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
四川大学(含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
四川大学(含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61.微生物学(071005)研究方向:1.资源微生物学2.微生物生物技术3.工业微生物4.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 食品微生物学6.环境微分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课程名称开课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马克思主义理论1、2 90 3 考试第一外国语1、2 200 4 考试专业学位课专业共同课专业外语1、2 40 2 考试各研究方向选学2门高级细胞生物学 1 72 4 考试分子生物学 2 90 5 考试生态与进化生物学 1 72 4 考试研究方向课微生物分子遗传学 1 72 4 考试各研究方向选学2门嗜极微生物学 2 72 4 考试近代工来微生物学 1 72 4 考试工厂设计 2 72 4 考试应用微生物 1 72 4 考试食品工业生态 2 72 4 考试微生物生物技术 2 72 4 考试生物信息学 2 72 4必修课科学研计会(Seminer) 1、2 2 考试各研究方向选学2-3门微生物免疫学 2 54 3 考试分子微生物学 1 72 4 考试基因工程原理 1 72 4 考试微生物实验方法与技术 1 144(实) 4 考试微生物代谢与调节 2 72 4 考试选修课体育 1 36 1 考试各研究方向可从研究方向课、必修课、选修课、其它传业课中选修2-3门第二外国语3、4 144 2 考试教学3362 3039实践2 考查kaoyangj考研共济网。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5)一、培养目标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及思想品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作风,热爱专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坚实宽广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及良好的写作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二、研究方向1.环境微生物及资源微生物2.纤维素微生物及应用微生物三、修业年限硕士生修业年限为3年。
优秀硕士毕业生提前毕业应根据情况由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
跨专业、同等学力以及非全日制硕士生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毕业时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7学分。
完成总学分和毕业论文答辩合格以后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使硕士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建议同一专业或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指导小组,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3.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经与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便因材施教,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 每位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通过阅读本专业的必读文献,夯实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在第二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形式采用研讨班、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研讨交流、试验结果分析等相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增博士点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编写格式要求
微生物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5)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微生物学相关领域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微生物学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微生物学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和取得创造性新成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微生物学科的研究方向:(1)真菌学:研究木栖真菌的营养与生长、生理和遗传、生态地理学以及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2)森林微生物:研究森林微生物的种群结构、种群生态学及其遗传演替。
森林微生物在森林健康、森林演替及森林有机质循环中的作用。
(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资源微生物:研究木本植物上固氮微生物、菌根真菌、植物保健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5)工业微生物:研究微生物酶类及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微物来源的新型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前半年至1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2年至2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博士生课程按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总学分最低为15学分(同等学力总学分最低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
20学时对应1个学分。
博士生课程设置一览表五、培养方式和方法博士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人)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在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达到较高要求,成为从事微生物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1、思想素质上。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及组织协作的科学作风,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业务素质上。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
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用外语较熟练地参阅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能通过论文的发表阐明研究工作的进展及成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应用微生物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提前或延期毕业。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2、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
结合自身和本学科发展需要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
3、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4、学习课程考核。
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5、研究生入学后第四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点有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
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生物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能从事生物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生物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环节。
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教育原理、心理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涵盖生物学各分支,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专业方向课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如生物教育、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
实践环节则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研究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然后,教学方法。
我们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再来说说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培养方案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需在教育实习中,了解生物学教学现状,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实习期间,学生要深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育调查和研究,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生物学教育动态,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出国访学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好了,咖啡喝完了,方案也完成了。
希望这份“学科教学生物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定稿”能够为生物学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注意事项:一想到注意事项,脑海里就浮现出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是课程学习的压力,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太多,难以消化。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特制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条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目标是培养研究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理念、坚守科学道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第二条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目前按“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3个二级学科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一)微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学,微生物群体遗传与演化,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与生态,微生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化工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研究,病毒免疫学等。
(二)遗传学(071007)遗传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分子遗传与育种,微生物发育分化,微生物代谢及调控机制,极端微生物遗传与适应机制,微生物遗传工程,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表达系统的改造、优化和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学等。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多糖的合成与功能,糖化学与糖生物学,分子酶学,应用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极端微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及活性研究,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细胞自噬,微生物药物等。
根据本所战略定位和科研布局,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所在保持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会适时进行调整,并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
生物工程硕士 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生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工程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 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具备较扎实的生物工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生物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3.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和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内容1. 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生物工程基础、生物工程分析技术、生物工程制药技术、生物工程仪器设备、生物工程CAD/CAM技术等。
2. 科研实践: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生物工程实验室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掌握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
3. 实习实训:参与生物工程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4. 学术交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成长。
5. 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四、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根据生物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环节,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 师资力量:组织优秀的生物工程教师团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加强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培养。
3. 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实习实训,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4.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开阔学术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5.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五、培养成果通过生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实施,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工程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生物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具备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学学科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两个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原名生物化学专业)建于1972 年,1990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
本专业设有应用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中心。
拥有HPLC、荧光成像系统、荧光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蛋白电泳及电转移系统、发酵罐、酶标仪、PCR 等研究教学设备。
主要研究领域有:酶及应用酶学、基因工程、药用生物技术、新型反义核酸药物、分子免疫、酶工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微生物学专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第一个抗生素制造工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专业拥有全自动发酵罐、尾气分析仪、高效液相分析仪、气相分析仪、毛细管电泳、双向蛋白电泳仪、质谱仪等专用仪器设备,长期从事微生物菌种选育和代谢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分子生物学。
2. 酶及应用酶学。
3. 微生物生理学。
4. 工业微生物。
5. 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和应用。
6.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四、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五、课程设置(一)总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27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公共课10学分(微生物学二级学科)或7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学位必修课4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人文社科或管理类辅修课2学分,研究方向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微生物学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5学分。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我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工程基本理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生物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思想品德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掌握生物工程领域的坚实理论和宽广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生物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身心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方向1.细胞工程:研究动物、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特别是植物花器官、胚和胚乳发育、哺乳动物胚胎细胞的世系分化、原生动物发育;重要经济植物的脱毒快速培育与繁殖;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活性产物、药品;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手段和生化分离提取技术,筛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等。
2.基因工程与生物制药: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提取的方法研制生物药品和生物制剂,建立高效表达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宿主载体表达系统,以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酵母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并研究重组蛋白在医药和保健品上的利用等。
此外,研究乳腺癌干细胞分离及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
3.微生物发酵与酶工程:通过筛选、诱变、细胞融合及基因工程等技术,选育和构建优良的微生物代谢产品的生产菌种,并进行发酵条件等有关发酵生理学的研究,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利用未培养元基因组技术以及高通量酶分子筛选技术收集各种特殊环境极端微生物酶新基因资源。
采用分子定向进化等技术对重要工业酶木聚糖酶、果聚糖酶及纤维素酶进行分子改造,探索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获得更高效率、更好热稳定性和实用性的新型酶分子。
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深厚的生物医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能,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生物医学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1. 建立健全的学习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制定研究方向和课程计划。
2. 具备扎实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学等学科。
3. 掌握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实验室操作、数据处理、文献查阅等。
4.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和分析数据,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5.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科研任务,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培养计划1. 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4年。
2. 硕士研究生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研究生论文;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生论文和学术报告。
3.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4. 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生物医学前沿进展等课程。
5. 研究生论文和学术报告均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思维,要求能够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开展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数据,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
四、培养方式1. 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2. 督导制度要求研究生与导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进展报告,加强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
3. 组织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等活动,扩展学术视野和交流合作机会。
五、培养成果1. 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2. 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具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微生物学科规划
微生物学科规划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个微生物学科的规划方案,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明确的目标和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并为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目标
1. 建立全面且有深度的微生物学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学术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
2. 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微生物学实践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策略
1. 更新微生物学课程体系,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
保持与学科前沿的连接。
2. 开设多样化的微生物学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
需求。
3. 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微生物学家分享最
新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
4. 建立微生物学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提升实
验教学的实效性。
5. 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的科研项目,提供导师指导和资金支持。
6. 创建微生物学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
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实施
1. 设立专门的学科规划委员会,由学科带头人及相关教师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学科规划的实施。
2. 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和计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3. 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科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以上规划方案的实施,相信我们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微生物学人才,为微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微生物及生化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微生物及生化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校内编号S21305 一级学科培养单位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是利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去了解药物在细胞中的作用机理,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和耐药机理以及生物药物抗体,多肽,生长因子和酶等生产和制备的工艺过程。
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已经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863项目的大力支持。
在一些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已取得的重要学术和科研成果请详见各位教师的简历。
研究方向1)生化药物及功能基团;2)抗体制备;3)病原真菌的功能基因以及致病和耐药机理; 4)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主要培养硕士生独立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本学科硕士生学习半年的课程,然后到导师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完成毕业论文, 共三年时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数应不少于27学分。
其中,学位课13学分,必修课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备注学位课S131G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 3.0 合计13学分S213G001 综合英语60 2.0 S213G002 现代药物科学进展32 2.0 S213G005 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32 2.0 S213G032 现代免疫学32 2.0 S213G031 细胞培养技术32 2.0 必修课S213G006 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32 2.0 S213G007 应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32 2.0 213R002 药物科学实践1.0 课题指导外加2次墙报S213R001 学术报告2次1.0 选修课S213G009 蛋白质组学(双语教学)32 2.0 不少于8学分S213G033 微生物遗传学32 2.0 S213G010 药物分析及药物质量控制32 2.0 S213G011 生物分析技术32 2.0 S213G013 药物实验数据处理32 2.0 S213E002 新药的研发申报与审批16 1.0 S213E010 天然药物学32 2.0 S213E011 天然功能食品32 2.0 S213E013 新药和保健食品开发与评价32 2.0 S213E012 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与动力学32 2.0 S213E004 药物分析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32 2.0 S213G024中药生物工程32 2.0五、学位论文硕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按天津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发表论文要求按药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在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达到较高要求,成为从事微生物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1、思想素质上。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及组织协作的科学作风,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业务素质上。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
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用外语较熟练地参阅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能通过论文的发表阐明研究工作的进展及成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应用微生物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提前或延期毕业。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2、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
结合自身和本学科发展需要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
3、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4、学习课程考核。
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5、研究生入学后第四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点有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其中对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作为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选。
五、课程设置六、实践教育硕士生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除完成必需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外,应参加一门本科生(或专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或本科生(或专科生)实习的指导工作,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40学时。
此项工作结束后,应填写《福建农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经指导教师、教研组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处存档。
社会实践可利用假期和结合论文工作,参加社会调查、技术咨询服务或举办短期技术培训班等。
七、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是检查硕士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践操作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方面。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第一学年未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包括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等。
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材料为主。
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
研究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应就研究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问题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中期研究报告,听取建议,改进工作。
八、课程简介现代微生物学现代微生物学是一门为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结合经典微生物学内容,融汇今年来微生物学在国内外的最新成就和发现,充分反映微生物学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使学生能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及最新动态和热点。
主要内容有: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细菌、古菌、真核生物和病毒;微生物的生理,包括营养、代谢和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调控,包括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的表达调控;微生物生态、微生物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微生物的侵染与免疫;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分类系统和常见类群的代表;微生物的应用,包括工业发酵、农业上的应用、污染环境的净化和基因工程。
分子生物学本课程首先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它在生命科学中的位置、发展现状及展望以及DNA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调控、突变、修复和重组。
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着重涉及当今分子生物学应用技术即分子克隆工具酶、电泳技术、载体、DNA及RNA制备、构建DNA文库、遗传转化、基因表达、PCR还介绍了蛋白质合成及分析。
旨在使研究生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问题提供知识和技术。
现代生物学综合实验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尤其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从事生物有相关实验的综合实验能力。
本课程欢迎学生结合研究方向,选择相关材料,有目的地从事本课程实验,但要求学生提前一学期与任课教师联系,以便作适当的准备和安排。
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基因工程部分和蛋白质部分:基因序列的获取与PCR引物的设计;PCR法基因扩增技术;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外源基因的氯化钙法转化;质粒的碱裂解法小量提取;阳性克隆的酶切鉴定;目的蛋白的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目的蛋白的western-blot 鉴定;目的蛋白ELISA检测等。
生物科学专题《生物科学专题》是面向生物类各个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程。
此课程主要向研究生介绍植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各学科领域中的生物科学研究进展、研究动态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各自专业领域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能够尽快适应专业研究环境,进入学科研究前沿。
同时了解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开拓思维,为研究论文的创新选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物统计学与软件应用生物统计学是一门介于生物学与数理统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以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问题,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涉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回归与相关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并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为主的方法,介绍数据分析软件对试验或调查资料进行图表绘制和常用的统计分析。
帮助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发掘出蕴涵的信息。
掌握常用数据分析软件的基本应用。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分析模型和计算软件对各种生物信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信息)进行提取、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探索复杂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提供有力的工具。
面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内容与方法;生物信息网络资源及常用的搜索工具;双序列比对;核酸及蛋白质数据库等专业英语本课程讲授生命科学领域内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遗传学专业英语、生态学专业英语、植物学专业英语、细胞生物学专业英语、微生物学专业英语等几个子专题。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及论文,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外语文献资料的阅读和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
高级生物化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及运动规律;是现代生物科学领域内各学科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糖缀合物(2)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基本组件;蛋白质结构的层次体系,蛋白质结构的测定,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的折叠等)(3)酶(4)生物膜与信号转导,同时将尽量结合最新进展,涵盖动态与前沿知识,并介绍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是生态学中发展得最为完善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教学、野外实践观测,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理论和方法,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主要介绍:植物个体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包括光、温、水、大气及土壤等因子);植物种群生态;植物生殖生态;植物群落生态;植物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学等。
分子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解决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
本课程概述了分子生态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分子生态学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重点从基因系统生态、蛋白质适应、代谢调节、相互作用组学等方面讲述生态进化和生态适应的基础,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介绍有关作物分子栽培、化感生态、生物修复的分子机理和生物基因安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分子遗传学本课程讲授分子遗传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遗传物质在生命系统中的储存、复制、表达及调控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基因组和染色体,DNA的复制、修复和突变,DNA的转录和翻译,原核及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遗传重组与转座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遗传的分子本质及调控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营养的分子遗传基础植物营养的分子遗传基础是探索关于植物营养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交叉点的理论、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研究目标是以植物分子遗传的原理和方法改良植物营养性状,从生物学途径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植物营养问题。
本课程将结合实际应用研究,主要介绍(1)植物营养分子遗传研究进展;(2)植物营养性状的分子遗传学改良原理;(3)植物适应氮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4)植物适应磷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5)植物适应钾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6)植物适应铁、铜、锰、锌、硼等微量元素营养胁迫的分子遗传学特性;(7)植物对铝、铅、汞、镉、砷等毒害的分子应答。
以助于学生掌握植物营养的分子遗传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并了解最新进展。
细胞工程学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中涉及面极其广泛的一门生物技术,本课程系统讲述细胞工程领域的主要技术原理与方法,全面介绍细胞工程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及时反映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学生将来从事细胞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高级生物统计学本课程将根据实际应用,主要介绍生物统计应用注意点以及试验数据的收集和试验设计方法。
内容涉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条件和原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多元回归相关、通径分析、因子分析、典范相关、聚类分析等)以及各种现代试验设计方法。
并采用上机操作学会相关的多元分析。
帮助学生提高试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蛋白质组学21 世纪生命科学实际上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的新兴学科,也是生命科学最重要、最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课程主要讲述内容包括:蛋白质样品的全息制备,双向凝胶电泳,电泳图谱的图像分析,生物质谱技术和蛋白质鉴定,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定量方法,蛋白质组研究中的翻译后修饰分析,亚细胞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研究中的非凝胶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芯片,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以及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各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够开展相关研究。
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和深入,最为明显的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概念与技术已融入植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