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的《人与永恒》有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一)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平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
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
周国平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
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
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
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
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
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
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
”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
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
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
《人与永久》读书笔记《人与永久》读书笔记《人与永久》读书笔记1最近看了周国平的《人与永久》,感触良多,我很欣赏他的作风,这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
这本书全是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写出来的,其中的道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
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
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
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我认为人生的内容是:a+b+c+d+。
人生的结局是:0人生的意义是:〔a+b+c+d+。
〕*0=0这就是人生的公式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想毫无限制的延长那个加法运算,不厌其长。
也许,意义永远是不确定的。
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
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如何才能解除我答道:这种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
我心中想: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
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
内倾者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心与心之间的间隔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
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明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一切费事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打破这个界限。
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明晰可辨并且严加遵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合适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间隔,越过这个间隔,就会引起相斥和反感。
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我发现越是熟悉的人到最后,话往往是最少的。
我不明白原因出在哪里,是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对方身上也许,渐渐理解,渐渐熟悉会发现原来没有的矛盾,它就会这样悄无声息的出现,而且是没有任何预兆的。
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优质范文5篇
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优质范文5篇看《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1今天,我要谈谈我读周国平先生的哲理随感集《人与永恒》的一些所思所想。
周国平先生的这本《人与永恒》,在我看来,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这本书很好读。
这个好读是从书的结构形式上来说的,这本书不厚,大约260页,分为26个主题,每一主题又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里面大都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短的不过十来字,长的也就一百来字,在当今这个社会发展变化飞快,人心浮躁,阅读也越来越快餐化的时代,读这样一本书可以说比较轻松容易;二是这本书有点意思。
这个有点意思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写这本书的作者有点意思。
这本书的作者周国平先生,虽然研究的是哲学,但是天性不喜欢做深奥的学问或实际的事务,总是被一些例如生与死、爱与孤独等大而无当的问题所吸引和折磨,欲罢不能,六年里随手写下一些小杂感,每次写完就锁进抽屉,谁也不让看,没想到这些小杂感最后汇总起来,就成了这本书。
其次,书的内容有点意思。
就像作者说的,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谜。
而且,又由这人与永恒两个最大的谜,派生出了诸如爱与孤独、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无穷的人生之谜。
上述这些谜都是你、我平时日常生活中都会面对、思考的问题,而且作者又赋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体验和灵动,读起来既非常亲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说有点意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因为这本书很好读和有点意思,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像读教科书或者专业书籍一般,那么严肃。
我们可以边喝咖啡,边听音乐,边阅读这本书;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飞机、火车等旅途中,百无聊赖时,打开这本书进行阅读;也还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阅读,相互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我则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坐在台灯明亮的书桌前,或者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里,安静用心地去阅读。
因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够让我更好地去用心去感受,去思考,与书的作者进行一次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人与永恒》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欢迎大家的阅读!《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篇1一直在琢磨精心挑选哪本书来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在无数次的抉择与舍弃中终于邂逅一本与我产生共鸣的书籍,其中周国平先生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生的展望和总结,对于我这个正处于人生萌芽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颇有感悟和启迪的,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沉淀的心情细细咀嚼字里行间的深邃灵魂的洞悉,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对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呐喊和思量,周国平先生正由于历经生活与事业的不断磨练而羽翼丰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浓缩的精华——《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这本书对于周国平先生来说感到十分出人意料,他提到是他随笔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他根本没想到要发表,但后来却成了最受欢迎之作,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十分喜欢这本书,都把它翻烂了,或者把其中的许多句子抄在笔记本。
它对于作者而言,记录的仿佛是思念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脑里,很容易引起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怀疑,因此获得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的喜爱。
《人与永恒》是作者许多年里陆续写下的,对于对于同一问题难免有不同的说法,会给人自相矛盾的印象,但恰恰是这种不想抹平矛盾,追求表面统一的不同寻常的做法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找到了在人性与人生之间的那一丝真实和平衡。
人生种种大谜,谁也不可能找到最终的谜底,也许每个谜都有无数个谜底,因而就没有谜。
似乎周国平先生的兴趣就在于猜谜,而当每次似乎谜底被猜中,却发现真正的谜底游离我们后退一步时,我们就觉得这谜底更有趣了。
全书的标题来源于书中的第一个题目最后一个题目的合并。
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
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两极之间有幻化无穷的人生之谜,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但令我万没有想到,文字的巧妙排列组合竟然渗透出如此令人叹服的人生哲理。
“人是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具有什么意义的生物,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但也正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对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
”人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其实可贵的并不在意义本身,而是在于寻求的过程!生或死,爱或孤独,自然或生命,真实以及美,等等,这些都是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了这本书,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不一样的思考,尤其是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不断玩味。
我喜欢那些用随笔散文等形式写作的作家,仿佛徜徉在哲学的天地里。
他们的文章里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感情和自然感悟,有更多的直觉以及洞见。
作者的伟大在于他的朴实。
看了《人与永恒》后,更觉得他的朴实是我所向往追求的,谁都会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的。
一直渴望恬静而平和的生活,不需要太多欢笑,同样也不要有太多痛苦;一直害怕遇到困难阻碍,害怕跌宕起伏,狂风大起的海面将我整个淹没。
看了《人与永恒》才明白过来,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什么,是生命力居然如此乏弱!周国平先生通过平淡的叙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看法及两者的关系。
虽然只是几段文字,但却足以撼动我的心灵,让我不禁对自己以前的人生产生种种思考。
人渴望平淡,不是真正喜欢这种显得有些无聊的生活,不是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
相反,正是因为人们向往精彩纷呈的人生,从而产生了惧怕得不到,害怕要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那有为何不接受平淡呢?至少这样做不会有所谓的失败。
书里说道:“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承受不住大喜大悲,是害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和磨难。
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
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
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
关于写《人与永恒》读后感
关于写《人与永恒》读后感关于写《人与永恒》读后感1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
定理一: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定理二: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痛苦的。
由此得出定理三: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痛苦。
对我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终点无非就是一个终结,但我还是在寻找,寻找生活中属于我的幸福,当让有时也会迷路,敲了敲痛苦家的门。
我会因为作业写到很晚而发出一种无名怒火,仇视时间的催促和高考的审查。
我会因为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而担心一周。
我会因为一大早起来带着瞌睡,顶着寒冷上学而抱怨。
可是,这些痛苦并非不可忍受的,何不在忍受过后笑一笑呢?仔细观察,幸福可谓无处不在。
顶着寒冷回家后桌上热水带来的温暖,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的付出,家人团聚后坐在一起聊天的快乐,身边每个人的笑容,给我的不都是一种幸福吗?对幸福我不再渴求太多,因为我已拥有很多;对痛苦我不再厌恶太多,幸福会填补这片空白…“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种人都不承认现实中存在幸福。
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不太聪明,也不太傻。
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会藏在未来引领我们去寻找他,但当我们匆匆走过后,去发现幸福只能在记忆中找到。
难道幸福这么难得到吗?还是我们普遍善于舍弃呢?珍惜身边的幸福,那是我们拥有的最大财富。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范文【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爱情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宿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孤独,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理解孤独的人学会珍惜自己,能领悟人生根本性孤独的人,便已经站到了一切人间欢爱的上方,不会做喜欢的奴隶,不会丢失自己。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笔记范文五篇#《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先生的作品,这本富有哲理意味的随感短文集,从许多方面给人以启示。
而最为让人注目的当属标题,即“人与永恒”的探讨。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明知人生苦短,却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永恒,而对“永恒”的执着从古至今未曾间断。
古代帝王寻丹问道,是为了让自己短暂的人生得到无限的延续,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于是,在对“永恒”的追求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形式——既然生命无法延续,那就保留死去的肉体(奇特的保尸术应运而生);既然肉体无法保留,那就保留无形的精神(各种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于是乎,人类成了唯一有语言及文字记载,并且掌握高深医学的物种,而这种对“永恒”的执着却往往让人苦不堪言。
首先,人类陷入了“执”,这种“执”会演变为固执,让人在对永恒的欲望和现实的不可得之间苦苦挣扎,特别是当亲历生命消逝的过程时,那血淋淋的现实会敲碎那看似坚强的心,让人不得不因面对这种对“永恒”的“不可得”而悲从中来。
其次,人在对永恒的追求中,编织了太多象征着美好意义而实际上毫无意义的网,我们用这些网去网住别人,也网住了自己。
我们总是喜欢自欺欺人地以为赋予某件事情一个高尚的意义,就会使之成为“永恒”(比如爱情),而事实上,该消失的仍然会消失,“短暂”是我们不可抗拒的命运。
而正是这种矛盾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性。
人们总说“人生如戏”或者“人生就像一本书”,当我们初次看到这两句话时,总是喜欢把关注点放到“戏”和“书”所暗含的内容上,认为人生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并且充斥着巧合与荒诞,然而,却忽视了“戏”和“书”都会有“唱完”和“看完”的一天。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多么精彩或是多么糟糕,无论人生的“书”的末尾是句号、问号、叹号还是省略号,它所表达的都是无奈的结局,而作为结局,它的意义已经随着它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人们却偏偏想要这个结局延续,这就使人生具有了荒诞性,父亲们希望子承父业,可却忘记了自己与孩子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自己无法完成的事情却想强加到另一个人身上,强迫必然带来反抗。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读一本好书,写下读后感,以下就是来自笔为整理的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周国平人与永恒读书散文集【第一篇】:《人与永恒》读后感“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含意的人动物。
”在苍茫大地上,有朝生暮死的飞虫,有乔松之寿的乌龟,当然,也有居于其间的人因。
有趣的是,只有人类惶恐于此命——长生不老,是人们追寻的终极。
可是人们殊不知啊,人,本就是永恒的。
每个人出生,老去,死亡,又重新投胎为人,如此往复,不正是永恒的吗?已经得到了永恒,每一个瞬间才变得重要、值得珍藏。
若是为了追求永恒的而忽视永恒中的每一个segment,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我压根都不太喜欢哲学,一年特别是在半年第三世界哲学史的熏陶后,更是闻哲学色变。
与其他哲学家相异,写信给周国平的文字不是写给他们“圈内人”看的。
西方哲学用生动的文字表达高深的哲学思想,是周先生的一大本领。
《人与永恒》算是他的一些随笔,你却能看出他领悟的那些人生的真谛。
周国平人与永恒家教随笔【第二篇】:《人与永恒》读后感初次接触周国平,是在很久之前,书店看到他的桑泰《妞妞》,翻了介绍,知道是写他女儿的。
又一次去书店,看到小半个展馆放的都是他的书,才知道他写过许多书,了解到他是学哲学的。
后来关注王小波,看小波的书,也认得了那句名言“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遂对其另眼相看,也开始热议他的书。
去年曾淘到一本《妞妞》,鼓气再三,还是没敢翻开,实在怕自己承受不了要不然那种悲伤。
如今发现他的书旋即再版,没流泪还是出手了,就从《人与永恒》这本有名的随笔集开始探寻他的罢。
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里面是一条一条的随笔,按照相似的主题并肩分类到一起。
第一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二条,嗯有道理,准备摘抄,第三条……第四条……好吧,我不抄了,看这情形,只怕要抄上以大半本书了,改变策略,这本还是加入里头书的行列,时常翻看、多多回味吧。
他的文字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不愧是学过哲学的,感觉他的话都好有哲理啊,有些需要闭上双眼,驱除杂念,仔细地咂摸咂摸其中的滋味。
人与永恒读后感
导语《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整理了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 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爱与孤独一直是个矛盾,人怕孤独,这是大多数人的宿命。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
《人与永恒》读后感作文五篇#《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体会1#《人与永恒》是一本随笔集,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着的人的头脑里,但人们总是忙于生活的琐碎,忘记了思考。
作者却将它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用散文的笔调写了他的哲学思考,每一句都令人深思。
这本随感集有点偏哲学思考类的,因为真真正正的哲学,会让一般读者觉得有点枯燥无聊,读不下去,所以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比较优秀的哲学解读,比如周国平老师的一些书籍很受启发。
这本就很适合,我感触最深的是《孤独》和《读书》,读完之后我脑海里某些片段就慢慢地清楚出来。
这本书讲的内容广泛,语言平实丰盈。
读这本书,产生了对人生命的思考。
未来遥不可及,又不得不感叹时光流逝,浩瀚星辰人生渺小。
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可能难以抉择。
根据二八定律的正态分布,只剩20%的精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每天到凌晨依旧失眠。
对未来的隐隐担忧。
精神的煎熬是致命的,尤其价值观的冲击与破裂。
对司空见惯的念叨心生烦扰。
不知道这是不是延迟的叛逆。
选择很重要,勇气次之。
不知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未来,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是彻头彻底的失败者。
究竟是能力有限还是打压太深,不得而知。
但这,在所认知的世界观里,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对自己深深的失望,精神与灵魂的纠结体。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自己认同的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人生课题。
想要另辟蹊径偏离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终究难矣。
明天会怎样呢?经历了这一切,回首往事,却再也找不回当初的勇气与坚持。
人与永恒,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哲学quot;和太强的人在一起,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会只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强弱相当的人在一起,才同时感觉到两个人的存在,两点之间展开无数的可能。
有些人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通常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自己乏味.可是既不愿意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人与永恒读后感
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而《人与永恒》就体现而来周国平先生对人和自然生态的关系来着手,用了关怀的角度看问题。
提醒着人们要爱护珍惜自然。
《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是他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渗透出如此的人生真谛。
下面我将我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最喜欢句子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也跟大家谈谈我对这些句子的感想。
周国平先生是个爱思考的人,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样从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感悟生命。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
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
幽默是智慧的表情,它教不会,学不了。
有一本杂志声称它能教人幽默,从而轻松地生活。
我不曾见过比这更缺乏幽默感的事情。
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哲学式态度,它要求与生活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
毋宁说,人这时成了一个神,他通过对人生缺陷的戏侮而暂时摆脱了这缺陷。
那种毫无幽默感的人,常常把隐蔽的讽刺听作夸奖,又把善意的玩笑听作辱骂。
”我们喜欢和幽默的人相处是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得到欢笑。
那些幽默的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能力能给人带去欢乐,我们在羡慕那些幽默的人的同时却忘了原来不苟言笑的我们也有这种能力。
正如周国平先生说的那样幽默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只要我们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幽默而已。
“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连徜徉,悠然自得,内心是宁静而澄澈的。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人与永恒读书心得1大学时代,周国平是我最早接触到的国内作家之一,十分赞赏他的直白朴素。
多年后,重读他的《人与永恒》又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感悟,曾经把精妙绝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习惯也未曾更改。
或许,正如周国平所言,在思想的碰撞中,既有共鸣、又有抗争,谴责或辩护,都过于狭隘,这种对话式的理解才可以称作"读书"。
和《人与永恒》的这次"碰面",机缘巧合自朋友说了一句话:"根本问题是不可讨论的,枝节问题又是不必讨论的。
"翻开尘封多年的学生时代的笔记本,这是我初读《人与永恒》时摘抄的第一句话。
大学的课程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辩论题、讨论会,在庸长的论词中援引几句先哲的思想精髓,会为论点增色不少,如能恰入题眼,更会赢得掌声阵阵。
由此可见,年轻人总是虚荣的,喜欢浮夸的存在感。
《人与永恒》的出版,在作者看来也是出乎意料的。
随性而为的札记,成了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无需用意雕琢、语句通顺即成,全凭"感知"二字描述思绪过往。
作者写得自得其乐,不曾生憋硬造,读者也看得随性自由,不受苦涩折磨。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简单、美好,缺少一本书常态的连贯性,而这正可以适应不同情景、心态下,我们的阅读需要。
短则十余字,多则百余字,有篇章、有段落,喜欢的句子多看上两遍,不解的,大可翻页而过,这般不受阅读次序、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随心浏览,或许只有随笔类的读物方能做到。
阅读也是一种抗争,与作者思想的抗争,与本我的抗争。
书中的所思所感,有些确切朴实有理,有些则稍显偏颇激荡;有醍醐灌顶的拍案叫绝,亦有付之一笑的不以为然,但这都不足以为《人与永恒》盖棺定论,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生妙事,这才是读书的乐趣、阅读的真谛。
人与永恒读书心得2一直在琢磨精心挑选哪本书来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在无数次的抉择与舍弃中终于邂逅一本与我产生共鸣的书籍,其中周国平先生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生的展望和总结,对于我这个正处于人生萌芽和发展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颇有感悟和启迪的,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沉淀的心情细细咀嚼字里行间的深邃灵魂的洞悉,仿佛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在他生命的尽头对人生经历和体验的呐喊和思量,周国平先生正由于历经生活与事业的不断磨练而羽翼丰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浓缩的精华—《人与永恒》。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导语:《人与永恒》一书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
下面小编整理了人与永恒读后感,欢迎参考借鉴!【篇一:人与永恒读后感】提笔之前,我重温了一遍周国平先生的《人与永恒》。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但我始终相信,有自我感知,有精神品级,就足够。
爱是人生最美的梦,一直是不朽的传说。
人类想要幸福,把“爱情”当作终极象征的幸福,但世间好多的爱都不幸福,要么是难成眷属的无奈,要么是终成眷属后的厌倦,就如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却让人厌倦到老;相忘于江湖,却让人怀念到哭。
爱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股涓涓细流,时间在走,一切在变。
没有什么人什么事会静止不动地等在原地。
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失去的时候要懂得忘记,再铭记于心的曾经也只是过去,过去在去。
回忆始终是时光赠予的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可以微笑着往前走。
《人与永恒》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与永恒》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与永恒》读后感1《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点滴生活思考。
这是他早期的一本书,是他在研究尼采的同时,随手写下的内心的点滴感思。
起文笔随性,文字朴实。
细细品来,觉得意义深刻。
文字奇妙的排列组合竟散发出如此芳香凛冽的人生真谛,正如“哲学家生活在永恒中,诗人生活在瞬时中,他们都不会老”。
我偏爱那些用随笔、格言、手记等散文形式写作的哲学家,我喜欢徜徉在哲学的散文天地里。
这里较少独断的论证和说教,有更多的质朴和自然,更多的直觉和洞见。
这里没有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用不着为了体系的需要而拉长或截短活的感觉和思想。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那种异乎寻常的质朴和真实。
学了《世间最美的坟墓》后,更加觉得他的朴素正是我所向往的,我喜欢这种朴素的感觉。
我不喜欢太多的争吵,我喜欢平静的生活,与其浪费时间争吵,倒还不如在争吵的时候腾出时间来寻求真理。
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大的谜,在人类心目中,永恒是最大的谜。
展现了人生意义探求的广阔领域,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无不是人与永恒相沟通的形式与体验。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
从生到死,人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人会遇见不同的路途风景,但人的情绪大多是相似的:快乐与悲伤,程度的不同只在于两者的界限区分不同,就这样形成两种人,乐观者与悲观者。
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生与死的两头都很遥远,无法感受生命开始的神圣,也无法感受死亡宣判的恐惧。
我们只是在行走,一路寻找一路走,“生”在脚下延续,“意义”可能在心里,可能在脚印里,始终遍寻不见。
人与永恒读后感
人与永恒读后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经典名言、经典日志、经典美文、经典说说、读后感、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古诗大全、成语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lassic famous quotes, classic journ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classic sayings, after reading, experiences, essays, ancient poems, idiom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人与永恒读后感人与永恒读后感(一)一直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觉得他的文章里流露着浓浓的人文主义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与永恒》读书笔记这本书只有薄薄的181页,但是,却花了我不少时间去阅读它。
尽管,我最后将它读完了。
但是,我仍不敢说,我读懂了它。
然而,尽管在这片海滩上,我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拾到贝壳的孩子,但我仍愿不自量力地将我之所得展示在人前。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我认为生是一种并不深刻的存在,而死才是生的终极。
试想一下,假如人的生命是不息的,那么,生的一天,两天,甚至十年又因何而珍贵?正因为会死,人才穷其一生去创造价值,如此生才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死还成就了生的意义。
还曾在《人生哲理小品》这本书上看到老宣说,“人生就是离了母腹走向坟墓的过程。
”可见,死终究是人最后的归宿。
周国平在他的小书里说,“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
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
”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路还很长,我还不曾想到因最终会死而同情自己。
但是,我却因经历别人的死而心生感触。
其实,对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给带来的伤心绝望,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最终会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眼前死去。
我看到过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向上天祈求,让他们代替孩子死。
这让我觉得,许多人其实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担心他人死。
然而无论是谁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归”:死。
曾经,我因为一个至亲的离世而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
正如无人不知的谁都必须死,我也深知这个道理。
但是,就是不能释怀。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就是这样的,来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他也就走了。
”多么微妙,我顿时放下心中所有的阴郁。
死,未必应该悲伤的。
它有时,只是按程序办事而已。
我们人赋予它各种惨白的情感,有时真是太自作多情了。
如果,我们豁达一点,心平气和一点,死不也是平常事么?其实,我一直疑惑,为什么我们总要谈论幸福与痛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夹杂在幸福与痛苦之间,并且也是我们经历得最多的,不是平淡吗?白岩松也说,“我们的日子80%都是平淡的。
”既然平淡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大部分,那么,它不应该是主流吗?我们不应该谈论它或研究它吗?然而,天空很辽阔,飞鸟才是主角。
夜幕也终敌不过,烟火刹那的灿烂。
正因为幸福与痛苦给了我们情感上强烈的冲击,所以它们才成了我们永恒的话题。
假设,在痛苦与幸福两者之间,定要你选其一,你会选哪个?我选了痛苦。
正如周国平在书中所说,“痛苦使人深刻。
”我还不曾感受过幸福给我带来的重大冲击,但是,我却领教过了痛苦赐予我的那份刻骨铭心。
恕我冒昧,我有时会在心里偷偷认为,幸福是肤浅的,它的形式也是肤浅。
所以,很多人说吃饭、睡觉、玩就是幸福。
当然,也有人说要做作业就是痛苦。
但我想说,你根本不懂痛苦。
痛苦是折磨人却诱使人不断甘愿与它纠缠的东西。
它有魔力,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当一个人战胜痛苦时,这种克服痛苦的力量就会成为他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反之,痛苦则将人打倒,吞噬,甚至毁灭。
尽管有这样的风险,我仍愿痛苦着思考也不愿幸福着平庸。
我始终相信,一个真正痛苦的灵魂是高贵的。
“我不知道什么叫爱情。
”如周国平所言,我也不知道什么叫爱情。
但是,我知道它是甘药,也是毒药。
俗言“爱之愈深,爱之愈切”。
爱是毒药的一面,在某些分手的男女面前会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有人会耿耿于怀,会心有不甘,会怀恨在心,会无法自拔。
起初,我对这种反应很是理解,但是,周国平写在他的小书中的一句话,提醒了我。
他说,“在失恋的痛苦中,自尊心的受挫占了很大的比重。
”有些时候,人们爱上的不是那个他们口中的人,而是他们的自尊心。
当他们追求而不可得的时候,其自尊心就会受挫,以至于耿耿于怀,不肯轻易放手。
而倘若他们追求且得到的时候,那个爱慕的对象则不再美丽。
这可能就是人性,得不到的总是好的,得到了就不再新鲜。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爱,还是爱吗?显然,那不是爱情。
那什么是爱情?我还是不知道。
但是,我认为,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即使分手也不要相互恶语相向,不要心怀怨恨,不要冲动偏激。
是男人,就该保有自己的风度;是女人,就该坚守最后的矜持。
心平气和的给彼此一句祝福未尝不是一种潇洒而优雅的告别。
此外,还有一种爱叫人心酸,那就是即使被拒绝也要守护对方。
但是,这样做的人不知道,被一个自己讨厌的人爱着,是一种可恼的无奈,而被一个自己欣赏却不能接受其爱的人爱着,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因此,爱一个人不应当固执,不要以为不求回报就可以继续爱对方,这迟早会给对方带来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谁说被爱是一种幸福,不恰当的被爱也是一种痛苦。
你有信仰吗?我没有。
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是中国人却为自己开脱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是,我们有道德信仰。
”但是,面对道德日益沦丧的现实,我不知道,这句话还能撑多久。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信仰?周国平说,“有两种人不需要信仰,一种是对此问题从不发问的人,另一种是决心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人。
前者够不上信仰,后者不需要信仰。
”周国平的思考总是这样,在对比中给人以震撼。
在这组对比中,我想我是后者。
不过,尽管如此,我绝不敢亵渎信仰。
在我的朋友中,也有基督教信徒。
但是,她是在经历了一些极其痛苦的事情之后,才信教的。
尽管,她总是对我说有信仰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我总感觉这样的信仰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
因为痛苦,所以信仰宗教。
这是我们所需的吗?周国平说,“有一天人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的孤儿了,于是就为自己生下了一个父亲——上帝”。
这算是信仰的来源吧。
当人无法解决某种困境或者摆脱某种煎熬时,信仰就充当了一种安慰剂。
我不否认有绝对虔诚的信徒,但是,就如周国平所说的“有信仰者永远是少数”。
许多人“实际上并无信仰,只是随大流罢了”。
因此,我宁可直面惨淡的人生与痛苦,也不愿借信仰之名慰藉心灵。
以前总是听到有人说自己很孤独,看了周国平的文章之后,我也想挪用一下他的原话问一句,“孤独,你配么?”无聊的人会寻找消遣,寂寞的人则显得无聊,最后也得找消遣。
但是,孤独的人不靠外物排遣孤独,而是享受孤独,甚至用内心的力量战胜由孤独而生的各种问题。
比如,不被人理解,不合群等等。
寂寞无聊者多无病呻吟之词,但孤独者必怀值得人解读的内涵。
当今许多人总是把寂寞无聊挂在嘴边,其实,我认为他们的这种状态源自于对人生的迷茫。
他们或许玩世不恭,或许消极处世。
但是,孤独者不一样,他们“精神上超群卓绝”,即使不被人理解,也不会走向寻找消遣的歧途。
你有没有追问过人生的意义?我曾追问过,但是现在不问了。
因为,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周国平在他的另一本书《周国平论人生》中说,“宇宙时没有意义的”。
另外,毕淑敏也在一次演讲中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她马上又说,“但是,我们可以为人生加上意义”。
这种想法与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周国平在这本小书里传达的对人生的看法不谋而合。
在书中,周国平列了这样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人生的内容:a+b+c+d+······人生的结局:0人生的意义:(a+b+c+d+·······)×0=0从这个逻辑推理流程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它的内容,也就是过程是有意义的。
“意义在于过程”,所以,我不问人生有无意义,只想在过程中像一团火一样,发光发热,忘却青烟消逝后虚无。
人生也是在时间的掌控下的,而时间是这样的,不管你用它做了事情,亦或是没做事情它都将飞逝。
故此,与其浪费时间不断追问一个已知的结果,不如在过程中做点实际的事,或许,它能让我们在离开世上前感到不虚此行。
其实,阅读完这样一本书后,要写点什么还真是有点难以下笔。
因为它不是小说,我无法围绕一个主题来写读后感。
这本书虽薄,却讲了很多人生的大话题。
我无法一一阐述自己看后的感受,只能将印象颇深的几个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再展开谈一下。
另外,我总觉得这本书教给人的真正的东西,可能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思考人生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理解而理解,然后,再为了展示你的理解而围绕它传达的信息向他人复述一遍。
我认为看一本书,既可以抱着学习、敬仰或谦卑的态度,同时,也可以抱着交流与切磋的自信。
周国平的文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思辨。
他总是可以收放自如地将或相似或相反的事物辨别得恰到好处,令人信服。
比如,他写孤独、寂寞与无聊三者的区分的时候说道,“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时把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还有,“我相信天才的骨子里有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藏着一段屈辱的经历”、“被人理解的人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就是不幸”、“未经失恋的人不懂爱情,未曾失意的人不懂人生”等等。
任何事情,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没有表面那么简单,而是别有洞天,另涵深意。
“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
”没有人,宇宙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没有人赋予它意义。
如果有了人,却没有思考,人类世界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它没有灵魂。
所以,思考是我们生而为人必须学会的。
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