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11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小儿厌食用中药如何调理

小儿厌食用中药如何调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9/1/25
中成药
脾失健运:保和丸 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 脾胃阴虚:玄麦甘桔颗粒
2019/1/25
预防与调护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饭 前勿食糖果饮料,夏季勿贪凉饮冷。根据不同年 龄给予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品种多样的食品。 母乳喂养的婴儿4个月后应逐步添加辅食。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代表方剂:不换金正气散。 常用药物:苍术、佩兰、陈皮、半夏、枳壳、藿香 、神曲、炒麦芽、焦山楂
2019/1/25
脾胃气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 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 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异功散加味。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佩 兰、砂仁、神曲、鸡内金
2019/1/25
脾胃阴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 ,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 ,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
常用药物: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 、炙甘草、焦山楂、炒麦芽
,纳化失职,而成厌食。
3
治疗原则
小儿厌食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治疗原则。宜以芳香
之剂解脾胃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
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
2019/1/25
脾失健运证
证候: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 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 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 ,脉尚有力。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

中医辩证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辨证施治儿童厌食症有独特的疗效。

因此,了解中医对厌食症的理论,学习中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认为:“胃是水谷之海,主要受理”,“脾主运化”。

厌食症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引起。

(1)原因:①食滞:小儿脏腑娇嫩,饮食不知饥饱,容易伤脾胃,导致“食滞”,“脾胃不和”,运输功能障碍,导致厌食症。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食物滞留时间长,滞热内生烧伤阴液,消耗正气,导致虚拟图像暴露,然后变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Ⅱ?、Ⅲ?)。

②脾湿:多见于大儿童,夏季,夏季湿气偏盛,湿邪内侵,脾湿困,运化受阻,引起厌食。

③先天性缺乏,活力弱:由于早产或其他原因,儿童发育不成熟,儿童先天性活力不足,肾气不足,脾胃功能弱,运输无权,厌食。

④脾胃虚弱:因重病或久病,正气不足,伤脾胃,脾失健运,引起厌食。

(2)辨证施治:①宿食停滞、脾胃不和:主要证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呕吐食、酸味。

大便不消化,乳汁有奶瓣或大便秘结。

腹胀或腹痛,易怒易哭,夜眠不实。

苔藓淡黄腻,脉滑有力。

消食导滞,健脾健胃。

处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物:藿香、陈皮、焦三仙、萝卜子、砂仁、茯苓。

易怒、夜眠不实:加钩藤、珍珠母。

便干:改焦四仙。

便秘:加熟军。

②脾湿困,运化失调:主证:多见于大一点。

最近患了夏湿感冒,面色发黄,身体困倦乏力,口腻无味,不渴或大便松弛。

苔白腻布,脉络缓慢。

治疗:健脾燥湿,调中和胃。

处方:三仁汤加减。

常用药物:杏仁、生薏米、白蔻、陈皮、滑石、茯苓、焦三仙、砂仁、藿香。

③先天性缺乏,活力弱:主要证据:婴儿早产,出生后哭声弱,呼吸低,皮肤柔软无力,面色黄白,舌头浅,苔藓薄白,脉搏弱。

治疗方法:健脾益气,调节胃。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砂仁、炒谷麦芽。

④积滞时间长,阴液消耗:主证:身体消瘦,食欲不振,口渴,脸颊发红,手脚发热,烦躁易哭,夜眠不实,盗汗。

舌红少苔或剥脱(地图舌),脉细滑。

治则: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中医全面解决小孩厌食难题

中医全面解决小孩厌食难题

中医全面解决小孩厌食难题*导读: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还是因为父母缺少正确的育儿知识,喂养不当形成的。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其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症状可加重。

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厌食症属于中医所说的脾胃病(也就是消化系统病)。

常常表现为宝宝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爱吃饭。

一到吃饭时父母发愁,想方设法追着喂、逗着喂、骗着喂也吃不了几口饭。

在幼儿园虽然比在家好一些,但也是总剩饭。

有的孩子是因为慢性疾病引起厌食,比如贫血、佝偻病、肝炎、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慢性病,可能造成长时间厌食,这时应该检查清楚,把慢性病治疗好了以后,食欲才可以得到改善。

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其中最主要还是因为父母缺少正确的育儿知识,喂养不当形成的。

小儿厌食的原因:1、有些家长(尤其老人)经常用零食哄孩子,宝宝一哭给块糖、宝宝一闹给块饼干,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能按时按顿的吃饭了。

这样会引起①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

②零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

③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使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

④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家长逗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

2、现在家庭条件好了,父母怕宝宝缺营养、希望宝宝长得快,从小就是鱼、肉、蛋为主要饮食,甚至给孩子吃补药。

这样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会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

且服药太多或滥用保健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

3、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进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提条件的筹码。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厌食是指小儿对食物的摄入产生抗拒或减少的情况。

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困扰。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健康问题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治疗小儿厌食,并提供一些常见的中医疗法和建议。

一、中医对小儿厌食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厌食与脾运失建、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运送到全身的重要功能。

当脾胃功能受损时,食欲会减退,导致小儿出现厌食症状。

此外,情绪波动、环境变化、饮食习惯等也会影响小儿的食欲。

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导致厌食。

环境的改变,如新学期、换班级、搬家等,也可能给小儿带来不适应和紧张感,进而影响食欲。

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也可能导致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核心目标是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恢复正常的食欲和营养状况。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饮食疗法、针灸、推拿按摩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医医生会根据小儿的体质和病情,开具具有健脾开胃、化湿行气、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恢复。

二、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常见方法1.中药调理:中医常用的中药调理可以进行补脾健胃,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药物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提高食欲。

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进行调理,因此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食疗调理:中医食疗认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搭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增加。

(1)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例如米粥、小米粥、稀饭等,可以给小儿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2)增加蛋白质摄入:选择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食欲。

(3)多食用温热食物:中医认为温热食物有助于促进脾胃消化功能,如姜汤、姜糖水、煮鸡蛋等。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

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长夏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临床尤以1~6岁小儿为多见。

城市儿童发病率较农村为高。

患儿除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预后较好。

但病情迁延不愈,可使气血生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症,甚至影响生长发育而转化为疳证。

本病多见于中医文献所载“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恶食”等病证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厌食的原因,一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下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酶的活力降低所致;二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及各种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所致。

1 病因病机本病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所引起。

其病位在脾胃。

盖胃司受,脾主运化。

脾胃调和,则知饥欲食,食而能化。

诚如《灵枢·脉度》所载:“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

”若喂养不当、他病伤脾、禀赋不足、情志失调等损伤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而成厌食。

1.1喂养失当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之一。

小儿脏腑娇嫩,饮食不知自节。

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婴幼儿未按期添加辅食,或片面强调高营养饮食,超越了小儿脾胃的正常纳化能力;或过于溺爱,纵其所好,恣意零食、偏食、冷食;或饥饱无度;或滥服滋补之品,均可损伤脾胃,产生厌食。

诚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1.2他病伤脾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

若罹患他病,误用攻伐,峻加消导;或过用苦寒之品损脾伤阳;或过食香燥、辛辣之品而耗胃阴;或病后未能及时调理;或夏伤暑湿,脾为湿困,均可致受纳运化失常,形成厌食。

1.3先天不足是部分患儿厌食的原因。

患儿胎禀怯弱,元气不足,脾胃薄弱,往往生后即表现不欲吮乳。

若加之后天失于及时调理,则脾胃益虚,食欲难以增进。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小儿厌食是临床上见的疾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餐后腹胀、持续厌食、食欲不振等,并且这些症状表现得都比较明显、严重。

严重的患儿会因为营养不良出现发枯不荣、面黄肌瘦。

这种病症对小儿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现代西医学中,厌食症往往是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而在中医典籍中,小儿厌食属于痰滞、食积、恶食等范畴。

在临床治疗上中医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其效果更好。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论述而在中医典籍中,小儿厌食属于痰滞、食积、恶食等范畴。

该病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脾胃不和引发。

在中医学典籍中最早可以在《内经》中看点相关的记载:“思伤脾,怒伤肝,怒胜思”。

这也说明情感因素导致会导致肝胃不和,从而引起脾胃犯病,出现厌食。

其次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记载:“脾胃冷,故不能消化。

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说明脾胃虚寒,会导致消化不良,因此治疗小儿厌食应该从补益脾脏开始。

关于中医治疗厌食症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将厌食症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型治疗,可见厌食症分为脾虚食积、脾胃阴虚、脾胃气虚、脾虚湿困等证型。

也有学者认为补益脾脏并非重点,而在于运化,因此得出治疗小儿厌食应维护脾气为主,通过对胃脾的调和、辅助运化等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辨证施治1、有学者将医院收治的10名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唱歌的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方加昧异功散治疗(甘草、苍术、茯苓、陈皮、鸡内金、焦三仙、白术、太子参、枳实、砂仁)。

治疗一段时候后结果显示中药方加昧异功散治疗效果更好。

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得出,对患有厌食症的患儿使用加昧异功散能够产生健脾和胃的效果,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针对脾胃气血型患儿尤为合适。

另有学者将符合标准的80名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儿使用健胃消食片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健脾增益饮治疗(太子参、白豆蔻、白术、柴胡、鲜石斛、吴茱萸)。

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效率为83%,而治疗组总效率为95%。

小儿厌食看中医怎么调理

小儿厌食看中医怎么调理

小儿厌食看中医怎么调理发布时间:2021-05-13T16:36:16.42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6期作者:赵荣[导读] 厌食症是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但大部分多见于儿童赵荣苍溪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400厌食症是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但大部分多见于儿童,特别是7岁以内,主要表现为长时间食欲下降,进餐量明显减少,甚至拒绝进餐,此病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

小儿出现厌食症要尽快调理和治疗,否则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引发各种疾病,下文将详细阐述小儿厌食从中医学角度应怎样调理?一、中医角度分析小儿厌食症中医学认为厌食症属于脾胃病,是由于平日里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偏食、挑食等情况伤及脾胃造成的脾胃运化失常。

除饮食以外,还与身体体质差,久病伤身;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情绪复杂多变,思虑伤脾等。

导致小儿厌食症的原因较多,最根本的因素是小儿的脾胃不健、运化功能失调导致其味蕾功能减退,进而出现食欲下降情况。

小儿的脏腑娇嫩,全身系统功能发育不全,消化功能薄弱,而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当脾升则健,胃气降则和,调节脾胃才是改善小儿厌食症的根本。

小儿厌食症大部分缺乏食欲,同时伴随腹泻、便秘、腹胀痛等,长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发育,阻碍其智力发展。

二、引发小儿厌食症的相关因素很多家长面对宝宝哭闹就会想尽办法哄,用玩具、糖果、饼干等各种零食安抚孩子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喜欢上零食的味道,慢慢的不爱吃饭或到饭点吃的少,还有些久病的宝宝经常吃药,饮食搭配不合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等也会造成厌食症。

(一)多病久病。

由于小儿免疫力弱,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故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发生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疾病和呼吸疾病,当孩子感冒后就会存在食欲下降,甚至是茶饭不思,情绪郁闷,久病不愈就会造成厌食症。

(二)药物干扰。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2024年)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2024年)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每到吃饭时,4岁的小虎就愁眉苦脸,推开妈妈送上的可口饭菜。

''他不吃饭,影响他的营养吸收,瞧他现在面黄肌瘦的!”近日,忧心忡忡的小虎妈带着儿子到XX中医院诊治。

该院儿科主任医师XX对笔者说,现在独生子女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患有厌食症。

据XX介绍,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临床常见之症,它以不思饮食,见食不贪,伴随体质量下降,多汗,发稀,色黄不泽,易感冒为特征,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

厌食症既定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作为一个症状出现在其他疾病中。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亦为人之枢纽,脾胃失调则人之受纳(即饮食入胃)功能、腐熟(消化)功能、分清降浊(吸收排泄)功能比受影响,故而出现厌食症。

换而言之,引起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调、喂养不当、药物影响、脾胃虚弱及疾病影响所致。

其中以饮食不调、喂养不当、脾胃虚弱最为常见。

针对其病机主要是脾胃功能障碍的特点,XX认为,小儿厌食症治疗的关健在脾胃,结合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主要围绕健脾,调节小儿的脾胃功能。

常用药有太子参、白术、由药、鸡内金、五谷虫、砂仁、陈皮、扁豆等。

针对家长随意自行购药给小儿服用的现象,XX认为,这不可取。

因为导致小儿厌食症的病因还有许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才可取得良效。

如果随意给药,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造成脾胃功能的新的
失调等诸症的出现。

XX中医院
X年X月X
口。

小儿厌食讲课PPT课件

小儿厌食讲课PPT课件

影响生长发育: 厌食导致营养摄 入不足,影响儿 童的生长发育。
降低免疫力:长 期厌食会导致营 养不良,使儿童 的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染疾病。
心理影响:厌食 会导致儿童对食 物产生恐惧或厌 恶感,影响其心 理健康。
并发症风险:长 期厌食可能导致 贫血、营养不良 等并发症。
03
小儿厌食的常见原因
生理原因
控制甜食和高热量食物的 摄入量
加强运动和身体锻炼
增加户外活动时 间,促进新陈代 谢
适当进行有氧运 动,如跑步、游 泳等
培养孩子对运动 的兴趣,养成锻 炼的习惯
避免过度依赖电 子产品,多进行 户外活动
注意心理卫生和情绪调节
保持家庭和睦, 建立良好的亲子 关系
避免经常打骂、 恐吓孩子,以免 造成心理创伤
发厌食。
缺乏运动:小 儿缺乏运动, 身体代谢降低,
食欲不振。
心理压力:家 庭环境、教育 方式等对小儿 心理造成压力,
影响食欲。
感染疾病:小 儿感染疾病, 如肠胃炎、肝 炎等,可能导 致食欲不振。
04
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
避免过度加工和含糖食品, 选择健康食材
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提供 丰富的口感和颜色
小儿厌食讲课PPT课 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02
小儿厌食的概述
定义和症状
小儿厌食症的定义
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分析
小儿厌食症的病程及预 后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作者:胡献国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4期小儿厌食症即患儿食欲不振或厌食不进。

随着食欲减退,进食减少,逐渐出现体重下降、毛发稀疏、表情淡漠、注意力焕散、学习成绩退步、体温下降、心率慢、血压偏低等症状。

青春期女孩为爱美而节食过度,亦可导致厌食,可引起闭经或月经延迟等。

本病属中医“厌食”范畴,多为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所致,当以健脾益胃、消食导滞为治。

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可根据型别不同,选用下列中医治疗方剂。

积滞伤脾型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或食则呕吐,手足心热,烦燥易怒,口干,夜寐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黄浊如米泔,舌苔浊腻,脉滑细。

当以消积运脾开胃为治,方用正气散加减,药取苍术、藿香、陈皮、鸡内金、焦山楂、建曲、半夏、佩兰、山药、枳实、厚朴各10克,砂仁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肥儿丸,或小儿消积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鸡内金片或江中健胃消食片,或麦芽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虫积伤脾型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时或腹痛,疼痛位于肚脐周围,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蛔虫卵,舌淡苔薄,脉细弱。

当以健脾消食杀虫为治,方用使君星榔汤加味,药取使君子10克,雷丸、太子参、黄芪、芜荑、乌梅、天南星、槟榔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中成药可选用驱虫消食片,4岁以下儿童每次1~2片,5~8岁儿童每次2~3片,9岁以上儿童每次4~5片,均每日2次口服;乌梅丸,或使君子丸,每次3克,每日2次口服。

脾虚气弱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枯瘦,发结如穗,精神萎糜,目光无彩,纳呆厌食,睡卧露睛,脘腹胀满,或有低热,大便完谷不化,尿如米泔,舌质淡红,唇淡苔腻,脉濡细而滑,指纹淡紫。

当以益气健脾消积为治,方用异功散加味,药取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扁豆、香附、益智仁、焦建曲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治疗法小儿厌食症以长期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病,尤以1-6岁小儿多见,因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被认为是富裕社会儿童的主要摄食问题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

由于厌食症的长期存在,造成机体营养失调,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近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病率日趋增高,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尤为突出。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标签: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1 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小儿喂养的原则应当是“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没有规律,没有节制,可导致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或厌恶乳食不振。

(2)痰湿滋生:乳母过食寒凉,小儿嗜食生冷瓜果,导致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壅阻中州,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出现厌食。

(3)脾胃虚弱:小儿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脾胃虚弱,或痰病迁延,损伤脾胃,使消化功能低下,降而致厌食。

(4)虫积伤脾:小儿脾胃虚弱,食不洁饮食或有吮手指的习惯易患肠道虫症,虫积扰乱脾胃气机,影响消化吸收而致厌食。

2 证型治疗:(1)脾失健运型:症见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乏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脹,大便不调,精神如常。

舌苔厚白或白腻。

治宜燥湿运脾,消食开胃。

方用不换金正散合健脾丸加减。

药用苍术、藿香、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炒麦芽、神曲、佩兰、枳实等。

(2)脾胃气虚型:症见不思饮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不振,或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

舌质淡,苔薄白。

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异功散合健脾丸加减。

中成药可用启脾丸或健脾丸。

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扁豆、木香、山药、砂仁、鸡内金、神曲、焦山楂等。

(3)胃阴虚亏型:症见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偏干,小便色黄,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2010年中医学儿科辅导:小儿厌食的疗法

2010年中医学儿科辅导:小儿厌食的疗法

(2谷芽15g,布渣叶10g,孩儿草10g,猪肚或牛肚1/3~1/4个,以四碗水煎成两碗水,作汤饮服。

小儿厌食症的危害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

如果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

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营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

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儿不长,故决不可轻视发病率高、影响面大、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厌食症。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对于有些人来说,享用美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但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吃饭却是非常大的一个难题,相信很多家长都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一吃饭就哭而感到苦恼。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厌食的毛病呢?如果孩子厌食,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应对呢?别急,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何厌食,并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方法,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继续阅读下去。

1.孩子为什么拒绝吃饭要想从容应对孩子的厌食,首先要知道孩子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吃饭或挑食,其实,小孩厌食或挑食的原因无非有下:1.小孩肠胃不舒服:现在的饮食选择非常多样,专门为小孩设计的零食也非常多,很多小孩吃太多零食,给肠胃带来了比较大的负担,所以厌食;还有的小孩吃过某种药物之后,肠胃出现了不良反应,这样的反应也非常容易让小孩厌食。

2.小孩吞咽功能不够完善:小孩子的吞咽功能比不得大人,不容易吞下一些食物(例如长茎的菜叶等),如果强制他们吞下,就会让他们呕吐或产生不适,所以很多孩子都“挑食”蔬菜。

3.体内营养比较全面:有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养得很好,体内的营养素都比较充足,所以对某些食物并不能产生本能的渴望,一般来说这类孩子除了日常吃饭外,体内缺什么才会本能地吃什么,所以容易造成“挑食”的假象。

4.饭菜不合孩子口味: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吃饭都是草草了事,所以菜式一般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要知道,孩子都是喜欢新事物的,长期跟随大人吃这样没有改变的菜式,肯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大人看来就是孩子“厌食”了。

5.饮食习惯不好:很多家长比较宠爱孩子,允许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耍,其实这样做是不利于孩子消化饭菜的,也不利于孩子细品饭菜的美味,长期如此,孩子就会丧失对吃饭的“兴趣”。

1.中医妙招治疗小儿厌食临床中所遇的小儿厌食,大都是因为喂食不恰当和饮食不调引发脾胃功能不和而导致的脾胃运行不调,所以孩子一般会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胀等症状,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中医方法来进行调节。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关键词】小儿厌食中医治疗厌食是较严重的食欲不振,以较长时期原因不明的厌食、体重显著减轻为临床特征。

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小儿多见于1~6岁。

小儿脾常不足,脏腑娇嫩,如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久病多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均可致厌食。

厌食症相当于中医所谓不食、恶食、不思食、不能食而瘦的范畴,散见于历代医籍中。

清.董西园《医级))认为,小儿厌食“揆其致病之由,缘父母娇养太过,纵恣成性”,“适遇此症,惟壮脾胃、推陈气”。

可见本症以脾胃不和为主,日久可致脾虚失运,造成纳呆、消瘦之症。

若有情志因素,则又需从肝脾不和论治,解郁理气、健脾和胃。

[证治方药](一)脾胃不和1.临床表现:食欲明显减退,食则嗳气、恶心,甚而呕吐,脘痞腹胀,大便干而不畅,小便如常。

成人患者可见精神忧郁,默默不乐,夜寐不安,讳疾忌医等症。

舌质微红,苔薄白,脉弦、滑或濡、缓。

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胃不和则不食,脾失运则腹胀。

3.治法:运脾和胃。

4.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局方》)加减。

药物:藿香6~10g,法半夏6g,苍术6~10g,陈皮6g,茯苓10g,厚朴3~6g,砂仁3g(后下),草豆蔻3g,神曲6~10g。

方义:苍术运脾燥湿,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胃,砂仁、草豆蔻醒脾化湿,神曲消食开胃,茯苓健脾利湿。

加减:腹胀纳呆,加鸡内金、谷麦芽、莱菔子消导开胃;呕恶者加姜竹茹、苏叶和胃止呕;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或麻子仁丸通便导下;口水黏热或口甜者,加佩兰醒脾芳化。

5.变通法:可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均为《局方》)加减。

(二)脾胃虚弱1.临床表现:厌食日益加剧,不思饮食甚而拒食,恶心呕吐,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容易出汗、感冒,四肢不温,大便秘结而数日一行。

舌质淡,苔薄少津,脉虚缓或濡细。

2.病因病机:脾气虚而不能运化,胃气虚而不能纳谷,气血生化无源。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

4.方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厌食症--儿科 PPT课件

厌食症--儿科 PPT课件

⑶淮山玉竹瘦肉汤: 淮山 20 克、玉竹 15 克、瘦肉 150 克煲汤饮用, 每次饮 150 毫升,隔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⑷淮杞兔肉汤 淮山20克、枸杞子10克、兔肉150克炖服, 3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⑸谷麦芽鸭肾汤 谷麦芽各20克,鸭肾2个煎汤饮用,每周 1次。用于食滞脾虚者。
五、临证心得
⑴白术瘦肉汤:
白术15克、谷芽20克、净瘦肉100克,加 水1000—1500毫升,文火煲约小1时后饮 汤。每天饮汤约 150毫升,每周 2次。功 能健脾养胃,用于脾胃不和及脾气虚弱 者。
⑵胡椒猪肚汤: 胡椒5—8粒,研粉后下,猪肚200克加清水1500 毫升,文火煲约1小时后食用,每天饮汤约120 毫升,3—5天为一疗程。用于脾胃气虚型。
3.分型用药
1、脾运失健
症状:厌恶进食,多食则脘腹饱胀 治法:调和脾胃 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3.分型用药
2、脾胃气虚
症状:不思饮食,食而不化+气虚表现 治法:健脾益气 佐以助运 方药:异功散加味
3.分型用药
3、脾胃阴虚
症状:食少饮多,大便偏干+阴虚表现 治法:滋脾养胃 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
1.小儿厌食证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据 统计,本病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且有逐年 上升趋势,因饮食太过精良,营养过剩,超 过小儿脾胃承受能力致脾胃受损,初期多表 现为食滞,进而发展为厌食;过食生冷、寒 凉,令中阳受损,致其功能失调;观看电视 节目太多,尤其是动画卡通节目,玩电子游 戏机以及学习任务太繁重等等因素,常令小 儿过度精神紧张,日久常引发小儿厌食。
厌 食 症
儿科教研室
教学目的要求
• 了解厌食的临床特征。 • 掌握厌食的病因病机。 • 掌握厌食的证治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胃阴不足型:不饥不纳、食少饮多、
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皮肤失润、大
便偏干、小便短黄、烦躁不宁,舌红
无苔,地图舌或花剥少津、脉细小数
,或指纹色红未过风关。素体阴虚,
或热病耗津,或嗜食辛炙之品,胃阴
耗伤,受纳失职,则不觉饥饿。以伴
有“食少饮多,饥不欲食”为主要鉴
别点。
14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 营卫不和型:食欲不振、自汗盗汗、面色 苍白少华、汗出肢凉、易感外邪、睡时露 睛、腹软便调,舌淡红苔薄润,两脉濡软 ,指纹淡红。患儿厌食兼见汗多,反复感 冒,乃因营卫不和,腠理疏松,易汗感邪 ,影响脾胃气机,睡时露睛为脾虚之兆。 此型患儿平素以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主 要鉴别点。
动如常。 (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
食生冷甘甜之物,吃零食及偏食等。
8
小儿厌食症的西医诊断标准
(1)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 量较病前减少¼ 以上,发病最短时 间为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
(2)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 饮食习惯或不良喂养史。
9
厌食症与积滞和疳积的鉴别及关系
• 积滞:为乳食停积中脘(主指胃)而致。 除见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尚有嗳气酸 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而厌食症则以 不思进食为主。日久脾气及胃阴受伤可转 化为厌食症。
• 疳积:“疳”有“甘”及“干”之意,积 证是疳积最常见的诱因。所谓“积为疳之 母,无积不成疳”。以形体消瘦,面黄发 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 可伴有脏腑病变,不及时调治,预后较差。 而厌食症精神状态尚好,病变只在脾胃, 预后好。
3
现代医学
小儿厌食症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后出现的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疾 病,属当今儿科四大病证之一,近年来发 病率有增高趋势。
本病迁延日久,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 、贫血、佝偻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出现反 复呼吸道感染,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状 态和智力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
现代医学的认识
10
小儿厌食症的证候分型
• 湿食里滞型(实证) • 脾胃气虚型(虚证) • 胃阴不足型(虚证) • 营卫不和型(虚证) • 肝胃不和型(虚实夹杂)
11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 湿食里滞型: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 、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 ,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带滑,或指纹紫 红。针刺四缝穴黏液多而稠。多由喂养不 当,饮食内伤,水谷无从化生精微,导致 湿食积滞于内,以致脾失健运,胃难纳谷 。此型以伴有脘腹胀满及大便改变为主要 甄别点,且多见于发病初期。
12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 脾胃气虚型:不思进食、面色少华、 少气懒言、食少便多或大便夹不消化 物,舌淡胖嫩、苔薄白润、脉濡细软 ,或指纹淡红,未过风关,山根常现 青筋。素体脾胃气虚,运化无权,不 能及时腐熟水谷。此型以少气懒言兼 有大便异常为主要鉴别点。临床最多 见。
13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3)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小儿
正常平均水平,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4)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
大或萎缩。(5)去除病因以后,食欲逐渐
恢复正常。
7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B.根据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 症诊断疗效标准》
(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2)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活
属于“神经性厌食”范畴,是由 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长期厌食, 进而出现的以“缺乏食欲,消瘦及内 分泌代谢紊乱”为表现的病症。可以 由饮食,家庭,心理因素和神经内分 泌异常引起。目前无系统性治疗方法。
6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尚未出版相关指南性文件,目前临 床常用有:
A.诊断标准 (1)厌食时间:6个月或6个月 以上。(2)食量:7岁以下儿童每日谷类食 物摄取量不足50g,3岁以上儿童每日谷类 摄取量不足75g;同时肉、蛋、奶等摄入极 少。
15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及分型
• 肝胃不和型:嗳气作恶、不思饮食、面色 青黄或山根青筋显露、烦躁易怒、形体偏 瘦、夜寐不宁,舌质偏红,苔多薄黄,脉 弦,指纹青紫滞涩。患儿因素体肝旺、或 娇养任性、环境改变、强迫进食、学习压 力过大等因素,令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 脾,气机逆调则恶心烦躁易怒,纳运失常 ,影响正常饮食。此型患儿的鉴别可从有 情志失调史及日常生活习性中获得主要诊 断依据。
1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长丰县中医院 杨 春 yc1972386@
2
祖国医学对厌食症的认识
厌食症是由于喂养不当,导致脾 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而出现的小 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 至拒食的一种病症。一般精神状态正 常,可有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表现, 且不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者。近似于 民间俗称的“奶痨”。多见于1-6岁儿 童,且女多于男,约呈1.5:1。
19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 营卫不和型
治宜调和营卫,运脾醒胃
方药:桂枝汤加味
桂枝、白芍、炙甘草、陈皮、佛手、炒谷 芽、生姜、大枣。汗多易感加防风、黄芪、 糯稻根须、白术;腹痛便软加炒扁豆、木 香、焦白术、焦山楂、焦神曲;舌红少苔 或有鼻衄加川石斛、炒藕节;大便干结加 天花粉、火麻仁。此为名医董廷瑶的独创 经验,又可称为体质改善剂、强壮剂。
• 脾胃气虚型 治宜益气健脾,助运醒胃 方药:异功散加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砂仁、 神曲、山楂、鸡内金、谷芽等。夏令兼感 暑热加藿香、佩兰、黄连;腹痛泄泻加煨 木香、炒扁豆、炮姜;苔腻便烂加苍术、 炒薏苡仁等。
18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 胃阴不足型 治宜酸甘化阴,养胃生津 方药:养胃汤加减 沙参、石斛、麦冬、白芍、乌梅、甘草、 白扁豆、谷芽等。兼脾气虚馁、神疲乏力 加太子参、白术;大便干结、烦躁少寐加 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手足心热、口 渴加银柴胡、竹叶、芦根、天花粉。
16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 湿食里滞型 治宜消导化滞,运脾燥湿 方药:董氏开胃散加减 胡黄连、五谷虫、川厚朴、青皮、陈皮、 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壳、炙鸡内金、 谷芽、麦芽等。暑湿困阻则加藿香、佩兰、 六一散、砂仁;若腹满微硬、大便秘结者, 则加槟榔、木香、枳实、小青皮等。
17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则及方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