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试卷周周测(十四)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过往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而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又是近代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非常重要的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系列的文化反思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虽也有诸多的肯定,但更多的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素进行理性的清算,以求厘清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前进的阻碍性所在。
以今天的目光来看,不论是对其精华的肯定,还是对其负面因素的清算,目的都不是为了简单地继承或割裂,而是为了把在事实上割不断的传统文化扬弃之后,得以有效的延续,并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
所谓民族文化的国家意义,是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一般的认识来说,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文化中的不少思想观念与精神因素对于巩固和延续封建的国家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自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
然而,其中的精华部分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和艺术见解,又都在培育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方面起着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虽然从上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发生文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演进,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大有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的民族文化的“革命”之势。
但是,经过一个历史阶段的剧烈动荡和时间淘汰之后,多数人还是清醒地认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民族精神,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了它的过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试卷周周测(四)
周周测04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史书里没说,但是演义里________地写出了尉迟敬德“三鞭换两锏”的故事,指的是敬德挥出三鞭,而秦叔宝只用两锏就接住了,以此表现叔宝还胜了一招。
②中国广州的一位特型演员希望通过扮演美国总统奥巴马走红演艺界,人们在看过他的表演后,的确觉得他的模仿________,印象深刻。
③古代匠人中潜隐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他们运用浪漫自由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一龛《牧牛道场》的十组牧牛图,雕琢得________。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C.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D.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在会场内外展开热议。
B.李克强表示,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
C.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 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人。
D.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经济运行基本面是好的,实现长期发展前景乐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人类的语言文字可以有两种极端的发展,一端是发展成为法律条文,另一端是发展成为诗。
法律条文务求精密准确,以分明的条目来阻绝任何暧昧性,所以现在国际法、公约等通用的语言是法文,因为法文在辞类的界定上是全世界最严格的语言。
________,所以有很多人认同《诗经》很美,却不会有人说那本六个门类法律法规汇编而成的《六法全书》很美。
A.因为中国语文是最不准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B.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C.因为美常常是不准确的,准确往往不美,所以中国语文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D.而中国语文则是最不精确的、最模糊的,但它非常美,因为准确往往不美,美常常是不准确的4.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Ⅰ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当前,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方面遇到不便,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小影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引发了社会对老年群体遭遇“代际数字鸿沟”问题的高度关注。
“数字鸿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指教育背景、生活环境或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导致不同群体在信息接收或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代际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数字技术或者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远快于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的速度,这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了信息接收和数字使用能力的巨大差异。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势不可挡,其触角延伸至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出行、数字化支付、数字化办公甚至是数字化就医等。
因此,解决代际数字鸿沟,加快老年人进步的步伐,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政府、社区、家庭各方面的努力。
比如,通过设立专门的基金补贴,增强老年人智能手机的普及水平,简化应用,设计出适合老年人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数字化设备和应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设备应用恐惧,提高老年人数字应用学习和普及效率。
同时,从家庭和社区入手,提高老年人群智能运用水平,发挥家庭与社区代际信息反哺能力,增强家庭与社区不同年龄人群之间智能应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传播。
第02卷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经典模考重组卷(解析版)
第02卷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适应性模拟卷(新高考区)(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窗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文化现象,文化与审美意义丰富而强烈。
窗的开设,加强了内外空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气韵的流动。
人住在四合围墙与由上屋顶、下地坪所构成的封闭空间之内,自然是比较安全的,但人又必须在围墙之内实现与自然界的情感交流,于是,便诞生了精神文化意义丰富的窗。
虽然窗具有一定的通风、采光作用,但这不是人们在墙上开窗的全部文化原因,因为门也具有这同样的实用功能。
为求通风、采光,多开几道门即可达到目的。
问题是,人们在设门之外,又须开窗,因为在文化功能上,门与窗不能互相替代。
二者的区别在于,门主要供人出入,窗却不是。
窗的“高贵”在于视线的通过,它是供人向外眺望的“器具”。
人若长期生活在暗室里面,势必导致身心的极大伤害,所以,窗的开设为的是“透气”。
这种透气可喻之为居室生命的“呼吸”,要加强建筑内外空间气韵的流动,窗这一吐故纳新的“呼吸器官”是不可缺少的。
它在实墙上所形成的虚空,塑造了建筑内外立面虚实相谐的韵律。
窗的文化审美功能,表达了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回归。
人站在旷野之中欣赏自然,与站在室内通过窗户眺望外界景观,所激起的类感不尽相同。
前者的审美机制,是人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有一种人消融于自然,使人“合”于“天”(自然)的美好感受。
然而,由于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无所庇护,在潜意识层次上,可能难于排除自然信息所添加的压力和紧张感。
在室内通过窗户远眺大自然,此时人的身心处于建筑物的庇护之中,在潜意识上免除了上述不自在的因素,使之化作一种令人宽松自如、从容不迫的心理感受。
窗户,是一种人工对大自然和空间的“剪裁”,它使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显得更“艺术”,更有选择,具有天人合一的另一番妙趣。
另外在审美上,不仅通过窗户对大自然进行观赏有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花窗之类的造型,即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测试卷(含答案)
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 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2021年高二下学期周考(14)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周考(14)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庶民(shù)折耗(shé)回溯(shuò)牝鸡司晨(pìn)B.讹诈(é)蒙骗(méng)肘腋(zhǒu)兄弟阋墙(xì)C.偈文(jì)屋椽(chuán)体己(tī)泪洒纸笺(jiān)D.毡帽(zhān)城垣(huán)整饬(chì)虚与委蛇(wēi)答案:1.C(A.溯sù;B.蒙骗mēng;D.城垣yu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人在低温海水中,临近生命极限,体能消耗将尽时,极易发生痉挛、呛水、心机梗塞、意志丧失等意外情况,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B.王老师德高望重,鄙人有幸添列门墙,但奈何天资浅薄,深以为愧。
今日上台发言,心中惶惶,谨以管窥之见,姑妄言之。
C.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开诚部公,畅所欲言,共谋网络治理,共创未来机遇,共谱发展新篇。
D.出于保护孩子们幼小心灵的考虑,族人们将骇人的录像资料当场销毁,并换用了当时一位法医的隐秘手札来展现船上诡异的情况。
答案:2.D(A.心肌梗塞;B.忝列门墙;C.开诚布公)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异域文化的收获,物理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B.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远危害比微博上转发一个谣言要大得多。
D.近日更有业界专家透露,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也就是说,“铜钱答案:3、B 试题分析:题中,A项的“天马行空”形容气势豪放,不受约束或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用来修饰需要严谨思维的数学逻辑不恰当。
C项的“别无长物”指除一身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二)全国卷语文参考答及评分意见1.C【解析】原因概括不全,重视以人情社交礼俗传统为基础,是因为“这种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民俗传统在民间社会传承延续,民间自我组织与自我服务仍然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当然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互相攀比或因人情干预社会公正的弊端”。
2.A【解析】B项不是对比论证,也不是“说明传统礼仪必须创新”。
C项作者引用《蓝田乡约》只是为了解释这种互惠关系的内容。
D项“题目即观点”错,题目只是论述对象,不是观点,文章也没有从伦理方面介绍传统礼仪文化向当代礼仪的转化实践。
3.C【解析】A项,原文没有与西方进行比较,因果关系也不成立。
B项由原文“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可知“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颠覆”错。
D项“城市化改变了我国乡土社会的生存方式与社会结构”强加逻辑,“互惠关系必将变淡甚至消失”原文也未提及。
4.D【解析】“人的寿命会大大延长”不能由图表推知。
5.D【解析】A项“不平等、饥饿等五大挑战”是《今日印度》的观点,不是古特雷斯。
B 项“经济越萧条,碳排放就越多”错,原文是“1990年至2015年间,全世界最富裕的1%人口造成的碳排放达到全世界最贫困人口排放量的两倍多”。
C项“加大教育投资”以偏概全,而且由原文“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可以让人口转变为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可知“只要……就……”条件关系使用错误。
6.①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降低社会福利成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②必要时可采取外来人口导入、移民等方式增加人口,避免人口占比减少影响经济地位。
③加大教育和健康投资,让现有人口转变为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④提高贫困地区受教育程度,降低发达地区的生育成本,避免生育率下降与经济不平衡现象。
⑤加大“三胎”政策宣传,鼓励生育,提高全国出生率,避免人口下降和老龄化对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7.D【解析】A项“目的是突出余从军不再英俊”错。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B. 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C. 萋萋.(qī) 清晨.(chén) 忧郁.(yù)D. 叹.息(tàn) 选.择(xuǎn) 欺骗.(pi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瀑布宁静遗撼花苞B. 沉浸条幅繁密辉惶C. 盛开最嫩藤萝遮住D. 酒酿沉淀稀落峰围蝶阵3.下列所给词语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益.处精益.求精B. 席.卷一席.倾诉C. 分.配分.秒必争D. 品行.言行.一致4.下列句中只有一组反义词是A.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B. 柱距采用我国柱廊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
C.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5.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丑小鸭可歌可泣格物致知勤劳智慧B. 燕子来毛骨悚然伤痕累累人迹罕至C. 好极了流落在外极端虚弱完全忘记D. 说出来敬畏生命万里雪飘恪尽职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 敌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
D.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2020-2021学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二模检测试题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guàn) 闷.葫芦(mēn) 若即.若离(jí) A.跟帖.(tiě) 弱冠..B.更.名(gēng) 骠.勇(biāo) 根状茎.(jīng) 方枘圆凿.(záo) C.蓦.然(mò) 混.浊(hùn) 电饭煲.(bāo) 间.不容发(jiàn) D.着.魔(zháo) 矜.持(jīn) 夹.生饭(jiā) 经.史子集(jī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古松千丛迎后裔,□□□□□□□。
清明时节,汾河东畔,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隆重举行:公祭仪式上,洪洞县县长恭诵的祭文甲凝练,感情真挚;民祭活动充分展现了四海华人崇宗尊祖、敦亲睦族的传统美德,乙大槐树“根祖”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歌舞祭充分展现了大槐树“根”的理念、“根”的丙和古槐后裔的恋“根”情怀:2.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简捷及其内涵B.简捷以及内含C.简洁以及内涵D.简洁及其内含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明月万里送故人B.心香一炷祭祖槐C.祖槐一株祭扫多D.年年祭扫先人墓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B.依然是北世界,依然是黑土地,著名作家迟子建的2015新作《群山之巅》一.如既往地让人期待,期待那片广袤严寒的土地上再次上演精彩的故事。
...C.《奇特的年份》是帕斯捷尔纳克用象征手法写成的短篇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之举。
完全通过“表现”来传递作家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他另起炉灶....D.在张幼仪经历过两年多国外独立生活的磨难及丧子之痛以后,徐志摩开始刮.这位脱胎换骨的“乡下土包子”了。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阻风宋琬【注】睡起无聊倚舵楼,瞿塘西望路悠悠。
长江巨浪征人泪,一夜西风共白头。
【注】宋琬在顺康年间,因被人诬告曾两次下狱,释放后长期赋闲。
康熙十一年,年近花甲的宋琬又被起任四川按察使,这首诗就是赴任途中所作。
(1)请简要分析“瞿塘西望路悠悠”一句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奇妙之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豁然阁程俱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同答问题。
山丹①题壁【明】杨一清②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注】①山丹:即今甘肃山丹县,明代设山丹卫,地处河西走廊蜂腰部,自古为东西交通要道;汉时霍去病曾率兵在此与匈奴作战。
②杨一清:明朝人,官至内阁首辅,曾三次出镇西北边关。
③逼仄:狭窄的意思。
(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2)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故人(北宋)王诜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1)赏析上片“烛影摇红”中“摇”字的巧妙之处。
(2)赏析下片“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的结尾艺术。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春令·咏梅花史达祖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十四)(2021学年)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十四)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十四))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保分小题天天练(十四)的全部内容。
保分小题天天练(十四)一、语言运用小题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子百家中,庄子的文章淋漓尽致....、纵横捭阖,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为后世文人的心灵慰藉,如《逍遥游》等。
②一个小小子走到鲍廷玺身边站着,拍着手,唱李太白的《清平调》。
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③《西游记》这部小说,看起来荒谬绝伦....,细究起来却处处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
④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进行指责是无可厚非....的。
⑤执信中学的荷塘,紧邻文化走廊与奉恩堂,又有垂柳、桂花、木棉围绕,人文情怀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也称得上是别具一格.....⑥高三并不可怕,关键就在于“坚持”二字,假如有人不能坚持到底,就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悲剧。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①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不合语境。
②穿云裂石: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符合语境。
③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不合语境。
④无可厚非:指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意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不合语境。
⑤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格调。
符合语境。
⑥功亏一篑:指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2021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语文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9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同胞./剥.离蔽.塞/庇.护所创.痛/疮.痍满目B、迸.发/蹦.跳居.中/狙.击手佝.偻/镂.骨铭心C、颔.联/翰.墨虔.诚/潜.台词恐吓./荷.枪实弹D、颤.抖/忏.悔粘.贴/占.便宜下榻.//踏.歌而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怀柔错愦鸡尾酒嬉皮笑脸B、廊清聪慧联锁店积羽觉舟C、貌像揪心唱双簧前赴后继D、陌路惊悚霓虹灯放任自留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酢暑,四季分明,气候。
在全国宜居城市排珩榜中,位居第四。
②圆明园正值冬天,满目都是萧条景像;野草与树木,着百年洪荒的味道;斜阳和废墟,是一个世纪的倾圮荒落。
③“3.15”晚会播出后,“苹果”的售后标备受诟病。
记者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展开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该道歉的远“苹果”A、宜人弥散不止B、宜人弥漫不止C、怡人弥散不只D、怡人弥漫不只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挥洒自如....的风度博得了岛内舆论的好感,给台湾主流媒体及各界人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B、泰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优惠,已成为国内外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兴业的首善之区....。
C、3月20日下午2点,贝克汉姆来到北京二中,在观看了该校足球队牛刀小试....之后,上场献技,其精彩表演让在场师生大饱眼福。
D、莫言坦言,他获奖后一直冷眼旁观....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认为这是千载难缝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5、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清明假期期间,上海泗经塘、洞泾港部分水域发现大量死鱼漂浮。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试卷周周测(二)
周周测02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基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时代一定会孕育出新文化,我们要用新文化武装自己,但笃学好古....在某种意义上也会有利于文化发展。
B.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C.在本赛季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常规赛中,库里凭借百步穿杨....的三分球将勇士队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D.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国内文学界一致认为曹文轩实至名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因为铁路轨距标准不统一而导致运输不畅通,不能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B.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C.林业扶贫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是破解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难题的重要途径。
D.2016猴年春节晚会上,谭维维混搭的老腔《给你一点颜色》,给老腔这一古老的剧种涂抹上一层靓丽的颜色,让老腔火了起来并且进入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________。
①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②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条理清楚③而心思之清楚有条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④如缺乏条理,徒增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⑤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⑥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A.①④②③⑤⑥B.⑥①④②③⑤C.②④①③⑤⑥D.⑥②①④③⑤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周练语文试题
xx届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高三周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 18分)1.下列各项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果脯.(fǔ)风靡.(mǐ)一时瞑思苦想振聋发聩B.模.(mú)样不着.(zhuó)边际文过饰非作壁上观C.间.(jiān)架强.(qiáng)词夺理别出心裁既往不究D.下载.(zǎi)罪行累.(lěi)累再接再励山清水秀A.冥思苦想; C.强(qiǎng)词夺理既往不咎; D.下载(zài )再接再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B.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感情一向就很好,他俩都觉得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关系密切如一人。
C.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D.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现在人家都在捐钱物,你却细大不捐....,真是有些过分了。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间不容发: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A.分子料理是研究在烹调过程中加入不同物质,令食物产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在充分掌握之后再加以重组、解构和运用,从而做出颠覆传统厨艺的全新烹调方式。
B.专家认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只是加工的工艺不同,形态和口感有所不同。
两种加工方法都可以制作出优质的酸奶,因此工艺尚不能成为制定酸奶品质优劣或营养高低的标准。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成熟于十七世纪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明清的皇家园林。
前者清隽婉约,后者精巧富丽,虽气象大不一样,却都是想让园子的主人置身于道家”清静无为”自然境界中,因而格局上大都错落有致,没有规整对称的布局。
而西方近代古典园林的代表则是文艺复兴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造园和17世纪在法国发展起来的勒·诺特尔式造园。
尽管这两种相继产生的园林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布局相似,都采取了非常严谨的、对称的规则形状。
事实上,西方人也有模仿自然、崇尚画意的园林,最著名的就是十八世纪产生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
而且这种园林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接触到了东方的自然观。
但是,同样是要模仿”自然”和”画意”,西方人却有自己的理解。
黑格尔曾经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虽然夸张了一点,却是真知灼见。
山水画的画意在中国的造园家那里的确有着绝对的权威。
崇祯四年吴江人计成在《园冶·自序》中说:”不佞少以绘名,性好搜奇,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每宗之。
”书中,计成也多次提到造园要遵循绘画的意境。
在他看来,五代的荆、关和元代的黄、倪等山水大家所创造的画意都是造园应该模仿的典范。
把造园的艺术作为一个门类抬得最高的是李渔,他认为”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
在他看来,”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尽有丘壑填胸,烟云绕笔之韵士,命之画水题山,顷刻千岩万壑,及倩磊斋头片石,其技立穷,似向盲人问道者。
”在这里,李渔强调了造园是一种独特的技艺,画家不一定能用手摆出他自己的画意。
但他断然没有怀疑过画家的眼睛,也没有再就造园艺术的特殊性讨论下去。
不过,当这个问题传到欧洲人那里,意见就不是那么统一了。
有关中国园林的知识在十八世纪中叶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欧洲。
2021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1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2017·盘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
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
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
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
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
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
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
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
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
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
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
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
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4(Word可编辑版)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4(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4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处方处置处变不惊安常处顺B、变色色子色彩斑斓花色品种C、觊觎觇视面面相觑循规蹈矩D、荟萃杂烩脍炙人口市侩嘴脸2、下列各组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袒护闲瑕旁证博引逸闻旧事B、自诩寥落鳞次栉比嬉笑怒骂C、罪蘖嗔视黯然销魂芸芸众生D、落漠喋血藕断丝连忧患倍尝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B、她认真地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 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等顶住疼痛的部位。
D、“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往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能力。
(2) 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那么难缠,__叫你给说服了。
(3)真的诗情和哲理,__僵死的、被线索组织起来的材料,__散文中自由的、动态的有机成分。
__说整篇散文是一泓清泉,__诗情和哲理应该是清泉中活泼的游鱼。
A、鉴别到底不是而是如果那么B、鉴别毕竟不是就是至于因此C、鉴赏到底不是而是至于因此D、鉴赏毕竟不是就是如果那么二、阅读下面一段现代文,完成5~8题。
(12分每小题3分)中国的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五,不少江河上已经建造了大型水坝。
传统上,修建大坝的原因是变水为宝,不让水白白流掉。
2021年高三第二次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华】
高三第二次语文模拟试题一、语言知识及应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问津.矜.持衣衾.棺椁受人钦.敬B奴婢.裨.益偏裨.副将稗.官野史C鞭笞.妍媸.嗤.之以鼻魑.魅魍魉D契.机惬.意扶老挈.幼锲.而不舍2、下列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B民营企业家要遇到出生难、融资难、准入市场难等难题,这些难题的根子在地方政府的思想上。
地方政府观念不转变,有好政策,也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
C对于这样一个初出道的青年学者,我们当然不能苛刻要求,不能一言以蔽之.....,抓住他言论中的一句不十分正确的话就否认他的主流思想。
D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于是,他决定本着师心自用....的态度,虚心向老师和周围的同学请教。
3、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B 我们拍《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不仅是想让人明白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更是要通过乔致庸的经历讲述一代晋商的发展史。
C 80年前,这位红遍大江南北的梨园巨星周信芳与名媛裘丽琳,不辞而别,出走苏州,向世俗的婚姻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挑战。
D 目前,我市经济尚不发达,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方面,与和我市发展情况类似的温州市相比,还有差距,与杭州、宁波的差距更大。
4、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我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
①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②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③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A ①④③②B ③②④①C ③④①②D ④③②①二、科技文(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21年高三高考语文预测题(十四)
山东省高考语文预测题(十四)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菲.薄/斐.然沮.丧/狙.击手炽.热/改旗易帜.B.嫉.恨/狼藉.唠.叨/痨.病鬼旋.风/泫.然流涕C.胸脯./花圃.镣.铐/瞭.望塔模.糊/顶礼膜.拜D.笞.刑/怠.慢赡.养/禅.让制缄.默/间.不容发1.B(B项jí;láo;xuàn。
A项fěi;jǔ/jū;chì/zhì;C项pú/pǔ;liào;mó;D项ch ī/dài;shàn;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赌博辨别功亏一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B.抉择度假李代桃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C.戡乱题词殉情枉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赝品锻练再接再厉城门失火;泱及池鱼2.A(B.李代桃僵C.徇情枉法 D.锻炼殃及池鱼)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2)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它那近半个世纪的经历不但可作为城市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了整个中国这一阶段的悲壮经历。
(3)序列一经读出;它的质控、组装;递交、分析都有赖于生物信息学;而从现在开始;序列的意义完全决定于生物信息学。
(4)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A.质疑影射以致恰如其分B.质疑折射以至恰如其分C.置疑影射以至恰到好处D.置疑折射以致恰到好处3.B(“质疑”指提出疑问;要求解答;“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折射”比喻曲折地反映事物的面貌;“影射”指借此说彼;暗指某人某事;“以至”有“直到”“直至”的意思;表示有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以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正好合乎分寸;“恰到好处”指说话、办事正好达到合适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周测14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写作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认为自己在这样痛苦的婚姻中无法与男子白头偕老,想起以前白头偕老的愿望就怨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表达“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迁徙到南冥时击水和上升时的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认为男子对待爱情没有定准,经常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郑传敏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
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
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
若兰趴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
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
三娘娘有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
于是,三娘娘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
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
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年轻时的模样都不记得。
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
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
这年妞儿7岁,若兰54岁。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
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
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趣事,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
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
“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
“姐——他掐我!”妞儿告状。
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
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不自在。
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
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妞儿上初中了。
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20年。
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
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
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蹿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
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能最先把妞儿气哭。
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全家齐聚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
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
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吃了。
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
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
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
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
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磙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
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狠:“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不再回家。
”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
妞儿松下一口气。
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这口气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
妞儿在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
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
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
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
”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
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夫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
”小时候一直和若兰计较:不准老,不准死。
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
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
B.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C.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E.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
2.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的题目“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萝卜进城冯巧张锋搬进了新家,老爸老妈从乡下乐呵呵地赶来庆贺。
老妈拎了一大筐土鸡蛋,老爸背了一背篓大萝卜。
他们知道现在城里人最稀罕乡下的绿色土特产。
张锋和媳妇儿见着二老,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只是担心累着二老,可他们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不累不累,我们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张锋招呼媳妇儿把鸡蛋和大萝卜放进冰箱里。
妞妞忙着给妈妈帮手,她把萝卜放在地上,一个一个排起来,还挨个儿数起来:“一、二、三……一共十九个。
”“哎哟,我的妞妞真能干呢!”爷爷一边夸着妞妞,一边对张锋说:“这大萝卜多好,你拿些给隔壁邻居尝尝,他们一定很高兴。
”“爸,我们刚搬来,都还不认识,不用了!”媳妇搭腔了。
“正因为你们是刚搬来的,所以才要主动去跟他们套近乎嘛!”老妈也在一边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以后也好有个照应。
”“对!你妈说得对!我们在乡下住,来一趟不容易,万一有个什么的,他们也好帮帮你们!”老爸表示赞同。
张锋和媳妇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时,妞妞站起来有板有眼地对奶奶说:“①奶奶,你不知道吗?老师都说陌生人给东西是不能要的。
他们又不认识我们,肯定不会要!”“呵呵!我的乖孙女,老师讲的那是坏人,我们不是坏人啊。
这么好的大萝卜,谁不稀罕?”爷爷刮着妞妞的小鼻子,认认真真地说。
张锋看老爸老妈坚持要去搞好邻里关系,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支吾着:“爸,妈,我们去送也行,万一人家不要多没面子啊!”老爸抢先一步,主动背上背篓:“他妈,我们去送吧!我们是农村来的老人家,一看就不是什么坏人,人家放心!”于是,老爸老妈挨家挨户送萝卜去了。
隔壁住着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热情地开了门。
相互寒暄了几句,老妈从背篓里拿出两个大大的萝卜递过去,走时,老爸还大声地说上一句:“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住在204,以后请多关照,谢谢!”成功送出去两个大萝卜,二老更有信心了。
他们每家送两个,离开时老爸都会重复那句话:“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以后请多关照!”很快,背篓里只剩下一个萝卜了,老妈说:“算了,这个就不送了吧,送一个也不好意思,干脆拿回家今晚炖排骨吃。
”老爸连连说好。
二老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老爸得意地把背篓亮给张锋和儿媳妇看:“怎么样?我们说得没错吧!你们还总说人家不会收,人家不仅收了,还收得特别开心。
”“就是!我看哪,城里人真稀罕这个,赶明儿我们回去再背些来,八楼上面还没送呢!”老妈的热情可真高,老爸也跟着附和。
“啊?你们还要送啊?”张锋和媳妇儿不约而同地喊出来。
“送!这幢楼每家每户都送。
别的我们帮不上你们,给邻里送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
”老爸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夫妻二人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二老就吵着要回去,说是早点儿背萝卜来送给八楼上面的住户,免得时间长了,人家知道了,还说送萝卜的人偏心。
张锋拗不过二老,只好早早爬起来送他们去车站。
妞妞舍不得爷爷奶奶走,硬要跟着爸爸一块儿去送。
老爸背着空背篓、老妈拎着空篮子在前面走着,张锋牵着妞妞在后面跟着。
“嘿,这儿怎么会有萝卜?”老爸突然叫起来。
老妈也看到了一大堆白生生的大萝卜。
张锋看到后也傻眼了,他愣了一下,说:“可能是旁边一家餐馆库房里坏掉的。
”“哪儿坏啊?个个白白嫩嫩的呢!”老爸还在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