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也分型中医教你调理小儿厌食症(精)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怎么办中医给你良策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怎么办中医给你良策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怎么办?中医给你良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厌食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看着孩子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日渐消瘦,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
别担心,中医在应对孩子厌食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
孩子厌食,原因众多。
首先,饮食不节是常见的因素之一。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常常零食不离手,各种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充斥在他们周围。
过多地食用这些零食,会导致孩子在正餐时没有食欲。
其次,脾胃虚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的脾胃尚未发育完全,如果喂养不当,比如过早添加辅食、过度喂养等,都可能损伤脾胃,使其功能失调,从而影响食欲。
再者,情志失调也会引发厌食。
比如,孩子在紧张、焦虑、压力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
另外,一些疾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感冒、消化不良等,都可能导致孩子暂时的厌食。
那么,中医是如何应对孩子厌食问题的呢?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调理,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中医会注重调理孩子的脾胃。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食物的关键。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中医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
比如,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这些方剂可以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功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食欲。
其次,中医会运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善厌食症状。
家长可以在孩子的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 10 到 15 分钟,这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还可以按摩孩子的足三里穴,这个穴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摩此穴能够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另外,捏脊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让孩子俯卧,家长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孩子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连捏6 遍,每天1 次。
这种方法可以刺激背部的穴位,调整脏腑功能。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讲究。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规律、均衡的饮食。
食物的种类要丰富多样,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
同时,要控制孩子零食的摄入量,避免在饭前吃过多零食。
中医辩证论治——小儿厌食症
中医辩证论治——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儿厌食症中医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种证型,具体辨证内容介绍如下:1.脾运失健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
分析:脾胃不和,运化失健。
脾气通于口,脾胃不和则口不知味,因而食欲减退,饮食乏味,厌恶进食,食量较同龄正常儿童显著减少。
脾失健运,中焦气滞则胸脘痞闷,胃气上逆则嗳气泛恶,运化不健则偶尔多食便脘腹饱胀,脾失升清则大便偏稀,胃失降浊则大便偏于。
患儿饮食数量虽少而质量常较高,所以一般精神如常,形体尚可。
舌苔白腻者为湿困脾阳之象。
湖南省人民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余君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苍术、藿香燥湿运脾,陈皮、砂仁理气助运,鸡内金、焦山楂开胃消食。
舌苔白腻加半夏、佩兰燥湿助运;舌苔黄腻加薏苡仁、青蒿清化湿热;腹胀便于加枳实、厚朴理气通导;。
大便偏稀加山药、焦建曲健脾化食;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
2.脾胃气虚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
分析:脾胃气虚,运化力弱。
脾虚运化乏力,胃纳不开,故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精微转输不足,气虚失养,故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
脾弱清气不升,清浊相混,.致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
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气虚之症。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异功散加味。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医学|教育网,佐以陈皮理气助运、焦建曲消食助运。
舌苔白腻加苍术、扁豆燥湿助运;脘腹作胀加木香、香附理气助运;大便稀溏加煨姜、益智仁温运脾阳;水谷不化加山药、焦山楂健脾化食;多汗易感加黄芪、防风固护卫表。
3.脾胃阴虚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偏干,小便色黄,面黄少华,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小儿厌食症中医治疗方剂
小儿厌食症中医治疗方剂小儿厌食症,又称小儿食欲不振,是指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或缺乏,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多由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治疗时需根据患儿的具体体质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剂:1. 健脾开胃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的小儿。
- 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陈皮6克- 神曲10克- 麦芽10克- 山楂10克2. 消食化积方:适用于食积内停,腹胀腹痛的小儿。
- 神曲10克- 麦芽10克- 山楂10克- 莱菔子10克- 鸡内金6克- 谷芽10克- 木香6克- 枳实6克3. 温中健脾方: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喜按,四肢不温的小儿。
- 干姜6克- 附子3克(需先煎1小时)- 白术10克- 党参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陈皮6克4.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气郁结,情绪不畅,影响食欲的小儿。
- 柴胡6克- 白芍10克- 枳壳6克- 川芎6克- 郁金10克- 香附10克- 神曲10克- 麦芽10克5. 养阴清热方:适用于阴虚内热,口干舌燥,夜寐不安的小儿。
- 知母10克- 玉竹10克- 麦冬10克- 地骨皮10克- 丹皮6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神曲10克6. 益气养血方: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乏力的小儿。
- 当归10克- 黄芪15克- 熟地黄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阿胶10克(烊化)- 甘草6克- 神曲10克在使用以上方剂时,应根据小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同时,家长应配合调整小儿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溺爱或强迫进食,以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症的中医调理之道
中医儿科学孩子厌食症的中医调理之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厌食是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看着孩子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日渐消瘦,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
其实,中医在调理孩子厌食症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孩子厌食症,在中医看来,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小儿“脾常不足”,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若喂养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都容易导致脾胃受损,从而出现厌食的症状。
首先,喂养不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吃过多的零食、甜食,或者饮食没有规律,时而过饱,时而饥饿,这些都会损伤脾胃。
另外,食物的种类过于单一,或者烹饪方式不符合孩子的口味,也会让孩子产生厌食情绪。
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惊吓、压力过大,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都可能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
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的思虑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进而影响食欲。
久病体虚同样不容忽视。
孩子生病后,身体的正气受到损伤,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病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调理,就容易出现厌食的症状。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厌食症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孩子是脾胃气虚型厌食,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可能会使用四君子汤加减来健脾益气。
如果是脾胃阴虚型厌食,表现为口干多饮、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可能会用养胃增液汤来滋养脾胃之阴。
除了中药,中医推拿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手段。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比如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位,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食疗在调理孩子厌食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山药粥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粥给孩子吃。
山楂麦芽汤能消食开胃,用山楂、麦芽加水煮后,给孩子当茶饮。
此外,中医还强调生活调理的重要性。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少吃零食和甜食。
小儿不想吃饭常用方
小儿不想吃饭常用方又称为小儿厌食,指小儿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症状。
好发于学龄前儿童。
有关于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方法,小编做了以下总结~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可以分为这几个类型,证型如下:脾胃气虚表现:不思进食,食量减少,形体瘦弱,面色白,神疲,或有大便稀溏夹杂不消化食物,舌质偏淡,苔薄白。
析:脾虚运化乏力,会引起患儿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
营养精微物质转输不利,机体气虚失去滋养,会导致形体偏瘦、精神萎靡。
脾弱清气不升,清浊相混,会导致大便溏薄夹杂不消化食物。
舌质淡,苔薄白,是脾胃气虚的表现。
方剂:异功散加减,用以健脾益气。
常用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焦建曲、甘草等。
腹胀可以加木香、香附理气健脾;大便稀溏可加煨姜、益智仁温脾阳;大便不调,水谷不化,可加山药、焦山楂健脾消食;出虚汗,容易外感可以加黄芪、防风固表止汗。
脾失健运表现: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明显减少,有时有胸脘痞闷、嗳气恶心,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舌苔薄白或白腻。
析:脾胃不和,易导致口舌不知味,继而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
脾失健运会导致中焦气机不畅,胸脘痞闷,胃气上逆,导致嗳气恶心的症状,脾胃运化失常,多食后出现脘腹饱胀,脾失升清功能,大便偏稀;胃失降浊导致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也是湿困脾阳,脾失健运的表现。
方剂:不换金正气散加减,用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常用苍术、藿香、陈皮、砂仁、鸡内金、焦山楂等。
舌苔白腻明显,可加半夏、佩兰燥湿助运;舌苔偏黄腻,可加薏苡仁清化湿热;腹胀明显,可加枳实、厚朴理气健脾;乳食不化可以加麦芽、莱菔子。
脾胃阴虚表现:不思进食,食少,口干口喝,大便干,小便色黄,皮肤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析:胃喜润怕燥,阴虚而胃腑失去濡养,受纳和腐熟的功能失常,会导致患儿不思进食;脾胃阴虚,机体的津液不足,导致大便偏干,口唇干燥想喝水,苔少或花剥;水液缺少,不能滋养皮肤,会导致致皮肤干燥失去滋润;阴虚则阳盛,阳盛则热,这种热是虚热,会出现小便黄短,舌质红,脉细数。
中医教你轻松应对儿童厌食问题
中医教你轻松应对儿童厌食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厌食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看着孩子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日渐消瘦,家长们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别担心,今天咱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聊聊如何轻松应对儿童厌食。
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儿童厌食的原因。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脾胃虚弱。
孩子的脾胃还在发育阶段,比较娇嫩,如果饮食不当,比如吃得过多、过杂,或者吃了太多生冷、油腻的食物,就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出现厌食的情况。
二是情志失调。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或者家庭氛围紧张,孩子情绪不好,也会影响到脾胃的正常功能,导致食欲下降。
三是食积内生。
有时候孩子吃东西没有节制,食物积滞在胃里,消化不了,就会觉得肚子胀、不舒服,自然也就不想吃东西了。
那么,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解决儿童厌食的问题呢?第一,饮食调理是关键。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可以将这些食材煮粥或者煲汤,让孩子容易消化吸收。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
尽量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
比如,可以给孩子做一道山药薏米粥。
准备山药 50 克,薏米 20 克,大米 50 克。
将薏米提前浸泡 2 小时,山药去皮切成小块。
然后将大米、薏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30 分钟,再加入山药继续煮15 分钟左右,直到粥变得浓稠即可。
这道粥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的孩子食用。
第二,推拿按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帮助孩子调理脾胃。
比如,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每次 10到 15 分钟,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还可以按摩孩子的足三里穴,这个穴位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用拇指按揉,每次 3 到 5 分钟,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功效。
另外,捏脊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让孩子趴在床上,露出背部。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概述小儿厌食是指儿童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进食障碍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依据是由于人体经脉的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中医治疗小儿厌食主要应用中医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中医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恢复缓慢但持久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并列干扰因素和治疗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基本理论根据中医学理论,小儿厌食属于脾胃虚弱所致。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胃主受纳,脾胃功能强则能消化吸收,肌肤健康,而脾胃功能弱则会发生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
因此治疗小儿厌食的根本在于调理脾胃,调养气血,消除病因。
诊断方法中医治疗小儿厌食最为重要的是准确诊断。
小儿厌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进食量减少、厌食、纳呆、肚腹胀满等。
针对小儿厌食症状的不同表现,以及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病因,中医需要对患儿进行系统全面的中医调查和诊断。
通常中医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即中医四诊法。
望诊包括面部、口唇、舌质、舌苔、腹部等方面的症状的观察。
如:- 面色暗而黄,嘴唇干燥 - 舌苔厚腻、舌质红、燥、苔色白、黄 - 脘腹胀满、恶心厌食。
闻诊是指听取患儿自述病情以及家属的反映,了解厌食症状程度以及发生时间以及有无精神不振等。
问诊和切诊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脉象来进行分析。
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可以获取到小儿厌食的诊断信息,进而采取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干扰因素不同干扰因素是导致小儿厌食的主要原因。
对于不同的干扰因素应采取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切实提高治疗效果。
情志因素情绪不良、精神创伤等情志因素会严重影响小儿的进食,导致厌食等症状的发生。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情志保健,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创造一个良好、和谐、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
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律、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引起小儿消化不良,还会使其厌食,进而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鼓励小儿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用良好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改善大脾胃。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什么是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拒绝摄食、摄食量不足或不接受某些食物,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的疾病。
小儿厌食症的表现包括体重减轻(5%以上)、身高矮小、营养缺乏引起的贫血、免疫力下降等。
引起小儿厌食症的原因小儿厌食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原因•生理性厌食:在生长发育中某些时期,小儿对于食物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会出现暂时性的厌食行为。
•牙齿问题:如长牙期、牙龈不适等,会影响小儿的进食。
•恶心、呕吐:由于胃肠不适或其他原因,引起小儿呕吐,从而导致小儿对食物的排斥。
•消化不良:小儿消化不良会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从而导致对食物的排斥。
病理性原因•心理因素:如家庭生活不和谐、过度保护、紧张、压力等因素会导致小儿心理不健康,从而引起食欲减退甚至拒绝进食。
•感染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消化道肠炎等感染性疾病会引起小儿食欲不振。
•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心脏、肺疾病等都有可能影响小儿的进食。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影响小儿进食,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方法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大力倡导温和、缓解的治疗思路。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食疗法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第一步是要调节饮食结构,增加小儿食欲。
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合理安排膳食:每天三餐定时、定量进食。
每次饮食应该以小口慢咀、细嚼慢咽为主,不可过量,分量适当,以充饥为宜。
加强对小儿的营养膳食,益气、开胃、生津、健脾、润燥的食品为好。
•维持胃肠道的健康:给小儿搭配适当的膳食,防止因膳食不当引起的胃肠道消化不良等问题,如宿便、腹泻、胃酸过多等。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教育小儿讲究餐桌礼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进食时保持安静、吃的慢、咀嚼细致,禁止边走边吃,避免饭后喝水过多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厌食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背部推拿:肚皮朝下,手掌按倒在背部两侧,再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用力擦拭按摩3-5分钟。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
,
势 必 影 响 小 ) L的 生 长 发育 及 营养 状
、 、 、 、 。
味 拒进饮 食 形 体偏瘦 而 精神状态一般 无 特 殊 异 常 曲麦 积 术 丸 或 启 脾 丸 等
.
, 。
厌食 症 患 儿 往 往伴有 面 色 少 华 自汗 盗 汗 恶 心 呕 这
, ,
大小便 基 本 正 常 舌 苔 白或薄腻 脉 尚有 力 治 宜选 食不 贪 食的 一 种常 见 病 症 该病 迁 延 不 愈 态
。 、 、 , 。 ,
月瓦 杰
。
角
,
1
履 夏履
。
食欲 不 振甚 则拒
脾 和 养胃三 法 进 行治疗
.
,
口 王 志润
,
近 年来 在 城市有 日 渐增多趋势
脾 运 失健 型 者 主 要 表现为 不 思 纳 食 或 食物无
:
、
推拿等 方 法
白术
,
现在 不 少专家提 议不 宜 盲 目 补锌或单 一地 给 以
。 . ,
锌剂治疗
不和
,
0 乌梅健脾 饮方 乌梅 1
9
,
,
0 党参 1
9
,
1
鲍 获
59
。
.
中 医 认为 本病主要 由于 饮食 喂 养 不 当 导致脾 胃 受纳运化功能 失 常所 致
、 。
陈皮
’ ,
10 9
”
,
内金
10 9
焦 三 仙各
。
10 9
甘草
临 床辨证一般分为 脾
,
、
3 一 7 岁患
疮积 的 儿童 不 妨 一 用
⑤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
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为主的一类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
这种时候妈妈们要耐心的引导宝宝适当的吃一些东西,也可以在食物上花费心思,因此,小儿厌食症的治疗需要针对发病原因对症处理。
如果其病因是饮食不当,则应改正不良饮食习惯,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可配中药成方让小儿进服,达到开胃健脾的效果。
如果病因是缺乏微量元素或疾病,那么家长需为小儿补充微量元素,并积极治疗疾病,让小儿尽快康复。
1、中药内服法:包括服用汤剂治疗和中成药治疗。
汤剂可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苍术、陈皮、佩兰、藿香、半夏、枳壳、神曲、鸡金、麦芽等,脘痞腹胀者,可加菜菔子、木香;湿热困阻者,可加薏苡仁;呕恶不适者,可加砂仁、叩仁。
中成药可用化积口服液、消食健儿糖浆等。
2、针刺疗法:刺四缝穴,常规消毒后先刺出液体挤出,至刺出血为止,3天后重复一次。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良方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良方小儿厌食症多见于1~6岁儿童,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不包括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所并发的食欲不振。
各年龄均可发病,学龄儿童患病明显减少,以城市中发病率为高。
一、小儿厌食症的症状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长期厌食患儿可发生营养不良,体力衰弱,抗病力下降,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低下。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好,腹胀腹泻,舌苔黄白腻。
病久可见面黄肌瘦,精神倦怠,常感疲乏,有的大便稀溏,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
二、小儿厌食症的检查1.血常规检查:一般无贫血,个别可有轻度贫血。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和淀粉酶测定:D—木糖吸收试验降低;血清、唾液及尿淀粉酶含量偏低。
3.微量元素测定:血清锌或发锌含量可见低下。
此外,应做必要的检查以排除维生素A、D中毒。
三、治疗小儿厌食症处方山药6克,石菖蒲4克,郁金4克,杏仁3克,木香3克,枳壳3克,槟榔3克,鸡内金3克,莪术2克,牵牛子2克,大黄炭2克,花椒1克,肉桂1克。
舌边尖红,去木香,加炒金银花5克;舌苔厚腻,去木香,加藿香3克;尿黄或浑浊,加滑石4克;烦躁多动,加蝉蜕4克,白芍4克;汗多,加浮小麦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四、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单方验方1.沙参、乌梅各5克,桑叶、陈皮、炒麦芽、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怀山药、薏苡仁各250克,芡实200克,大米(中稻米)500克,分别于锅中微火炒至淡黄色,混合研细过筛即成。
每日早晚各1汤匙冲服,20天为1个疗程。
3.生山楂270克,牵牛子15克,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1~2岁每次l克,2~4克每次2克,4岁以上每次3克,均日服3次,冲服或水煎服。
五、注意事项1.纠正患儿的偏食习惯,定时进食,禁止患儿饭前吃零食和糖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现患儿厌食及时检查,找出病因。
2.平时父母不应经常打骂、恐吓孩子,孩子做对的事情要给予鼓励,做错的事应多劝导。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
小儿厌食症的辨证分型论治【摘要】将小儿厌食症分为湿食里滞、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营卫不和、肝胃不和5型辨证施治,并加用针刺四缝穴,疗效显著。
并附案例说明论证。
【关键词】厌食症;小儿;辨证论治;四缝穴1 湿食里滞型症见:厌恶进食、脘腹胀满、口臭、汗多、烦躁不宁、大便臭秽或干结便秘,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沉带滑,或指纹紫红。
针刺四缝穴粘液多而稠。
多由喂养不妥,饮食内伤,水谷无从化生精微,致使湿食积滞于内,以致脾失健运,胃难纳谷。
治拟消导化滞,运脾燥湿。
方选董氏开胃散加减:胡黄连、五谷虫、川厚朴、青皮、陈皮、茯苓、莱菔子、连翘、枳壳、炙鸡内金、谷芽、麦芽等。
暑湿困阻那么加藿香、佩兰、六一散、砂仁;假设腹满微硬、大便秘结者,那么加槟榔、木香、枳实、小青皮等。
案例1 史某,男,10岁,2003年6月28日初诊。
厌食1年余,恶心口臭,进食量少(150 g/d),挑食偏食,面黄少华,形体偏瘦,轻度鸡胸,肋骨外翻,两便尚调,舌质红苔黄腻,两脉濡带小滑。
针刺四缝穴4指有粘液。
证属湿食里滞,脾失健运。
先拟芳香化湿、消滞健脾之法:藿香10 g、川厚朴6 g、胡黄连3 g、炒五谷虫10 g、炒神曲10 g、炙鸡内金9 g、炒枳壳6 g、姜竹茹9 g、炒莱菔子10 g、连翘10 g、生谷芽15 g、生麦芽15 g,7剂。
7月5日二诊:药后胃和,呕恶未作,纳谷渐增(250 g/d),舌红苔微腻,脉细软。
针刺四缝穴仅1指有粘液。
湿食渐化,脾运尚弱,上方去竹茹,加佛手6 g,7剂。
7月12日三诊:胃开纳馨,眠安便调,舌苔根部微腻,两脉细和。
针刺四缝穴无液。
食欲已振,脾气尚虚,予藿香10 g、太子参9 g、白术10 g、茯苓10 g、砂仁3 g、白豆蔻3 g、白扁豆10 g、炙鸡内金9 g、炒枳壳6 g、木香6 g、炒莱菔子10 g、连翘10 g,7剂,益气健脾助运以善其后。
按:患儿厌食已久,恶心苔腻,针四缝穴液体粘稠,已显湿食里滞,日久化热,阻于脾胃,纳运失司,形体消瘦,将成疳证。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方法小儿厌食是指儿童在正常喂养条件下,出现进食量减少或拒食的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由脾胃虚弱、脏腑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因此治疗时应从调理脾胃、补养脏腑入手。
1. 调理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
脾胃功能不佳常导致厌食。
中医认为厌食多由于脾胃阳虚或湿热蕴结导致。
调理脾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a. 药物治疗:可以服用健脾和胃的药物,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b. 饮食调理: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粥、清汤、瘦肉等,减少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对脾胃的刺激。
c. 调整饮食习惯:规律进食,不暴饮暴食,避免饿着或过饱,每天定时定量进食。
2. 补养脏腑: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由于脏腑功能虚弱导致。
因此,补养脏腑可以增强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食欲恢复,并强化免疫力。
常用的方法有:a. 中药调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补益脏腑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
b. 营养补充:对于小儿厌食严重,体质瘦弱的病例,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
c.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胃俞、脾俞等。
针灸可以刺激脏腑功能恢复,增强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
3. 调整情绪:小儿厌食与情绪有很大关系,长期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状态会影响食欲。
因此,调整情绪对于改善小儿厌食非常重要。
a. 家长陪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亲子关系。
可以通过陪伴、鼓励、赞美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b. 疏导情绪: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如听音乐、看图书、进行适当的运动等,让孩子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c. 心理疏导:对于有焦虑、恐惧等问题的孩子,可以考虑心理疏导治疗,通过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负面情绪,提高情绪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补养脏腑和调整情绪。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
小儿厌食症的中西医疗法小儿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对食物的厌恶和拒绝进食。
厌食症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导致他们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西医都有一定的疗法。
下面将介绍中西医分别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食欲和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等。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坏直接关系到消化吸收的功能,而脾胃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
因此,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基本原则是健脾益气,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建议儿童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红枣等。
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
首先,西医会给儿童补充营养,通过补充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或者营养剂来增加儿童的营养摄入。
此外,西医还会监测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其营养摄入达到正常标准。
同时,心理治疗也是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手段。
西医认为厌食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稳定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以促进正常的饮食行为。
总的来说,中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中医注重调理脾胃功能,通过中药和饮食调理来改善食欲;而西医主要采用营养支持和心理治疗的方法,通过补充营养和调整心理状态来改善食物摄入。
在实际治疗中,中西医可以互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因为每个儿童的患病原因和病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家长还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入,避免过度补充高热量食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小儿厌食症的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治疗儿童厌食症的妙招
中医治疗儿童厌食症的妙招儿童厌食症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影响身体发育,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中医在治疗儿童厌食症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儿童厌食症的常见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脾胃虚弱。
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或者生病后没有调养好,就容易导致脾胃虚弱,从而影响食欲。
二是饮食积滞。
孩子自控能力差,遇到喜欢吃的东西就容易吃太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无法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引起厌食。
三是情志失调。
比如家庭氛围紧张、学习压力大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导致肝气不舒,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儿童厌食症的呢?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家长可以给孩子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 10-15 分钟,这样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这个穴位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用拇指按揉,每次 1-2 分钟,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另外,捏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让孩子趴在床上,家长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沿着孩子的脊柱两侧,从尾椎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边提捏边向前推进,一直到大椎穴,重复 3-5 遍。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的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和食欲。
中药调理也是中医治疗儿童厌食症的重要手段。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服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
如果是饮食积滞,可以用山楂、神曲、麦芽等消食导滞的中药来帮助消化。
不过,给孩子服用中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开方用药。
饮食调理在治疗儿童厌食症中也起着关键作用。
中医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多样化、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健脾开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南瓜、红枣等。
例如,山药粥就是一道简单又营养的美食。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弱的患儿,可以适当增加山药、扁豆等药材,口渴患者则可加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小儿厌食症患者
用天花粉;睡眠质量差的患儿在药方中可以配置莲子心、酸
的症状表现,所以当前临床需要对中医辨证治疗引起重视,将
枣仁。 ②脾胃气虚型:患儿以面色无光则、身体消瘦、情绪低
落、食欲差、舌苔淡、脉缓无力等症状为主,针对上述症状,需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马小兰
一、 引言
厌食症是小儿患者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指患儿出现
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临床主要以恶心、呕吐、食欲
不振、腹泻、腹胀、便血等症状表现为主。 如果病情不能得到
及时的治疗,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免疫力下降等
胃肠负担,如果患儿出现厌食症状,应该分析患者该症状的
出现原因,并适当采取饥饿疗法,即节食 1 ~ 2 顿,在胃肠通
常后进行正常饮食。 除此之外,针对厌食症患儿也要加强家
庭护理干预,父母在早期学会疾病经验的传输,管理好患儿
的饮食与体重,构建良好的进食模式,督促子女进行正常饮
食,使患儿保持良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
四、 结语
的优势更加明显,且中医辨证治疗采用的均是天然药材,不
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更高。
由于小儿厌食症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与智力发育,所
以临床加强小儿厌食症的预防干预,注重饮食结构的调整,
二、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
肝脾不和型、脾失健运型。 ①胃阴不足型:患儿症状表现为
食无味、精神萎靡、神色忧郁、情绪暴躁的症状,在治疗时可
·148·
作者简介:
马小兰,成都市双流区协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作者:胡献国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4期小儿厌食症即患儿食欲不振或厌食不进。
随着食欲减退,进食减少,逐渐出现体重下降、毛发稀疏、表情淡漠、注意力焕散、学习成绩退步、体温下降、心率慢、血压偏低等症状。
青春期女孩为爱美而节食过度,亦可导致厌食,可引起闭经或月经延迟等。
本病属中医“厌食”范畴,多为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所致,当以健脾益胃、消食导滞为治。
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主要分为以下几型,可根据型别不同,选用下列中医治疗方剂。
积滞伤脾型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或食则呕吐,手足心热,烦燥易怒,口干,夜寐不宁,大便溏薄或干结,小便黄浊如米泔,舌苔浊腻,脉滑细。
当以消积运脾开胃为治,方用正气散加减,药取苍术、藿香、陈皮、鸡内金、焦山楂、建曲、半夏、佩兰、山药、枳实、厚朴各10克,砂仁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肥儿丸,或小儿消积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复方鸡内金片或江中健胃消食片,或麦芽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虫积伤脾型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精神不振,困倦喜卧,脘腹胀满,时或腹痛,疼痛位于肚脐周围,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蛔虫卵,舌淡苔薄,脉细弱。
当以健脾消食杀虫为治,方用使君星榔汤加味,药取使君子10克,雷丸、太子参、黄芪、芜荑、乌梅、天南星、槟榔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中成药可选用驱虫消食片,4岁以下儿童每次1~2片,5~8岁儿童每次2~3片,9岁以上儿童每次4~5片,均每日2次口服;乌梅丸,或使君子丸,每次3克,每日2次口服。
脾虚气弱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枯瘦,发结如穗,精神萎糜,目光无彩,纳呆厌食,睡卧露睛,脘腹胀满,或有低热,大便完谷不化,尿如米泔,舌质淡红,唇淡苔腻,脉濡细而滑,指纹淡紫。
当以益气健脾消积为治,方用异功散加味,药取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陈皮、苍术、扁豆、香附、益智仁、焦建曲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秘方[1]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秘方一、什么是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或拒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症状。
该病多见于2岁至5岁的儿童,多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
二、中医认识小儿厌食症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厌食症主要是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胃疏泄功能失常等引起的。
因此,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时,中医注重调理脾胃、补充气血、疏解肝胃等方面的治疗。
三、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秘方1. 方剂一:健脾益胃汤组成:•黄芪 10克•白术 10克•白芍 10克•乌药 10克•陈皮 6克•青皮 6克•当归 6克•炒白芍 6克•柴胡 6克用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
每日1剂,连续服用15天。
功能:健脾益胃,调节胃肠功能,增加食欲,改善厌食症状。
2. 方剂二:益气和胃汤组成:•黄芪 15克•白术 15克•党参 10克•茯苓 10克•木香 6克•甘草 6克用法:将以上草药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
每日1剂,连续服用20天。
功能:益气健脾,增加胃肠消化功能,增加食欲,改善厌食症状。
3. 方剂三:香砂养胃散组成:•香砂养胃散 10克•炙甘草 6克用法:每次取药3克,将药粉兑入适量的温水中,搅拌均匀后服用。
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
功能:散寒温胃,增加胃肠蠕动,改善厌食症状。
四、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注意事项•配合中药治疗,还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保证营养摄入的充足性和均衡性。
•给予儿童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食欲。
•定期复查和随访,根据小儿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一些秘方和注意事项。
希望通过合理匹配中药的使用,改善小儿的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从而有效治疗小儿的厌食症状,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按医生建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为主要原因。治疗原则应以调和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为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可分为以下三型进行治疗:
脾失健运型
主要症状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色萎黄、不思饮食,甚至拒食。若强行进食后则会恶心、呕吐、腹胀。患者舌质淡,舌苔白不厚或薄腻。中成药可选用曲麦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太子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陈皮9克,枳实6克,神曲9克,麦芽9克,鸡内金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胃阴不足型
主要症状为口干多饮、不思饮食、大便干结,有的小儿皮肤干燥。舌苔多为花剥苔或无舌苔。中成药可选用大补阴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玄参9克,麦冬9克,生地9克,沙参9克,石斛9克,玉竹9克,乌梅9克,山药9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脾胃气虚型
主要症状为面色白、无光泽,形体瘦弱,除厌食外,若进食稍多,则大便不通或大便溏泻。患者舌质淡,舌苔薄白。中成药可选用启脾丸、小儿健脾丸。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山药9克,扁豆9克,砂仁3克,桔梗3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两次。
鲜玫瑰花摘下后,加白糖适量密封于瓶罐内,一个月后启封。将玫瑰花糖少许加入汤内,让小儿食之。玫瑰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等,是芳香健脾佳品。
小儿面黄肌瘦,时常腹泻,可用大红枣5~10枚,洗净煮熟去皮核食之,也可与大米煮粥食之。大枣温脾健胃,益气生津,可治疗贫血、腹泻。
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先用清水浸泡半天,加大米少量煮成稀粥,再放桂圆肉3~ 5枚用小火煮,加白糖少许食之。山药含淀粉、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精氨酸与多种矿物质,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长肌肉的良药佳肴。
现介绍几种开胃食品供家长选用。
将小茴香苗洗净切碎,稍加食盐、芝麻油、味精,凉拌当菜吃,每日半小盘。也可将小茴香加少许肉馅包馄饨、饺子或包子,让孩子进食。食量要由少增多,不可过量。小茴香健胃,理气化滞,食后可消食除满,增进食欲,实为治小儿厌食的美味佳肴。
鲜橘子皮洗净,切成条状、雪花状、蝴蝶状、小动物状等各式各样小块,加上适量白糖拌匀,置阴凉处一周。小儿用餐时取出少许当菜食之。每日2次。橘皮药名陈皮,是一种理气、消积、化食的良药。橘皮含有大量维生素B1、橙皮甙(C28H34O15等,还有健胃、止呕、祛痰止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