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自然资源学考试要点

名词解释1、人口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物理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数量过剩。

2、自然资源:是人类能过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3、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是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在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的地区发现它们。

理论资源:是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

智能圈:指超越生物圈的生灵圈。

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

自然资源的天然价值: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

人工价值:自然资源附加上人类劳动之后所具有的价值。

稀缺价值: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其具有的价值。

4、报酬递减规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再次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

自然资源学原理(6)

自然资源学原理(6)

2、自然资源与熵
——“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可看作是由“负熵资本储 存”所组成的。随着这种具有“高质量”品位的利用, 自然资源逐渐变成了“低质量”品位的形式,其“负熵 资本储存”也就相应地减少。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其本身而言是它的“负 熵耗散”。 ——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若其负熵的耗散超过了来自太 阳能的负熵的补充,将使资源走向无序和退化。
2、食物链中的能量过程 ——第一性生产:植物 ——第二性生产:植物→动物组织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及其网络关系
二、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无机物 1、几种重要无机物来源 ——大气、土壤与岩石矿物……
2、无机物循环及其中的重要环节
三、生态系统中的熵与自然资源 1、生态系统中的熵与耗散结构
第六讲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
第一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
一、生态系统 1、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相互作用的科学。 ——人类生态学:研究人类与其环境关系者 ——人类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任何生态系统对其所能支持的生 命物质总量都有一个自然极限;在这个自然极限范围内,人类文 化的调整起着极大的作用。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能 量联系、生产力、动态及管理等。
3、资源承载力动态与组合逻辑斯蒂曲线
自然-生 态系统
人类生 态系统
经济-技 术系统
社会-政治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
——供给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产品 ——调节功能: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获得的收益 ——文化功能:指通过丰富精神生活、发展认知、大脑思考、消遣 娱乐、以及美学欣赏等方式,从而使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非物 质效益 ——支持功能:指生态系统生产和支撑其他服务功能的基础功能 ——人类福利:具有多重成分,包括维持高质量的生活所需的基本 物质条件、自由权与选择权、健康、良好的社会关系,以及安全 等。通过与生态系统之间可持续的相互作用,人类可以提高自己 的福利水平。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自然资源学复习重点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六大资源。

3、试述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其意义。

①稀缺性(指其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意义:迫使人们不断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资源,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必须从长计议,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掠夺式卡发资源,要珍惜一切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②整体性(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利用其整体性特点,做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科学管理)③地域性④多用性(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特性)⑤动态性(指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特征)⑥社会性意义: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能源替代资源)4、解释概念:光能生产潜力:在热、水、CO2等外界环境条件和作物的群体结构、长势、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等都处于最适宜状态时,由作物的光合效应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水分、CO2供应充足,其他环境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农作物在当地光温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气候生产潜力:在当地实际光、温、水作用下,在其他条件均处于最适宜时,单位面积内农作物的最高产量。

5、干热风的概念:是指春末夏初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常伴有一定风力的天气。

类型:高温低湿型、雨后热枯型。

防御措施:1、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林带是防御干热风的战略性措施,他可降低田间风速和温度、增加农田空气相对湿度。

2、适时灌溉可天界农田水热状况,有利于小麦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增强灌浆速度,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3、配置抗干热风的优良品种,进行作物布局调整。

4、化学防御措施5、运用综合农林技术措施,如改革种植制度、调整播期、合理施肥。

6、我国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合理利用:1、东部季风地区已建成优质高产的粮棉油果林等商品基地;2、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西南部低纬高原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林牧业生产。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5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5

自然资源学考试重点5第五章土地资源§5.1土地资源基本概念及其特性一、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历史综合体。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①土地面积有限性②土地利用的永续性③土地位置的固定性④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性2、经济属性①供给的稀缺性②用途的多样性③用途变更的困难性④资产性三、土地的基本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美学功能④资产功能§5.2 土地资源调一、土地类型调查△土地类型:地表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等)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性质均一的土地单元,是包括各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类型着重体现土地的自然综合特征◆一方面土地类型的发生发展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或整体性,即各种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土地类型的地域分异受到自然环境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控制。

*对土地类型的调查研究必须从自然环境的综合性与区域性、相似性与差异性人手。

1、分类的基本原则(1)发生学原则某一土地类型是该区域内各种自然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划分土地类型必须了解该土地类型的发生条件和发展过程,以及各个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2)地域分异原则土地类型的各种自然要素有地带性分布(如太阳辐射、土壤、植被等)和非地带性分布(如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

它们自身遵循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在土地类型划分时就要按照这一规律将性质相对均一的自然综合体区分出来。

(3)多级序原则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应该是自高级至低级的一个多级序系统,等级越高,同类型土地个体形态单元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等级越低.同类型土地个体形态单元之间相似程度越大。

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自然资源学第二版复习题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并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而自然资源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资源学的学习过程中,复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下面将结合自然资源学第二版的复习题,探讨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水资源的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复习题中可能会涉及到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水资源的分布格局、水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我们来关注土地资源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基础,但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复习题中可能会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退化、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的评估和监测,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矿产资源也是自然资源学中的重要内容。

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复习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矿产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储量评估,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政策,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问题。

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它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的行动。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导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学作为研究自然资源的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管理等内容进行综述,以供自然资源学的复习资料。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特点是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非再生性。

人类通过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包括农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都至关重要。

2. 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又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3.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储量丰富的矿石和地下资源,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矿产资源对于工业、建筑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4.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提供能源的物质,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能源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自然资源的管理自然资源的合理管理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原则:1.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的利用权。

2. 保护与恢复:对于易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加强保护措施,如林木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对于已遭受破坏的自然资源,应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

3. 法律和政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自然资源的管理权责,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4. 国际合作:自然资源的管理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问题。

结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重点_张建松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前言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

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第二版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8分)1、自然资源:2、报酬递减原理:3、均等边际原则:4、探明储量:5、人口数量过剩:6、最大资源潜力:7、土壤侵蚀: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储量的总和统称为最终可开采资源。

⒉、嫡越大,系统越混乱;嫡越小,系统越是有序。

3、一般说来,由生态系统外部力量所引发的演替过程叫自发演替。

4、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有价或有偿使用。

5、矿区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6、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是由报酬最大化的愿望所推动的。

要获得最大报酬,开发利用者总是力图将其各种生产要素作最有利的组合。

7、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

8、地球共同体观点认为道德义务和道德立场是从作为生物圈一分子获得的,对整个自然系统的义务是道德义务的一方面。

9、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

10、矿床开采条件主要指矿体产状、形态及大小、矿层厚度、埋藏深度、矿石顶底板围岩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以及矿区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著名地理学家卡尔、苏尔(Carl Suaer)认为人类最宝贵的适应能力是()A、人类有学习知识的能力B、消化能力C、自我约束能力D、利用工具能力2 、采矿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是()A、引起地层变形B、地表塌陷C、堆积大量的废弃物D、土壤侵蚀3、联合国发展署设计的人类发展指数,采用了三个能综合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下面那个不是反映经济福利和社会公平状况的指标()A、人均期望寿命B、婴儿死亡率C、识字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下面哪一个是影响自然资源有效需求的因素()A、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B、自然资源本身的品位C、产业发展D、交通条件的改善5、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问题是()A、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B、理顺资源产品价格C、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的社会控制D、有偿使用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符合的理论是()A、人类中心论B、环境影响论C、文化决定论D、环境整体主义四、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能得分;每题3分,共30分)1、全球粮食和农业当前的主要趋势有()A、全球谷物产量持续增加,但从1983年开始,增长速度已经放慢;B、就人均产量而言,亚洲和发达国家较高,而其他地区人均产量较低;C、世界谷物的库存水平是1930年以来最高的;D、在大多数地区,营养不良人口的相对百分数和绝对数量将增加。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重点

1.简述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及核心内容?2.简述自然资源决策保护是否有利可图的影响因素?3.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4.简述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5.采矿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是?1.对地形的影响A、地下开采对地形的影响:a.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塌陷。

b.固体废弃物堆砌。

B、露天开采对地形的影响:(双重的土地破坏)a.大规模地挖损土地。

b.大量剥离和废弃物严重占压土地。

6.论述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自然资源的概念课本86页的市场机制与社会目标 89页的可持续性简答题1.中国自然资源特点参考: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少3)空间分布不均匀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力可观1)总量大,类型多。

中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耕地面积占世界第四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从总量上看,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2)人均资源少。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并将继续降低,各类可再生资源人均占有量,中国人均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土地为1/3森林资源是1/6,草地资源是1/3。

另外,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低。

3)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自然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极其明显,南北资源组合的差异也很大。

资源分布与需求分布严重失调4)资源禀赋欠佳。

中国耕地中一等地约占40%,中下等地和有限制因素的地占60%。

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

小型坑采矿山多,大型露采矿山少。

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

5)资源潜力可观。

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内部分异复杂,随着科学认识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发现和开发的潜力还很大。

中国资源节流的潜力也很可观。

2.简述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及其核心内容答案要点:形成两大学派: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论1)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劳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

2)效用价值理论核心内容是:认为商品价值并非由劳动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可更新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循环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生物资源。

3、不可更新资源:是指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范围内不可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可被开发和利用的资源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

5、可持续利用:是指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合理利用。

二、简答题1、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2、简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3、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简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5、简述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6、简述不可更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7、简述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及意义。

8、简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9、简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0、简述资源税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安全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安全学原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预防为主,以人为本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D.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答案:B.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安全学原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B.安全法规的制定与执行C.安全工程的规划与设计D.安全管理的组织与协调答案:A.事故的预防与控制3、安全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是什么?A.系统工程方法B.事故分析方法C.安全评价方法D.危险源辨识方法答案:A.系统工程方法二、简答题1、简述安全学原理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技术措施和人的行为干预,实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事故应急救援等。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2.人均资源量少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1、悲观派(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2、乐观派(1)代表:丰饶论者(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一、美国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二、日本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三、马来西亚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四、沙特阿拉伯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

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六、我国资源战略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3、提高利用国际资源能力4、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5、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二章人口过剩是当代自然资源问题的直接原因资源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提供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以支持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分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资料时人口消费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显著的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2012《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2《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2年《自然资源学》考试复习资料(最后两章未完,待续)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0题任选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填空题(38空,每空0.5分,共19分)三、简答题回答要点(5题任选3题,每题7分,共21分)四、论述题(4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考试时间:大约第8周或第9周答题要求:1、每题简答题回答内容150字左右;每题论述题回答内容350字左右;2、答题要点不能够全盘照抄,要有自己理解与加工;3、简答题和论述题没有标准答案,在掌握要点基础上,鼓励自由发挥。

例题1、简述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性原理、限制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综合性原理、系统分析原理和可比性原理。

通过整理,可以描述如下:土地评价的基本原则是,由于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多样性,影响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因素很多,不同的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土地评价要采用综合、全面、系统分析的方法,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例题2、论述不同土地管理手段的特点及其优劣土地管理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

(1)行政手段:这是政府从社会和宏观的角度,通过制订计划和规划来引导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和约束土地利用行为。

例如,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规定进入市场的土地用途和开发利用方式等,保证土地利用过程与周围的其他土地利用相协调,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2)法律手段:这种方法适用于解决较宏观、影响范围较大,通常是全国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而且要求制定法律过程中应有较长期的预见性,同时也要保证法律的相对稳定性;(3)经济手段:这是一种相对较微观的方法,适用于对具体的土地利用行为,也就是奖励土地利用的合法、有益行为,处罚或制裁违法、破坏土地行为,例如,对于建房使用老宅基、不占新耕地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对于超标占地、荒废土地给予经济处罚等;(4)技术手段: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如为了鼓励开发边缘地区,若开发商能在投资于中心城区的同时,投资于待开发的边缘地区,则在中心城区的项目可以提高容积率;又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规划与管理。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二、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自然资源与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及相互联系又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自然资源学原理[1]

自然资源学原理[1]

自然资源学原理1、《山海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矿产资源的记述。

2、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3、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集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4、影响自然资源经济供应的因素:〔1〕对自然资源的需求;〔2〕自然资源的自然供应量;〔3〕其他用途的竞争;〔4〕科学技术的发展;〔5〕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度;〔6〕交通条件的改善;〔7〕政府政策与公众舆论。

5、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6、报酬递减原理: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到达一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或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负数。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类型多;〔2〕人均资源量少;〔3〕空间分布不均;〔4〕资源禀赋欠佳;〔5〕资源潜力可观。

8、面临自然资源的挑战:〔1〕矿产资源:a供应保障程度不足,b需求压力持续增大;〔2〕耕地资源:a随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持续增长,b耕地在不断减少;〔3〕水资源:a严重短缺,b浪费严重;〔4〕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a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潜育化,耕地生产力下降〕,b环境污染,c生态功能降低;〔5〕资源承载力不足。

9、经济决策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如何分配。

10、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一项重要的国家岁入化为乌有,(4)资源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不足,(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11、采矿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1〕切断蓄水层;〔2〕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及蓄水层水质恶化;〔3〕改变地下水的自然状态和分布,水位下降;〔4〕影响地下水补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自然资源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 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是指已经查明,并已知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的储藏量。

3、条件储量: 指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 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储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 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最终可采资源:是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总和。

7、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8、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能力。

9、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10、吸收能力:即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简答题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考答案:(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

(自然资源是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满足当前或未来需要的自然界中的空间、空间内天然存在的各种物质、物质存在形式及运动形式所含的能量以及物质运动变化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功能。

)(2)自然资源的概念包括以下含义: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属于天然生成物);自然资源不是由自然而是由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是有人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范围是不断扩大); 人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决定(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有关); 有区别(是自然环境的一个方面);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人文科学概念(是文化的函数)。

2、简述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更新性的相对性参考答案:(1) 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案也不同:如根据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 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五大类;根据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业资源;根据 更新的速度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又分为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1、复活节岛的兴衰说明了什么?2、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 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 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 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 乃至到破坏的程度,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灾难最终还是会降临在人类头上。

地球就是一个大的复活节岛, 千百万年来, 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 开发更多的资源, 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社会。

但是,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资源消耗殆尽, 厄运就会降临, 人类也将无路可逃。

3、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 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 并没有被“消费”掉。

4、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 信息完备的, 不存在外部性。

5、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

前者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和强制执行的规章, 后者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许可证。

6、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三个主题。

7、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做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纳入生产函数, 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实质, 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8、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原则, 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1)微观经济学认为, 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应当满足如下四个基本假设:(2)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 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足够小, 都无力影响价格, 而只能接受既定价格, 市场是充分竞争的;(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4)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能够保持一致;(5)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退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10、经济效率用帕累托最优来表示。

资源资源学原理整理重点

资源资源学原理整理重点

自然资源学原理资料整理题型:单选、多选、问答、画图分析(以选择题为主20*3;问答2题)绪论1.自然资源问题的关联域P11——P13 图0.1(P12)表象:人口过剩,包括人口数量过剩和人口消费过剩更深层次的因素:人口分布、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道德伦理诸因素2.自然资源学定义P13最后一段3.自然资源学的视角P15 图0.4 分为论题维、空间维、时间维第一篇1.自然资源定义: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自然资源的类型P27 图1.33.名词解释(1)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2)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已查明的藏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4)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5)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6)吸收能力:即同化能力,指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7)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8)绝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

(9)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局部稀缺。

4.资源基础及其子集P32 见图1.5持续产量曲线见P38 图1.7重点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1.悲观派——增长的极限:鲍尔丁的“太空船地球”、“热寂”说、梅多斯的世界模型3乐观派——没有极限的增长:西蒙的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替代的作用、耗散结构论2.名词可持续性概念P92第二篇1.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意义:P123(1)当把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生态因子当作资源来开发利用时,会使其他因子也发生改变。

自然资源科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科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1.在“重点领域及其优化主题里”,排列在前三位的是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2.自然资源的研究对象;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3.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中获取的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4.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度量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藏量条件储量:也是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远景资源:目前仅做了少量的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渴望将来有大的发现理论资源: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的总和5.可更新资源的可得性的资源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条件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吸收能力: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承载能力:一定范围内的生镜(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包括生存承载能力、最适承载能力和容限承载能力6.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动态性、多用性和社会性7.绝对稀缺: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8.相对稀缺: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9.生态学:一般把研究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关系者成为生物生态学1.生态系统:自然界的任何范围,只要有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在其间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这就是生态系统2.生态圈:地球及其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3.生物圈:由生命形成的画的圈层,是由生命转换能量和驱动物质循环并由生命系统调节控制的开放系统4.智能圈:受人类控制和影响的生物圈5.人类生态系统:自然资源生态过程发生于其中的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技术系统和社会-政治系统构成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功能、调节功能(维持空气质量、气候调节、侵蚀控制、控制人类疾病、净化水源)文化功能、支持功能(制造氧气、初级生产、形成土壤)7.生物多样性:指来自陆地、海洋其它水体生态系统,以及其它生态复合体中的生命有机体的变异性,包括种内多样性、种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8.环境阻抗:又称限制因素,一切妨碍物种实现其全部种群增长潜力的环境要素9.温室气体:大气中CO2和其它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学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一切有用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 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 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 以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劳动成果。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资源的二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 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 从而能够持续利用。

又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 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

4 自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 是指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 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

研究内容: 1)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自然资源调查4)自然资源评价5)自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规划6)自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 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第二章 5 能结合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 认识学习自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矛盾等), 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稀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 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原理考试解析张建松前言人口过剩:分为人口数量过剩和个人口消费过剩人口数量过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多到超过了当地食物、水和其他重要资源足以支撑这些人生存的程度;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或由于财富分配不平等,致使一部人贫穷到无力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须资料时,也被认为是人口过剩。

人口消费过剩:指人口数量虽然不多,但人均资源消费过高以致引起的显著污染、环境退化和资源基础耗损。

自然资源学: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特征、性质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它以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研究其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及其后果、保护和管理等。

第一篇自然资源极其稀缺的性质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1.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

2.资源是由人而不是由自然界来界定的;自然资源的两个前提:人类的开发能力、人类的需要。

3.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都是同一个客体。

4.其范畴随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

5.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

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6.自然资源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还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诸多原理;资源是文化的函数。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A.可更新资源(收入性或流动性资源):直接太阳能、间接太阳能B.不可更新资源(资本性或储藏性资源):a.利用后就变性或毁灭的资源(化石原料)b.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金属矿物)1.对于大多数流动性资源来说,天然可再生性取决于人类的利用水平或强度,这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2.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间的划分界限,更多地取决于人类的认识和开发程度而不是自然现实。

资源分类的关键:在于划分个体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的丰度或者克拉克值乘以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是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影响探明储量的因素:1.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靠性。

2.需求水平3.开采成本4.资源产品价格5.替代品的可得性与价格6.利润要求和勘探政策条件储量:也是指已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的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做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尚未勘探或极少勘探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估计理论资源的方法是根据已勘探地区过去的发展模式外推。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和理论资源总和的统称。

可更新资源的度量最大资源潜力:流动性性自然资源在理想情况下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既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同化能力):环境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承载能力的分类:1.生存承载能力:既有足够食物保证生存,但既不能保证所有个体的茁壮成长,也不能保证种群的最优增长,而且当周围环境稍有变动就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2.最适承载力:既有充分营养保证绝大多数个体茁壮成长。

3.容限承载力:很大程度上基于密度方面的考虑,在容限能力水平上,地域限制迫使种群中的多余个体外迁,或对某些基本需要(如食物和繁殖机会)实行限制。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人口数量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一些资源不能再生,地区分布不均——资源危机2.整体性:资源间、地区间,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地域性:地域分布规律。

4.多用性: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本身变动,增值性与报酬递减性。

6.社会性:附加人类劳动。

资源是文化的函数二、自认资源的本质特征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资源价值的相对意义):A.资源价值响应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发展而呈高度动态性。

B.自然界中环境质量的价值的响应于人类价值、渴望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产生新的意义。

C.文化组群空间分化在同一时期,关于自然资源也没有完全一致的定义,对特定的环境组分却不一定有一致的价值判断。

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A.“使用后就消耗掉的”类型:极限存在关键的管理问题是:最佳的消耗速率。

B.可循环使用的类型:总储备必然在原则上永远保持不变。

完全循环的理想也只能保持在理论上,再使用是一种能源密集的活动,严重依赖(至少是在目前)“使用后就消耗掉的”资源。

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A.临界性资源:相当一部分可更新资源都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的地步。

生物资源、土壤、和蓄水量B.非临界性更新资源:1.尽管有人类活动的干预也仍然可更新,但是其中某些会由于利用过度利用而暂时耗竭。

水体、太阳能、潮汐、波浪2.流动性资源耗损和退化的许多问题之所以恶化,是因为他们常常为公共财产或场所。

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第一节增长的极限一、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1.“太空地球说”:衡量太空船经济成功与否的最好标准是资本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任何过程中所有贡献因子均被考虑时,滴总是增加的,而且是一种单项不可逆的过程。

3.世界模型3:罗马俱乐部1972发表《增长的极限》二、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1.警示与方法意义(新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多数为科学家,结论虽然悲观但论证却相当具有说服力。

2.动态观念的缺失:悲观派关于自然资源极限的判断往往基于静态观念。

第二节没有极限的增长一、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1.历史外推论: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A.衡量自然资源是否稀缺的最可靠数据是长期的经济指数,最恰当的指标是获取自然资源的劳动成本以及资源相对于工资和其他商品的价格。

B.技术中心丰饶论者(多数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与新马尔萨斯派争锋相对。

2.市场响应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

经济系统运作的这种机制将使消费不至于增长到极限而导致崩溃,而是随着价格的上涨相对平缓地终止。

3.替代作用:此观点基于如下假设:任何资源产品总有替代品或总能找到替代品。

A、直接替代B、技术或资本替代C、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替代作用D、产业结构或生活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组合4.耗散结构论:开放系统就能够远离均衡而产生有序、稳定的结构,这就是耗撒结构。

二、对乐观派的挑战1.市场的不完备性:垄断的存在,是资源更为稀缺。

2.市场机制与社会目标:市场目标:报酬的最大化社会目标:保障促进地区就业和发展、维护环境质量等。

市场运作的结果可能和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目标不相符合理想市场能防止自然耗竭,但不能防止经济耗竭。

3.市场机制加剧了某些资源的稀缺:资源开发意味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外部成本)A.资源开发和消费的市场机制,绝不会考虑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

B.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不能减少对可更新资源的压力。

C.可更新资源耗损和退化的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常常是公共财产或公共场所,可免费获取。

4.增长的社会极限:福利的自我抵消限制了积累增长的愿望;曾促进了增长的原道德标准。

第三节可持续性人类的需求与发展: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类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从两方面满足人民需要: 1.提高生产潜力 2.确保每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满足需要”是经济的概念,“减缓限制”是生态的概念,“平等”是社会的概念。

限制因素及其可持续性:人口、环境、资源平等与共同利益:1.国际不平等2.国家内部不平等3.不平等是限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第四章自然资源稀缺的性质第一节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一、自然资源需求与指数增长1.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1.基本的生理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会的需要4.尊重感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个人需要为基础,但是必须放在个人组成的社会这个层次来考察。

3.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P98二、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生机农业向真正农业的发展标志着父系统治盛行起来(重)工业社会对环境的影响: 1.地方尺度上:污染物甚至有毒物渗入地下水2.区域尺度上:环境退化(森林破坏、土地退化、空气污染)3.全球尺度上: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和臭氧层破坏引起的全球变化(重)自然资源的演进:A.人口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B.人类认识能力尤其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也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种类、数量、规模、范围上都不断前进。

(重)未来的挑战:A、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每一种技术都有副作用。

B、有一些问题是技术所不能解决的。

C、人的世界观、态度和行为都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人类在思想方式上应有的重大变革:A、把与自然对抗、从自然中夺取的态度,改变为与自然协调、利用自然的同时也保护自然的态度。

B、把重视事后治理污染变为重视事前制止污染,防止潜在污染物进入环境,防范于未然。

第二节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绝对稀缺:当全球尺度上自然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

相对稀缺:在自然资源的总供给上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区域性稀缺。

地区资源稀缺的性质:迄今为止发生的自然资源稀缺都是相对稀缺(主要记住题干)1.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A、资源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

B、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开发的历史是不同的。

C、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差异,造成人均资源消耗不大一样。

2.地缘政治造成资源稀缺:——对资源实行封锁和禁运,造成地区性资源稀缺(是局部、暂时的)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缘政治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小。

3.贫困造成资源稀缺(经济原因):A、当市场上资源产品与免费的天然可竞争之物竞争时,改善供应就更加困难。

B、靠出口本国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因经济问题引起的资源稀缺,其后果更加严重。

4.环境退化造成资源稀缺第二篇自然生态学原理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第一节生态学基本概念(重)1.生态学与生态系统:A.生态学的“限制”概念与经济学的“稀缺”概念是相同的两者有一定渊源关系。

B.一般把研究生物之间及其环境关系者称为生物生态学,简称生态学;把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者称为人类生态学。

C.人类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任何生态系统对其所能支持的生命物质总量都有一个自然极限;在这个自然极限范围内,人类文化的调整起着极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