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医外治疗法

合集下载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在人体表面施行一系列特定的物理或者机械手法,以达到调理人体疾病的目的。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类型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拔罐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艾灸疗法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治疗效果,常常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体质来选择相应的外治法进行治疗。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将空罐贴于人体特定穴位,通过产生负压,使皮肤和筋膜层上升,起到通经活络,散瘀化痰,排毒分邪的作用。

拔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腰腿痛等疾病,具有疗效显著的优点。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刺入针具,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患者的欢迎和信任。

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通过专用工具在患者的皮肤表面进行特定的刮擦手法,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湿气和毒素,达到消除疼痛,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

刮痧疗法简单易行,被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关节痛等疾病的治疗中。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通过燃烧压缩成柱状的艾叶或艾绒,把灼热的烟气直接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脏腑功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中医外治法常常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在中医传统文化中,外治法不仅被用来治病,还被应用于康复、保健等方面。

安全性中医外治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技术,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避免误伤或者感染等风险。

在寻找中医外治法治疗疾病时,应该选择专业正规的中医医院或者医师,避免盲目寻求治疗,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通过对中医外治法的了解与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健康,有效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民间疗法—敷脐

民间疗法—敷脐

民间疗法—敷脐2.敷脐疗法2.1.含义:是将药物放在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可广泛应用于内、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疾病,不但见著于历代典籍,而且广泛流传应用于民间。

其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作用迅速而痛苦小,尤适用于儿童、妇女、老人等畏针忌药者,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505神功元气袋、贴肚脐治痔疮的肛泰等).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制成膏、丹、丸、散、糊等剂型敷于脐部,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特点:简、廉、效、安全。

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实际运用之先河。

历代医家均有所发挥。

2.2.理论基础:先天之根、胎儿营养来源。

“神阙”穴,认为“脐通百脉”.2.3.常用药物和剂型: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而辨证之。

脐疗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脐疗用药必须遵循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的原则。

②所用药均应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又不致发泡溃破,损伤皮肤。

③所用药物应气味俱厚,但有毒之品一定要控制用量,做到低毒高效。

④应注意选择具有浓烈芳香走窜性味的药物,以便增强药剂的皮肤穿透性。

⑤一般选用醋、酒、油、水等作调和剂,或以其减缓药物性味,或以其增强药物通达走窜之性,或以其调和赋形,也均是必不可少的。

散表寒:葱白、生姜、荆芥、紫苏等;温里寒:肉桂、附子、干姜等;消食积:莪术、莱菔、莪术等;驱虫积:乌梅、槟榔等;利尿:猪苓、大戟、甘遂等;理气:陈皮、木香等;活血:当归、川芎、丹参、红花等;补虚:人参、黄芪等;健脾:党参、白术、甘草等;泻实:大黄、巴豆等;泻火:黄连、黄柏、山栀等;消肿解毒类:蟾蜍、雄黄等。

剂型:脐疗法临床和民间流行的药物剂型有以下5种:1.散剂:将所用药物碾研成极细的粉末,直接填入脐内,用胶布或敷料固定。

2.膏剂: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加丹制成油膏,或将中药碾成极细末,配合香油、蜂蜡等炼制成膏,敷贴时加热烊化。

妇儿科常见病症简易中医外治疗法

妇儿科常见病症简易中医外治疗法

妇儿科常见病症简易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状态。

当机体受到外界因素侵害或内部代谢出现障碍时,内部环境失去平衡,便引起功能和形态上的异常,也就是所谓的疾病。

而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畅,使机体恢复内部平衡状态,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妇儿科,中医学拥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妇儿科疾病及中医外治疗法。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女在经期周期、量和时长上发生不正常变化的一种症状。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经期提前、推迟、经量异常、经期过多或过少等。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不仅是生理和心理紊乱的结果,也与气血运行、脏腑功能有关。

中医外治疗法:首选调节生活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配合以下中医治疗:1.药膳:可以煮一些月经调理的药膳,如红枣生姜茶、茯苓芡实粥等,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营养,调节月经期。

2.中药调理:适用的中药有益母草、当归、川芎、熟地等,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配以不同的中药剂量,调理月经周期。

乳腺炎乳腺炎是妇女在接近生产期、生产期、断奶期的阶段,由于体内分泌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乳腺的红、肿、热、痛、结节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乳腺炎是因为气血不畅,毒热蕴结,而产生的一种疾病。

中医外治疗法:1.草药治疗:益母草、牛膝、赤芍等中草药都可以起到消炎解毒,活血化瘀,促进乳汁排泄的作用。

具体使用和配伍参见医生。

2.祛风拨络法:中医认为乳腺炎发生有风邪入乳腺所致,建议使用具有祛风化湿、气行竹筒、解毒作用的中药。

具体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子宫颈糜烂子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青春初开,产后,流产后或长期避孕后的妇女。

中医学认为子宫颈糜烂是由于情志失调,气郁不畅,内分泌失衡,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异常所致。

中医外治疗法:1.通络祛瘀法:使用火针或艾灸刺激卵巢、黄体和穴位,以激活血液循环,改善子宫颈糜烂症状。

中医外治法概念

中医外治法概念

中医外治法概念
中医外治法是指通过非口服药物或手术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病人体表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中医认为,体表与脏腑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体表或皮肤疾病通常是由于脏腑失调后,在皮肤上出现的症状。

例如,疮痈疖肿通常是由于湿热外发于皮肤导致的,治疗时应以清利湿热为主。

因此,中医外治法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整体的治疗理念。

中医外治法有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中药外敷、推拿、针灸、拔罐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

同时,中医外治法也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外治法并不是一种替代口服药物或手术治疗的方法,而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在使用中医外治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研究摘要:儿童中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为变应性鼻炎,在国内近几年调查的流行病学数据中可以看出儿童患上变应性鼻炎的概率逐渐提升。

在采用中医药进行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时,可以依据不同症型以及起病急缓来选择内服的中药汤剂,同时可以结合中医方面的外部治疗,标本兼顾,内外兼治,以此展现出中医药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方面的防治优势。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儿童变应性鼻炎;综述儿童变应性鼻炎又称为儿童过敏性鼻炎,主要指儿童具备易感体质且与暴露在外的过敏原接触,属于一种非感染性的炎症,因特异性IgE介导所引起。

频打喷嚏、鼻甲肿胀、鼻痒、流清涕和鼻塞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1]。

由症状呈现的时长可将其分为持续性和间歇性AR两类。

有部分研究人员表示现在AR具有迁延不愈、存在多种过敏原等特点。

同时会易使其余黏膜炎症疾病被诱发,例如睡眠呼吸障碍、过敏性结膜炎、鼻窦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伴发哮喘、分泌性中耳炎等。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可知,当前国内的患病率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组可知其波动范围在3.3%-43%。

尽管AR并非一种可致命的疾病,但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生长以及学习等。

因此对于AR疾病的防治是我们当前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病因病机1.1古代认识虽然历代中医会有不一样的描述来解释鼻鼽的病机病因,但普遍赞同及时病变部位、病因不同也可能表现出一致的鼻部症状。

《太平圣惠方》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若冷,随气乘于鼻,故使津液浊涕,不能自收也。

《灵枢·本神》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鼽,出清涕也。

”《素问·宣明五气》指出:“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

鼻鼽常在肺部产生病变,但肾、脾等部位也会对其病理变化产生影响。

《小儿药证直诀·变蒸》云:“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相较于成年人,BJD的生理功能、形态发育、五脏六腑都不够成熟及完善。

中医外治法,降低新生儿疾病治疗的副作用

中医外治法,降低新生儿疾病治疗的副作用

中医外治法,降低新生儿疾病治疗的副作用从古至今就流传着一句古话“良医不废外治”,意思就是说很多外治的方法都对儿童疾病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一些新生儿的疾病。

新生儿的皮肤都是特别的嫩,并且因为新生儿的年纪都比较小,服药和手术的方式对新生儿来说都是有困难的,中医外治法就可以充分的解决这些难题。

中医外治法的治病机理有以下几种:(1)经皮肤吸收:中医外治法治疗的理论基础就是经皮肤吸收。

影响皮肤的因素有以下几种需要注意:皮肤的结构和部位,一般不同的部位吸收的能力也不同;角质层的水合程度不同吸收的程度也就不同;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也会影响皮肤的吸收;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皮肤的吸收,实践证明:温度升高的时候会让人身体里面的血管出现扩张的现象,这个时候吸收的能力就会变强,湿度增加的时候,皮肤对水分的吸收也越强。

(2)经孔窍粘膜吸收:这种方式能够避免一些药物对新生儿胃的刺激和影响,还能解决喂药难的问题。

(3)经络、穴位感应:中医外治法作用机理的一个基础就是经络学说。

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网络系统把一些感应传到相关的脏腑病灶中,最后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4)气味刺激和抗菌抗炎:就是用“闻香治病”的方法来治疗。

这些气味在挥发之后会被一些机体进行吸收,这些香味还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增加,最终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防病抗病的能力。

新生儿疾病有以下几种,这些都可以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1、赤游风是一种主要是以皮肤为主的疾病。

发病与口、唇、手背等,发病快,病程短。

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采用中医外治法的绿袍散进行治疗。

2、新生儿破伤风:就是破伤风的细菌进入到了新生儿的脐部之后产生一些毒素,这些毒素会引发很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治疗这个疾病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

3、脐湿、脐疮:新生儿在出生之后,有的时候会因为出生时候的断脐不当导致感染的情况,最终变成脐疮。

在治疗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外用小儿胎毒散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4、目赤就是新生儿在刚出生不久的时候因为哭泣等原因引发的一种眼外疾病,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每日在婴儿眼睛上用一些外服的药来点眼睛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

中医儿科常用药物外治10法外治是一种医学概念,外治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素问·至真要大论》当中就有关于外治概念的说法,其中提到了“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理论。

中医外治中的内容十分丰富,经过详细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百余种方法,例如针灸、熏洗、按摩、针刀、膏药、敷贴、足疗、脐疗、耳穴疗法、物理疗法等。

被常用于中医儿科中的药物外治方法较多,最为常用的以以下十种为主,下面内容将针对十种中医儿科常用的药物外治10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熏洗疗法熏洗疗法也就是熏蒸法,利用煮沸的药液蒸气对皮肤进行熏蒸,对患者局部或全身进行熏蒸、浸泡、洗涤、沐浴等,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的药物外治法。

将药物煎煮,降低药液温度达到温热状态后,通过洗涤和浸泡局部,或是通过先熏后洗,实现对患者身体局部或全身疾病的治疗。

使用大量的药液进行沐浴,可用于治疗全身的瘙痒症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浴法。

二、蒸气及气雾吸入法蒸气及气雾吸入法指的是利用雾化装置雾化气雾后,经由患儿的呼吸道吸入药物,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

目前常用于儿科的雾化装置以超声雾化器为主,这一方法能够治疗小儿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感冒、鼻渊等肺部疾病,使用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药物,利用雾化装置对患儿进行治疗。

例如可以使用气雾吸入法将鱼腥草注射液运用其中,可以达到清肺解毒的治疗效果。

三、热熨疗法热熨疗法是加热器材、药物和相应的材料后,通过熨敷的方式治疗患儿的局部机体,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

例如小儿腹痛时可以炒热食盐,并将食盐装入到布袋中对患儿的腹部进行热熨,如此可治疗患儿腹痛、痹症、哮喘、泄泻、积滞等。

四、涂敷疗法涂敷疗法是将药物制作成药糊、药液等,在人体的体表局部或穴位处进行涂抹湿,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涂敷疗法主要可治疗小儿烧伤、湿疹、遗尿、腹痛、哮喘、发热、泄泻等病症,常用于涂敷疗法中的药物以利尿摄尿、止咳平喘、活血消肿、温中止泻、清热解毒以及燥湿收敛等功效的药物为主。

五、贴敷疗法贴敷疗法是将药物做成油膏或膏药,也可以将药物进行加工做成药饼、药膜等自然薄型药源等进行治疗的方式,将制作好的药物贴敷在需要治疗的部位。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

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

[转载]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刘兵:小儿保健经穴外治妙招方法篇第一部分:日常保健共有三组方法第一组:捏脊:三捏一提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胡海牙先生反复强调:督脉经两侧旁开0.5寸,什么病都能治。

与道家督脉主一身之阳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并且胎儿在母体发育的过程当中督脉是首先生成。

如果平时保健的话,捏脊就OK了。

第二组:足三里+涌泉+膏肓足三里:重点调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病也要调胃,肾虚病调脾经。

足三里手三里的意思是里上里中里下,足三里的找穴方法:延胫骨外侧向上推,推到无法推动时,即与上面的骨头形成小凹儿、小窝儿的地方。

涌泉:肾的井穴、跟穴,肾经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调先天之本。

平时的很多保养问题以上两个穴结合在一起先后天都调。

膏肓腧:膏之源指的是心口窝,叫鸠尾,这个地方有个剑突,像是小鸟的尾巴。

肓之源指的是肚脐这两个地方,鸠尾在膈肌的地方,以及肚脐,把人体分成上中下三焦。

这两个地方也是内经里四关当中的两关。

膏肓腧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唐代医家孙思邈先生,他提出来:膏肓、涌泉、足三里一切病皆可治。

所以要经常刺激这三个穴位。

第三组:肚脐(命地:生命的根地)肚脐是小太极,上面属心下面属肾左面属肝右面属肺中间属脾,脾肾都调。

肚脐这个部位太重要了,在没出生之前是获得营养的唯一渠道。

保养肚脐:不要受风受湿受凉,不要随便揉、抠肚脐建议做个肚兜护着肚脐,还可以在肚兜里放中药。

使用方法:一段时间你只给小朋友捏脊,感觉效果怎么样,如果不行,就给他捏膏肓、涌泉、足三里这三个穴位。

第二部分经穴外治一、感冒发烧1、预防流行性感冒:最好的方法是熏醋原理:再厉害的感冒病毒只能在中性环境生存,熏醋之后在鼻腔就形成弱酸性环境,所以感冒病毒就没办法生存了。

而且流行性感冒包括猪流感、非典的最重要的传播渠道是:眼结膜、鼻粘膜和口粘膜。

2、感冒之后:大葱的葱白捣成泥,敷两侧脚心的涌泉穴,敷绿豆粒大小,用伤湿止疼膏固定。

对流行性感冒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发烧都有很好的作用,头天晚上敷,第二天早晨揭下来。

中医外治疗法-刺四缝

中医外治疗法-刺四缝

针四缝疗法
是通过点刺四缝穴以治疗小儿疳积症、调理脾胃的一种方法。

此法针对性很强,疗效显著,在中医儿科应用广泛。

一.操作方法
1.在四缝穴部位(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指节横纹正中取穴)用75%酒精消毒。

2.用三棱针(消毒)浅刺四缝穴。

(避开静脉,直接迅速刺入(两手均刺)1mm左右,随即拔出。


3.刺后从针孔中挤出黄白色透明粘液,以消毒棉球擦去。

1次/d,直至没有黄色液体溢出为止。

二.主治病症
此法适用于小儿疳积证,对虫积转为疳证者有良效,具有驱虫、消积、调理脾胃的功能。

三.注意事项
1.非疳证不宜用此法。

2.疳证患儿在发热期间或患有其他急性病时,应暂停刺疳,待急性病愈后再行刺四缝治疳。

3.刺四缝穴时应注意消毒和掌握操作规程,刺后2小时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

4.治疗后7天内要吃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禁止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儿童中医治未病

儿童中医治未病

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一伤食积滞1.主要临床表现:胃纳呆甚至厌食、腹胀、恶心欲呕、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调。

2.保健要点:1外治法:常用穴位:神阙穴定位:正当肚脐中央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40g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

冷则随换。

2推拿疗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

食积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100下。

④推三关穴约200下。

⑤退六腑穴约300下。

治疗食积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

3饮食疗法:推荐食物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鸡内金、芒果核。

食疗举例炒麦芽20g、炒山楂5g、炒神曲10g煮水早晚2次分服。

二脾虚厌食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偏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

2.保健要点:1、外治法常用穴位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寸处为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揉法揉200下两侧交替每日2次。

可配合的小儿也可用艾条灸法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两侧交替每日1-2次。

2推拿疗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腹阴阳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

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300下。

②分推腕阴阳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100下。

③推三关穴约推300下。

④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下。

中医外治在小儿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在小儿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在小儿中的应用中医外治在小儿中的应用中医外治,是指通过使用中药熏洗、敷贴、灸石、推拿等手段,配合针灸、按摩等方法,以治疗外部患处、改善人体气血循环,达到消除或减轻疾病的作用。

中医外治的特点是治疗安全、方法简单、效果明显、疗效持久。

中医外治在小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皮肤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详细的介绍中医外治在小儿中的应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1、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疾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这些疾病常常会影响儿童的生活品质,也会影响性格的发展。

中医外治对这些皮肤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其优点是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对婴幼儿造成的刺激及伤害。

中医外治主要采用中药熏洗、敷贴、灸石、针灸等方法,其中,“热敷”是最常用、同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

通常,热水袋或热毛巾水绞后敷于病变部位10-15分钟,每日1-2次,可明显地减轻湿疹、荨麻疹的症状。

2、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在小儿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而激素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对于婴幼儿情况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更应该使用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中医外治主要采用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有效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呼吸道痉挛,增强呼吸肌肉力量,减轻婴幼儿哮喘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对于已经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患儿,中医外治亦可试用于治疗。

3、癫痫、遗尿等神经系统疾病癫痫、遗尿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小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通过中医外治能够很好的起到等调理全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达到增强小儿免疫力、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或者消除疾病症状的作用。

中医外治主要采用针灸以及推拿、按摩等方法来进行治疗,疗程较为灵活,大部分癫痫病人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着患病的缓解而逐渐减少治疗次数。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医外治过程中,需要认真掌握其应用方法,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疾病、病情等方面具体情况,再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能虎头蛇尾,不可肆意妄为。

李乃庚运用小儿药物外治疗法经验

李乃庚运用小儿药物外治疗法经验

引用:袁洋,陈光明,李志武,杨学会,许璿,李乃庚.李乃庚运用小儿药物外治疗法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0,26 (10):198-201.(k ^2020 年6月第26卷第 10期June.2020 Vol.26 No.10李乃庚运用小儿药物外治疗法经验$袁洋,陈光明,李志武,杨学会,许璿,李乃庚(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江苏盐城224001)[摘要]总结李乃庚小儿药物外治疗法经验。

李乃庚认为小儿药物外治应遵循辨证施治,擅用辨病奇方,同时要注重循经取穴、注意儿科特色。

临床施用三香散散寒止痛,蒲丁洗剂清热解毒除湿,鼻通散散寒宣窍,止汗 散敛阴潜阳止汗,保尔泰芳香辟秽防感,二黄散活血化瘀消肿等均取得良效。

[关键词】小儿;中药;外治疗法;名医经验;李乃庚[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672-951X(2020)10-0198-03Professor LI Nai-geng7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YUAN Yang,CHEN Guang-ming,LI Zhi-wu,YANG Xue-hui,XU Xuan.LI Nai-geng (Yancheng TCM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Yancheng Jiangsu 224001,China) [Abstract]This aiticle mainly summarizes Professor LI Nai-geng's experie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Professor LI Nai-geng believes that,in the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l­dren,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be good at using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and strange prescription,and pay attention to acupoint selection along the meridians anti the characteris- t i c s of children.Clinical application,such as Sanxiang powder(三香散)for dispelling cold and relieving pain, Puding lotion(蒲丁洗剂)for clearing away heat and dampness,Bitong powder(鼻通散)for dispersing cold and opening nostril,Zhihan powder(止汗散)for regulating yin and stopping sweating,Baoertai medicine pillow(保尔 泰)for preventin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Erhuang powder(二黄散)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re- moving blood stasis and swelling,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words]childre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xternal treatment;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LI Nai-外治疗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 记载了药浴法、药物敷贴法等外治疗法"_21。

【张建政】小儿推拿大全分享

【张建政】小儿推拿大全分享

【张建政】小儿推拿大全分享【国脉培训职业学校】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小儿推拿它是医生用一双手,在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上施以手法,是来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小儿推拿属中医外治法。

小儿推拿不使用药物,却能够起到用药的作用,而且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少的特点,更易被小儿接受。

那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小儿推拿大全分享#详情查看#【国脉培训职业学校:小儿推拿】【国脉培训职业学校:小儿推拿大全分享】今天小编和大家讲解的是小儿推拿,其实,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是中华医药学中的瑰宝。

早在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用勺匙的周边刮擦患儿病变部位,可以治病。

晋《肘后备急方》早介绍:用捏脊方法可以治疗腹痛。

唐《千金要方》中介绍:用膏摩小儿囟上及手足心可祛除风寒。

唐《外台秘要》还记载:用按摩头面及脊背方法,可防治小儿夜卧不安……明清时期,推拿疗法在儿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专门体系。

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有些家长担心宝宝太小,不适合推拿治疗,怕孩子受到伤害。

其实,一般来说,0至12岁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特定穴适合6岁以下的孩子,3岁以下者疗效更好;6岁以上孩子也可以运用小儿推拿特定穴,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疗程要相对长一些,有的可配合部分成人手法一起推拿。

小儿推拿可治疗的疾病范围非常广,小儿腹泻、厌食、便秘、腹痛等脾胃系病症,感冒、发热、咳嗽等肺系病症,及其他如夜啼、肌性斜颈、青少年假性近视、小儿遗尿等,皆可运用小儿推拿来改善疗效。

【国脉培训职业学校:小儿推拿哪家好】张建政——中医执业医师。

张建政——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

张建政——中国“清火派”小儿推拿创始人。

张建政出身中医世家,1997年毕业于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曾先后多次到外地高等医院进修学习,遍访名师,参透古典小儿推拿名著,主修中医儿科及小儿常见病特效推拿疗法。

各种小儿疾病的药浴治疗法

各种小儿疾病的药浴治疗法

各种小儿疾病的药浴治疗法
药浴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充分方法,简单、实用、疗效
显著,尤其对适用于一些小儿疾病更为适用。

现介绍几则小儿常见病
的药浴法:
小儿发热取芒硝200克,凉水1000毫升。

将芒硝入水溶化,用小毛巾浸芒硝水反复洗患儿额、颈、胸、腹等处。

约15分钟后,体
温即可下降2左右。

小儿水肿吴茱萸适量,陈醋少许。

将吴茱萸煎汤,兑入少许
陈醋,洗浴患儿双足。

每次 20分钟,1日3次。

小儿腹泻生姜、葱白各30克。

生姜捣烂,葱白切段,加水300毫升,煮沸30~40分钟,趁热用食指蘸手臂药液在患儿拇指及拇
指根部的掌面向外推擦12次,再向内关、手臂方向推擦12次。

此法
叫“关二扇门”。

每日1~2次,连用2~3日或至病愈为止。

小儿咳嗽枇杷叶、杏仁、紫苏叶各30克,水煎2次,混合,取药液擦浴患儿全身。

每次10分钟,1日2次,每日换药,一般3~5
剂咳嗽即止。

小儿哮喘鱼腥草60克,苏子、地龙各30克,五味子20克,沉香10克。

将上述药物与2个鸡蛋同煮约30分钟,去渣,让患儿吃
鸡蛋,并以药液浸洗双足。

每晚1次,10次为1个疗程。

小儿麻疹鲜芫荽60克,生姜、葱白各30克,热酒适量。


上述药物切碎,以纱布包之,蘸热酒在幼儿全身由上而下揉擦,重点
是疹点未出的部位。

或用上述药物共煎,趁热取药液,以纱布蘸之擦浴。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殊疗法,通过对患者身体外部的刺激和处理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又称为“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有许多种类,其中一些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它代表了某个地区的特色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演变过程。

中医外治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外部因素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节,从而调整人体的功能状态,促进自愈能力的恢复。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按摩、拍击、搓揉等手法刺激和调节经络、经脉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的种类繁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火罐、推拿、刮痧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针灸是中医外治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细针,以达到刺激和调节人体的目的。

针灸在补充神经系统功能、调整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拔罐是一种通过在患者皮肤表面建立负压,使患者体内病邪得以排出的治疗方法。

它在治疗疼痛、调节气血循环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火罐是一种通过在患者体表点燃火罐,在疼痛部位形成局部负压,进而刺激和调节人体的方法。

它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推拿和刮痧则是通过按摩和刮擦等手法刺激和调节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国际上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欢迎。

它表现了中医学在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领域的独特优势,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够准确地应用这些治疗方法。

因此,在保护和传承市级非遗中医外治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以确保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治疗法
1.中药雾化吸入疗法给药
1)适应症:辩证给药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肺炎、感冒等肺系疾病。

2)疗效:本法单用或与内治疗法同用,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无痛苦的优点,易为患儿接受,在儿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良好效果,缩短病程。

3)操作方法:是通过雾化装置,将气雾剂雾化,使患儿吸入呼吸道治疗疾病的方法。

常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出的气雾微粒均匀而细小,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

2.熏洗疗法
1)适应症:用于局部及全身的多种疾病,我科常用于胎黄治疗。

2)疗效: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而抗炎灭菌,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促进黄疸排出。

3)操作方法:是将药物煎成药液,熏蒸、浸泡、洗涤、沐浴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科常以多量药液沐浴全身则是药浴法。

如在胎黄治疗过程中,将中药退黄洗剂500ml加入10L温水中,给婴儿沐浴后,用防水贴贴脐,将泳圈从前至后套入新生儿颈部,下颌放在下颌槽上,扣好双重保险扣,双手将婴儿放入专用的大浴盆中,保持颈部以下躯体完全浸泡于药液中,每天一次,每次15-20min。

3.穴位贴敷理疗法
1)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厌食、泄泻等病证。

我科常用于肺炎,哮喘治疗。


2)疗效:通过皮肤吸收生效,产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抗炎抑菌,促进炎症消散和吸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以及调整肺脾等内脏功能等作用。

3)操作方法:将药物熬制成膏药,贴敷在施治部位的治疗方法。

4.拔罐疗法
1)适应症:常用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腹痛、泄泻等。

2)疗效: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活血舒筋、温中止泻等功效。

3)操作方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借助燃火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产生局部充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操作时,先给患儿安置好合适体位,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伸入罐内旋转后立即抽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

一般留置火罐5~10分钟,也有用闪罐(火罐吸住皮肤后随即取下,再吸,再取,反复至皮肤潮红)、走罐(拔罐部位涂少许润滑剂如肥皂水、乳剂,罐具燃火排气吸住皮肤后,右手夹罐底,左手压于罐具后方,用力使罐具推拉移动,反复至局部红润)等方法者。

起罐时,先用手指按压罐口一侧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则自然脱落。

在治疗肺炎时,可通过辨证选穴,直接拔于湿罗音明显处,促进罗音吸收。

5.刺四缝疗法
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厌食、咳嗽、咳喘等。

2)疗效:具有健脾开胃、止咳化痰、通调百脉的作用。

3)操作方法:是用针点刺四缝穴。

根据不同年龄选用粗细不同的针具。

操作时,先令患儿家长将患儿手腕固定,医者用左手持住患儿四指,将四缝穴消毒,右手持针具对准穴位,自食指向小指逐穴浅刺疾出。

针尖退出后,一般可见黄白色透明粘液从针孔溢出,未见溢出者可在四缝穴上下轻轻挤压,然后用消毒干棉签擦去粘液即可。

每周刺1-2次,待病情好转后减为每周1次,10天1次或15天1次,最多不超过10余次。

6.艾灸疗法
>
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寒性腹痛、腹泻,风寒、痰湿咳嗽,预防哮喘复发,协助脱症的抢救等。

2)疗效:具有温经散寒、回阳固脱、活血逐痹、消结散瘀的作用。

3)操作方法:利用艾绒的燃烧,以其火力熏灼身体一定部位(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艾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3种,在儿科常用艾条灸法。

具体操作为:艾条灸: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3种。

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3cm左右进行熏灸,使所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

每穴每次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必要时可延长至20-30分钟。

回旋灸:艾条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后,在穴位上前后左右均匀地旋转施灸。

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

7 .推拿疗法
1)适应症:适用于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小儿。

主要适用于小儿脾系常见病证,如泄泻、呕吐、腹痛、疳病、厌食等。

2)疗效:不仅是儿科常用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提高小儿抗病能力,使之健康成长的保健措施。

3)操作方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如下:
|
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

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

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

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

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

此法适用于高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