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I1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1 课程背景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系统地介绍化学工程原理、原则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理解化工过程的原理和工艺流程,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化工工程问题。

1.3 课程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 化学工程基本概念和化学工程计算基础
- 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
- 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 传递过程和传递方程
- 热平衡和传热过程
- 质量平衡和传质过程
- 化学反应工程和反应动力学
- 化工流程和装备
二、教学方法
2.1 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讲义配套进行,实践操作部分主
要通过实验课和工程实践进行。

2.2 教学手段
- 理论讲授:采用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和工程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地观察,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课程内容包括化工基本理论、化工过程综合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工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使学生熟悉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化工基本理论1.1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与速率方程- 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态1.2 物理化学基础- 热力学基本原理- 混合物热力学性质- 相平衡与相图2. 化工过程综合设计2.1 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 传热、传质、传动基本概念与数学模型- 传递过程的控制方程2.2 化工反应器设计- 反应速率与反应器类型选择- 反应器设计与优化2.3 流程流动与分离-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与控制方程- 分离技术与设备选择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等。

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实践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考核要求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查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4.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参加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材参考1. 《化工原理导论》,李鸿翔,化学工业出版社2. 《化工原理与计算》,王志刚,化学工业出版社七、参考资源1.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术期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与实践案例。

2. 相关化工工艺软件:ASPEN、HYSYS等。

八、学习建议1. 加强课前预习,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 多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于化工原理的理解;3. 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4. 注重课程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培养应用能力;5. 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题。

《化工原理实验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实验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实验1》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1901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1实验总学时数/学分:15/1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教研室:化工教研室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实验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化工实验装置的结构、流程及常用仪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和教科书相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如遇到数据异常,仔细找出原因,并始终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必/选做序号1 雷诺与机械能衡算方程验证实验 3 必做2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3 必做3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 3 必做4 空气-蒸汽给热系数测定实验 3 必做5 过滤实验 3 必做合计15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雷诺与机械能衡算方程验证实验1.实验内容(1)流体在管内流动的类型;(2)不同流动型态的雷诺准数;(3)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4)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定量关系;(5)流体压力降与流量定量的关系。

2.实验要求(1)了解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的流型;(2)掌握不同流动型态的雷诺准数的测定;(3)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机械能衡算方程;(4)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定量关系;(5)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压力降与流量定量的关系,流体流经截流件、弯头的压力降;(6)每个实验小组6-8人。

实验(二)流体流动阻力实验1.实验内容(1)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引起的阻力损失及阻力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变化规律;(2)不同管径的直管λ与Re的关系;(3)差压传感器的正确使用。

化工原理I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I1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 课程描述:本门课程的内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以三种传递原理为主线, 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传递速率等基本概念为理论依据,掌握典型单元操作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进行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讣、操作及选型的计算,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2. 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主要讲授流动流动及输送设备、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及其设备以及传热原理、计算及设备设计等内容。

采用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主,辅以同学们课外练习和文献资料的查阅等开展课堂讨论。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在学习此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例如《物理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化工制图》及《计算机基础》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讣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并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最终U标是培养学生建立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以不断适应专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具体如下目标:(1)能够将化工原理知识应用到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研究(2)能够针对具体的化工单元操作分析其中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传质分离过程(3)能够针对具体的化工过程分析其中的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动量传递(4)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化工过程,并用图纸、报告或程序呈现设计成果(□)具有对化工单元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三、学习要求《化工原理》是一门涉及到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和经济等诸多学科的专业基础性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山理科思维向工科思维的转变,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工程概念。

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在工程设计中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环保。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论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章:引言- 化工原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化工原理与现代化工产业的关系- 化工原理的学习方法和途径2. 第二章:质量守恒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质量守恒的连续性方程-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工领域的应用3. 第三章: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能量守恒的热力学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在化工领域的应用4. 第四章:物质平衡原理- 混合物质平衡的表述与应用- 化工反应平衡的物质平衡方程- 物质平衡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5. 第五章:动量守恒原理-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与应用-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 动量守恒定律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6. 第六章:传质原理- 传质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线性传质模型和非线性传质模型 - 传质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7. 第七章:传热原理- 传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热传导方程 - 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传热过程在化工中的应用8. 第八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优化化工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互动,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4.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进行化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设计,提高其综合运用化工原理的能力。

5.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验考核,考察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评审和评分,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工计算和分析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设计、工艺研究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1)了解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化学反应、热力学和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熟悉常见化工流程和装置,并能进行基本的工艺设计;(4)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的基本知识。

2. 实践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化工计算和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进行基本化工实验的能力;(4)培养学生进行工艺设计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化工原理基础(1)化工原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化工原理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化工工程中的作用;(3)化工原理与化工工艺的关系;(4)化工原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化学反应原理(1)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2)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3)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4)常见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分析。

3. 热力学原理(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函数;(3)物质的相变和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4)化工热力学计算方法和实例。

4. 质量和能量传递原理(1)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质量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3)能量传递的机理和计算方法;(4)质量和能量传递的实例和工程应用。

5. 化工流程与装置(1)化工流程的概念和分类;(2)常见化工流程的原理和特点;(3)化工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化工流程和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实例分析。

6. 化工安全与环保(1)化工安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常见化工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3)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方法;(4)化工安全与环保的法律和政策。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1)讲授: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结合多媒体辅助,全面系统地传达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化工原理1课程大纲

化工原理1课程大纲

《化工原理Ⅰ》课程(双语)教学大纲一、《化工原理Ⅰ》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9130110(二)课程英文名称: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Ⅰ(三)开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四)课程性质:每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运用若干单元操作技术来处理某些化学反应从原料到加工成产品的过程的总和。

化工原理课程是讲述化工生产过程的单元操作及所用设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都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属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

(五)教学目的:本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及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化工设备和过程具有一定的操作、调节能力;同时逐步掌握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和典型设备的选型计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个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主要计算方法、完成化工过程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主要工艺尺寸或性能。

在开此课前应先开设数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与化工制图等课可以同时开设,为后面化工工艺学课打下基础。

(六)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关系,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流体的流动现象;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管路计算;流量测量。

3.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的结构、原理、气缚现象,离心泵基本方程式;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及特征曲线;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与安装高度;离心泵的工作特点与流量调节;离心泵的类型及其选择;其它类型泵;气体输送设备。

4.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过滤。

5.传热:概述,传热的基本方程式;热传导;对流传热;传热过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换热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时数:68学时学分数: 4 学分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绪论 4 4流体流动18 18流体输送机械12 12非均相物系的分离16 16传热16 16总复习 2 2合计68 68 (八)教学方式课堂教授、多媒体教学。

《化工原理(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1)》教学大纲适用四年制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专业(参考时数:48学时)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化工原理(1)》课程作为学科必修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由“理”过渡到“工”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是《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三传”(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基础理论、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和工艺计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化学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设计能力和模拟优化能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在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基础等先修课程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开课的有化工原理实验,后续课程有化工原理(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及食品机械与设备、发酵工程、制药工厂设计、生物分离工程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计算;2、能合理选用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中的常用设备,并能对已有的单元操作设备和相关工艺进行合理化校核或改进。

四、课程内容绪论1、化学工程与化工单元操作;2、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与任务;3、因次及单位换算;第一章流体流动1、概述2、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流体的压力、粘度;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液柱压力计;4、在管道内的流体流动:流体的流量和流速、流体的稳定和不稳定流动、流体流动的总物料衡算、流体流动的能量衡算;5、管道内流体流动的阻力:流体流动的类型、边界层概念、流体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阻力、可压缩时流体流动的阻力、管内流体流动的流速分布;6、管路计算:管路计算;7、流量测量:流量测量;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1、概述2、液体输送设备:离心泵、其它类型泵;3、气体压缩与输送设备:离心式通风机、鼓风机及压缩机、旋转式鼓风机及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真空泵;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固体流态化1、概述;2、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的特性、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通过床层的流动;3、沉降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4、过滤: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速过滤与先恒速后恒压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5、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基本概念、沉降离心机和分离离心机、过滤离心机;6、固体流态化:流态化的基本概念、流化床的主要特性、流化床的操作范围、提高流化质量的措施、气力输送简介;第四章传热1、概述: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工业换热方式和典型传热设备、稳定传热和不稳定传热;2、热传导:基本概念和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圆筒壁和平壁的稳定热传导;3、对流传热概述: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机理;4、传热过程计算:热量衡算、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和总传热系数、传热温度差及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总传热速率方程及其应用;5、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对流传热过程的量纲分析、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壁温估算;6、辐射传热:热辐射的基本概念、斯蒂芬—波尔次曼定律、克希霍夫定律、两物体间的辐射传热、热损失;7、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型、各种间壁式换热器的比较和传热的强化途径;第五章蒸发1、概述:2、蒸发器的类型:自然循环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液膜蒸发器;3、蒸发器的选用与设计原则:选用与设计原则;4、蒸发过程计算基础:蒸发过程中的温度差损失、蒸发器的传热系数、溶液的稀释热和热含量浓度图;5、单效蒸发计算:单效蒸发物料衡算、单效蒸发热量衡算;6、多效蒸发:多效蒸发流程、多效蒸发的最佳效数、多效蒸发计算;7、蒸发设备的附属装置:除沫装置、冷凝器和真空装置;六、学时分配(二)实验部分由《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规定。

化工原理Ⅰ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Ⅰ1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Ⅰ-1》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Ⅰ-1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学时:总学时56,实验学时4,上机学时44、学分:3.5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6、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7、大纲执笔: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刘瑾8、大纲审批: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9、制定(修订)时间:2006年9月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学科中的基础部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骨干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化工生产中以物理加工为背景,具有共同规律的各种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与操作原理;研究单元操作及其典型设备的有关计算;寻找适宜的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的方向及改进设备的途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单元操作的基础理论;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与操作的有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从工程实际出发,运用工程观点从多种角度,尤其是经济角度考虑技术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化工原理是一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技术基础课程。

是学生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后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

2、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其他教学环节,如习题课、演示课、CAI、电化教学、实验教学、计算机仿真。

学生应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通过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方式,以及后续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来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

3、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 理论教学绪论2学时1、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关系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化工工艺学与化学工程学的性质;单元操作的任务2、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内容基础理论;典型单元操作;相关课程3、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基础概念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单位换算和公式转换;平衡关系;过程速率;经济效益基本要求: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及任务《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极为重要的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典型设备以及有关的化学工程实用知识。

并能用以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中的一般问题。

以便对现行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使设备能正常运转,进而对现行的生产过程及设备作各种改进以提高其效率,从而使生产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及从事化工专业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后续课程为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有机化工、石油炼制等专业课程。

三、教学总体要求基本概念:流体流动、输送机械、沉降、过滤、传热、精馏、吸收、干燥等。

基本知识: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一般单元操作的操作能力、典型设备计算选用能力、因次分析法、实验测定法等重点:流体流动、传热、精馏、吸收等难点:阻力计算、对流传热计算、吸收速率计算等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环节多,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上机操作、实验等不少于36课时,课程设计不少于60课时。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分为了解、理解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一般为扩展知识面,知道即可;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掌握定律、计算、结构和方法;熟练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课程教学总学时数144学时(不含课程设计60课时),其中实验36学时。

二、教材与教学环节1、参考教材: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李云倩编《化工原理》2、授课内容以教材为主,教材担负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

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并要注意加强导学。

化工原理Ⅰ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Ⅰ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Ⅰ课程教学大纲《化工原理Ⅰ》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4210061适用专业:化学制药技术总学时数:56学时学分:4学分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基础技术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化工生产中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或选型)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传递速率、经济核算为理论依据,掌握化工生产中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或选型)方法。

2.掌握各种单元操作过程的本质,使之在影响因素众多的实际问题中能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提高学生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生产过程的讲授,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单元操作有更深刻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一、《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三、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四、单位制及单位换算。

2、重点、难点23一、直管阻力的计算。

二、层流流动时阻力计算:摩擦系数、哈根一泊谡叶方程。

三、湍流流动时阻力计算:管壁粗糙度、摩擦系数图。

四、流体在非圆形直管内的阻力计算、当量直径。

五、局部阻力计算:当量长度法、阻力系数法。

第五节管路计算一、简单管路的设计计算和输送能力核算。

第六节流速和流量测量一、毕托管。

二、孔板流量计。

三、文氏流量计。

四、转子流量计。

2、重点、难点重点:柏努利方程式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简单管路的设计计算。

难点:湍流时的阻力计算;简单管路的设计计算和输送能力核算。

3、教学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2)理解流体流动的质量衡算和机械能衡算概念,熟练掌握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化工原理I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I英文名: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课程号:0817********周学时:3学时学分:3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是一门工科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课程,并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由理及工的作用。

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化工生产中的各主要单元操作及典型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包含多媒体仿真实验)等环节、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有如下基本要求:1、熟悉和掌握单元操作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典型设备。

2、学会根据生产、科研要求和物料性质,以及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去选择单元操作和设备。

3、根据所选定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进行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4、要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调节,了解强化和优化单元操作过程的途径。

通过《化工原理 I》及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量传递(流体流动)、热量传递的基本理论,掌握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基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物理加工过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熟练进行相应单元操作的工艺计算,并了解相应单元操作的设备结构和特点。

一、教材信息《化工原理 I》:姚玉英、夏清、陈常贵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教学安排共17周。

理论课每周3学时。

理论课主要内容:(一)绪论 0.5学时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学习要求。

(二)流体流动 17.5学时1、基本概念:流体的性质、连续介质模型。

2、流体静力学及其应用:静止流体所受的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力差测量上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门课程的内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以三种传递原理为主线,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传递速率等基本概念为理论依据,掌握典型单元操作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进行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操作及选型的计算,并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主要讲授流动流动及输送设备、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及其设备以及传热原理、计算及设备设计等内容。

采用以多媒体教学形式为主,辅以同学们课外练习和文献资料的查阅等开展课堂讨论。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知识面广,在学习此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知识,例如《物理化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化工制图》及《计算机基础》等。

二、课程目标
- 4 -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并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建立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以不断适应专业飞速发展的要求。

具体如下目标:
(1)能够将化工原理知识应用到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描述、分析与研究
(2)能够针对具体的化工单元操作分析其中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传质分离过程(3)能够针对具体的化工过程分析其中的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动量传递
(4)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化工过程,并用图纸、报告或程序呈现设计成果
(5)具有对化工单元进行优化设计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化工原理》是一门涉及到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和经济等诸多学科的专业基础性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由理科思维向工科思维的转变,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建立工程概念。

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在工程设计中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环保。

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

四、教学进度
- 4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参考教材:姚玉英主编. 化工原理.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2、主要参考书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名斋编. 化工原理(第二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 化工原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谭天恩,麦本熙,丁惠华编. 化工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 4 -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