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竹子谣》
竹子谣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诵《竹子谣》,并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中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竹子谣》的歌词,能够流利地朗诵。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竹子谣》的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新课教学:教师展示竹子的图片和视频,向幼儿介绍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用途。
3. 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竹子谣》的歌词,让幼儿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竹子谣》的掌握情况。
2. 教师通过课后访谈或作业收集,了解幼儿对竹子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学习《竹子谣》歌词,通过分组活动,让幼儿掌握竹子的生长过程。
2. 教学步骤:a.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已学的《竹子谣》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b.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共同讨论竹子的生长过程,并展示讨论结果。
七、课堂实践与互动:1. 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2.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竹子生长环境的特点。
八、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学拓展: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竹子的生长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竹子的生长过程。
2. 教学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竹子生长环境。
竹子谣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竹子谣》,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竹子谣》的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进行相关的语言游戏和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竹子谣》的歌曲录音和歌词。
2. 准备竹子的图片和生长过程的图片。
3. 准备相关的语言游戏材料。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2. 引入主题: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
3. 学习《竹子谣》:播放歌曲录音,让幼儿跟唱,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幼儿理解歌曲的主题。
4. 活动延伸:进行相关的语言游戏和活动,如“竹子生长接力赛”、“竹子谣接龙”等,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竹子谣》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幼儿在语言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习《竹子谣》的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难点:1. 歌曲《竹子谣》的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 对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歌曲、图片、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3.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2. 引入主题:向幼儿介绍竹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子谣》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子谣》教案概述课程名称小班语言课程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竹子谣》的歌曲内容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3.能够模仿歌曲中的动作和说唱,培养对音乐、语言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竹子谣》的歌曲,理解歌词及歌曲整体的形式;2.想象歌曲中的场景、形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3.学习歌曲中的动作及说唱,进行模仿和表演。
教学方法唱歌、讲解、模仿、表演知识点1.竹子的生长特点及用途2.动词的使用3.形容词的使用4.句子成分的概念教学步骤1.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现竹子及其用途,让学生知道竹子的形象及生长特点;2.教师与学生一起唱《竹子谣》,学生逐渐熟悉歌曲内容;3.讲解歌曲中的生词及用法,并总结动词、形容词、句子成分等知识点;4.引导学生想象歌曲中的场景及形象,并以简短的语言描述;5.通过动作和说唱等方式,让学生模仿歌曲的表演部分;6.课堂互动,学生自由发挥表演《竹子谣》。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唱歌、讲解、模仿和表演,让学生在多个方面体验歌曲中的内容。
通过图片、实物和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了解竹子的生长特点及用途,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动词、形容词、句子成分等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细节的讲解和提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也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对歌曲中的情感和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可以加入更多游戏、竞赛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中有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让每一次教学都充满乐趣和收获。
幼儿园小班教案《竹子谣》
幼儿园小班教案《竹子谣》一、教学内容《竹子谣》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竹子的形状和特点。
2、能够跟随歌曲的节奏动作,培育儿童的身体协调本领。
3、能够通过合作,加强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跳舞动作和竹子的认知,培育儿童的身体协调本领、语言表达本领及音乐感受力。
难点:教授儿童竹子的认知,让其认得竹子的特点以及引导儿童通过感性认知所学习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准备音乐、竹子、活动室五、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授课环节:打开音乐,播放《竹子谣》。
(2)引导活动:准备好竹子以及相关的教具。
2、活动一:竹子认知(1)老师引导儿童察看班级中的竹子,通过察看,让儿童了解竹子的外观、形状、颜色及生长环境。
(2)通过照片、图片等途径进行线下互动,并让儿童把竹子的学问感性化,懂得竹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代表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竹子的制品可以充足实际需求,竹子还是传统文化的代表。
3、活动二:竹子谣(1)老师通过播放音乐再次引导儿童观看班级中的竹子,并将竹子作为重要内容来让儿童感受音乐的魅力。
老师可以做示范,让儿童跟随节奏手持竹子一样摇摆起来,大家一起重复唱出口诀:“竹子竹子摇,摇把绿色的竹子,摇把竹筒像彩笔。
”(2)让儿童分组,每个小组由四个儿童构成。
每个小组都要分别站成大的“竹子团”,帮忙竹子显露出本身独特的特点。
在后续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激励孩子们一起合作,让竹子团更加完整鲜明。
4、活动三:竹子广场舞(1)通过老师带动手摇竹子,让儿童跟着节奏跳起竹子舞。
并向儿童讲解竹子以及舞蹈的背景和意义。
紧接着,老师布置小组比赛(2)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的串联,让儿童得到思维、身体和语言共同进展的进步。
并加强儿童的合作精神,同时激发他们的表达和制造力。
六、教学总结在本次教学中,通过竹子的引入,让儿童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引发孩子们的古怪心,加添了儿童学习的爱好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还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将竹子引导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加强儿童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竹子谣(四篇)目录: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竹子谣一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绿色的世界二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蜗牛的房子三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袋鼠爱跳高四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竹子谣一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理解儿歌,学会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竹子的生长过程。
2.在看看、想想、说说中了解竹子的多种用途。
3.乐意与同伴合作,体会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认识竹笋和竹子,知道竹制品的一些用途。
物质材料:竹子做成的物品若干,四幅儿歌图。
活动过程:一、幼儿猜测,引出竹笋。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春天师:你们怎么知道是春天的呢?幼:花儿开了、小草绿了等。
小结:是的,春天真美啊!(播放PPT1)师:看,现在怎么了?(播放PPT2)幼:下雨了师:对呀,春天下的雨叫做春雨。
师:春天到,春雨飘。
有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猜猜看,它可能会是谁呢?幼:自由猜想师:那究竟是谁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小精灵,快出来吧!"(播放PPT3)哇,是谁出来了?(播放PPT4)二、观察图片,理解诗歌。
出示竹笋图片。
师:你们吃过竹笋吗?那竹笋长什么样子呢?幼:尖尖的,头上像长了一个角师:小竹笋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变变小竹笋吧。
(幼儿第一次扮演竹笋,师讲述:春天到,春雨飘喽,竹笋就慢慢地从泥土露出尖尖角,小竹笋们长出来了吗?第二次扮演:重点练习说竹笋尖尖露出角)小结:宝宝们表演的真像!请坐吧出示长了叶子的竹子。
师:竹笋长呀长,长出了什么(播放PPT5)?幼:竹枝、竹叶。
师:那春风吹来,竹子会怎样?(摇)风儿轻轻吹,它会怎么摇?那风儿用力吹,又会怎样呢?幼:模仿慢慢摇,快快摇。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春风,你们扮演风中小竹子,好吗?小结:宝宝们表演的真好!请坐吧出示高高的竹子图片。
师:小竹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一个高个子啦。
(播放PPT6)它是怎么往上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竹子身上有一根根线,告知幼儿竹子是一节一节往上长的,越长越高,带领幼儿用手指表演1-2次)说儿歌前半部分。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教案标题: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教案目标:1. 通过《竹子谣》的学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感。
2. 帮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与特点。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竹子谣》的歌曲内容和曲调。
2. 熟悉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教学准备:1. 《竹子谣》的歌曲录音。
2. 与《竹子谣》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3. 幼儿的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步骤:Step 1:歌曲欣赏(5分钟)1. 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歌曲《竹子谣》。
2. 播放歌曲录音,让幼儿先欣赏一遍。
Step 2:歌曲学唱(10分钟)1. 跟着录音教唱《竹子谣》。
2. 分段教唱,让幼儿先跟唱一段,然后再唱整首歌。
Step 3:理解歌词(10分钟)1. 逐句解释歌词中的词语和意思,确保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2. 鼓励幼儿跟着歌词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
Step 4:绘画表达(15分钟)1.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2. 鼓励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绘制与《竹子谣》相关的图画。
3. 随后,让幼儿在绘制的图画上标注出竹子的特点。
Step 5: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绘画作品,并且表达对竹子的感受和观点。
3. 鼓励幼儿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
Step 6:巩固与评价(5分钟)1. 再次播放《竹子谣》的录音,让幼儿跟唱。
2.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肯定。
教学延伸:1. 利用手工制作竹子工艺品,增强幼儿对竹子的认知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观察实际的竹子,了解其不同部分的特点和用途。
3. 播放与竹子相关的科普视频,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竹子的认知。
(备注: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能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适当调整。
)。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小班下学期语言课程,主要教授童谣《竹子谣》。
本教案通过课堂讲解、儿歌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发音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竹子谣》的歌词,能够唱出完整的歌曲;2.学生能够通过歌曲了解竹子,提高对自然的感知;3.学生能够准确发音,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歌曲介绍:向孩子们介绍歌曲的歌词、音乐、背景等相关内容;2.歌曲演唱:老师边唱边动手,鼓励孩子们跟唱跟上;3.互动体验:从孩子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引导他们了解竹子;4.模仿表现:引导孩子们模仿动物、自然风景等事物,通过模仿表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歌曲介绍1.播放《竹子谣》音乐;2.向孩子们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3.给孩子们分发歌词,鼓励他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第二步:歌曲演唱1.老师示范唱整首歌曲;2.鼓励孩子跟唱,并逐渐增加难度;3.推荐孩子们在家里练习唱歌,加深印象。
第三步:互动体验1.举起一片竹叶,向孩子们展示;2.介绍竹子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3.通过童谣《竹子谣》的演唱,引导孩子对竹子产生浓厚兴趣。
第四步:模仿表现1.通过模仿表现引导孩子们对自然中的动植物了解,提高语言能力;2.上课老师表演模仿动物、海浪、风等场景,鼓励孩子们加入互动。
教具准备1.《竹子谣》歌曲音频;2.竹叶、简单的太阳能科普类书籍。
总结本节课强调了通过儿歌欣赏、生活体验、口语表达、交际互动方式,使小朋友在轻松快乐氛围中学习竹子。
通过这次既活跃又富有启发性的体验,小班孩子们可以提高语言水平,同时建立更深层次的自然教育印象。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和表达,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竹子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竹子的图片和实物,了解竹子的特点。
2. 体验法:让幼儿亲手种植竹子,体验竹子的生长过程。
3. 诗歌教学法:通过教授《竹子谣》,引导幼儿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竹子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竹子图片、实物、种植工具、《竹子谣》诗歌文本。
2. 材料:种植土、竹子种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竹子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特点,如高、直、绿等。
2. 体验:让幼儿亲手种植竹子,观察竹子的生长过程,了解竹子生长的环境需求。
3. 学习《竹子谣》:教幼儿学习《竹子谣》诗歌,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义,并能够背诵和表演。
4. 表达与创造: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竹子的特点,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竹子诗歌。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对竹子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幼儿珍惜自然资源。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竹子特点和生长环境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种植竹子和创作竹子诗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了解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竹林,让他们亲身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开展竹林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竹子。
3.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竹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符,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本教案使用的教材是《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材》,本课程是一节关于竹子的主题课程,主要通过学唱竹子谣歌曲、绘画竹子、制作手工竹子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竹子谣歌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通过绘画竹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
3. 通过制作手工竹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唱竹子谣歌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绘画竹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制作手工竹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学唱竹子谣歌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绘画竹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
3. 制作手工竹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材》2. 竹子谣歌曲音频和歌词3. 绘画纸、颜料、画笔4. 竹子的图片和实物5. 彩纸、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如操场跑步、做操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导入新知(5分钟)1. 准备竹子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竹子的外形和特点。
2. 带领学生讨论竹子的特点和用途。
三、学唱竹子谣歌曲(15分钟)1. 播放竹子谣歌曲音频,让学生听一遍,初步了解歌曲内容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词,重点讲解其中的新词汇,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合唱,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绘画竹子(2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绘画纸、颜料和画笔,让学生自由发挥绘画竹子的内容和形式。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竹子的细节,如竹子的纹理、枝叶等,加以描绘。
3. 学生完成后,可以互相分享并进行讨论,了解不同创作的差异和特点。
五、制作手工竹子(25分钟)1. 教师准备好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让学生制作手工竹子。
2.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含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童谣《竹子谣》的歌词与曲调;2.学会与童谣相关的语言表达,如“竹子”,“节节高”,“露珠”等;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4.通过学习与互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竹子谣》的录音,引导孩子们欣赏童谣的旋律和节奏。
同时,在教师的提醒下,孩子们可以一起摆动身体,跟着节拍欢快地哼唱起来。
2. 歌曲学习•教师示范演唱《竹子谣》,并鼓励孩子们跟随教师一起唱。
•发放《竹子谣》歌词卡片,逐句朗读、解释,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通过多次唱练,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歌词,唱出欢快的童谣。
3. 语言活动•将歌曲中出现的语言表达操作起来,如:用图示竹子,教师解释“竹子”的形态、颜色、用途等;孩子们可以互相模仿音乐中闪现的“高高”舞姿;一起观察竹叶上的露珠,了解“露珠”是怎么形成的等。
•告诉孩子们,竹子是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植物,让孩子们对沿袭千年的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觉。
4. 教学拓展•通过动手制作竹子或是竹笛等相关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竹子。
•安排孩子们多次进行集体表演,观看其他同学表演,共同学习和欣赏。
教学反思这次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与预期教学计划有了一定的出入。
由于班级中有一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在歌曲学习时,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跟随节奏和韵律,对于歌词的朗读、解释理解程度也有不足。
因此,需要我们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进行更多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让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
另外,在语言活动中,对于环节的组织和安排,我们需要更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让孩子更好地学习与互动。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竹子:让幼儿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分布地区。
2. 学习《竹子谣》:教幼儿学会《竹子谣》的歌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学会《竹子谣》。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歌词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音频资料、PPT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新课教学: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特点和分布地区。
教授《竹子谣》的歌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3. 练习环节:分组进行歌词接龙游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4. 展示环节: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学会的《竹子谣》,给予表扬和鼓励。
5.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幼儿珍惜资源,保护大自然。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竹子谣》,提高课堂氛围。
4. 互动教学法: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2. 结果评价:评估幼儿对竹子特点和生长环境的认识,以及对《竹子谣》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教师,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竹子,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
难点:让幼儿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诗歌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诗歌学习:教幼儿学习《竹子谣》,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3. 活动扩展: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总结部分:通过诗歌朗诵,巩固幼儿对竹子的认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环境的意识。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向家人分享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竹子谣》。
2.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户外观察竹子,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竹子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诗歌朗诵和描述竹子特点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对竹子的关注和体验情况。
七、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林业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环保意义。
2. 组织幼儿参观竹林,亲身体验竹子的特点,并开展竹林寻宝游戏,增加幼儿对竹子的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竹子的特点。
2. 在诗歌学习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音准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朗读《竹子谣》的歌曲内容。
2. 能够理解歌曲中的词汇和句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朗读歌曲,培养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内容的理解。
2. 歌曲语音语调的朗读。
3. 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1. CD音频或者视频。
2. 竹子的图片或者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问好。
2. 导入话题:师⽣与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植物,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大家族。
Step 2:听歌曲与朗读1. 师⽣放CD,让学⽣们听歌曲,同时课件上显⽣歌词。
2. 引导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歌曲。
3. 师⽣给学⽣们一段时间来熟悉和记忆歌曲。
Step 3:理解歌曲1. 完成歌曲后,师⽣们分组讨论歌曲的内容和意义。
2. 随机选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
3. 师⽣讲解歌曲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型,并复习相关的语法知识。
Step 4:练习朗读和表演1. 分组练习歌曲的朗读和表演。
2. 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朗读和表演。
3. 师⽣对学⽣们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5:拓展活动1. 引导学⽣们思考竹子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并进行讨论。
2. 让学生用竹子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或者实用的物品。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Step 6:反馈与总结1. 请学⽣们回忆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对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3. 师⽣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创作竹子相关的故事或者诗歌。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分组编排竹子相关的舞蹈或者戏剧。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唱出《竹子谣》,了解歌曲中描述的竹子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以及集体合作表演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竹子谣》,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准。
难点:让幼儿在集体表演中,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并表现出竹子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频播放设备、图片、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竹子谣》的音频,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新歌,教唱《竹子谣》,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3. 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幼儿在集体中演唱,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歌曲表演:让幼儿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他们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竹子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竹子谣》,加强歌曲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3. 鼓励幼儿在家人面前表演《竹子谣》,分享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竹子谣》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家园联系,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竹子谣》的反馈,评估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3. 通过歌曲表演活动,观察幼儿在集体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竹子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他们心中的竹子。
2. 组织幼儿参观竹林,让他们亲身感受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邀请家长参与“竹子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以及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是否得到充分调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竹子谣》
幼儿园小班教案《竹子谣》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能够唱出《竹子谣》这首儿歌。
2.通过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竹子的生命力并对自然环境有所了解。
3.通过竹子谣的学习,让幼儿体会到生命的不同形态,并能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之美。
教学准备
1.竹子图片或相关竹子生长的视频。
2.教具:CD。
3.互动画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使用竹子图片或相关视频展现竹子的生命力,并通过画板上的形象图案了解竹子的形态和特征。
2. 学习《竹子谣》歌词
教师播放CD,先学唱歌曲旋律。
然后跟着CD的歌词,学习歌词。
老师首先读出歌词,让学生模仿,并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词汇和意义。
3. 分组合唱
老师可将孩子分为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演唱《竹子谣》,前者为首唱,随后为合唱。
每个小组注重鼓励和支持合唱,传达团队合作的意义。
4. 温习歌曲
老师让每个小组分别演唱《竹子谣》,第一小组作为首唱,其他小组随后进行合唱。
幼儿能够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更好的完成合唱演出。
5. 竹子谣创作
老师可以通过《竹子谣》的元素,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发掘和创作自己的竹子谣。
让幼儿通过自己创作歌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
通过《竹子谣》的学习,幼儿能够对环境和自然认识更深入和生动,增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唱歌和创作,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同时,良好的教学方法,也会提高幼儿对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竹子的生长环境:让幼儿了解竹子生长在湿热的土地上,常见于山区、平原和湖泊周围。
2. 竹子的特点:让幼儿认识竹子的叶子、茎、根等组成部分,了解竹子的生长速度和用途。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竹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描述竹子的特点。
2. 游戏法:通过唱《竹子谣》歌曲,让幼儿感受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美好形象。
3. 情境教学法:设置模拟竹子生长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参与。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竹子图片、实物、PPT、歌曲《竹子谣》音频。
2. 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带领幼儿观察竹子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说出竹子的特点。
2. 新课学习:介绍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讲解竹子的用途。
3. 歌曲学唱:《竹子谣》歌曲,让幼儿跟着音频学唱,感受竹子的美好形象。
4. 实践活动:设置模拟竹子生长环境,让幼儿参与种植竹子,体验竹子生长的过程。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竹子的认知和兴趣。
2. 记录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参观竹林,进一步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邀请有关竹子的专家,给幼儿讲解竹子的知识,增加幼儿的见识。
3. 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关于竹子的手工艺品,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
2. 注重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防止幼儿受伤。
3.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九、教学反馈:1.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竹子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情况。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2)3篇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2)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2)精选3篇(一)课程名称:竹子谣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诵竹子谣。
2. 学生能够用合适的动作表演竹子谣。
3. 学生能够感受竹子谣的情感。
教学准备:1. 竹子谣的歌词和乐谱。
2.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3.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活动(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打招呼,营造轻松的氛围。
2. 进行一系列身体热身活动,如伸展运动、拍手、搓手等,以准备好学生的身心状态。
Step 2. 引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出示竹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竹子的特点。
2. 教师播放竹子谣的音乐,引导学生尝试跟随节奏拍手。
Step 3. 学唱竹子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竹子谣。
2.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依次吟唱谣词。
3.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演唱竹子谣的声音,如高音、低音或合唱等。
Step 4. 表演竹子谣(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演唱一段竹子谣。
2. 学生在表演时可以结合动作,如摇摆、舞蹈等,使表演更生动有趣。
3. 各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欣赏。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竹子谣的过程,总结所取得的进步和困难。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将竹子谣的歌词和乐谱复制下来,带回家继续练习。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一段竹子谣的舞蹈动作。
教学延伸:1. 将竹子谣的歌词和乐谱分发给学生,鼓励学生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家庭演出。
2. 组织学生拍摄竹子谣的视频,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小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竹子谣》 (2)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铁马》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铁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子谣》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子谣》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小班幼儿,以《竹子谣》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歌曲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能力;2.掌握《竹子谣》的歌词和曲调,提高幼儿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和创造性表达,增强集体凝聚力;4.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表演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1.CD或音乐设备;2.竹子的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教具;3.班级合唱排练的时间和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给每个幼儿展示竹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对竹子的认识。
通过互动引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 歌曲学唱(15分钟)1.老师播放《竹子谣》的音乐,引导幼儿一起跟唱。
2.老师反复播放几遍,并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歌词和曲调。
3. 合唱练习(20分钟)1.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个幼儿组成。
2.老师将歌曲分成若干段,每个小组负责学习和练习其中的一段。
3.老师逐个指导每个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熟练掌握自己负责的段落。
4.整合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全班合唱的排练。
4. 创造性表达(30分钟)1.让每个幼儿选取一个角色或一段情节,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
2.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让幼儿依次表演,并给予积极鼓励和反馈。
5. 教学反思(10分钟)1.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高,积极性较好。
2.在合唱练习环节,需要多次反复指导和练习,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熟练掌握自己的部分。
3.幼儿在创造性表达环节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想象力和自信心。
4.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引导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竹子谣》这个教案,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学习了竹子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通过合唱和创造性表达,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竹子谣小班语言教案
竹子谣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竹子谣》,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竹子谣》的歌词,掌握歌词中的竹子生长过程。
2.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竹子的特点。
3. 进行相关的语言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竹子谣》的歌词图片。
2. 准备相关的竹子图片。
3. 准备语言游戏所需的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竹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竹子的特点。
2. 学习《竹子谣》: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竹子谣》的歌词,让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
3. 歌唱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歌唱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竹子谣的韵律和节奏。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的内容,并一起观察家中的竹子。
2. 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竹子的绘画作品,并在作品中讲述竹子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竹子谣》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竹子观察和绘画的兴趣和表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2. 让幼儿尝试种植竹子,了解竹子的种植方法和生长过程。
3. 开展关于竹子的主题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参考资源:1. 《竹子谣》歌词图片。
2. 竹子图片。
3. 相关教育书籍和网络资源。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2. 在歌唱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鼓励幼儿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十、教学反馈与改进:1.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竹子谣》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竹子谣》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听、说、唱《竹子谣》。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并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朗读歌词,表达歌曲的情感。
2.能够唱出整个童谣,并且配合儿歌动作。
3.学习了解竹子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教学准备1.教材:童谣《竹子谣》。
2.教具:小提琴,竹子模型,图片、幼儿园背景音乐、制作竹子头饰。
3.课外辅助资料:竹子的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教材《竹子谣》,先与孩子们简单介绍一下竹子,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孩子们了解竹子基本的生长环境、特征和用途,为后续的教学让孩子们找到共鸣。
第二步:朗读歌词请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朗读《竹子谣》的歌词,重点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基本情感,以及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第三步:学唱《竹子谣》1.老师用小提琴演奏歌曲旋律,唱歌词让孩子们跟唱。
2.让孩子们完成竹子头饰,做动作配合歌曲的唱诵。
第四步:活动1.展示竹子模型并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2.让孩子们分组分别扮演“小河流水”和“笼子里的竹鸟”来表演《竹子谣》。
第五步:总结请孩子们带着今天学习的知识,通过画画或其他形式完成练习。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的发言、动作和思考进行评估。
孩子们快乐的表演和讨论则是最好的评价,同时在医生的园长、老师以及家长的努力共同配合下,孩子们的表现必将精彩纷呈。
教学后记《竹子谣》是幼儿园小班教育中重要的语言教学内容之一,本篇教案的总体设计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贴近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引入资料、学唱歌曲、自由发挥、总结,充分体验了幼儿园小班教学的特色,从而将《竹子谣》带给孩子们自己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教案《竹子谣》
小班教案《竹子谣》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中了解竹子的多种用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理解儿歌,学会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竹子的生长过程,乐意与同伴合作,体会表演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竹子谣》教案吧。
活动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理解儿歌,学会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竹子的生长过程。
在看看、想想、说说中了解竹子的多种用途。
乐意与同伴合作,体会表演的快乐。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认识竹笋和竹子,知道竹制品的一些用途。
物质材料:竹子做成的物品若干,四幅儿歌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猜测,引出竹笋。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幼:春天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春天的呢?
幼:花儿开了、小草绿了等。
小结:是的,春天真美啊!(播放PPT1)
师:看,现在怎么了?(播放PPT2)
幼:下雨了
师:对呀,春天下的雨叫做春雨。
师:春天到,春雨飘。
有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猜猜看,它可能会是谁呢?
幼:自由猜想
师:那究竟是谁会从泥土里钻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小精灵,快出来吧!”(播放PPT3)哇,是谁出来了?(播放PPT4)
(二)观察图片,理解诗歌。
出示竹笋图片。
师:你们吃过竹笋吗?那竹笋长什么样子呢?
幼:尖尖的,头上像长了一个角
师:小竹笋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变变小竹笋吧。
(幼儿第一次扮演竹笋,师讲述:春天到,春雨飘喽,竹笋就慢慢地从泥土露出尖尖角,小竹笋们长出来了吗?第二次扮演:重点练习说竹笋尖尖露出角)
小结:宝宝们表演的真像!请坐吧
出示长了叶子的竹子。
师:竹笋长呀长,长出了什么(播放PPT5)?
幼:竹枝、竹叶。
师:那春风吹来,竹子会怎样?(摇)风儿轻轻吹,它会怎么摇?那风儿用力吹,又会怎样呢?
幼:模仿慢慢摇,快快摇。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春风,你们扮演风中小竹子,好吗?
小结:宝宝们表演的真好!请坐吧
出示高高的竹子图片。
师:小竹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一个高个子啦。
(播放PPT6)它是怎么往上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竹子身上有一根根线,告知幼儿竹子是一节一节往上长的,越长越高,带领幼儿用手指表演1-2次)
说儿歌前半部分。
师:宝宝们,老师把这几幅图编成了一首好听的《竹子谣》儿歌呢,想听吗?(师完整讲述儿歌、师幼边看图边说儿歌、幼儿练习说儿歌师用动作提醒、师幼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
(三)了解竹子的用途。
交流竹子的用处。
师:宝宝们,那竹子长大后,有什么用呢呢?(幼儿自由说,根据幼儿回答出示骑竹马、踩竹筒(播放PPT7、踩竹筒播放PPT8))
师:是的,竹子的用处可真多呀!
完整欣赏。
师:老师把它的用处用处也编到儿歌里面呢!小耳朵,听仔细哦!宝宝们也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学说儿歌、坐在位置上边表演边说。
)
师:宝宝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边说儿歌边表演表演吧。
听说游戏。
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教你们玩个听说游戏呢。
宝宝们看好了,先伸出一只手的大拇指,接着用另一只手抓住刚才伸出的大拇指,然后依次把下面的手指拿到上面来,看清了吗?
玩法一:师示范玩一次,幼儿跟着教师放慢速度练习一次,师幼共同练习,玩法二:教师与配班教师玩一次,幼儿找同伴玩试玩,教师巡视指导)小结: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还可以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玩哦!
(四)结束活动
师:宝宝们,其实关于竹子的用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找找,然后把找到的东西编成新的儿歌。
(现在请宝宝们,排好队,伸出小手跟客人老师说再见,结束活动)
附儿歌:
竹子谣
春天到,春雨飘,
竹笋尖尖露出角。
春风吹,竹子摇,
一节一节长得高。
骑竹马,踩高跷,
它的用处真不少。
小百科: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
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