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儿科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厌食症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厌食病(TCD编码:BEZ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厌食症(ICD-10编码:R63.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协作组制定的“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临床常见证候:脾虚食积证脾胃不和证脾胃阴虚证脾虚肝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协作组制定的“小儿厌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厌食病(厌食症)。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厌食病(厌食症)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微量元素、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腹部彩超、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食积证:健脾消食。
(2)脾胃不和证:运脾开胃。
(3)脾胃阴虚证:滋脾养胃。
(4)脾虚肝旺证:疏肝健脾。
2.外治法(1)药物敷脐法(2)穴位贴敷疗法(3)推拿疗法(4)捏脊疗法(5)针灸疗法(6)针刺四缝穴疗法(7)耳针疗法(8)隔药艾灸(9)刮痧疗法(10)脉冲离子导入经皮给药治疗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食欲增强,食量增加。
中医技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应用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48 34投稿邮箱:sjzxyx88@ 中医技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应用进展韦屹(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中医院,广西 武宣)摘要: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小儿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其他疾病,采用中医技术治疗取得一定进展。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中医技术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7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8.017本文引用格式:韦屹.中医技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34-36.Advanc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WEI Yi(Wuxua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xuan, Guangxi, China)ABSTRACT: Anorex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children, 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resistance and other diseases. 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treatment of anorexi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Infantile anorexia; TCM technical treatment; Overview0 引言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
内儿科相关病种临床路径
余江县中医院临床路径目录
一、内科相关病种临床路径
1、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脑出血临床路径
3、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4、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二、儿科
1、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三、外科、骨科相关病种临床路径
1、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临床路径
3、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
4、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
5、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6、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
四、妇科相关病种临床路径
1、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2、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五、针灸科相关病种临床路径
1、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2、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小儿厌食症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小儿厌食症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表现有:1.病程较长,一般指2个月以上;2.以厌恶进食,食欲减低、食量减少同时存在,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较,以厌食为主症;3.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不是指其它疾病中可出现的厌食症状。
临床上分为脾失健运、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肝气不和四种类型。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足三里。
【操作】局部消毒,先用生姜片擦足三里,再用艾条点燃端对准施灸部位约0.5寸高度,灸3分钟。
以局部皮肤潮红、患者能耐受为度。
1次/天,3天为1疗程。
2.穴位贴敷疗法【药物】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各IOg,炒菜瓶子6g,炒鸡内金5g o【操作】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加淀粉1〜3g,用开水调成糊状,晚上临睡前敷于患儿脐上,外用纱布覆盖,加胶布固定,第2天早上取下。
每日1次,连用5天为1疗程。
如不愈,可间隔1周,再用1疗程。
3.拔罐疗法【主穴】足三里(双侧)、中脱穴。
【操作】取生姜30g,肉桂3g o用水250ml先煮生姜,微沸后10分钟加肉桂,2〜3分钟取汁,取口径适中的玻璃罐3只,将药汁倒入,闪火法将罐扣于穴上,5分钟左右取下,每日2次。
适用于脾胃气虚之厌食症。
4.耳穴压豆疗法【主穴】脾(双)、胃(双)、右肝、右皮质下、左内分泌。
腹痛者加腹;腹胀者加艇中;腹泻者加大肠、神门;盗汗者加心、肺、神门;易感者加咽、内外鼻。
【操作】为用75%乙醇常规消毒两侧耳廓,在脾、胃、神门、内分泌等穴处,用0.5Cm义0.5Cnl的胶布贴压白芥子籽,其中胃穴需要用2粒药粒上下紧密排列贴压。
每日按压10次以上,每次1分钟,5天换贴1次,10次为1疗程。
5.按摩疗法【主穴】肾俞、脾俞、胃俞。
【操作】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示指抵在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合理夹住肌肉提起,而后示指向前,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在肾俞、脾俞、胃俞穴处将皮肤提起。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03660,82160921)通信作者:李玉霞,E -m a i l :604719348@q q.c o m 第一作者:景姬,E -m a i l :934908322@q q .c o m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җ景 姬1李玉霞1,2张 雪1,闵 叶1,席文婷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ʌ摘要ɔ 该文总结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相关研究,发现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涉及先天与后天因素,病变责之于脾胃,病机关键为脾胃不和,纳运失常;临床证型包括邪热不清证㊁湿滞中焦证㊁肝气犯胃证㊁伤食积滞证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推拿㊁针刺㊁穴位贴敷等外治法,经典方药㊁自拟方㊁中成药口服及中医食疗等内治法,以及内外合治法㊂ʌ关键词ɔ 小儿厌食症;食积;伤食;脾胃不和;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27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026 小儿厌食症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各年龄段小儿均可患病,多发于1~6岁儿童,主要表现为患儿在较长时间内食量减少㊁食欲不振㊁厌恶进食㊂小儿厌食症可发生在任何季节,夏季暑湿当令,更易困遏小儿脾气,致脾失健运,可加重病情㊂厌食症患儿除食量减少外,身体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状况良好,但长期不愈者,气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减弱,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1]及睡眠障碍[2]等疾病㊂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㊂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㊂1 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古籍并无小儿厌食症的记载,与 不思食 恶食 等病的证候表现类似㊂‘幼科发挥㊃脾经兼证“云: 诸困睡,不嗜食,吐泻,皆脾脏之本病也㊂ 厌食病名首见于1982年张奇文主编的‘幼科条辨“[3]㊂1984年王伯岳㊁江育仁主编的‘中医儿科学“将小儿厌食症正式作为独立章节加以论述[4]㊂1.1 病因 小儿厌食症归属中医 食积 恶食 伤食 范畴㊂明㊃万全‘育婴家秘“曰: 小儿之病,多过于饱也,或母有气实形壮者,其乳必多,求儿不哭,纵乳饮之,定乃伤子乳也;母之气弱形瘦者,其乳必少,恐子之哭,必取谷肉耙果之类,嚼而哺之,不饱不止,定乃伤于食也㊂故小儿之病,胃最多也㊂ 叶翠[5]通过对古籍分析总结发现,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㊂胡爱国[6]对300例厌食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小儿厌食症病因排名前三的是乳食不节㊁先天不足及多病久病㊂1.2 病机与证候 小儿厌食症病位在脾胃,基本病机为脾胃不和㊂韩海琼等[7]分析倪菊秀教授分型辨治小儿厌食经验,归纳出邪热不清㊁湿滞中焦㊁肝气犯胃㊁伤食积滞㊁痰浊内恋㊁脾虚便溏㊁胃阴不足7种证型㊂肖祥等[8]分析153首小儿厌食症处方发现,主要证型为脾胃气虚㊁肝旺脾虚㊁脾胃阴虚㊁脾虚食积㊁脾虚湿困㊂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证型较多,但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故辨治该病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㊂2 中医治法2.1 外治法 针对小儿厌食症,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为推拿㊁针刺㊁穴位贴敷等,操作简单,患儿接受度高㊂(1)推拿 推拿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外治手法㊂蔡洁[9]将7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补脾经㊁清肝经各400次㊁运板门300次㊁顺运内八卦300次㊁按揉足三里50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水涵木推拿法(揉二人上马㊁太溪㊁涌泉各100次)施治,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食量㊁烦躁易怒㊁兴奋躁动㊁嗳气㊁夜寐难安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㊂李博等[10]将82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辨证论治,对于脾胃不和证患儿,清脾土500次,运内八卦200次,清补肠500次,推四横纹49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10遍,同时摩腹200次,按足三里200次,并捏脊5遍;对于脾胃气虚证患儿,改清脾土为补脾土500次,其余同上,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8.05%(P <0.05),观察组患儿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锌(Z n )及血清瘦素(L P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0.05)㊂总之,小儿推拿可以提高厌食症患儿摄食量,改善烦躁㊁嗳气㊁夜啼等临床症状,增强患儿的社交能力等㊂(2)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较为常用的穴位为四缝㊂明㊃董宿在‘奇效良方㊃针灸门“中曰: 四缝四穴,在手四指内中节,是穴用三棱针出血,治小儿猢狲劳等证㊂ 针刺四缝可通过调节脏腑功能㊁调畅三焦气机,达到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目的㊂彭文超[11]将48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仅用推拿(揉四横纹㊁运板门㊁运内八卦等)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结合针刺四缝穴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组食欲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㊂刘英才等[12]观察点刺治疗460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每日取四缝㊁内关㊁中脘㊁足三里等穴位治疗1次,治疗3~5次后,患儿病情康复㊂何媛等[13]将72例厌食症患儿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山麦健脾口服液口服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四缝治疗,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针刺组血清胃泌素(G A S )水平㊁唾液淀粉酶活力㊁β-内啡肽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㊂可见,针刺对小儿厌食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可依据不同的中医证型选用不同腧穴进行针刺治疗,但关于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㊂(3)穴位贴敷 刘丽平[14]将60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健儿消食口服液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黄屏风膏药穴位贴敷(以肺俞㊁膈俞㊁膻中穴为主穴)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患儿腹胀㊁便秘等伴随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㊂韩成恩等[15]将60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山白消食合剂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和胃贴敷脐(将3ʒ3ʒ2ʒ2ʒ1ʒ1比例的白术㊁茯苓㊁甘松㊁肉豆蔻㊁鸡内金㊁枳实研成细末㊁混匀,以醋调成稠糊状,取适量药物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改善患儿食欲㊁体质量及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9%㊂2.2 内治法 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内治法包括经典方药㊁自拟方㊁中成药内服及中医食疗等㊂(1)经典方药 经典方药出自中医古籍,经由历代医家实践而成,疗效明确㊂邹伟等[16]将102例脾虚积食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㊁Z n 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㊂袁洋等[17]将80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导滞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㊂汪正涛[18]将75例脾失健运型厌食症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予以加味枳术丸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予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 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4.21%(P <0.05)㊂胡洁[19]采用加味异功散治疗30例厌食症脾虚肝旺证患儿,改善食欲㊁食量㊁脾气大㊁口气㊁趴睡㊁夜寐不安等症状的疗效较好㊂向希雄运用藿朴夏苓汤合保和丸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厌食症患儿疗效显著[20]㊂周拓疆等[21]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调节G A S ㊁神经肽(N P Y )㊁L P 水平来改善患儿厌食症状㊂(2)自拟方 现代医家参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检查㊁诊断及中药药理㊁药化研究的新成果,结合自身的诊疗经验,辨证论治,制定出针对病机㊁病原且具有高效㊁速效作用的方剂[22]㊂如夏睿明教授根据重庆当地暑湿之邪较明显的特点,自拟方藿茵胆草饮(藿香㊁莱菔子㊁鸡矢藤㊁茵陈㊁山药㊁炒麦芽㊁炒谷芽㊁炒鸡内金㊁太子参㊁龙胆㊁石斛)治疗顽固性小儿厌食症,方中重用藿香㊁茵陈芳香化湿,龙胆健运脾气,诸药配伍,使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得以恢复[23]㊂何洲[24]将110例脾胃阴虚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以健脾消积㊁滋阴宜胃为法,采用自拟调肝益胃汤(桑叶㊁莱菔子㊁黄芪㊁党参㊁当归㊁白术㊁白芍㊁鬼针草㊁鸡矢藤㊁神曲㊁钩藤)治疗,对照组采用儿宝颗粒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疗效㊁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㊂曾静雯[25]将56例厌食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予以自拟方平肝消食方5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O c t.2023,V o l.31N o.20口服(柴胡㊁白芍㊁枳实㊁茯苓㊁神曲㊁炒麦芽㊁白术㊁陈皮㊁焦山楂)治疗,对照组予以 多酶片 口服,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9.29%,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㊂李薇薇等[26]自拟五谷运脾消疳汤(炒五谷虫㊁炒鸡内金㊁砂仁㊁炙甘草㊁焦麦芽㊁焦山楂㊁焦神曲㊁陈皮㊁党参㊁麸炒白术㊁茯苓)治疗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达97.1%㊂以上研究表明现代医家的自拟方对于小儿厌食症有良好的疗效㊂(3)中成药近年来,中成药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有诸多报道㊂李战等[27]将270例脾胃湿热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山麦健脾口服液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王氏保赤丸口服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7%)㊂李莉等[28]将72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杞枣口服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两组患儿血微量元素及D-木糖吸收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㊂邓丽华等[29]将4480例厌食症患儿分为观察组(脾胃宁口服液)和对照组(化积口服液),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食量㊁面色㊁舌质舌苔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㊂姜畅[30]采用小儿健脾丸治疗84例厌食症患儿,结果发现观察组(42例,采用小儿健脾丸治疗)总有效率达92.9%,高于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73.8%(P<0.05),且中成药口感较好,更容易被患儿接受㊂中成药治疗效果相对单一,不能辨证调整药味,临床应用也受限㊂(4)中医食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膳对厌食症患儿有良好的临床疗效㊂刁本恕针对小儿厌食症,提出 补脾不如健脾,健脾不如醒脾 血肉有情之品善补血肉有情之体 等治疗思路,采用食疗汤剂健脾开胃汤内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31]㊂郑建华等[32]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药膳组采用益气健脾粥(白糖参㊁莲子㊁焦山楂㊁瘦肉㊁大米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健胃消食片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药膳组L 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药膳组N P Y和促人生长激素释放肽(G h r e l i 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药膳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㊂可见,中医食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㊂2.3内外合治法中药内服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外治手法,可以增强疗效,促进疾病康复㊂杨濮钟等[33]将9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㊁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刮痧联合消积运脾汤治疗,对照组1组采用消积运脾汤治疗,对照组2组采用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1组的76.67%及对照组2组的70.00%㊂黄河[34]将12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健胃消食片治疗,观察组予以益脾降胃方联合摩腹捏脊法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食欲㊁食量㊁体质量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 b)㊁尿淀粉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㊂韩淑莉等[35]将16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四缝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四缝联合运脾方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两组患儿血铁㊁血锌㊁H b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㊂林佛龙等[36]将66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予以小儿推拿配合异功散(人参㊁麸炒白术㊁茯苓等)合三星汤(焦山楂㊁炒麦芽㊁炒谷芽)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食欲不振㊁食量减少及各项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㊂董小康[37]采用异功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结果发现总有效率达90.82%,治疗后患儿的各项症状与体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㊂中药内治法遣方用药灵活,强调个体化辨证用药;外治法可减少中药服用时的不良反应,直接作用于发病原因㊁病变部位,规避首过消除而提高病灶有效部位的药物浓度㊂内外合治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㊂3小结厌食症作为儿童的常见病㊁多发病,长期反复发作会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容易诱发其他系统疾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㊂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概况,发现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方法众多,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小㊂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建立客观化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加强中医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使中医疗法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接受㊂依照现有的新医学模式,发挥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和创新,以6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O c t .2023,V o l .31N o .20期不断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㊂参考文献[1]陈彦伶.小儿厌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205-206.[2]赵青.小儿厌食和睡眠障碍相关性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6,13(9):67-69.[3]张奇文.幼科条辨[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72-174.[4]王伯岳,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43-445.[5]叶翠.小儿厌食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学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6]胡爱国.小儿厌食病因病机探讨[J ].河南中医,2004,24(5):58-59.[7]韩海琼,孙婷,沈佳颖,等.倪菊秀分型辨治小儿厌食症经验[J ].河南中医,2021,41(11):1672-1674.[8]肖祥,吴宣諭,孙香娟.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用药规律分析[J ].现代中医药,2022,42(2):63-68.[9]蔡洁.滋水涵木推拿法治疗肝旺脾虚型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10]李博,骆志昭,雷颖.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3):46-47,51.[11]彭文超.推拿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观察[J ].大众科技,2016,18(11):57-58.[12]刘英才,许阳阳,唐乐.点刺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460例[C]//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山东针灸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第2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针灸学会第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济南:山东针灸学会,2017:145-146.[13]何媛,林洁.针刺四缝穴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0):2168-2172.[14]刘丽平.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30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2016,44(4):120-121.[15]韩成恩,劳慧敏,曹宏.健脾和胃贴治疗小儿厌食脾胃气虚的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2015,30(6):1216-1218.[16]邹伟,高志燕,王文兰,等.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小儿脾虚积食型厌食症的临床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6):1151-1154.[17]袁洋,陈光明,李志武,等.导滞汤治疗小儿厌食症饮食积滞型40例临床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2019,15(4):34-36.[18]汪正涛.加味枳术丸治疗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临床疗效观察[D ].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19]胡洁.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厌食(脾虚肝旺证)的临床观察[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20]吴晶,向希雄.向希雄治疗脾胃湿热型小儿厌食症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2018,40(10):17-19.[21]周拓疆,董文阁.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 ].光明中医,2020,35(18):2875-2877.[22]范仁忠,龚云,马宗华,等.专方治疗的历史简况和当代专方的特点[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12(4):1-3.[23]刘荣满,夏睿明.夏睿明教授自拟方:藿茵胆草饮治疗顽固性小儿厌食症[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0):3101-3102.[24]何洲.自拟方调肝益胃汤治疗小儿脾胃阴虚型厌食症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9,38(7):34-35.[25]曾静雯.平肝消食方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的应用[D ].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26]李薇薇,姬卫国,王心好,等.自拟五谷运脾消疳汤治疗小儿厌食证68例临床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4):564-566,576.[27]李战,倪菊秀.王氏保赤丸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湿热型)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2018,39(13):18-19.[28]李莉,杨柳君,熊吕江.杞枣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38-2040.[29]邓丽华,向希雄,张雪荣,等.脾胃宁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21,19(1):139-142.[30]姜畅.小儿健脾丸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8,37(4):24-25.[31]焦一菲,刁本恕.刁本恕饮食疗法治疗小儿厌食证[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2):175-177.[32]郑建华,陈文滨,王绮云,等.中医辨证施膳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效果比较[J ].现代医院,2020,20(6):929-932.[33]杨濮钟,孙晓丽,杨雪,等.刮痧联合消积运脾汤治疗食积内热型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75-77.[34]黄河.益脾降胃方联合摩腹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 ].现代养生,2021,21(18):86-88.[35]韩淑莉,林少侨.运脾方联合刺四缝对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21,34(8):139-142.[36]林佛龙,王旭波,劳建昌.小儿推拿配合异功散合三星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J ].黑龙江医药,2021,34(3):626-627.[37]董小康.异功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0):58-59.(收稿日期:2022-07-08)[编辑:白晓晖周荣荣]7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0月第31卷第20期。
儿科小儿厌食病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等慢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
(1)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较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食欲降低,食量减少大于或等于正常的1/2。
(2)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结,味酸臭;(3)应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重佝偻病、贫血及心、脑、呼吸、肝、肾等系统疾;排除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的影响。
(二)证候诊断1.脾虚食积证:食少,纳呆,懒言,面色萎黄,大便不实,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
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缓无力。
2.脾胃不和证: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常伴有嗳气泛恶,脘腹饱胀,大便不畅。
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濡缓或滑数。
3.脾胃阴虚证:食少、纳呆,口舌干燥,喜冷饮。
面色黄无光泽,皮肤干燥,便秘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数。
4.脾虚肝旺证:厌食或拒食,性燥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
舌光苔净,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弦。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食积证治法:健脾消食。
推荐方药:异功散加味。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佩兰、砂仁、神曲、鸡内金等。
经验方加减:佛手、山楂、麦芽、苍术、石菖蒲、白术、九香虫、党参等。
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等。
2.脾胃不和证治法:运脾开胃。
脾胃病科 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脾胃病科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c056dd8a-6eba-11ec-8244-7cb59b590d7d脾胃病科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的门诊患者。
一、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厌食症(TCD代码:bez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icd-10编码:f50.4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千沟主编,科学出版社,202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昊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和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2001年第3版)。
2.证候诊断参见全国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药重点专业合作小组制定的《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临床常见证候:肝脾不调证饮食积滞证湿浊内阻证脾阴不足证脾胃气虚证(三)治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厌食(神经性厌食症)协作组制定的厌食(神经性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神经性厌食症被明确诊断(1)。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4)标准治疗时间为≤ 28天(五天)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厌食(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
2.因器质性疾病所造成的厌食症者不进入本路径。
3.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特殊治疗,且不影响首次诊断的临床路径过程的实施,则可以进入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采用四诊结合对照的方法,收集本病不同证型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舌脉特征。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7)门诊检查项目1所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粘膜活检);(4)腹部超声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标记物筛查、胸部x线片、甲状腺功能等。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进展作者:魏剑平王晓婧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03期摘要: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
中医认为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
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临床疗效好。
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手段众多,注重从整体出发,调理各脏腑的功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
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自拟汤药、中成药、外敷法、针灸及按摩法等方面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近况予以综述。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3-0070-02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其病程较长,多为2个月以上[1]。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
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就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因素较多,大多数临床医家认为与脾胃失调、纳化失常有关。
汤一新等[2]认为小儿厌食以脾阴不足者为多,其原因有三:食品结构的改变;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
胡爱国[3]通过对300例厌食症患儿的调查,将本病病因分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病久病,损及脾胃;环境变化,思虑伤脾;暑湿熏蒸,脾阳失展等5种。
骆常义[4]总结厌食病因指出,脾胃因素是产生厌食的内在根本因素。
徐世军[5]总结李秀亮教授治疗厌食的经验,指出脾胃阴虚是脾胃功能失调在本病中的根本表现。
儿科厌食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厌食厌食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个症状,是由喂养不当、偏食零食、饥饱不匀等损伤脾胃所引起。
多见于婴幼儿。
病程较长,日久气血俱虚,抵抗力差,容易诱发其他病症。
【诊断】1.本病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良好,嬉耍如常,脉平,苔薄白,舌质正常。
2 .所表现的厌食、消瘦诸症,应与小儿府证作鉴别。
府证中的“府气”候,除消瘦食少之外,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腹胀,大便稀酒或便秘3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轻度下降。
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降低。
4.需要排除肝炎、结核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出现的厌食症状。
【治疗】厌食的治疗方法、除药物治疗之外,尚有推拿疗法、外治疗法、饮食疗法等,均能收效。
其治疗原则,皆是调理脾胃。
比较而言,药物治疗与推拿或外治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论治厌食病在脾胃,辨证时应辨别以脾运失健抑或胃阴不足、脾胃气虚。
虽然三者均以厌食为主症,但有运化失健或阴虚、气虚之不同,要从证、舌方面加以鉴别。
治疗法则,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为指导思想,着重调和脾胃,转运中焦气机。
1.牌失健运证食欲不振或拒食,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良好,舌苔薄净或薄腻,舌质正常,脉尚有力。
乃厌食初起,脾胃运化失常所致。
治法:和脾助运。
方药举例: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苍术、山楂、麦芽、佩兰、神曲各10g。
加减:腹胀,加鸡内金6g或枳壳6g。
便清,加怀山药10g,炮姜炭3g。
2.胃阴不足证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大便干结,舌苔花剥或光红少津,夜寐不宁,面色微黄。
此素体阴虚,胃失濡养所致。
治法:养胃育阴。
方药举例:养胃增液汤加减。
石斛、沙参、白芍各IOg,甘草、乌梅各4g,陈皮5go加减:苔腻、夹湿,加意及仁、茯苓各10g。
便澹,加山药10g,诃子肉5g。
拒食,加佛手片6g,谷麦芽各10g。
3.脾胃气虚证面色少华,精神不振,形体偏瘦,不思饮食,食少便澹,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健牌益气。
方药举例:异功散加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小儿内科等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小儿内科等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3.12.27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3]547号
•【施行日期】2013.12.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
正文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实施小儿内科等专业
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3〕5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我委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制订了小儿内科、新生儿科、肿瘤科1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县医院版)和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巨脾型)的临床路径。
上述临床路径已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kjps/jsgf/)上发布。
请各省级卫生计生(卫生)行政部门登陆网站下载,指导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临床路径、细化分支路径并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联系人:王勋、张萌
电话:************、68792200
中华医学会科技评审部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3年12月27日。
儿科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甘肃中医学会儿科分会甘肃省中医院儿科2012-6-9目录《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张士卿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原睿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石宗珂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沈玉鹏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吴丽萍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樊彩娥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史正刚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50 —《内经》病机十九条与儿科临床甘肃中医学院张士卿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是病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功能失常而表现出来的整体性功能改变的反应。
由于病因不同,体质各异,引起的病理变化也不一样,因而就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所以,临证时就必须根据症状表现,以推求病理机制,判断发病原因,从而把握疾病的癥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疾病的机理也是错综复杂的。
《内经》对于病机的论述散见于很多篇章,其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明确指出探求病机的重要性、分析病机的基本原则以及举例示范分析病机的方法的是《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余(黄帝)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歧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这段经文一开头就把病机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强调,要想让重要的医学理论得到切实的推广,要想使疾病的治疗能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就象拔刺雪污一样容易,使一般医生的治疗技术能达到工巧神圣的地步,关键是要掌握审察疾病的机理的本领,不能违背六气变化的规律。
正如明代张介宾所说:“病机为入道之门,为跬步之法。
”一、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内经》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论旨在讨论“五运六气”,而运气学说是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所以,其文中所言病机主要是指外邪致病的机理。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崇d , J L 厌食 症 以维 护脾气 为 主 , 通 过 凋和脾 胃 、 辅 助 运化 等 方式 来 达 苡仁 予 以治疗 , 临 床效 果较 为显 著 , 治愈率普 遍较 高 。 到 治疗 的 目的 。并且 同 时还指 出, 即便 是 脾 胃虚 弱 的患 儿 , 使 用补 运 3 外 用疗 法 关 于d , J L 厌 食症 , 中医 治疗 同样 还有外 用治疗 方法 。关 于外 用治 疗措施 , 同样也有 学者 对此进 行 研究 。有 学 者使 用 消 导膏 贴 敷 , 临 床 即将 白 2 . 1 脾 胃气虚 : 有学 者选 取其所 在医 院的 1 0例厌 食 症患 儿 . 并 随机 分 治疗效 果非 常理 想 。另有 学者 使用 中药穴位贴 敷 加药膳 治疗 ,
行 研究 , 发 现可 将厌 食症归 类 为脾 虚 食 积 、 脾 胃阴虚 、 脾 胃气虚 、 脾 虚 白豆 蔻 、 法 半夏 、 滑石 、 厚朴 、 藿香、 佩兰, 治疗 疗 程结 束 后 , 效 果显 著 。 蒲公英 、 绵茵 陈 、 茯苓 、 苍术、 白豆蔻 、 佩兰、 薏 湿 困等 证 型 。但 另有 学者 就认 为 , 脾重 点并不 是补 , 而 是运 行 , 因 而推 同时 另有学 者使 用藿香 、
症 患儿 均分对 照组 和观察组 。对 照组 口服保 和丸 , 而观察 组使 用香 砂 增食 汤 , 配方 为酒制 大黄 、 木香、 砂仁、 鸡 内金 、 炒 焦三 仙 、 枳壳、 厚朴、
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厌食
小儿厌食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中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与评价的主要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中药新药及上市后再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供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借鉴与参考。
2 概述厌食,作为中医学病名,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独立的脾系疾病,而非指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食欲不振症状。
较长时期一般指1~2个月以上[1,2]。
西医学认为,厌食症首先是一种摄食行为异常的表现,临床可伴或不伴胃肠道功能的异常[3]。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的“婴儿和儿童期/婴幼儿喂养障碍”[4]、《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AFRID)[5],以及Chatoor《婴儿和儿童早期喂养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婴儿厌食症”等[6,7],作为疾病,均以缺乏进食兴趣/甚至拒食、食物摄入不足为主要临床特征,且伴有生长不足或营养缺乏,涵盖或相当于中医学的“小儿厌食”。
厌食多见于1~6岁的儿童,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有研究表明,约10~25%的健康婴幼儿存在喂养问题,但出现生长迟缓仅占1~5%;约有32%的早产儿符合ICD-10诊断的喂养障碍;进食障碍专科门诊中,有13.8%的患儿符合DSM-5的AFRID诊断标准。
长期厌食,对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和心理社交功能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可并发贫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反复感染等[3,8-12]。
厌食的病位在脾胃,病机关键是脾失健运,临床常见证候包括脾胃湿热证、脾失健运证、脾胃气虚证、脾胃阴虚证、肝旺脾虚证等,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采用中药口服,以及捏脊、刺四缝、穴位敷贴等外治疗法[1]。
西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以及增进食欲的药物疗法(如赛庚啶、胃动力药、锌制剂、助消化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等[3]。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476)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
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TCD 编码:BEZ2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中华医学会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 风热伤络证 血热妄行证 阴虚火旺证 气不摄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 编码:BEZ240)和过敏性紫癜(ICD-10 编码:D69.004) 的患者。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小儿厌食症中药方剂有哪些
小儿厌食症中药方剂有哪些
很多的小孩子比较厌食,不喜欢吃饭,让很多的家长很头疼,小孩子不吃饭,可能会影响发育和智力的增长,家长想要解决小孩子的厌食症,就必要要了解一些厌食的原因,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
出处】舒鸿年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不和。
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方名】理脾化滞汤。
组成】茯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
克,砂仁3克,焦曲10克,鸡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10克,稻芽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梁宗翰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胃阴虚。
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方名】凉润增食汤。
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山楂7.5克,麦芽7.5克,鸡内金7.5克,百合15克,每日1剂,日服2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有恒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脾失不运,饮食积滞。
治法】导滞运脾。
方名】导滞运脾方。
组成】北条参10克,炒白术6克,炒扁豆8克,炒苡仁8克,炒枳壳6克,砂仁3克,槟榔8克,胡黄连3克,莲米8克,乌梅6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药量系3-5岁1日煎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出处】孟继民方厌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厌食症的门诊患儿。
一、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厌食病(TCD编码:BEZ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厌食症(ICD-10编码:R63.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协作组制定的“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临床常见证候:
脾虚食积证
脾胃不和证
脾胃阴虚证
脾虚肝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协作组制定的“小儿厌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厌食病(厌食症)。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厌食病(厌食症)的患儿。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
注意证候的
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微量元素、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腹部彩超、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食积证:健脾消食。
(2)脾胃不和证:运脾开胃。
(3)脾胃阴虚证:滋脾养胃。
(4)脾虚肝旺证:疏肝健脾。
2.外治法
(1)药物敷脐法
(2)穴位贴敷疗法
(3)推拿疗法
(4)捏脊疗法
(5)针灸疗法
(6)针刺四缝穴疗法
(7)耳针疗法
(8)隔药艾灸
(9)刮痧疗法
(10)脉冲离子导入经皮给药治疗
3.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食欲增强,食量增加。
2.面黄少华、形体瘦弱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厌食病(厌食症)((TCD编码:BEZ070,ICD-10编码:R63.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_________
进入路径日期:年月日完成路径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