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内容包括:2.1.1 Simulink仿真模块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 (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接收器)、Sources (源)等子库。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浙江工业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金艳霞通信1202 201203110210 实验一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负载阻抗和激励信号电压变化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

2、掌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特性和负载特性。

二、实验内容1、调试谐振功放电路特性,观察各点输出波形。

2、改变输入信号大小,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特性。

3、改变负载电阻值,观察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三、实验仪器1、BT-3频率特性测试仪(选项)一台2、高频电压表(选项)一台3、20MHz双踪模拟示波器一台4、万用表一块5、调试工具一套四、实验原理1、电路的基本原理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称为谐振功率放大器,这是无线电发射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放大器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及丁类等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

电流导通角θ愈小,放大器的效率η愈高。

如甲类功放的θ=180,效率η最高也只能达到50%,而丙类功放的θ< 90º,效率η可达到80%,甲类功率放大器适合作为中间级或输出功率较小的末级功率放大器。

丙类功率放大器通常作为末级功放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

图3-1为由两级功率放大器组成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其中晶体管Q1组成甲类功率放大器,晶体管Q2组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这两种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十分广泛。

五、实验步骤1、按下开关KE1,调节WE1,使QE1的发射极电压VE=2.2V (即使ICQ=7mA,通过测量P5与G两焊点之间的电压,见图0-2所示)。

2、连接JE2、JE3、JE4、JE5。

3、使用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调整TE1、TE2,使得TE1初级与CE7,TE2初级与CE4谐振均在10.7MHz,同时测试整个功放单元的幅频特性曲线,使峰值在10.7MHz处(如果没有BT-3型频率特性测试仪,则这一步不作要求)。

4、从INE1处输入10.7MHz的载波信号(此信号由高频信号源提供,参考高频信号源的使用),信号大小为VP-P=250mV左右。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并分析系统性能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一般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原始信息,发送设备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变换,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信宿则是信息的接收者。

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基带信号的过程。

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差错控制编码(如卷积码、Turbo 码等)和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PCM)。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原理实验箱等。

四、实验步骤1、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设备连接好,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

2、产生基带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

3、调制将基带信号分别进行 AM、FM 和 PM 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4、信道传输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模拟信道中的噪声和衰减。

5、解调在接收端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并与原始基带信号进行比较。

6、编码解码对基带信号进行编码处理,然后在接收端进行解码,观察编码解码前后信号的变化。

7、性能分析测量调制解调后的信号的误码率、信噪比等性能指标,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调制实验结果(1)AM 调制AM 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呈现出包络随基带信号变化的特点,频谱中包含载频和上下边带。

在小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小,解调后的信号失真较大;在大信号调制时,调幅指数较大,解调后的信号较为接近原始基带信号。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一、实验步骤1、组建树型网络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1、组建树型网络(1).网络1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B、查找设备C、建立连接组网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

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

(1).网络1组建的网络图(1)(2)网络2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2.进行数据传输(1)点对点发送信息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由此可见,简单拓扑结构,路由具有唯一性。

(2)组播与广播1. 广播:由任何一个节点设备向网络内的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同一消息,观察其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数据交换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过程与两个节点间数据单播的过程有何不同。

杭电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杭电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四班田昕煜13081405 一.判断有无码间干扰:RB:码元传输速率→(不同)Ts:滤波器带宽B=(1+a)*f=(1+0.2)*(1/2Ts) =1.2*(1/2Ts)无码间干扰:频带利用率η实际=RB/B<η理论η理论=2/(1+a)=2/1.2≈1.67二.不同进制的码元序列经过不同带宽的升余弦滚降系统后的眼图(1)Rs=50,Ts=10,M=2,a=0.2,eye=4分析: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RB=50Baud,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等效带宽B=60Hz(Ts=10ms)∴η实际=RB/B≈0.83<η理论,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M=2,∴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1只眼睛。

(2) Rs=50 Ts=10 M=4 a=0.2,eye=4分析: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RB=50Baud,B=60Hz(Ts=10ms),∴η实际=0.83<η理论,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M=4,∴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3只眼睛。

对比(1),只有M改变,∴只有一个TB内眼睛的个数不同(3) Rs=50 Ts=20 M=2 a=0.2,eye=2分析: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RB=50Baud,B=30Hz(Ts=20ms),η实际=RB/B=η理论,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M=2,∴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1只眼睛。

对比(1),只有B减小,此时信号幅度减小,η实际=η理论,处于临界状态,临界时对其他码元有影响会造成误码。

(4)Rs=50 Ts=50 M=2 a=0.2,eye=2分析:眼图基本闭合,存在较为严重的码间干扰。

∵RB=50Baud,B= 12Hz(Ts=50ms),∴η实际≈4.17>η理论,不再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M=2,∴理论上一个码元周期内能看到M-1=1只眼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报告3【范本模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实验报告3【范本模板】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姓名:徐一得学号:15081525班级:通信五班上课时间:周四3—5实验名称:TCP/IP Configuration一、实验目的(1) To learn TCP/IP configuration。

(2) To learn the basic command of dos。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 Click Start and then click Run。

Type the command or cmd and then press Enter。

2。

At the DOS prompt,type NET HELP and press Enter。

You should see something like the screen below:The command you are interested in is the View comman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it, type NET HELP VIEW, and press Enter。

3. What is the purpose of NET VIEW:The NET VIEW command shows the names of the machines present on your network。

Lists the names of machines on the left,in column labelled “Server name” and another columns labelled “Remark"4. List the machines after you have typed NET VIEW from the command promptHDUSEC-01, HDUSEC-02,HDUSEC-03,……,HDUSEC-48Close the DOS window by typing EXIT on the command line and then press Enter, or by clicking the Close button in the upper right corner of the window。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报告 zjut 浙江工业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报告 zjut 浙江工业大学

9. 实验总结
9 /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本次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我学习收获了很多。 首先,这是一个调频发射系统,在理论层面上用到了通信原理中调频的相关知识。频率 调制, 是一种高效的抗干扰性强的调制方式, 无线话筒采用该方式能够实现有效可靠的信号 发射与传输;其次,之前学习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得到了实 际应用。本次实验中,用到了低频三极管信号放大、射极跟随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高频功放等具体的电路;再者,利用实际元器件按照原理图搭电路,也是一大全新学习点, 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合理的线路布局、背面的焊接、高频部分电感效应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在电路焊接成功、静态工作点正确的情况下,依 然无法实现高频振荡。 经老师指导和自己的仔细检查, 发现振荡电路部分的一个陶瓷电容值 有误,即使用了不正确的电容。低频部分的一个电解电容极性焊接反了,随后发现并做了调 整。 实验是动手实践的过程, 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 才能发挥知识的无穷力量。 本次实验, 既是对我理论知识的检验, 也是动手能力的考验。 自己剖析, 能力尚待提高, 学习之路不止。
3. 系统原理分析
3.1 调频系统的组成 与调幅系统相比, 调频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效率, 所以它在无线通信、 广播电视、遥控遥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图 1(a)和(b)所示为典型的调频发射与 接收系统的组成框图:
高频振荡 与 频率调制
缓冲 隔离
倍频
功率 激励
高频 功放
音频放大
调制信号 (a)
微型麦克风将采集来的语音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电路,R15 为麦克风偏置电阻,用 来确定麦克风的静态工作点。C16 电容用来稳定放大器,同时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R16、 R17、R18、R19、R20 为三极管 9013 的偏置电阻。C17 为旁路电容,三极管静态工作时,其 不起任何作用。当输入交流信号时,R19 被其短路。C14、C15 接地,起到滤波的作用。C18 为隔离电容。 理论上,该部分能对输入的语音信号放大 10 倍左右。被放大后的语音信号,就是调频 系统的基带信号。 4.2 高频振荡与频率调制 调频系统中,需要一个频率高的信号作为载波。载波的频率将被基带信号所控制,携带 有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在通信领域的众多调制方式中,频率调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用 在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的近远距离信号传输中。本实验高频载波的产生和调频功能由图 4 的电路完成。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姓名:田昕煜学号: 13081405班级:通信四班班级号: 13083414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一、目的、内容与要求目的: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信号调制过程如下: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

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

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

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内信号的提取;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内信号的提取)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调频发射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以及高频电路调试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学会如何将高频单元电路组合起来实现满足工程实际要求的整机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技术。

二、实验仪器1)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数字万用表一台;3)示波器(≥100MHz)一台;4)调频收音机(87~108MHz)一台;5)电烙铁、镊子、斜口钳。

三、系统原理分析图1 小功率调频无线话筒的系统框图图2 振荡部分高频等效电路四、电路原理分析1.音频放大低频放大,由三极管实现功能。

理论上该部分能对输入的语音信号放大10 倍左右,被放大后的语音信号就是调频系统的基带信号。

微型麦克风将采集的语音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入电路,R15 微麦克风偏置电阻,用来确定麦克风的静态工作点。

C16 用来稳定放大器,同时起到低通滤波的作用。

R16、R17、R18、R19、R20 为三极管9013 的偏置电阻。

C17 为旁路电容,三极管静态工作时,不起任何作用。

当输入交流信号时,R19 被C17 短路,C14、C15 接地起到滤波作用。

C18 为隔离电容。

图 2 音频放大模块原理图2.高频振荡与频率调制调频系统中,用一个频率较高的信号作为载波。

载波的频率将被基带信号所控制,携带基带信号的全部信息。

此处采用电容三端式振荡器,加了变容二极管Cx1 和反馈网络,外接电源后只要有一个微小的开关扰动就能产生自激振荡,最终输出频率为几十M 的正弦波。

通过调节可调电感L1,可逐渐改变正弦波的频率直至达到期望值。

图 3 高频振荡模块原理图3.缓冲隔离与高频功放缓冲高频振荡部分输出的信号,同时隔离前后级电路。

此处采用的是射极跟随器,三极管T2 9018 的静态工作点由偏置电阻R7、R8、R9 确定。

此处同样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模拟滤波电路,由C12、C13、L4 构成,C9 为隔离电容。

图4 缓冲隔离模块原理图高频振荡电路输出的调制信号幅值一般较小,而话筒天线传输出去的信号是在无线信道中传播的,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幅值衰减,所以必须在震荡电路之后添加一个高频功率放大器。

杭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杭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一、使用数据拷贝线组网 (1)实验二、制作直通双绞线组网 (4)实验三、制作交叉双绞线组网 (7)实验四、Cisco IOS基本使用 (10)实验五、交换机基本使用 (14)实验六、VLAN的使用 (18)实验七、路由器的基本使用 (25)实验八、动态路由配置 (30)实验一、使用数据拷贝线组网实验一使用数据拷贝线组网实验台号:实验时间:实验小组号:成员及本次实验分工: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并行电缆(数据拷贝线)实现双机通信和资源共享。

使用直接电缆实现两台PC机之间的通信。

实验环境说明:硬件:2台计算机、2-3根并行电缆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实验过程及步骤(可另附页、使用网络拓扑图等辅助说明):(1)、使用并行电缆将两台PC机,进行物理互连;(2)、分别在两台PC机上的网上邻居中创建一个新连接。

按照新建连接向导的指示来做。

首先网络连接类型选为“设置高级连接”;然后其中作为服务器的那台PC机创建为“接受传入的连接”,作为客户机的则创建为“直接连接到其他计算机的连接”,并让此计算机担任“来宾”的角色。

接下去根据向导直至完成创建新连接。

(3)、测试两机的可通用性。

创建好连接之后可以用ping命令测试一下两台机器之间是否已经连通。

(4)、连接创建成功之后,客户机可以找到并登入到服务器,就可以实现对服务器上的资源的共享了。

当然在此之前作为服务器的主机还需要将文件夹属性设置成为可共享的。

测试数据线连接以后Ping对方说明能够Ping通在一台PC上设置共享,然后在另外一台PC上查看共享截图如下:说明通过数据拷贝线成功地连接了两台PC,实现了他们之间的通信。

实验总结(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体会):刚开始配置客户机的时候出了点问题。

需要输入对方计算机的名字,我们却输入了服务器上的计算机用户的帐号,所以一直没有连接成功。

后来终于发现了这个问题。

配置也就顺利了。

实验器材、工具领用及归还负责人:验收人:实验执笔人:实验记录人:报告协助人:实验报告完成时间:小组成员签名:指导教师评议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制作直通双绞线组网实验二制作直通双绞线组网实验台号: 实验时间: 实验小组号:成员及本次 实验分工: 实验目的:1. 了解双绞线的相关知识;2. 学会制作直通双绞线;3. 掌握用双绞线实现集线器和计算机之间的互连。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理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

3.学习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通信技术。

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5.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6.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实验。

7.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了解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量化等。

3.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4.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等,以及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及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1简单基带传输系统分析;实验2二进制键控系统2ASK与2FSK分析)

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报告(实验1简单基带传输系统分析;实验2二进制键控系统2ASK与2FSK分析)
五、实验结果分析
1.代表信源的PN码输出波形
2.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序列波形
3、信道输出的接受波形
4.抽样判决器输出端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
5.对比PN码和经高斯脉冲形成滤波器后的码的功率谱
观察两个功率谱可知,波形形成后的信号功率谱主要集中在低频带,能量相对集中,而PN码的功率谱主瓣外的分量较大。
13
Sink
Analysis
Input from t8Output Port0
14
Operator
Sampler
Interpolating, Rate=1200Hz, Aperture=0 Sec, Aperture Jitter=0 Sec
15
Operator
Hold
Last value, Gain=2, Out Rate=10000Hz
1.观测接收输入和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时域波形;
2.观测接收滤波器输出的眼图;
三、实验组成原理
简单的基带传输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1所示,该系统并不是无码间干扰设计的,为使基带信号能量更为集中,形成滤波器采用高斯滤波器。
四、实验仿真电路图及各模块设置
1、实验仿真电路图如下:
2、主要部件及其参数设置
系统中各图符块的设置如下表所示:
16
Sink
Analysis
Input from t15Output Port0
17
Operator
Compare
a>=b, A input=t15, B input=t18, Ture out=1V, False out=-1v
18
Source
Sinusoid
Amp=0v,F=0Hz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程控交换系统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指导老师年月日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局信息配置局容量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物理配置号码管理、号码分析三、实验仪器程控交换机1套维护终端若干电话机若干四、实验步骤(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二)、启动操作维护台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 1,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 2,MP内存 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通信原理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数字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矢量网络分析仪;6. 网络分析仪;7.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原理通信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或其他介质,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通信控制四个部分。

本实验主要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指标的测量。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箱,了解其组成和功能;(2)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数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3)搭建通信系统实验模型,观察信源、信道、信宿和通信控制各部分的工作情况。

2.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测量实验(1)信源输出信号: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观察信源输出信号;(2)信道传输特性: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测量信道的传输延迟、带宽等指标;(3)信宿接收信号:观察信宿接收信号,分析信号质量,如信噪比、误码率等;(4)通信控制实验:观察通信控制过程,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分析通信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分析实验(1)分析信源输出信号、信道传输特性、信宿接收信号等实验数据;(2)计算信噪比、误码率等通信系统性能指标;(3)对比不同通信系统模型的性能,分析系统优化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1)信源输出信号:频率、幅度、波形等;(2)信道传输特性:传输延迟、带宽、衰减等;(3)信宿接收信号:信噪比、误码率、波形等;(4)通信控制性能: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效果。

2. 实验数据分析(1)信源输出信号质量良好,满足通信要求;(2)信道传输特性稳定,传输延迟、带宽等指标符合预期;(3)信宿接收信号信噪比较高,误码率较低,信号质量较好;(4)通信控制效果明显,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过程顺利进行。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2. 学会分析并描述杭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3. 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与设计,具备初步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独立操作通信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合作等方式解决通信系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新应用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为祖国通信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通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实践,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通信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傅里叶变换、采样与重建等基本概念;教材章节: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第二章 傅里叶变换,第三章 采样与重建。

2. 通信系统结构及性能分析:分析并描述杭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教材章节:第四章 通信系统结构,第五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3. 信号处理技术:介绍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如调制、解调、滤波等;教材章节:第六章 数字信号处理,第七章 调制与解调,第八章 滤波器设计。

4.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教材章节:第九章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十章 通信实验。

通信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通信系统原理系:三系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指导教师:吴琼开课时间:2013-2014学年一学期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设计任务书 (3)三、进度安排 (3)四、具体要求 (3)五、课程设计内容 (4)(一)基本原理 (4)1.1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 (4)1.2对离散数字信号序列量化 (5)1.3 对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 (8)(二)仿真程序、程序编制、流程图、仿真结果 (11)2.1 抽样定理的验证 (11)2.2量化与编码 (11)2.3增量调制 (14)(三)结论及其分析 (15)3.1抽样定理的验证 (15)3.2 量化与编码分析 (16)3.3增量调制 (17)六、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7)七、总结和展望 (17)八、参考文献 (18)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应用MATLAB或者SYSTEMVIEW 等仿真软件建立通信系统,巩固理论课程内容,规范文档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够运用其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设计。

通信系统原理的课程设计是对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课程学习的综合检验,配合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参加设计、仿真、验证通信系统的一般原理、调制解调原理、信号传输及受噪声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设计任务书a.熟悉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处理步骤:抽样、量化、编码;b.模拟信号的抽样过程,理解抽样频率的变化对抽样信号的影响;c.用MATLAB或其它EDA工具软件对PCM编码进行使用A律和μ律的压缩和扩张进行软件仿真;d.PCM的8位编码C1C2C3C4C5C6C7C8e.仿真实现增量调制的过程和并理解噪声产生的原理。

设计选题:模拟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三、进度安排18周的时间安排:星期一查阅资料,确定选题和软件,思考总体设计方案星期二熟悉软件的编程环境星期三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与设计星期四各部分的具体实现(程序调试并程序注释)星期五整理完成设计报告的电子版,并答辩四、具体要求在设计期间,学生要认真查阅所需资料,按照选题设计通信网络,编写控制指令,并在程控交换机开发环境中进行调试,最终实现课题所要求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

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

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

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

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

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图1
图2
(2) 低通1 (4阶低通)-- 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这两个低通的指标一样,可用一通带(0-20KHz)波动为3dB,3dB截止频率为20KHz的四阶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实现。

计算得理论值::C2=333p,C1=24p,R1=R2=86.9k,R3=57.2k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3仿真结果见图4。

图3
图4
(3) 低通2 (4阶低通)—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可用一通带波动为3dB,3dB截止频率为50KHz的四阶巴特沃兹滤波器实现。

电路形式采用多路反馈(MFB)有源滤波器,用两级二阶(四阶)低通滤波器串联实现。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5仿真结果见图6。

图5
图6
(4)限放电路设计—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限放电路采用过零点比较器(LM339)制作,比较电压为0,即当输入信号的电压在零点处变化时,输出信号发生阶跃。

比较电压的值就是R8上的电压,即输入的直流电压在R8上的分压。

要使比较电压为0,则R4与R8的比值应尽量大,使R8上的电压尽可能接近于0。

在图7中,R4与R8的比值为10:1,所以进入电压比较器LM339第5脚的电压接近于0,满足了比较电压的要求。

另外,电路中要求R3与R1、R2相加值的比值应等于R4与R8的比值,在实际电路中取R3=R4=100k,R8=10k,R1=R2=5.1k,符合了要求。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7仿真结果见图8。

图7
图8
(5)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
R1和C1构成一个微分电路,作为方波信号的高电平输出。

R2和C2构成另一个微分电路,作为方波信号的低电平输出。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9仿真结果见图10。

图9
图10
(6)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比较器的电路形式与限幅放大电路相同,只是比较电压不同。

它的比较电压即R1和R2上的分压值,这个比较电压值也是输入的方波信号的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平均值。

这里取R1=40k,R2=6k,R3=3k,R4=10meg,实际电路中,R2为一10k的可调电阻。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1仿真结果见图12。

图11
图12
(7)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根据VCO电路的实际调试结果得出与各频率相对应的输入电压即电平/幅度调整电路的输出电压,并据此进行Pspice仿真。

在实际电路中R1=75k,Rf是一阻值为10k的可调电阻,所以调整Rf可以改变输出Vo的大小,若减小Rf,则Vo增大;若增大Rf,则Vo减小,据此进行电路调整,使输出符合要求。

而电阻R2、R3的分压值决定了输出Vo的中心电平,在实际电路中,
R2为一阻值为10k的可调电阻,改变R2,可以调整输出Vo的中心电平,使输出满足要求。

中心频率fo=35kHz时对应的电压为1.9V,f=30kHz对应的电压为1.74V,f=40kHz对应的电压为2.08V,这就是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分量和方波信号的电压围。

其中直流电压就是TL084第3脚输入的电压V1,即5V的电源电压在R3上的分压。

按比例计算得R2、R3的值。

输出的方波信号的电压Vo由R2、Rf来调节,使之高低电平分别为1.74V 和2.08V,在Pspice仿真中使用参数扫描,得到符合要求的R2、Rf值。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3仿真结果见图14。

图13
图14
(8)系统PCB版图
四、调试过程分析
1.检查电源
检查+5V、GND、-5V是否正确,然后进行调试。

2.调制调试
(1)锁相环调试
断开S3。

调整R28,使CD4046的输出(4号脚)为35KHZ的方波;
在S3的圆脚加入调制数据,0为GND,1为5VCC,调整电位器R30,使CD4046的输出分别为30KHZ和40KHZ;
(2)低通滤波器2的调试
断开S2,观察低通滤波器2的频率特性。

S2的圆角输入Vpp为1V,频率为5K-50K 的的正弦波信号(每次增加5KHZ),在U1(TL084)的第8引脚观测输出波形,记录Vpp,与仿真结果比较;
(3)放大电路驱动
连接S2,在输出端(J7)观测并记录放大驱动电路的输出结果;
3.解调调试:
(1)带通滤波器1的调试
(2)限放电路记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的调试
(3)低通滤波器1
(4)比较电路的调试
4.硬件电路板及调试结果波形图
五、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分为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

软件部分涉及ORCAD仿真及电路参数的设计,PROTELL的使用。

硬件部分包括基本的焊接以及调试。

软件仿真部分要注意参数的设计。

硬件焊接过程中要仔细,以免短路或者虚焊,同时要尽量拉开元器件间的距离以减少干扰。

调试过程中要耐心。

用万用表检测出相关节点电压值以判定哪里有短路或虚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