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看我国民生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看我国加强民生建设的现实意义

摘要: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人民的生活好不好,富不富裕,医疗环境好不好,社会保障体系玩不完善,都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关键字:民生建设意义

引言:中国的民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直是人民讨论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人有很多民什问题亟需解决:包括像房价问题、物价问题、就业问题、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加大,收入分诶不均、通货膨胀严重等问题。另外社会公平问题也受到人民的广泛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首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民的对话中也提到了它们,此外这些问题也频频出现在民意调查当中。民众加大了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且迫切希望它们能够得到解决是“十二五”规划开始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新挑战,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就该规划进行讨论。中国已经进入面临挑战的新时期,必须战胜这些挑战才能确保社会稳定,而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社会稳定成为中国维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民生建设的的现实意义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环境保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改善民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只有不断破解民生难题,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人民信任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如泰山。因此,我们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关心百姓,始终惦记民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问题之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一系列具体的惠民政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改善民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财富的分配要公正、公平、合理,社会财富要为全民共享,共同致富,这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3、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纵观中外发展史,民不聊生必将产生动乱;重视民生则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因此,只有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关注全体人民的民生问题,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4、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以人为本之首是以民为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部署了发展教育、扩大就业、深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改善民生任务。这是当前我国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的基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