阵A() 可逆的充要条件是其队列式为非零的常数,即det( A( )) c0 .证明:( 1)充足性设A=d 是一个非零的数. A*表示A() 的伴随矩阵 ,则d1A*也是一个-矩阵 ,且有A d 1 A* d 1 A*A I所以,A( ) 是可逆的.(2) 必需性设A() 有可逆矩阵B() ,则A B I两边取队列式有A B I1因为 A与 B都是多项式 ,而它们的乘积为1,所以它们都是零次多项式 ,即都是非零常数 .证毕 .例题 1判断-矩阵2 +121A=11能否可逆 .解固然2 +121A=1=201A( ) 是满秩的,但A不是非零常数 ,因此A() 是不行逆的.注意与数字矩阵不一样的是满秩矩阵未必是可逆的.这么定义可逆是有必要的 ,可逆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变换的矩阵能够经过非零常数的倒数逆回去.定义3假如矩阵A() 经过有限次的初等变换化成矩阵B() ,则称矩阵A( ) 与B()等价,记为A B定理2矩阵A()与B() 等价的充要与条件是存在可逆矩阵P、Q,使得B P A Q证明因为 A B, 所以A() 能够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为B() ,即存在初等矩阵P( ),P( ),L ,P( )12s与初等矩阵Q1 ( ), Q2 ( ),L ,Q t ( )使得B( ) P( )P( )L P( )A( )Q( )Q( )L Q( )12s12t令P( ) P1 ( )P2 ( )L P s () ,Q( ) Q1( )Q2 ( )L Q t ( )就是所要求的-矩阵 .它们都是初等矩阵的乘积,进而使可逆的 .证毕 .定义 4矩阵 A() 的所有非零k阶子式的首一(最高次项系数为1)最大公因式 D k称为 A() 的k阶队列式因子.定理 2等价矩阵拥有同样的秩和同样的各级队列式因子.证明设-矩阵A( )经过一次行初等变换化为了B() ,f () 与 g( ) 分别是A( )与B() 的 k 阶队列式因子.需要证明f( )= g().分3种状况议论:( 1)A( )i , j B( ),此时,B() 的每个 k 阶子式或许等于A( ) 的某个k 阶子式,或许与A( ) 的某个阶子式反号,所以 , f ()是B() 的k阶子式的公因子 ,进而f ()| g() .(2)A( )i(c)B( ) ,此时,B( )的每个k阶子式或许等于A( )的某个 k 阶子式,或许等于 A() 的某个 k 阶子式的c倍.所以,f()是B() 的 k 阶子式的公因式 ,进而f()|g( ) .(3)A( )i j( )行与 j行的阶子式和B( ) ,此时,B( )中那些包括i那些不包括 i 行的 k 阶子式都等于A() 中对应的 k 阶子式; B() 中那些包括 i 行但不包括 j 行的 k 阶子式,按 i 行分红两个部分,而等于A( )的一个k阶子式与另一个 k 阶子式的( ) 倍的和,,也就是A() 的两个 k 阶子式的线性组合,所以,f( ) 是的k阶子式公因式进而 f( )| g().,对于列变换, 能够同样地议论.总之 , A() 经过一系列的初等变换变为B() ,那么f()|g() .又因为初等变换的可逆性, B( )经过一系列的初等变换能够变为 A() ,进而也有g( )| f() .当 A( ) 所有的阶子式为零时, B() 所有的 k 阶子式也就等于零;反之亦然.故 A() 与 B( ) 又同样的各阶队列式因子,进而有同样的秩.证毕.既然初等变换不改变队列式因子,所以 ,每个-矩阵与它的标准型有完整相同的队列式因子.而求标准型的矩阵是较为简单的,因此 ,在求一个-矩阵的队列式因子时 ,只需求出它的标准型的队列式因子即可.议论、练习与作业课后反省讲课内容教课时数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第二将λ-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标准型2讲课种类讲解课认识- 矩阵的初等变换,掌握求标准型的方法,掌握最小多项式的观点和求最小多项式的方法。
高等代数课件(北大版)第六章-线性空间§6.7
引入
设 V1,V2为线性空间V的两个子空间,由维数公式 dimV1 dimV2 dim(V1 V2 ) dim(V1 V2 )
有两种情形: 1) dim(V1 V2 ) dimV1 dimV2 此时 dim(V1 V2 ) 0, 即,V1 V2 必含非零向量.
2023/9/15§6.7 子空间的直和
2023/9/15§6.7 子空间的直和
而在和 V1 V3 中,向量 (2,2,2)的分解式是唯一的, (2,2,2) (2,2,0) (0,0,2)
事实上,对 (a1,a2 ,a3 ) V1 V3 , 都只有唯一分解式: (a1,a2 ,0) (0,0,a3 ).
故 V1 V2是直和.
j 1
i 1,2, , s
2023/9/15§6.7 子空间的直和
" " 假若V1 V2 Vs不是直和, 则零向量还有一个分解式
0 1 2 s , j Vj , j 1,2, , s (*)
在(*)式中,设最后一个不为0的向量是 i , (i s)
则(*)式变为 0 1 2 i ,
V1 V2 0
所以 Pn V1 V2 .
2023/9/15§6.7 子空间的直和
练习 1 设V1 、V2分别是齐次线性方程组① 与②的
解空间:
x1 x2
xn 0
①
x1 x2
xn
②
证明: Pn V1 V2
证:解齐次线性方程组①,得其一个基础解系
1 (1,0, ,0,1) 2 (0,1, ,0, 1)
1 2 , 1 V1,2 V
是唯一的,和 V1 V2就称为直和,记作 V1 V2 .
注: ① 分解式 1 2 唯一的,意即
高等代数 北大 课件
拉普拉斯定理与因式分解
总结词
拉普拉斯定理的表述、应用和因式分解的方法。
详细描述
拉普拉斯定理是行列式计算中的重要定理,它提供了计算行列式的一种有效方法。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分解为若 干个因子的过程,是解决代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CHAPTER 04
矩阵的分解与二次型
矩阵的分解
01
02
03
矩阵的三角分解
矩阵的乘法
矩阵的乘法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但不一定满足 交换律。
பைடு நூலகம்
矩阵的逆与行列式
矩阵的逆
对于一个非奇异矩阵,存在一个逆矩阵,使得原矩阵 与逆矩阵相乘等于单位矩阵。
行列式的定义
行列式是一个由矩阵元素构成的数学量,可以用于描 述矩阵的某些性质。
行列式的性质
行列式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分 配律等。
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一个下 三角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 阵之积。
矩阵的QR分解
将一个矩阵分解为一个正 交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 之积。
矩阵的奇异值分解
将一个矩阵分解为若干个 奇异值和若干个奇异向量 的组合。
二次型及其标准型
二次型的定义
一个多项式函数,可以表示为$f(x_1, x_2, ..., x_n) = sum_{i=1}^{n} sum_{ j=1}^{n} a_{ij} x_i x_j$,其中 $a_{ij}$是常数。
VS
二次型的标准型
通过线性变换,将一个二次型转化为其标 准形式,即一个平方项之和减去另一个平 方项之和。
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
正定二次型的定义
对于一个二次型,如果对于所有 的非零向量$x$,都有$f(x) > 0$ ,则称该二次型为正定二次型。
北大高等代数
北大高等代数
北大高等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它是数学中的一支重要分支,是数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高等代数是一门研究代数结构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代数系统的性质和结构,包括群、环、域等代数结构的性质和结构。
北大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群论、环论、域论等内容。
群论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群的性质和结构,包括群的定义、子群、同态、正规子群、群的分类等内容。
环论是高等代数中的另一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环的性质和结构,包括环的定义、子环、同态、理想、商环等内容。
域论是高等代数中的另一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域的性质和结构,包括域的定义、子域、同态、理想、商域等内容。
北大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代数结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北大高等代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
在北大高等代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学分析等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北大高等代数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它是数学中的一支重要分支,是数学中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北大高等代数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代数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代数北大版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代数北大版习题参考答案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第七章 线性变换1. 判别下面所定义的变换那些是线性的,那些不是:1) 在线性空间V 中,A αξξ+=,其中∈αV 是一固定的向量;2) 在线性空间V 中,A αξ=其中∈αV 是一固定的向量;3) 在P 3中,A),,(),,(233221321x x x x x x x +=; 4) 在P 3中,A ),,2(),,(13221321x x x x x x x x +-=; 5) 在P[x ]中,A )1()(+=x f x f ;6) 在P[x ]中,A ),()(0x f x f =其中0x ∈P 是一固定的数; 7) 把复数域上看作复数域上的线性空间, A ξξ=。
8) 在P n n ⨯中,A X=BXC 其中B,C ∈P nn ⨯是两个固定的矩阵. 解 1)当0=α时,是;当0≠α时,不是。
2)当0=α时,是;当0≠α时,不是。
3)不是.例如当)0,0,1(=α,2=k 时,k A )0,0,2()(=α, A )0,0,4()(=αk , A ≠)(αk k A()α。
4)是.因取),,(),,,(321321y y y x x x ==βα,有 A )(βα+= A ),,(332211y x y x y x +++=),,22(1133222211y x y x y x y x y x ++++--+ =),,2(),,2(1322113221y y y y y x x x x x +-++- = A α+ A β,A =)(αk A ),,(321kx kx kx),,2(),,2(1322113221kx kx kx kx kx kx kx kx kx kx +-=+-== k A )(α,故A 是P 3上的线性变换。
5) 是.因任取][)(],[)(x P x g x P x f ∈∈,并令 )()()(x g x f x u +=则A ))()((x g x f += A )(x u =)1(+x u =)1()1(+++x g x f =A )(x f + A ))((x g , 再令)()(x kf x v =则A =))((x kf A k x kf x v x v =+=+=)1()1())((A ))((x f , 故A 为][x P 上的线性变换。
高等代数【北大版】
f(k1a1+k2a2β)=f1(k1a1+k2a2)f2(6)
例3.设 是数域 上的 维线性空间,
令
①
则
为 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
若
则
②
事实上 ,①或②是数域 上任意上的 维线性
空间 上双线性函数
的一般形式.
设
为数域 上线性空间V的一组基,
第十章 双线性函数
§10. 1 线性函数 §10.2 对偶空间 §10.3 双线性函数 §10.4 对称双线性函数
§10.3 双线性函数
、 双线性函数 二 、度量矩阵 三 、非退化双线性函数
一 、双线性函数
定义 设 是数域 上的 维线性空间 , 映射
为 上的二元函数. 即对
根据 唯一地对应于 中一个数
如果
具有性质 :
(2)f(k1α1+k2a2β)=k1f(a1β)+k2f(α2β)
其中
则
称为 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
注
对于线性空间V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 当固定一个向量 (或 )不变时 ,可以得出一 个双线性函数.
例1.线性空间 上的内积即为一个双线性函数.
例2. 上两个线性函数 定义
证明 : f是V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
同构.
则
是V上的一个双线性函数.
为满射.
若双线性函数
但
则设
为单射.
令
易证
仍为V上双线性函数.
并且
f+g→A+B=(f(6))+(s6))
命题2 维线性空间V上同一双线性函数,
在V 的不同基下的矩阵是合同的.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六章线性空间1?设 MuN,证明:MRN = M、MUN = N。
证任取a eM,由MuN,得awN,所以awMDN,即证又因 MflNuM,故Mp|N = M。
再证第二式,任取a^M或a已N,但MuN,因此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有aeN,此即。
但N uMU N,所以MUN = N °2.证明 Mp|(NUD = (MriN)U(MrU), MU(NfU) = (MUN)n(MUD。
证 VxwMCl(NUD,则在后一情形,于是 xeMflN佥所以xe(MC\N)\J(MC\L),由此得 MCl(NUD = (MnN)U(Mri 厶)。
反之,若 xw(MnN)U(MfU),则XW MCIN或iwMCl L.在前一情形,x 已M、x已N、因此X^N\JL.故得xeMCl(NUE),在后一情形,因而xeM,xeL, x^N\jL ,得 xwMCl(NU 厶),故(MnN)U(MClDuMri(N U 厶),于是 Mn(NUD=(MriN)u(Mru)。
若xwMU(NDZJ ,贝ijxe M, xeNf)厶。
在前一情形 XxwMUN,且X wMU厶,因而xw(MUN)n(MUL)。
在后一情形,xwN,xwL,因而xiWUN,且XwMU厶,即Xw(MUN)n(MUL)所以(MUN)n(MUL)uMU(NUL)故MU(Np|L) = (MUN)pl(MUL)即证。
3、检验以下集合对于所指的线性运算是否构成实数域上的线性空间:1)次数等于n (n>l)的实系数多项式的全体,对于多项式的加法和数量乘法;2)设A是一个nXn实数矩阵,A的实系数多项式f (A)的全体,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呈乘法;3)全体实对称(反对称,上三角)矩阵,对于矩阵的加法和数量乘法;4)平面上不平行于某一向量所成的集合,对于向疑的加法和数量乘法;5)全体实数的二元数列,对于下面定义的运算:(?,勺2(。
高等代数【北大版】课件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与根的性质
总结词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根的性质和求解方 法
VS
详细描述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将多项式表示为若干 个线性因子乘积的过程。通过因式分解, 可以更好地理解多项式的结构,简化计算 和证明。此外,多项式的根是指满足多项 式等于0的数。根的性质包括根的和与积、 重根的性质等。求解多项式的根的方法有 多种,如求根公式、因式分解法等。
性方
02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高斯消元法 通过行变换将增广矩阵化为阶梯形矩 阵,从而求解线性方程组。
选主元高斯消元法
选择主元以避免出现除数为0的情况, 提高算法的稳定性。
追赶法
适用于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线矩阵的情 况,通过逐步消去法求解。
迭代法
通过迭代逐步逼近方程组的解,常用 的方法有雅可比迭代法和SOR方法。
向量空间的子空间与基底
总结词
子空间与基底
详细描述
子空间是向量空间的一个非空子集,它也满足向量空间的定义和性质。基底是 向量空间中一个线性独立的集合,它可以用来表示向量空间中的任意元素。基 底中的向量个数称为向量空间的维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向量空间的维数与基底的关系
总结词
维数与基底的关系
详细描述
向量空间的维数与基底密切相关。一个向量空间的维数等于其基底的向量个数。 如果一个向量空间有n个基底,则它的维数为n。同时,如果一个向量空间有有限 个基底,则它的维数是有限的。
行列式
06
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是高等代数中的 基础概念,包括代数余子式、余子式、 转置行列式等。
详细描述
行列式是由n阶方阵的n!项组成的代数 式,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具有一些重 要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代数 余子式等。这些性质在后续章节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
高等代数北大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高等代数(北大高等代数(北大**第三版)答案第一章多项式1.用)(x g 除)(x f ,求商)(x q 与余式)(x r :1)123)(,13)(223+−=−−−=x x x g x x x x f ;2)2)(,52)(24+−=+−=x x x g x x x f 。
解1)由带余除法,可得92926)(,9731)(−−=−=x x r x x q ;2)同理可得75)(,1)(2+−=−+=x x r x x x q 。
2.q p m ,,适合什么条件时,有1)q px x mx x ++−+32|1,2)q px x mx x ++++242|1。
解1)由假设,所得余式为0,即0)()1(2=−+++m q x m p ,所以当⎩⎨⎧=−=++012m q m p 时有q px x mx x ++−+32|1。
2)类似可得⎩⎨⎧=−−+=−−010)2(22m p q m p m ,于是当0=m 时,代入(2)可得1+=q p ;而当022=−−m p 时,代入(2)可得1=q 。
综上所诉,当⎩⎨⎧+==1q p m 或⎩⎨⎧=+=212m p q 时,皆有q px x mx x ++++242|1。
3.求()g x 除()f x 的商()q x 与余式:1)53()258,()3f x x x x g x x =−−=+;2)32(),()12f x x x x g x x i =−−=−+。
解1)432()261339109()327q x x x x x r x =−+−+=−;2)2()2(52)()98q x x ix i r x i=−−+=−+。
4.把()f x 表示成0x x −的方幂和,即表成2010200()()...()n n c c x x c x x c x x +−+−++−+⋯的形式:1)50(),1f x x x ==;2)420()23,2f x x x x =−+=−;3)4320()2(1)37,f x x ix i x x i x i =+−+−++=−。
高等代数§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2)这是同构映射定义中条件ii)与iii)结合的结果. 3)因为由 k 1 1 k 2 2 k r r 0 可得 k 1 ( 1 ) k 2 ( 2 ) k r ( r ) 0 反过来,由 k 1 ( 1 ) k 2 ( 2 ) k r ( r ) 0 可得 ( k 1 1 k 2 2 k r r ) 0.
则 就是V1到V2的一个映射. 又任取 , V 1 , 设
n
a i i ,
i 1 n
n
bi i ,
i 1
n
若 ( ) ( ), 即
i 1, 2, , n ,
a i e i bi e i , 则
i 1 i 1
a i bi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一、同构映射的定义 二、同构的有关结论
引 入
我们知道,在数域P上的n维线性空间V中取定一 组基后,
( a 1 , a 2 , , a n ),
V中每一个向量
向量的
有唯一确定的坐标
1 , 2 , , n ,
( a 1 , a 2 , , a n )
( ))
1
1
( )
1
(
( )
1
1
( ) (
( )) (
1
( ))
1
( )
( ))
1
再由 是单射,有
d im V 1 d im V 2 .
证: " " 若 V 1 V 2 ,由性质2之4)即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σ : V → Pn,
α (a1 , a2 , , an )
α ∈ V
基下的坐标, 这里(a1 , a2 , , an )为 α 在 ε 1 , ε 2 , , ε n 基下的坐标, 就是一个V到 的同构映射, 就是一个 到Pn的同构映射,所以 V P n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二,同构的有关结论
σ : V → P n , α (a1 , a2 , , an )
α = ε 1a1 + ε 2a2 + + ε nan 是V中唯一确定的元素, 中唯一确定的元素, 中唯一确定的元素 并且 σ (α ) = ( a1 , a2 , , an ), 即 σ 也是满射. 也是满射
因此, 因此,σ 是V到 Pn 的一一对应 到 的一一对应.
4)设 dimV = n, ε 1 , ε 2 , , ε n 为V 中任意一组基 ) 中任意一组基.
σ 的一组基. 由2)3)知, (ε 1 ),σ (ε 2 ), ,σ (ε n )为 σ 的一组基 ) )
所以 dimV ′ = n = dimV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5)首先 σ 1 :V ′ → V 是1-1对应,并且 ) 对应, - 对应
IV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4,数域P上的两个有限维线性空间 V1 ,V2同构 ,数域 上的两个有限维线性空间
dimV1 = dimV2 .
证: " " 若 V1 V2 ,由性质 之4)即得 由性质2之 )
dimV1 = dimV2 .
" " (法一)若 dimV1 = dimV2 , 法一)
1,数域P上任一 维线性空间都与 n同构 ,数域 上任一 维线性空间都与P 同构. 上任一n维线性空间都与 2,设 V ,V ′ 是数域 上的线性空间, 是V 到V ′ 的 , 是数域P上的线性空间 σ 上的线性空间, 同构映射, 同构映射,则有 1) σ ( 0 ) = 0, σ ( α ) = σ ( α ) . ) 2) σ ( k1α1 + k2α 2 + + krα r ) )
由性质1 由性质 ,有 V1 P n , V2 P n
∴V1 V2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 "(法二:构造同构映射) 法二:构造同构映射)
分别为V 的一组基. 设 ε 1 , ε 2 ,ε n ; e1 , e2 , en分别为 1, V2的一组基 定义 σ : V1 → V2 , 使
的一个同构映射, 所以 σ 是V1到V2的一个同构映射,故 V1 V2 .
σ 是单射,有 σ 1 (α ′ + β ′) = σ 1 (α ′ ) + σ 1 ( β ′ ) 再由 是单射,
′ ) = kσ 1 (α ′ ), 同理, 同理,有 σ ( kα
1
α ′ ∈ V ′ , k ∈ P
所以, 的同构映射. 所以, 1为 V ′到V 的同构映射 σ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kα ′ = kσ (α ) = σ ( kα ) , k ∈ P
由于W为子空间, 由于 为子空间,所以 α + β ∈ W , kα ∈ W . 为子空间 从而有 α ′ + β ′ ∈ σ (W ) , kα ′ ∈ σ (W )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子空间. 所以 σ (W ) 是的 V ′ 子空间 显然, 也为W到 的同构映射, 显然,σ 也为 到 σ (W ) 的同构映射,即
α , β ∈ V
k ∈ P , α ∈ V
的一个同构映射 同构映射, 则称 σ 是V 到V ′ 的一个同构映射,并称线性空间
V 与V ′ 同构,记作 V V ′. 同构,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为数域P上的 维线性空间, 例1,V为数域 上的 维线性空间,ε 1 , ε 2 , , ε n , 为数域 上的n维线性空间 的一组基, 为V的一组基,则前面 到Pn的一一对应 的一组基 则前面V到
引 入
我们知道,在数域 上的 维线性空间V中取定一组基后 上的n维线性空间 中取定一组基后, 我们知道,在数域P上的 维线性空间 中取定一组基后,
V中每一个向量α 有唯一确定的坐标 ( a1 , a2 , , an ), 向量的 中每一个向量 坐标是P上的 元数组 因此属于P 坐标是 上的n元数组,因此属于 n. 上的 元数组, 这样一来,取定了V的一组基 ε 1 , ε 2 , , ε n , 对于V中每一个 这样一来,取定了 的一组基 对于 中每一个 对应, 向量 α ,令α 在这组基下的坐标 ( a1 , a2 , , an ) 与 α 对应,就 得到V到 得到V到Pn的一个单射
= (a1 , a2 , an ) + (b1 , b2 , , bn ) = σ (α ) + σ ( β )
σ ( kα ) = ( ka1 , ka2 , kan )
k ∈ P
= k (a1 , a2 , an ) = kσ (α ), 这就是说,向量用坐标表示后, 这就是说,向量用坐标表示后,它们的运算可以
n
n
若 σ (α ) = σ ( β ), 即
i = 1,2, , n,
从而, 是单射. 从而,α = β . 所以 σ 是单射
∑ ai ei = ∑ bi ei , i =1 i =1
则 ai = bi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任取 α ′ ∈ V2 , 设 α ′ = ∑ ai ei , 则有 α = ∑ ai ε i ∈ V1 , 使 σ (α ) = α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是一一对应, 而 σ 是一一对应,只有 σ (0) = 0. 所以可得 k1α1 + k2α 2 + + krα r = 0.
α 因此,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因此, 1 ,α 2 , ,α r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σ (α1 ),σ (α 2 ), ,σ (α r )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所以, 的同构映射. 所以,乘积 τ σ 是 V 到V ′′ 的同构映射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注
同构关系具有: 同构关系具有: 反身性: 反身性: V V 对称性: V V ′ V ′ V 对称性: 传递性: 传递性:V V ′, V ′ V ′′ V V ′′
σ τ τ σ
σ σ 1
σ (W ) = {σ (α ) α ∈ W }
子空间, 是的 V ′子空间,且 dimW = dim σ (W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证: 1)在同构映射定义的条件 )在同构映射定义的条件iii) σ ( kα ) = kσ ( α ) 中分别取 k = 0与k = 1, 即得
σ ( 0 ) = 0, σ ( α ) = σ (α )
= k1σ (α1 ) + k2σ (α 2 ) + + krσ (α r ),
α i ∈ V , ki ∈ P ,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i = 1,2, , r .
3)V中向量组 α1 ,α 2 , ,α r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 中向量组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象 σ (α1 ),σ (α 2 ), ,σ (α r )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线性相关(线性无关). 4) dimV = dimV ′. ) 5)σ:V → V ′ 的逆映射 σ 1 为 V ′到V 的同构映射 ) 的同构映射. 6) 若W是V的子空间,则W在 σ 下的象集 ) 的子空间, 是 的子空间 在
σ σ
1
= IV ′ ,
σ
1
任取 α ′, β ′ ∈ V ′,
σ
为恒等变换. 为恒等变换σ 1 (α ′ + β ′ )) = σ σ 1 (α ′ + β ′ ) = α ′ + β ′
= σ σ 1 (α ′ ) + σ σ 1 ( β ′ ) = σ (σ 1 (α ′ )) + σ (σ 1 ( β ′ )) = σ (σ 1 (α ′ ) + σ 1 ( β ′ ))
第六章 线性空间
§1 集合映射 集合 §2 线性空间的定义 与简单性质 §3 维数基与坐标 维数 §4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5 线性子空间 §6 子空间的交与和 §7 子空间的直和 §8 线性空间的同构 小结与习题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一,同构映射的定义 二,同构的有关结论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W σ (W )
故 dim W = dim σ (W ).
注
可知, 由2可知,同构映射保持零元,负元,线性组合 可知 同构映射保持零元,负元,
及线性相关性,并且同构映射把子空间映成子空间 及线性相关性,并且同构映射把子空间映成子空间.
§6.8 线性空间的同构
3,两个同构映射的乘积还是同构映射. ,两个同构映射的乘积还是同构映射 证:设 σ:V → V ′, τ : V ′ → V ′′ 为线性空间的同构 映射, 对应. 映射,则乘积 τ σ 是 V 到V ′′ 的1-1对应 - 对应 任取 α,β ∈ V , k ∈ P , 有
6)首先, σ (W ) σ (V ) = V ′ )首先,
且 ∵ 0= σ ( 0 ) ∈ σ (W ) , ∴ σ (W ) ≠
其次, 其次,对 α ′, β ′ ∈ σ (W ) , 有W中的向量 α , β 中的向量 使 σ ( α ) = α ′,σ ( β ) = β ′. 于是有 α ′ + β ′ = σ ( α ) + σ ( β ) = σ (α + β )
归结为它们的坐标的运算. 归结为它们的坐标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