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布理论基础 周超
讲讲肌内效贴布
讲讲肌内效贴布一些观看体育节目的朋友,在欣赏运动员精彩比赛的同时,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上贴着一些色彩绚丽的贴布。
随着网球运动员李娜在各大公开赛中的频繁精彩表现,她每次比赛中膝盖上缠着的黑色贴布也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这就是肌内效贴布,它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肌内效贴布,由日本医师加濑建造(KenzoKase)研发,于1980年首次问世,同时还研发出适宜的贴布使用技术。
这种贴布本身不具药性,一般不会有过敏现象,属于高接受度的低过敏性贴布。
它本身有一定程度的拉力,并且具有相当的防水透气特质,所以在贴扎后不会影响运动功能,限制活动。
而肌内效贴丰富多彩的颜色,主要是为了配合运动员在场上的服装以及提供心理支持,对于弹性本身并没有太多区别。
当在受伤肌肉部位贴上肌内效贴布后,皮肤受到肌内效贴布的牵拉,使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的间隙增加,从而促进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
它还可以帮助支持稳定关节,矫正姿势,提升运动能力等。
由于肌内效贴出色的止痛、消肿、促进循环的治疗作用,除运动员外在普通人及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普遍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骨科、神经科及内外科康复。
肌内效贴在应用时需要根据肌肉、软组织的走向,以及不同的贴扎需求来设计贴扎的方法,同时还有贴扎时贴布的拉力的变化,所以最好由专业的贴扎人员根据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后进行贴扎或是指导,才会有好的效果。
普通人在遇到软组织损伤、疼痛、姿势不良、水肿等问题时,如肌肉拉伤、腰椎盘突出、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甚至腰腹腿塑身、蝴蝶袖等美体都可以进行贴扎治疗。
贴扎治疗除了有良好的止痛消肿的治疗作用,可以在身体上保留2-3天,持续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猜您喜欢:小儿哭闹警惕肘关节脱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个常见疑问,您知道几个?测测您是否有颈椎病?--附颈椎病自测表踝关节损伤后康复锻炼宝典,请您收好。
4月14日下午、4月15日上午专家门诊停诊通知。
实验七 肌内效贴布
(病人站直,
貼布略拉張力,直接贴)。 腰痛慢性期:降低慢性疼痛為主(病人弯腰 將腰部肌肉伸到最長,貼布不拉張力,直接 貼)。
缓解疼痛
促进愈合
调整关节的位置 保护固定肌肉
改善循环
增加淋巴管回流,减轻水肿。
(三)增强关节稳定性,可防止因不正常肌肉收缩 所造成的关节异常,能调整筋膜,使肌肉机能正常 化,并增加关节活动度。
(四)刺激皮肤、肌肉,有镇痛的效果。
肌贴回缩力
先固定点,再顺贴后,肌效内效布产生的回缩力。
三、实验器材
运动贴布
四、实验步骤
1形 支持和放松肌肉。 痛点提位,镇痛作用。 最大保护固定,如软 组织受伤。
(2)贴布的黏性与弹性及粘胶的水波纹形状,通 过粘贴时胶布的密度差牵动皮肤的走向,增加皮肤 与肌肉之间的间隙,进而影响到皮下筋膜组织的流 向,让筋膜系统能够有足够的通透性与流通,促进 淋巴及血液循环,移除体内众多疲劳代谢物质、疼 痛产物、炎症反应的代谢物质、内部微小出血等,
同时可保持肢体的自由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痛点提高(X型或固定端在中点的I型贴布) 放松软组织(Y型贴布) 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一端为固定端
的I型贴布) 固定软组织(I型或O型贴布) 提供旋转力矩的螺旋形贴布或强力矫正关节 的I形贴布
颈椎病
案例1:长期低头工作者,引起颈肩疼痛。 解决:正确姿势、缓解疼痛
腰痛急性期:限制腰部活動为主
肌贴结构
三层:
一层是棉织布 二层是压克力胶
湿度30-40%,温度18-35度
三层是保护胶水的背亲纸
水纹波
(1)肌内效贴布具有伸缩性,它的效用主要是利 用贴布的黏弹性质与力学方向,配合肌动学及生物 力学的原理,针对特定的肌肉给予强化或放松治疗。
肌能系贴布的临床应用
波浪形的图案:类似于指纹;允许皮肤透气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肌能系贴布与传统贴布的区别
传统贴布(无弹性)
贴布与皮肤间交互作用力
• 拉力
• 方向 • 贴布的形状(剪法) • 贴扎次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拉力拉拖的力量
贴布与皮肤间交互作用力
• 粘着力:贴布的粘胶附着在皮肤的力量
– 粘胶太粘~过敏性增加 缺乏橫向力量 稳定性越明显较高 – 粘胶不粘~不易拉起皮肤稳定性较差 – 粘胶过期~容易产生残胶或过敏
• 应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力,或 单位面积上所受之垂直力量
• 切力: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
Kenzo Kase, D.C.(1942年生于东京 1979年发明肌能系贴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肌能系贴布的独特结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肌内效贴布使用方法,肌内效贴布贴法图解
肌内效贴布使用方法,肌内效贴布贴法图解肌效贴的作用在于支持和放松肌肉,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促进血液循环,最重要的是,它们还能减轻疼痛。
肌效贴帮助肌肉沿正确的活动平面移动,缓解肌肉和韧带的紧张。
将它和泡沫轴搭配使用,可以使肌肉获得最佳的放松效果。
肌效贴的适用区域肌效贴适用于感觉紧绷或酸痛的肌肉两端。
最常见的位置包括肩部周围、下背部、膝盖和跟健等。
当然,了解了肌肉的解剖结构后,你可以将它应用到任何位置。
使用方法示例手腕屈肌1.先量出需要的长度(手掌4/5到手肘内踝)。
2.并在腕关节的位置剪开呈Y字。
3.将边边的直角修剪成圆角,贴上去之后才不会因为摩擦而太容易掀起来。
4.并把背后贴纸撕成数段,方便你等一下做黏贴。
接着,对贴布施予轻度张力,往手掌两侧肌腹(Y字)拉开、贴上,再往手肘内踝方向慢慢黏贴。
注:记得黏贴开始前,要尽量伸展要黏贴的部位,让皮肤处于延展状态。
例如伸展手腕关节时可以让手指靠着桌角或墙壁,以达伸展效果。
最后,再补上第二条固定手腕用。
1.先测量绕手腕2/3圈的长度。
2.以手腕关节线为准,先对准贴布一半在手掌,一半在前臂,由一端掌侧往背后顺贴。
3.接着轮到手腕背侧时,在伸展动作下,让贴布有轻度张力贴在手腕关节背侧。
4.回到掌侧后顺贴完毕,记得绕完手腕一圈时不能重叠,以免影响循环。
完成!大腿肌群1.由髌骨下缘开始量长度到大腿2/3处,髌骨处贴布剪开成Y形。
2.尽量伸展髋关节。
弯曲膝盖后,将开Y处贴于髌骨上缘,并把Y 字贴于髌骨周围。
3.最后把直条的部分施予张力、贴上。
完成!小腿1.由足底(脚跟)开始往上量,到跟腱与肌腹交接处,可以先折个记号,2.再往上量到接近膝盖窝,肌腹段的贴布剪开成Y形。
3.在小腿的伸展动作下,由脚跟开始往上顺贴至阿基里斯腱与肌腹交接处。
4.腿腹开Y处则沿着小腿两侧,顺贴至膝盖两侧后方骨突处。
注:执行所有与肌肉相关的贴紮时,都要配合将肌肉伸展开的动作,主要目的是因为在黏贴上去时须将皮肤伸展开,贴上后才不会限制动作,让贴紮达到最佳效果。
肌内效贴布简介
肌内效贴布
1、原理:利用贴布在皮肤上产生皱褶,增加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增大皮
下空间,促进淋巴循环,带走导致疼痛的化学物质,解除疼痛。
2、功能:吸收机械力来保护身体;
支撑姿势及促进平衡能力;
帮助重建受外伤的组织;
稳定肌肉及脂肪,维持体温。
3、结构:由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纯棉布(不含乳胶及药性)加上罗纹状的低敏
胶组合而成。
4、贴扎时应考虑:肌肉的大小、动作的功能、肢体的活动度、治疗的位置、
治疗的目标、贴布的功用、贴扎的顺序。
5、各种形状的贴布功用:
I:促进肌肉收缩、强化动作或者放松大面积的肌肉
Y:放松肌肉
X:缓解疼痛
散状:消肿
6、贴扎顺序:散状→X→Y→I(动刀越多的贴布力量会弱些,作用会浅些,
所以越先贴)
7、贴扎流程:消毒→摆位→贴扎
8、知识基础:身体架构、肌肉走向、帮浦运动(机械回转运动)、淋巴按摩、
血液循环、肌肉放松运动及技巧、肌力增强技巧、运动效率提升、力学分析、相对运动、拮抗原理等。
9、基本使用要领:贴扎部位的彻底清洁与消毒;贴布剪裁的刀法要利落;贴
布的胶面避免接触水分与其他物质;尽量1-2次完成贴扎动作;不要过度拉扯贴布,初学者可以多使用贴布的自然拉力;使用中如有皮肤痒或红疹请停止使用;撕去胶布应顺毛发成长方向慢慢撕去;剪刀使用前后要用酒精搽拭去除残胶。
备注:勿在伤口上使用
贴扎后不影响做电疗及运动疗法。
肌内效贴的原理与应用
肌内效贴的原理与应用1. 肌内效贴的定义肌内效贴是一种通过贴在皮肤上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肌肉组织深处,以便药物更有效地吸收和发挥作用的医疗设备。
2. 肌内效贴的原理肌内效贴通过使用透明、柔软、有粘性的贴剂,将药物带入肌肉组织中。
其主要原理包括:2.1 透皮吸收肌内效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肌肉深层。
肌内效贴的粘度足够高,可以确保贴剂贴合皮肤,使药物成分在贴剂和皮肤接触的区域逐渐渗透进入肌肉组织。
2.2 血液循环肌内效贴的贴合度高,可以使药物成分在贴剂和皮肤接触的区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样,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2.3 肌肉吸收贴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贴剂与皮肤接触区域的毛细血管被肌肉组织吸收。
由于贴剂与皮肤接触区域较小,所以较快地被肌肉组织吸收和分发。
3. 肌内效贴的应用肌内效贴在临床医学和个人保健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疼痛管理肌内效贴广泛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将止痛药物贴在疼痛部位,药物可以迅速渗透到肌肉深处,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3.2 运动康复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肌内效贴能够辅助修复受伤的肌肉组织。
适当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以及减轻疼痛。
3.3 营养补充某些肌内效贴含有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贴剂输送到肌肉组织,辅助补充身体所需的必要营养。
3.4 皮肤问题治疗肌内效贴不仅可以用于药物输送,还可以应用于皮肤问题的治疗。
例如,对于一些局部感染性皮肤疾病,可将治疗药物贴在皮肤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
3.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肌内效贴也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例如,肌内效贴中可以含有神经递质类药物,通过贴剂的应用将药物输送到神经组织,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
4. 肌内效贴的优势肌内效贴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有以下优势:4.1 安全性高肌内效贴是经过严格的研发和检验的医疗产品,其使用安全性经过了较高的验证。
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报告
一、引言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表面贴上具有弹性的肌内效贴布,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稳定关节、促进康复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训内容1.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贴布的拉伸和固定,改变皮肤和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
2. 肌内效贴扎的操作方法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的肌内效贴扎方法。
具体包括:(1)贴布的剪裁:根据治疗部位和需要达到的效果,剪裁出合适的贴布形状。
(2)贴布的拉伸:贴布在粘贴前需要适当拉伸,以确保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
(3)贴布的粘贴:按照正确的方向和位置粘贴贴布,并确保贴布与皮肤紧密贴合。
(4)贴布的固定:使用贴布周围的皮肤进行固定,以防止贴布脱落。
3.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应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肌内效贴扎技术在以下方面的应用:(1)运动损伤的防护: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
(2)慢性疼痛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3)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如膝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4)姿势矫正:如颈椎前倾、骨盆前倾等。
三、实训体会1. 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治疗方法,但要想掌握好这项技术,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肌内效贴扎技术具有无创、安全、便捷等优点,适合在临床、康复、运动等领域广泛应用。
3.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贴布的拉伸力度、形状和位置。
4. 肌内效贴扎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运动康复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肌内效贴扎技术实训,我们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1.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肌内效贴-原理到实践
材料特性
• 棉布以及不含乳胶的纤维 • 延展性130%—140%(约与皮肤延展性相
当) • 透气、防潮、防水对温度敏感 • 皮肤耐受性高 • 摘取时无残留 • 不限制运动 • 可以粘贴数天乃至更长
原理
• 改善肌肉功能:调节肌筋膜张力,改善肌肉不平衡 • 减少循环受限的状况:淋巴循环、肿胀、僵硬等 • 改善姿势控制 • 支持关节功能 • 改善动作发挥 • 提高本体感觉 • 缓解疼痛:刺激机械感受器(闸门控制假说)
肌内效贴
目录
• 简介 • 原理 • 使用原则 • 应用
肌 内 效 贴 布 : K I N E S I O - TA P E
• 20世纪70年代由Dr. Kenso Kase发明 • 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在欧美使用
类型
• 肌肉贴 • 韧带贴 • 淋巴引流贴 • 疼痛贴 • 功能支持贴 • 纠正贴 • 筋膜调控贴
摘取时注意事项
• 可在淋浴后摘取更加容易 • 顺着毛发方向撕下 • 贴近身体撕下,高手拉贴布,另高手按住之下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增加或降低肌肉张力的贴法• 增加:由起点向止点粘贴 • 降低:由止点向起点粘贴 • 因此必须明确肌肉解剖起止点,切勿倒置!
上斜方肌紧张
• 上斜高肌降低张力,高标肌肉摆到拉伸位,由高点贴向起点, 高需预先拉长贴布
适应症
• 脑卒中后遗症、脊柱侧弯等 • 腰背部疼痛:腰背痛、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 • 肌肉损伤与不适:肌肉拉伤、肌纤维撕裂、肌张力改变、肌肉
萎缩、肌肉不平衡等 • 肩部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肩关节脱位、不稳等 • 关节损伤:韧带损伤、关节不稳、关节炎等 • 肌腱损伤:如腱鞘炎等 • 不良体态:驼背、脊柱侧弯、膝超伸、足内外翻、拇外翻等 • 淋巴回流受阻
KT 肌内效贴布疗法基础概念
2003年起,美国40所学院和大学均开设了肌内效贴布疗法的课程
临床应用KT的专业人员
`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认证竞技体育教练员,手法治疗师,医生,手工治疗师,护士
`2008年全世界有15万人获得KT 学会的认证
`全球80个国家有个24国际分支机构
波浪形的图案:类似于指纹;允许皮肤透气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康复性的
促进淋巴循环,消除肿胀,降低发炎反应
支持肌肉
消肿
矫正关节问题
止痛
减少痉挛与伤害
增加关节活动度
活化内生性止痛机制
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流动
减少过多发炎物质与热的堆积
降低发炎反应
进行相关训练康复之道
可针对痛点促进循环代谢
间隙矫正
`经过关节的地方,组织牵拉,贴布不拉
`产生张力
`将皮肤抬起来,增加皮下空间。
肌内效贴布—搜狗百科
肌内效贴布—搜狗百科
肌内效贴布(KINESIO)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
从运动贴布的功效而言,一般运动员所使用的运动贴布只能暂时止痛而缺乏治疗的效果。
运动员使用肌内效贴布,旧伤以及先前累积的肌肉疼痛可以好转,在伤害未痊愈却得继续进行练习得情况下,可以避免旧伤更加严重而再次引起伤害。
肌内效贴布被普遍应用于运动保健及防护上,使用者中大部分为运动选手,目前医学界也开始应用贴布于关节病的治疗上。
不常运动却关节疼痛的民众也可以经由肌内效贴布的贴扎,来舒缓疼痛,达到治疗的效果。
肌内效贴布是一种弹性贴布,近年来在国外的临床上逐渐受到重视,它本身并不是像传统膏药或药布是有药性,所以相较之下不容易会有皮肤过敏或适应不良的情形。
而它的最主要的神奇功效是来自於本身具有拉力与弹性的设计,无论是贴布本身上层的”布”或是下层贴於皮肤的”胶”,均依照生物力学以及生理机制设计出来的,因此品质的好坏对於治疗的效果影响甚大,例如本院康复中心皆采用进口最佳品质的贴布为患者贴札,力求最佳治疗品质与效果。
除了贴布本身之外,决定贴札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决定於治疗师的经验与技术,同样的一卷贴布,即使有样学样的贴札,看起来外观似乎相似,但对於治疗效果可能天差地远,更何况依照不同患者不同的症状所做的贴札时的”设计”与”微调”。
治疗师部需考虑到的有皮下筋膜组织、肌肉组织、关节、血液与淋巴循环、神经组织…等等的整体治疗观念与技术,才能发挥贴布的神奇治疗效果。
[1]。
肌内效贴布使用说明
肌内效贴布使用说明肌内效贴扎术是日本所发展出来的,最早应用于处理运动伤害,后来逐渐推广至一般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保健当中,纬来电视日本台的生活魔法家节目中也常常出现。
在台湾,经由物理治疗师、医师、运动员、教练、运动伤害防护师等的使用与好评下,不得不相信简单的一卷彩色贴布,让生活充满色彩。
肌内效贴布就是一种只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有弹性但不含药物的透气胶带,称做肌内效贴布,直接贴扎于身体表面进而达到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与改善骨骼、肌肉、筋膜系统功能,并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健康治疗与防护的新利器。
由日本引进的神奇肌内效贴布,是由日本医师Kenzo Kase1973年所创,近年来在台湾推出后,由于它具有十分快速的治疗效果,目前已在物理治疗界、体育界获得广泛的回响。
目前在许多医院的复健科,有越来越多物理治疗师会使用这样的治疗方式治疗病人,各位看看在SBL篮球联赛的比赛中球员身上一条条超炫丽胶带,就是肌内效贴布,千万不要以为那只是装饰用,许多球员没贴都会觉得全身不对劲呢!肌内效贴布与传统的运动贴布不同,最初运动贴布是由医师治疗落枕、肩酸痛、腰痛、筋骨伤害、耳鸣、目眩及便秘开始。
自从肌内效贴扎以后,才开始运用在运动伤害上。
肌内效贴布的特征是具保有伸缩性,并没有涂上任何药物,是近乎人体皮肤的伸缩率所设计的,主要利用的是它的物理性质,让我们的皮下筋膜系统正常化来改善我们的健康。
简单说,经使用肌内效贴布之后可增加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增加淋巴及血液循环,进而达到快速疗效,尤其是骨骼神经肌肉系统的问题。
详细说,看到这边大家可能一头雾水,“筋膜”是啥?筋膜跟肌肉与我们的健康有啥关系,筋骨酸痛不是贴一贴狗皮药膏、喷一喷肌乐就好了吗?了不起去找人按摩啰!各位看倌,正所谓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事实上,大部分的筋骨酸痛、运动伤害、坐骨神经痛、下背痛、肩颈僵硬等等骨骼肌肉系统的问题都不是只靠贴药膏、喷酸痛喷剂、抓龙、按摩、推拿或是一些奇怪的民俗疗法就会好了,纵使症状较为缓解,那也很短效,往往只是暂时抑制疼痛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源.日本的加濑医师认为我们人体有许多系统(骨骼肌肉、神经、淋巴、自主神经等等)的紊乱与异常皆与筋膜流动异常有关,因而提出所谓的流动筋膜病理学(Fluid Fascia Pathology)。
肌内效贴布理论基础 周超共50页文档
END
肌内效贴布理论基础 周超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Hale Waihona Puke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PPT肌内效贴技术
目录
• 肌内效贴技术简介 • PPT肌内效贴技术原理 • PPT肌内效贴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 PPT肌内效贴技术的效果评估 • PPT肌内效贴技术的未来发展
01
肌内效贴技术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肌内效贴是一种具有弹性、可塑性的贴布,通过粘贴在皮肤上,对肌肉和筋膜 等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调节,以缓解疼痛、改善姿势和运动功能。
实际效果展示
PPT肌内效贴技术可 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 情状况,提高患者的 认知情况。
PPT肌内效贴技术可 以显著缩短患者的康 复时间,减少患者的 疼痛程度。
PPT肌内效贴技术可 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 理效果,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
05
PPT肌内效贴技术的未来 发展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进步,PPT肌内效贴技术将实现 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肌肉状态
03
PPT肌内效贴技术的设计 与应用
设计原则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量身定制适合的肌内效贴设计
。
功能性原则
确保肌内效贴能够满足治疗和 康复的需求,有效改善肌肉和 关节功能。
安全性原则
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要确保 无创、无痛,避免对皮肤造成 刺激或损伤。
美观性原则
在满足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 ,尽量使肌内效贴的外观美观 ,减少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干扰
。制作流程01源自020304
评估需求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需求和 身体状况,为个性化设计提供
依据。
选择材料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肌 内效贴材料,确保满足功能、
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
设计图案
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出适合患 者的肌内效贴图案,注意考虑 个性化、功能性和美观性。
PPT肌内效贴技术ppt课件
拇内收
• 贴扎前处理 • 抑制拇指内收,促进
外展 • 摆位:腕关节背伸,
拇指充分伸展 • I形贴布:将贴布对半
裁减(宽度为2.5cm 左右),〖锚〗固定 于肱骨外上髁,〖尾 〗沿前臂背侧延展至 拇指甲缘 • I形“镂空”贴布:〖锚 〗固定于手背外侧, 拇指沿 “镂空”的洞穿 过,〖尾〗延展至掌
PPT肌内效贴技术
姿势调整
• 贴扎前处理 • 姿势矫正、调整 • 坐位 • 贴扎
PPT肌内效贴技术
腕下垂
• 贴扎前处理 • 促进腕关节背伸 • 摆位:肘关节伸直,腕
关节背伸 • 爪形贴布:〖锚〗固定
于肘关节外侧,沿前臂、 手背以多尾延展至手指 根部 • I形贴布锚固定于掌根 部,尾沿前臂自然或中 度拉力至肘关节内侧
20204318运用技巧适合放松紧绷肿胀肌肉对肌肉进行牵拉放松小腿肌20204319运用技巧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有止痛效果通过将四周的血液及淋巴进行引流到中心20204320运用技巧应用于骨折和软组织损伤20204321运用技巧将组织间液导引进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况类似于淋巴按摩感觉输入20204322运用技巧灯笼形适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拉伤20204323各种形状贴布的作用20204324拉力拉拖的力量可以影响整体皮肤及筋膜走向自然拉力肌肉贴布71020204325拉力拉拖的力量可以影响整体皮肤及筋膜走向瘢痕塑型30牵拉20204326拉力拉拖的力量可以影响整体皮肤及筋膜走向极大拉力关节矫正大于30当拉力大于30贴布的机械力大于自身的弹性力量
PPT肌内效贴技术
3.肩袖损伤
• 贴扎前处理
• 减轻局部疼痛,放松冈上 肌,稳定肩关节肌改善局 部循环
• 自然摆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文仁 亚洲物理治疗联盟理事长
肌内效贴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弹力、张力、应力、 切力及粘着力等。
∙弹力:为贴布被拉伸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即 向心力; ∙张力:贴布受到外力作用时本身具有的延展性,
即离心力;
∙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 抗力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力量;
摆位是指贴扎部位在贴扎时所摆放的体位。
肌内效贴扎的主要机制与其力学效应有关,如要
想放松软组织时,应该使肌肉处在拉长的状态,贴布回缩 的方向应与肌肉收缩的方向相反。
贴扎时肢体的摆位可有多种方案,常用的有:在拉
伸软组织的状态下贴扎;在软组织的自然状态下贴扎;在 缩短软组织的状态贴扎。
贴扎时的摆位是影响疗效的及其重要的因素。这是专
点促进循环代谢;当锚位于贴布两端,此时贴布提供最大固定效果, 依施予中段贴布的拉力不同,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做不同 程度的固定。
X型
贴布两端对半裁剪,中
间不裁剪,四个分支的尾 端贴布回缩朝向中间的锚, 此时可促进锚位置的血液 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止 痛的效果,也称为“痛点 提高贴布”。
九、拉力
水波纹宽度和正常相比的变化
一、自然拉力
指对贴布不施加任何外加拉力或仅施加<10%的拉 力。一般来讲,淋巴贴布自然拉力为0-10%,肌肉贴 布自然拉力为7-10%。初学者开始应用时,一般采用 自然拉力。
二、中度拉力
指对贴布施加1030%的拉力。一般来 讲,筋膜矫正10-20%, 软组织支持20-30%, 瘢痕塑形30%。
贴扎时间与贴布的凝胶种类有关。如为过敏体质,建议贴 扎层次不易过密,单次贴扎以24小时为限,且使用低敏系 列的贴布。如发生明显过敏应暂停使用。
毛发过多的问题 原则上在有毛发处贴扎时,应剃除毛发后再进
行贴扎。
贴布脱落的处理 将贴布两端剪成圆形可有效预防贴布角的掀
起。若贴布尾端掀起,可将掀起部分剪掉,重新 修剪尾端与皮肤贴合。若贴布的锚掀起,贴布失 去力学固定点,应重新贴扎。
贴扎五字诀:
量
剪
撕
摩
贴
◦ 贴扎五字诀:
量:先确定是贴在伸长、中立或者缩短的肌肉长度再剪
剪:选择适当的形状和修边角 撕:撕开背衬纸,尽量在不触碰胶的情况下,移除背衬纸 贴:不拉伸状态下,贴上锚端
适宜的姿势下,以适当的拉力平贴于皮肤上 不拉伸状态下,贴上尾端
摩:热感胶,贴上之后沿同方向多摩擦几次,增加贴服性
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应用贴扎技术的差别所在,也是贴扎 技巧极为重要的一环。
据报道单次贴扎最长可达5天,一般持续贴扎1-3 天,过久贴扎贴布弹性下降会导致作用减退。
在夏季、大量出汗、对材料过敏或贴于暴露在外面的 部位时,也应适当缩短更换的周期。
有时出于特殊的需要,贴扎时间可更短,如在竞技运 动中,当场使用促进贴法,运动后即换成放松贴法。
∙切力:为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 牵动皮肤皱褶走向;
∙ 粘着力:贴布的粘胶附着在皮肤上的力量。
∙贴布的伸缩能力:缩短5-10%,伸长130-150%。
通过粘贴时的胶布的密度差牵动皮肤的走向,增加皮
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进而影响到皮下筋膜组织的流向, 让筋膜系统能够有足够的通透性与流通,促进淋巴及血液 循环。
根据贴扎目的及贴扎位置的解剖特点的不同,肌 内效贴布有多种剪裁方法,常见的有:
I型
Y型
爪型
X型
O型
灯笼型
贴布不剪裁,依需求决定宽度及锚的位置。当锚贴好后,其余贴
布均朝同一方向回缩,此时贴布对于软组织提供但一方向的强大引导
力量,可作为引导筋膜、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等应用。
当锚位于贴布中点时,两端贴布向中间方向回缩,此时可针对痛
•神经型 •结构型 •微循环型
神经型:
大部分的慢性疼痛及急性神经损伤。如: 腰肌劳损,脊髓相关的疾病等。
微循环型:
大面积的淤青、肿痛等。
结构型:
Stretch the Tape not the Tissue 拉伸贴布,不伸长部位
1.刚开始贴布不要拉到极限 2.贴布的两端没有拉伸 3.贴布的拉伸率或者组织部位的 扩张幅度依据诊断的原理 4.贴的过程中不用碰到胶面 5.贴完后回到正常姿势,
O型
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对半裁剪,也就是两个Y型的合
体,由于贴布两端均为固定端,故稳定效果良好,中段对 半裁剪的贴布则能维持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
灯笼型
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裁剪为多个分支,也就
是两个散状型的合体。由于贴布两端均为固定端, 故稳定效果良好,中段散状型裁剪的贴布则能促 进淋巴引流,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瘀血。
贴扎的次序等。
∙另外,局部皮肤状态、皮下脂肪厚度、贴扎环 境等也会影响贴扎疗效。
谢谢大家!!!
贴布不起皱纹。
Stretch the Tissue not the Tape 伸长部位,不拉伸贴布
1.选取患者适当的初始以及贴扎体位。 2.贴布的拉伸率或者组织部位的扩张幅度 依据诊断的原理 3.贴的过程中不用碰到胶面 4.贴完后回到正常姿势,贴布必须起皱纹
Stretch the Tape and the Tissue
Y型 贴布一端对半裁剪,另
一端不裁剪。此时两分支 尾端贴布的长度及夹角会 影响回缩向固定端的回缩 分离。该型贴布可调整肌 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代 谢,适用于放松紧张肿胀 的肌肉,或促进协同肌收 缩,或包绕特殊结构时使 用
散状型
即爪形贴布,贴布剪裁为多支分支,借由较多分支贴
布牵动皮肤所产生的池穴效应,以及贴布皱褶产生的方向 性,将组织液引导向最近的淋巴结,用于消除肿胀,促进 淋巴液、血液循环。尾端贴布需包覆水肿的肢体或局部, 可以重叠较差的网状贴扎强化引流效果。
既拉伸贴布,又伸长部位
1.刚开始贴布不要拉到极限 2.选取患者适当的初始以及贴扎体位。 3.贴布的两端没有拉伸 4.贴布的拉伸率或者组织部位的扩张幅度 依据诊断的原理 5.贴的过程中不用碰到胶面 6.贴布是否有折依具体情况而定。
∙包括贴扎者对患者的评估、局部的解剖结构与 生物力学分析;
∙贴布的剪裁形状,病人的摆位; ∙贴扎时贴布延展的方向; ∙贴布回缩的方向、施加在贴布上的拉力、多层
增强关 节稳定
性 势
临床 作用
减轻水 肿
训练软 组织
放松软 组织
支持软 组织
姿势
疼痛
作 用
软组织
循环, 肿胀
锚 指贴扎起端,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尾 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离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或
称尾端;
延展方向 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 回缩方向 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
洗澡与出汗问题 肌内效贴布有较好的防水性,洗澡时若水温不高、使用
淋浴且时间较短,浴后可用毛巾、纸巾吸干表面水分,无 碍贴布的正常使用。但出汗属于内生水,加上温度上升, 容易导致凝胶变性和脱胶,故大量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贴布。
贴布过敏性问题 贴布的过敏性与个体体质有关,也与贴扎部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