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5篇汇总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众多文学体裁里,我最偏爱的便是散文。
散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主旨明确,睡前几篇是最好不过了,有时还能随着作者寥寥数笔所勾勒的风景入眠。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许多周国平的散文,喜欢的便是有时那稍微几句话便可反复忖度的余味。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就是聊到“恋家”。
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家对我而言除了意味着栖息的地方,还意味着动力的源泉。
有首诗曾说“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若把人生比喻成渡河,那么家便是我的小船,它承载着我穿过漫长的岁月,让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感到陌生、恐惧。
可这只船又不是简单的船,而是由我和我的爱人们共同组建的船。
就像机器的零部件有着工作周期一样,我的小船也有。
人生变幻莫测,或许就在某一阶段突发了零部件的毁坏,我感到彷徨、焦虑甚至沮丧,可船上其他的功能区仍推动着我向河的对岸驶去。
直到现在,每当想到那些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的人,还是免不了一顿感伤。
不过再回归现实,望望眼前人便又感到欣慰:庆幸你们还在。
人生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迭代,在给予人失志般打击的同时,又重新给予人坚持的意义。
我无法理清对于家庭的热爱到底是来自于对爱人们的热爱,还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热爱。
当一个人过于爱自己时,是狂妄;当一个人过于爱别人时,是卑微。
而这个分寸的把握,却真是家庭之哲学。
我接触过许多的家庭,作为一名教师,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家庭对于人的成长重要。
在小学教育上,人们总是强调快乐童年、轻松教学,可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其实人对于家庭的依恋从孩童时期便形成了,家庭意识的浅薄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型。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会强调让他感受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尝试让自我能感到满足的事情。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的一种文字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文档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文档《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篇1书海浩翰,知识无穷,古人常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中可见,古人对书可谓情有独钟。
自古以来,书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知识会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更加勇敢,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近,你敢将会踏着稳健步伐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作家都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
因为书里有很多哲理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在成长中不迷失自身。
有一次,我在无意料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怀。
写的真是太好了,下面就让我和你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这感吧!《周国平散文》散发出的浓郁的“平淡”味道促使我读了它,它使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邂逅了一位初资见面的老友。
说初次见面,因为我平生第一次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称老友,由于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在其中得到了印证,我感到似曾相识,产生一种发现的喜悦。
“寄至味于平淡”,苏东坡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特色。
周国平先生的散文读起来非常舒畅,他追求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境界实非易事。
在领略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后,周国平先生步入了一种散淡的心境,不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再担心错过什么。
因而,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平淡”的气息。
除了精神函养,周国平先生在文字上下的工夫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散文最讲究味。
平淡而要有味道,就很难了。
而周国平先生却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他始终奉行三个原则: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须保持原味,意即不做作,不着意雕琢,不堆积词藻,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以求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的鱼汤,这样既而冲淡了原味,即文字要做到凝炼。
正因为这样,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散发出“平淡”的魅力。
透过“平淡”,我在书中感受到了周国平先生深邃的思想,那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哲学家的思考。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一直觉得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研究哲学是男人的事。
女人,只需走进在哲学引领下的某门子科学。
在朋友的启迪下,走进了周国平。
现在正读着他的第五本书,以后还会读他的第六本、第七本——本想等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再来写这篇文章,但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就像地下奔突的岩浆急需找到一个喷发口,只有喷射而出,才会感觉到自我的放松。
周国平的散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都把他的散文称作哲学散文。
如果但让你去读哲学,你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把哲学的道理寄托在散文里,你就会觉得在品味文化的咖啡,不仅不厌倦,而且会进入亢奋。
每天读着他,都能从他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光明。
有他的文章陪伴着我前行,在生活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厌倦。
那些文章安抚着我浮躁的心,是一剂疗伤的心灵良药,哪怕正歇斯底里,它都能搀扶着你走进平静。
沉稳的、凝重的哲学力量在散文这条长河里缓缓流淌,在河的两岸,你会领略到绿色的原野和守望原野的人们。
乘着他给你带来的诺亚方舟,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他载你前行的旅程里慢慢成长。
他让我懂得了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无聊是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是不断思索的充实。
走进孤独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走进孤独的人生是最丰富的人生。
在孤独里,你会静下心来,进入书的世界,与一切高尚的心灵对话。
虽然你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你已触摸到他的脉搏,你会在不知不觉里让自己的脉搏和作家的脉搏一起起跳、一起奔流。
在那种境界里,你已经忘却你是作家,还是作家是你。
在孤独里,你会沉思人生,不用像解答难题一样去苦思冥想,一个生活的细节涌上心头,一个深深的哲理便随之诞生,你悟出的这个哲理就不只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解释,而是对你人生里想不开的诸多事的诠释。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一最近,读了周国平的散文集,里面优美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它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等的滋味》的文章。
文章以“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开头。
的确,从我们成为胚胎的那一刻,我们就等着出生;从我们出生后我们就等着长大;从我们长大后,我们就等着接触新的事物。
我们无时无刻在等。
等的滋味同样也是不同的。
或幸福,或悲伤,或烦闷。
但唯一相同的是,等的人都是处于被动的一方。
等的可拍就在于此,对于自己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于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
等在不同的角度上也不同。
等在命运之门面前,等的是生存和死亡;等在生计之窗面前。
等的是柴米油盐。
因此人们对不同的等的感觉也不同。
其实,我们等的最终就是死亡,但是人们似乎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
就是这种思想,才让我们不断地,去追求,去创造,去开拓自己的人生。
使自己在等待死亡的时间里有是可做。
所以,等不仅是排着队向前走,它同时也在催促着我们去做更多的事。
在这本书里还告诉我许多,生与死的意义,生命的名字,失去的价值。
它使我更加理解人生,更看透生命的本质。
我也在读这本书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我相信,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了解更多。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吧,我们的生活也一定能在此中得到充实。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二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
”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一)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一喧闹,是安静的对立面,这个观点应该说毋庸置疑。
所以,我为这篇文章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便难免引起歧义或是反对。
是说喧闹是安静的真子集还是说在安静的世界里寻找一丝喧闹首先,我赞赏你的见解,这么说似乎都没错;其次,我想说这只是我在读这篇《安静》之前之后一个真真切切的感受,或说是想法。
若说世界是一座由安静与喧闹两个托盘所构成的天平。
那么,安静与喧闹究竟孰轻孰重,我想,毫无疑问的是安静的一边。
睡觉总得找一段安静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吧总不会有人喜欢热闹到大白天跑到校道旁睡觉吧!当然,除去睡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自己的生计,或学习、或工作。
就举个最贴近的例子来说吧,作为学生,难道在一间只听得见翻书沙沙声的教室里学习不比呆在一间热闹得像菜市场的教室高效得多么相信大多数学子都渴望能有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在知识海洋里遨游。
至少,我便是这样的,喜欢安静。
远远看去,世界是热闹、生机勃勃的,但翻转到地球的另一面,是夜晚安静的半球。
这使我不禁想问:世界真的是安静的么周国平的《安静》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世界背后的无垠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喜欢这一段话,也喜欢文中所说的这种活法。
远离人烟也许是一种消极的避世,却也难得寻求到一种全天候的安静。
古时隐士选择了这种安静,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而现在的我觉得,丰富的安静是人生的一种至上的境界。
安静了,便摆脱了外界名利的诱惑;丰富了,便拥有了一种内心精神世界宝藏的可能。
只是,那种境界仍远远无法达到。
因为基本上每个人都免不了喧闹一下,都难以排斥喧闹。
所以我想,安静其实应是一种态度,一种内在的追求,想追求安静、追求高效、追求一种内在心灵的充实。
而我们又不得不在安静的外在染上喧闹的油漆,以求不受污染,不被视为标新立异。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000字_读后感【第1篇】人生有很多无奈,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死。
生命是一次无法返程的旅行,我们都是这次旅行中孤独的流浪者。
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无论你身在何方,心在何处。
有人习惯了在人群中的表演,妙语连珠,插科打诨;抑或故作深沉,悲天悯人。
当独处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深深的孤寂。
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会离开你;与你相守一生的爱人,会离开你;你的亲生骨肉,也会离开你。
你赚来的万贯家财,最终不会属于你……,这个世界上,属于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活着,快乐的活着的是因为我们有爱,有希望。
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又不可避免的要离去,孤独是生命的根本境遇。
为了战胜孤独,社会性、爱,才有价值。
爱我们自己吧,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对于我们的肉体,我们一生中,不得不花很多的精力来伺候他,喂它,洗它,替它穿衣,给它铺床,有时候,还需要让它挨一刀-------为了美容或者为了让它康复继续伺候它。
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饿着、冻着,不要生活的恶劣的环境中,不要放纵自己的肉体,声色犬马,纵情狂欢,每天要好好休息,养好血气,有个健康的身体,让我们的肉体更好为自己服务。
不管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生命还是无可避免的走向衰老和死亡,最终,我们的肉体与我们的灵魂一道走向不归之路。
除了爱自己的肉体,我们还要善待自己的心灵。
耶稣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真正的救世主,是我们自己。
认识爱,欣赏爱,守住爱,做个清明宁静的自我,仰不负天,俯不愧地,守住自己身上的灵性,让自己的心处在平和、善意之中,也就不会沉沦于世,随波逐流。
爱我们大自然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石,失去了大自然的庇佑,人类将无所依靠,无法生存。
近些年,汶川、舟曲……,一个个让人窒息的自然灾害事件,让善良的人们痛心疾首。
那是我们自己虐待环境后,遭到的惩罚。
光爱自己,不爱大自然,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那不是真爱,更不是大爱。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一):
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一天中午的时
刻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
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
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
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了一个
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
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
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
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向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
就是“缺少社会职责感”。
但是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
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
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
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
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
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
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
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不只是简单——读《周国平散文集》有感(1000字)
不只是简单——读《周国平散文集》有感他,是诗人,他擅长用平淡的文字教会你去思考,阐明着他所体会到的道理,字里行间,简简单单。
我读到的,便有一些。
一开始,人活着,简简单单的。
直到人学会了去思考,发现了问题所在,变得多愁善感起来,简单,也就复杂。
有时候,觉得来到这个世界里,普普通通的生活,做个普通的人,普通的死去,最后成为普通的尘埃散落在普通的世界里,一切都普普通通的。
想着这样的,其实真的很普通,如果这样想着,普通也就这样。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被赋予情感,灌输予欲望,在选择中生存,在地位化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栖息之所,从奴隶的时代中挣扎过来,在千千万万的碱基对的筛选下进化着。
人之所以普通,是因为把自己的所想埋葬在别人的限定之中,自己又活在许许多多的人云亦云中,慢慢学会的是习惯,常常又是习惯让人普通起来,真的,敢于去说,敢于去做的人写在了历史课本上,推动了发展的故事成了传颂的经典,在前人的建树下补补修修,停滞不前的发展,仿佛又有人发现了什么,悄悄的改变。
且不说一个个落马的官员,就拿那些钱财来说,数额如此之大,而贫穷的人群同样如此,中国经济发展之迅速,差距在不断拉大,富了富人,穷了穷人。
有人胆怯的指出我们发展太快了,要慢一慢,有人小声的说文化发展要跟上来,有人私下交谈说人才流失太严重了,很多人小声的说……给经济发展加了大跃进式的效果,接着又轮到文化发展了。
文明创建全国响应起来,争先恐后去改变,西服要穿好,言谈要注意。
现在,谁的一个不小心失误了,犯了弥天大罪一般。
陈年老巷的草被连根拔起,墙被刷的雪白,过个马路听哨声,百姓们笑了。
这儿的树不齐了,要修整,那儿的人站歪了,不行,得站直了。
因为,文化要发展。
的确,文化要发展。
但,它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人民素质的提高与否是与整个的民族教育有关,你无法改变一个上个世纪的人对于交通规则的认知,你无法决定每个人的谈吐与举止,文化的发展只能靠新生一代的改变,有的时候真的需要的不是资金的投入,而是时间的长短。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_1000字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_1000 字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
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
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读周国平散文集心得
读周国平散文集心得读周国平散文集心得散文是一种自由而灵活的文学体裁,作者在其中书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经历。
周国平先生的散文集总是耐人寻味,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触。
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读周国平散文集心得,希望大家喜欢!读周国平散文集心得1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周国平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
可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也会讨厌现在的样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书。
读书,不似与人交谈,不用担心别人没时间、没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时间,有想法,就可以坐下来,静静地读上许久,尤其是经典,多为浓缩精华,句句透着哲理,好似长者娓娓道来人生道理,轻松惬意,又受益颇多。
而周国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开,过不去时,我喜欢读读他的文章,很多时候都会深有感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困于自身想法出不来,烦恼、痛苦、郁闷也就接踵而至。
读周国平的散文,让我懂得,人活一世,活着是一个态度,正如周国平所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
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所以,端正态度,活出性情,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才不枉此生,也会因此更积极地看待人生浮沉、世间百态。
所以说,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感悟社会、体味人生,也会更容易更清醒地去认识自身、活出自己。
社会愈加现代与科技,人们却愈加烦恼与高压,一剂很好的良方就是书,读好书,好读书,很多事情就会看得透,想得开,人生的路也会更好走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5篇汇总周国平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篇1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
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
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
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
“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
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篇2读书的人是幸福的——时而像纯真的孩子,在清风里与星星一起唱着歌;时而是年轻的追逐,在风雨中实践着生命的激情;时而是慈爱的目光,在悲天悯人中抚慰受伤的心灵。
那么,读过周国平散文的人,更是幸福的——《丰富的安静》告诉我们,在这喧嚣的时代里,“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在义与利之外》周国平将“情”作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走进一座圣殿》启迪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凡此种种,周国平的散文透示的是哲学的思考、人生的哲学。
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勤于思考人生的作家,他一直都在探索人生中的困惑,关注人类精神生活,在执著和超脱之间,他给现代社会忙忙碌碌、熙熙攘攘的人群打开一扇认识自己的窗户。
灯红酒绿、迷离都市,作为一名新松江人,当初远离亲人的惆怅,远离家乡的孤独,常常伴随夕阳下的斜影越拉越长。
好像是文中《都市里的外乡人》一样,豪华的商场和娱乐场所,迷失了我对松江的认识;千万灯火,唯独没有我的温暖之家。
但是,“都市最美的时刻,是在白昼和夜生活的喧嚣都沉寂了下去的时候”。
当那一条条沧桑的古道石桥映入眼帘时,似乎又有几分似曾相识。
当置身于那一条条朴素弄堂胡同,品味那一缕缕槐树飘香、流水绕城时,一切都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理想的坚定。
在这样的思念与坚定中,我选择了自己的人生——中心医院是我梦想的起点,医疗工作是我价值的实现。
然而,工作就像海面,时而平静如镜,令人流连,时而波澜起伏,暗流涌动。
我也曾迷茫、彷徨,理想和现实真的是这么大的差距吗?这就是我离开家乡所追寻的人生吗?周国平用文字告诉我“一味执著和一味悲观一样,同智慧相去甚远。
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执著的危险则是对人生持占有的态度。
”患得患失,则无法凌驾于福祸成败;操之过急,则容易在追求中迷失了自己。
真实的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后来有人问我,每天上班要奔波于松江新城和老城,累吗?的确,医院的工作非常辛苦,为了方便松江的百姓就医,我和我的同事们天天都至少提前半个小时上班。
医生的伟大,是救死扶伤的宗旨;医生的伟大,是默默付出的坚持。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岂不是成功的风景吗?如周国平所说,成功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事做的尽善尽美,让自己满意,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
既然选择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那么,就去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让病人少一点病痛的折磨,多一份关怀的温暖。
何况每日清晨鸟语花香,与爱人相伴而出;每天黄昏日影横斜,调皮儿子翘首相盼。
幸福美事几何哉!工作中作为医者,乐于奉献;在生活中作为市民,乐在松江。
周国平在《人生贵在行胸臆》中引用袁中郎的一段:“山水朋友不相凑,一败兴也。
朋友忙,相聚不久,二败兴也。
游非及时,或花落山枯,三败兴也。
”与之相反,身在松江,此地山美水美人美。
周末三五好友,结伴而出,或是辰山植物园踏青觅花,或是泰晤士小镇欣赏异域风情,或是小昆山乡村品读风土人情,抑或是程十发纪念馆感受文化内涵。
松江这方水土,孕育了多少文明古迹啊,今天依然青春勃发。
一城两貌既是发展的风景,更是历史的见证。
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徒。
行走在松江,思考着人生,贡献了青春,一步一步朝着医者的目标进发,“我们也就算得上是圣人了”。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篇3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
《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
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
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
我在读《宝贝,宝贝》时刚刚做了父亲。
初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让我在捧读《宝贝,宝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
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未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明、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也许会吧,我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从《宝贝,宝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
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单给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因为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宝贝,宝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
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淡忘直至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细节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成长经历的记录每一次几乎都是抢救性的。
妻子做得比我好,她准备了个本子,试图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回忆与回味的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思想家,因为在他们身上往往同时交织着神性与人性,他们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叹为神来之笔的话语。
啾啾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一段充满童真的话语,却很好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原本陌路而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理解,成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幽默阐释。
啾啾说:“我吃过雪,是天上的味儿。
云的味儿,太阳的味儿,月亮的味儿。
因为月亮的味儿多,所以雪是冷的。
”这段话跟以前读过的一个孩子说晒过的被子里有太阳的味道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啾啾还说出了“为什么”。
啾啾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
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来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
这就是时间。
”真是难为一个孩子说出如此哲学味道十足的话来,这表明她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时间与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但是经过她的嘴说出来却怎么也觉不出沉重来,只是感觉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才好。
啾啾说:“等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我带你们去商场买东西,对你们好。
我长大了会是个小美人,小美人带着你们去买老人穿的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不给你们穿那种难看的黑鞋子。
我还带你们去玩,冬天的时候,你们坐在冰撬的小板凳上,我划着走,特别好玩,你们会说:有啾瞅这个女儿可真好呀!”这段话,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充满童趣的话语里已经承载了将来要反哺父母的设想,相信啾啾的父母听了一定会感动不已。
《宝贝,宝贝》一书中像这样精彩的片段俯拾皆是。
我猜想,啾啾长大了一定会庆幸自己有一位如此细腻痴情的父亲,她会为拥有记录自己成长印记的《宝贝,宝贝》而幸福得一塌糊涂。
我的孩子也在不断地成长,或许我也该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好好理一理,提起笔为孩子多写些什么了……《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篇4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
终于,我把周国平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
读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