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推进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名胜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景名胜区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其管理和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如何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的方向。
一、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现状1. 管理机构设置多数风景名胜区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2. 法律法规支撑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风景名胜区条例》等,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管理模式目前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社区参与型和市场运作型等。
二、存在的问题1. 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 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违法建设、破坏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
3. 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风景名胜资源,成为风景名胜区管理的一大难题。
4. 社区参与度不高当地社区居民在风景名胜区管理中的参与度不高,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体现。
三、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向1.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进一步明确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理顺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风景名胜区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 探索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鼓励政府、市场、社区等多方参与风景名胜区管理,形成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
4. 强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5.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四、案例分析1. 黄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特许经营,有效解决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分析1. 引言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价值,以及旅游和休闲价值的地区。
这些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是保护和传承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一些管理体制问题,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本文将对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特点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通常由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其中国家扮演着主导角色,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管理和运营,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管理水平不高、保护措施不到位;•权责不清:由于管理体制中各方责任边界不清晰,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责任推诿现象也时有发生;•协作机制不健全: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不够紧密,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不够顺畅,影响了管理效率和效果;•缺乏技术支持:一些地方对于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科学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不足。
3. 问题分析3.1 重视度不够的原因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可能会选择将资源放在其他经济发展项目上,忽视了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
此外,由于风景名胜区的盈利性不如其他旅游项目,有些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其潜在经济价值。
3.2 权责不清的影响由于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例如,一些环境破坏和违法行为可能因为责任边界不清晰而被推诿,直到问题变得严重才得到重视。
此外,不明确的权责分配也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决策和执行环节存在摩擦和耗时。
3.3 协作机制不健全的挑战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但是现实情况是,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分析.doc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分析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问题分析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以世界遗产为主要代表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与普通商品不同,景区门票并非其价格的体现,而具有公益性、调节性和非成本性特点。
近来出现的门票“涨价风”反映出我国在景区管理方面的制度缺失。
此类公共资源方面的改革和建设需要解决体制、资金、监督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风景名胜区门票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理论一、问题的提出(案例)2004年以来,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门票涨价”风,大到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小到一般的旅游景点甚至公园,都纷纷祭起了门票涨价的大旗。
首先是2004年岁末北京确定了故宫等世界遗产景点门票涨价方案,到今年全国各大景点便“涨”声一片,张家界景区门票从158元涨到245元,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门票从145元调至200元,黄山旺季票价从130元上调至200元6月1日后执行,嵩山少林寺风景区票价由40元涨至100元5月10日后执行,西安城墙的门票价格也从10元升至40元。
实际上,自2000年9月国家发改委将20个著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权限下放地方政府以来,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游览点涨价之风便风起云涌,不断攀升。
这股强劲的的门票涨价风,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公众从各个层面进行的讨论都深入而热烈,人民日报以“五一黄金周,门票涨不涨”为题,在经济版连续刊发4篇报道评论此事。
概括起来,景点门票涨价的理由有以下几种一是现行门票价格过低,不能体现景点包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内的无形资产价值;二是增加景区收入,弥补景区日常修缮维护的资金缺口;三是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目前超负荷的参观流量,保护文物古迹。
反对涨价的声音则更加强烈,除了普通公众的抱怨与反对外,有关专家学者则对这些涨价理由进行了理性的质疑涨价能否有效地解决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问题景区尤其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维护修缮等费用是否应该由游客来承担是否存在比这种单纯的门票涨价更好的解决方式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涉及到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以及公共政策问题,本文试图用笔者掌握的公共管理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通用7篇)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论文篇1[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景点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计划经济环境和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日益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增长和发展以及景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力度。
在本文中,作者把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与实际出游经验相结合,分析了中国旅游景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比较当前的优势和旅游景区管理的弊端,同时对提出了旅游景点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
[ 关键词 ]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体制改革一、引言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地区开始大力开发旅游景区,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到2007年,中国旅游景区的数量一共有20000家景区和景点。
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本文作者也曾游离一些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景区,深切感受到旅游景区在游客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但是与旅游景区蓬勃发展的局面相对应的是,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发展,同时也在限制中国整体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中国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在找出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管理经营体制的现状。
目前,中国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1.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
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2.租赁、承包或买断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3.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
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作价,吸收其他经营成分,组成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股份公司。
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
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最为科学和合理,只有在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模式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旅游景区的营销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1)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院:文法学院班级:旅游管理1201姓名:冯帅学号:A12120584指导教师:葛学峰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现行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态势,有些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虽然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从当前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基于个人旅游经验来探讨改善景区的管理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country's tourist attractions exi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some management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business model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scenic area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tourist resort development an urgent requiremen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lthough the level has improved greatl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we will present our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causes problems in view, based on personal experience to explore tourism scenic improve management strategies.关键词:旅游景区;景区管理;问题;对策Key Words:Tourist attractions; scenic spot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是指通过行使某种职能来协调各种社会资源,达到高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生产力。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
关于旅游景区管理的论文摘要: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
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关键词:关于,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摘要,随着,旅游业,快速,健康,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旅游管理模式改革和转变经营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桂林市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世界旅游城。
如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科学和依法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桂林旅游的声誉和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着几个矛盾;发展与创新漓江风景区管理模式需要理顺三个关系。
要完善漓江风景区统一管理模式,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
关键词:“四统一”管理;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管理模式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2010年国务院确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漓江风景名胜区作为桂林旅游的核心品牌,国家AAAAA级景区,研究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进一步提升漓江旅游的档次,进而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推动全国旅游风景区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漓江风景名胜区“四统一”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漓江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荣获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自1984年交通运输开放后,桂林市漓江旅游客运出现了大发展,1984年至1988年7月漓江游船由53艘发展到83艘。
但漓江旅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众多船舶单位、业户隶属不一,各自为政。
为抢客源,水运企业之间竟相压价揽客,降价幅度达20%-60%。
恶性压价竞争导致服务质量差,大量的票款和国家税费流失,国家利益、经营者利益和旅游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加和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治理体制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资源浪费等。
为了提高旅游景区管理水平,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一、治理体制改革在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中,现有的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众多,职责不明确,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治理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整合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统一的旅游景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同时,要完善管理团队,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管理旅游景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改善服务质量旅游景区是游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
因此,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其次,要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确保游客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要加大对旅游景区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改善景区设施和服务设备,提升整体旅游体验。
三、加强资源保护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支持。
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一些旅游景区存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资源保护。
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资源保护的监管力度。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资源保护的参与者。
此外,要加大投入,改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创新管理模式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中,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
一方面,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景区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化管理等新兴模式和工具,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对策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对策作者:王玉成来源:《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03期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是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从开发到管理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管理体制问题日益凸显。
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审视我国旅游景区,政出多门、管理低效、权责不清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
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从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视角,今后我国景区管理体制应在依法治旅基础下继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创新运营管理体制,最大程度地激活和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有效潜能,以促进旅游综合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旅游景区;供给侧改革;管理体制;体制创新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7)03-0143-06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7.03.020一、研究背景我国旅游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5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 14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国际游客达到5.69亿人次,位居世界第四,出境旅游花费2 92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1]。
然而我国旅游产业人均游客消费却落后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旅游强国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究其根源是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其中最大的焦点就是旅游管理体制的结构性问题[2]。
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经济领域强力推进,而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有效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效率的必然要求[3]。
2016年以调结构和提品质为特点的旅游供给侧改革也已经成为国家旅游局的重要工作之一,并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序推进[4]。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资源基础,是旅游赖以发展最主要的凭借,是旅游产业的中心环节,是旅游吸引物最核心的载体,因此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旅游景区的深层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改革[5]。
关于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_何明讲解
2014年1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要研究风景名胜区的体制,首先就要对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有个准确的认识。
这是做好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思想基础。
(一对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关于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可以概括为: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地域综合体;风景名胜区对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有着特殊的要求;风景名胜区本身具有多种价值和功能,需要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以下两点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是风景名胜资源不同于一般的资源,风景名胜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积淀和人类智慧创造形成的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信息,与其它类型资源的共同点是国家所有和全民所有,不同点是风景名胜资源具有原真性、珍稀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
首先,风景名胜资源具有存在价值、当代经济价值和潜在经济价值,在这三重价值中,存在价值是风景名胜资源区别于其它资源的独特价值,风景名胜资源存在的年代越久其价值越高,而风景名胜资源的使用价值在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增值;一般资源只能在使用的消耗中逐渐贬值。
风景名胜资源蕴含的价值难以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量化评估。
因此,风景名胜资源是遗产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任何一点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开发利用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珍稀性,又十分脆弱,一旦破坏,无法再生。
第三,风景名胜资源不管是风景名胜资源所在地还是其他地区,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一个国民都有享受的权利,也都有保护的义务,带有明显的公共物品性质。
所以,风景名胜资源的管理应该是政府实施的集中统一式行政管理,而不能交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实施管理。
二是风景名胜区不是一般的管理区域,是风景名胜资源的汇集地,是国家为保护珍稀资源、遗产和优良环境所确定的特殊区域。
无论从国际上对国家公园的定性看,还是从我国对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定位上看,它都是一项国家实施管理的公益性事业。
景区管理体制的优化
二、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多头管理,体制不清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宏观管理格局是政出多门、体制混乱。
例如,自然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具有管理多重目标性、企业化经营和不同的程度的多重管理等三个明显特征,现行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多重目标与企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而多重管理加剧了这种矛盾。
我国的旅游景区分别隶属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文物保护单位,本身既有保护的职能,又有组织生产、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社区管理的职责。
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资源的管理权由各级、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使。
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各类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资源仍分别归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并按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必要时成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文物管理委员会(或文管所)等,作为国家资源所有者代表,统一实施管理权。
这些景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开发利用方针,制定和审批保护和发展规划并监督其实施,审核有关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方案,有的代表政府管理区域内的民政事务。
2、机制落后,观念保守我国旅游景区微观主体机制落后,观念保守。
风景名胜区、文物点、博物馆等,有些是社会公益事业,不能严格按企业来要求。
现在造成的情况是不伦不类,因为财力不足,很多不应该作为企业的,进行企业化运作,但在机制上又是落后的,在观念上自然是保守的。
也有的明确是企业,但又赋予一定的政府职能,尤其是一些大的山岳型景区都是这样的体制。
3、秩序混乱,服务较差旅游景区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旅游者的权益得不到确实保证。
这几年发生的大的旅游安全事故,相当一些都是这样发生的。
急功近利,内部机制不合理,不科学,管理混乱。
有的景区层层转包,各行其是,秩序混乱。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2.2 风景名胜区的法律地位
1 9 8 5 年的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 例 第五条规定 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 人民政府 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 护 利用 规划和建设 风景名胜区没 有设立人民政府的 应当设立管理机 构 正是因为这一条 使得风景名胜 区的管理机构比目前其它各种旅游区 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都要来得健全 和强大 王凤武 2 0 0 0
根据本次调查组了解到的情况 除了少数管理机构虚设和缺失的外 主要有政府和经政府授权的事业单位 两大类 江小群 蔡力立 2 0 0 0 这两 大类型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着 法律地 位和高效率管理 不能两全的冲突: 设 立政府 执法地位明确 能调动多种行 政管理手段 缺点是 完全等同于一 般的地方政府 设置了大量与景区无关 但是一级政权必设的机构和人员 景 区政府社会职能过多 财政负担沉重 存在景区管理职业被逐渐冲淡的倾向 设立政府授权下的事业单位 优点是
3 建设部应当管什么
有限的资源和人力是建设部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从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 发展事业必须面对的基本现实 只有 抓住风景名胜区问题的本质 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包括市场和风景 名胜区内各个利益主体 通过制度创 新 才能寻找出最佳的支点 以最小的 力量启动庞大的事业
1 横向分权 景区内部的利益 划分
风景区内部涉及大量利益 政府 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责任虚置和 责任 与利益 严重不对称的部分 而不应将 工作的重心放到与其他部门争夺更多 的利益上 衡量管理和政策的好坏 不 是看是否能从其他部门攫取更多的利 益 如门票 而是看是否能改进风景 区保护 发展的总体效率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推进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推进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考**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中表现为党工委领导下准一级政府治理范式的确立。
但新体制仍有不足之处,表征为行政执法权的缺失与集中统一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风景区可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现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确认与行政管理权的科学整合,为景区跨越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解读(一)**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概述自**风景区管理机构批准设立以来,就一直实行着风景区管委会与**镇政府在形式上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风景区管理机构暨管理委员会是句容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另一方面,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授权而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近年来,景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与句容“加速赶超、决胜小康”的愿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力推进**风景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景区管理权责分离、体制不顺的局面,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简析如何理解此次**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笔者认为,应当以全国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以《风景名胜区条例》为基本依据,着眼于行政法基本理论,在改革实践中寻求答案。
1.派出机构的授权背景。
《风景名胜区条例》授予风景区管理机构的具体行政职权仅仅集中在查处违规建设和资源保护方面。
从行政法行政主体理论上讲,风景区管理机构只有在行使这些具体职权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20多年来,国内的各个风景区对管理体制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派出机构型和职能部门型两种典型的管理体制,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基于政府授权而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强化了管理力度,克服了后者管理职能单一、执法手段疲软的弊端。
派出机构的“授权”仍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1)授权事项不清晰:“三定方案”中一般不会明细具体的行政管理权和行政执法权。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思考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思考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钱__4A景区创建工作 20__年中青班张祯华董珂理牛春敏余素琴童毅军指导老师开化县委党校周蓉【内容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化现行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如多头管理、利益交叉等局面,严重影响了开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景区的管理力度以及开发建设力度。
开化旅游业要得到长远发展,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至关重要,也势在必行。
本文以开化钱__景区为例,分析其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理顺钱__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钱__4A景区创建工作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旅游企业或相关部门进行规范、制约及协调的有机体系,具体包括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三大内容。
而旅游业作为一门先导产业,客观上要求其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能按照市场经济的特有规律进行运作。
开化现存的旅游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制约着开化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成了必然趋势。
只有改革和创新,我县旅游管理体制才能适应“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大管理”的新型发展需求。
开化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钱__旅游度假区建设为龙头,以根博园创5A级国家旅游景区为抓手,重点建设一个核心景区——钱__旅游度假区,五个重点景区,规划建设五条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构建全县产业生态化,生态景区化,将开化打造成国家东部公园。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责任,把与文化旅游发展的项目谋划好,统筹好,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生态产业竞争优势,真正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发展。
在全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环境下,针对我县钱__景区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调研组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如下:一、钱__景区基本概况钱__景区位于开化县齐溪镇,20__1年4月份,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问题与改革对策
Ma y . 2 O1 7
Vo 1 . 4 2 NO . 3
叠一 强囊 舅 蓦A 嚣 囊誊誊
弹掌髓
我 国 旅 游景 区 管理 体 制 问题 与改 革 对 策
王 玉 成
( 河北 大学 管理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
摘
要: 旅 游 景 区是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核 心 环 节 , 是 旅 游产 业 的 资 源 基础 , 在 旅 游 业 的 发展 中起 着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近 年 来 我
一
、
研 究 背 景
我国旅 游产业 自 2 O世 纪 7 O年 代发展 至今 , 取 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成绩 , 2 0 1 5年 国际旅游 收入 达到 1 1 4 1
亿 美元 , 排 名世 界第 二 , 国际游 客达 到 5 . 6 9 亿 人次 , 位 居世界 第 四 , 出境 旅游 花费 2 9 2 2亿 美元 , 位居世 界 第一[ 1 ] 。然 而我 国旅 游产业 人 均游 客消 费却落 后 世 界平 均 水 平 , 与 世界 旅 游 强 国相 比还 有 明 显差 距 , 究
的 严 重瓶 颈 。 为适 应 全域 旅 游发 展 的 需要 , 从 旅 游供 给 侧 改 革 的 视 角 , 今 后 我 国 景 区 管 理 体 制 应 在 依 法 治 旅 基 础 下 继 续
深 化 市 场在 资 源 配 置 中的 作 用 , 创 新 运 营 管理 体 制 , 最大程度地激活和挖掘现有旅 游资源的有效 潜能, 以促 进 旅 游 综 合 效
景 区的协 调 和持续 发展 。同时 , 伴 随我 国旅游 业 的迅速 发展 , 游 客消 费能 力普 遍提 高而 且 日趋 理性 , 对 景 区 的旅游 产 品和 服务有 了更 高 的要求 。然而 , 旅游 景 区管 理与 服务 水平 并 没 有 得 到相 应 提 升 , 已经 成 为 当前 旅游 产业 链 中的 较为 薄弱 的环 节 , 景 区管理体 制不 顺 , 是我 国旅 游产 业发 展滞 后 的最 主要 制 约 因素 ,
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探讨
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探讨研究问题及背景:旅游景区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增长点,其管理体制与机制对于景区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景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存在许多问题,如权责不明、效率低下、监管不力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案与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问卷,针对景区管理者、游客以及相关领导部门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现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看法和评价,收集相关数据。
3. 深度访谈:选择几个典型的旅游景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经验和问题,获取更加具体和深入的数据。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现有管理体制与机制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对问卷和访谈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与机制存在以下问题:1. 权责不明:景区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各部门间协同工作不畅,影响了景区的整体管理效果。
2. 管理效率低下:决策过程繁琐、冗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3. 缺乏监管机制:现有监管体系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明确。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1. 建立清晰的管理体制:明确景区内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力,优化管理架构,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能力。
2. 推行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景区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景区的监管,注重考核和处罚力度,确保景区真正落实领导要求、保障游客权益。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探讨,发现了现有管理体制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这些改进方案可能会面临一些实施难题,如利益相关方的反对、资源投入不足等。
浅谈改革与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
同一个景区产生了数个管理主体,不仅破坏了景 力上的缺乏,必然给我们的旅游业及其它各项事
其次,要加大景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柳河
区资源管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规划、建设、开 业的发展带来障碍,这就需要我们要发掘出旅游 农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 200 多人,这些人员大
发、保护等方面很难统一思想和行动,而且相互之 景区资源所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切实推进 部分文化层次不高,素质较低。在改革创新管理体
展变化的需要。
完全实行市场运作。
柳河以旅游立场,离不开农场休闲山庄的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高度发
a.成立柳河旅游景区统一的管理机构。 成立
生。2000 年,农场第一个休闲度假山庄—— —华龙 达的物质文化生活,让一些人在室内有空调、电 具有行政执法权力的“柳河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山庄建设完成并接待游客。华龙山庄美丽的欧式 视、电脑,出门坐汽车,室外高楼耸立、空气污浊, 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
饮、畜牧业观光、农业采摘、垂钓等项目为一体的 康的状态,特别是城市人这种情况越来越多。这就 要接待、执法、营销策划等。
休闲度假山庄,依水而建占地 240 平方米的阳光 是所谓的“亚健康现象”。因此很多人闲暇的时候
b.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在成立“柳河风景区
餐厅 ,游客络绎不绝。随着当地旅游不断升温,风 愿意选择走进大自然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回 管理委员会”的同时,组建柳河旅游开发公司。通
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旅游 设、国土资源、环保等主管部门;改革创新这一管
因为柳河风景名胜区就座落在农场,管理部 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获得自身 理体制,要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协调处理好他们
对完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思考
对完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思考最近几年,旅游景区保护范围以内市场发生一些不和谐现象,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而管理体制不完善是最集中的表现。
下面主要思考完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措施,希望对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改革及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在开发和包括旅游景区资源的过程中,管理体制有重要影响,但当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面临着多头管理、各机构责权利划分不清等问题,导致旅游景区资源被闲置甚至破坏,制约景区发展。
因此,完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
一、明晰产权,确定监督管理主体的责权利完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第一项工作就在于产权的明晰。
具体来说,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旅游景区的管理、经营与监督主体,将各自的责权利范围划分清楚。
旅游景区的管理主体需要明确,不能同时将监管旅游景区的权利赋予多个部门,解决多头管理问题,避免发生相互推卸责任、争权夺利的现象。
笔者认为,一是要成立旅游景区协调规划管理局,它直属国务院,避免建设部门继续主持旅游景区的管理、监督,其他部门也不能参与管理景区;各省也要成立地方级的协调规划管理局,对当地旅游景区的经营事务进行管理;二是明确旅游景区的真实属性,被定性成风景名胜区的景区、公园等不能同时被称作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也就是旅游景区务必要确立身份,由协调规划管理局全权负责落实管理、监督等事务;三是协调规划管理局按照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经营主体并授权;在保证投入足够的资金保护旅游景区资源的前提下,经营者拥有对旅游景区的收益权,且经营者拥有旅游景区内的经营性项目,享有相关权利;协调规划管理局要负责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并监督旅游景区的经营情况。
二、管制票价,统一旅游景区票价制定标准旅游景区具备让当代人享受服务的社会价值,这决定了它的公益性质。
近年以来,很多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快速上涨,为预防经营者通过其垄断地位谋取超额的垄断利润,务必要加强对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管制。
一方面,通过管制门票价格确保旅游景区让公众享受普遍性服务,政府部门可采取低定价、优惠甚至免费等方式鼓励更多游客进入旅游景区,把旅游变成一种经常性的国民社会活动,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提高社会总体福利;另一方面,通过管制门票价格弱化对旅游景区所在地政府的经济激励,这对经营者更新旅游景区经营理念、拓展旅游服务领域等有利,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更多样化的服务,避免过度开发和使用旅游景区。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张沁(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旅游管理贵州贵阳550004)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296-01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改革的原因、积极意义和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从一定的高度提出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战略思考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口益明显,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管理人员、学术界以及业内广大人士关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很多建议,诸如景区经营权转让和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景区经营管理等。
不管何种建议,都集中说明我国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已日益突出,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第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金和生产要素总是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
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很多景区因为资金不到位,旅游资源处于低层次开发状态,造成资源很大浪费。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引进市场参与景区经营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为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缺乏资金的地方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闲置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老景区可以得到高品味包装,增强景区活力,加快旅游业发展。
第二,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
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下,政府既是景区的所有者,也是景区的经营者。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政府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明确权责,为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第三,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效率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景区、景点都是有体制,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管理都是接待型等计划经济的产物,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创新风景名胜区体制的探索探索与创新探索中创新创新中发展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地域表达方式,是根据国家的相关人员法规,以风景名胜资源的科学教育价值、观赏游览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富集度的可见度设立的一个特殊区域。
这个区域具有独特性、公益性、生态环境性、展示性和传世性。
如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地质公园合理利用,并促进该区域内生产、生活的企事业单位与居民的协调发展,践行好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风险问题。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通过仅约二十年的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之路。
一、历史的回顾(一)起步阶段(1985年8月——2021年1月)。
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是2021年元月,由xx批准设立授权的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早在1985年,当时的江津县委、县府~远瞩,在四面山林区实行封刀禁伐,同时提出“保护、利用、开发、管理”八字发展方针,为后来的四面山自然风光名胜区设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成立,为设立风景名胜区和开发新旅游产业,建立区级镇做了前期准备;1988年,撤销头道河乡(区辖乡),设四面山镇(区级镇),肩负起风景森林公园管理、发展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多重任务。
然而,四面山起步之初,管理经营上涉及有四面山镇政府、农业、水利、旅游、四面山森林经营所、四面山采育场等多个单位和单位。
管理政出多门、职权交叉重叠,管理体制非常“混乱”。
(二)发展阶段(2021年2月——XX年5月)。
2021年,江津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意决定》,实施“旅游驱动”战略。
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和分管旅游业的副市长为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江津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后来由市委书记任室主任,市长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市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元老负责人为成员)。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旅游行业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旅游休闲,景区发展避免不了,但在景区发展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不忍让人看到的现状:资源无法得到保护、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景区经营者随意破坏资源、政府部门监管不利等等,从这些方面出发,多方面分析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希望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让更多的部门、人们能认识到风景名胜对我们的重要性、相关性。
关键字:经济发展对策景区资源正文: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市场经济、旅游开发等多种因素对名胜风景区的管理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引风景区的发展是我们必经之路。
根据当前景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多头管理、责任划分不清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景区资源闲置,得不到合理的保护,规划无法完全实施,工作人员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虽然提高了规划及管理水平,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景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成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将从各方面对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进行问题分析,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1]1风景名胜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景区管理现状主要有两级设立、景区多重身份、体制不全,以下将是对主要现状的详细说明。
两级设立、属地管理:我国风景名胜景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景区实行的是属地管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管工作,但实际操作中,下级政府对景区无监管权,因此上级部门对景区就会存在强制性干预。
景区多重身份:这个现象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于,一个风景名胜区存在多重身份,例如:景区可能是自然保护区,也可能是森林保护区,有的则可能存在更多身份,因此,根据景区不同的身份,管理所属也不同,景区的经营活动因此也会受到多方影响。
法制不全:就目前而言,我国仅存在一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此条例于2006年颁布,它对景区各方面提出规范要求,但它的规定不够具体,没有对各级管理政府权、责、利进行明确,也没有对景区内经营商户提出合理具体的规定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共计7605字旅游景区管理论文:推进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中表现为党工委领导下准一级政府治理范式的确立。
但新体制仍有不足之处,表征为行政执法权的缺失与集中统一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问题。
**风景区可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现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确认与行政管理权的科学整合,为景区跨越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解读(一)**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概述自**风景区管理机构批准设立以来,就一直实行着风景区管委会与**镇政府在形式上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
一方面,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风景区管理机构暨管理委员会是句容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另一方面,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授权而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近年来,景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与句容“加速赶超、决胜小康”的愿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力推进**风景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景区管理权责分离、体制不顺的局面,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简析如何理解此次**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笔者认为,应当以全国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为背景,以《风景名胜区条例》为基本依据,着眼于行政法基本理论,在改革实践中寻求答案。
1.派出机构的授权背景。
《风景名胜区条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