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
![转氨酶活力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82518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在人体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为重要。
ALT和AS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功能异常、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LT活力。
ALT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转氨反应,生成L-谷氨酸和丙酮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PNP)。
PNP在碱性条件下呈棕色,其最大吸收峰在520nm处,通过测定520nm处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ALT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鸡肝-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 0.1mol/L丙氨酸- 0.1mol/L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肼(2,4-DNPH)- 30%氢氧化钠溶液- 碘化钾溶液- 硫代硫酸钠溶液- 酶活力测定试剂盒2. 实验仪器:- 酶标仪- 电子天平- 移液器- 离心机- 恒温水浴箱-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鸡肝剪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 7.4),匀浆,离心取上清液。
2.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溶液,加入2,4-DNPH和30%氢氧化钠溶液,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底物溶液、2,4-DNPH和3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混匀,在520nm处测定吸光度。
4.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ALT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在520nm处,吸光度与丙酮酸浓度呈线性关系。
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
![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c72e0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 学习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分光光度法在测定转氨酶活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其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两种常见的转氨酶。
当肝细胞受损时,ALT和AS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这两种酶的活性升高。
因此,测定血液中ALT和AST的活性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状况。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中ALT的活性。
在实验中,AL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棕红色,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可以计算出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动物肝脏、血清、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磷酸盐缓冲液、NaOH、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动物肝脏和血清分别置于冰浴中,制备肝匀浆和血清样品。
2. 样品处理:将肝匀浆和血清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体系中,加入丙氨酸、α-酮戊二酸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匀后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反应。
3. 测定吸光度:在反应结束后,取出反应体系,加入2,4-二硝基苯肼和NaOH,混匀后立即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4. 标准曲线绘制:以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计算ALT活性: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丙酮酸浓度,再根据公式计算ALT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后,发现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处理:实验过程中,肝匀浆和血清样品均未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样品处理得当。
3. 吸光度测定:实验过程中,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读数稳定,说明仪器性能良好。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https://img.taocdn.com/s3/m/1a551a7a31b765ce05081442.png)
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预习报告1.研究背景:转氨酶是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新的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分解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在糖,脂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转变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故转氨酶是氮代谢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本次实验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了转氨酶活性研究领域,并且对其他种类转氨酶活性测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测得数据还可以作为临床医学参数造福人类。
2.研究目标:由于催化活性是酶的一个独特属性。
酶蛋白质质量再多,纯度再高,如果没有活性往往是毫无意义的。
实验用赖氏法分别测定兔子肝脏和血清中GPT活性,藉以作为谷丙转氨酶研究的一个基础。
3.研究策略:根据本次酶活力单位和酶比活定义,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测定在该条件下由酶催化产生的丙酮酸的量,进而间接反应酶的比活。
由于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所生成的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环境中于520nm下的特异光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故可以用比色法测定丙酮酸的含量,便可以计算出肝脏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比活。
4.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在可以对反应环境可以做到相当准确的控制,pH 值可以通过缓冲溶液控制,反应的温度可以通过恒温水域箱控制,电子天平可以测定万分之一克以及精确的容量瓶这样可以保证标准管丙酮酸的浓度的准确性。
虽然这些实验基础具备了但是由于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对显色的干扰,以致丙酮酸产量与酶量的关系并不始终成线性关系,其理论误差可以控制相应物质浓度尽量减小。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酶在相应条件下反应的时间,以及将试管同时放入和取出水浴的时间不能够精确保证,造成进一步的误差。
故本次实验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其中引入的误差过程比较多,应该注意保证每一步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卡门氏单位进行校正,进而减小实验误差对可操作性带来的影响。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a7bdfe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b.png)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转氨酶(GPT)是谷氨酸转氨酶,又称谷氨转氨酶,主要由肝脏细胞中的静息细胞和常染色体动物的其它细胞中的活性细胞分泌,它是肝脏的指标酶,其中转氨酶(GPT)是最重要的酶。
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主要是为了检测某种疾病的活动性,如肝炎,及药物毒性试验中检测肝脏损伤代谢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使用 Alanine Transaminase (GPT) Activity Assay Kit(Abbexa),用于检测和定量转氨酶(GPT)。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利用血清或其它生物体中的转氨酶GPT,将多肽乙胺将氨基酸分解,在 NADH的金属酶反应中,生成二胺,其中含有标准参照品Alanine(Ala),本实验利用GREEN技术,来测定亞胺对反应物的影响,测定未受影响与受影响后的表現,并计算转氨酶活性(GPT)。
本次实验采用SV-96酶板,大肠杆菌为来源基因组,具有特殊功能。
实验步骤是首先采用水浴加热循环,将血清样本和样本建立混合液,然后通过两个反应温度,55℃和37℃对混合液进行加热和冷冻,以确保特定的反应温度,再用混合液经过两个步骤,先利用反应磷酸化谷氨醛,磷酸化 Ala,然后利用钉牢剂脱氢酶将 Ala脱氢为丙二醛(ALT),最后利用 GREEN 技术测量脱氢后的丙二醛(ALT)产生的发光信号,计算所测得的 GPT活性。
本实验结果显示,所测转氨酶活性(GPT)的值为 6.62 U/L,数据符合相关标准,说明样本的转氨酶活性(GPT)处于正常范围,没有出现异常情况。
本次实验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f62e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2.png)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测定转氨酶活力的实验报告引言:转氨酶是一类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探究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 试剂:包括转氨酶检测试剂盒、生理盐水、麻醉剂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小鼠经过麻醉后,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
3. 对照组小鼠同样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血清。
4. 使用转氨酶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血清中转氨酶的活力。
5.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样本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相应的转氨酶活力。
6.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转氨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
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论:转氨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组小鼠中,转氨酶的活力明显增强。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小鼠受到了某种刺激,导致转氨酶的合成和释放增加。
转氨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等重要过程,其活力的增强可能与这些代谢通路的活跃有关。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肝功能异常常常伴随着转氨酶活力的改变。
通过测定转氨酶活力,可以及早发现肝脏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此外,转氨酶活力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肝毒性,指导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转氨酶活力的测定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实验条件的控制、样本的保存和处理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测定转氨酶的活力,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
![实验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712b86e1711cc7931b7161e.png)
混匀,37℃水浴预温10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1mol/L NaOH
0.5
5.0
0.5
5.0
0.5
5.0
混匀,37℃水浴保温20min
A520nm波长处比色 计算公式:S-GPT活性单位%= A测/A标×57
三、思考题
以下思考题任选2个作答
1.
什么叫转氨基作用?根据所学理论阐明转氨基作用
实验考试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考试时间90分钟 血清样品每人一支,并记录编号 移液器及Tip头对应使用,正确操作 登记学号、姓名、血清编号、A测、A标、计算结果及实验报告 的平均成绩 每位同学书写当次实验报告包括思考题,并及时清洗自己所用 的器皿,并将试剂、器皿正确归位 值日生负责当次实验室整体卫生
在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及糖,脂肪代谢中有何重要
作用?
2. 3. 4. S-GPT活性测定二次保温有什么意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那些? 本实验直接测定物质是什么?
一、实验原理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催化下列反应:
在足量底物条件下,生成产物越多表明酶活性越大,酶浓度越 高。一般以在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代表S-GPT活性的大小。
二、实验操作
赖氏法测定S-GPT活力:取干净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谷丙转氨酶底物溶液 血清 丙酮酸标准液(2umol/mL) 0.1mol/L磷酸缓冲液 0.5 0.1 0.5 0.1 0.5 0.1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https://img.taocdn.com/s3/m/4b0bea6fa45177232f60a222.png)
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预习报告1.研究背景:转氨酶是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新的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分解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在糖,脂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转变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故转氨酶是氮代谢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本次实验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了转氨酶活性研究领域,并且对其他种类转氨酶活性测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测得数据还可以作为临床医学参数造福人类。
2.研究目标:由于催化活性是酶的一个独特属性。
酶蛋白质质量再多,纯度再高,如果没有活性往往是毫无意义的。
实验用赖氏法分别测定兔子肝脏和血清中GPT活性,藉以作为谷丙转氨酶研究的一个基础。
3.研究策略:根据本次酶活力单位和酶比活定义,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测定在该条件下由酶催化产生的丙酮酸的量,进而间接反应酶的比活。
由于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所生成的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环境中于520nm下的特异光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故可以用比色法测定丙酮酸的含量,便可以计算出肝脏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比活。
4.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在可以对反应环境可以做到相当准确的控制,pH 值可以通过缓冲溶液控制,反应的温度可以通过恒温水域箱控制,电子天平可以测定万分之一克以及精确的容量瓶这样可以保证标准管丙酮酸的浓度的准确性。
虽然这些实验基础具备了但是由于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对显色的干扰,以致丙酮酸产量与酶量的关系并不始终成线性关系,其理论误差可以控制相应物质浓度尽量减小。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酶在相应条件下反应的时间,以及将试管同时放入和取出水浴的时间不能够精确保证,造成进一步的误差。
故本次实验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其中引入的误差过程比较多,应该注意保证每一步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卡门氏单位进行校正,进而减小实验误差对可操作性带来的影响。
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
![第四组实验血清GP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1c8f04d3b3567ec102d8a96.png)
GPT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 卡门氏单位定义为:1ml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ml),在25℃,1min内生 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使NADH 活力单位。 + H+变成NAD+,在340nm 波长下,用内径为1.0cm的吸收池,光密度每下降0.001为1个氨基转移酶
•
• •
金氏法单位定义是:每1m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 min,生成
实验操作
• • 1.标准曲线绘制:(1)取试管5支,按表6-8操作。 (2)混匀,室温放置10min后,以蒸馏水调零 ,用520nm波长比色,读取各管光密度。 各管的吸光度(An)减去0管的吸光度(A0),然后以吸光度的差值(An-A0)为纵坐 标,各管相应的氨基转氨酶活力单位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μ mol丙酮酸称为一个单位。 穆氏法单位定义是:每毫升血清在pH=7.4,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
min,每生成2.5微克丙酮酸为1单位。
赖氏法没有制定自身的单位定义,而是以实验数据套用速率法的卡门氏 单位作表示的。
实验原理
• 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在37℃、pH7.4的条件下,
可催化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 酸
试剂/ml 血清 GPT底物液
测定管(T) 0.1 0.50
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30min
对照管(C) — 0.50
2,4-二硝基苯肼液
0.50
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20min
0.50
血清 0.4mol/LNaOH
— 5.00
0.1 5.00
实验评价
• • 1. 重复性差,其原因有三: ①由于限制底物α -酮戊二酸的用量,如一般采用2.0mmol /L 的浓度下,反应速度只 有最大反应速度的 65 %,使产物生成量与酶的活性之间不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 ② 2,4- 二硝基苯肼在碱性条件下也能显色,为了降低试剂空白的吸光度而不得不使 用低浓度的 2,4- 二硝基苯肼(1.0mmol / L) 。此种水平的 2,4- 二硝基苯肼仅能与 反应体系中的两种酮酸的一半反应。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47d38212b7360b4c2e3f6436.png)
血清转氨酶(GPT、GOT)活性的测定【原理】酶的活性即酶的催化效能,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的高低代表酶的含量的多少,故酶活性的测定也即相当于酶含量的测定。
酶的活性通常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最适温度、最适的pH、必要的激动剂等),一定的时间内,测定该酶所催化的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确定的。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及血清谷草转氨酸(SGOT)分别以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底物,催化它们进行如下反应:在SGOT催化下所生成的草酰乙酸又可在β脱羧酶和枸橼酸苯胺作用下脱羧,生成丙酮酸,而丙酮酸则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呈棕色,在520nm比色时,α-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之光吸收远丙酮酸二硝基苯腙为低。
在反应后,α-酮戊二酸减少而丙酮酸增加,故520nm处光密度增加之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之克分子比例成线性关系。
一般临床上用以测定SGPT及SGOT活性的方法有改良的穆氏法、金氏法及赖氏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上述原理而设计的,操作也基本相同,只是这些实验的某些条件、活性单位的规定和计算有所差异。
改良的穆氏法(Mohun)规定血清在37(pH7.4)的条件下,与底物作用30分钟后,每生成2.5μg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金氏法(King)则规定在同上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分钟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赖氏法(Reitman)本身并未对转氨酶活性单位提出规定,他是用卡门氏法(Karman)来定单位的。
卡门氏法是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用1毫升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毫升,在340nm波长下,用内径为1.0cm的比色皿,25℃ 1分钟内所产生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使NADH变成NAD+,而引起光密度下降0.001为1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而赖氏法则是用卡门氏法所测出的单位数相当于赖氏法所产生的丙酮酸量的相关系数,套用卡门氏单位而来。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2d226a7e21af45b307a869.png)
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5fe9311763231126edb114c.png)
2.GPT底物液
称取分析纯L-丙氨酸1.78g,α-酮戊二酸29.2mg,先用 50m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然后用1mol/L NaOH校正pH 至7.4(约0.5mL),再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加氯仿 数滴,防止变质。
3.2.0mmol/L丙酮酸标准液 4.0.4mol/L NaOH溶液 5.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实验原理】
AL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 酸和谷氨酸,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 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条件下显红棕色,颜色的深浅与丙酮酸 含量成正比。根据丙酮酸的生成量,即可计算GPT活性的大小。 α-酮戊二酸也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相应的苯腙, 在碱性条件下显色。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有差异,在520nm处 比色时,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光密度远比α-酮戊二酸苯腙 高。反应30min后, α-酮戊二酸量减少而丙酮酸量增加 ,在 一定范围内,520nm处光密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 和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例呈线性关系。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单位的定义。 2.熟悉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具体操作方法。 3.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GPT酶活力单位
卡门首先研究了GPT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并定义了
酶的活力单位。 原理
活力单位:1ml血清(反应溶液总量为3ml),在25℃1min中内生成的 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使NADH+H+变成NAD+,在340nm处, 用内径为1.0cm的吸收池,光密度每下降0.001为1个氨基酸转移酶活 力单位。
【操作步骤】
标准曲线绘制 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
![生化实验_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2d226a7e21af45b307a869.png)
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实验十一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十一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d182c4bcaaedd3383c4d3cd.png)
A.取干净试管6支,编号后按照下表添加试剂。 B.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向每管中加入0.5ml2,4-二 硝基苯肼,再继续保温20min。 C.分别向各管中加入0.4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室温下静止10min。 D.用“0”号管作为空白对照,与520nm下测定吸收值。 E.以各管吸收值为纵坐标,丙酮酸的浓度为横坐标做标准曲线。
应
用
• 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某种药物对肝脏早晨损害或病 毒肝炎的急性阶段,由于肝细胞受损,GPT就释放到血液 中,使血清中此酶水平明显要指标。
实验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备
0 2mM丙酮酸标准溶液 (ml) 磷酸缓冲液(ml) GPT底物溶液(ml) 0.00 0.25 0.50 1 0.05 0.20 0.50 2 0.10 0.15 0.50 3 0.15 0.10 0.50 4 0.20 0.05 0.50 5 0.25 0.00 0.50
2、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温度和时间均要严格控制。
2.GPT活性的测定:取干净试管4支,按照下表添加试剂。
试剂
鱼肌肉匀浆液(ml) GPT底物溶液(ml)
测定1
0.25 0.50
对照1
0.25
测定2
0.25 0.50
对照2
0.25
37 ℃水浴加热30min(转氨基反应) 2,4-二硝基苯肼(ml) GPT底物溶液(ml)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37 ℃水浴加热20min(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 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ml) 5.00 5.00 5.00 5.00
各管反应完成后混匀,室温静止10min后,以对照管1或者对照2调 节零点,测定1和2号管的吸收值。
临床生化检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速率法 )
![临床生化检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速率法 )](https://img.taocdn.com/s3/m/103ff984f5335a8102d220f6.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为谷丙转氨酶(GPT )。是转移酶类的一种,能催化双底物分子之间基团 的转移,将供体分子基团或辅酶转移给受体分子。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 正常时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故血清ALT活性很 低。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性坏死等 疾病时,肝细胞酶大量释放入血中,使血清ALT活性 显著增高,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 肝病的重要指标。
反应式
试剂与器材
R1试剂: Tris缓冲液 100mmol/L L-丙氨酸 500mmol/L 乳酸脱氢酶(LDH) ≥ 2000U/L NADH
R2试剂: α-酮戊二酸 15mmol/L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0.18mmol/L
标准液:79U/L 病人血清 紫外分光光度计
样品要求
丙酮酸 NADH H LDH L 乳酸 NAD
上述偶联反应中, NADH被氧化为NAD+ , NADH 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在340nm波长处, NADH呈现特征性吸收峰,而NAD则没有。因此,可在 340nm处连续监测到NADH的消耗量(即吸光度的下降 速率-△A/min ),从而计算出ALT活性浓度。
性能指标
1、线性范围:0-400U/L范围内,剂量-反应曲线线 性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0
2、准确度:误差≤±10% 3、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6%,批间相对极差<
8% 4、空白吸光度: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340nm;
1cm;37℃)应不小于0.9
注意事项
1.操作中必须准确加入标准液及标本量,并严格控制反应 时间,准确读数。
2.血清不宜反复冰冻保存,以免影响酶活性。血清置 4℃冰箱1周,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推荐冰冻保存ALT测 定标本,而宜用新鲜血清标本。草酸盐、肝素、枸橼酸盐 虽不抑制酶活性,但可引起反应液轻度混浊。血液混浊时 可影响测定结果或无法测定(如血脂过高、血清蛋白变质 等)。红细胞内ALT含量为血清中3~5倍,应避免使用溶 血标本。
转氨酶活力实验报告
![转氨酶活力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bd1c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2. 掌握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转氨酶活力。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
在生物体内,转氨酶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
转氨酶活力的高低可以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和肝功能状态。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转氨酶活力。
在特定条件下,转氨酶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呈棕色,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转氨酶活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丙氨酸- α-酮戊二酸- 2,4-二硝基苯肼- 磷酸氢二钠- 磷酸二氢钠- 碘化钾- 氯化钠- 丙酮- 酒精- 37℃水浴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移液器- 试管- 试管架- 玻璃搅拌棒- 分光光度计- 移液管- 容量瓶四、实验步骤1. 配制工作溶液:- 丙氨酸溶液:称取0.1g丙氨酸,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1mol/L 的丙氨酸溶液。
- α-酮戊二酸溶液:称取0.1gα-酮戊二酸,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1mol/L的α-酮戊二酸溶液。
- 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0.1g2,4-二硝基苯肼,溶解于10ml丙酮中,配制成0.01mol/L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标准溶液,加入1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60min。
- 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丙酮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取7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转氨酶溶液,加入1ml 丙氨酸溶液和1ml α-酮戊二酸溶液,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60min。
- 取出试管,加入1m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60min。
实验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
![实验七.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712b86e1711cc7931b7161e.png)
一、实验原理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催化下列反应:
在足量底物条件下,生成产物越多表明酶活性越大,酶浓度越 高。一般以在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代表S-GPT活性的大小。
二、实验操作
赖氏法测定S-GPT活力:取干净试管3支,按下表操作: 加入物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谷丙转氨酶底物溶液 血清 丙酮酸标准液(2umol/mL) 0.1mol/L磷酸缓冲液 0.5 0.1 0.5 0.1 0.5 0.1
在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及糖,脂肪代谢中有何重要
作用?
2. 3. 4. S-GPT活性测定二次保温有什么意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那些? 本实验直接测定物S-GPT)活性测定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考试时间90分钟 血清样品每人一支,并记录编号 移液器及Tip头对应使用,正确操作 登记学号、姓名、血清编号、A测、A标、计算结果及实验报告 的平均成绩 每位同学书写当次实验报告包括思考题,并及时清洗自己所用 的器皿,并将试剂、器皿正确归位 值日生负责当次实验室整体卫生
混匀,37℃水浴预温10min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1mol/L NaOH
0.5
5.0
0.5
5.0
0.5
5.0
混匀,37℃水浴保温20min
A520nm波长处比色 计算公式:S-GPT活性单位%= A测/A标×57
三、思考题
以下思考题任选2个作答
1.
什么叫转氨基作用?根据所学理论阐明转氨基作用
转氨酶实验报告
![转氨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f8aa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c.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氨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2. 掌握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Transaminase)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
在生物体内,转氨酶在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谷丙转氨酶(GPT,ALT)和谷草转氨酶(GOT,AST)是常见的两种转氨酶,其中GPT和GOT活性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力。
在实验过程中,GPT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2,4-DNPH)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呈棕色。
通过测定棕色溶液的吸光度,可计算出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谷丙转氨酶试剂盒、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制标准溶液,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 酶活力测定:取一定量的丙氨酸、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肼,按照实验方法配制反应体系。
将反应体系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然后加入氢氧化钠终止反应,测定反应体系中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吸光度。
3. 计算酶活力:根据标准曲线和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酶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
2. 酶活力测定:按照实验步骤测定酶活力,得到实验结果。
3. 结果分析:将实验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实验结果可靠。
2. 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检测肝脏疾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3. 本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检测转氨酶的实验报告
![检测转氨酶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cad9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7.png)
一、实验目的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转氨酶是一种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是其中两种重要的转氨酶,它们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肝脏、心肌等组织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转氨酶活力常显著增加,因此在临床诊断上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谷丙转氨酶活力。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酮戊二酸后,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加碱处理后呈棕色,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从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可计算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丙氨酸-酮戊二酸底物溶液、2,4-二硝基苯肼、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邻苯二甲酸氢钾、硫酸铵等。
2. 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锥形瓶、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等。
3. 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血液样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曲线:将已知浓度的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溶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
以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检测谷丙转氨酶活力:取一定量的丙氨酸-酮戊二酸底物溶液和血液样本,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合均匀。
在规定时间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谷丙转氨酶活力。
3. 数据处理:计算实验重复组的平均值,并计算标准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
2. 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谷丙转氨酶活力。
3.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测定了谷丙转氨酶活力,结果表明,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测定方法。
转氨酶活性的测定
![转氨酶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33b0c3767ec102de2bd896c.png)
实验4 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一)原理转氨酶是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新的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
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分解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在糖、脂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转变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动物机体中活力最强、分布最广的转氨酶有两种:一种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GPT),另一种为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GOT)。
它们的催化反应如下:GPT丙氨酸+ α–酮戊二酸谷氨酸+ 丙酮酸37℃GOT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 谷氨酸37℃GOT催化生成的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的作用下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上可见此反应最终产物都是丙酮酸。
测定单位时间内丙酮酸的产量即可得知转氨酶的活性。
丙酮酸可与2,4 –二硝基苯肼反应,形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
再与同样处理的丙酮酸标准液进行比色,计算出其含量,以此测定转氨酶的活性。
丙酮酸+ 2,4 –二硝基苯肼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棕红色)转氨酶的活性单位为:每毫升血清与基质在37℃下作用60min,生成1μmol丙酮酸为1个单位。
(二)试剂1.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9.47g(或Na2HPO4·12H2O 23.87g)溶于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乙液:1/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磷酸二氢钾(KH2PO4)9.078g,溶于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取甲液825 ml,乙液175 ml,混合,测其pH为7.4即可使用。
2.GPT基质液:称取a –酮戊二酸29.2 mg及DL –丙氨酸1.78g,溶于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20ml 中,溶解后再加缓冲液70ml, 并移入100ml容量瓶内。
加1mol/L的NaOH 溶液0.5ml,校正pH至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2)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转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类酶。
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的新的酮酸,这种作用被称为转氨基作用[1]。
转氨酶种类很多,体内除了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
GPT与GOT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应用,可作为一些疾病诊断的指标。
GP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催化的是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草酰乙酸在柠檬酸苯胺溶液中可以转变为丙酮酸与二氧化碳。
由于都有丙酮酸的生成,所以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而计算这两种转氨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动物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材料,分别测定其中的GTP的活性,以此来研究该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由于动物肝脏和血清中的转氨酶活性较高,易于测得,且动物或人的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因此本试验选取家兔的新鲜肝脏和血清为实验材料,对其中的一种重要转氨酶——GTP的活性进行测定。
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历史沿革建立了金氏法、穆氏法及赖氏法等较成熟的基本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金氏法。
该方法对转氨酶活力的定义是:血清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后,每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性单位。
丙酮酸含量的测定运用的是比色法。
丙酮酸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显棕红色,所以通过测定溶液在520nm下的光吸收值并与标准溶液比色便可计算出丙酮酸的含量,丙酮酸的含量对应于一定的转氨酶活力单位。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新鲜家兔肝脏和血清试剂[1]:①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乙液:1/15 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甲液825ml,乙液175ml,混合,测得pH为7.4即可。
② GTP基质液称取α-酮戊二酸29.2mg及DL-丙氨酸1.78g,溶于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20ml 中,再加缓冲液70ml,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0.5ml,校正pH至7.4,再以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
贮存于冰箱中备用,可保存一周时间。
③ 2,4-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20mg,先溶于10ml浓盐酸中,再以蒸馏水稀释至100ml,棕色试剂瓶内保存。
④丙酮酸标准液精确称取丙酮酸钠22mg。
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即可。
⑤柠檬酸苯胺溶液取柠檬酸50g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加苯胺充分混合即可,低温出现结晶时,可置于37℃水浴中溶解后应用。
⑥ 0.4M氢氧化钠溶液仪器: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编号L304056)TPL-4OB低温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编号20070529)722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紧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大龙系列加样器及吸头(20-200μl,100-1000μl,1000-5000μ)JP-100架盘药物天平(美国双杰兄弟有限公司,编号3878)配平天平(北京医用天平厂)刻度试管,离心管,小烧杯,匀浆器,洗瓶,冰浴四.操作步骤1.取健康家兔,处死。
心脏采血,分装至离心管(生理盐水浸润),4000转低温离心15min,取上清液冰浴待用。
取肝脏,生理盐水冲洗沥干,取1g匀浆,用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10ml,4000转低温离心15min,取上清液,冰浴,记为肝脏研磨液1。
取2ml肝脏研磨液1,用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至4ml,冰浴,记为肝脏研磨液2。
2.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1]:再取18支试管,分为三组,每组6支,分别用于测定血清、肝脏研磨液1、肝脏研磨液2的GPT活性,6支试管中3支作为测定管,另外3支作为对照管。
五. 数据整理2. GPT 活性测定2.1血清中GPT 活性的测定六.结果计算与分析根据标准曲线方程y=0.0017x+0.0464(y对应于OD值,x对应于酶活单位)计算各三种样品光吸收值(以测定管均值与对照管均值之差计算)对应的酶以上结果显示:血清中GPT活性较高,而肝脏中的GPT活性特别的高,尽管稀释了一定的倍数,仍然超出了标准曲线设定的范围。
我们知道,研磨液2是由研磨液1稀释2倍得到的,但是其活性完全与稀释倍数不成比例。
我认为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肝脏中GPT活性过高,催化反应中GPT过量,其活性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所以稀释后活性没有按稀释倍数降低;②肝脏研磨液稀释倍数不够,使得产物浓度超出了比色法的线性范围,最终导致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的酶活单位存在较大误差。
七.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的计算与分析,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通过比色法测定一定时间内转氨酶催化反应的产物的含量来表征转氨酶的活性的方法是可行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底物及酶的浓度从而使得酶的活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且底物浓度适于比色法的测定。
本实验中由于肝脏中转氨酶活性过高,稀释倍数不够,导致产物浓度过大,超出了比色法的最适测定范围,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大。
所以希望以后的实验能够调整肝脏研磨液的稀释倍数,更加准确地测定转氨酶的活性。
八.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比较成功,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失误。
由于实验室配备了加样器取代了原来的移液管,使得加样速度大大提高,最终我们小组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实验。
此外从实验数据中也发现:各平行实验数据相差较小,可见平行性良好,实验操作带来的偶然误差较小。
九.参考文献[1]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19-2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附:两种酶活性测定实验的主要设计细节异同点分析比较:淀粉酶与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在实验的整体思路上是相同的,但是实验设计上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各自具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制备酶液的方法不同:淀粉酶活性测定中采用的是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研磨稀释液,转氨酶活性的测定中采用的是家兔的血清及肝脏研磨稀释液。
作如此选择是出于实验的可操作性及现实意义的考虑。
萌发的种子中的淀粉酶活性和动物血清及肝脏中的转氨酶活性都比较高,所以选取它们易于较准确地测得酶活性;此外,萌发的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动物或人的血清及肝脏中转氨酶活性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所以以它们为实验材料的研究在技术上比较成熟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是以两种淀粉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研究对象的,而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是以一种转氨酶GPT为研究对象的。
也就是说,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以一种生物材料来研究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而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以两种生物材料来研究一种转氨酶的活性。
具体的实现测定的策略分别是: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分别测定α淀粉酶(抑制了β淀粉酶活性)活性及两种淀粉酶的总活性;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血清中的GPT活性及两种不同稀释倍数的肝脏研磨液的GPT活性。
如此设计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及典型性。
因为对于淀粉酶的测定,通过抑制β淀粉酶活性来测定α淀粉酶活性是易于实现的;而对于转氨酶活性的测定,GPT是一种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之一,所以其活性测定具有典型性,通过测定GPT在不同组织中的活性能够实现转氨酶活性研究的目的。
第三,酶活性的测定是通过酶促反应的产物测定实现的,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中测定的产物是麦芽糖,这是因为两种淀粉酶催化反应的产物几乎都是麦芽糖,所以麦芽糖的产量能够表征淀粉酶的活性,而且麦芽糖的含量易于通过比色法测得;同样道理,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中测定的是催化产物中的丙酮酸的含量。
第四,酶活力单位的定义不同:淀粉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是:每分钟每克鲜重麦种所催化生成的麦芽糖毫克数;转氨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是:血清(或肝脏研磨液)在37℃,pH7.4条件下,与底物作用60min生成1μM丙酮酸为一个转氨酶活力单位。
第五,酶促反应的条件不同,主要表现在温度的不同:淀粉酶的反应是在40℃下进行的,而转氨酶的反应在37℃。
这是由于这两种酶的最适温度不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40℃而转氨酶的最适温度是37℃,由于酶活性的测定要求在“最适条件下”测定,所以设定这样的反应温度。
第六,酶促反应的时间不同:淀粉酶活性测定的反应时间为准确的5分钟,而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反应时间是30min。
这是由这两种酶促反应的特点决定的:淀粉酶催化的反应快速灵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而转氨酶催化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反应才能够建立平衡。
第七,酶活力测定的要求之一是保证测定的是反应的初速度,那么这两个实验分别是如何实现的呢?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中通过制备低浓度酶液以及控制短时间的反应来保证反应的初速度;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中则通过底物浓度的设定来保证反应的初速度。
这是基于这两种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来设计的:淀粉酶的催化反应在短时间内完成,酶活性很高,所以要求以低浓度的酶液在短时间内反应;转氨酶催化的反应属于双底物可逆反应,反应速率较低,所以通过设定过量的底物以及合理配制两种底物的比例即可保证反应的初速度。
第八,实验整体的复杂度不同:综合来看,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的复杂度较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的高。
这是因为:①转氨酶催化反应的机理较淀粉酶的复杂。
前者为双底物可逆酶促反应,后者为单一底物的不可逆酶促反应。
可见转氨酶活性测定的实验的干扰因素比较复杂,其底物浓度及两种底物浓度比等也成了实验的影响因素。
此外转氨酶催化反应的可逆性决定了只能测定原始的产物浓度而不能像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那样将产物经过稀释等处理后再进行测定,这就使得测定的酶液浓度受到严格的限制,因为比色法测定底物浓度的范围是受到限制的。
②实验材料不同。
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采用的是动物的血清和肝脏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采用的是植物萌发的种子。
显然动物材料较难获取且酶液的制备较麻烦,更重要的是,动物不同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甚至同一器官或组织的不同部位的转氨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制备酶液时的稀释倍数较难确定,一般需要通过先行实验才能确定;而相同条件下萌发的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比较一致,酶液的配制可以根据实验经验进行。
最后,实验设计整体的严谨性不同: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的设计较转氨酶活性测定实验的严谨。
这是由实验整体的复杂度决定的,既然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复杂度较低,那么就容易做到设计上的严谨。
首先,由于反应速率较快,所以设定准确反应时间5min,并通过强碱溶液立刻停止酶促反应。
另外,在测定产物浓度时,先使产物在高温下发生颜色反应,然后稀释至适宜的浓度通过比色法测定浓度。
这些设计使得实验结果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值,充分体现了实验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