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背景1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经济危机的打击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答案:A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

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慕尼黑阴谋B.德国进攻波兰C.德国进攻苏联D.日本偷袭珍珠港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9月C.1939年9月D.1914年12月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

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

”签署该命令是为了()A.突袭波兰B.进攻苏联C.偷袭珍珠港D.包围斯大林格勒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39年9月,答案C2.【答案】A【解析】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故选A。

一、二战资料

一、二战资料

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参战方协约国▪美国▪比利时▪大英帝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纽芬兰▪新西兰▪南非共和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王国▪葡萄牙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

反法西斯国家: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波兰、南斯拉夫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法国等47个国家。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根本原因由于一战战过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直接原因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九下历史《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时间:1914—1918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
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美国、中国等
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说明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6、战场:欧洲、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
7、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飞机、坦克、毒气、远程大炮。

8、转折: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9、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0、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11、影响:
(1)一战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2)改变了国际格局。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与事件经过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被誉为二战中最残忍的一幕。

它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当时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并对中国平民和士兵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性侵和掠夺。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人权灾难。

一、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背景下,其起因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中国的清朝以及之后的民国政府相对薄弱,国内处于割据的状态。

这给日本提供了机会,他们利用这种混乱局势并以扩张军国主义为借口,试图实现对中国的完全统治。

二、事件经过1. 日本侵略南京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当时,中国的首都是南京,而南京正好是连接北方和长江流域的重要交通要道。

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上海,并向南京逼近。

2. 南京城被围困1937年11月中旬,日本军队发起对南京的总攻击。

南京城陷落后,中国军队及大部分市民撤退,留下了一部分仍然想要保卫南京的士兵和平民。

3. 大规模屠杀和性侵进入南京后,日本军队对南京城内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性侵。

据估计,有几十万人被杀害,包括老人、妇女、儿童以及无辜的男性。

同时,南京市内也发生了大量的强奸和性虐待行为,许多妇女被迫成为慰安妇。

4. 掠夺和破坏与暴行行为并行的还有对南京市的掠夺和破坏。

日本军队洗劫了南京市内的财产和文化遗产,大量文物被抢走。

南京市内的房屋、商店和建筑物也被纵火焚烧。

5. 报道和国际反响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愤怒。

当时在南京的外国记者通过报道揭示了日本军队的暴行。

这些报道以及留下的照片和电影记录成为后来审判和调查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证据。

6. 日本战犯被起诉二战结束后,南京大屠杀的战犯开始接受审判。

1946年,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南京大屠杀负责人进行了审判,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松井石根。

他们被判有罪,并受到相应的处罚。

总结: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它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痛苦。

第24讲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第24讲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影响 (1)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成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中的重要-极,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 的发

原因 二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表现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 新经济 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知识拓展
世界现代政治格局的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
案例分析
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但没有解决列强之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1999年,以美国为首
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的北约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

苏联的发 展于改革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背景 冷战局面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表现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项目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拉丁 美洲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召开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第一次亚非会 议,即万隆会议
内容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 世界和平的精神

二战一段隐藏的历史 有五万美军曾当逃兵

二战一段隐藏的历史 有五万美军曾当逃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二战一段隐藏的历史有五万美军曾当逃兵
导语:战场恐惧导致逃兵增多 1941年12月美国参加二战时,仍有数千名一战老兵尚未从上一场大战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

参加二战后,为消除心
战场恐惧导致逃兵增多
1941年12月美国参加二战时,仍有数千名一战老兵尚未从上一场大战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

参加二战后,为消除心理疾病可能对战斗力的影响,精神病医生设法让超过170万人延期入伍。

但在参战后的头几个月,美军中便不断出现逃兵,1942年5月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陆军中有2822人当了逃兵。

随着1942年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持续时间很长的大兵团作战展开,逃兵现象也逐渐增多。

为此,美军紧急增派心理护理分队前往战区,帮助受精神创伤的士兵返回前线。

1943年,美军还分发了一本名叫《战斗者心理学》的小册子,作为士兵们心理健康的指导,其中着重介绍如何克服战场恐慌情绪。

除了恐慌原因外,也有一些官兵出于反战原因而当了逃兵。

美国逃兵肆虐巴黎
1944年6月6日,以美军为主的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一些美军士兵却利用登上欧洲大陆的机会集体当逃兵。

巴黎解放后,逃兵们还组织起犯罪团伙,同巴黎黑社会相互勾结,把一个前所未有的犯罪浪潮带到了巴黎。

当时出现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面:盟军在欧洲同希特勒的军队作战,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在打击威胁欧战胜利的逃兵团伙。

流窜巴黎的这些美军逃兵高度组织化,武装到牙齿,他们利用自己的美军军装为掩护偷运武器,伪造通行证和劫持车辆,然后在黑市上
生活常识分享。

人教版初中历史7第二次世界大战1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7第二次世界大战1PPT课件
实行军事占领及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是( D )
5.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 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 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 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 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 要贡献。”—胡锦涛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讲话
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
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欧洲战争 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转折点。
11、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
广岛
长崎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 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
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
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C )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3.下图为丘吉尔在1940年5月就任首相时的演讲。请问丘吉
尔所说的“胜利”是( B )
一、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1、背景: (1)德国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国家:1938年9月,德、意、英、法。 3、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4、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扩张,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 并尽可能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一战二战的异同

一战二战的异同

一战二战的异同1、一样点〔1〕背景:①根本原因一样: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开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②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出现了军事对峙集团〔2〕影响:①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②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③也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开展。

④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前四点为重点记忆,后四点了解即可】⑤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⑥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开展⑦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幅员;⑧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2、不同点〔1〕背景不同: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不断制造战争危机;巴尔干地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而成为战争的火药库。

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双方进展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与之相反,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人民,进展的是以打败法西斯、争夺人类平安、社会进步为目的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爆发过程:一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二战①经济危机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②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③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爆发世界大战。

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3〕规模结果:“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3〕影响不同:一战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战争灾难,尤其是人类心灵产生消极的影响。

战后所建立的新秩序仍然表达大国压迫小国、强国控制弱国的帝国主义原那么;二战不仅打败了法西斯主义,更教育了世界人民,使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所建立的战后新秩序多的倡导和平、民主、独立的原那么,对战后世界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

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

选修3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4课 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全面爆发
二战的经过(分四个阶段)
德国 突袭 波兰 德突袭苏 日偷袭珍 珠 港 德国进 攻斯大 林格勒 德国投 降、日 本投降
德英 意法 日美 扩绥 大靖 战政 争策
爆 发
扩 大
转 折
结 束
雅 尔 塔 体 系 形 成
英法 对德 宣战
美苏参战 二战达到 最大规模
整合1、2、3节(复习回顾):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
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 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3、现实原因(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 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其他原因: 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
中、斯 、阿等 战 役
召开会 议、全 面反攻
(一)二战的全面爆发——欧洲战场
1、德国突袭波兰(1939、9、1, 白色方案 ) 2、英法对德宣战(1939、9、3)——二战全面爆发 3、苏联趁机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占领波兰东 部 4、波兰迅速沦陷(1939年9月底) 波兰迅速覆亡的原因
② 1940年9月上旬,希特勒下令将空袭重点转向伦敦 等大城市。英国乘机扭转战局。
③1940年9月17日,被迫下令不定期推迟实施“海狮计 划”。
(3)不列颠之战德未能达到目的的原因
英方: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方: 空军数量处于优势,但在他国领土作战, 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4)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①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②使得德国转而进攻苏联,使德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 境地。 ③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④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鼓舞 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

世界大战:一二战的历史背景1914年至1945年的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和血腥的时期之一。

在此期间,发生了两场重大的世界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次战争的起因和背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世界局势。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始于1914年,起初只是欧洲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但随后迅速演变成全球性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 帝国主义的竞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个大国开始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帝国主义竞争愈演愈烈。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贸易市场不断地扩张势力范围,这导致了欧洲列强间的紧张对立。

2. 军备竞赛:各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尤其是德国崛起后,其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引起了法国和英国等国的警惕,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3. 各国联盟体系的形成: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平衡欧洲力量,各国纷纷建立了军事联盟。

在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大国已经形成了两个对立阵营,即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和以法国、英国、俄国为主的协约国。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极为惨烈,几乎所有的大国都卷入其中。

经过四年的战斗,直到1918年才结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为接下来的世界秩序埋下了伏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条约和战后的经济衰退使得国际秩序不稳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 经济危机与民族主义抬头:在大战后的经济衰退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经济困境和失业率上升,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并与极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2. 苏联的崛起与冷战的开端:苏联在经历了内战和工业化进程后,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二战中的战争背景

二战中的战争背景

二战中的战争背景
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不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
破坏和人类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二战发生的背景复杂多样,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
阐述二战中的战争背景。

一、政治背景
(这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展开写,介绍二战前各国的政治形势,
包括德国的纳粹党上台、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的崛起、日本帝国主义
的侵略活动等等)
二、经济背景
(这部分可以介绍战间期各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全球经济危机
的影响,导致了国际贸易的紧缩和资源分配的紧张局势)
三、社会背景
(这部分可以描述二战前各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包括德国因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产生的民族主义情绪、意大利及日本的军国主
义氛围的兴起,以及战间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传播)
四、文化背景
(这部分可以介绍二战前各国文化的多元化和冲突,例如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的崛起、波普艺术的流行,以及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
化的碰撞等等)
总结
二战中的战争背景是复杂多样的,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强权主义和侵略行为,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共同培育了二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了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从二战中的战争背景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繁荣的世界。

二战的转折1

二战的转折1

• 北方 列宁格勒 一个装甲集群 • 中央 莫斯科 两个装甲集群 • 南方 乌克兰 一个装甲集群
太平洋战争
•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有哪些? •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对二战有什么影响? • 试分析日本偷袭美国后的利弊?虎虎虎
• 2,403人阵亡 5艘战列舰被击沉 3艘战列舰受损 3艘巡洋舰被击沉 3艘驱逐舰被击沉 188架飞机被摧毁 155架飞机受损
•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美军 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 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
• 海军: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 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 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 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日本整个二战期间 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 潜舰艇建成下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苏德战争(1941-1945)
两国领袖
两国将领
探究
• 希特勒为入侵苏联做了哪些准备?苏联也 进行了什么准备?
• 德国入侵苏联的代号为?兵分几路?目标 什么地方?作战重心是在哪一路?
• 巴巴罗萨开始于哪一天? • 苏联初期巨大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 飞机被击落 55名飞行员阵亡 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 9名潜艇乘员阵亡 1名潜艇乘员被俘
• 德国在欧洲的得手刺激 • 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和物资丰富 • 大好时机 •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损害美英利益 • mei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英对
日本实行贸易禁运,成为日本冒险偷袭的 导火线
• 1941年太平洋爆发前,日本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美国是 2000多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年产弹药可达50万吨, 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工业潜力在开战前还没有激活.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轮冲刺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1.(2018 年滨州期末)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 机期间,至少有 25 封信的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 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 13 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2)表现: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但地位相对削弱。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 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3)意义:①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针对训练 3.(2018 年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 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纲点击
焦点访谈
纠错必记
知识网络
课时作业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1945 年联合国成立时,成员国主要是美洲、欧洲国家; 后来,随着亚洲、非洲等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成员 国的分布状况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而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大多属 于第三世界,A 项正确;材料说明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增加,而非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与经济区域 化,故 C、D 两项错误。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阶段1(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阶段1(选)

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②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 采用“闪电战”,战术先进; ③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 兰孤立无援; ④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黄色计划路线
• 二战时,德军成功地 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 法国,并制订了严密 的作战计划——— “黄色”计划。然而 情报泄密,但就是这 份泄密的绝密情报成 为德国牵着英法鼻子 走的“辔绳”,因为 德国就势成功地设置 了一次情报战骗局。 西欧的战败,把残余 英法联军推向了死亡 之角——敦刻尔克。
1940年5月10日,德国对荷兰发动进攻。大量的伞兵潮水 般从侧翼包围了遍布荷兰的运河及水路。5月13日,王后威廉 明娜逃往英格兰,5月14日,鹿特丹被德国空军夷为平地 (1000多人死亡,2.5万座房屋被摧毁),5月15日,荷兰 投降。 德国在同一天还发动了对比利时的进攻。85名德国工兵乘滑 翔机从空中扫射,占领了埃本—埃尔马,1000名守卫者随时 准备抵御坦克的进攻。此外,德国袭击者还装扮成比利时士兵, 占领了主要桥梁。5月28日,国王利奥波德命令比利时军队向 德军投降。
一、二战的起点
1.以1939年为二战的起点 2. 1937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二战的起点 3.以1931年9月18日日本进攻中国作为二战的起 点 目前史学界多数人主张以1939年为二战的起点。 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不是任何时候或 任何地方都能引起世界大战的;没有敌对大国的直接 交战,便没有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德国突 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不仅关系到它们本身,而且 影响到全世界。
英国方面起初战机不过700架,但是由于英 国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奋战,而且凭借先进的雷 达站与敌周旋。迫使德国争夺制空权的目标始终 未能实现,9月17日,希特勒不得不下令推迟 “海狮计划”的实施。此后,空战虽持续进行, 但是海狮计划的实施却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 至1941年5月11日,德军发动最后一次空袭后, 不列颠之战以德国的失败结束。在这次历史上时 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中,英军以915:1733 的代价,粉碎了德国的计划,是反法西斯斗争中 的第一次胜利。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惨痛的时期之一,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具代表性的两次战争。

这两次大战不仅在时间上相距不远,而且在性质、原因、战争方式和影响等方面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又有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这两次世界大战,以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演变和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命运。

一、战争背景与爆发原因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之间的殖民地争夺、民族矛盾和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利益冲突。

其中,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波斯湾地区的资源争夺、阿尔及利亚的自治要求等都是此次战争背后的直接导火索。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至1945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企图恢复国家威望的努力。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意大利法西斯的扩张,以及日本对亚洲地区的侵略,都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争过程与参战国家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国家众多,主要分为两个联盟集团。

一方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另一方是以德奥意为首的同盟国。

战争期间,科技武器如毒气、坦克、飞机等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战争还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士兵伤亡。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由两个大联盟展开,即以盟军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轴心国为核心的敌对势力。

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组成,而同盟国由英美苏等国家组成。

此次战争中,科技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如原子弹在二战中首次被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终结果是协约国胜利,但战争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和庞大的经济损失。

此次战争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种族、宗教矛盾等问题在此次战争中也显露无遗。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军胜利告终,但这场战争导致约7000万人丧生,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破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

你认为在初期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有哪些应 该吸取的教训? 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应抛弃偏见和狭隘, 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应当也可以联合起来, 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危机。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要互相尊重,互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共建美好家 园。 只有现代化的国防,才能应付现代化的战争。 面对恶势力,绝不可姑息养奸,正义的力量 应尽早联合起来,共同遏止悲剧和灾难发生。
丘吉尔首相得知珍珠港事件后当夜 提前就寝,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也 许是对德宣战以来最安稳的一觉。
丘吉尔
戴高乐将军知道此事后高兴地 说:“现在,战争肯定无疑地打 赢了。日本人将被碾成粉末。”
戴高乐
蒋介石抑制不住心间的喜悦,口里 1941年 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 哼起了一段京剧的唱腔。
蒋介石
世界大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不列颠空战——英国
1.背景: (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的破产 (2)丘吉尔拒绝了希特勒发出的劝降诱饵 2.过程: 海狮计划 3.影响:
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 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④1941年,美英苏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 3、影响: 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 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背景
(1)原因:消灭苏联是希特勒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 定性步骤。德国为此进行了精心准备。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

二战的起因与背景二战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破坏性的战争之一,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它的起因和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战后秩序重建和经济危机。

一战后,欧洲国家陷入了深重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在战争中,各国动员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导致经济崩溃和失业率的激增。

这种情况为极端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土壤,极右翼政党和极端民族主义团体开始在欧洲各地崛起。

德国是二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在一战中,德国战败并被迫承担巨大的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种屈辱感和经济困境使得德国民众对政府和现有秩序的不满情绪不断升级。

同时,德国的极右翼政党纳粹党开始崛起,希特勒成为党的领袖。

希特勒上台后,他利用了德国人民的不满情绪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通过推行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纳粹党迅速扩张,并试图通过征服邻国来实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梦想。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党也试图通过扩张来恢复国家的荣耀。

日本则试图通过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来获取资源和领土。

这些国家的军事行动和侵略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和不安。

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和争议,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未能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二战爆发了。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被认为是二战的直接导火索。

不久之后,英国和法国等国宣布对德国宣战,战争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

二战期间,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前所未有。

各国动员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进行了空中轰炸、海战和地面战斗。

无数的士兵和平民在战争中丧生,城市被摧毁,经济遭受重创。

二战的起因和背景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也有极端主义思潮的兴起和领土争夺的冲突。

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秩序。

然而,二战也促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必要性。

战后,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组织和条约,旨在维护和平与安全。

这些努力虽然无法完全消除战争的威胁,但为世界带来了一定的稳定和合作。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③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自我调节; ②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
④高度重视教育作用,培养实用人才。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专题二 3.日本的崛起
知 识 梳 理
原因
外因:①美国的援助和扶持;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内因:①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②大力引进先进技术;③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专题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二 1.欧洲的联合
知 识 梳 理
(1)基础: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
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现实: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②西欧国际地位下降,面临
背景 着苏联威胁和美国政治控制与经济渗透,联合能够维护西欧安全,提高西欧各国的国际地位。

(3)历史:①西欧各国有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认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具备联合基础。

②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的 目的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①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合 过程
②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欧洲煤钢、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共体”
④1993年,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①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影响 ②各国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为西欧经济社会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使欧盟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二战中发生的一起空前大海难事件

二战中发生的一起空前大海难事件

二战中发生的一起空前大海难事件周末晚上,在互联网上收看了一部德国电影《古斯特洛夫号》。

这部被网站编辑标注类型为休闲娱乐片的二战题材电影,其实是根据二战末期一个真实的历史重大事件改编而成的。

感谢德国导演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65年的德国“古斯特洛夫”运输船被苏军潜艇击沉导致9343名乘客落水而死的空前海难事件,这远比此前发生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因撞冰山沉没造成1500余人死亡的海难惨重的多,因而让人观看之后,感觉触目惊心,心情格外沉重,但无论如何与休闲娱乐沾不上边儿的。

1945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苏军西进的铁流迫使大批德军伤兵和难民进入哥德哈芬地区,法西斯德国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尽快将包括该地区在内的东部200多万名德军伤兵和难民安全地撤退到西部地区。

于是,也才有了德国大型运输船“古斯特洛夫”号接到命令前往港口接受德军伤兵和难民等登船以及后来的一些事情发生。

史料图片:正在航行中的“古斯特洛夫”号豪华客轮“古斯特洛夫”号豪华客轮正式启用于1937年,该客轮全长208米,宽23米,排水量为2.4万吨,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豪华游轮。

游轮之所以定名为“古斯特洛夫”号,那是因为此前德国纳粹党驻瑞士分部主席威廉·古斯特洛夫被犹太青年刺杀身亡,希特勒在亲自为他主持隆重葬礼时,提议以他的名字命名给不久将要下水的一艘游轮名为“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古斯特洛夫”号游轮内部装饰豪华,设施齐全,有大型餐厅、电影院、游泳池、舞厅,甚至还拥有一个分娩室。

这艘游轮原来被德国纳粹党控制的工会组织---德国劳工阵线用于组织休假旅游。

二战爆发后,它被德军征用作为医疗船,后来又改作训练船,船身也被涂成有保护作用的灰色,长期停靠在东普鲁士的哥德哈芬港(今波兰格但斯克港)。

“古斯特洛夫”号游轮的船长为弗里德里克·彼德森,时年63岁,已经多年没有指挥过游轮出海航行了。

弗里德里克·彼德森此次临危受命指挥“古斯特洛夫”号游轮出航,心中也很没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价格暴跌
2.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史实Βιβλιοθήκη 波及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 特别长 破坏性 特别大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 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 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激发了德意 志民族的民族复仇情绪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②德国政府束手无策,纳粹党兴风作浪
⑶个人原因:希特勒的手腕
希特勒 1889-1945
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 职员家庭。受过初中教育,没有固定 职业,曾经两次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 取(希特勒一直认为自己有美术天才 ,他上台以后更是如此)。1913年, 移居德国的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加入德国军队,曾获一枚他一 生都引以为自豪的铁十字奖章。1919 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凭着 三寸不烂之舌,希特勒逐渐控制了该 党。1920年,该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 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希特 勒成为党魁。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 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撰写了《我的 奋斗》。1932年取得德国国籍。次年 ,取得德国国家政权,1939年,挑起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4月30日 ,在柏林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党派名称 政治态度 1928/5 1930/9 1932/7 1932/11 1933/3 54 153 25 43 77 143 20 30 89 133 4 7 100 121 2 11 81 120 5 2 德国共产党 反法西斯 德国社会 民主党 反法西斯 德国民主党 中间派 德国人民党 中间派
①政治条件不同。 美国具有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87年 宪法就确立了“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有效地防范了独裁者的出现。 而德(日)两国都是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走 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势力 强大,军国主义盛行。 ②经济条件不同。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承受力强。 德(日)两国金融力量薄弱,市场相对狭小,缺 乏抗危机力量。

【学思之窗】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 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 脱危机,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你认为造 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过程 ⑴ 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⑵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日本初 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世界大战 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了 “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我国未来之前途,实足乐观”,但一年后,美 国人民却乐观不起来,请指出该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黑暗的十月、黑色星期四、大萧条、大恐慌?
1.经济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矛盾 具体原因: 贫富差距过大
分期付款盛行
股票投资过度
供需矛盾 (生产与销售矛盾)
4.摆脱危机的道路
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德日: 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扩张)
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法西斯(Fasces )原意与象征
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 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 的资产阶级政权。其实质是垄断 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一战期间,意大利最早出现法西 斯组织(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1922年,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 西斯党建立第一个法西斯政权统 治的国家。
政治:一党独裁、集大权与一身、种族灭绝政策 经济:国民经济军事化 军事:疯狂扩军备战(具体:撕约、兵役制、兵占) 思想文化:专制
对外准备侵略扩张的德国
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处决犹太人
德国法西斯对内 的恐怖独裁政策
德国法西斯为何迫害犹太人
1933年“国会纵火案”
德国大选后议会中各党派力量对比表
《二战》单元布局
历史背景 (第1、2、3课)
战争经过 (第4、5、6、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战争影响 (第8课)
第1课 经济危机1929-1933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但莫有本届 所见之兴旺繁荣……但观今日生存之必要条件, 已由生活所需,进入美衣美食豪奢之境地。 …… 我国今日之成就,实足快慰。我国未来之前途, 实足乐观。 —— 柯立芝 1928年国情咨文
③凡—华体系的影响。 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 (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也受到遏制)因此德 (日)要冲破它。 美国是战胜国,是既得利益者,因此要维护它。 ④领袖素质不同。 罗斯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捍卫者。 而希特勒从年轻时就表现出了独裁倾向(这一 条不是最主要的)。
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希特勒演讲
在任何公开 场合的演说中,希 特勒总能以其激 昂的情绪、戏剧 般的表情,引起 听众们歇斯底里 的狂热激情,吞 噬掉绝大多数听 众的理智和明辨 是非的能力。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希特勒向哪些人进行欺骗宣传?
向农民许诺土地和贷款; 向中小企业主许诺保存私有制和提供国家定货; 向工人许诺就业和面包; 同大资产阶级频繁接触,解释纳粹党的纲领,进 一步投靠垄断资产阶级。
3.经济危机的影响 (1)破坏社会生产力(工业、农业、世界贸易) (2)浪费社会资源(大量销毁“剩余”物资) (3)激化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矛盾)
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化了与殖民地 之间的矛盾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成了30年代的基本特征。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1. 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2. 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 的影响; 3. 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华 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 4. 都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德国:依靠纳粹党通过议会道路上台 并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由军部逐渐控制政 府,进而掌握政权。
(3) 1928至1933年,德国大选频繁说明了什 么?原因何在? 政治危机严重,政局不稳。 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4) 分析纳粹党势力猛增的原因。 打着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 进行欺骗宣传,许下种种诺言。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建立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①缺乏民主传统 ②华盛顿体系的压制 ⑵现实原因 ①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德国纳粹党于1919 年成立,全称是“民族 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纳粹”(NAZI)为德 语“民族的”和“社会 主义的”两词缩写词的 音译。
纳粹标志 党 徽
二、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建立原因 2.建立过程 ⑴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⑵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 特勒为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 建立。——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统治政策
德国民族 人民党 亲法西斯 民族社会主义 德国工人党 法西斯党
73
41
37
52
52
12
107
230
196
288
请思考: (1) 概括德国在1928年5月的政治力量对比。
法西斯势力弱小,反法斯势力占优势。
(2) 分析在1930年9月大选后,各党派力量对比 变化,指出此时德国国内政治形势基本特点。
共产党和纳粹党的席位增长都很快,反映德国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政治危机严重。
资产阶级追求高额利润
扩大生产
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 市场不足
加重剥削 工人困苦 政治危机
阶 级 矛 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