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教学设计作业模板
教师网上研修计划模板
教师网上研修计划模板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网络教学能力,许多教育机构开始实施网上研修计划。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教师网上研修计划的模板范本,帮助教师系统地进行在线学习和自我提升。
一、研修目标确立清晰的研修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
研修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能够反映教师个人或团队发展的实际需要。
例如:- 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 掌握至少三种不同的在线教学方法。
- 增强课堂互动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二、研修内容根据研修目标,制定具体的研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最新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与应用。
- 网络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 在线教育心理学基础。
- 案例分析:优秀在线教学实践分享。
三、研修形式网上研修形式多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观看网络课程视频。
- 参与在线研讨会和工作坊。
- 完成线上模拟教学和案例研究。
- 进行小组合作项目。
四、时间安排合理规划研修时间对于保证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建议将研修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如:- 第一阶段(1-2周):了解基础理论和工具操作。
- 第二阶段(3-4周):深入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 第三阶段(5-6周):总结反思和成果展示。
五、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学习进度和效果,同时也为组织者提供调整研修计划的依据。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 阶段性测试和作业。
- 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 实时反馈和指导建议。
六、资源支持确保教师在研修过程中有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
- 建立在线交流平台,便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
- 邀请专家进行定期辅导和答疑。
七、持续发展规划网上研修不应仅限于短期计划的完成,而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过程。
鼓励教师:- 继续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
- 定期参加进阶研修和更新培训。
-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进行创新实践。
网络研修教学模板_【网络研修】教学设计作业模板
案例名称伶官传序教案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二学生课时一教学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之外,还要重点学习本文的议论
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
2、体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结构特色,学习本文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高度结合的手法,领悟借古讽今的思想深意。
3、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辨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手法、特色、思想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在教学中重点是字词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诵读为基础,以讲解为辅助,以练习为重点。
六、教学准备
教案,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二,梳理文章结构
三,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探究
四,总结本文语言特色
五,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思想意义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一,默读课
文,思考本文
写了什么人,
什么事
二,朗读课
文,体会总结
语言特色
三,小组讨论
通过学习,力求使
学生夯实基础,提
高思想水平,提高
议论文的写作水
平。
本文的写作
目的及意义
八、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学习,总体上达到了学习目标,学生的有关知识得到了巩固,但是课前还是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
英语教师网络研修作业1信息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初中英语年级八年级邮件232200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八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B 2a-2e一、教材分析2012年改进后的人教版Go for it! 英语教材着重强调课程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实有的认识水平出发,提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学习。
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并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跨文化意识。
更贴切地诠释了新的《课程标准》。
2015年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10个单元,另外含有两个复习单元(Review of units 1-5,Review of units 6-10),同时还附有Additional Material。
课本后附有听力材料。
每个单元除了Section A, Section B 和Self check,同时增加了Reading。
八下的10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话题。
本单元是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本单元的话题是“Legends and stories”。
围绕着“Tell a story”,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学习形式中,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学会学习策略、体验情感态度、提高文化意识。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学会讲故事和表演故事。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向他人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中西文化。
单元知识目标:1. 掌握新单词以及重要的动词词组。
2. 了解中西方的童话作品以及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网络研修)
4. 将制作好的邮票“贴”到 个人信封右上角。
任务一: 学生根据喜爱选择个性图案作为邮票主题图案制作的素材。
任务二:将图案选区生成为工作路径
任务三:填充路径
任务四:用画笔描边路径
任务五:完成邮票主题图案制作后添加文字。
任务六:在个人信封上面“粘贴”邮票。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第九课路径
使用直接选择工具调整路径
一. 什么是路径?(概念)
二.如何创建和编辑路径(基本操作)
使用路径转折点工具编辑路径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通过 PPT 展示学生具有个性的信封成品
2. 展示一个完整的个性信封(包括邮票、邮戳和文字)等元素。
学生通过观察信封包含元素,总结归纳邮票的三要素(主题图案、国家地区铭记、面值)。
在赏析作品同时为导入本课邮票制作做准备。
动手制作个性邮票
1.邮票主题图案制作
2. 将主题图案转换成路径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
1 .填充路径 2. 画笔描边路径
※能力目标:
通过讲解以及实例制作,学会路径的一些简单设计。
学会使用路径的基本操作,结合以往所学的图像知识能够自己独立制作图像。
1. 添加邮戳
2. 填写完整信封内容(邮编、地址、收件人姓名)等元素。
1. 利用现有的邮戳素材,添加邮戳到邮票上面。
网络研修教学案模板1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90°+60°+30°=180°。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
)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生:90°+45°+45°=180°。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180°。
生2:不一定。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
(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看屏幕。
(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生:90°、60°、30°。
(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题。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探究式的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处理和运用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2.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网络探究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探究主题,准备好网络探究所需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网络中进行探究?二、确定探究主题1. 教师提出探究主题,如:“我国近五年的科技创新成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小组探究主题。
三、网络资源检索与筛选1.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与探究主题相关的网络资源。
2. 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四、合作探究1. 学生根据小组探究主题,进行自主探究。
2.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小组探究成果,包括:探究过程、成果展示、问题解答等。
2.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3. 学生互评,提高评价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网络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 评价学生信息检索、处理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探究活动,如:调查、访谈等。
2. 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竞赛,提高网络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探究主题不够深入等。
2.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网络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研修总结作业模板
1 / 14
2 / 14
3 / 14
4 / 14
5 / 14
6 / 14
7 / 14
8 / 14
10 / 14
11 / 14
12 / 14
训后研修提醒:“培训有终点,学习无止境”,本期项目虽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的服务还将延续。
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在平台中进行训后研修活动,课程可重复学习,论坛依旧开放,专家会继续在线解答您的问题,平台会长期为您开放。
期待您继续热情参与!希望这里一直是您成长的网络社区!希望这个研修的家园给您带去更多的教学智慧和自我突破的勇气!
感谢有您:培训一路走来,感谢有您的积极参与、您的支持和理解。
在此时我们更希望听到您的需求,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写下来告知我们:多开设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不仅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并且以古代名人的事迹,意志品质启迪今天的青少年朋友。
13 / 14
14 / 14。
数学【网络研修】教学设计作业模板
一块平行四边形,老师想选块大的,怎么选?引导能否得到准确的结果?没有数据能求面积吗?(用方格纸)把这两块地抽象到方格纸上,下面我们就借助方格纸来数一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二、比较发现,猜测公式1.看学习单,读一下学习要求。
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数一数,把表填完整。
(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汇报:你是怎样数的?数长方形(完成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平行四边形,怎么数的?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表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一定联系。
表格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有的同学就推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
甚至有的同学推测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3.验证如果我们现在真的要去测量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好不好?那怎么办?想一想,我们刚才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再来计算。
三、操作探究,验证猜测。
(一)出示学习导航,读一读。
(二)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三)学生汇报,师生交流方法一:1. 学生展台:沿着从顶点向底边做的高剪开,然后平移,就可以得到长方形。
汇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提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2.到黑板结合学具来讲解剪拼的方法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要求大家同桌互练。
指名学生完整的说一遍。
2.剪一剪,拼一拼。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拼法。
4.说一说。
现有知识水平中无法通过计算来比较两个花坛面积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模板(通用9篇)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模板(通用9篇)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模板篇1一、利用网络平台,同同行们交流师德工作的经验。
为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出一分力。
尤其是针对班主任队伍,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使班主任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
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任教师网络研修的培训工作。
三、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利用实践活动时间开展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探索网络下的各项研修活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健全和完善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公正、客观地衡量教师工作,鼓励他们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
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比,以考核促提高。
五、基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继续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
本年继续开展网络研修培训,利用博客为载体,一月一主题一交流。
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博客社群研讨。
六、经常浏览吉林省教育社区博客群,对教育工作热难点问题,加以交流互动和深入研讨。
七、积极组织参加教育局和进修学组织的教师各种培训和各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修养水平,认真学习教育专著和教育前沿思想,把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要通过网络研修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网络培训研修计划模板篇2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市进修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继续教育网络培训的相关政策,为进一步落实“网络学习培训计划”,促使我校参加网络学习的教师按期顺利完成网络培训学习任务,切实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积极发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广泛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教师网络。
二、网络学习组织机构组长:王建军副组长:孟繁荣成员:刘永峰张庆梅刘凤杰陈学文刘淑杰三、学习目标根据《市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登记办法》,在每周内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三大板块的学习任务。
线上教研活动_作业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决定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信息素养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
2. 通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4.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一)作业设计原则1. 趣味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创新性原则:作业设计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分层性原则:作业设计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作业设计案例以下为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信息素养作业设计案例:1. 小学低年级(语文)主题:寻找生活中的信息内容:(1)让学生收集家庭、学校、社区中的信息,如广告、标语、宣传册等。
(2)引导学生分析信息内容,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3)鼓励学生用绘画、手抄报等形式展示收集到的信息。
2. 小学中年级(数学)主题:数据收集与分析内容:(1)让学生收集班级、学校或社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等数据。
(2)引导学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学高年级(科学)主题:科学探究与信息素养内容:(1)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获取信息。
(3)鼓励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分享探究过程和成果。
4. 初中年级(历史)主题:历史事件与信息素养内容:(1)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收集相关信息。
初中网络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初中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 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思考。
2.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速、停顿等。
(2)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
(3)讲解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分析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课堂练习(1)设计课堂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课文、写作练习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传授。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策略。
以下为具体的教学内容示例:【教学案例】课程名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荷塘月色》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荷塘月色》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 教学难点:对《荷塘月色》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历史网络研修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初中历史网络研修教学设计模板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历史网络研修教学设计模板范文一、前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轨迹,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英语教师网络研修作业1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初中英语年级八年级邮件232200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八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B 2a-2e一、教材分析2012年改进后的人教版Go for it! 英语教材着重强调课程从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实有的认识水平出发,提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学习。
从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并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跨文化意识。
更贴切地诠释了新的《课程标准》。
2015年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书共有10个单元,另外含有两个复习单元(Review of units 1-5,Review of units 6-10),同时还附有Additional Material。
课本后附有听力材料。
每个单元除了Section A, Section B 和Self check,同时增加了Reading。
八下的10个单元都有不同的话题。
本单元是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本单元的话题是“Legends and stories”。
围绕着“Tell a story”,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的学习形式中,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学会学习策略、体验情感态度、提高文化意识。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学会讲故事和表演故事。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向他人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中西文化。
单元知识目标:1. 掌握新单词以及重要的动词词组。
2. 了解中西方的童话作品以及相关内容。
单元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中向他人讲故事和表演故事。
单元情感目标:在向他人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体验中西文化。
单元重点:1. 动词短语2. 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中向他人讲故事和表演故事。
探究型教学设计网络研修作业
“探究性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组成的,本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的学,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
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探究性学习正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尝试研究的不是一般学习活动的设计,而是“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设计。
二、课题涵义、理论假设1、课题涵义:本课题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是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和调控等方式,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是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理论假设: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三、研究目标:1、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探求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关注焦点,探求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保证,以及检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提高老师们对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理性认识,同时培养老师们的问题意识及敏感度,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把我们的教研向科研发展。
四、研究问题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和组织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希望本着一种“现实的”思路:即先对目前我们已经在课堂上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进行整理,从中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然后通过集体的讨论、探索性的实践等途径,促进我们对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本身及其设计与组织的理解。
基于这一立场,上述核心问题,又可分为如下问题:1、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要探究?如何检验探究的有效性?3、影响学生探究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为学生的探究应提供哪些帮助?教师何时介入对学生的帮助更恰到好处?五、研究方法:(1)文献法。
国培网络研修作业3 教学设计1.0
1-5的基数含义:数数(多种事物)抽象出数表述1-5的数表示的实物。
1-5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
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
优化教学设计1.0
作业题目:
提交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0”。
提示:
请您参加坊主组织的教学设计优化讨论活动,结合所教科目,按照“六流程十五关注点”完成一篇教学设计,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各环节都要紧扣,体现核心素养理念;
2.教学设计要按照附件中的工具模板要求填写;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模板相符合;
三、实践与应用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2朵红花,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红花的朵数。
(3)感知数的产生
同学们先摆1个圆片,用数字几表示?
再摆1个用几表示?这个2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产生
(4)完成练一练第1题写一写:指导书写1-5个数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学习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开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和技能。本套教材,首先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把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分别编排为两个单元,本单元只认识10以内的数,第五单元才安排10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材地位作用(用知识结构图说明)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方案网络研修材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通过称物体而得出其质量,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千克这个质量单位。
3.认识千克。
师:称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我们该用什么秤呢?
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并指着秤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
明确:秤面上标有刻度,有些刻度旁边还标有相应的数。
演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物品放上托盘之前和之后,秤面上指针所在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并思考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
千克可以用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板书设计起到浓缩教学内容,使学生见微知著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千克的认识
姓名
***
工作单位
******小学
年级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体会1千克有多重,学会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教材首先出示了两袋食品——一袋重l千克的红枣和一袋重135克的膨化食品,要求学生比一比,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由于这两种食品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学生也并不陌生比较轻重的活动,这就容易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由此想到比较的方法。接下来,教材呈现了两种常用的比较方法:一是利用经验去判断——用手掂一掂;二是借助工具来比较——用秤称一称。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物体的轻重,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用秤称一称的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比较上面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的问题,还可以引发他们一系列新的疑问:用什么秤称?怎样称?称的结果怎样表达?等等。从这些疑问出发,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然后通过用盘秤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在了解怎样用秤来称物品质量的同时,初步认识1千克。接着,教材还要求学生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和5千克,一方面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称物品轻重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会几千克与1千克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1千克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估计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称一称、掂一掂,帮助他们再次感知1千克的实际轻重。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先称一称自己的书包,看看大约有多少千克,再通过简单调整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帮助他们由对“几千克”和“大约几千克”的感知进一步丰富对1千克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名称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者杨翠芳一、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即事明理的文章,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的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其中苏格拉底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课文的一处亮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苏格拉底的三句话领悟到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领悟深刻的人生道理。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比较强,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前预习,课中做笔记,课后整理复习;在习惯方面能够读书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课上利用小组进行学习共享,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能力,形成团队意识,因此学习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共享资源,最终有所收获。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课一得”,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思,因此根据学情及设计理念,活动中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领学生抓住苏格拉底的三句话,进行品读,感悟,激活情感体验,以读促悟,和文本进行对话,与苏格拉底对话,与自我对话,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得到思想的熏陶。
二是思考苏格拉底教育方式与弟子们学习方式,从中体味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总之,通过品读、感悟、明理的过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设计课件,收集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聆听他的声音,触摸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2、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要想深入理解课文,必须1、倾听并朗读课题。
2、根据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进行批注学习。
揭示课题后给予学习目标,同时通进效果预期,使学生获得对课题的认同感,激发出学习情感认真读书思考,把思维引向深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或有体会之处加以批注。
二、品读师语,明白真理过渡: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几次话分别讲什么?(一)出示:第一句:“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3、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听得清,又要记住,那么这句话该怎样说?(读书要表达其中的要点,“一个”、“最大”、“只许进”、“不许退”要强调得自然。
)4、“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二)出示: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1、请男生读。
2、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3、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4、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5、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任务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看看他们怎样摘麦穗的?(板书:难题:犹豫不决原因:错失良机)6、若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觉得怎样才能完成任务?7、这样的结果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但实实在在发生了,在摘麦穗的过程中,弟子们的想法和老师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弟子们自认为手中的麦穗不是最大的,结果一无所获。
苏格拉底认为手中的麦穗就是最大的,结果手在总会留有一株麦穗。
)(板书:结果:两手空空)1、学生朗读2、结合批注进行学习交流,相互补充。
4、根据提示进行再读体会。
(只许往前走,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2、学生交流(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交流3、(失望、惋惜、责备、意料之中……)带语气读一读,体会苏格拉底的内心。
5、划出相关句子,看看他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吗?并交流弟子们错在哪儿。
(犹豫不决、难以定夺、不能当机立断、错失良机、举棋不定……)1、读句子。
文字是承载信息的符号,要以读引发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文字所包含的意义。
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不一样的语气去读,这样设计便于情不自禁走进文中,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碰撞,促进了理解和感悟。
过渡:我们继续看看苏格拉底给弟子们带来怎样的启发?(三)出示: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一语惊醒梦中人,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出示,指名读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3、苏格拉底是大教育家,思想家,他带领弟子们摘麦穗的目的是什么?弟子们真的一无所获吗?三、突破难点,抒发感情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请同学们把这小节读一读。
2、请同学们结合全文谈谈收获,师相机点拨。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两者结合起来才更美好)(相机板书:启发:抓住机会,把握当前)小结:有的人见到颗料饱满的“麦穗”,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就是说——有的人碰见机会就紧紧地抓住它。
有的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东张西望的人”好比前面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他们一心追求――最大的麦穗,结果两手空空,如果让你们送句话给他们,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合适?2、朗读体会(语重心长、意味深长……)1、学生朗读组内交流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2、谈收获,相互补充(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只许前进不许倒退,也是寻找最大的麦穗,追求一个最大的理想)(手中握住的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像眼前出现的机遇)(人的一生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如远大的理想、抱负,但为实现理想,要抓住眼前的学习机会)结合各自的实际包括学习情况方面来说说怎么做抓住眼下。
1、说说对我们的启发:(不是直接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同时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难点自然解决。
3、突出显示: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名说。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
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四、走出文本,回味无穷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聆听了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谆谆教诲,再看这三句话,发现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与弟子们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呢?(板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2、懂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也就掌握了未来,人人都获得了一个最大的麦穗。
出示两句名言,共勉:(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2)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去利用(巴尔扎克)3、填空:苏格拉底是(国家)的一位大学者。
课文《最大的麦穗》讲的是他让弟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要,。
五:作业:1、继续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将有关机遇的名言制成书签,送给自己,送给朋友,为我们的人生点燃智慧的火花。
六、板书设计:16、最大的麦穗诉,通过亲自体验,悟出道理)(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自主完成课堂检测,交流订正。
语文学习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重要的是对文本解读品味的过程,如果换了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做到个性化的对文本解读之后情感抒发的升华,做好一课一得。
弟子们苏格拉底难题:犹豫不决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原因: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启发: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八、教学反思“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
”一堂课结束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句话,去年团队的课题研究,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如此,而今通过一次次上课、磨课,对这句话依然情有独钟。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品读、感悟的过程,不光要品味文本字面上的意思,更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所蕴含的意思,才能形成“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之势,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好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地阅读,从课上以苏格拉底的三句话为引子,通过“读”感悟,通过“问”激发思考,走进人物,对心灵对话,聆听大师的教导,触摸思想家的智慧,跟随教育家的脚步,循序渐进地懂得文本所阐明的道理。
通过对苏格拉底话语的解读,弟子们的动作、神态、心理的体会,知道他们错在哪儿,对比自我是对文本道理的再次感悟与升华,给学生一个平台,利于学生表达,将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情感的过程。
而对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理解是另一层的解读,帮助学生意识到文本解读的渠道多样化,同时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堂结束后,针对各位老师给出的意见与自身的反思,认为还需努力,课的设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但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合,自我的表达与展示少了,老师应有信心,相信孩子们能结合批注进行交流,应有能力对孩子们的交流进行调控与点拨,更好地适时引导为好,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再者课堂活动的人文性做足了,但是文本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学习之处,老师做的不够,最好能在活动中相机进行指导,便于学生批注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